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

时间:2019-05-14 06: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篇: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对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废弃物进行开发利用、再生循环,是一个环保、经济型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开发,既不脱离公司主业、增强发展后劲,又能使城市垃圾由“被动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的减量化、无毒化、资源化运作,并能依托这些废旧资源,生产各种包装用纸和其它建筑、工艺系列产品。同时,还可以减少政府投入,减少填埋空间,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是实现生态、效率、经济和环境四个效益的有效举措。

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的城市建设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尽管政府投巨资购买了环卫设备、运输工具及填埋场地,基本上建起了一个从源头产生到清运填埋的管理系统。可是,由于市民的环卫意识较差,我市主要街道和居民生活区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生活垃圾,经过积水浸腐、烈日烘烤,给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地影响了我市的市容市貌,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据有关部门统计,都市里每人每天生产约2公斤生活垃圾。按这个数字计算,我市每天日产生活垃圾约700余吨,再加上城市建设垃圾和生产垃圾,总数不低于2000吨。而这些垃圾,除了“拾荒者”卖掉的 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被运往河北外,其它绝大部分均被填埋。以每填埋一吨生活垃圾占地3立方米计算,填埋2000吨生活垃圾就需占地空间6000立方米。一天占用6000立方米,一年就是219万立方米。费力、占地、耗资不说,还会引发地下水和土壤的“二次污染”。

城市垃圾,是城市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被抛弃的废杂物。由于我市的生活垃圾还达不到密闭化管理的程度,所以,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给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现在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大多是填埋,随着垃圾废弃物数量的增加,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也不断上升。早在十多年之前,国家计委、财政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目前,许多城市已把城市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工作推向了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如青岛市,从1999年起,就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并针对“填埋占地较多、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向“分类收集、再生利用”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城市生活垃圾在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而且完全可以走“处理减量化、焚烧无毒化、回收资源化”之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破冰而行,将污染城市环境的最大杀手——固体垃圾作为“资源宝藏”再生利用,当作“循环经济”加以重视,那么,它就可以成为阳泉的“特色经济”,造福后代的“投资热点”,同时还能增加税收,安置大量的就业人员。

发 展 前 景

就各种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而言,在“再生利用”之前是城市垃圾,一旦开发利用,它就可以生产出各种建筑、陶瓷、工业、农业、运输包装、装饰材料、建筑模板、建筑架板、建筑工地围墙、建筑工棚、水井盖、垃圾桶、隔墙板、运输拖盘、车站凉棚、集装箱、公园、绿地坐椅、站牌、雕塑、玩具、礼品盒、纸板等精美产品。用废弃物生产的各种制品,不污染、不生锈、不腐烂,其强度、硬度可与钢材、木材媲美,同时还能给包装企业提供廉价的材料资源,确实具有“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双重效益。由此可见,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开发利用,是破解“垃圾忧城”之举,是资源“再生利用”之策,是调整“产业结构”之道,是激励“开拓创新”之路。

可行性研究

经过几年的社会调查和外地学习,我们认为:城市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材料工业。我们的计划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风险不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个项目。目前,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废纸张、废塑料的生产回收开发利用技术。这个项目一旦投产,年创产值最少可达一千万元。以一吨废纸的回收再生产为例,它不仅可以生产优良再生纸850公斤,而且可节约化工材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节水100立方,可减少35%的水污染,60%的用水,40%的能源消耗,节约3立方米的填埋空间。按最保守的数字计算,我市每年生产的18000吨包装废纸,至少可再生产15300吨优质包装用纸。假如按市场最低价 1800元/吨计算,年产值就是2754万余元,这只是利用废纸生产的一种产品,如用废纸开发其它产品:运输托盘、建筑隔墙、垃圾桶、屋等产品其增值是五倍、十倍的增加。

投 资 估 算

1、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

2、资金来源:前期投入政府支持、银行贷款。

3、投资使用计划:资金到位:

