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6: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安徽厚土土壤修复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背景

三、项目必要性

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2、尾矿(采石厂山皮废料)

3、土壤修复

4、免烧砖

四、立项依据

五、项目建设内容

六、项目意义

1、资源再生意义

2、土壤修复意义

3、建筑材料新技术

4、环境保护意义

5、农业科技推广

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

7、节约环境科技

七、项目机制及管理

八、项目技术及工艺

1、市场

2、效果

3、经济利益

4、社会效益

九、市场需求及预期效果

十、项目实施计划

十一、财务及成本分析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

2、承办单位:安徽厚土土壤修复有限公司

3、协办单位:①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

控制重点实验室

②常州九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项目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二、项目背景 1、2015年6月9日,人民日报《科学认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中,有这样的指导论述,近年来,我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升级。

2、“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十六篇中,有三篇是涉及本项目的:(1)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环保型、企业将获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

3、“十三五”规划,2014年4月17日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宣布启动编制,由重大课题遴选公告 中公布的25个课题中,有两篇是关于本项目主题的(1)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三、项目必要性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国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43%。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面、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我国的耕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严峻的。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391.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近两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国耕地面积数据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变化,是一条下滑的曲线。2014年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部透露,国土面积超三成遭受侵蚀,现已达到2.95亿公顷。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全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局部地区的地壤存在恶化趋势,其中耕地环境质量堪忧,遭受重度污染耕地已占1.1%。联合合国国际生态科学院院士刘宗超表示,“如果将中重度污染的耕地面积放进18亿亩耕地红线里进行比对的话,那就意味着重1/36的耕地被开除掉,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数字了,再计算进其它陡坡耕地、湿地耕地等需要退耕的耕地,这对国家农业生产是个压力。”

2、尾矿(采石场山皮废料)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0%左右的工业原料和95%的能源都来自矿产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有限的矿石资源日渐枯竭。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综合利用率低,其总回收率不到30%,加之新时期我国飞速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急需巨大的矿产资源。所以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显得必要和迫切,是实现资源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矿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占用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存量害67亿T,占地6.5万km2之多,其中尾矿占1/3(1),并以每年排放5亿T的速度增加。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土地面积数十万公顷,间接污染面积达百万公顷。据统计,我国现有矿山15.3万座,截至2012年底,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已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目前,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大约为120多亿吨,其中占采石场山皮废料占57%以上。

3、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土壤修复是指导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当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如土壤学家、农学、生态学、生理地球化学、海洋科学以及涉及农业、林业、矿业、渔业等有关的生产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治理时期。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国家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分别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时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

4、免烧砖墙体材料

免烧砖约占整个房屋建筑材料的70%,其中粘土砖在墙材中仍居主导地位,生产实心粘土砖所需的粘土资源更司可耕地中较优质的粘土,因此,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可见一斑。据统计,目前全国尚有砖瓦企业9万多家,占地超过500万多亩,每年生产的粘土砖约为6000多亿块,耗用粘土资源13亿立方米,按平均挖土深3米计算,相当于每年毁田约70万亩。为转变这一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的传统烧制方式,国务院早在12年前就批转了原国家建材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与推广意见”,并对全国170个大中城市提出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时间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2005]33号)精神,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437号),提出开展“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即全国县城城区开展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坚持疏堵结合、禁产和禁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心粘土砖厂关停、转产。工作重点由禁止使用向禁止生产转移,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建筑结构需求,能够替代实心粘土砖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粘土制品不得用于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8亩的省的大中城市的新建工程”(《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第一批)》),并应严格遵守各地区关于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制品的各项政策。并将“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纳入”“十二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考核。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下列总体目标:在巩固全国城市城区“禁实(粘土砖)”成果基础上,开展“城市限粘(土制品)、县城禁实”工作,推广应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降耗。现在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主要是在农村,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缺乏有效的方法。有效启动农村墙改工作,已经成为全国深入堆进墙改事业的关键。

四、立项依据

本项目立项依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划纲要》中“环境”领域的“综合治污与废弃物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和“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的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的发展思想,是具体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主题的重要措施”。

五、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通过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建设,形成固废高效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建设完成废物高效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和示范基地,推动固体废物及山皮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作用。形成年处理固废物60万吨。恢复优质耕地及改造水塘500亩,生产各类建材5万立方,营养土1.6万立方。

六、项目意义

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一项新的资源再利用工程和环境保护产业。

1、资源再生意义

2、土壤修复意义

3、建筑材料新技术

4、环境保护意义

5、农业科技推广

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

7、节约环境科技

七、机制及管理

机制:本项目实行产研结合,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方式,依托环保部环科所的科研成果,结合协办单位常州九如农业科技公司的实际运营经验转化出完全符合项目实施地情况的模式。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成立于1978年,是环境保护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生态保护与农村环境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及应用性环境课题的研究。科研范围涵盖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农村环境管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态效应与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等6个领域,21个研究方向。该重点实验室作为环境保护部科技创新的重要学科之一,针对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瞄准国家环境战略需求和国际土壤环境科学发展前沿,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核心,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应用理论与实用技术研究,为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经环境保护部批准,2008年正式启动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1年实验室通过验收。土壤学科是本所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本所早在1982年就开始从事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评价与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编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固定人员、客座人员和研究生三部分组成。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5人,客座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7人,其他4人。专业结构包括:土壤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陆地水文、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地理学、环境模拟、环境生物等。

八、项目技术及工艺

1、市场

2、效果

3、经济利益

4、社会效益

九、市场需求及预期效果

十、项目实施计划

第二篇: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

承办单位:鞍山矿业实业兴达尾矿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开发地址:鞍山市大孤山尾矿坝 法人代表:刘润华 1.2项目背景

我国矿业开发正在从过去租放式经营向现在的集约式经营转变,倡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矿产资源的经济利用时矿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是,实现无废化的有效途径。环境保护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矿业开发的各个方面。节约增效、无废化、无害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正是环境保护的新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走绿色矿业之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国现有2000多座矿山尾矿库,尾矿积存量约70亿吨,占地5万多公顷,每年新增尾矿约5亿吨。矿山尾矿即时固、液、气态三害俱全的污染源,亟待治理,又是宝贵的资源,急需得到高效综合利用,以缓解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短缺的难题。但是,目前我国矿山尾矿的利用率只有8.2%,与发达国家项目,差距甚大。

本项目指通过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建设,研发大型尾矿高效回采、分选成套技术和配到设备资源化关键技术,形成矿山尾矿高效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和示范基地,推动和实现矿山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

本项目立项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的“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化主题的发展思路,是具体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主题的重要措施。

