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2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广义的健康概念,是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的延伸而产生的,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即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根据各省市地区的规划,居家养老的形式占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今年8月我们调研了以上几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结论如下:

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机构养老因其资金的投入周期比较长,其盈利见效也比较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差异化很大,短期内盈利的机构不足10%,其中盈利超过5%的仅占20%。主要原因是资源的配置没有合理利用,空床率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里位置比较偏的郊区。业内认为,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

地产养老看好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地产养老是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为一体的社会化养老形式。地产养老相比于传统地产而言,前期投资较少、土地使用更灵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在业态上地产养老更注重配套医疗、体检、护理等相关服务设施。运营模式主要是会员制或租用,会员制更有利于前提投资的回收。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地产养老上会节约很大成本。

社区养老的核心是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掌控。社区养老是依托老人所熟悉的社区,在得到家庭照顾的同时,由社区为老人提供稳定的活动场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顾帮助服务,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学习交流、家政、紧急救助、康复护理等。社区养老更看重资源的价值,只有公益性质的组织才能够参与政府的招投标、更易被街道所接纳,对养老产业参与值利大于弊。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居家养老很重要。居家养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主要需求是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没有太高的门槛,而医疗护理需要具备医疗资质,办理该证件时间需要1年半到2年的周期。目前部分地区对部分人群的居家护理的支出,可以通过医保,未来有望放松到退休之后即可。

第二篇: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行业的产品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宏观到微观,从民营养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市场供需状况到养老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深度精析民营养老业发展的有益条件和因素。

前言

第一章 产品分析

第二章 行业发展的宏观条件

第一节 整理经济形势 第二节 国家政策分析

第三节 社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供给分析

第二节 行业需求分析

第三节 行业供需对比分析 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 市场行为分析

第三节 市场绩效分析

第四节 市场竞争分析 第五章 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横向产业链分析 第六章 服务对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需求分析

01

目前 言

在我国自养老产业概念提出以来对其概念的定义,普遍认为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养老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养老产业是养老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但是养老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养老事业的完全产业化,不管产业化如何推进,如何发展,养老事业作为社会福利中的 重要部分,会一直存在着,因此,产业化和福利化将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中的两种 根本形式。我国当前养老产业有着浓烈的的福利性特点,这与我国养老产业的现实紧密相关,也可以说是这一特殊产业在其发展初期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人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老年群体就更低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绝大部分老年人肯定没有能力去购买市场提供的服务产品,无法形成购买力,相应的对民间资本也就缺乏吸引力,从而影响养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目前的老年化程度和国家的财政实力来说,在总体上能够基本满足供需要求,因而养老仍然是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养老行业也未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国民经济行业。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化趋势的加剧,我们可以预计这一局面会逐渐改变。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特别是老年人收入提高,养老行业的市场需求会逐渐膨胀。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行 业的需求规模也会迅速增长。如果按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国家财政在这方 面的负担会越来越吃紧,所以民营养老将来必然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重要的部 门产业。因而我们本次的行业分析报告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其在养老行业的 投资做合理的市场和行业分析,并为其投资做合理的营销策略。

第一章 产品分析

养老机构是支撑养老行业发展的细胞,而其产品,不言而喻,就是养老服务,因而首先,我们将围绕养老服务这一特殊产品展开分析.养老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其性质上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助餐服务、起居服务、助浴服务、卫生清理服务、代办服务等;

2.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医疗协助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老年人健康档案服务等;

3.家政服务:主要包括安装维修家具、家电、清洗服务、疏通服务、其他家政类服务;

02 4.紧急救助服务:

5.精神慰藉服务:主要包括精神支持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

6.文化体育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其他老年人需求的服务等; 7.个性定制服务:根据老人特殊需求、想法提供的服务。

养老服务属于比较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其价值主要来源于服务者的精心的劳动付出,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医疗等物质投入,但在总价值中所占的份额是比较小的。事实上,对于养老服务而言,其主产品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心理疏导来推销产品,因而也可以产生广告效应等副产品。因此,如果其能发展的很好的话,还会衍生出许多有价值的副产品,所以养老产业的发展前途和价值是比较可观的。

第二章 行业发展的宏观条件

第一节 整理经济形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并存,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保障水平差异过大。养老服务行业属于微利产 业,且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短缺是社会办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多数老人的可支配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女性老人、农村老人的可支配收入更少。这可以说是影响养老行业发展的根 本性制约因素。但是我们不能长久的立足于这样的现实,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视角 来看,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趋缓,但整体会保持着较为稳定地增长趋势,而另一方面,随着总人口规模的下降,人均收入也会持续增长。因而从长远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养老行业的市场前景是比较好的。

第二节 国家政策分析

早在2006年初,国务院就转发了全国老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业的03 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份规划中指出了我国目前养老行业的现状;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

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等。

该规划中指出外来中国养老的模式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明确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要建立与政府养老配套的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

2011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致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等 功能的养老机构。国家之所以如此大力支持养老行业的发展,主要源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1.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变化,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特殊需求,集中反映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医疗需求三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老年服务的供给主要集中在经济赡养方面,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增高。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追求幸福、追求生命的质量是当今老年人共同的目标。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必须靠发展养老产业来解决,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适合其需求的物质!精神产品和各种服务。

2.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增长社会文明程度和推进社会进步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能使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使老年人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满足他们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3.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且增长快,04 即使维持现有的,较低的消费水平,社会对老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使老年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老年产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养老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连锁效应,促进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同时随着老年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将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4.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扩大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 养老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弹性较大,比较适合我国城镇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能比较好地解决我国城镇的就业和再就业问 题。

5.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养老保障负担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养老完全是政府承担的,到了20世纪80一90年代,养老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了尝试性的改革,一方面政府出台了新的养老保险政策,另一方面在养老服务方面提出了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从目前来看,国家在养老财政支出上负担是相当重的,因而,发展养老业尤其是民营养老业对减轻政府负担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综上所述,长期内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测,国家的养老政策只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优惠,因而这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是一个福音。

第三节 社会因素分析

一、养老观念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甚至当前很多中国农村地区居民都一直坚持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很多人以为子女晚辈的照料是其将来要养老方式,一方面,随着年轻一代养老压力的增大,很多人也逐渐意识到“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开化,养老服务不断社会化,养老服务业逐渐为社会所认可,因而养老行业的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二、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与对养老行业发展的影响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年轻人就业压力大,人们常常为就业奔波。即使就业了,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和发展,既要有实际工作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既要踏实肯干,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常常使得人们身心憔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有能力赡养老人。其次,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劳动者的自由流动,人们不仅工作单位不固定,行业不固定,甚至地域也不固定,造

05 成了子女与老人生活空间距离拉大。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子女在远处或外地工作不在身边,又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住房困难等问题,很难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边居住,只好两地分居。造成家庭养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而传统的家庭保障模式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使得养老作为一门行业发展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养老从家庭剥离出来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切合人口转变和社会发展要求的。

