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信息分析与研判制度1
沟西路社区信息分析与研判制度
一、为确保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特制定本制度。
二、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做出判断,对于能处理的一般问题要当即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对于敏感、重要问题要迅速汇报社区应急办公室,紧急情况和重大事件可直接向街道主要领导汇报,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三、社区每月组织不同层次人员召开一次信息分析会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判断,制定解决措施并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领导和部门。敏感时期,每天都要通报信息收集情况,召开信息分析会议,做到当日收集信息,当日研判处置。
四、社区工作人员要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具体要求,经常性的开展走访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社情动态。
五、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要承担收集情报信息的责任,在走访入户中积极搜集敌情、社情、舆情,并及时分析整理,反映上报。反映社情民意、居民呼声方面的信息要随时报送;对重大社会治安、刑事案件、劳动安全案件、重大集体上访事件等动态信息要每天必报;对突发性事件要随时向街道及
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并随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变化情况。
六、社区工作人员要按照网格划分,在各自分管的片区内成立“信息员”队伍,积极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片区民警、社区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的作用,形成覆盖社区全体居民的社会治安信息网络。
七、根据“小问题及时办,大问题按时办”的原则,并对每一件记录在案的信息事件进行追踪落实。
八、报送的信息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对重要的信息要做到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九、信息反馈工作要重视质量,做到灵敏、迅速、准确、有用。
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提高信息收集出现漏报、迟报、误报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篇:2、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
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
一、安全信息报送范围:
1.学校存在或发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交通、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病疫情、校舍环境建筑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事故或事件;
2.不稳定安全因素:师生因对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不满而引发的躁动以及影响社会或学校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心理障碍因素、精神病人肇事、师生擅自离校出走、请假逾期未归、失踪、自杀等事件事故;
3.自然灾害性天气引发的暴风雨、雷电、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房屋坍(倒)塌灾害隐患险情、事故事件和公私财物失窃被盗、校园暴力侵犯伤害及其他危及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与社会稳定重大事故事件。
二、安全信息报送原则
1.安全稳定信息的报送必须快速准确、实事求是、详实完整。
2.安全稳定信息的报送必须区分等级,按程序规定逐层报送。
三、安全信息报告内容
1.报送安全隐患信息包括隐患类别名称、存在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程度、应急与整改措施、目标、建议等;
2.报送安全事件事故包括事件事故名称、发生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控制情况、现场的保护措施和请求援助的具体内容等; 3.报送不稳定安全因素、隐患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情况;
4.报送各类安全稳定信息均应包括安全稳定信息报告人员及单位。
四、安全信息报送处置程序
1.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发生各类突发意外人体伤害与财产损坏安全事故事件,发现第一人或当事人,均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报告学校安全、后勤职能部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同时报告学校主、分管领导。
2.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一经发现学校存在或发生交通、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病疫情、校舍环境建筑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事故或事件和其他安全隐患、险情、事故事件及不稳定安全因素,必须立即报告学校值周领导。
3.学校值周领导接到学校安全稳定事故事件或隐患险情报告后,视其类别性质、危害大小与严重程度及时上报学校分、主管领导。
4.学校分、主管领导接到安全稳定隐患险情、事故事件信息报告后,立即进行全面了解、核实和分析,并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安全职能部门上报,并由学校及时向上报告。
5.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搜集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信息,并及时按规定程序报告。
6.学校发现存在各类重大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发生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3000元以上财产损失的,必须按相关安全法规规定程序和时限在第一时间及时上报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主、分管领导和相关安全职能部门。
7.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稳定信息要及时搜集、分析整理,并按相关安全法规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准确详实上报。
8.学校上报突发安全事故或紧急事件,可先口头报告,后在规定时限内报送书面报告。
五、安全信息报送形式
1.学校各种安全稳定信息报送,可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方式报送或当面口头报告。
2.班级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发生事故事件实行周报制;重要非常时期,实行日报制。上报时间为周五或当日16点以前。
六、安全稳定信息报送责任制
1.学校向上报送安全稳定信息实行领导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
2.学校向上报送安全稳定信息必须严格报送程序与工作纪律,实行逐级上报。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3.学校上报紧急、重要安全稳定和重大安全事故事件信息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准确与时效性。
第三篇: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
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
一、建立分析研判机构,成立安泽县文化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成员由股室、中心、执法队负责人担任。
二、分析研判时间。常规性研判每季度组织一次。
三、局党组全年专题研判意识形态工作2次。
四、分析研判内容。重点分析研判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存在的重大舆情和重大问题、今后的应对策略等。