①2007年1月,实施各种废纸再生专业生产线投资2000万,主要开发:工业运输托盘、建筑围墙、民工住房、垃圾桶、屋、各种护角产品等;

②2008年1月,实施各种生活废弃金属、塑料专业生产线,投资1000万,主要开发:小五金、工艺品;

③2009年1月,实施废旧玻璃的再生利用生产线,投资1000万,主要开发:工艺品、玻璃制品;

④2010年1月,实施植物、建筑、包装、废弃物专业生产线,投资2000万,主要开发:植物肥、建筑材料等产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以上项目资金到位、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至少9000万,成本因使用的是废弃物料,原料成本低于市场价70—80%。

2、投资贷款回收期:投产后五年内。

3、产品利润率:不同的产品利润不同15—40%,利税17%。

4、社会效益对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实施开发利用之后,首先可以缓解我市“垃圾忧城”的窘境,使城市的市容市貌由“脏”变“净”、由“乱”变“美”、由“差”变“优”;其次,减少垃圾填埋空间、杜绝“二次污染”;再次,可以使我市的城市垃圾由“被动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上减量化、无毒化、资源化动作,逐步朝着“处理减量化、焚烧无毒化、回收资源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加快城市环卫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新型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拓宽城市固体垃圾的再生利用领域,可安置上千人就业人员上岗;第五,提高经济效益,净化城市环境,造福子孙后代,造福全市人民。

实 施 措 施

要使城市生活垃圾这一资源宝藏实现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实施。

(一)市场化运作。

我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的进程中,除了继续改造提升煤炭、电力、耐火、化工和铝材等传统产业外,政府应将固体垃圾处理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加以重视,使城市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由公益事业转变为独立产业,由政府包办转变为全社会来办的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体系,在无人问津的垃圾产业中闯出一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路子。

(二)企业化管理。

在城市垃圾“资源化”尚未形成投资热点的情况下,我市应本着“转变观念、自主创新”的原则,组建“阳泉市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总公司”。让其在市场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任其在商海中“自由遨游、自我发展”。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城市环卫产业的结构调整,又可以促进新型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既可以拓宽城市固体垃圾的再生利用领域,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安置近千人上岗就业。

(三)专业化经营。

凡是市区内的可回收固体垃圾均由该公司负责回收。其具体办法是:在各个社区、街道、楼群和院落设置精美的垃圾容集器,每天固定专人负责收购、登记、清理、分类、管理,并根据收集量的多少,定期清运,月底兑现。必要时,也可把社会上的闲散剩余劳力、下岗工人、离退休职工和城市的拾荒者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服装、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统一分类、统一运输,使其真正成为我市再生资源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四)产业化发展。

为使不同类型的垃圾资源得到多元化循环利用,我们的基本设想是:在总公司下边设立六个分公司,建立六条专业生产线。

“六个分公司”,即:废纸再生分公司、塑料再生分公司、金属再生分公司、玻璃再生分公司、植物再生分公司、建筑包装材料再生分公司。

“六条专业生产线”,即:再生纸张专业生产线、再生塑料专业生产线、再生金属专业生产线、再生玻璃专业生产线、再生植物专业生产线和再生建筑包装材料专业生产线。

亦可“同时上马”,也可“分步实施”。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六轮驱动”、才能形成产业。

政 策 优 惠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是公用事业的一项改革,又是科学技术的一场革命。假如我市能够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率先把这项高科技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经济,先知先出、独树一帜,就等于为“垃圾忧城”的破解鼓起了远航的风帆,就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公司虽然有思路、有设想、有胆略、有勇气、有技术、有人才,但是,要趟开这条“先河”,仍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为此,恳请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一)场地占用 要把全市的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必须要有一个相对适应的堆积场地和若干个加工生产车间,建议政府应采取行政手段进行解决。

