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一稿
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汇报
一、概况
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接玉门,西临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地处北纬39°52′——40°36′和东径94°45′——97°00′之间。保护区总面积486.3万亩,其中:核心区135.6万亩,缓冲区99.9万亩,实验区250.8万亩;林草地241.95万亩、湿地215.85万亩、山地28.5万亩。
1、动植物资源概况
(1)动物资源:保护区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6科,160种。其中小鸨、红额金翅雀为甘肃新纪录;属于我国特产种类有10种;列入《国家野生动物名录》的2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20种;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的种类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42种;重要的经济动物有野驴、雪豹、雪鸡、猞猁、岩羊、盘羊、北山羊、鹅喉羚、石鸡、金雕、小鸨、红额金翅雀、祁连山裸鲤、鲫鱼、狐、狼等62种。
(2)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植物共有345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有5种,胡杨、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黄中的后两
种尤为珍贵,为第三纪子遗种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固沙植物有30余种、如柽柳、梭梭、泡泡刺、柠条、花棒、沙蒿、沙米等种类,是流沙地带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固沙植物的特有种。药用植物100余种,以豆科植物甘草为主的药用植物,蕴藏量十分丰富,面积22.5万亩,是我国甘草主要产区之一,其次是麻黄、锁阳、苁蓉为本区的特有药材。纤维植物以芨芨、罗布麻、芦苇为主,蕴量丰富。
2、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及分区情况
根据自然保护区内地域、土壤、水热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规划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总面积为135.6万亩,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7.9%,共分为三个小区。①东巴兔动植物核心小区。位于老师兔山以南,西从东巴兔乡青山开始,东到榆林河,南到县界,北至老师兔三个泉,海拔1900——2200m,面积18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13.3%,范围包括东巴兔乡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部分砾石戈壁等。②西湖乡沙生植物保护核心小区。位于安西县城以西,范围包括西湖乡和西湖农场部分区域及西沙窝、黑沙窝。其界线东起二道湾、白旗堡城,西至县界,南至县界,北至望杆子、北戈壁一线,海拔1063.4——1131.4m,土地面积为63.6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46.9%。小区内有胡杨林8895亩,蓄积量为9879m3,以柽 柳为主的灌木林15万亩,其它为灌丛草甸草场和荒漠草甸草场,植被覆盖度45%——80%,疏勒河横贯小
区,两岸植被覆盖度高,部分区域达95%以上,且生长茂盛。③八棱墩湖——塘墩湖湿地核心小区。位于踏实、桥子、布隆吉乡境内。其界线以扎花营向西到老师兔许家沟,北沿十工截山子山脊线向东到双塔水库、布隆吉到八道沟,南从老师兔山向东沿破城子、锁阳城、鹰窝树到旱湖脑,其地形为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54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39.8%,区内有胡杨林12120亩,活立木总蓄积为10549m3,灌木林地130005亩,水域3075亩,其余为草甸草原和小灌丛草甸草原,海拔1370.9m——1177.7m,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开阔。
(2)缓冲区
总面积为99.9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5%。共分为3个小区,有东巴兔动植物缓冲区,面积21万亩;西湖沙生植物缓冲区,面积30.9万亩;八枝墩湖——塘墩湖湿地缓冲区,面积48万亩。本区位于3个核心小区周围,范围依核心区位臵而定,有山脊线、道路、河流、沟壕、山谷等自然地形,地势、位臵距核心区边界2——8公里为界。
(3)实验区
总面积为250.8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60%。共有3个实验小区,有东巴兔实验小区,八棱墩湖实验小区和望杆子实验小区。该区是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中间性生产示范实验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特定地段,设臵在缓冲区外
围。
3、管理机构设臵、编制情况
(1)管理机构设臵:2002年3月,由安西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安西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负责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业局管理。
(2)编制情况:已经成立的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人员编制7人,现有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7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1、保护管理工作
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保护管理工作有序展开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7个基层保护站(西湖站、瓜州站、东巴兔站、老师兔站、踏实站、城南站、城东站),保护区基本建设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进行了四址界桩的埋设,固定宣传牌的制作等工作。修建了瞭望塔7座、在交通要道架设了4个大型保护区简介牌,在各功能区建立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固定宣传牌14块。在重点野生植物封护管理区内开放防虫道、采用机械化学防治防除柽柳叶甲等天然林木害虫8次,防虫面积达5万亩,打设固定样地和样点60个,埋设界桩800个。
由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和7个基层保护站负责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荒漠系统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区内因干旱缺
水长势弱的西湖沙生植被自然保护区引水灌溉,使植被得以恢复生长。
⑵积极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结合“四五”、“五五”普法的年度计划以广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为主积极开展了林业法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并印制成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发放。通过宣传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促进了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⑶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林业法律法规
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大林木管护和林政案件查处力度,开展了以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收购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加大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力度,不断恢复和扩展林草植被面积,野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⑷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机制