三、家庭结构小型化对养老行业的影响。首先,家庭结构小型化对子女的经济供养能力构成了挑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逐年下降,家庭子女数量渐渐减少。同时,医疗水平的 提 高,老年人口的寿命正在延长,使子女的 赡 养负担加 重给。特别是“4一2一1”家庭的出现,使得第三代人口的赡养负担过重。家庭很难充分担当起老年人的生活赡养和精神慰藉的义务。其次,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一方面使得老年户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家庭关注的重心从老年人转向子女,以子代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开始整合到整个家庭结构中。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啃老现象”,父辈一代又要承担起子女的买房付和孙辈的照顾,这种供养文化的转移正在改变着家庭经济资源的分配方式。因而传统养老方式为养老服务所替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 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供给分析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或基层政府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养老服务业举办者,又是行业管理者,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直属单位具体事务的管理上,对全社会宏观管理的职能相对薄弱,影响了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体发展。

公办养老机构是政府直接创办的,土地、资金、人员、工资、业务指导都有保障,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而民办的处处都要自己打理,仅建房或租房一项就需付出大量资金,加上员工培训、生活管理、医疗保健、日常开支等等费用就更大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立养老院火爆到“一床难求”,而民营的养老机构却大多床位空缺,入住率不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养老产业缺乏法律规范,所以导致了“差钱”,由于“差钱”,导致了“位卑”,导致了“言微”,最后导致了“量

06 少”,因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营养老行业发展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尤其在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后,这一行业也不失为投资者的良好抉择。除了上述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不均衡问题外,养老的市场供给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

1、人均床位数少

目前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很少,有些地区不足老年人口数的1%,养老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当前老年公寓的有效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但公寓数目少、规模小;政府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配套设施,管理不善。

2、我国养老机构投资少,资金筹集渠道狭窄

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投资少,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投入不足,充其量是“老年集体宿舍”,房间构造简单、功能单

一、档次低,含卫生间的住房少,带厨房的更少,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

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对财政补助收入依赖性过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多数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尤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创收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脆弱,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或内部循环。

3、养老机构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

我国的养老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强烈的国家福利的色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养老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也比较大,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入院老人的需要。

4.新时代老年人口和“三无老人”的保障与服务是家庭赡养功能无法满足的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老年群体中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收入稳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他们对生活质量、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三无”老人和特困独居的老人的基本生活则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给予关注。这种保障和服务不是家庭所能承担和实现的。,因而这方面的养老供给几近空白。

第二节 行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养老需求的市场规模已经很大,致使社会的养老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因而出现了养老困境,但养老行业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不断扩大,因而会有广阔的市场机遇,而目前需求受到制约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7

1、老年人的收入偏低,资金来源渠道少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占了老年人收入群体的大部分比重,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老年人资金来源渠道较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

2、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影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受“养儿防老”思想影响,大多数老人认为,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都是无儿无女的人,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认识误区,不愿入住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儿女认为赡养老人是自己的义务,无论如何也要亲自把老人赡养好,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把长辈送进养老服务机构;子女方面还有舆论的压力和传统的思想“百敬孝为先”的影响。儿女即使想把老人送进养老服务机构,怕来自社会的各种非议,担心被扣上不孝子孙的骂名,也不愿把老人送进养老服务机构。还有老人认为在养老服务机构不自由,不如在家安静方便。

3、养老机构自身的原因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护理水平不高,养老护理员素质缺乏保证,也增加了老年人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人身意外的危险系数。再次,养老服务业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局面。目前养老服务市场的现状是,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评价机制,导致养老机构差的淘汰不了,好的发展不起来,始终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和日益完善的氛围。

但也应该看到,老年市场潜力是巨大,老年夫妇及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的需求急剧膨胀,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养老产业整体还处于认知和起步阶段。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很多家庭养老的子女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和职场竞争,经常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工作之中,而忽视了对老人的照料,因而很多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不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经常被各种疾病困扰,缺少照料,对于这些老人的子女而言,他们会更愿意将老人送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而不会太计较费用的高低。与此同时,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养老服务 的内容将随着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的变迁,养老市场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张,而作为投资者,除了看到这一发展趋势外,也要做好打造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的准备来应对需求的挑战。

08 第三节 行业供需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院舍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目前,我国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状况和保有的存量,与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但与巨大的老年人院舍服务需求比起来,还属杯水车薪。许多贫困、边远地区及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囿于经费短缺、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服务内容不丰富,显得相对单调、贫乏,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养老机构服务对象的市场化定位与最需要机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和评估标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之政府资源配置的不足或缺失,众多养老机构在收住服务对象时更多地运用市场法则和市场定位,使得我国的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出现了一种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法则悖行的现象。

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机构住养服务的老人因支付能力不足住不进来; 另一方而却是许多高收入但身体健康的自理老人占据了大量床位,在本该属

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这种状况不解决,机构养老的方向就会偏离正确发展的轨道。日益拓宽的开放的社会化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与相对禁锢、保守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和经办来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由此“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应运而生,为新时期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难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但是,各地对国家提出的优惠政策不落实、不兑现的现象十分普遍,土地划拨、“民办公助”、水电优惠等在大部分地方形同虚设。政府提出“公办民营”,实行政事分离,但政府包办包管体制造成的高耗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弊病已成痼疾,由此造成在市场上完全靠政府资源经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与完全靠自身力量经办的民办养老机构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被无情践踏,结果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公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增加了躺在国家财政身上不思改革进取,得过且过的惰性。机构住养老人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机构中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09 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最需要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失能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化的机构住养服务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机构收住此类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化的护理照料必须跟上,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手法、技巧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反观我国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状况,却与失能老人的专一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人的反差。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综上所述,当前的养老行业已经出现了供需的数量和结构性不平衡,而在今后后一段时间内这种供需缺口可能仍会扩大,因而其投资价值还是可观的.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当前还是几种养老模式并存的局面,整体上说,主要是以下几类:

1、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

中华民族历来奉行尊老养老的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优良的传统与华夏文化己经融为一体。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无论是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提供的。老年人居住在家里,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服务,家庭是人们相互交往、终身依赖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情感交流最充分的场所。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老年人都习惯于选择居家养老。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退化,但当前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2、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家里或社区养老机构里,在继续得到家庭成员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起养老工作或者托老工作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社区养老能够将家庭与社会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就是由政府倡导并推动,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为组织依托,充分动员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留在亲人、熟识的邻居和朋友中间安度晚年。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年人留在家甲,享受亲情的需要,又能满足老年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享受友情和邻里互助情的需要。社区能向老年人提供经常、就近、方便和及时的服务。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作为连接老年人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

010 社会养老照料压力的减压器,同时,社会许多对家庭养老功能的支持与政策也需要通过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来体现。它能够充分调动和有效利用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和资源,发挥代际间、邻里间、社区成员间的互助互动作用,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保障。虽然社区养老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仍未能占据主要地位。

3、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机构养老则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养老机构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来说的,机构养老作为老年人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那些身边无子女、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住养、生活照顾、理疗康复等专业护理的服务。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养老机构.(1)、老年社会福利院

老年社会福利院,就是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主要接纳“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机构通常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敬老院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又称养老院。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3)、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是政府和社会为缺乏子女及亲属照顾的老年人特殊设计、专门建造的居所。