(二)启动资金 由于此项事业利市、利民,造福后代,所以,政府应在修建场房、购买设备方面予以前期投入。只要把这些废品变成特、精、优产品,其经济效益会十倍、百倍地增长,三至五年后,会成为阳泉的“摇钱树”、“聚宝盆”。

环卫资源产业,前景广阔、市场之大。只要政府能够把它列为“循环经济”项目,定位于“特色经济”重点,就会在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上取得新突破,在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中成为新亮点,在实施“扩容提质”战略上产生新飞跃,在“十一·五”时期内做出新贡献。

阳泉东风印刷有限公司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其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的危害以及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主要组成为固体废弃物,如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设增多,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高速增长。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 吨。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建筑垃圾的不断增加, 建筑垃圾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 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治理的时候。

探讨问题:简述一下建筑垃圾的危害以及再生利用以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课本246页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① 建筑垃圾的组成与特点

② 建筑垃圾的危害(可以从对环境等方面讨论)

③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④ 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利用,可以提出哪些建议。随机发挥。

第三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

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度

项目新建建筑栋数多,材料、机械等投入大,各种建材、周转材料使用量大,为减少对现场对各种材料造成的浪费,现制度以下制度,各分区及各栋号遵照执行:

1、钢筋

现场钢筋下料必须根据图纸及国家规范完善钢筋下料单,钢筋加工按照料单,对钢筋原材进行合理裁剪;

现场钢筋加工所剩边角料,进行分类整理堆放,对长度20cm以上的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线条植筋、构造柱拉筋、砌体拉结筋等。

对无法再次重新利用的短钢筋,必须整理堆放在废料池内,由项目部统一进行处理。

2、模板

现场各栋号提交模板材料计划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需提交。墙柱模板配模完成后,模板安装和拆除应注意对模板的保护,减少模板的破损,提高模板周转次数。

现场加工的圆拱定型模板,使用完后,应予以完整保存,以备下次施工时使用。

现场模板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可进行二次加工用于外架通道楼梯的铺设、现场绿化周边栅栏、外架踢脚板等。

周转所替换的模板,重新用于现场洞口封闭、临边防护。

3、木枋

现场木枋尽量做到完整使用,保持木枋的完整性,严禁随意对木枋进行切割。

木枋用于降板部位时,应用胶带将木枋进行包裹,木枋下垫放垫块,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木枋嵌入混凝土内,拆模时将木枋破坏。

木枋加工所剩短头,用于临边洞口防护、回顶顶头木枋等。

4、加气混凝土砌块

加气块在搬运时,做到小心轻放,减少搬运过程对砌块造成的破坏。

对于缺棱掉角较为严重、难以用于现场砌体砌筑的砌块,可在现场加气块切割机进行加工,重新用于现场砌筑。

对于加工后剩下的较大砌块,可用于现场厕所、挡墙砌筑。

5、混凝土

现场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图纸计算好方量,再向搅拌站报量,减少混凝土的浪费。

混凝土运输、卸车时遗撒在路面的散料,应及时清理回收,均匀铺设与沙土地面之上。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若混凝土未用完,将多余方量用于现场地面硬化,严禁随意倾倒。

6、安全网

现场安全网必须按照方案要求绑扎牢固,做到满扎满绑。现场混凝土浇筑时,严禁将混凝土在外架上随意倾倒,造成安全网的污染。

现场材料周转必须使用悬挑卸料平台进行周转,严禁随意破坏安全网,平台使用完成后,周边安全网应及时进行恢复。

所有被替换的安全网集中交外架班组处进行集中存放,由项目部统一进行处理。

7、水泥包装袋

现场各搅拌站使用的水泥包装袋必须收集整理后交材料部,由项目部集中进行处理。

现场水泥包装袋必须在下午下班前,集中交材料部门,严禁私自带出施工现场。

8、涂料包装桶及其他包装

现场使用的防水涂料、油漆等包装桶,其他材料塑料或纸质包装,在材料使用完后,所有外包装必须交到材料部门,有项目部统一进行处理。

9、安全帽、卷尺

现场所有管理人员的安全帽、卷尺、雨衣等物资,各管理人员必须妥善保管。

安全帽、卷尺、雨衣等破损以后,严禁随意丢弃,必须到材料部进行以旧换新。

分发到各管理人员的物资,若有丢失,需到材料部门缴纳保证金方能重新领取,重新领取后物资可继续按照以旧换新制度进行更换,若再有丢失,原押金不予退还,重新领取保证金翻倍。