具体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内各系统动态监测报告制、常年巡查管护制等工作制度,由县林业局与总站签定保护区保护管理年度工作责任书并按时认真检查,年终严格考核奖罚,由总站和各基层保护站签定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检查验收和考核管理;由各基层站定期和不定期向总站报告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动态管理中引水灌溉、防虫、防鼠兔、防火、防人为破坏等“四防”情况,根据汇总情况,林业局和管理总站及时协调和组织解决相关问题,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由各保护站工作人员坚持每周巡查5次的做法,对保护区的各个层次进行认真细致的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汇报解决,切实做到了保护区内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不受破坏,逐步恢复和扩展了区内各物种资源数量,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保护区整体发展状况
保护区建设规划为10年,即2001——2010年,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建设自2001——2005年进行,二期建设自2006—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组建了机构、配备了人员,定期观测天然林木的消长变化情况。通过有效保护和管理,使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野生动物数量相比建立保护区以前增加0.5倍,尤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数量明显增多;区内野生植物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度由以前的10——15%增加到目前的25%以上,天然林草植被封育面积增加45万亩,达到101万亩,尤其柽柳现存面积相比增加1.5倍,分布区内的覆盖度达到35%以上,中心区域达到40——70%。荒漠沙生植物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期数。
3、保护区的主要科研工作
主要开展了对保护区内动植物区系分布的调查及柽柳条叶甲生活史调查和防治方法的探索,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对区内的气候条件、水资源进行初步监测,同时,配合环保、土地、水利部门进行了环境因子、土壤类型、分布状况,水文情况的调查。
4、多种经营工作
因资金和劳动生产力所限,多种经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在东巴兔和老师兔两个管护站进行了试验性养殖,养鱼10000尾,林下养鸡800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保护区土地面积大,范围广,野生动植物资源、沙生植被、草场等资源丰富,而现在的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和7个基层保护站的在职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固定的办公场所,使得保护管理工作停留在“看摊子”的初级阶段,各项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制约,面面俱到。
2、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暂时分工由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负责,尚须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门机构,人员配臵就目前现有的7名人员还远远不够。
3、投入无保障,正常管理工作有困难。至目前,省上尚未对我县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经费,地方财政只能确保在职干部职
工的工资发放,无力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区建设,而使我县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困难重重。缺乏资金投入已成为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改进和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的意见
按照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的总体目标和分期规划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野生动物补食点,改良草场,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体系,并初步建立野生动植物种原繁育基地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采集,初步探索和尝试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多种经营和产业发展。同时,在继续建立完善上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研体系和监测网络,进行专题性的科学研究。
瓜州县林业局
二OO九年九月八日
第二篇: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2013年工作总结
二○一二年,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在省、州保护办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县林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促进和谐”主题,着力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及特有植被类型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自然风景合理开发为突破口,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措施,积极行动,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保护区合理开发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
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元阳南部,呈东西走向,总面积原为16409.9hm2,XX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XX]59号)同意调整后保护区面积为16187.1hm2,占全县面积的7.4%。区内保存着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山顶灌丛等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以特有种为优势的森林类型,有各种区系成分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形成有巨大水源涵养作用的生态水库,是非常值得珍视和保护的自然综合体。
二、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强化目标考核措施、实行分片管理。为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确保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将管理人员划分到每个小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签订管护合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签订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同时,每个保护站工作人员从工资中扣扣减100元,国有护林员扣减5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年终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量化考核,确定奖或惩,管护不力的管理人员实行解聘。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实施,一年来,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以保护为基础、加强巡逻。巡山护林是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制定巡护计划,各管理站(点)根据辖区的治安动态,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巡护计划;二是切实开展巡护工作,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巡护,做好巡护记录,及时制止和查处巡护中发现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三是对交通要道、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毁林开垦的村寨和巡护死角,实行重点监控,严防死守。半年来共组织巡山设卡400余次(处),累计徒步巡护里程达4000多公里,张贴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宣传标语400余条,通过巡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杜绝了重特大森林资源损毁案件的发生。
3、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罪犯是保护森林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所采取执法与宣传教育并举,积极配合森林公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据统计,共查处有关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案件6起,其中,失火案1起,非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案1起,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1起,盗伐林木3起,收缴滑竹6000株,蟒蛇死体1条,麂子死体1只,没收刀具11把、猎枪1支。对林区林业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林区“三乱”行为,维护了林区秩序。