五、定期通报结果。局党组每年在全局系统通报一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第四篇: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绥阳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为及时准确掌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一、由各乡镇综治委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参加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必要时党政领导参加,充分认识实行基层社会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
二、由主管单位或经办人汇报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遵循全面、客观、及时整理报乡镇综治委梳理后报乡镇、县调处中心。
三、司法所(乡镇调委会)要及时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调解结果的预见、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进行分析研判。
四、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村(居)、社区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
五、分析研判工作要遵循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仅对矛盾有分析、有判断、有前瞻性思考,而且要突出排查调处方法、措施和成效,以充分反映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成分析研判报告。
六、将分析研判专题报告向有关领导,同级有关部门及下级通报研判情况,并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抓落实。
七、分析研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司法所将进行日常记载和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认真的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给予相应扣分。
绥阳县司法局
2013年4月26日
第五篇:兴旺小学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
兴旺小学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
学校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可靠。这个原则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这样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力求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动和决策对象发展的全貌,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实际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备的信息下做出科学的决策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时效性原则。信息的利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它的时效性。信息只有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是“事前”的消息和情报,而不是“马后炮”。所以,只有信息是“事前”的,对决策才是有效的;
(四)准确性原则。收集的信息与应用需求密切相关且表达无误。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的价值;
(五)学校安全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统计、处理等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六)易用性原则。收集到的信息具备适当的表示形式,便于使用。
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步骤。信息收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定收集、分析、研判、报告计划。只有制定出周密、切实可行的信息收集计划,才能指导整个信息收集工作正常地开展;
(二)设计收集、分析、研判、报告提纲和表格。为了便于以后的加工、贮存和传递,在进行信息收集以前,就要按照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收集提纲和表格;
(三)明确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四)提供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成果。要以调查报告、资料摘编、数据图表等形式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出来,并将这些信息资料与收集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如不符合要求,还要进行补充收集。
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应当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一)上级信息: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指示;上级的有关文件、指示、编印的内部刊物、简报、信息,公开发表的刊物、杂志,领导的指导性讲话、文章等;
(二)平行信息:与交流学校、单位或平行单位间来信的文字材料、各种信息,相互间的批评、建议、要求,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经验等;
(三)校内信息:学校各部门执行学校决定、决策的情况、经验、问题和群众反映、思想动态;各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安排、部署,工作进展情况,承办校级以上的各类会议和聘请外单位讲学情况;师生对国内外政治事件、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的反映,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学校稳定的因素,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四)历史信息:新发现的与学校重大工作有关的历史性档案资料。
(五)社会信息、国际信息:社会各阶层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要求、呼声和重大思想反映、社会动态,国内有关科技、教育发展的信息等。
学校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具体办法
(一)学校安全信息工作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分管领导及下属职工为学校安全信息工作的二级单位;
(二)深入落实学校安全信息收集工作两级责任制,采取层级负责制度,各学校主管信息工作的负责人为一级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二级负责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信息收集工作要精准核实、加强督促;
(三)各信息收集单位要积极、及时地通过合法渠道搜集具有阅读、参考价值的信息,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四)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安全信息的整体开发、综合利用和调研工作。要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分析、处理,为有关单位和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
(五)安全信息收集要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学校最为关注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调研并收集,向领导提供有关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六)学校重大信息由校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整理并及时上报;
(七)校内一些业务部门围绕本部门工作自办的信息期刊,应及时收集。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信息期刊应服务于全校性综合信息期刊,业务信息期刊每期最少收集二份;