第四篇: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

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

借鉴

李南1,李湘洲2(1.吉林省北华电力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2; 2.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

经验,从科研、法律、教育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工作。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综合利用 1建筑垃圾的来源与成分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造和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据统计,在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类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万平方米会产生500~600 t的建筑垃圾。按此推算,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过程中就产生超过4 000万t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造成高额的垃圾清运成本,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清运和堆放中产生的遗漏、粉尘、灰沙等又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为了节约、集约地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1)种植、回填、造景等土地挖掘、整理活动;(2)混凝土或沥青道路的道路平整、铺设活动;(3)旧建筑物的拆除,垃圾中包括砖石、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灰浆、废金属等;(4)建筑工地垃圾,主要是工程中剩余的混凝土;(5)建筑碎料,即凿除、抹灰时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以及木材、金属、纸等[1]。

建筑垃圾的成分中,除了金属材料外,绝大部分为混凝土、砖瓦、木料、塑料制品等。其中大多可以直接利用或者转化利用,如木料、砖块、铁丝、钢筋等,还有少部分不可再利用,如油漆等。钢筋、铁丝、电线及五金配件经过拆分、归类、集中冶炼,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材料。混凝土、砖瓦等经过破碎、筛选、可作为原料,用于制做砌块、砖及墙板。因此,建筑垃圾是一种再生利用率很高的资源[2]。

2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情况

发达国家早已开始探索将垃圾变为资源的途径和技术,再生资源产业正在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

2.1德国

世界首个大规模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是前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垃圾清运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德国共循环利用约1 150万m3的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材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

目前,德国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将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物质仅剩下2~3 kg/t,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碎旧建筑材料主要用作道路路基、造垃圾填埋场、人造风景和种植等。德国政府在废弃物法增补草案中,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作了规定,并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弃物征收存放费。

2.2日本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其再生材料被用于建材的原材料、道路路基、扩展陆地围海造田的填料等。日本对于处理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运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1974年日本便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就制定规范,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与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生产再生水泥与再生骨料,有些工厂的规模达到100 t/h。目前,日本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率已超过50%,其中废弃混凝土利用率更高。如1998年,东京都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目前,在住宅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果显著。

目前,日本已经形成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从建筑工地运来的垃圾经过磅后,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按木材、纸片、混凝土、塑料、金属等进行分类,分为粗选和细选两个过程。粗选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用手工方法分检出大块的木材及包装纸箱等,用铲车等挑选出大块混凝土。将粗选后的建筑垃圾混合物用铲车送入机械流水线、以进一步细分,其生产流程如图1。分离后的残渣焚烧处理,以进一步减少垃圾物的体积。对不溶不燃物掩埋处理。可用的废纸、金属及成块木材,可直接出售给有关企业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碎木材由皮带运输机送破碎机进行破碎,经磁选除金属后,经过多级筛分机进行筛分,分为造纸原料,水泥木屑板、刨花板和密度板原料,牲畜垫栏原料及燃料原料等,放入不同的储库内,作为原料供应有关企业。用抓斗将大块混凝土敲碎,回收其中的钢筋,混凝土用破碎机进行破碎,经筛分除去砂土,清洗干净的碎混凝土可作为铺路基的材料,还可用作混凝土的集料。根据日本建设省对74万项工程建筑垃圾的调查结果(如表1),再生利用率最高的是混凝土块和沥青混凝土块,而经过中间处理后,减少率最高的是混合废弃物与建设污泥。此外,从处理方法上看,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 700万t/a(除去建设废土),其中再生利用率为35.2%,中间处理减少率为19.7%,最终处理率为59.7%[3]。