4、搞好林区周边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扶持社区发展经济是生物资源保护和社区共管很有效的措施,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所积极配合局机关农村能源工作站、林业工作站、退耕办、种苗站、草果站等相关科室工作,一切以保护区周边居民利益为重,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着力培植林业产业。通过努力,极大地降低了保护区周边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缓解了保护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
5、按计划完成了我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根据省厅及州林业局的统一部署,我县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了省州举行的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技术培训会议,并根据我县实际,局领导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湿地调查工作并对外业调查工作安排进行了细化。8月中旬,本次湿地调查外业工作正式展开,由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牵头开展调查,分三个技术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湿地斑块进行了调查。内业工作也在10月中旬结束。目前,《元阳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初稿已经完成。
6、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XX-XX年对东观音山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今年4月对西观音山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截止今年12月,初步形成了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评审工作。通过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制定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管理措施,使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确保区内人为干扰得到有效控制、科研和监测得到逐步开展,为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创造基础条件。
7、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确保我县珍稀野生动物不感染疫病。我县建有一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省级监测站,一方面,我们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重点做好春秋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年来全县无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另一方面,组织参与了省州举办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我局共5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确保了我县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下辖四站两点,除小新街保护站和大山保护点有简易办公用房外,其它站(点)都寄宿在乡林业站、村委会或农户家中,给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自然保护区内尚未设置永久性标牌、界碑等基础设施,管护界线不明晰,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发生界线争议,激化了双方矛盾。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逐年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人员编制难以落实,管理体制仍需完善。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为县林业局下辖的科室,财务不独立核算,无经费来源,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管理所现在编制为4人,实际在岗工作的仅2人,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同时,根据元机编〔1999〕04号文件精神,核定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编制29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解决编制问题,现有的29名管护人员一直以临时工身份聘用,管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为加强对保护区的领导和管理,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协调解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编制问题,同时增加管理所人员编制。
3、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保护区29名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6人,中专3人,其余的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所有人员均为非保护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教育,对保护区的管理知识掌握较少,难以适应新时期自然保护管理的需要。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够多为管理人员创造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招聘一定的专业人员,充实管理队伍。
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元阳观音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很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区内也广泛分布多种留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尤为重要,于XX年就已建立省级监测站。但一直以来,都未能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监测人员编制也未能落实,极大地影响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协调解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人员编制及相应设备和经费。
四、下一工作思路
今年我县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生态元阳,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有: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省州主管部门工作目标任务,使我县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二是积极配合做好局机关相关科室和森林公安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化解与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矛盾,促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三是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在野生动物猎捕、经营利用和野生植物采集等环节上采取严格措施,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力争再创无森林火灾年。四是继续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和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五是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解决大坪保护点和尼枯朴试验示范站的办公用房问题。六是通过多方协调,力争解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第三篇: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
