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05: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

2.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在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1、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

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2011.4.5-2011.4.30)

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1.5.1-2011.5.31)

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方法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探索矫治方法的策略。形成阶段性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1.6.1-2011.6.26)

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探索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小学生年龄跨度大,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也相差较大。据此,我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层面按范围大小制定分层社会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最基础的做人做起,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的高层次。各层次的具体目标为:

·做人好习惯。如: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知错就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有一个行为美的好形象,自己的事自己做„„

·做事好习惯。做事有始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做事不拖沓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好习惯。提问和讨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2)第二层面针对年龄特点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

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人”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事”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做事”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学习”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进行的。

2、特色化的教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1)认知与活动相结合传统的德育工作中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了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毛病,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呢?我们采用把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例如:在思品课上教育低年级学生要关心、照顾、尊重家里的老人,教育学生要关心、爱护所有的老人。另外,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或庆祝活动,我都抓住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如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

(2)课内外结合课内外的结合,应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按照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较好地把握课内外结合的关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如课程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围绕“寻找清清的小河”为主题到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从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家校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在平日研究工作中,我在学生的表现上坚持做到沟通家长,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

(4)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十分强调良好的班集体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培养习惯。

①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

我十分强调让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要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是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②在集体活动中磨炼自我我在班级中开展“值日班长制”,这一天,早读、广播操、课外活动等,都得值日班长负责。学生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③重视评价激励作用。

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把握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要兼顾到来自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防止出现评价主体的局限性。

课题研究的结果: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

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在德育活动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

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

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学校广播站时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

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

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七、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研报告》及《个案分析》。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及学生《小论文集》。

5.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6、学校教师敖

三、艾猛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1、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工作。

行为习惯包括:(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包括:(1)、语文、数学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2、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反馈给班级传达给学校,班级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4、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进行通报表扬。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周密筹划,撰写方案;

3、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上报课题总结

七、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班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

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5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0%。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高段学生中还有独自在家,无人看管的个例。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滋生了自由散漫,厌恶学习的思想。在课堂中具体表现在:

1、无预习复习的习惯。

2、不会做课堂笔记。

3、难以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

4、书写不规范,做作业草率应付。

5、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6、不独立思考,爱抄袭他人作业等诸多现象。上述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在知情意行技诸方面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在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成功的欲望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兴奋的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要我学”与“我要学”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要学”的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

二、课题的界定

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我们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的一种有助于课堂学习,相对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以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妨碍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

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探究并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策略。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

2.勤动手,作好课堂知识要点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见解的行为培养。4.正确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在建构性教学中,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3.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4.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5.潜力学理论

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六、研究的内容

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2勤动手,作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的行为培养。4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七、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班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将纠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少年儿童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看法及学生的前测后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各种课堂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变化。

个案追踪法:分析我校目前少年儿童在课堂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咨询法: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

三结合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研究网络,加强学习,提升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动家长,挖掘其教育潜力,反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信息,为实验提供参考意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安排

本研究预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1)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培养与研究的文献,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理论。

(4)制定试验研究方案,向课题组申报。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5——2011.10)

(1)设计测试卷,对实验班进行前期测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2)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质疑表达;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相关信息的搜集。

(3)搜集、整理与加工研究中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4)及时对研究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利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统计数据,找出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再确定改进的措施和下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5)根据实验中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各级评选活动。

(6)认真开发家庭社会教育的资源,尝试改革社会、家庭、学校新联合教育形式,挖掘成功经验,及时推广。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2011.11——2011.12)(1)进行试验的中期测试,开展中期自评。

(2)收集实验教师与实验班级的研究资料,调整学习习惯的训练方法。

(3)在专家的指导下总结研究经验。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3)(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行为,促使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健康发展。

2.撰写《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3.汇编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活动图片、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

嘉陵区文峰镇第二小学校

陈秀云

党志伟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篇:高密市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结题报告

高密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名称: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三、课题研究方式: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创新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第二部分:课题来源、实施计划、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申请书

2、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3、课题人员分工

4、课题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部分:部分成果

1、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2、课题实验教师论文

3、养成教育专著

4、养成教育案例集锦

高密市康成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会现象、不健康影视、不当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明显存在缺乏爱心,唯我独尊,脆弱娇气,不爱劳动,不善于思考和创造等一些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意识淡薄;第三是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教养。

以上原因导致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习惯成品质,品质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康成小学自建校初就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个性,到现在已进行了8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和创新。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建校初就立项研究,现承担高密市教育学会养成教育研究课题两项:一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二是“幼小养成教育衔接的探索研究”,且已取得初步成效。我校决定把探索、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作为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上世纪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康成小学就以“四大支柱”为核心理念,以“培养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为办学目标,针对小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逐步构建了养成教育的内容框架,形成了适合康成小学实际的独特的养成教育体系,主要分解为五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是:

1、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饮食起居、按时作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掌握讲究卫生的常识和标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愿望。

3、道德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他人的思想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为社会、为自然、为父母师长和他人献爱心的良好行为习惯。

4、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和礼仪,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5、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动脑、勇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做大胆探索的创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方式:

1、课题研究方式: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行为实践研究法、经验交流总结法等。

(1)行为研究法: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所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课题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以此保证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的内容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行为中的各个方面。

(2)经验交流总结法:为了保证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其实效性,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至两次规模较大的“养成教育研讨会”和“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各年级段推选出2—3名养成教育作得好的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发言,以达成共识,增强合力。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创新方法

(一)构建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氛围,优化和改善育人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康成小学的校园布局融科学性、知识性、教 育性于一体,处处体现着育人的功能。校园内,“硬化、净化、绿化、美化”的四化建设,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亮点。甬路边、草坪内温馨的标志牌,文化橱窗里的小明星,教师光荣榜两边的对联,教学楼内明亮无尘的整容壁镜,楼梯拐角处的提示牌,办公室、教室门上的名言警句„„无不显示出康成小学独特的充满人文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再加上学校持之以恒的周一富有特色的升国旗制度,实施的“读名著、赏名曲、观名片”的“三名工程”,创办的“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无不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学习生活,就像生活在美丽温馨的仙境中,既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又时时刻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怎么可能不全身心地保护它?有谁会舍得去破坏它?

2、优化人文环境,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康成小学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以行导行,靠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自身素质的培训提高,在仪表、言行、性格、行为、人格等方面做出榜样,让学生自动仿效,于潜移默化中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优化家庭环境,创办学习型家长学校。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影响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康成小学把优化家教职能,提高家教水平,作为学校立体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亲子共成长”“养成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学校“课改与家长同行”报告会、开设家长课程学校,开放学校课堂,让家长走进教室看课,赠送学校自编家长学校教材《家教指南》和《家教 导报》,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家长和优秀家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积极为孩子创设平等型、学习型和谐型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校合一的功能,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有利的保障。

4、与社会密切配合,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在校园外,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到科技实验基地参观访问,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一技之长,聘请高玉宝等革命前辈担任名誉校长并来校做革命传统报告,从司法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等等。学校积极与街道、社区合作共建,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了社会教育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离校而不离教,处处受到社会良好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进行专题教育和特色教育,让学生榜样引领

1、建立养成教育展室,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康成小学有一个特殊的展室,这里陈列展示的全是图文并茂的有关养成教育的版面及相关材料。有的版面上是对一日常规做的好的同学的表彰,旁边配以文字说明;有的版面是同学们开展养成教育自己拍摄的镜头:“我为烈士献花”、“烈士墓前的宣誓”、“我是小小环保家”等等; 有的版面是校外辅导员和同学们促膝交谈的情景;有的班面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图片„„每一张版画都那样栩栩如生。学校经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定期参观养成教育展室,让学生重温和体验自己曾经参与的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2、开发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尽快使认识转化为实践,学校根据几年积累的经验以 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聚集全校老师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学校在养成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用故事和小案例的形式,编写成了低、中、高三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教材系统性强,可仿效性强,实用价值较高,让学生从故事中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做,行有所依,言有所归。进一步使养成教育成为学校鲜明的发展个性和文化。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根植到学生的心中。康成小学除了加强日常教育外,还善于利用特殊的时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进而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利用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制贺卡,报答老师教育恩”活动;利用 “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父亲节举行“小草报春晖”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唱歌,帮妈妈做一件事情,给父母洗一次脚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五一”国庆节,开展“祖国江山美如画”作文竞赛;举行“诚信伴我行”演讲会;开展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的“五节约”活动,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设置“心语悄悄话”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助残、扶贫、帮困活动和“我是城市美容师”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把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各种丰富多彩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中,避免了空对空,将养成教育根植到学生心中。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

为了把康成小学富有个性化的养成教育这一品牌夯实、擦亮、打响,学校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促进其实施,其中评价激励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巩固、深化养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家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先进,发挥榜样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让更多好的做法延伸开,学校大张旗鼓地对养成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的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每月进行一次评选,对积极参与养成教育、关注支持配合学校工作的优秀家长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同时上报典型事迹材料,定期做经验交流,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种方法评价,多种荣誉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激发学生自觉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学校持之以恒地定期、定时开展“阅读展示”“周周得五星,星星汇成功”和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然后将评选结果在展示台和争星评比栏上展示,并在学校大会上表彰,颁发喜报或证书。在进行个体激励的同时,为了加强班风建设,激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争先创优意识,学校又将个体竞争推广到“五星级班级”“文明班集体”“优秀班集体”“普通话示范班”“优秀值周班”等集体荣誉的评选竞争,形成了养成教育的竞争机制。这些评价激励措施,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积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收获到成功,收到了显著效果。

