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社区现状与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赛迪顾问认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智慧社区应用现状
1.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少,智慧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化小区是智慧社区的前身,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为了促进平安城市建设,公安部于2005年提出了3111工程(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进对于小区安防水平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早期的智能化小区模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监控但并未实现自动控制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走进社区,进入家庭,智慧应用逐渐增多,智能家居成为最有潜力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
近年来,充分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逐渐出现,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实施。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2.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社区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但由于智慧社区本身代表了一种较现代的生活方式,受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智慧社区还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的主要社区。
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智慧社区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一期内容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部分14个子系统。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所有的人、地、物、事、组织,这些数据精确到了每个社区的每个单位、每个楼门甚至每个井盖。智慧政务借助信息手段,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系统、十千惠民系统、社区阳光经费管理系统、综治维稳系统、和谐指数评价系统等。智慧商务是以服务企业为主旨,包括槐柏商圈网、楼宇直通车、惠民兴商一卡通、企业绿色通道等。智慧民生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建设面向社区各类专项服务的典型应用,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诱导、全品牌数字家园、数字空竹博物馆等。
2011年6月,上海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首个“智慧社区”——浦东金桥碧云一期改造已完成。实现了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大基础项目。通过智能家庭信息终端(碧云大管家)实现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优惠信息显示、服务预订等功能。通过金桥碧云炫卡绑定商家或社区服务机构的各类信息、直接进行相关费用缴纳、预定、享受个性化服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是居民查看社区内各类信息的互联网窗口,主要功能与“碧云大管家”相对应。同时,基于网站的互动及宣传功能,可将服务辐射至所有人群。云计算中心是整个项目的大脑,因为所有子项目的数据都将通过云计算中心进行交换、处理、存储以及查询。另外实现了智能交通(一期)运用红绿灯违章率监控管理系统、智能环保(一期)通过对现有垃圾桶的改造,当垃圾桶内的货物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例如90%),自动将相关信息传送到相关管理部门。智能停车场(完成试点工作)通过对停车场管理专利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社区内停车场的查找、停车位信息的查询、精确停车位的指导等功能。
广州电信与光大花园在广州市海珠区推出“信息家园”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居民可以通过宽带网络和固定电话实现远程遥控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自主控制电视节目等住宅智能化管理。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114查号台和“信息家园网站”了解居家信息、订购所需商品。目前约有3万家广州企业加入了“信息家园”电子服务网络。
3.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社区智能化产品 “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在部分安防产品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家中无人时,开启防盗报警系统,住户回家后必须关闭防盗报警系统,否则就会发出误报信号。而事实上只要在夜间就需要能够对住宅边界(阳台、窗户等)进行设防,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锁定监控区域,同时还要能够根据环境的需要灵活设置安防系统。另外,探测设备(红外探头等)的可靠性能不理想,无线探测器由于靠电池供电,所以能否及时、准确传送电池欠压状态,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条件。
技术方案选择时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有的小区区域报警系统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设备模式,虽然此种方案因为不破坏住户的室内装璜,技术上比较可行。但由于这种方案需要依赖于电话通信网络,及住户通过电话线经电信局交换中继与物管中心连接,住户的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路,因而会给住户增加额外的通信费用,物管部门当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与电信部门协商,匆匆上马,等到系统调试时才发现问题,从而导致住户的不满。
4.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由于该导则和2000年出台的GB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都没有详细规定每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有的甚至是凭感觉,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例如,住宅内探测器及磁控开关的安装位置及数量,住宅不同部位应选择何种技术类型的产品等。天津市今年出台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地方标准DB12/125-2001就详细规定了门磁开关及探测器的安装场所、安装位置及设备选型等。另外,系统建成后缺乏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所以目前急需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出台,从而更加规范系统的实施。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开放性差,造成住户家中设备种类很多,管理和维护也非常困难,给未来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5.缺乏适应智慧化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其管理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因此某些重要岗位不是一般人员通过短时间培训能够胜任的,所以社区管理与服务机构特别是社区服务中心与物业管理中心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及业务办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人才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一个安防系统,由于系统管理不善,导致其它人员误操作,使得系统通信参数被修改,致使整个系统瘫痪,而物管人员却不会恢复。这一方面反映了物管部门管理制度不严,同时也说明物管人员的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二、智慧社区发展趋势
1.技术方面
(1)网络泛在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的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化监控。
(2)系统集成化
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备智能化
通过各种信息化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居民的信息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自身的各种基础及状态信息将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通过对各种人、物、事的信息的综合处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动化和个性化服务将出现有社区居民身边。
(4)设计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应用方面