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
管理工作方面的自查报告
市林业局:
按照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清查的通知》(林保自„2011‟12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力量,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正日益受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先后有德国等专家来这里考察指导工作。早在1990年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设立于2003年11月,是经当涂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依法批准的代表县政府对保护区实施具体管理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当涂县林业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现在在编人员2人。
(二)基础设施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在成立之初,选址定在
县湖阳乡,距离县城约70公里,由于自然保护区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编制人员未满。目前,在职人员在县林业局机关设立办公室办公。
(三)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各级对保护区虽有一定资金的投入,但有限的经费仅够发放人员工资等,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
(四)业务工作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合“爱鸟周”、“湿地日”、“12.4法制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放《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000份,电话、网络解答群众咨询50余次。在县城及保护区周边乡镇悬挂宣传条幅30余条。通过宣传特别是周边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2、坚持依法管理,防范猎捕鸟类和破坏湿地资源的案件发生。截止目前联合县森林公安分局依法查处非法猎捕鸟类案件2起,刑拘1人,放飞鸟类4000余只,并及时制止了在缓冲区外取土、开垦案件一起,联合森林公安、工商部门突击检查集贸市场、饭店10次,收缴放生省级二类保护动物150只,并于2010年4月及时救助省一级保护动物一只。
3、强化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野生动物疫情。一是加强保护区鸟类的监测工作,发现病死鸟及时送有关方面检验,防止野鸟与家禽及人交叉感染。二是强化场所监管,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强制免疫,对经营场所实施消毒。三是坚持重大信息报告制度,截止目前本区无重大信息报告事项。
4、加强与周边乡镇(村)共管,密切协作、共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处理湖区影响湿地生态保护的经营活动。
5、参照省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值班制度、岗位职责、巡护员日常巡查制度,疫源疫情检测制度。
(五)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
石臼湖是省重要湿地,并于1990年列入亚洲湿地名录,资源丰富、条件独天地厚,但由于种种原因截止目前尚未完成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二、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督导组,全面负责自查自纠工作的调度、检查和指导。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清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入领会《通知》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
识,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完成自查自纠的各项任务。二是根据《通知》要求,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分为四个阶段:动员部署阶段、自查阶段、整顿阶段、总结验收阶段,确保了整个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区内建设项目、土地及水域承包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自纠。
根据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正在组织清理整顿。一是整顿土地和水域管理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允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缓冲区、核心区土地、水域对外承包的,已责成相关管理站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逐步依法解除合同,撤出核心区。今后所有涉区生产经营项目,严格按程序报批。二是对办理涉及保护区的用地审批手续与保护区的使用水域手续,必须事先征得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同意,对确需在保护区实验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严格报批程序。今后,我们将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把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尽快颁布《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直接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一系列行政权力,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
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参照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给予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
三是加大支持投入力度。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请求上级各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倾斜,确保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执法监察。依法赋予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成立自然保护区执法监察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履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国家财产,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社会治安,依法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违法犯罪行为的职责。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第四篇:积极心理健康学校汇报材料一稿
积极心理健康学校汇报材料:
尊重差异,开发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怀柔三中经过无数三中人的辛勤经营,现在发展成为39个教学班近1800名学生的初中校,多年来三中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如何让教师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同时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一直是三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努力,怀柔三中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尊重心理差异,开发师生潜能,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促进了师生主动健康发展。下面将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加以总结汇报,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调研分析,认识差异,用积极心理教育理念指导育人工作。