(八)学校在开展和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档案,由安全职能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九)学校安全信息收集结束后信息资料必须按学期及时归档;
(十)对消防、食品卫生、踩踏等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应同步相关材料信息归档;
(十一)学校安全信息收集实行借还登记制度,严格按收集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十二)学校安全信息收集管理人员随时搞好安全档案的保管,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潮湿、防遗火,发生遗漏和失误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十三)管理人员有权向安全事故处理小组提供有关方面的材料依据和被认可的证明材料;
(十四)建立每天安全工作收集制度;
(十五)建立各年级各班发生重大事故信息记录制度;
(十六)建立安全工作督查小组,每月督查学校各年级安全工作,有什么问题及时反映学校;
(十七)学校各年级班主任要有安全工作记录,发生事件及时收集并上报制度;
(十八)学校各有关部门都要重视安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确保原始资料准确、完整、可靠。实验室工作的档案要及时立卷归档,妥善保存;
(十九)安全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后,按《学校安全信息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归档;
(二十)信息记录极为重要,档案管理人员要管理好档案记录,防止记录的遗失。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工作的考核
(一)信息收集工作作为各室学年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二)凡迟收集、漏收集、紧急信息或未按规定要求收集上级索要的重要信息的,对信息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校办公室每季度将各信息点收集信息及采用情况向全校通报;
(四)学校党支部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安全信息分析的分类
(一)发生着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火灾事故;
(二)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爆炸事故;
(三)违反交通运输规定,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为交通事故;
(四)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恶果的事故为管理工作事故。
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一)重大事故:造成学校整体损失10%以上,同时学校财产损失费达一万元以上;或直接损失费达5000元以上事故;或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肢体残废的事故,均属重大事故;
(二)一般事故:造成学校整体损失5%,或直接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负伤休三个月以内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三)微小事故:直接损失费在1000元以下的事故,属于微小事故;
(四)教职工的伤亡事故划分按国家或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事故损失计算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计算。
安全信息收集工作的考核
(一)信息分析工作作为部门学年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二)凡迟分析、紧急信息或未按规定要求分析上级索要的重要信息的,对信息点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校办公室每季度将各信息点分析信息及采用情况向全校通报;
(四)学校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安全信息研判的主要内容
(一)围绕安全热点、焦点信息开展研判,掌握学校安全动态,协助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安全部门应主动融入大局,将学校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情报信息工作的重点,努力收集影响学校运行安全、良性发展动态信息,学生对学校发展、政策调整的预期、言论和动向,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认真做好社会维稳信息的分析研判;
(二)围绕系列性、多发性案件信息开展研判,开展事前防范预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落实面向教育系统的预警通报制度、面向学校的防范建议制度和面向社会的警方告示制度,为主管部门强化执法力度、完善防控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和教师掌握防范要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自防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三)围绕方面性犯罪开展研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打架斗殴、安全事故等涉众型易于发展蔓延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据此在本地区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止上述犯罪的蔓延和升级。并且通过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相关数据和刑事案件统计数据分析,哪种犯罪突出,就开展针对这种犯罪的专项整治行动;
信息的收集和报送要坚持及时、准确、全面、保密的原则:
(一)报送信息一定要及时。凡是需要学校及时掌握处置的重要情况和师生重大思想动态信息,都要及时收集上报;重大突发事件、各种政治事端、重大治安安全事件等重要紧急情况,要随时发生随时上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
(二)报送信息一定要准确。报送信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事物的客观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的信息要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反映困难的信息要实在准确,要尊重客观事实,不雕琢粉饰,不任意拔高,不刻意编造,务求对所报信息准确无误。对一些正在发生的重要情况,还要进行追踪了解和研究,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报送信息一定要全面、完整,要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要杜绝紧急信息瞒报、漏报现象,如有此类似情况发生,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如影响上级掌握和处置时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四)报送信息要注意保密,确保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有的信息事关重大,不宜扩散,属保密范围的,在信息收集和报送的过程中要注意保密性。要根据信息内容的层次、密级和急缓程度,确定通过电话、书面汇报等不同方式报送;既要注意时效,又要注意保密。
信息工作的反映形式和要求:
(一)建立信息月报制度,各学校务必于每月月底前整理报送的信息,经本学校信息工作主管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二)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信息的整体开发、综合利用和调研工作。要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分析、处理。为有关单位和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还要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学校最为关注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调研,向领导提供有关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