(1)智慧应用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就是住宅与家庭,因此社区信息化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智慧社区,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等连成网络,通过多功能智能控制器、互联网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各种设备可以与传感器结合,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变换状态。居民出行也因智慧停车场的出现变得更加快捷,智慧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的车辆停放,保持社区辖区内的道路、过道、电梯及扶梯等平面及垂直交通的畅通。居民生活环境也可得到智慧管理,在社区内部安装的环境监测设备,不仅可实施显示社区环境状况,便于业主在社区内安排活动时间,同时可向市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数据。可以和市交管信息互通,对一些违章、被盗车辆进行及时处理。通过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清洁人员定时定点或接到智能垃圾箱报警后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保持社区及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救助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智慧化服务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使社区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2)对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因为身体及年龄原因,行动不方便的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在当前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家人没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希望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健康和安全状况,使他们的生活更方面,希望在他们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或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因此特殊人群非常需要各种简单、自动化的信息化产品,特别像养老服务与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求助、遥控、监控等传感类产品,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性。
第二篇:2016年最新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智慧社区现状与趋势
2016-06-2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赛迪顾问认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 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 ICT 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区(社区)形态。
一、智慧社区应用现状
1.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少,智慧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化小区是智慧社区的前身,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为了促进平安城市建设,公安部于2005年提出了3111工程(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进对于小区安防水平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早期的智能化小区模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监控但并未实现自动控制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走进社区,进入家庭,智慧应用逐渐增多,智能家居成为最有潜力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
近年来,充分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逐渐出现,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实施。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2.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社区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但由于智慧社区本身代表了一种较现代的生活方式,受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智慧社区还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的主要社区。
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智慧社区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一期内容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部分14个子系统。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所有的人、地、物、事、组织,这些数据精确到了每个社区的每个单位、每个楼门甚至每个井盖。智慧政务借助信息手段,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系统、十千惠民系统、社区阳光经费管理系统、综治维稳系统、和谐指数评价系统等。智慧商务是以服务企业为主旨,包括槐柏商圈网、楼宇直通车、惠民兴商一卡通、企业绿色通道等。智慧民生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建设面向社区各类专项服务的典型应用,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诱导、全品牌数字家园、数字空竹博物馆等。
2011年6月,上海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首个“智慧社区”——浦东金桥碧云一期改造已完成。实现了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大基础项目。通过智能家庭信息终端(碧云大管家)实现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优惠信息显示、服务预订等功能。通过金桥碧云炫卡绑定商家或社区服务机构的各类信息、直接进行相关费用缴纳、预定、享受个性化服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是居民查看社区内各类信息的互联网窗口,主要功能与“碧云大管家”相对应。同时,基于网站的互动及宣传功能,可将服务辐射至所有人群。云计算中心是整个项目的大脑,因为所有子项目的数据都将通过云计算中心进行交换、处理、存储以及查询。另外实现了智能交通(一期)运用红绿灯违章率监控管理系统、智能环保(一期)通过对现有垃圾桶的改造,当垃圾桶内的货物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例如90%),自动将相关信息传送到相关管理部门。智能停车场(完成试点工作)通过对停车场管理专利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社区内停车场的查找、停车位信息的查询、精确停车位的指导等功能。广州电信与光大花园在广州市海珠区推出“信息家园”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居民可以通过宽带网络和固定电话实现远程遥控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自主控制电视节目等住宅智能化管理。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114查号台和“信息家园网站”了解居家信息、订购所需商品。目前约有3万家广州企业加入了“信息家园”电子服务网络。
3.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社区智能化产品 “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在部分安防产品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家中无人时,开启防盗报警系统,住户回家后必须关闭防盗报警系统,否则就会发出误报信号。而事实上只要在夜间就需要能够对住宅边界(阳台、窗户等)进行设防,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锁定监控区域,同时还要能够根据环境的需要灵活设置安防系统。另外,探测设备(红外探头等)的可靠性能不理想,无线探测器由于靠电池供电,所以能否及时、准确传送电池欠压状态,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条件。
技术方案选择时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有的小区区域报警系统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设备模式,虽然此种方案因为不破坏住户的室内装璜,技术上比较可行。但由于这种方案需要依赖于电话通信网络,及住户通过电话线经电信局交换中继与物管中心连接,住户的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路,因而会给住户增加额外的通信费用,物管部门当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与电信部门协商,匆匆上马,等到系统调试时才发现问题,从而导致住户的不满。4.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由于该导则和2000年出台的GB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都没有详细规定每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有的甚至是凭感觉,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例如,住宅内探测器及磁控开关的安装位置及数量,住宅不同部位应选择何种技术类型的产品等。天津市今年出台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地方标准DB12/125-2001就详细规定了门磁开关及探测器的安装场所、安装位置及设备选型等。另外,系统建成后缺乏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所以目前急需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出台,从而更加规范系统的实施。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开放性差,造成住户家中设备种类很多,管理和维护也非常困难,给未来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5.缺乏适应智慧化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其管理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因此某些重要岗位不是一般人员通过短时间培训能够胜任的,所以社区管理与服务机构特别是社区服务中心与物业管理中心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及业务办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人才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一个安防系统,由于系统管理不善,导致其它人员误操作,使得系统通信参数被修改,致使整个系统瘫痪,而物管人员却不会恢复。这一方面反映了物管部门管理制度不严,同时也说明物管人员的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二、智慧社区发展趋势