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成长期,心理和生理变化异常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社会大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是从研究学生心理入手,以科学的视角,了解学生的内在动机、需要、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改善学生学习力、寻找促进学生沉浸体验的策略和方法,并与新课程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向学生,构建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在充分领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几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心理调查,真实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积极健康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7年10月,进行了“怀柔三中学生成长需求调查”,2008年5月,作了“怀柔三中学生心理需求调查”,2009年1月,作了“怀柔三中个别生、离异重组学生、外地来怀学生心理问题调查”,2007年12月,作了“怀柔三中初三教师心理需求调查”,2009年6月,作了“ 怀柔三中班主任队伍状况和学生心理需求调查”。特别是2009年11月,作为怀柔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先后利用“北京市怀柔区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平台” 和国家级课题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测试。通过以上调查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心理品质、成长需求及心理问题的差异性。例如:对初一(11)班43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品质测试,得到的气质类型测试结果为:胆汁质类型:2人 ;多血质类型:3人 ;粘液质类型:5人 抑郁质类型:3人;混合型:30人。情绪健康状况为:12人情绪不稳定,而有19人自主性较好。这就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可贵的教育资料。通过专题分析讨论,让教师认识到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上学期,初二11班李冬霞老师呈现了一节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进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班级心理辅导课,可以说是我们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用积极心理教育方法开展育人工作。
1、以科研为引领,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面对现实的调研结果,除了充分认识我校师生的心理差异之外,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2010年11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与五育和谐发展的研究》并得到了批准立项。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重点课题秘书长李亚平博士亲自到校参加开题论证大会,对我校心理课题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并作了题为《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发展,做一名幸福教师》的专题讲座,相信阐明了心理课题研究是做幸福教师的现实需要,并对课题组全体教师做了心理科研指导,提高了全校教师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
除了科研引领,我校还尤为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以心育教师为核心,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区级积极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班,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思想,鼓励他们创新育人工作方法,提高心理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我校的班主任培训中,不断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研讨。发挥名师专家的指导作用,借助外力对我校班主任老师进行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先后选派骨干班主任到教科研中心,聆听孟万金教授和钟志农教授的精彩辅导。2009年10月,请区教科研中心唐雅丽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特点和《积极心理健康》一书,对班主任进行有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辅导。2010年11月选派心育教师参加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我校还先后邀请到首师大心理专家蔺桂瑞教授为我校教师做了《师生沟通及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报告;通过各种培训,三中教师确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
2、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武装学生家长。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转化他们的教育理念,改进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他们能够用从孩子发展积极的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挖掘孩子潜能,强化孩子的优点,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利用家长会,聘请北京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指导。依托怀柔三中家长学校、怀柔三中校园网、“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的“博客空间”和《怀柔三中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等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发展观,使家长走出育子的误区,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去理解和教育孩子,掌握教育规律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家庭科学育子水平。
3、利用心理测试及测评软件加强班级建设。
利用心理测试及测评软件,我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不同内容的心理测试,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班主任老师们有针对性的对班级进行建设,特别指出的是初二3班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和初二(8)班的班级博客建设。
初二3班在入学之初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测试,班主任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班级建设目标,即用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涵养每一位同学,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发展,建立和谐健康的生生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凝聚力,今天,初二3班将为大家呈现一节班级文化的课,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而初二8班通过对37人名同学做了气质类型、情绪健康和自主性三个方面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充分发挥我校在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开办的博客“锤子 剪子 布”网页,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引导,促进了班级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4月初二8班的班级博客“锤子 剪子 布”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4、在学科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分步骤教学的积极心理引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潜力,发挥每位学生的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上,我校开展了“四步教学法”(即预习、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运用、作业巩固)的研究,通过“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勇于、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如英语课上,教师除了发挥其语言智能优势之外,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儿、做游戏、唱歌等,利用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运用新知识”和“作业巩固”的环节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采取不同形式,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释或审视显示生活现象;学会总结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践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5、开展有特色的团队干部心理辅导及特殊群体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