日本已出台一系列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和法律。1970年制定了“有关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或称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3月,日本建设省实行“再循环法”,提出有效地利用资源。1994年10月制定了“建筑副产品对策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再循环政策。1997年月10月,修改“再循环法”,制定了“建设再循环推进计划97”。1998年8月,建设省制定“建设再循环指导方针”。1998年12月,进一步修改了“推进建筑垃圾正确处理纲要”。2000年5月制定公布“建设工程用材的资源化等有关法律”(简称“建设再循环法”)。2000年6月制定公布“推进形成循环社会基本法”(简称“基本框架法”)。

2.3美国 美国每年产生城市垃圾8亿t,其中建筑垃圾3.25亿t,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经过分拣、加工,再生利用率约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填埋处理。

美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致可以分为3个级别:(1)“低级利用”,即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0%~60%;(2)“中级利用”,即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40%。美国的大中城市均有建筑垃圾处理厂,负责本市区建筑垃圾的处理;(3)“高级利用”,所占比重较小,如将建筑垃圾加工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

美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在建筑垃圾管理政策方面,已经过“政府—市场—政府加市场”3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是基于政府主导的命令与控制方法,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污染控制;第二阶段是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手段,强调企业在建筑垃圾产生方面的源头削减作用;第三阶段是在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倡导和企业自律的结合,提高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美国对建筑垃圾实施“四化”,包括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化。美国对减量化特别重视,从标准、规范到政策、法律,从政府的控制措施到企业的行业自律,从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从建材优胜劣汰至现场使用规程,无一不是限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鼓励建筑垃圾“零”排放。这种源头控制方式可减少资源开采,减少制造和运输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比各种末端治理更为有效。美国还把处理建筑垃圾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培育,研究如何使建筑垃圾处理形成新的产业。

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中规定:“任何产生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企业自觉地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正在推广一种“资源保护屋”,其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这种住宅不仅利用了废弃金属、木料、纸板,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住房紧张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美国在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方面成绩斐然,采用微波技术处理沥青建筑垃圾,利用率达100%,成本低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节约了清运和处理费用,并且大大地减轻了环境污染。对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4]。1984—1985年间,仅8个州就拆除和再生混凝土路面257 km。目前,美国每年拆除的混凝土大约为6 000万t。

2.4丹麦

1997年,丹麦的建筑垃圾排放量约为340万t,约占当年垃圾总量的25%。其主要激励措施是对填埋和焚烧建筑垃圾的税收。自采用废弃物税收以来,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比例明显增加。丹麦建立了一套技术方法、科学和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工具密切结合的综合系统,确保了对主要废弃物流动的控制和大部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环保署(EPA)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税收在建筑垃圾再循环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从1987年1月1日起,分配到焚烧或填埋场的每吨垃圾的税收约为5欧元。至1999年,填埋税增加了900%,建筑垃圾循环率提高到了约90%[5]。

2.5新加坡

新加坡于2002年8月开始推行“绿色宏图2012废物减量行动计划”,将垃圾减量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在建筑领域,建筑工程广泛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理念,优化建筑流程,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施工量,延长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并预留改造空间和接口,以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同时,对建筑垃圾收取77新加坡元/t的堆填处置费,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以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为减少建筑垃圾处理费用,承包商一般在工地内就将可利用的废金属、废砖石分离,自行出售或用于回填和平整地面,其余则付费委托给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所内,对建筑垃圾实施二次分类:已拆卸的建筑施工防护网,废纸等将被回收打包,用于再生利用;木材用于制作简易家具或肥料;混凝土块被粉碎后加工用于制作沟渠构件;粉碎的砂石出售用于工程施工。未进入综合利用厂的其他建筑垃圾被用于铺设道路或运送至实马高岛堆填区填埋。新加坡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新加坡有5家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专责承担全国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建筑垃圾处置公司须遵守有关环境法规。未达到服务标准的,国家环境局可处以罚金,严重的吊销牌照。如非法丢弃建筑垃圾的,最高将被罚款50 000新加坡元或监禁不超过12个月或两者兼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也将没收。在综合利用与处理过程中,新加坡建设局等部门也介入管理。如建设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验收指标体系范围,建筑垃圾处理未达标的,则不予发放建筑使用许可证;在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也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纳入考核范围。