本项目紧密结合了矿山工程建设的需要,将为鞍山等特大国有企业和一些地方企业的尾矿资源化利用工程提供技术支持。1.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旨在通过“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建设,形成矿山尾矿高效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建设完成尾矿高效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和示范基地,推动矿山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开发出具有自主指示产权的大型尾矿高效回采、分选成套技术和配套设备,形成年产900万吨尾矿回采及分选成套技术和配套设备,建设鞍山大孤山尾矿工程示范基地:回收铁粗矿粉,尾矿回采深度达60米,磁性铁选矿回收率达85%。并研究尾矿凝石材料技术,为整体消纳再选后的尾矿做基础研究工作。1.4项目目标

(1)形成年产900万吨级别的贴尾矿回采及分选成套技术和配套设备,建设工程师范基地:回收铁粗矿粉,尾矿回采深度达到60米,磁性贴选矿回收率达到85%。

(2)采用热液蚀变的技术路线,将再选后的尾矿进行技术处理其中细颗粒的尾矿用来完成尾矿生产凝石胶凝材料的工业试粉,粗粒尾矿用来完成100%代替河砂配置混凝土的道路工程试验。最终形成铁尾矿工业化规模回采分选利用技术产业化,推动矿山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应用。1.5基础条件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试验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均已进行了工业试验,针对计划目标,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工程依托企业对本项目非常重视,具备并完善了研究成果工程实施的支撑条件。相关依托工程均已列入企业的发展计划。1.6运行机制

本项目施行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所、技术院校为技术支撑单位,以国有特大型企业为工程主体。同时,计数单位和企业成立技术开发及生产联合实体,缩短项目产业化周期。1.7项目经费

项目总投资预算4630万元,包括实验研究费、配套设备研制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等。

二、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2.1项目的必要性

矿山尾矿的循环利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界一项新德资源再利用工程和环境保护工业。

尾矿是矿山在提炼冶金主要原料过程中所排弃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堆存于尾矿库中。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统计的资料,我国现有国有矿山8848多座。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金属矿山累计贮存的尾矿量超过70亿吨,占地5万多公顷,并再以每年3到5亿吨的数量不断增长。尾矿量之大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的品位较低并呈多组分共生或伴生构成的。同时,由于技术和设备以及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的资源损失于尾矿之中。另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具有一定国模的铁矿山400余座。其中,可待进行综合回收的铁尾矿库有200多个。这些尾矿库的尾矿贮存量均在数千万吨以上。而一些较大的钢铁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大,生产年限长,其尾矿的对计量已达亿吨以上。按一般的铁尾矿全铁品位8%-12%计,可见其中蕴含的价值之大。

我国是一个钢铁产量大国,同时也是一个铁矿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保有储存日渐减少和贫化,资源的需求关系日渐紧张。为了保证钢铁产量和品种结构,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和铁矿粉。目前,对国外进口铁矿资源的依赖度已达54%,而且增长趋势仍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因此,进行铁尾矿的再选和综合回收,不进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矿产资源,而且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外汇,同时可以缓解国内铁矿粉市场供需关系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环境保护。

虽然铁矿再选能够回收大量的有价组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的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尾矿堆存所带来的环境、生态、占地问题。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是国内外公认的可以整体消纳尾矿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已有技术包括用尾矿烧筑红砖、生产建筑用砂、生产建筑砌块、用尾矿中的粗粒部分配置混凝土等。用尾矿生产建筑用砖方面虽然在技术和质量上已不存在障碍,但由于成本问题,一直未能将次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尾矿生产建筑砌块方面,因为尾矿的成分复杂和粒级太细等原因也导致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生产线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随着天然沙石资源越来越紧张,尾矿代替部分河砂生产混凝土在部分地区已成为消纳尾矿的主要渠道。但是在传统的混凝土中只能以粗粒砂代替部分河砂,否则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劣化。总之,目前全国尾矿整体利用率全国不到5¥,如果不开发出大宗整体消纳尾矿的新技术,我国的尾矿堆将会越来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会越来越大。

本项目将在工业化规模综合回收尾矿中有价组成的同时,有力研究再选后尾矿的整体消纳技术问题。逐步提高我国矿山尾矿的整体整体综合利用水平。2.2实施项目的意义

本项目研究的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是根据我国目前的铁矿现状和国内外市场情况和企业需求,自主研发的一项新型、高效的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新产品。改技术和产品采用全新的技术装备和采选工艺,可以成功的解决铁尾矿以及其他金属尾矿综合回收中具有工业化规模和深部回采等技术难题。在实施废弃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环节资源短缺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首先把绞吸技术及其应用于铁尾矿回采,为国内外首创,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属自主研发项目,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项目实施后,可从根本上解决铁尾矿回收工艺中采、选技术及设备配套难题,实现采选一体化的工业化规模生产。该项技术及装备不进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先进可靠、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经济效果显著、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等特点,而且具有其他技术和工艺不可替代的在尾矿库中特定的条件下,大规模连续完成回收作业的独特性和专利性。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为有效合理的解决多年来铁尾矿以及其他金矿矿山尾矿工业化回收技术难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为工业固体废料在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开辟一个新领域,填补国内外改领域的技术空白。

三、项目单位及管理团队 3.1项目单位简介

3.1.1企业性质、经营及管理

鞍山矿业实业兴达尾矿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及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主要从事金属矿山科研、环保技术、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及技术服务。企业实行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制。按照现代化科技型企业的要求,企业建立了健全的企业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科研开发、产品标准,质量与物质管理制度完善。公司下设有总工办、科研部、开发部、质检部、销售部、财政及审计办公室等各职能和专业科室。职责权限清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基本具备了现代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已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全新的企业文化。把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共性技术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及产品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和潜心研究,终于开发研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外科技领域空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较好的解决了工业规模回收尾矿资源的新型、高效绞吸式铁矿回采及分选成套技术和产品。该项目生产工艺简单,先进可靠,生产能力达,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对本项目的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建设备件,工艺流程,环境保护以及工业投资和经济效益几个方面进行的研究论证,得出以下结论:本技术和建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是目前国家倡导的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应用开发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的一项先进技术。该项目产品市场广阔,原料来源充足、技术先进、影响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本企业坚持走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道路,将多个领域的生产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组建。按规范的法人结构,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企业经理层。出台了《公司章程》《员工奖惩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内部均衡的约束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重大意义的决策严格按《公司章程》规定的议事规侧和决策程序运作。按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工作规则,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相对称的主题,使公司的各个机构各自独立,互相联系、制约,协同发展。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已与国内一些较大的钢铁厂建立的广泛的业务联系,并在鞍山建立了科研及生产实验基地。目前,公司正在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诚实守信的良好信誉开拓和占领国内尾矿资源二次利用的市场。预计5-10年时间,公司将占领本行业的全部市场,并同时向国际该领域的市场进军。3.1.2企业生产经营产所及实力