(4)、托老所

011 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养老服务的设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的场所。

(5)、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养老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逐步被人们接纳,而社区养老也成为养老模式创新试点方面的新景象,而尤为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养老压力的增大,政府大包大揽的运营模式越来越不能迎合社会的养老需求发展,因而必将逐步放开民营市场,而政府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调控之上,这为民营养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二、产品差别

对于养老服务而言,不管是社区养老还是各种各样的机构养老服务,其服务产品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从内容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养老服务:

1医疗保健服务

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目标群体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以老年公寓和日间托老所为组织依托,提供日常照料服务,在大多数地区,该项服务刚处于起步阶段。

3有偿家政服务服务

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老年人购买所需要的服务,如小时工、保姆等。

4文化娱乐服务

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如老年活动中心等,有些社区还组织老年人成立自己的娱乐活动群体,如老年时装队!老年歌舞团等,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文化教育服务

目前全国已经有26000多所老年大学,课程基本上围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而设置。此外,还有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服务,老年人自我服务,志愿人员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按照养老服务的层次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照顾型养服务:主要针对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但不需要医疗服务及生活护理服务的老人。

2、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服务:主要针对没有严重疾病,需要全天监护和护理但又不需要技术护理照顾的老人。

012

3、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服务:主要针对需要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完全可以不限于固定的养老服务产品模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度身量做的养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特色。

第二节 市场行为分析

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其最重要的市场行为就是定价行为,就养老业的市场情况而言,由于其社会效益明显,因而养老机构的策略性定价行为肯定会受到政府强有力的限制。因而,对于准入的养老机构而言,必须立足于市场现状,进入市场初期,以低盈利方式稳住阵脚的同时拓展市场,在长期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拓展自己的盈利能力,最终奠定在市场中的地位。

第三节 市场绩效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各种养老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1、服务体制的创新

从总体上看,全国大部分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上,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这种旧的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当今老年群体的各种需求。一方面要鼓励投资体制创新,政府投资变直接为间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投资政策,吸引不同性质的单位、个人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另一方面要理顺管理体制,政府应该出台一套完整的产业标准,使养老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按照政企分开和养老服务社会化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改制等方式,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盘活资产,搞活养老市场,推进福利社会化。

2、服务理念的创新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发展,加上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对养老服务不仅内容要求更细,而且标准也大大提高,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把老人视同自己的亲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依靠优

013 质的服务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享受。养老服务机构应该重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每位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有别于其他标准服务的!具有附加价值的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还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亲情、充满温馨的社区环境,除了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稳定老年人多变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养老。

3、服务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养老机构一般不外乎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几种,社区的养老服务大多是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几类,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形式,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爱心护理、紧急援助等各个方面。

4、服务手段的创新

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现代通讯工具和信息技术应该运用到养老服务中去,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服务。

第四节 市场竞争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公办养老机构,而公办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存在不公平竞争,公办养老机构由国家划拨土地、人员进入事业编制,并给予政府补助,而民营养老机构则没有这些待遇,成本非常高,导致竞争先天不平等。与此同时,在后天发展上不仅受到公办养老机构的压制也受到了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还受到新进入机构和家庭养老、雇佣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替代服务的适度威胁,制约着养老机构收费标准的提高。同时,日益推高的机构成本给机构生存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抑制了行业利润率水平。总体而言,现有的竞争形势对民营养老来说不是太有利,但随着政策的放松和市场的变化,竞争形势在长远来看会变得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

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养老行业的作为比较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后期投入不是很大,但养老机构前期固定成本比较大,投资初期需要土地以及高质量设备的资金投入。虽然养老服务的种类比较固定,但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需要定

014 制差异化的产品。同样,养老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只有服务对象越多的情况下,其平均成本会越低,当然这也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的。由于养老设施服务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度身量做的,因而一般转换成本比较大。但养老行业的进入壁垒中,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政策规定的支持或限制,因为养老行业的发展关系到老年人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而养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养老业的发展是备受政府关注的。综上所诉,养老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三、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作为纯粹服务性行业,养老机构的供应商较少,主要涉及养老机构用地及专业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级日常生活原材料的供应者。由于其后向关联度不是很强,因而供应方的威胁不是很大。

四、买方的议价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我国老年人资金来源渠道较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这会使老年人对收费的高低很敏感。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很多家庭养老的子女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和职场竞争,经常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工作之中,而忽视了对老人的照料,因而很多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不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经常被各种疾病困扰,缺少照料,对于这些老人的子女而言,他们会更愿意将老人送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而不会太计较费用的高低。因而,养老市场也是存在盈利空间的。

五、替代品的威胁

社会养老服务的的主要替代品是:家庭养老、雇佣人员在家照料老人或者社区照顾。但家庭结构小型化、中青年生活节奏快和工作压力大,客观上造成家庭成员没有精力去照料老年人,家庭养老和雇人照料方式的功能弱化,而社区照顾尚未发展成熟。再者,我国社区建设尚不成熟,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其尚需较长时间的发展,加之社区照顾模式更多强调非正规照顾功能,不能完全取代正规的机构照顾。因此,正规的养老机构依然是社区照顾的重要延展和保障。但随着养老形势的加剧,公办养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民营养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而民营养老的替代品威胁不是很大。

015

第五章 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横向产业链分析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包括养老服务产业在内的所有老龄关联产业,利用养老行业的横向产业链关系,加快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也可以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这也是是我国老龄化客观现实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而可以着重发展以下一些相关产业。

1老年食品产业

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膳食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老年人相对其他年龄的人来说,对食品的要求更高、更科学。

2老年用品产业

老年用品专指供老年人使用的物品,包括服饰、家具、家用电器、保健用品、娱乐用品、装饰品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加快老年用品的开发、生产,加快老年用品产业发展,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而且会推动我国老龄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老年医疗保健产业

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医疗保障和社区医疗保障,我国 的医疗保健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老年医疗仍然存在着服务机构不足,老年人就诊困难等问题。商业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通常是指以60一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投保人的人身保险,我国目前采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的模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的养老保险水平只能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养老,商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险的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

5老年文化和教育

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对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旅游服务

老年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老年旅游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较好,将成为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业,既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兴盛和繁荣,又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016 7 老年人再就业

研究表明60一69岁的老人思维判断力还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一90%,他们中许多人都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业务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老年人再就业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再开发。

第六章 服务对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需求分析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需求有: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人际交往的需求:老年人有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各种信息,取得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感情宣泄机会的需要。但由于大多赋闲在家,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群体,或因行动不便,交往圈子明显缩小,倍感无聊和失落。他们渴求走出去,与老朋友交

017 流,又希望在各种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的圈子。

教育需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许多老年人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仍然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加上有大量闲暇时间的优势,他们渴望获得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实晚年生活。

文化娱乐需求: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以后,闲暇时间大大增加。“当一个工人退休时,他(她)们通常能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放到闲暇活动中去”。老年人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忘掉孤独,摆脱寂寞,增进身心健康。

政治需求:老年人尽管大多离开了生产领域,但他们并没有退出政治生活,他们仍然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人到了老年阶段,是社会阅历最丰富的阶段,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认识也较为深刻,这使他们具备产生政治影响。