3.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学校坚持开展“五星级班级”、“阅读展示”、“周周得五星,星星汇成功”和“各类优秀学生评选”活动,每月评出“五星级班级”10个,评出“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乘客”、“礼仪小使者”、“学习标兵”、“文明守纪好少年”等优秀学生216个,并在月底召开全体师生大会,举行授奖仪式,以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1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教科研主任主持,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确定好各自的目标责任和实验教师的职责。

2、选择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分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填写立项课题申请书,提交课题申报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了解学生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规范、制度、方案评价标准等;修改完善康成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康成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专题片。

3、根据课题性质,将该课题分了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一是:低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二是:中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三是:高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负责人:郝其福、张国英、杨小平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7年1月):行动研究阶段。

1、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确定具体分工和操作步骤。

2、实践探索低、中、高各年级段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首先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有效方法,形成阶段性总结。

3、收集优秀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根据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实际,形成“养成教育系列”书籍在全省推广。

4、每学期举行一次总课题研讨会,各子课题组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5、每学期评选优秀课题研究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2006年2月-2007年9月):课题研究的总结、提炼阶段。

1、邀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专家及本校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自评,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

2、结集出版养成教育的论文集、案例集。

3、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并结题。

负责人:张国英 杨小平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5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卓有成效,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一种素质。学校已经成为学生热爱的花园、乐园、家园,一个个“小绅士”“小淑女”在环境优雅整洁的校园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逐步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家长的素质得到同步提高,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区和谐;学校声誉日益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使社区环境日益美化,改变了招商引资的环境,带动了社区经济的腾飞;学校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墙壁无污染,课桌凳无损坏,大大减少了学校的经济投入。

由于课题的研究推广,我校的养成教育文化已经形成。目前,我校在县、市、省级养成教育立项科研课题达5项,其中学校申报的“杨小平养成教育法”获2006年的潍坊市政府创新燎原奖,并在全高密市推广;2006年11月高密市养成教育成果展示会暨高密市小学生学习习惯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荣获高密市唯一一所养成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高密电视台对我校养成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2007年4月,高密市“课堂改进行动研究 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场会在我校举行,9月,我校全国优秀教师杨小平事迹报告团到青州等地巡回报告,10月,高密市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经验交流会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11月,我校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国各地来我校参观考察学习的上级领导、教育界同行、社会各界人士达1万余人次;学校应邀到各地做养成教育经验介绍报告近20次;《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中国现代教育报》《校长参考》《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高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养成教育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康成小学的养成教育经验曾在潍坊市德育工作研讨会、潍坊市第一期班主任工作培训会等大型会议上做过介绍。2007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集康成人集体智慧的养成教育专著——《给予学生用之不尽的生命动力》和学校养成教育案例集锦已经发行推广,教师撰写的养成教育论文有40多篇在省市级刊物或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征文中发表或获奖。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1)由于我校建校七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许多外地家长慕名而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多,而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从事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量更大,所以课题的研究不能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实验教师对于研究的总结、提炼。

(2)学校每年都要分配或者招聘一部分新教师,有的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而他们的素质和对于课题的了解研究虽然经过培训,但是仍和老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课题的研究存在着不能齐头并进的状况。

(3)我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于从农村进城经商的家庭,家长素质差,对于孩子缺乏时间督察,更缺乏耐心管教,虽然我校每学期都聘请养成教育 专家来校做家教报告,但是多数家长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等发现问题一阵风,不讲方法。给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题的研究带来许多问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们全体康成人将继续努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呵护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崭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独特的养成教育文化,踏着改革创新的节拍,和着素质教育的旋律,继续站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民族准备明天素质的高度,在养成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里继续耕播,探索,实践„„让生活在康成园的每一个孩子,从小播种良好习惯,将来收获辉煌人生!

附:本课题研究成员名单

杨小平张国英 郭霞 侯建华 李锦辉 荆炳珍 求邱发英 马艳华

下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身......

    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李军老师《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有感 今天非常幸运的听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李军老师做的关于《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的讲座,对于踏入教育事......

    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对门小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讲座有感 易柳清 前段时间非常幸运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对门小学参观学习,该校虽然不是很大,但校园环境、场......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摇篮。在学校里学生不光文化知识得到丰富,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也得到正确的引导。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文......

    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范文大全

    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一、 [班会目的]1、通过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2、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明确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楚雄州禄丰县妥安乡小学 张文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