鞍山矿业实业兴达尾矿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有矿山机械设备研制及矿山环保技术开发等。

公司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合作,在鞍山大孤山铁矿建立了绞吸式铁尾矿回采船项目工业试验及回采基地。本项目主要研究项目均已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和工程设计工作,项目配套设备已样机制造和工业试验。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部工业试验,各项实验数据和技术指标完好。

3.2管理团队和工作基础 3.2.1队伍基础

项目承担单位是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学术底蕴深厚的高等院校,工程依托单位是我国特大型国有企业。能够组建一支实力、经验具备的研究队伍。

项目主要承担及参加单位,均是我国金属矿山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一流的科研设计单位及大学。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力和组织管理经验。经过多年发展,技术依托队伍在获得诸多矿山科研设计和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水平高,专业齐全的科技队伍,拥有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装备有相应的试验器材和工程研究基地,完全满足公关的需要。3.2.2技术基础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均已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和工程设计工作,项目配套设备已完成样机制造和工业试验。项目承担单位已申请了“绞吸式回收金属尾矿方法及回采船”等技术专利。

为了提高“矿山尾矿的回收和利用”项目研发起点和科技水平,项目承担单位多次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举办了相关技术的交流会,广泛吸收的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同时,密切关注世界上尾矿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国家的动态。3.2.3工程实施基础

本项目研究的技术均是同领域带有共性的关键技术,也是工程依托单位急需的技术,相应的工程建设均已列入企业的计划,具备很好的工程实施条件。

项目示范基地已经落实,并已完成了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工业试验。项目示范基地—鞍钢气团矿业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企业,具有我国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实力和组织管理经验。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业试验和产业化条件。目前,该工程的示范点已完成了项目的样机制作和工业试验,并相继开展了生产经营和成果转化工作。

四、项目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4.1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 1)尾矿理化特性和矿物学研究

尾矿由于粒度细微,共生关系复杂,以及伴生元素种类繁多,给综合回收利用带来了血多技术难题。本项目实施期间,将根据项目的需要建立尾矿的综合利用实验室,并根据不同矿石性质的尾矿成分特征,开展尾矿矿物学和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对国内重点矿山尾矿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及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性质的尾矿开采技术进行归纳和分类,建立科学全面的尾矿数据库,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尾矿综合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为不同成因的尾矿选矿技术和设备选型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2)金属矿山尾矿多水状态下采选设备载体技术

我国大型金属矿山尾矿库巨大,选矿厂不断排除尾矿进入库区,大量选矿用水随着尾矿砂进入尾矿库造成大量积水,因此,尾矿回采过程中的机械化陆采受到了条件限制。如何在多水条件下解决大型采选设备进入库区工作问题,是尾矿工业化回收利用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载体技术研发成功,将极大促进尾矿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尾矿深部回采技术研究

由于尾矿库特殊的用途和地貌环境,尾矿回采过程中的深部回采成为技术难题。为了充分利用尾矿资源,尤其是尾矿库中深部尾矿的利用,这些尾矿大部分属于早期生产排弃,其中有价值的品位很高,既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因此,尾矿回收技术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绞吸式设备进行开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先进技术。但由于金属尾矿回采属于一种全新领域,尤其是水下回采深度60米的技术是一个较大的突破。根据尾矿赋存条件和物理特性,研究新型绞吸装置和超长绞刀桥和高效水下吸泵,是解决深度尾矿回采技术难题的有效措施。

4)深度密封和水下监控技术研究

随着尾矿回采深度的增加和相关技术的突破,水下回采设备的密封问题成为技术难题,尤其是深水密封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下回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维修成本。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尾矿资源的大规模工业化回收利用和尾矿回采中的特殊需要,有我公司和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研究开发的尾矿回采监控系统,可采尾矿回采过程中直接检测采矿工作的实况,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整采矿方向及深度,有效的提高尾矿资源的回采率和工作效率。5)集成设备中的横移技术研究

在应用工程船进行矿砂床开采过程中,为了最大效率的完成生产过程,采选设备及其设备载体需要随着采矿工作方面的前进而横向移动。由于尾矿库特殊的地貌特征和特有的开采条件,通常情况下地横移技术都不能满足尾矿工艺的需要。6)尾矿分选工艺设备研究

尾矿与原生矿在金属领域和理化特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选矿工艺不能采用原生矿所用的标准,需要根据其低品位特性研究选择具有适应尾矿特点的选矿工艺和设备。近年来随着尾矿矿物学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尾矿再选方面选矿技术有了比较全面的提高和完善。

7)尾矿中其他有价成分综合回收技术研究

铁矿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铁金属,而且含有大量其他的有价元素。这些有价的成分都具有二次回收利用价值。本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在充分回收铁资源的同时,在不增加较大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回收其中的其他有价成分,大幅度提高尾矿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将有效的促进和推动金属尾矿有价成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和项目的产业化发展。8)尾矿库安全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研究

根据国家及行业安全生产规定,通过理论研究、专家论证和现场工业试验,提出一整套在不同的矿山尾矿库特定生产条件下,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规范,以有效保障尾矿工业化规模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尾矿库安全,为项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4.2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集成装备集体漂浮,可以在尾矿库内全范围进行回采作业的尾矿回收、分选装备。

2)深部回采技术和配套技术,矿山尾矿为了增加库容、降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系数,通常利用三面环山一面造坝技术。本项目拟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加长绞刀桥的长度,同时改进常规绞刀头的几何形状和机械强度,并采用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泥泵组的输送能力。通过技术攻关,较好的解决尾矿回收中深部回采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难题。3)大处理量粗选富集技术和配套设备

尾矿和原生矿在理化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选矿工艺流程不能选用常规原生矿选矿工艺流程及设备,而需要根据其低品位的特性,研究选择具有处理能力大、满足不同尾矿可选性能的工艺流程及专用设备。4.3主要考核指标

4.4预期获得专利

本项目预期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4.5预期获得的社会效益

金属矿山尾矿是积极宝贵的资源,其中赋存着大量有价元素。全国重点铁尾矿中,还有折合65%品位的铁精矿约4.3亿吨。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矿山尾矿的回采及再选。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解决多年来亟需解决的大规模工业化回收利用尾矿的技术难题,是废弃多年的矿山固体废料变废为宝。同时,还对尾矿中其他有用成分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展开积极的研究工作。4.6尾矿回采及分选工艺流程