利用心理辅导这一主阵地,我校重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2009年3月——6月,我校针对个别生,除做好个别咨询工作,还进行了团体辅导,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障碍,消除困惑。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辅导活动,感悟成长的乐趣,并能够以主动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洞中。学生干部是我校德育工作中一直不能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最大发挥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团队干部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团委特意安排了学生干部的积极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成立了“领头雁”团队,通过丰富的辅导活动,对学生团干部进行了管理服务能力的系列团体辅导。今天就将为大家呈现一节团干部的团体辅导课。
三、开发潜能、体现特色,用积极心理教育思想涵养育人工作。
1、阶梯引路、素质测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怀柔三中从2002年开始就引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程鸿勋教授的阶梯教育思想,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反思阶梯教育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发现,像学生成长进步阶梯、学生体质健康素质阶梯以及务实的学习阶梯计划,都是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从而实现了小阶梯、勤奋斗、大发展的目标。
特别是我校把实施阶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以整合,编成《素质评价手册》,让学生学期初制定各类适合自己情况的阶梯进步计划和阶梯目标,并通过教师和家长平时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进而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发展潜能。学期末的统计结果表明,全校学生中1—2级的学生比开学初减少了21%,而进步到3—4级的学生增加了36%,进步到5级的学生增加了2%,全校有95%的学生在不同的等级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通过对各班前十名的优秀学生进步阶梯的统计表明,全校38个初中教学班前十名的学生进步到4—5级的学生达到63%,进步到3级的学生达到34%,这充分表明,通过素质评价手册的积极心理暗示教育95%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争做七星、树立榜样,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素质评价手册》,怀柔三中制定“七星”评选制度,每学期评选道德素质之星、学习进步之星、体育素质之星、艺术素质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劳动素质之星和阶梯进步之星,通过学生、家长及教师广泛深入的参与评价,宣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树立青少年身边的榜样,从而大大调动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性,评选结果显示:全校达到七星级标准的学生有186人,占全校学生的9.5%,评出星级学生达到1833人,占总人数的94%,这表明有94%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个星级学生称号,而达到四星至七星级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50%以上。这样的结果也提高了广大教师肯教、善教、研教、因人施教的热情,使广大学生形成了勤学、乐学、活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营造了怀柔三中优质学生多、综合素质好、教育质量高的良好教育局面。
3、团体活动、培养特长,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我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增长了才干。同时也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体会付出的快乐。通过对《素质评价手册》的整理,认真分析学生特长发展的利弊,组织学生合唱队、成立绘画、书法、篆刻等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英语小组等活动,带领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市、区组织的各种竞赛。几年来,学校合唱队、古筝队、舞蹈队、书法、绘画等每年都有150多人次获得市、区一等奖,到目前为止,三中学生参加国家级各种竞赛有20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参加市级各种竞赛有近300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参加区级各种竞赛有500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这些成绩巩固了艺术教育示范校的成果,树立了怀柔三中艺术教育优质品牌。
4、营造氛围、创新发展,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沉浸体验。学校曾先后组织学生参加清华大学励志冬令营活动,让学生走进清华大学聆听专家和高考状元的报告,走进奥运场馆和各种博物馆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故宫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颐和园、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民族大学等,聆听了科学院院士的精彩科技报告,参加了与外地学生的友情交流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锻炼了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都是鼓励学生读好书,使青少年增长见闻,涵养品格,增长才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浓郁的书香校园,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阅读好书、伴我成长”读书节活动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培养大家“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走进图书馆,走进名著与经典,参与志愿服务等环节,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沉浸在积极文化的体验中,享受读书的快乐,收获读书的成果,提升怀柔三中师生的整体素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5、文化养人,积极引领,增进全校师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涵养师生,充分发挥积极文化的教育导向、陶冶审美、促进发展的作用。让全校师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生活,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物质建设,建成了集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书香门第(校门),让师生在书香中学习,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学校的品性。高大、俊美的世纪星,预示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百米文化长廊,展示了全校师生参加学校活动成果。体现学校办学原则的“泰山石”屹立在校园中,郁郁葱葱的花坛点缀着学校环境,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启智楼、睿智楼、明智楼、慧智楼,学校四栋教学楼名称的设计体现了学校智慧办学,学生智慧学习,学校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才能实现三中教育教学的发展、腾飞。以中华文明(指南针、毕升、司南)为背景、国学经典为主体、当代科技为主题的校园楼道文化景观,处处体现出学校办学的宗旨,无不给学生以启迪、明智。