018

第三篇: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市合作与招商局国内招商二部对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摸清现状,为养老产业招商引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和工作建议。

一、我市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优势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市老龄化趋势逐渐突出,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成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为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有备而老”,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有关政策的要求,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养老产业正呈日益升温趋势。

(二)发展养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蓝天、碧海、金沙滩”而享誉,地处东部季风区,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宜人,风景秀丽,生态良好,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度假胜地。2009年我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而获得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我市发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山海兼备”的优势自然资源,建设面向全国的高端养老养生休闲项目,打造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三)发展养老产业的市场优势。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2015年末老年人数量将增至2.21亿,占比将达到 16%;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占比将达到约20%。作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截至去年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00万。我市目前也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截至去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5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8.27%,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0万,约占总人口的2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比例接近11%,而该部分老年人也基本进入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状态。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中年,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城市家庭子女外出求学、工作、出国定居,农村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到城镇定居等原因,城乡空巢老年家庭数量快速增加,亟需照看护理。因此,社会老龄化的现实为养老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从2003年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持续发展,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运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0家,总床位1670张;公办养老机构6家,其中已运营的2家,正在建设的4家,总床位2480张。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必须立足我市实际,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尤其要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

(四)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导向优势。老龄化社会的深度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聚,形成发展合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发展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3〕35号)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去年5月份,省政府又专门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鲁政发〔2014〕11号),要求坚持政府引领,完善政策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大力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培育养老产业集群,支持养老服务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养老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的养老产业集群。我市先后出台了《日照市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规划(2011-2015年)》、《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日政发〔2014〕17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各个区县、部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沿海地带规划旅游养老养生中高档社区,规划建设特色休闲养生、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养老基地,把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充分结合,形成日照特色“山、海、温泉”养老养生产业带。并且要推动养老服务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集老年产品研发、检测、生产、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根据国发〔2013〕35号和鲁政发〔2014〕11号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基本形成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业市场环境。

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推出土地供应政策,保障养老设施建设用地。国家、省和市的养老产业实施意见中都指出,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养老用地,降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本。

(二)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数字)电视一次性建设费(入网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符合条件的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组织,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家庭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落实补贴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要求各区县政府都要设立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地方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要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级采取公私合营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促进建立多元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共同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按照日政发〔2014〕17号文件规定,对“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床位达到20张并且符合有关部门资质要求的,享受市级财政资金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对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含)以上、7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开业运营半年以上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建设配备规范、运营管理良好、服务达标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视规模给予3—5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对“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的内部设有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利用医院、镇卫生院等现有医疗资源兴办的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专门为智力、康复期精神病和重度残疾人(二级以上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多重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生活照料的托养服务机构,除按规定享受建设、运营补助政策外,再给予10—100万元开办补助;同时,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市财政也会对取得从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分情况给予补助。鲁政发〔2014〕11号规定,自2014年起,省财政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并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4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已运营且床位不少于20张的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数量,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运营补助,连补三年。

(四)简化审批程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将营利性养老服务列入工商部门登记范围,纳入财政补助扶持范围。允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收益,用于奖励投资者。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涉老组织、机构审批及立项、环保、卫生、消防等手续办理一律下放到区县,养老机构固定资产项目立项一律实行备案制。推行并联审批,必要时可集中会签会审,提高审批效率。连锁经营的养老服务企业,允许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养老服务业项目顺利开展。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各金融机构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抵押担保方式,强化同业合作,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应享受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政策补贴。政府出资建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要优先为养老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探索以“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农村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三、我市发展养老产业项目的五个适宜地块

(一)太公山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北部,与青岛市为邻,东临国家4A级风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距海岸线3公里,南接日照大学科技园区,景区占地1万多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康体益智、祈福求安为一体的综合性近海山岳生态旅游区。

(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是1995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旅游度假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东濒黄海,西邻日照大学科技园,北连青岛市黄岛区。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避暑、度假、疗养、会议和发展“3S”旅游的理想胜地。今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将养老服务业定为主导产业,目前正在商讨规划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三)河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郊,南依日照大学科技园和日照高科技工业园,北临青岛,交通便利。景区内树木苍翠葱郁,小溪四季长流,自然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怡人,河山岩壁上“日照”二字的摩崖石刻为世界之最,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该景区是避暑、度假、旅游投资的极佳选择。

(四)五莲山、九仙山旅游度假区: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东毗青岛,北邻潍坊,南接日照市区,是市委、市政府依托北部山岳旅游资源,实施“山海”联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山、海、泉”等自然资源优势。整个区域规划面积17.91平方公里,规划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包括山地运动区、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茶文化体验区、风情古镇等多种功能区。

(五)莒县沭河公园风景区:始建于2007年,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是结合沭河综合治理兴建的一处大型城市休闲公园、生态森林公园和植物园。该园区集生态旅游、文化观光、影视拍摄、休闲娱乐于一体,适合投资建设养生养老项目。

四、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特别是养老产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尚有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合力。相关部门对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及如何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推进。很多企业对养老产业的特点及内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既想涉足养老产业但又心存顾虑,持观望态度。

二是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态度是明确的,但在产业发展所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具体环节上,有些扶持政策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

三是开发层次低,供需矛盾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养老机构仅限于提供吃、住等基本服务,基本上以照顾和护理老人为主,服务品种尚不丰富,缺乏护理、医疗、康复、教育等综合化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

四是发展养老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现有养老服务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原则上,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靠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来自社会、民间团体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太少,投资主体单一;有些优惠政策过于强调福利性和公益性,影响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的积极性。

五是养老产业空间布局不明确。从招商引资角度看,我市在哪些适宜地块发展养老产业目前没有明确界定,来我市洽谈考察的投资者大多因此而不了了之。

针对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业服务”作用,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逐步实现政府基本保障以外的、适合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向社会办转变,实现产业化经营。

2、依托基础,发挥优势。建议准确把握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发挥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和生态人居环境等优势,培育发展以老年人养生保健、异地休闲养老、医养配套、健康保险、金融服务、养老地产、文体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产业。

3、强化招商,项目带动。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国外先进理念,做大做强养老产业。以政府保障性养老项目为引导,以社会资本投资养老项目为主体,推进养老社区建设,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4、明确布局,示范带动。建议在市区近郊环境优美的合适地段,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养老养生基地,打造一种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养老产业模式,吸引全市及全国各地中高收入的老年人到此休闲养老,并通过延伸链条,扩大规模,发挥生态养老养生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养老项目建设,形成养老产业集群。

5、因地制宜,集约发展。建议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兴办规模合理、设施齐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老机构。鼓励发掘现有设施潜力,有效利用其他设施资源及存量土地发展养老产业。

2016年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目标,涉及医疗服务、保健休闲、营养食品、康体健身、养老养生、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该产业涵盖面广、辐射力强,兼具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环保节能型产业之长,具有拉动内需增长、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生活质量等重要功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养生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郴州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一、郴州市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医疗服务业发展较快。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4820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33家,中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家,乡镇卫生院243家,村卫生室3456家,其他医疗机构1415家,共有编制床位2.46万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6万人。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本市患者基本上“就医不出市”,邻近的衡阳、永州等地不少患者亦慕名来郴就医。中医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甲”中医院验收并授牌,宜章、桂阳等6所中医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评审验收,市中医院骨伤科等9家中医医院临床科室被确定为中、省、市中医重点或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儿童孕产妇保健服务等已逐步开展。