1.技术方面
(1)网络泛在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的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化监控。
(2)系统集成化
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备智能化
通过各种信息化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居民的信息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自身的各种基础及状态信息将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通过对各种人、物、事的信息的综合处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动化和个性化服务将出现有社区居民身边。
(4)设计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应用方面
(1)智慧应用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就是住宅与家庭,因此社区信息化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智慧社区,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等连成网络,通过多功能智能控制器、互联网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各种设备可以与传感器结合,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变换状态。居民出行也因智慧停车场的出现变得更加快捷,智慧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的车辆停放,保持社区辖区内的道路、过道、电梯及扶梯等平面及垂直交通的畅通。居民生活环境也可得到智慧管理,在社区内部安装的环境监测设备,不仅可实施显示社区环境状况,便于业主在社区内安排活动时间,同时可向市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数据。可以和市交管信息互通,对一些违章、被盗车辆进行及时处理。通过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清洁人员定时定点或接到智能垃圾箱报警后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保持社区及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救助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智慧化服务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使社区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2)对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因为身体及年龄原因,行动不方便的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在当前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家人没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希望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健康和安全状况,使他们的生活更方面,希望在他们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或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因此特殊人群非常需要各种简单、自动化的信息化产品,特别像养老服务与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求助、遥控、监控等传感类产品,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性。
第三篇: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趋势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更加现代化
随着我国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更加注重农业产品质量,重视对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关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就需要让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更加现代化。
2.信息化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逐渐渗透到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变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也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推行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
水平,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农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能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利用。
3.农业经济日趋产业化
农业经济产业化带动了农业产品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农业合作政策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也发展迅速,通过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大型企业实现了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农业产品质量,很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大型企业的生产供应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4.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农业经济体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克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障碍。政府部门应该增强对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各种高新农业技术,逐步
调整农业经济战略结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并且积极推动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技术创新,这些措施都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1.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首先必须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推行规范化的农业管理,并制定合理的工作部署,定期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和培训,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让农业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中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推动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转变农业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进而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其次,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的多元化发展。第三,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3.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有效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内部出现的冲突,及时纠正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职能,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此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对农业科技的市场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在农业生产总体投入经费中所占的比重还很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筹集农业科研投入经费,促进我国农业科研的发展。明确农业科研在国家公益事业中的作用,明确规定各级部门在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中的职能,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投入管理机制,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科研投入的需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给予一定的鼓励。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制定多样化的培训方案,扩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范围,大力提
高农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努力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篇:KTV发展现状与趋势
