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研究汇报材料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课题的提出
1.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学生,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习惯若自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困难,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2.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行为习惯。
3.现代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有部分家长的素质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4.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目标
1.自觉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姿势端正。看书时,身要坐直、书要放正,眼睛离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写字时做到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身子离桌一拳。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用标准的普通话。课堂上不随便回头、说话、不做小动作。书写要认真,正确率高,课堂作业要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要认真完成,不抄袭他人作业。
2.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功课,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对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记录,做好标记,待老师讲课时认真学习。
3.在教师鼓励下,自觉学习,善于学习,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问,大胆质疑,乐于与同学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有成功体验,能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学好。
4.在学习活动中,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大胆猜测,具有创新激情,会与同学合作,有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的目标,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我校自2008年开始在“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教师对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了较高的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有良好的师资,对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为使小学生在学习方面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2009年6月申报了广东省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这一课题,并被批准立了项。并在2010年7月13日在我们培真小学的会议室经广州市教科所傅所长和荔湾区科研部鲍主任的指导下顺利开了题。现将我校课题组对此课题研究以来的工作作以下汇报:
三、课题研究开展以来的研究工作
(一)准备阶段
1.建立机制,成立课题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研究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工作;所有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都是课题组成员。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将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坚持完成“五个一”,即每学期一份研究计划、每学期一堂研究课、每学期每人一篇交流材料、每月一次集体研讨活动。每半学期一次阶段性小结。
2.强化培训,加强理论指导。
课题研究怎么开展,一般有哪些步骤、具有哪些研究方法,应该积累哪些过程资料。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我们首先加强课题研究理论的学习。学校翻印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浅谈》发放到教师手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抄写在业务学习笔记上。通过学习,为学校的课题研究作了理论上的指导。
3.调查分析,摸清并掌握情况
先通过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牵头,其它学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接着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提纲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得出结论,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具体实施思路:(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2)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试题。调查方式将采取: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3)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学生具体情况和每个学科特点,分别汇总写好共15份调查报告。各学科的老师对改变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都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学校的课题组对15份调查报告作了一个汇总,写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成因调查报告》,对今后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依据。
(二)实施阶段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各科组长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2.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内容提出初步的意见。并按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性质的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的不同,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各学科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地实施养成计划,课题组特地拟定出《荔湾区培真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基本要求》。利用班会的时间,各班的科任教师都回到班级中和学生一起学习。
3.加强过程管理,深化课题研究
为了深化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研究水平,学校课题组将加强过程管理,全面督导课题的实施。
(1)检查学习笔记和研究记录。通过检查,了解各年段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浅谈》、《培真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基本要求》等情况,并结合研究实际作学习笔记和研究记录,促使教师不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是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2)结合学校校本培训和研讨课活动,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教师通过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3)加强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情况。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准备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我们摸清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相应的制定了《培真小学学生学习行习惯基本要求》。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调查,我们将了解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组教师成员将进一步交流经验,形成解决方案。
(4)每月举行一次集体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经验,探讨方法、解决困惑。
4.三级教育网络结合,促行为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习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学习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我们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将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将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3)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从而得知我们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使他们树立要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信心。
5.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课题组每学期进行阶段性小结,每位教师都撰写一篇以上的经验论文,形成学校课题论文集在校内交流学习。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将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
6.评选学习标兵、树立学习榜样。
为了配合学校课题研究,学校将评选一批教师、学生学习标兵。旨在树立学习榜样,使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7.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科研实效。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人人都能参与,以便取得实效,把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都纳入考核的范畴。
8.创设三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作业、书写、学习活动经验交流等良好学习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教导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9.请省课题组来校指导实验工作。我校在今年的3月4日特别邀请了市教科所的傅荣所长对我校的课题进行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专题讲座,傅荣所长精彩的发言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我们的老师都对这一次非常有深度的学习都写出了自已的心得体会,这一次学习对我们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科研方面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
四、下阶段的工作设想。
课题研究的下一个阶段是我们的阶段性总结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有:整理资料,展示研究研究成果。
1.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出自己的实验成果(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教学随笔、实验总结、实验论文等),学校结集出版全体教师的实验成果。
2.学校课题组的成员将老师们撰写有关的论文、案例并形成论文案例集。如:《培真小学“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一份;《培真小学“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案例集》一本等。3.选拔优秀的教师,开展经验交流,使全体教师的实验上水平。4.聘请省课题组专家给予工作指导,完成结题任务。
五、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困惑