2.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和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基本构建居家养老、集中供养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乡镇敬老院204所,床位9949张;公办福利机构10所,床位1440张;民办养老机构4所(福城老年公寓、飞天山老年公寓、资兴湘煤集团老年公寓、颐心老年人护理照顾中心),床位400张;农村幸福院359所,床位1220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所,床位220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个,床位552张,医院护理床位719张,共计14500张。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3.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业初具规模。全市目前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444家,以保健食品批发企业、超市和药店为主,其经营产品涵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减肥等27类保健功能食品,全市还没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不高,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家,批发企业64家,兼营医疗器械的零售药店1177家。

4.中药材种植加工、绿色食品业异军突起。受健康生活理念和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涌现了湖南(安仁)湘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大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桂阳济草堂药材种业有限公司等成长性能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济草堂公司生产的“本草茶”、大成公司的杜仲保健茶颇受市场亲睐。另外,除已颇具盛名的东江鱼、临武鸭、冰糖橙、玲珑茶外,以资兴长寿宴、清江桔,桂东黄菌干,汝城富硒米(茶),莽山红茶、蕨根粑等为代表的有机绿色食品被市场热捧。

5.体育健身业持续升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加上市委、市政府创建“体育之城”的号召,全市掀起全民体育健身热潮,“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已有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137个,全民健身指导站325个,健身活动点8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余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8%,市民健康素质普遍提高。体育消费日趋活跃,全市体育用品经营单位500多户,年销售额3.3亿元以上,各类体育经营场所300多家,固定资产8.6亿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涉及球类、游泳、高尔夫、攀岩等近50个项目。

6.健康养生旅游业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中国温泉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形成以汝城热水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仙岭高铁温泉文化园为重点,以苏仙区许家洞镇、宜章县一六镇、安仁县龙海镇、永兴县悦来镇、资兴市汤溪镇、嘉禾县珠泉镇等六大温泉小镇为支撑的温泉产业整体格局。大力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全市共有农业庄园1140处,涌现了北湖区三合村、桂阳县神农峰庄园、临武县龙归坪生态农庄等较为有名的休闲农庄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未形成推动合力。由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兴起和影响扩大是近几年之事,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部分党政领导还存在把健康养生理解为医疗服务的片面认识,部分部门不清楚本单位存在推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职能职责。虽然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但全市至今未出台推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文件,未形成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部门协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未制定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规划,统计部门也未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纳入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2.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不平衡,规模普遍不大。目前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处于自发成长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普遍不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4.2%,高品位、优品质、上档次的企业不多,且健康养生服务业发展远优于健康养生制造业(比例约为1:9)。具体行业而言:(1)医疗服务业侧重于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于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养老康复、营养干预、美容整形等泛医疗服务重视不够且无暇顾及。这些泛医疗服务机构大都衍生或依附在各类医院中,只是其中一个专科或一个领域,特色化、专业化不明显。全市只有1家专门健康体检机构。(2)养老服务业虽然体系比较健全,但供给严重不足,且尚未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70.24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10.26万人,空巢老人28.4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1万人。80岁以上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是特别需要照料的群体,基本上应进行集中养老。但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仅14550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供给严重不足。目前市城区公办养老机构只有一家市本级与北湖区共建的社会福利中心,苏仙区没有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全市是全省市州中唯一一个没有独立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的市州。(3)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业规模偏小。目前全市没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只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规模也不大,大都依附于超市、药店、医院,且非法经营现象不少。医疗器械业大多为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仅9家,产能偏小、科技含量不高,整体发展水平有限。(4)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绿色食品业营销不够。中药养生饮品、绿色食品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品质和知名度。但是普遍品牌策划包装意识不强、力度不大。除济草堂、东江鱼、临武鸭、冰糖橙、玲珑茶外,还没有更多更响亮的品牌,影响力仅局限在省内甚至市内,在全国层面影响不大,未形成辐射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5)体育健身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虽然全民体育健身掀起热潮,也开展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活动,但郴州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和经济拉动效力的运动赛事品牌。比如东江湖具有举办自行车赛、龙舟赛、马拉松赛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也举办了环东江湖国际自行车赛、湖南省首届群众性龙舟赛预赛,但未成为基地、未形成品牌。若持续用力、强化策划,环东江湖系列赛事完全可以成为与环青海湖系列赛事相媲美的赛事品牌。(6)旅游业与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不够。郴州虽拥有众多“山水洞泉石”旅游资源,但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度不够,旅游览胜没能与养生养老、疗养保健、康复休闲等服务项目融合发展。在目前这个体验旅游大行其道之时,全市没有一个游客集散中心,没有一个旅游景点建立自驾游营地,飞天山、仰天湖、八面山等适合露营的景区也没有设立露营基地。众旅游景区没有依托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建立高端的疗养、养老、养生基地。

3.部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社会资本进入不足,市场化趋势不够,政府压力巨大。比较突出的是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体育场馆建设业。全市现有民营医院50家,编制床位2232张,仅占全市床位总数的10.2%,业务收入近1.2亿元,医疗服务量只占全市总额的3%左右。民营医院普遍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信誉低,市场竞争力弱,社会办医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4家,床位数400张,约占全市总床位数的2.8%,且目前这4个民办养老机构均只能勉力支撑。全市还没有一个社会资本建设的体育场馆。社会办医、社会办养老、社会建体育场馆发展如此步履维艰,关键还是其与公办医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体育设施未享受同等待遇,处于竞争不平等地位。由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体育场馆建设领域不足,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二、郴州市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机遇和优势