4.7整体消纳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4.7.1主要研发内容 通过采用热液蚀变的技术路线把再选后的尾矿进行预处理后用来生产凝石胶凝材料。凝石胶凝材料不同于传统的水泥高钙体系的硅铝基胶凝材料。目前,大量生产和应用的凝石胶凝材料是煤灰、自然过的煤矸石、各类冶金渣、各种燃煤炉渣等硅铝质固体废弃物为主要材料。目前,主要是替代水泥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目前,全国已建立起十几条凝石胶凝材料生产线,生产成本比水泥低30%。4.7.2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关键技术

1)尾矿热液蚀变过程控制。

2)成岩流体及尾矿蚀变物及其他物料反应过程控制。创新点

1)突破尾矿大宗整体利用技术难关。

2)利用热蚀变原理预处理尾矿生产硅铝基胶凝材料。4.7.3具体考核指标

1)尾矿凝石胶凝材料达到42.5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

2)凝石尾矿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指标C30、40、50,普通混凝土的性能。

3)工业试验在20万吨/年凝石生产线上进行,课题验收时生产尾矿凝石一万吨。

4)生产成本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低30%。

五、技术来源和技术路线 5.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局势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消耗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但全球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矿产品需求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又加大了资源安全压力。

在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局势下,全球发达国家发现,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后剩下的残渣、尾矿中,蕴含着二次利用的商机。而我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好长期累积的大量尾矿,既可“变废为宝”,又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尾矿是采矿企业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排出的“废弃物”,但同时又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当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再次进行有效开发。据统计,2000年以前,我国矿山产出的尾矿总量为50.26亿吨,其中,铁矿尾矿量为26.14亿吨,主要有色金属的尾矿量为21.09亿吨,黄金尾矿量为2.72亿吨,其他0.31亿吨。2000年我国矿山年排放尾矿达到6亿吨,按此推算,现有尾矿的总量80亿吨左右。显然,尾矿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尾矿综合治理办公室估计,我国尾矿潜在价值约1300亿元,其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将是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诱惑力。5.2技术路线

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和资源利用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技术发展方向,本项目研发的技术可以通过承担单位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社会辐射。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将解决多年来人们亟待解决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尾矿资源的技术难题。使大量的矿山固体废弃料变废为宝,多年来的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针对国内尾矿资源现状及市场需求,项目单位开展了积极的产前调研及样品鉴定,针对不同性质的尾矿进行矿物学研究。综合具有行业共性技术难点的技术问题展开公关,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技术。根据项目的资源调查,市场预测,建设备件,工艺流程,环境保护,工程投资,经济效益以及共性技术的带动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论证:本项目符合技术路线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是目前国家积极倡导的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原则的一项利国利民技术和系统工程。

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在项目工程示范点解决一批尾矿综合回收和利用方面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将对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旨在解决尾矿资源工业化利用难题。该项目建设的成套设备核心采用整体漂浮技术,采选一体化连续作业流程,用一套设备同时完成多项生产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在一个水上工厂中一次完成。该项研究设计思想在整个尾矿综合回收和利用方面,尤其是解决大型采选设备进入尾矿区全范围作业,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同时,深部回采、选矿工艺及专用设备、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等技术创新,使改项目更加趋于完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悠技术体系。

六、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期效果 6.1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铁矿粉市场需求矛盾日渐突出,铁矿资源日趋减少,但多年来矿山排弃的数以亿计的固体废料铁尾矿却一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大规模回收技术和设备。针对我国铁矿资源短缺的现状,研究大型尾矿高效回采、分选成套技术与设备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多年来我国亟需解决的大规模工业化的二次回收利用矿山尾矿资源的技术难题。使废弃多年来的固体废料变废为宝。根据详细调查,每个大型尾矿库可容纳2-4套尾矿回收设备,根据我国现有的尾矿库数量计算,本项目实施成功后,尽在冶金行业,即可建设铁尾矿回收设备数百套。届时,每年可以从矿山尾矿二次回收精铁粉800万-1600万。

七、项目运作计划

2007.01-2007.06 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2007.07-2007.12 进行项目工程示范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的研制,完成样机制造。

2008.01-2008.06 完成设备调试及各项数据和指标的测定、进行工业试验、解决问题。

2008.07-2008.12 进行系统集成和工业化生产,安排项目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

八、财务及成本分析 8.1财务基地数据估算 8.1.1总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预算

2.流动资金估算

本项目按分项详细估算法对流动资金进行估算,估算总额为784万元

3.资金筹措法案

项目总投资为4630万元。

8.1.3营业成本估算

1.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的估算

所有原料、燃料及动力价格均已近几年市场已实现的价格为基础,并计算其价格进行了预测,预计在正常年份所需要的材料费为450.88万元,燃料费及动力费689.85万元。

2.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固定资产原值为3272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提折旧,残值率按5%计算,这旧年为20年,每年计提折旧155万元;无形资产为557万元,摊销年限10年,每年摊销无形资产47万元,3.修理为计算

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30%计算,正常年份修理费47万元。

4.工资及福利费计算

本项目共需员工以技术人员为主,平均月工资3000元,按国家规定,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计算。

5.其他费用估算

制作费、销售费、管理费中扣除工资、福利、折旧、摊销、修理费,计算为374万元。

6.利润总额及分配

预计本项目投产时将执行25%所得税,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5%提取公益金。8.1.4财务效益评估

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财务净现值(i=12%)为9297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9.78%。投资回收期4.83年。

8.1.5不确定性分析

只要达到设计生产力的32.70%,本项目就可盈利,说明本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铁精矿粉的销售价格对本项目的影响较大,在其价格下降30%的情况下,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依然能达到24.07%,说明该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九、项目风险分析 9.1技术风险分析

通过对该项目的产业化分析和市场预测表明:本项目技术专利和自由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是国家目前积累倡导和重点扶植推广的先进技术。同时,随着我国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和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保护和重视,该项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必然得到应有的保护而健康发展。

项目承担单位在同领域有较多的技术积累,本项目研究内容均有前期实验研究基础,有的已进行工业试验设计阶段,有拥有技术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基本没有技术风险。9.2市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研发的关键技术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发展主题,兼备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力,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因此从行业来讲,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重视铁尾矿资源的开发和二次利用。只要本项目能如期达到目标,充分发挥本项目在技术、管理水平、科研水平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坚持诚信,勇于创新,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行业优势看,项目成果可长期占领市场。

第三篇: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其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的危害以及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主要组成为固体废弃物,如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设增多,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高速增长。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 吨。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建筑垃圾的不断增加, 建筑垃圾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 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治理的时候。

探讨问题:简述一下建筑垃圾的危害以及再生利用以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课本246页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① 建筑垃圾的组成与特点

② 建筑垃圾的危害(可以从对环境等方面讨论)

③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④ 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利用,可以提出哪些建议。随机发挥。