KTV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在的规律,这关乎到经济的发展,地域的不同,客人品味的提升,玩法的变化等。下文就和量贩式KTV相关的行业动态,KTV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概括性的分析,供大家借鉴。
1、量贩式KTV娱乐新需求,需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由于KTV产业属于娱乐事业,与流行息息相关,而且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复杂,除在意装潢格调、音响质量、伴唱带质量、餐饮口味服务外,业者必须经常调整营业内容及设施,提供各种不同的娱乐服务给消费者,如可上网、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等,以满足消费者欢乐及新鲜的心理需求,进入2014年,消费者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宝乐迪提倡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全国开业门店PK打榜,与隔壁包厢pk同一首歌,在唱歌的同时交友,在娱乐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而且,现在社会,人员流动越来越大,同窗4年的大学舍友可能在毕业后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却怀念大学期间通宵嗨歌的情形,而在全国180多家宝乐迪,可以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而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KTV行业如果不推陈出新,很难在KTV行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量贩式KTV经营者需建立透明良好形象最大的化的树立自己特色的招牌形象
由于市场上KTV家数众多且消费者意识抬头,因此在选择时,具有良好形象及合法执照的KTV较能获得青睐。另外,前几年公共意外频传,消费者在选择店家欢唱之际,安全性的考虑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业者必须加强安全消防措施的设置,提供一个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消费的休闲场所,而且2013年发生的哈尔滨某女生触电身亡事件,不得不让投资者更加注重k歌环境的安全问题。
此外,量贩式KTV应该树立自己的招牌形象,现在全国连锁KTV的企业品牌是中国KTV
行业中首批认识到企业形象对KTV长期经营的作用的单位,开始发展全国连锁,与他们形成同一的企业标识系统,统一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品牌优势有明显的关系。这无疑在长期战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KTV企业的长期发展应建立连锁体系
连锁经营可造成规模经济,使得营运成本大幅降低,且让品牌曝光率增加,增加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而且透过管理职能专业化,如分店负责各地的营业行为,总公司统筹资金调度、伴唱带购卖、广告等事宜,使服务流程可一致化及标准化,使得获利能力可有效提升。
第五篇: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土木工程的定义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二、土木工程发展历史概述
2.1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于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上地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2.2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1875年法国莫尼埃主持修建了一座长达16m的钢筋混凝土桥、1883年美国芝加哥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了钢铁框架作为承重结构,建造了一幢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被誉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1889年法国建成了高达300m的埃菲尔铁塔,该塔已成为巴黎乃至法国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1886年美国首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1928年预应力混凝土发明。1825年英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等。2.3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
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对于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计算机的一体化,施工过程中,不论是上天、入地还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碍了;而焊接技术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钢结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土木工程造就的举世瞩目的建筑有:我国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塔楼,法国的诺曼底斜拉桥等。
三、对土木工程的现状的认识及其现代特点认识 Ⅰ.对土木工程的现状的认识
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日益结合成为整体。
工业建筑物则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防尘、防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另外,高层建筑大量兴起,地下工程高速发展,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出现,并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高速化、水利工程大型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具备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条件,如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水利工程。
Ⅱ.现代土木工程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Ⅱ.1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Ⅱ.2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Ⅱ.3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四、对土木工程的未来认识及其展望
Ⅰ.对土木工程的未来的认识
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
⑵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Ⅱ.对土木工程事业的未来展望
Ⅱ.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向周围继续发散,与材料,环境,化学,电子信息,机械,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利用就使得新的地下规划学科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比如现在就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了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Ⅱ.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Ⅱ.3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使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状态。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高潮,20~30年后,现在这些建筑物逐渐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维护也大有帮助。信息化也成为专家系统技术的基础。程序的解题能力不仅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化体系和推理模式,而且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要使一个程序具有智能,必须向它提供大量有关问题领域的高质量的信息输入。
Ⅱ.4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这两个要求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人性化的要求。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在建设中的和使用过程中的,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方向,这要求有良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大发挥它的社会经济效应。这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包括,资源的保护,资源再利用,污染控制和全方位的质量。我国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较好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从设计环节开始就注意了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全路设计为封闭构造,杜绝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严格的控制了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Ⅱ.5主动控制技术。迄今,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是被当作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风动,温度变化,突发事件等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的抵御。显得缺少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今后土木建筑设施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构造物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及一些预设的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叶志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2.《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史勇剑,《建工论坛》2011年第24期。
