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基层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学习情况汇报
关于学习合肥市基层应急管理培训班(第二期)学习
情况汇报
为提升我市工作人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19年9月25日至29日,市应急办在安徽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对全市6个区及1个县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应急管理培训,我园区按照市、区要求,积极参加了此次培训。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情况
此次培训涵盖的知识面丰富,触及和探讨的问题深刻,思考和分析公共应急管理的观念先进、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对于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高效有序、科学规范处理紧急事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训规格高。本次培训班授课老师均为负责应急工作的领导和有关专家,职务职称高,一线经验丰富,理论深厚。其中,郑刚为合肥市政府应急办主任,郑荣春和史向阳为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姚文宏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总工程师,周伟良为省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博士、教授,陆柏为管理学教研部博士,方铭勇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史家伦应急培训中心副科长,郭伟为应急管理中心主任。此次培训授课内容凝聚着这些领导专家大量实践经验、理论研究知识的结晶,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传递了当前最新的应急管理信息。
(二)参训规模大。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全市6个区、1个县(长丰县)近100名应急办工作人员来到省行政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分为4个小组进行5天的专项业务培训。
(三)学习内容精。本次培训按照“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整个培训,既有《合肥市应急管理形势与任务》、《应急值守与信息报告》、《群体性事件动态桌面推演》、《互联网思维与舆情应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现场处置》等基础理论辅导,又有《应急救援与处置》、《应急救护》、《研讨——合肥市基层应急经验交流》、《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编制与演练》等业务知识传授和实践经验指导,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深度,实践性很强,对于我园区今后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四)组织安排细。这次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市应急办对公共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市应急办、省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对此次培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整个培训过程,节奏紧凑、计划周密,落实到位。培训会务共分为接待组、学员组、后勤组三个小组,每一小组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对课程设置安排以及参训人员的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做到了精心安排,周密组织,为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5天的时间里,安排了涉及应急管理知识及其相关内容共9个专题讲座,既有集中授课,也有现场推演和座谈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了较多的应急工作理论和实务,确保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本次培训的收获
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一)认清了形势,深化了认识。此次学习中各位领导、专家所讲授的内容都紧贴当前国内外最新应急管理形势和研究内容,特别是郑刚主任的“合肥市应急管理形势与任务”专题报告,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国内外应急管理的发展形势的认识,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清楚了应急管理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及责任。
(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本次培训授课老师讲授的各个专题,观点鲜明,内容生动,论述清晰,启发性强,对今后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实施科学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有效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应急管理技巧,开阔了观察问题的视野。同时,通过本次学习和其他区、县应急办人员交流,听取了各地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今后工作少走弯路积累了经验。
(三)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本次培训班提供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多地掌握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应急管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会。如陆柏博士讲授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现场处置”、姚文宏总工程师讲授的“应急救援与处置”让我们掌握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周伟良主任讲授的“互联网思维与舆情应对”让我懂得了应对媒体的原则、技巧和途径
第二篇: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情况的汇报(本站推荐)
xx社区位于xx县城南,成立于2006年12月,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住户xxx户xxxxx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xx个,其中xx小学、xx站两个单位定为辖区内应急避险点。
应急管理工作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我xx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健全应急领导机构。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区安全员任副组长及部分社区干部组成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莲山课 件 >下设应急、防汛和消防x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抢险队伍。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几年来,xx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把消防应急预案、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xx山体绿化林区防火预案、xx社区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桥沟防汛实施预案相继建立并逐步修订完善。三是加强应急知识宣传。社区领导经常教导社区干部提高对肩负重大责任的认识,组织干部、居民学习应急准备和响应、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社区干 部深入辖区居民聚集点、桥沟、河堤低洼地、山体等等事故易发地段通过散发传单、进户讲解等向居民群众宣传如何预防各种灾害发生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的措施。同 时,每个月对应急物资器材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包括消防栓、消防桶、铁锹、各个部位的灭火器以及红外线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四是组织应急演练。xx社区在2008年至2010年先后组织应急分队队员xx人对救火应急、防汛应急和应对抢盗3项预案进行实战模拟演练6次。通 过演练,社区干部、居民应急意识明显提高,应急队伍人员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做到脑子清楚、思路明确、措施得当、处置及时,有效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第三篇:市公安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考试卷
长沙市公安系统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A)
(考试时间90分钟)
编号:姓名:单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同级人民政府的()。A.办事机构B.办事机关C.派出机构D.派出机关
2、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A.社会救助机制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3、根据危机的类型与影响程度的差别由不同层级、类型的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动员权限,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A.以人为本原则B.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原则 C.分级管理原则
D.快速反应原则
4、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
5、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
6、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
7、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
8、()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基层组织
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突发事件是()。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10、()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公安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制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2、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 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3、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 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
5、突发事件应对“一案三制”指的是()。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体制 C.应急管理机制
D.应急管理法制
6、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的基层应急工作机制。
A.政府统筹协调B.群众广泛参与 C.防范严密到位D.处置快捷高效
7、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包括()。A.提高执政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B.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C.加强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增强国际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
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
9、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10、公务员应急能力包括()。A.敏锐超前的鉴别预测能力
B.快速决策能力
C.统观全局、组织协调的能力D.沟通能力
3、《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哪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 答: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3、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
()
4、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但不能越级上报。()