第四篇:东阳科技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日益显现,在工业和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一方面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同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必须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人们亟需探求一种新的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处置以及资源化的方式与途径,这种需求与愿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已经显得十分迫切。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一、固体废弃物以及其处理的相关原则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为: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在人们进行开发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生活行动中向产生的相应的固体和半固体的废弃物,根据固体废弃物来源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固体废弃物适当的堆置,就会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损坏作用,同时还可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扬尘,进而对大气产生相应的污染。同时固体废物经过雨水淋溶或者地下水的浸泡作用, 相应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淋溶水进行渗透和迁移,进而会对附近的湖泊以及地下水产生相应的污染作用。此外,淋滤水的渗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的团粒结构产生破坏作用,还有可能影响到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会对植物的生活发育产生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应多措施对固体垃圾进行妥善的处理。

对于如何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在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运行领域中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的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三化”原则,即为“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相应固体废弃物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作用,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经过再利用和循环使用之后,能够实现相应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化是进行废物处理方面公认的最好方式,这样能够充分实现对于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同时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二、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征(1)污染性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自身的污染性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二次污染性。固体废弃物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固体废弃物排放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生成二次污染物,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视角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这说明固体废弃物具有污染性。

(2)资源性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物和固体废弃物自身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固体废弃物只是一定条件下才成为固体废弃物,当条件改变后,固体废弃物有可能重新具有使用价值,成为生产的原材料、燃料或消费物品,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及经济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固体废弃物的经济价值不一定大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总体而言,固体废弃物是一类低品质、低经济价值资源。

(3)社会性

固体废弃物的社会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产生、排放与处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是社会每个成员都产生与排放固体废弃物,二是固体废弃物产生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消耗,对社会产生影响,三是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处置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性影响他人的利益,即具有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活动主体的活动影响他人的利益。当损害他人利益时成为负外部性,当增大他人利益时称为正外部性。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其污染性具有负外部性,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具有正外部性),产生社会影响,这说明,无论是产生、排放还是处理,固体废弃物事务都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固体废弃物排放前属于私有品,排放后成为公共资源。(4)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 固体废物一般具有某些工业原材料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较废水、废气易收集、运输、加工处理,可回收利用。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5)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废物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级状态。一些有害气体或飘尘,通过治理,最终富集成为固体废物;废水中的一些有害溶质和悬浮物,通过治理,最终被分离出来成为污泥或残渣;一些含重金属的可燃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有害金属浓集于灰烬中。这些“终态”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成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头”。

(6)所含有害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大固态的危险废物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一般情况下进入水、气和土壤环境的释放速率很慢。土壤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导致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比土壤水慢的多,大约为土壤水运移速度的1/(1~500)。

(7)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其危害可能在数年以至数十年后才能发现,但是当发现造成污染时已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特别是危害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水、气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1]。

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分散、产量大、组成复杂、形态与性质多变、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排放(固体废弃物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生态环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1)浪费大量资源

固体废弃物产量大,且存量固体废弃物量(填埋包括简易堆置处置量)亦很大,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占用大量土地资源。2012年全球固体废弃物年产量估计超过100亿吨(仅电子垃圾便达到4890万吨),中国达到15亿吨(电子垃圾230万吨),存量固体废弃物量全球达到380亿吨,中国高达70亿吨。巨量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意味着巨量物质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巨量存量固体废弃物意味着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与浪费。如果假定填埋废弃物的表观比重为1和废弃物堆置平均高度为30米,全球380亿吨存量固体废弃物将占用1900万亩土地,中国70亿吨存量固体废弃物也将占用350万亩土地。而且,固体废弃物产量增长迅速,增长速率往往超过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增长速率,后果是出现“垃圾围城”困境。与工业快速发展随影同行,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固体废弃物产量迅速发展,曾出现垃圾围城困境。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固体废弃物产量也迅速增长,《2009年到2012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称: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此外,除浪费大量的物质、土地资源外,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还将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

破坏生态

固体废弃物,尤其是有害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1)一次污染。

如将固体废弃物简易堆置、排入水体、随意排放、随意装卸、随意转移、偷排偷运等不当处理,破坏景观,其所含的非生物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进入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系统,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系统造成一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尤其是将有害废弃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泽或通过管网排入水体,或粉尘、容器盛装的危险废气等大气有害物排入大气,不仅导致水体或大气污染,而且还导致污染范围的扩大,后果相当严重;偷排偷运导致废弃物去向不明、污染物跟踪监测困难和污染范围难以确定,后果也相当严重。如将有害废弃物不当处理,可能引致中毒、腐蚀、灼伤、放射污染、病毒传播等突发事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人身伤亡事故。有些有害物,如重金属、二噁英等,甚至随水体进入食物链,被动植物和人体摄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引起疾病(种类)增加,对机体造成即时或潜在的危害,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2)二次污染。

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所含的一些物质(包括污染物和非污染物)参与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物生化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导致二次污染。二次污染形成机理复杂,防治比一次污染更加困难。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及其产生途径有:

①长时间不当储存与堆置过程中,废弃物堆体滋生霉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加速老鼠、蛇和蚊虫等生物体的繁殖与生长,带来疾病和疾病传播危险; ②储存、堆置、运输、分拣、填埋等过程中,有机易腐物发酵腐烂过程产生甲烷气、臭气等大气有害物和有机废水(甚至含有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污染物)等土壤和水体污染物,同时也会滋生多种微生物;

③焚烧处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有机氮、氯、硫等转化成氮氧化物、氯化氢、硫氧化物等大气有害物;

④焚烧处理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过程生成二噁英,并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二噁英等污染物的飞灰(属于危险废物);

⑤堆置、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迁移,生成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物。

此外,易燃易爆等有害废弃物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产生大量有毒害污染物,给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害。

精神伤害

当提及固体废弃物时,人们想到的便是脏、乱、臭、有害、有毒、危险等垃圾形象,引起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不良反应(不妨称之为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味觉污染、嗅觉污染和触觉污染),加之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而且,现实中,因传统、意识、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地理等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又在人们身边发生,使得人们唯恐对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设施避之不及,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的“邻避效应”日益彰显,影响所在地的投资环境,给周边居民的荣誉、心理等造成精神伤害,同时,也给居民造成健康损害和不动产损失,减少所在地的发展机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生活垃圾,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看到,固体废弃物不仅具有资源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具有污染性和危害性,而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危害具有迟滞性、潜在性、长期性、间接性、隐蔽性、综合性和灾难性等特点,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造成污染

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害成份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侵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河流,这个过程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将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入河流、湖泊,长期淤积,使水面缩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将是更大的。固体废物的有害成分,如汞(来自红塑料、霓虹灯管、电池、朱红印泥等)、镉(来自印刷、墨水、纤维、搪瓷、玻璃、镉颜料、涂料、着色陶瓷等)、铅(来自黄色聚乙烯、铅制自来水管、防锈涂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处理不当,能随溶沥水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随雨水渗入水网,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摄入,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我国个别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周围发现,地下水的浓度、色度、总细菌数、重金属含量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