一年来,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我校课题组坚持以课题计划为方向,以教学实践为主阵地,以习惯养成为抓手,开始了我们的课题过程研究。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能注重突出研究的实效性,始终以课题去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同时再以教学实践来促进老师们的的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确保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做到了扎实、有效、系统、科学。老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不间断读书、思考、研究、写作,更全面的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准,也较好的促进了学校班级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如:
1.研究此课题需要购买相关的大量的资料辅助课题研究以及组织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外出参观学习,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学校的经费不足,阻碍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我校的科研组的成员比较年轻,科研力量比较薄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规范性不够。
3.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的缺乏。我们尝试制定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细则,可是依据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如何融合学科特点,让我们感到困惑。发现将之作为全校统一,适用于不同年级较难,也不太合适。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进一步地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习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将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行动中,将课程研究推向纵深,为学生的发展尽到我们的责任。
2011年4月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5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0%。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高段学生中还有独自在家,无人看管的个例。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滋生了自由散漫,厌恶学习的思想。在课堂中具体表现在:
1、无预习复习的习惯。
2、不会做课堂笔记。
3、难以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
4、书写不规范,做作业草率应付。
5、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6、不独立思考,爱抄袭他人作业等诸多现象。上述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在知情意行技诸方面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在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成功的欲望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兴奋的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要我学”与“我要学”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要学”的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
二、课题的界定
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我们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的一种有助于课堂学习,相对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以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妨碍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
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探究并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策略。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
2.勤动手,作好课堂知识要点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见解的行为培养。4.正确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在建构性教学中,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3.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4.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5.潜力学理论
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六、研究的内容
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2勤动手,作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的行为培养。4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七、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班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将纠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少年儿童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看法及学生的前测后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各种课堂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变化。
个案追踪法:分析我校目前少年儿童在课堂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咨询法: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
三结合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研究网络,加强学习,提升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动家长,挖掘其教育潜力,反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信息,为实验提供参考意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安排
本研究预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1)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培养与研究的文献,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理论。
(4)制定试验研究方案,向课题组申报。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5——2011.10)
(1)设计测试卷,对实验班进行前期测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2)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质疑表达;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相关信息的搜集。
(3)搜集、整理与加工研究中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4)及时对研究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利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统计数据,找出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再确定改进的措施和下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5)根据实验中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各级评选活动。
(6)认真开发家庭社会教育的资源,尝试改革社会、家庭、学校新联合教育形式,挖掘成功经验,及时推广。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2011.11——2011.12)(1)进行试验的中期测试,开展中期自评。
(2)收集实验教师与实验班级的研究资料,调整学习习惯的训练方法。
(3)在专家的指导下总结研究经验。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3)(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行为,促使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健康发展。
2.撰写《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3.汇编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活动图片、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
嘉陵区文峰镇第二小学校
陈秀云
党志伟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三篇: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各种信息和各类思潮的交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加之现代家庭子女不多,家长寄予的希望极大,对孩子的溺爱多于教育,使不少孩子身上滋生了许多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造成了极大困难。
关于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和训练,在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美国在青少年“品质教育”研究活动中历时10多年,旨在改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树立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勤劳的好公民,后来逐步拓宽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内在“九五”、“十五”期间也开展过此类教育的研究。
要成才先成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养成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养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所谓“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来常抓不懈。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深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决定申报全国少工委“十一五”研究课题《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里就对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理解:
(1)概念界定:
“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习惯”,其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2)对养成教育“三要素”的理解:
其一,“教育者”,势必由主要施教的教师(思品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德育主任、校长)延伸到全体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人。也只有以上对象都自觉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并且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二,“受教育者”,因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势必延伸到家庭、社会、社区等,“受教育者”不仅是单纯的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使“教育者”也同时成为“受教育者”,角色发生变化,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