5、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7、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9、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10、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
2、简述我国对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答:
五、论述题(12分)
联系当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篇:应急管理培训材料(本站推荐)
《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书记在第四次亚信峰会上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国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创新理论到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的夯实举措,从打造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宣示到捍卫核心利益的立场表述,从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的积极构建到强有力的国家安全工作统筹平台的稳妥搭建,一直提到关于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与协作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的新型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并非偶然,它与我们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安全模式看,新安全观强调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同安全代替单边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把现实中总体存在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整体安全观,这当中涉及安全领域最多的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了“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在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安全委员会任务是“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重特大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害、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社会安全事件。
★在“冷战”后期开始的安全探索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安全观,包括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非传统安全观”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安全观。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我国的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日。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具体包括: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
《应急管理内涵与发展》
★以综合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应急管理基本流程可分为: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根据突发事件成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的不同,我国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我国应急管理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专业化、应急管理一体化、应急管理全球化。★2015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为职责的应急管理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一案三制”具体是指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应急法制。
★从合作主体上看,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可分为政府合作、企业合作、非政府组织合作。
★突发事件的共同特征是: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关联性、处置紧急性、影响滞后性,不含目标广泛性。
《应急预案管理》
★编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等。
★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四个级别。
★应急预案演练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制定演练计划、演练设计、演练实施、评估、改进。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特点是:
1、坚持效率优先:赋予政府多项应急权力。
2、八条高压线:约束政府履行职责。
3、限制和保护相统一: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利。
4、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谎、瞒、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5、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6、处罚虚假宣传: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
7、特别规定:宣布紧急状态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决定。
★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重要内容。
★应急演练的评估主要采取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
★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及其调动程序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在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国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专家组。★与常规的法律运行机制相比,应急管理法制具有权力优先性、紧急处置性、程序特殊性、社会配合性、救济有限性等特点。
★应急管理机制表现在通过对应急管理流程和工作内容的统一,从而实现在统一全国应对突发事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全方位调集与整合资源,实现应急管理行动的协调统一。
从实质内涵来看,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基础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能展现出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关系。
从外在形式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体现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的职责与能力。
从运作流程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以应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涵盖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环节。
★应急管理法制功能:规范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权衡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应急管理机制在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体现在社会管理、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宣传教育培训、社会动员。
《预防与应急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社区群众应急培训的重点在报警、疏散、自救与互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应急物资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救生类应急物资、生活类应急物资、医疗类应急物资。
★危险源防范应注意: 定期、持久地开展风险评估和薄弱评估工作,并使之成为政府的常规管理职能;设定并公开危险源风险信息的标准和等级,加强风险信息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风险预警;明确政府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妥善转移社会风险。
★评审应急预案应注重其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应急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保障、资金保障、应急技术保障、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应急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与人员防护保障。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应急保障队伍主要包括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专家库。
《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如果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在监测过程中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便更清晰地描述突发事件事前的变化规律,为调查突发事件发生的客观条件而进行的监测,这是属于定量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要求。
★一级(红色)、二级(橙色)预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授权发布;跨市行政区域,由省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三级(黄色)、四级(蓝色)预警信息,发生在县域内,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在市区内或跨县行政区域,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授权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必须:迅速设立事件应急指挥部现场营地,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和安全措施;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和通报事件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指挥救援队伍施救;负责对事态的监测与评估。
★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原生灾害。
★非专业应急救援队的特点有: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平战结合、处置灵活,不包括:非营利性。
★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有关反恐怖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应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主体是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中国参与应急救援的主要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可以采取的保障性措施包括: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事后恢复与重建》★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具体是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患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停止执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救援物资分配包括推动式分配和拉动式分配两种情形,其中推动式分配适用于突发事件发生初期。
★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内容包括:
1、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2、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3、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4、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8、编制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
★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中,不属于秩序恢复重建的是: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