3.《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祝彩霞,刘慧。
4.《土木工程概论[M]》,段树金,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习总结
一、对土木工程材料和基础工程的认识
在第2章《土木工程材料》中,介绍了各种土木工程材料,介绍了从古到今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中的变迁,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功能,使用年限和经济成本,介绍了土建材料对人类生活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还从材料对保证工程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对工程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等三方面介绍了土建材料在工民建中的作用。
在第3章《基础工程》中,介绍了关于土木工程中关于土力学方面的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如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等。课本通过引用历史建筑在今日仍屹立不倒,说明了学好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中的重要性。为此,我将会在大二,大三年级的时候努力学好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等基本知识,争做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行业的从业者。
二、对“大土木”的分支工程的认识
在书本的第4—10章中,介绍了关于“大土木”的一些知识,包括了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一些基本知识。
第4章是“大土木”的总起,书本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事例引证,介绍了关于一些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第4章中的基本构件,单层与多层建筑,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特种结构的学习,使我对“大土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引起了我对学习土木工程的乐趣。章末的未来展望,使我了解到未来“大土木”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因为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到了新时期下对我们土木工程从业者的新要求,即要具备5个“观”(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和文化观。)在第5章《交通土建工程》中,介绍了交通土建相关的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机场工程,隧道工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到了5大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目前我国在交通土建方面的现状。在进行本章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大量有关交通土建的物理知识,收获颇多!
在第6章《桥梁工程》中,通过学习了解到桥梁的分类,结构形式,桥梁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点,和桥梁工程的未来展望等知识。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看到大部分精美的图片,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在对桥梁工程的未来展望部分,了解到了桥梁工程将会向着“大土木”的方向发展。
在第7章《港口工程》中,介绍了有关港口分类,规划与布置,码头建筑,防波堤,护岸建筑,港口仓库与货场,和港口工程的前景展望等知识。在对本章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我国主要港口的一些情况,以及关于港口方面的一些土木工程的知识。了解到了港口建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必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第8章《地下工程》中,介绍了有关地下工业建筑,仓库建筑,民用建筑,人防工程,以及怎样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一些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有限土地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在第9章《水利水电工程》中,介绍了有关农田水利工程,水电工程,防洪工程以及发展前景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我了解到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光明前景。
在第10章《给排水工程》中,介绍了关于工民建给排水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使我了解到,给排水工程是为中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程度与人民生活福利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而形成的一门内容不断充实更新的工程技术学科,了解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给排水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在取得不断地进步。
三、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认识
在第11章《土木工程施工》、第12章《建筑项目管理》中,使我了解到了关于工程监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了土木工程施工一般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若想开展好土木工程施工,就必须学好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主干课程,认识到了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来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更来自于实际施工经验的总结。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土木工程管理的一些方法,了解了与工程监理相关的程序与法律法规,对土木工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对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化应用及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的认识
在第13章《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学习中,了解到了工程灾害的类型与防灾减灾的方法,以及如何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后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原理。在第14章《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习中,了解到了现代土木工程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对本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计算机在辅助土建施工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土木工程从业者要熟悉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以达到施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目的。
在第15章《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中,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土木工程师在搞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在荷载,应力和应变,弹性,以及如何设计出结构安全的建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五、如何学好土木工程专业
个人认为,学好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1、重点把握住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这三门课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重点。把这三门课学好了,后面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等学起来会更加轻松。
2、养成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工程知识相结合,这样更容易加深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好是利用假期到工地上去看看。
3、注重平时安排的实习和试验。这是直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有助于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干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都同样重要。
我知道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今后我会在土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且走好。我会用我的努力来实现我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