污染大气

固体废弃物中的干物质或轻质随风飘扬,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污染土壤

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未经处理的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等作用,其有毒液体将渗入土壤,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不断增加的产生量相当迅速,许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边缘的农田来堆放它们,难怪科学家从卫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围绕着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显眼。

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对生活垃圾中塑料和厨余有机质垃圾的自动分选,把厨余有机质垃圾破碎、脱水、脱油、去杂、加温搅拌,利用东阳特种生物菌生化发酵,24小时高效,快速将餐厨垃圾分解成有机肥。本产品对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关、部队等集体进食场所,以及宾馆饭店、餐馆等接待场所,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饮食垃圾处理困难区等产生的厨余残渣,人类可食用的全部剩余食品,进行环保处理,使厨余发酵分解,变为无毒、无臭、无害之粉状有机肥,种菜树花草均可,不仅可以保持厨房环境卫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能够一次性完全处理,杜绝了厨余的危害。

本机具有以下功能优势:

一、自动化程度高、整机选用PLC自动化编程,实现各个功能的自动化运行。采用触摸屏界面操作和人工操作两种模式。

1、自动提升进料;

2、自动把农村垃圾中塑料分选出来;

3、自动破碎大块物料;特殊垃圾物料(笋根、骨头、枯枝、甘蔗头等坚硬性固体)预先粉碎,保证充分发酵;

4、自动油水分离垃圾物料经过螺旋式压力脱水,自动控制水分,达到发酵要求.并且调节调节水分、控制含水率;保证正常发酵

5、自动调节温度恒温加热控制,采用导热油不锈钢缸体发酵装置,热量均匀,物料分解迅速;确保物料发酵所需温度;

6、自动正反转搅拌,保证物料均匀充分发酵;

7、添加东阳特种生物菌,24小时快速制肥出料定时自动间歇搅拌,节省电运行成本;

8、自动抽排发酵缸内产生的废气,并且进行除味除臭处理。保持缸内含氧量

9、自动旋转出料,省时省力。

二、避免二次污染

1、设备选址无特殊要求,使垃圾处理控在源头;

2、产生废液通过油水分离器,自动分离,废水处理成有机液肥;废油统一收集利用,杜绝地沟油;

3、产生废气经过无害化空气处理器进行喷淋雾化溶解、生物菌分解、多层活性炭除味,达到气体的无害化处理。

三、运行成本低:

1、多个功能一体化,结构合理,避免重复损耗;

2、全自动控制,一人一机,节省人力;

3、合理化的功率可以节约电费;

4、半年添加一次生物菌,节省成本。

四、售后服务体系完善

1、售前调研,量身定制;

2、一次购买,终生维护;

3、配备专线,快速反应;

4、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一站式;

5、运输、安装、调试一条龙。

东阳科技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目前国际上对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以循环经济的模式走出了垃圾处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填埋、焚烧、堆肥、饲料化等方法带来的种种弊端与健康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达到了对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垃圾*o*排放低温磁化处理机

秦皇岛东阳科技公司借鉴日本焚烧分解技术,利用等离子切割原理以及低温磁化分解原理研制成功垃圾“0”排放处理机。填补了国内诸多不可回收垃圾源头上治理,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空白,减量化达到1/200。

陈腐垃圾分选制肥设备

陈腐垃圾,也叫矿物垃圾,陈腐垃圾这里指填埋场埋入或堆放多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原生垃圾中不含或含量小于 10% 粉煤灰)。陈腐垃圾处理设备是把陈腐垃圾自动分选分类处理的自动化机器。

我国现有几十座卫生和准卫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一般堆场 , 已填入或堆放垃圾几千万吨。当中的一些垃圾经 8-10 年的降解后,基本上达到了稳定化状态,因而被称为陈腐垃圾。在上海市,这种陈腐垃圾至少有 4000 万吨(老港垃圾填埋场 2000 万吨,市区和郊区历年来的堆场、江镇堆场等近2000 万吨)。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所堆存的陈腐垃圾估计也有几千万吨。因此这些陈腐垃圾的资源非常充足,可以认为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秦皇岛开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陈腐垃圾处理设备就是分类分选处理陈腐垃圾的机器。同时陈腐垃圾还含有大量的具有很强生存和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在填埋场中,这些微生物可降解诸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等难降解有机物,因此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生物介质,只要条件合适,完全可用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陈腐垃圾经过陈腐垃圾处理设备开采,可以得到 50-60% 的有机细料,10-15% 的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塑料、玻璃、金属等)。有机细料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包括填埋场渗滤水),也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有机肥料,这在上海市当前大规模绿化运动中是很有意义的。可回收物品经适当处理后(清洗等),可以出售给有关厂家再生利用,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当明显。并且可以做到土地再利用。

第五篇: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一)立项的目的和意义。1.立项的目的。

有机大樱桃基地的建设选用抗性果树品种,利用秸杆覆盖、还田、施用绿肥和无公害化处理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份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推广果园生草制,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等,解决现代农业及相关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品质劣化等问题,在现有近几年已发展的6300亩有机大樱桃的基础上,再新发展4000亩,达到集中连片,把项目做大做强,着力发展优良品种,使有机大樱桃成为厉庄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为消费者提供大量健康营养的优质果品。2.立项的意义

(1)利用秸杆还田,施用绿肥,培肥土壤,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解决现代化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推广果园生草制,水上山PVC管灌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问题。

(2)有机大樱桃基地的建设可向社会提供大量富营养、品质高、味口好的无公害果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3)有机大樱桃生产,有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苏北地区的后发优势,提高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果品生产产业化。

(4)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二)项目区概况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国家级小流域治理示范点——龙泉河小流域内厉庄镇北部的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省级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谢湖村南岭,新坝村北岭,核心区面积4000亩,辐射区8000亩。(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海洋季风气候。平均相对湿度74%,年平均降雨量952mm,年蒸发量1525.12mm,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3.9%。无霜期214天,年平均气温13.2℃,≥10℃活动积温4874℃,年太阳总辐射125.5千卡/平方毫米,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是我省日照时数最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灾害性天气较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良好气候资源。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分析,适宜发展优质林果生产。(3)地形地貌及土壤 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地形主要是丘陵山区,地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在40-100m之间,坡度在5°-12°之间,土壤类型有棕壤、岭砂土,土层厚度一般在0.5-1m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0.8-1.38%,PH5.5-6.3之间。(4)水资源