而班级除了统一的课程表、值日表、学生阶梯进步和星级学生统计、国旗等常规内容。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让墙壁会说话”、“让板报亮起来”、“让网络走进班级”等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优势,为学生营造有班级特色的教室学习环境,可以说,43个班班班有特色。学期初,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德育特色先进班集体申报活动,每个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分析班级情况,确定申报文明礼仪、阶梯进步、综合素质、和谐向上特色班集体,明确努力目标,使学生从内心的形成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精神追求。总之,良好的物质文化氛围,涵养了全体师生的品格,是全体师生形成了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效的学习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修养和幸福的生活态度。
四、回顾成绩,找出不足,今后仍将不断推动积极心理健康纵深发展。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怀柔三中优秀学生大批涌现、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二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北京市和怀柔区的各种大赛,有600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2009年中考,有200多人以优异成绩考入市级示范性高中,有406人考入普高。学校评选出七星级学生400多人,优秀学生人数大幅上升。全体教师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被动到自主,形成了“恳教、善教、研教,因人施教”的教风,教师们主动承担科研课题,主动与他人合作,教研、科研气氛浓郁,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
伴随着怀柔三中坚实发展的脚步,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荣誉、鲜花纷至沓来,催人奋进:学校连续几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近几年来,学校曾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工作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德育信息基地校。我校被怀柔区人民政府督导室评为初中建设工程验收优秀校,标志着怀柔三中发展成为“优秀学生多、综合素质好、教育质量高”的优质初中校,走在全区创和谐教育、均衡发展的前列。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怀柔三中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尊重学生差异,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怀柔三中 2010年4月
第五篇: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2015年5月20日)
一、工程概况
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378.3km,下距汉江河口273.7km。其作为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同时兼顾发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泄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交通桥等组成,属平原区水闸枢纽工程。水库库容约4.85亿立方米,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41.75m,正常蓄水位36.20m。最大下泄流量19400m3/s,灌溉面积327.6万亩,规划航道等级为Ⅲ级,电站装机容量为40MW。
二、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当年12月26日汉江一期截流成功。2010年4月,主体工程泄水闸、电站、船闸全面开工,交通桥、金属设备结构、安全监测、电站机电安装与调试、库区浸没治理等项目相继开工。
2013年3月22日,工程实现二期截流;4月1日,水库正式下闸蓄水。4月12日,船闸正式通航试运行;11月14日,电站首台机组(1#机组)实现并网发电。
2014年6月,电站最后一台发电机组正式发电投产,标志着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其灌溉、航运、发电三大功能全部发挥。
2014年7月1日,湖北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正式批复成立。其作为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的直属机构,具体负责兴隆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工作。
工程投入运行一年来,农田灌溉面积从过去的170万亩增加到约327.6万亩,灌区供水保证率可达到95%以上;通行船只超8000艘,累计完成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极大地促进汉江中下游经济社会 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及保护情况
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主要移民区和重要影响区。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南水北调办(局)的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强工程管理区内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主要如下:
(一)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国家“一控双达标”的要求,以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着力点,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一方面,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及运行期内的水质污染防治工作。建设期内,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实施垃圾集中外运等,生产及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运行中,针对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可能变差的情况,我们也加强开展库区沿线污染源排查和水质监测工作;另一方面,按照省南水北调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大水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加强与工程周边县市联系沟通,推进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提升绿色、生态农业水平,协调推进库区沿线截污、治污综合治理工程。
(二)做好水资源科学调度。兴隆水利枢纽是汉江干流规划中的最下一级,为平原区低水头径流式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枯水期抬高水位,改善库区灌溉和航运条件,并利用既有水头发电以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兴隆枢纽水库无调节库容,不承担拦蓄滞洪的防洪任务,枢纽下泄量与入库流量基本一致。
工程运用以来,根据批准的工程运用方案,我们加强库区水文监测,依规实施水资源调度管理,确保枢纽防洪安全,统筹灌溉、通航和发电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三)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增长以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汉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显现,流域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按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要求,我们密切与汉江中下游梯级调度联系,加强水资源管理监控设施建设,协调好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及生态需求,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协调配置,做好水资源科学利用和生态保护。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库区流域支流水污染问题仍较严重,危及汉江中下游用水安全。建议上级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二)建议建立汉江中下游流域管理机构,推进汉江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调度、管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