(一)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个“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理念逐步转变,人们对健康养老养生需求越来越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主要由六大产业集群构成:①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②以健康检测、咨询顾问、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泛医疗产业;③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④以体育休闲、养生旅游、健康养老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⑤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生态美食为主体的新型健康环保产业;⑥“健康养生+”相关产业,如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等行业细分产业。上述产业在全市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少数产业是空白。目前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4.2%,而在发达国家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超过10%。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的消费偏好和结构发生变化,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市场将迅速扩大。全市人均GDP早已超过3000美元,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潜力十分巨大。二是产业扶持政策日渐清晰。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税收政策等方面对健康服务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的思路。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列为2015年“十大经济增长点”。2015年市委第6次常委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健康养生养老等四大产业发展。相信不久全市具体支持政策也将会出台。三是产业发展契合转型需求。截至2015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同期9.7:56.8:33.5调整为9.7:54.7:35.6,呈现“一产持平、二产萎缩、三产缓增”的格局,而二产中资源相关产业仍占很大比重。某种意义上说,全市长久以来致力破解的资源路径依赖仍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总书记指出:“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第三产业、拉动消费、推动科技创新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兼具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环保节能型产业所长,具有产业链条长、低能耗低污染等多重优势,有利于将全市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全市兴产业促转型、提品质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是生态秀美宜人。1.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山水洞泉石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四方来客对郴州的评价。森林覆盖率达67.7%,5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110多处,市城区已建成118个公园、游园、绿地广场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做到了“开窗见绿色、出门进游园”。全市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东江湖淡水蓄量81.2亿立方米,常年保持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是湖南省战略性水资源地。空气质量常年优良,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1.77%,排名全省第一,桂东、汝城等地更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二是养生资源丰富。由于历史文化沉淀、自然资源禀赋、长期培育形成,郴州具有各式各样且初具规模的养生资源,主要有:以东江湖、莽山、八面山为代表的生态养生资源;以神农尝百草、橘井泉香、安仁药王节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养生资源;以热水、悦来、龙女、一六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资源;以苏仙、无量寿佛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养生资源;以长寿宴、玲珑茶、富硒米为代表的健康美食养生资源;以排球五连冠精神为代表的体育养生资源;以通天玉、七彩石、黄龙玉等为代表的玉石养生资源;以北湖三合村、桂阳神农蜂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养生资源,等等。三是区位交通便捷。郴州处于纵向“长株潭地区—珠三角地区”、横向“闽三角—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的交汇腹地。境内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及复线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加上即将兴建的郴州机场,郴州已成为区域交通枢纽。郴州进入了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时代”,是粤鄂赣桂自驾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建议

(一)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理念,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核打造“生态福城·康养天堂”城市品牌。经过几年持续发力大规模投入,“生态郴州”这一招牌越来越响亮,“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优美环境成为郴州人最引以为傲的资源,这是郴州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最大优势。平心而论,全市要在短期内在工业方面赶超长沙、岳阳、株洲、衡阳等底蕴深厚的工业城市难度很大,但生态优势我们得天独厚。因此必须按照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郴调研时“始终坚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加快发展”的指示精神,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全市生态这篇文章做精做优做强,把郴州打造成一个生态精品城市。一要以生态优先作为产业发展标准。无论是发展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要以促进生态建设为要求,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积极推进二产入园工作,将园区打造成产业洼地、企业洼地和财源洼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的目标。执行最严格的环保监管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严格控制“两高”企业上马,尤其对桂东、汝城及东江湖等重点生态区域进行重点监管,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要持续发力推进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建房,继续大力植树造林,落实“五禁”措施,打造“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强力开展“绿城攻坚”活动和城市绿荫行动,推进老城区增绿补绿平衡工程,确保城市园林绿化持续增量提质,实行市城区最严格城市管理整治,加大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序化工作力度,将市城区这一“城市客厅”提质升级为“城市花园”。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是聚核打造“生态福城·康养天堂”城市品牌。城市品牌于城市而言,是画龙的点睛之笔,是城市精髓所在。这些年郴州有很多城市品牌,但都未能叫响叫亮,究其原因,关键是未能聚核持续打造。建议把“生态福城·康养天堂”作为城市品牌,举全市之力,久久为功,通过中省主流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持续开展品牌策划、舆论宣传,使之成为郴州最响亮的名片,使“郴州即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将郴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此带动郴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抢抓机遇,尽快出台推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出台推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市场准入、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信息建设、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列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专节形式予以阐述。根据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特色化的要求,高起点编制《郴州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招商引资要精、专、实”的理念,梳理一批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招商项目(包括健康养老、疗养康复、养老养生旅游地产、休闲旅游、绿色食品、休闲农业庄园等),赴珠三角、长三角开展健康养老养生专场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开发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市县两级建立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发改、经信、财政、卫计、文化、旅游、民政、食药监管、商务、金融等部门协作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强化“健康养生+”思维,做好融合文章,努力推动健康养老养生相关产业科学跨越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公共卫生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各级各类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康复调理、营养干预、美容整形等泛医疗业务,加快建设郴州康复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骨科医院、口腔医院、整形美容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等专科医院和专业体检中心。优先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倾斜政策措施,将以“治未病、重预防”为核心理念的中医保健模式发扬光大。将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农合报销范畴,拓展中药自制药品、中药饮品、中药膏方使用范围,经协定后在市内各家医院互相流通使用。鼓励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业务。

二是推动养老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尽快建设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督促苏仙区尽快建设区级社会福利中心,稳步有序增加集中养老床位。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抓紧制定出台“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机构优惠政策,逐步提高财政对民办养老机构基本建设一次性补助标准,对已开展业务且社会认可的民办养老机构严格落实运行经费补贴政策。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推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开展老年康复业务,鼓励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范畴,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三是推动中医药、保健食品和医药器械业规范发展。鼓励中医药、保健食品、医药器械生产企业加快发展,扶持湖南(安仁)湘众药业有限公司、湖南(郴州)大成中药饮片公司等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现有中药饮片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保健食品。鼓励桂阳济草堂药材种业有限公司加大产品研发、营销策划工作力度,将“济草堂”品牌经营成能与加多宝、王老吉媲美的功能性饮品。鼓励华润三九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桂东铁皮石斛养生园等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以宜章阳普医疗为龙头,加大上下游产业招商,做大做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范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发展,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四是强化营销策划,唱响郴州养生食品品牌。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鼓励企业创建“名、优、精、特”品牌。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称号的企业,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鼓励县市区开展“一县一品”建设。市本级适时开展“郴州市十大健康养生食品”等评选认定活动,除已颇具名气的东江鱼、狗脑贡茶、临武鸭、坛子肉、玲珑茶、冰糖橙外,重点将苏仙的金朵菊花,资兴的长寿宴,汝城、桂东的富硒系列产品,宜章莽山红茶、蕨根粑等品牌打响。尤其要将目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汝城、桂东富硒系列产品重磅推出,富硒农产品在富硒环境中生长,其硒元素含量比同类农产品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食用后能达到补硒作用(硒被称为“生命的奇效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变、抑制肿瘤等奇效)。积极引导企业、经销商借助展会、农博会和互联网等平台,构建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逐步扩大名气和影响力。

五是推动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其实质就是变以往观赏式旅游为体验式旅游,在现有旅游资源中注入运动健身、养生怡情、休闲保健、疗养康体、娱乐美食等元素,延长旅游链条,提升旅游附加值。其一,以安仁、桂东为重点,以中药养生为主题,打造“中华药都”品牌,深挖药材养生文化,通过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集散基地、观赏园、药膳中心等,打造中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其二,以汝城、宜章、北湖为重点,以温泉养生为主题,辅之中草药、茶叶、食疗等手段,打造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其三,以桂东为重点,以避暑养生为主题,打造避暑养生旅游目的地。其四,以资兴、桂阳为重点,以运动养生为主题,持续举办环东江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龙舟赛和桂阳油山越野车、山地车赛,将东江湖打造成堪与青海湖媲美的运动基地。其五,鼓励北湖区三合村等农业庄园提质提效,建设养生餐厅,打造一批五星级农业庄园。推动资兴狗脑贡茶、桂东玲珑茶、宜章莽山云雾茶、汝城富硒茶生产企业,由单纯的茶叶生产向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展示、采摘体验、茶叶膳食、茶疗康体等综合业务拓展,形成一批高品位、上档次的茶叶养生观光园。其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游客集散中心。对飞天山、仰天湖、八面山、通天山等适合露营的景区,配套建设露营基地。对东江湖、莽山、热水温泉、飞天山等自驾游客较多的景区,配套建设自驾游营地和房车营地。