其三、“教育活动”延伸,第一,势必拓展教育活动的“时空”,即以学校为教育的主阵地,家庭、社会为教育的“两翼”,“三教”齐抓共管,克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想怎样唱就怎样唱”,甚至“互不搭调”等现象,形成教育合力。第二,势必拓展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要做到“有纲可依,有本可教”,力求“规范化”。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团队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进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3、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及家长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运用教育叙事等手段,进行实验和经验总结,成果呈现方式为行动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侧重点及实施措施:
(一)研究侧重点设想:
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教育法规,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分阶段实施,切实将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渗透于各年级段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
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我们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采用递进式研究模式,切实保障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其中低年级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中年级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高年级侧重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
(二)实施措施: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受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1、加强对课题教师的培训
全体课题组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要加强对课题组教师相关理论的培训,强化教科研方法的指导,采取一定措施激发他们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2、转变家长的人才观
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本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优化社区环境
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活动,建立并形成学生社区行为评价机制。
七、课题研究步骤:
1、2007年元月份为课题申报阶段。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子课题研究申报表。
2、2007年3月—4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人员。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应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邀请省、市少先队工作专家来校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3、2007年—2008年为课题研究阶段
(1)2007年5月—6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
(2)2007年9月—2008年10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①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③邀请省、市少先队工作专家来校举行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4、2008年11月—2009年4月为课题总结阶段
(1)对前一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2)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向全国少工委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曹春生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赵明来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办胡王莹 主任和钱君、高峰、洪慧琴、王冬生、王娟、薛梅六位中队辅导员老师任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了解课题研究进度,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保证课题研究有足够的经费。
(2)人员保障
课题组9位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国家、省、市课题的研究经历,教科研功底扎实,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保障,(3)制度保障
由于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性强,时间跨度大,规范化操作要求很高。因此,拟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制度》,以此来规范课题研究行为,使课题研究活动能持续顺利地开展,达到应有的研究目的,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4)理论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组将聘请总课题组负责人与有关教育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进行跟踪式指导。
(5)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第四篇: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李军老师《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有感
今天非常幸运的听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李军老师做的关于《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的讲座,对于踏入教育事业一年的我,对于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我,对于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征程我的,无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觉得似乎在茫茫求知路上看到了指明灯,灯塔就在前方,而我要做的,便是按照指明灯给出的方向,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现在从个人和班级两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个人篇>
1、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专家、书本、网络,以及很容易被忽略的同
行,多学习,多听课,学习优点。这点是我一年以来最欠缺的部分,课堂始终不是我要的样子,得抓紧时间改进了,多学习,很重要!再提到做智慧型的教师,学到的东西要变通,成为自己的特色,好的方法有很多,却不是搬来就能用,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自己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跳出学校看教育。学校当然看重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绝不能把
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孩子六年,要想孩子十六年,要想孩子六十年”,不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将它作为教育的原则。
3、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切近处入手。工作一年,遇到过一些很
头疼的问题,自己也没经验,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却又希望自己的班级迅速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时,就要观察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这一点切入,想必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会更得力一些。
4、好习惯养成要反复历练,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这一点我是做的最不好的,有时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过了不久我自己都忘了应该检查这个要求提出后执行的结果如何,是否有成效,这也是孩子们一些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的很好的原因。如果我足够耐心,始终跟进,时时检查,学生的良好习惯便会养成的更好一些,也更持久一些。比如李军老师提出的,每周制定1到2个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反复,但严格的要求要贯彻始终。这一点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5、对后进生要转化,随时发现随时表扬。有时候我看学生,难免会
戴上有色眼镜,总觉得有的孩子什么都好,有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是极其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我应当抓住每一个时机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是如何的去批评他,打击他,一句好话会鼓励孩子的前行,但一句伤人的话却会毁了孩子的终身,我要惊醒自己时时刻刻注意,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放大他的长处,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孩子沐浴在爱和阳光里。
<班级篇>
因为本学期我带的是一年级,所以开学伊始,针对我的学生有以下要求,也有一些初步的设想,只能根据实际尽力去做到最好,这样
也能使学生好的习惯有效而快速的建立起来。
1、牢牢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爱上学,热爱学校生活;把
老师的话当圣旨;喜欢参加活动,争强好胜;模仿力强;
缺乏自我控制力;等等。要学会因材施教,这才是屹立千
年不倒的教育理念。
2、好习惯的最基本要求:
(1)坐姿要正确,举手发言姿势要注意,椅子的摆放要求要规定;
(2)听课时应眼到、心到,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说话我不
认真听,这是要坚决杜绝的;
(3)制定声音尺度: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小组讨论时要注意自己小组的人听见即可;背课文时只要对方听见就好,课间你的声音只要让和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听见就可以了。这一点以前真的忽略了,上课总有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或者讨论时全班都很吵,又或者好多小朋友下课在走廊追逐打闹,我经常因为这个批评孩子,其实错的不是孩子,只是我没有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是好的,是对的,值得表扬的,一定要给孩子做好示范,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怎样才是大家都喜欢的行为。
(4)文具的要求:使用笔袋,这样便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文具盒掉在地上影响其他学生上课的行为,每天准备5支准备好的铅笔到校,并在笔上贴上名字,不允许带铁尺和削笔器到学校。
(5)家校联合填写反馈表,比如是否自己独立整理书包,做作业时间的长短,等等,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好习惯更稳定。
(6)多读书。给孩子规定必读书目,图书角要起到作用。每周一节图
书分享课。
(7)建立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从上一届我带的班级中我获益最深的便是这一点,有一支能为我排忧解难的班干部队伍,我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孩子们做的真棒!完全超乎我的意料,第二学期孩子们完全可以做到我在的时候和不在的时候一样,这一点我至今都觉得很欣慰。
学,然后知不足。今天的感触颇深,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觉得自己对学生的付出亏欠了太多,去年一年,有些成果,也有些遗憾,自己认真的付出了,却也对得起自己的心,还是收获颇丰的。幸运是我又迎来了一批新学生,他们仍站在起点上,等着我去领航,所以总结上一年的点点滴滴,从中反思和感悟,摆出更好的心态,下定更深的决心,抱着更高的期望,做出最大的努力,付出更多的感情,对这一届的孩子们争取做到自己的最好!