3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国外的经验相比,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生利用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垃圾分类和再利用水平较低。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依然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由于分类收集所需劳动力较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专业分拣的人员较少,所以大部分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都被填埋或抛弃处理了。

(2)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设备落后。垃圾处理多采用简单填埋和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

(3)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法规不健全,建筑、回收等人员的资源、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为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的提高,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科研工作,提升技术水平。科研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无从谈起。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已经成熟,而我国在此方面刚刚起步,应该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科研工作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回收和利用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再生材料与环境相容性的分析方法,再生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再生技术的经济性评定等。

(2)加强立法工作,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应禁止填埋具有再生价值的建筑垃圾,相应地规定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堆放,排放单位必须配置相应的处理设施或支付较高的处理费,委托专业机构处理和利用其建筑垃圾。凡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材料或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对于专用的建筑垃圾再生机构,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营。一旦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法律颁布,就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使法律得到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5]。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要让相关人员都了解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鼓励全社会利用再生建材或产品。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力度。政府应发挥主导、协调的作用,合理分布垃圾处理厂,将废弃建筑材料变为有用材料。

参考文献

[1]杨子江.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3(3):26-28.[2]程建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与设备开发[J].建材工业信息,2005(3):27-28.[3]李湘洲.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商榷[J].粉煤灰,2005(5):35-36.[4]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3):21-27.[5]王武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2005(3):23-26.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in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I Nan1,LI Xiangzhou2(1.Jilin Beihua Electric and Design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2,China;2.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in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Germany,Japan,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introduced.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work from the asp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legislation,education and policies.Keywords:construction waste;recycling;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第五篇: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安徽厚土土壤修复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背景

三、项目必要性

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2、尾矿(采石厂山皮废料)

3、土壤修复

4、免烧砖

四、立项依据

五、项目建设内容

六、项目意义

1、资源再生意义

2、土壤修复意义

3、建筑材料新技术

4、环境保护意义

5、农业科技推广

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

7、节约环境科技

七、项目机制及管理

八、项目技术及工艺

1、市场

2、效果

3、经济利益

4、社会效益

九、市场需求及预期效果

十、项目实施计划

十一、财务及成本分析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

2、承办单位:安徽厚土土壤修复有限公司

3、协办单位:①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

控制重点实验室

②常州九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项目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二、项目背景 1、2015年6月9日,人民日报《科学认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中,有这样的指导论述,近年来,我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升级。

2、“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十六篇中,有三篇是涉及本项目的:(1)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环保型、企业将获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

3、“十三五”规划,2014年4月17日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宣布启动编制,由重大课题遴选公告 中公布的25个课题中,有两篇是关于本项目主题的(1)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三、项目必要性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国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43%。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面、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我国的耕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严峻的。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391.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近两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国耕地面积数据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变化,是一条下滑的曲线。2014年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部透露,国土面积超三成遭受侵蚀,现已达到2.95亿公顷。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全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局部地区的地壤存在恶化趋势,其中耕地环境质量堪忧,遭受重度污染耕地已占1.1%。联合合国国际生态科学院院士刘宗超表示,“如果将中重度污染的耕地面积放进18亿亩耕地红线里进行比对的话,那就意味着重1/36的耕地被开除掉,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数字了,再计算进其它陡坡耕地、湿地耕地等需要退耕的耕地,这对国家农业生产是个压力。”