六是推动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发展。近两年由于商品房供求关系变化,商品房库存严重,房地产业步履维艰。但在此形势之下,苏仙岭景区旁的保利·苏仙林语、南岭植物园旁的青城美林、小埠古村的金科·钻石山等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依旧火爆,其原因在于这些项目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这些年人们生活理念逐渐转变,“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盛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去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生活居住。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的居民购买第二套改善房的意愿是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房地产市场进入细分时代,养生、养老、旅游地产仍是前景乐观的房地产细分市场。建议:一方面在不影响景区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在景区周边或附近适当整理出部分建设用地,布局高端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养生地产和度假酒店,为长株潭、珠三角都市人群建设第二居所。重点把东江湖区域、桂东、汝城打造成康体疗养圣地、养老养生天堂。另一方面,将健康生态、养生休闲理念渗透到房地产开发中,“建房先造景”,以优雅环境、美丽景致赢得市场竞争。

(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一是强化资金支持。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引导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集中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公共卫生、养老、体育等公共产品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类别和数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军健康养生产业,对社会办医、社会办养老、社会建体育场馆等行为实行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二是强化土地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养生产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健康服务设施配套。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享受与公立健康服务机构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用地,以市场配置方式获取。在不影响生产、教育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工矿、农林场所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对外经营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强化税费支持。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养老养生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健康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与公办健康服务机构同价政策。对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强化人才支持。高薪引进健康养生产业的高端规划、策划、营销专家。积极开展健康养生产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培育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技能人才。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补贴。建立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第四篇: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在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及大部分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的宏观引导政策数量变少,政策内容重点也越来越向针对养老产业各方面的专项规范偏移。

(一)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杭州市、厦门市、上海市、石家庄市、苏州市、长春市12个省市相继颁布了本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纵观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已出台的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提炼未来养老产业政策倡导的重点方向如下所示。

1、企业、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队伍逐渐体系化

对于部分发达省份与城市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不再强调老人、儿童、贫困人口的区分,而是将此打包为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外包,外包对象除了企业,还有社工与志愿者。这使得养老产业中的社区照料板块逐渐成为体系化服务,这将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2、人才服务、医疗康复设备、机构建设等仍是产业发展关键点

在老年保障方面,政策给予的机会信号明显。例如,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可以看到政策将从提升服务能力(包括社区、居家与机构三者)、建立服务体系与康复场所等方面发力。由此可看出人才、机构建设与设备是其中难以绕过的环节,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仍为行业缺口,能够提供专业的、拥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要点。

3、社区养老共享合作将再进一步,社区服务站与养老中心将整合 从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的结合是下一步社区养老的重点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将开启为老服务内容,对于原有的医疗后勤企业,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为老服务系统与体系,延伸其服务能力与端口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康复医疗是医养结合工作中发展的重点,会逐步由医院主导深入基层医疗与养老系统。

4、“标准”频现,政府产业管控与监督将更加严格,产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各地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标准的医养结合机构。这表明,政府认为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发展阶段,管控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年起,各种相关服务规范将开始逐步实施。标准的建立有待与实际的操作与运营相结合,能够参与相关养老标准制定的企业会站在产业的制高点上。

5、“上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将提前完成布局 从产业规划的时间节点上看,各地的养老硬件与信息化部分会走在体系建设的前面,并借此掌控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部分将于2017年底前完成,多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各类适老化改造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十三五”结束之日,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将基本完成,各类机构的模式定型,管理运营期来临,养老企业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与走向繁荣。

(二)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从全国和各地方省市截至2016年10月底出具的相关政策数量及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大健康、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险、老年教育、康复辅具”成为国家层面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大健康”与“社区居家”在也成了2016年全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以养老产业为核心,向大健康产业蔓延,丰富和延长健康养老产业的“全老龄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2016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热议点。另外,相对于前几年的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今年政府主推的产业方向,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方省市的相关产业政策中,“社区与居家”也成为重点引导的产业内容。同时,“长期护理险、康复辅具、老年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导致未来的一年相关产业细分市场的繁荣和规范。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2014年推出全国及地方养老政策汇编,并坚持持续更新,如需了解,请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查阅和订购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政策汇编,全套资料共九本,约300万字。汇集了2012年以来,全国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健康养老相关政策。

(三)2016全国重点政策解析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形成若干知名品牌等。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康复辅具的多部委联发国家政策。同时,《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以便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足见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为了解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意见》中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制造”等目标,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对于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不啻为一个福音。通过政策支持,康复辅助器产业相关公司可以更快地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公司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利技术,设置自己的“专利丛林”,以便于自己在该产业快速地发展壮大,成为知名品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细化为2030年的具体目标,即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的76.34岁增长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0%增长到3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等。规划纲要将“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可推断,科技创造与改革创新将成为健康养老产业驱动力,围绕居民健康生活所需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康养产业结构革新的原动力。另外,“健康中国2030”将围绕“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健康干预和渗透,要求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全民健康的逐步开展,也势必意味着养老产业目标群体的扩展,“全生命周期”和“全时空”概念的养老体系需要快速建立。3、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2016年10月21日,《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正式发布,拟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本次整合改造的社会闲置资源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制调整后的办公用房、培训中心以及废弃的厂房、医院,间接显示了国家“养老筑底”的角色定位和动作力度,“政府搭台企业扮角儿”的产业配合将在近几年全面展开。另外,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新政起,下半年全国层面养老产业专项政策不断出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层面的养老产业“底层骨架”搭建,大平台上的企业角逐,即将开启“后半场”。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老年教育的供给、体制创新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老年教育新格局。从规划内容来看,2020年前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老年教育体系及制度建设的“筑底”期,企业可积极提前进入,待对社会全面开放时,第一时间抢占端口。另外,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规划将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学校开办老年教育,以及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作为主要手段,积极鼓励养教结合新模式,由此可预见,老年教育产业的“政-企-校-协”融合模式,将逐渐展开。5、2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此《意见》的发布,将会促进养成产业的发展。会对未来养老机构及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应缓解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会为适老化设计及适老化改造等公司带来更大商机。另外,此《意见》的发布,也将加快我国社会的适老化进程,养老市场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服务与机构中。对于先行一步的养老机构,凭借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有机会挖掘更大的全社会老年宜居建设的需求市场。

二、往年全国性政策回望及脉络总结

2013年被公认为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元年,而养老相关政策从2012年以前便开始颁布。纵观2016年前若干年的全国性养老产业政策主题内容的演变脉络,其过程也间接反应了整个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路径。1、2012年前:市场化孕育期,养老更多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主题内容多为养老保险等基础性老年社会权益问题的保障,养老尚未形成市场化,更多的为政府性社会福利事业。2、2012年:市场化萌芽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更多政府部门参与,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萌芽期。3、2013年:市场化推进期,多部门多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构建