2012年8月20日
第五篇: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对门小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讲座有感
易柳清
前段时间非常幸运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对门小学参观学习,该校虽然不是很大,但校园环境、场室布局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下午听了李校长关于《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讲座,对于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征程的我,无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觉得似乎在茫茫求知路上看到了指明灯,灯塔就在前方,而我要做的,便是按照指明灯给出的方向,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现在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专家、书本、网络,以及很容易被忽略的同行,多学习,多听课,学习优点。这点是我多年以来最欠缺的部分,课堂始终不是我要的样子,得抓紧时间改进了,多学习,很重要!再提到做智慧型的教师,学到的东西要变通,成为自己的特色,好的方法有
很多,却不是搬来就能用,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自己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跳出学校看教育。学校当然看重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绝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孩子六年,要想孩子十六年,要想孩子六十年”,不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将它作为教育的原则。
3、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切近处入手。工作以来,遇到过一些很头疼的问题,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缺乏,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却又希望自己的班级迅速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时,就要观察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这一点切入,想必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会更得力一些。
4、好习惯养成要反复历练,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这一点我是做的最不好的,有时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过了不久我自己都忘了应该检查这个要求提出后执行的结果如何,是否有成效,这也是孩子们一些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的很好的原因。如果我足够耐心,始终跟进,时时检查,学生的良好习惯便会养成的更好一些,也更持久一些。比如对门小学老师提出的,每周制定1到2个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反复,但严格的要求要贯彻始终。这一点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5、对后进生要转化,随时发现随时表扬。有时候我看学生,难免会戴上有色眼镜,总觉得有的孩子什么都好,有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是极其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我应当抓住每一个时机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是如何的去批评他,打击他,一句好话会鼓励孩子的前行,但一句伤人的话却会毁了孩子的终身,我要惊醒自己时时刻刻注意,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放大他的长处,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孩子沐浴在爱和阳光里。
为了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工作时,就应在开学伊始,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把工作落实到位。针对我的学生我会进行以下工作,希望这样能使学生好的习惯有效而快速的建立起来。
1、牢牢抓住中年级孩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才是屹立千年不倒的教育理念。
2、好习惯的最基本要求:
(1)坐姿要正确,举手发言姿势要注意,椅子的摆放要求要规定;(2)听课时应眼到、心到,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说话我不认真听,这是要坚决杜绝的;
(3)制定声音尺度: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小组讨论时要注意自己小组的人听见即可;背课文时只要对方听见就好,课间你的声音只要让和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听见就可以了。这一点以前真的忽略了,上课总有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或者讨论时全班都很吵,又或者好多小朋友下课在走廊追逐打闹,我经常因为这个批评孩子,其实错的不是孩子,只是我没有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是好的,是对的,值得表扬的,一定要给孩子做好示范,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怎样才是大家都喜欢的行为。
(4)家校联合填写反馈表,比如是否自己独立整理书包,做作业时间 的长短,等等,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好习惯更稳定。(5)多读书。给孩子规定必读书目,图书角要起到作用。每周一节图书分享课。
(6)建立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从上一届我带的班级中我获益最深的便是这一点,有一支能为我排忧解难的班干部队伍,我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孩子们做的真棒!完全超乎我的意料,第二学期孩子们完全可以做到我在的时候和不在的时候一样,这一点我至今都觉得很欣慰。
贵州之行,使我大开眼界。通过了解教育改革成功的典范,通过深入人心的报告,我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节课、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我想,作为学校,必须创建特色,走持续发展之路,像对门小学一样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