2、尾矿(采石场山皮废料)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0%左右的工业原料和95%的能源都来自矿产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有限的矿石资源日渐枯竭。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综合利用率低,其总回收率不到30%,加之新时期我国飞速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急需巨大的矿产资源。所以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显得必要和迫切,是实现资源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矿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占用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存量害67亿T,占地6.5万km2之多,其中尾矿占1/3(1),并以每年排放5亿T的速度增加。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土地面积数十万公顷,间接污染面积达百万公顷。据统计,我国现有矿山15.3万座,截至2012年底,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已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目前,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大约为120多亿吨,其中占采石场山皮废料占57%以上。

3、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土壤修复是指导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当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如土壤学家、农学、生态学、生理地球化学、海洋科学以及涉及农业、林业、矿业、渔业等有关的生产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治理时期。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国家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分别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时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

4、免烧砖墙体材料

免烧砖约占整个房屋建筑材料的70%,其中粘土砖在墙材中仍居主导地位,生产实心粘土砖所需的粘土资源更司可耕地中较优质的粘土,因此,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可见一斑。据统计,目前全国尚有砖瓦企业9万多家,占地超过500万多亩,每年生产的粘土砖约为6000多亿块,耗用粘土资源13亿立方米,按平均挖土深3米计算,相当于每年毁田约70万亩。为转变这一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的传统烧制方式,国务院早在12年前就批转了原国家建材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与推广意见”,并对全国170个大中城市提出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时间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2005]33号)精神,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437号),提出开展“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即全国县城城区开展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坚持疏堵结合、禁产和禁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心粘土砖厂关停、转产。工作重点由禁止使用向禁止生产转移,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建筑结构需求,能够替代实心粘土砖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粘土制品不得用于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8亩的省的大中城市的新建工程”(《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第一批)》),并应严格遵守各地区关于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制品的各项政策。并将“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纳入”“十二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考核。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下列总体目标:在巩固全国城市城区“禁实(粘土砖)”成果基础上,开展“城市限粘(土制品)、县城禁实”工作,推广应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降耗。现在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主要是在农村,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缺乏有效的方法。有效启动农村墙改工作,已经成为全国深入堆进墙改事业的关键。

四、立项依据

本项目立项依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划纲要》中“环境”领域的“综合治污与废弃物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和“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的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的发展思想,是具体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主题的重要措施”。

五、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通过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建设,形成固废高效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建设完成废物高效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和示范基地,推动固体废物及山皮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作用。形成年处理固废物60万吨。恢复优质耕地及改造水塘500亩,生产各类建材5万立方,营养土1.6万立方。

六、项目意义

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一项新的资源再利用工程和环境保护产业。

1、资源再生意义

2、土壤修复意义

3、建筑材料新技术

4、环境保护意义

5、农业科技推广

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

7、节约环境科技

七、机制及管理

机制:本项目实行产研结合,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方式,依托环保部环科所的科研成果,结合协办单位常州九如农业科技公司的实际运营经验转化出完全符合项目实施地情况的模式。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成立于1978年,是环境保护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生态保护与农村环境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及应用性环境课题的研究。科研范围涵盖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农村环境管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态效应与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等6个领域,21个研究方向。该重点实验室作为环境保护部科技创新的重要学科之一,针对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瞄准国家环境战略需求和国际土壤环境科学发展前沿,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核心,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应用理论与实用技术研究,为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经环境保护部批准,2008年正式启动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1年实验室通过验收。土壤学科是本所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本所早在1982年就开始从事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评价与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编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固定人员、客座人员和研究生三部分组成。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5人,客座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7人,其他4人。专业结构包括:土壤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陆地水文、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地理学、环境模拟、环境生物等。

八、项目技术及工艺

1、市场

2、效果

3、经济利益

4、社会效益

九、市场需求及预期效果

十、项目实施计划

下载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再生开发新型建筑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