基地内有小水库1座,塘坝2座,库容量26万立方米,外部可利用水源为小Ⅰ型西陡岭水库、尖岭水库、龙泉河两处石坝截流,整个基地水源充足。(5)自然灾害

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大自然的灾害是经常性的,灾害的发生对大樱桃生产影响较大。该项目的设计对自然灾害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特别是对旱灾采取了引水上山等多种节水措施。

②种苗数量严重不足,且价格昂贵。2.社会经济状况

(1)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所辖谢湖和新坝两个行政村,总人口4030人,其中农业人口3978人,劳动力1590人。(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属丘陵坡地,按照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该区土地70%田块为两年三熟,30%田块为一年一熟,复种指数较低。主要种植作物为花生、小麦、玉米及部分地瓜。(3)农民收入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部分丘陵坡地进行改造与治理,但是由于仍然还有部分丘陵坡地灌溉设施配套不齐全,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全年农民人均收入3558元。

(4)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服务体系状况

厉庄镇农业科技及社会服务体系网络健全,镇村两级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合理,项目单位依托镇政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自89年以来,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中山植物园、南农大、省环境保护研究所、连云港市农科所、市果树站、市多管局、水利局、山东省果科所、烟台市科委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为厉庄镇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骨干。全镇现有农技、园艺、环保等技术人员19人,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17人,农艺师2人,先后承担《龙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连云港市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省农开局《雪枣、大樱桃苗圃与示范园建设》,市科委《大樱桃引种栽培与基地建设》、《果树母本园建设》、《连云港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厉庄杂果基地建设》等省、市、县科技项目57项,有25项通过国家、省、市科技鉴定,有15项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引进推广蓝莓、大樱桃等名、特优果树6大类37个品种,面积6300亩。95年列为省科技示范乡镇,95年、97年两年获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杂果之乡”,具有较强的科研、经济技术实力。近年来,项目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南农大多名教师多次到项目区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尤其是自从2003年开展江苏省百名教授进百村活动以来,联系更加紧密,大樱桃的丰产优质栽培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2007年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建立合作关系,2008年,又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依托扬州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对项目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3.产业基础情况

(1)厉庄镇谢湖有机大樱桃专业协会,2006年和2007年被列为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项目区,现有大樱桃6300亩,其中进入盛果期的有800亩。2006年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发展2000亩,2007年发展3500亩。1999年向国家有机食品验证中心申请有机食品认证,2001年10月中心派检查员实地考察,2003年10月大樱桃已被认证为有机转换食品。

(2)厉庄镇大樱桃专业协会开发生产的大樱桃,由于自然条件较好,光照充足,生长期短,不用药,具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土壤条件适合大樱桃的生产,再加上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管理技术先进,生产的大樱桃粒大肉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属有机食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一)建设规模

1.核心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突出特色、规模、效益开发,在2006年和2007年两个项目基础上,扩大开发范围,2008发展大樱桃核心区4000亩

2.辐射区:以三个项目区为核心,向东、西、南发展,辐射面积8000亩。

(二)产业发展目标

有机大樱桃生产是本项目的主导产业,通过连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江苏省最大的大樱桃基地,规划产业发展目标是用2-3年时间发展面积2万亩。

重点推广乌克兰系列大樱桃良种、土壤培肥调酸技术和果园节水灌溉技术。

(1)良种化技术。选择最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果树品种,突出特色,品质优良,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优”的特点。同时引进抗病性强,病虫害少或生长季节免受病、虫危害的品种。

大樱桃:引进宇宙、胜利、友谊、奇好、早大果五个乌克兰专利大樱桃品种。乌克兰樱桃丰产性好,可耐-37℃低温,个头大,一般12-15克,最大35克,含糖达12%以上,皮无涩味,不裂果,耐贮运,可出口,具有目前栽培红灯、意大利早红等品种不具备的一些优点,是目前国内大樱桃更新换代品种。

(2)大樱桃生产无污染、无公害,并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部分产品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3)产品主要指标

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采用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部分产品达到AA级标准或有机食品标准。

有机大樱桃生产:要求果大,单果重1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可食率达92%,5年生株产达15公斤。(4)栽培和管理

①肥:推广有机肥长期定位改土技术。增施有机肥,一般腐熟的土杂肥要达到3000-5000kg/亩,并掺施经过发酵的饼肥。推广免耕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能力。同时提倡深沟埋草、覆草、用草量每年2000-3000kg/亩。②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果树需水特点,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调亏灌溉制度,以龙泉河两处石坝截流水源、坝西塘坝、谢湖南岭小水库为水源,利用3处最为先进的水上山泵站和PVC管道提水至果园。

③科学修剪、改善光照,做到树稀、枝稀,以达到通风透光,改善光照的目的。④病虫害综合防治。a.严格植物检疫,杜绝危险病虫害的传播。b.保护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c.利用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井岗霉素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建设首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厉庄镇是连云港市的大樱桃之乡,发展大樱桃是本镇的主导产业,1991年谢湖村发展大樱桃800亩,2001年进入盛果期,亩产2400公斤,每公斤16元,亩效益38400元,农民尝到发展大樱桃的甜头,对发展大樱桃情绪高,积极性大。2006-2007年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大樱桃6300亩,预计3-5年后,新发展的大樱桃进入商品果期后农民收入80%是来自大樱桃,特别是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有400余户的收入全部来自大樱桃,每户年收入都将在15万元左右,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重要作用。

二是拟建的谢湖大樱桃基地位于厉庄镇北部丘陵山区的谢湖村南岭、新坝村北岭,自然环境良好,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内无化工污染,为发展大樱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谢湖生产的有机大樱桃生长期短,不打农药,具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再加上品种优,个大肉嫩,味道鲜美,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市场供不应求。四是拟建的谢湖有机大樱桃基地属丘陵山区,虽然有塘坝等蓄水工程,水源较充足,但无提水灌溉工程和灌溉设施,再加上田间工程不配套,十年九旱,无法灌溉,严重影响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因此对该项目区综合开发治理,发展高效农业——有机大樱桃生产非常必要。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项目的产业基础情况,建设规模、产业发展目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建议书的设计内容,经过深入细致的查阅有关资料,并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及对农户的走访,通过认真研究,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三)制约因素分析

1.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对项目影响

该项目建设的建筑材料,因当地市场都有,且价格较低,涨幅不会太大,对项目影响较小。项目所生产的大樱桃价格虽然有变动,但随着生产规模化、无公害化、标准化,产品产量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需求量增加,果品价格不但不会下降,相反将有所提高。政府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动,不断调优、调活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果品方向发展。

2.干旱洪涝灾害对项目的影响

大自然的灾害是经常性的,灾害的发生对大樱桃生产影响较大,该项目的设计,对自然灾害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特别是对干旱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对特殊自然灾害,果品产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补救措施是:积极完善配套工程,加强防患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战胜自然灾害。