★恢复重建工作要做好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设施的恢复重建,其基本内容是: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生命线工程恢复重建。
《突发事件信息管理》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速报机制的通知》,突发事件信息速报标准:接到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件,各级各部门应在接报后15分钟内向上一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对发生的重大以上突发事件或研判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应越级向上报告。
(一)明确发生较大以上标准的突发事件;
(二)发生死伤人数一时不明和灾情一时无法核实的突发事件:
1.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
2.核定7座以上车辆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核定5人以上船只发生的沉船、触礁、火灾等海(水)上安全事故;已建和在建建筑物发生的倒塌、坍塌、爆炸和火灾事故;煤矿发生冒顶、火灾、透水、瓦斯爆炸、坍塌等安全生产事故;非煤矿山发生爆炸、塌方等安全事故;企业、商场、饭店、危化品运输车辆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爆炸、中毒、火灾、核辐射泄漏事故;施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民用航空器发生的飞行事故;客运列车发生的脱轨事故;公共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饮用水源流域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等事故灾难。
3.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动物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
4.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打、砸、抢、烧乡镇以上党政军机关事件;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大规模群体性械斗与冲突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纵火案、爆炸案等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媒体沟通应持有真诚沟通,尊重媒体;正视舆论,换位思考;主动沟通,回应关切的态度。
★值守应急部门不包括社区居民。
★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内容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恢复重建阶段,信息发布主要内容是相关责任的调查处理,恢复重建的政策规划,灾后损失的补偿政策与措施,防灾、减灾新举措等。
★关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求,不妥当的是: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过程中,无论何种情况,坚持以公众知情需求为导向,向公众发布信息。
★突发事件信息获取渠道体现在:当地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值班电话、传真、公文等形式报告;各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和内部刊物;110、119、120等应急报警电话;政府短信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过程中,以下说法不妥的是:在舆论引导中使用现代引擎搜索技术实质是控制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
★以下哪个不是值守应急的工作职责:应急值守的工作人员的个人手机须向社会公布。
《应急安全防护常识》
★进行心肺复苏时,进行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如果不幸遇绑架,下面的哪种自救方法是非常有效的:D以上都是。★遭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对于刚发生过泥石流的地区,应选择尽快离开,不停留在低洼地区。遇到山体滑坡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遇到山体滑坡,无法继续逃离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人正处于高楼,应如何避震?快速审视环境,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在楼内发现发生火灾时,安全疏散主要有三个方向,向下可以跑到地面,向上可以爬到屋顶,还可以向外逃到阳台。
★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对于烧伤急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用大量洁净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用干净、无粘性的布盖住伤口。
★当发现洪水来临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遇见落水者,从正面接近落水者,以仰游的方法将溺水者带到安全地带。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人员进行固定时,应: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暴露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遭遇电梯突然下坠时,应:把每层楼的按键都按下;整个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将两臂展开握住扶手或紧贴电梯墙壁;膝盖呈弯曲姿势。
第五篇:应急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应急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拜什吐格曼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乡调研应急管理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十一五”期间,拜什吐格曼乡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办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地区、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以完善组织体系、健全预案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与基层原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加强宣传培训等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维护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十一五”期间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扎实推进应急工作深入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应急管理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辖区26个行政村、学校、单位相继设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基本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应急预案的修订,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文本体现,是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性文件。乡党委本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严格按照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审核、修订、下发了《拜什吐格曼乡处置 1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18个专项预案。26个行政村和相关站所单位也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部分专项预案,基本搭建起全乡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同时,为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多次协调辖区相关部门进行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各部门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应急管理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援中的组织、指挥、协调作用。
(三)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我乡从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应急基础。一是物资到位。先后投入10万余元,建立应急物资器材库。2008年针对辖区距离市远,发生火灾救援不及时等问题,投入4万余元组建一支义务消防队,先后购买消防车、手抬水泵、灭火器、消防斧等装备。并定期对辖区的应急物资进行全面普查,切实清楚各类应急物资器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同时,制定下发《拜什吐格曼乡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达到整合协同作战力量的目的。二是人员到位。建立以专职治安联防队为主、民兵应急分队、治保主任、机关干部为辅的应急救援队伍,组建2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24小时值班待命,经常性组织处置群体性事件、消防等突发事件演练。
(四)不断完善防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防范能力,重在落实防范机制。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值班、预测分析,隐患排查、综合研判等工作机制的落实,严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值班制度。指定专职工作人员值班,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有领导带班,充分发挥应急机构的指挥作用。二是明确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限、报送程序和报送内容。三是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话、张贴公告等多种手段,及时向广大群众发布气象、自然灾害等各类预警信息。四是落实好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对辖区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登记、评估。五是进一步开展应急避难场所的摸查、确认公示工作。对辖区的操场、麦场等空旷地带进行调查摸底,并绘制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进行公示,在避难场所重要路口设置明显标识牌,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全乡已确定应急避难场所28个。
(五)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好经常性的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利用巴扎天、农忙、农闲时节出动宣传车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应急管理各项规定、相关预案、应急救助常识。
二、“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正确认识并切实解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我乡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是目前基层在应急管理工作上的共性问题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希望能为上级部门在编制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是基层应急预案有照搬照套现象,未经演练检验,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各项应急演练简单化、任务化,准备不足,综合联动不
够。二是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在购买应急装备和储存应急物资上,靠乡镇一级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列入财政预算下拨。三是应急科普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低,需加强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四是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专门的编制,人员兼职多,各项工作推进难度大。五是落实好救援队伍的待遇问题。目前,我乡的主要应急队伍是专职治安联防队,由于本级财政的困难,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障。人员的稳定性不强。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配备一支稳定的应急救援队伍,工资福利由上级下拨,确保队伍的稳定。
中共拜什吐格曼乡委员会
拜什吐格曼乡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