四、主要建设内容

厉庄镇有机大樱桃基地项目开发突出水源工程、低压管道输水工程、骨干交通道路工程,依托科技支撑等手段,大力发展大樱桃高效经济林果。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水源工程:根据项目区用水量采取分区蓄水的方法,建设20×20M大口井2座,建设直径20米蓄水池2座。

2、管道灌溉及排水渠系:项目将按照泵站补给改建泵站4座,埋设低压输水管道主管道11704米,其中Φ160mm1390米、支管道Φ110mm5300米、分管道Φ63mm5014米,建成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管道供水网络,同时建设2.5×2.5M闸阀房52座,建出水口632座,用于项目区灌溉用水的输送和控制,满足项目区大樱桃灌溉需要。

3、田间配套工程:建Φ100×18M过路涵1座。

4、喷滴灌工程:购12马力喷灌机8台,满足大樱桃特殊地块的灌溉需要。(二)产业结构调整

种苗引进:以科技为支撑,突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项目区引进大樱桃新品种树苗1组5个品种13.125万株,发展大樱桃核心区4000亩,辐射面积8000亩,满足基地生产的需要。

(三)农业措施

按照改造骨干路,突出生产路,实现循环路的原则,加大项目区道路建设,修建机耕路7.6公里,铺设风化石、碎石,厚度20厘米,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及产品购销运输的需要。

(四)林业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植被,建防护林160亩,增加项目区防风、防沙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为大樱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护条件。

(五)科技推广

1.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 重点推广乌克兰系列大樱桃良种。

(1)良种化技术。选择最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果树品种,突出特色,品质优良,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优”的特点。同时引进抗病性强,病虫害少或生长季节免受病、虫危害的品种。

大樱桃:引进宇宙、胜利、友谊、奇好、早大果五个乌克兰专利大樱桃品种。乌克兰樱桃丰产性好,可耐-37℃低温,个头大,一般12-15克,最大35克,含糖达12%以上,皮无涩味,不裂果,耐贮运,可出口,具有目前栽培红灯、意大利早红等品种不具备的一些优点,是目前国内大樱桃更新换代品种。(2)大樱桃生产无污染、无公害,并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部分产品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3)产品主要指标

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采用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部分产品达到AA级标准或有机食品标准。

有机大樱桃生产:要求果大,单果重1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可食率达92%,5年生株产达15公斤。2.农民培训

聘请专家对基地科技示范户、果农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系统培训908人次。3.技术依托单位

扬州大学农学院专家教授对项目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负责制定科技推广的路线、措施及具体方案、推荐核心区示范所需的大樱桃优良品种,提供有优良品种(品系)3-5个供小面积试验示范、提供核心区示范所需的大樱桃裁培新技术3项、负责培训班的讲课及现场技术指导。

项目实施后,通过新技术推广示范,可以大大提高大樱桃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新发展的大樱桃3—5年亩可生产有机大樱桃桃800公斤,实现产值6400万元。

五、资金筹措和投资概算(一)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为1056万元。其中:基础配套491.31万元,结构调整439.25元,农业措施88.8万元,林业措施10.24万元,科技措施14.08万元,管理费12.32万元。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1056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32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2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04万元。

(三)分项投资概预算

六、综合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采用有项目、无项目比较分析方式进行。

1.在无项目情况下

项目建设前,面积4000亩,主要种植旱作物,如花生、地瓜、玉米、小麦等,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复种指数为150%,由于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干旱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极大,平均亩收入在300元左右,4000亩纯收入120万元左右。2.在有项目情况下,由于水利配套完善,水源充足,灌溉及时,亩收入大幅度提高。

新发展有机大樱桃4000亩,进入盛果期后,亩产达800公斤,新增产量4000亩×800公斤=320万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320万公斤×20元/公斤=6400万元。大樱桃亩成本(肥、水、土地、管理、税费等)1000元。

年成本:4000亩×1000元/亩 = 400万元 年纯收入:6400万元-400万元=6000万元 综合以上分析,每年可增加纯收入: 6000万元-120万元=5880万元

(二)社会效益

有机大樱桃的品种引进,缓解了供求的矛盾,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带动辐射周边地区林果发展,推动全县乃至全市农业结构、林果布局的调优调活和产业化发展,带动果品贮藏、包装、加工、贸易,农村经纪人队伍及运输、营销、服务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基地建成后可转移劳动力680人,带动8个相关产业发展。生产的无公害果品,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富营养、口味好的果品,丰富城乡人民生活,避免了隐性和累积性危害,符合人们在农产品消费上,从满足数量的低水平需求,向追求质量的高水平需求的转变。既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既有益于质量型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增值,又有益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繁荣农业市场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完善了农民承包责任制.(三)生态效益 有机大樱桃基地建成后,增加了绿化植物的覆盖率,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灾害性气候危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实行乔(大樱桃)、灌林果、农田林网的综合栽培以及林、路、渠综合治理,桥、涵、闸、站、跌水相互配套,林间覆草、种草、免耕作业,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防止了土壤的退化,增加了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从而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七、保障措施

(一)实施管理

项目区的土地流转工作,由镇主要领导组织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项目所属村委会进行协调,目前已协调完毕,协调结果:a.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原有丘陵坡地面积1200亩参与开发;b.谢湖村委会集体拥有丘陵坡地1700亩、新坝村委会集体拥有丘陵坡地1100亩,转让给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双方订立协议,由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负责开发。聘请扬州大学农学院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实行跟踪服务与管理,县农开局、财政局负责本项目建设规划实施、资金筹措、监督、管理

(二)运行管理

谢湖有机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后,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与会员订立大樱桃管护承包责任书,履行交接管手续,专业协会将项目区内的各项工程的管护纳入协会章程,有专人管护。

(三)带动农民增收措施

1、谢湖大樱桃专业协会以合理的价格与农民签订有效的土地使用流转合同,通过优先聘用项目区农民工680人、带动项目区435户的农民增加收入,年增加收入1305.2万元。

2、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与大樱桃农户签订大樱桃购销合同、及时外运销售,保证了农户的收入

(四)生态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中,对原有的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予以保护,从而增加项目的生态效益。

八、结论和建议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对该项目的建设可行性研究以后,该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光照适宜有机大樱桃栽培,组织领导力度大,主导产业和生产发展目标可行;工程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正确,建设规模大,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合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明显,建议该项目可以尽快组织实施。

(二)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该项目各方面条件较优越,但在实施过程中建议在以下方面要严格控制管理。一是在项目资金管理上要严格按要求运作;二是在土建工程、政府采购方面要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三是项目运作过程中,各职能单位密切配合,确保把该项目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优质工程。

下载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