政策数量渐多,从各个方面出台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指导意见,其中《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补贴的出台,引发了市场对机构养老的重点关注和投资。4、2014年:市场化繁荣期,促进跨界产业间融合,打破外资进入障碍 2014年为全国养老相关政策的井喷年,从养老用地、养老信息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标准化、养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5、2015年:市场化理性期,医养结合、产业金融支持、智慧养老成重点

人才培训、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产业金融等成为全年政策扶持的重点。政府政策从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本力量的全面参与,向引导和纠正社会资本的理性参与转移。

第五篇: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人口篇

一、人口规模递增,2017年或将实现城乡养老“保底”体系全覆盖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激增,健康养老市场蓝海依旧。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养老目标是“城市日间照料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到45张,城市日间照料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即到2020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应在800万张以上,目前国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6张,城市日间照料社区覆盖率70%,农村覆盖率为37%,整体床位缺口高于200万张。由此可见,健康养老产业不管是从市场覆盖率还是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量,都存在很大的缺口和不足,养老服务产业未来空间巨大。

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整个健康养老产业将期待实现“基础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保障床位数量”等政府“保底”养老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在政府“筑底”完成之后,整个健康养老产业将迎来市场化参与和竞争的黄金时代。

二、人口结构化问题凸显,围绕需求端的多维供给配置成必然

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进而导致针对不同类型养老群体的细分产业上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将向“城镇多、女性多、失能多、学历高、消费水平高、空巢多、丁克老人、康复医疗”等方向发展,企业应根据老年人口相关特征及需求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健康养老产业的多维配置。

1、高龄化严重:在201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900万,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这一数据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2900万、2030年的4300万及2050年的1.08亿。

2、未富先老:从老龄人口比重由7%到14%所花费的时间来看,中国和日本均只花了25年,而德国花了42年,美国则花了69年。从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来看,中国为2800美元,而按照不变价的GDP核算,日本的数据则为15100 美元。

3、空巢问题: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数据显示,目前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1.3%,未来该比例将达到70%,特别是针对“421结构家庭”。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亿、2030年的1.8亿以及2050年的2.62亿。

4、健康问题:老年人的平均余寿为19年,其中10年以上都是带病状态。

5、失独问题:由于421家庭结构和计划生育,到2050年,没有子女、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将有7900万。

6、失能问题:据新华社报道,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2016年10月9日在京共同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我国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以及2050年的9750万。

7、失智问题: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智老人,2020年将达到4700万,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年即2053年,失能老人口总量将超过1亿。

三、人口总抚养比递增,2030年前将是涉老企业的黄金15年

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2.22亿增长到2050年的4亿多,并长期保持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3上下。2030年或将是我国老人数量多过少儿数量的拐点,我国将有26个省出现人口零增长,2015年是健康养老产业大发展的元年,至2030年间的15年将是实体企业切入健康养老进行创业的黄金15年,应快速布局,抢占市场端口。

政策篇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在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及大部分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的宏观引导政策数量变少,政策内容重点也越来越向针对养老产业各方面的专项规范偏移。

(一)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杭州市、厦门市、上海市、石家庄市、苏州市、长春市12个省市相继颁布了本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纵观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已出台的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提炼未来养老产业政策倡导的重点方向如下所示。

1、企业、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队伍逐渐体系化

对于部分发达省份与城市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不再强调老人、儿童、贫困人口的区分,而是将此打包为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外包,外包对象除了企业,还有社工与志愿者。这使得养老产业中的社区照料板块逐渐成为体系化服务,这将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2、人才服务、医疗康复设备、机构建设等仍是产业发展关键点

在老年保障方面,政策给予的机会信号明显。例如,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可以看到政策将从提升服务能力(包括社区、居家与机构三者)、建立服务体系与康复场所等方面发力。由此可看出人才、机构建设与设备是其中难以绕过的环节,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仍为行业缺口,能够提供专业的、拥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要点。

3、社区养老共享合作将再进一步,社区服务站与养老中心将整合 从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的结合是下一步社区养老的重点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将开启为老服务内容,对于原有的医疗后勤企业,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为老服务系统与体系,延伸其服务能力与端口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康复医疗是医养结合工作中发展的重点,会逐步由医院主导深入基层医疗与养老系统。

4、“标准”频现,政府产业管控与监督将更加严格,产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各地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标准的医养结合机构。这表明,政府认为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发展阶段,管控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年起,各种相关服务规范将开始逐步实施。标准的建立有待与实际的操作与运营相结合,能够参与相关养老标准制定的企业会站在产业的制高点上。

5、“上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将提前完成布局

从产业规划的时间节点上看,各地的养老硬件与信息化部分会走在体系建设的前面,并借此掌控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部分将于2017年底前完成,多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各类适老化改造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十三五”结束之日,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将基本完成,各类机构的模式定型,管理运营期来临,养老企业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与走向繁荣。

(二)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从全国和各地方省市截至2016年10月底出具的相关政策数量及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大健康、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险、老年教育、康复辅具”成为国家层面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大健康”与“社区居家”在也成了2016年全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以养老产业为核心,向大健康产业蔓延,丰富和延长健康养老产业的“全老龄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2016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热议点。另外,相对于前几年的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今年政府主推的产业方向,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方省市的相关产业政策中,“社区与居家”也成为重点引导的产业内容。同时,“长期护理险、康复辅具、老年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导致未来的一年相关产业细分市场的繁荣和规范。

(三)2016全国重点政策解析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形成若干知名品牌等。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康复辅具的多部委联发国家政策。同时,《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以便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足见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为了解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意见》中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制造”等目标,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对于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不啻为一个福音。通过政策支持,康复辅助器产业相关公司可以更快地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公司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利技术,设置自己的“专利丛林”,以便于自己在该产业快速地发展壮大,成为知名品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细化为2030年的具体目标,即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的76.34岁增长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0%增长到3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等。规划纲要将“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可推断,科技创造与改革创新将成为健康养老产业驱动力,围绕居民健康生活所需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康养产业结构革新的原动力。另外,“健康中国2030”将围绕“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健康干预和渗透,要求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全民健康的逐步开展,也势必意味着养老产业目标群体的扩展,“全生命周期”和“全时空”概念的养老体系需要快速建立。3、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2016年10月21日,《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正式发布,拟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本次整合改造的社会闲置资源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制调整后的办公用房、培训中心以及废弃的厂房、医院,间接显示了国家“养老筑底”的角色定位和动作力度,“政府搭台企业扮角儿”的产业配合将在近几年全面展开。另外,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新政起,下半年全国层面养老产业专项政策不断出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层面的养老产业“底层骨架”搭建,大平台上的企业角逐,即将开启“后半场”。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老年教育的供给、体制创新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老年教育新格局。从规划内容来看,2020年前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老年教育体系及制度建设的“筑底”期,企业可积极提前进入,待对社会全面开放时,第一时间抢占端口。另外,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规划将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学校开办老年教育,以及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作为主要手段,积极鼓励养教结合新模式,由此可预见,老年教育产业的“政-企-校-协”融合模式,将逐渐展开。5、2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此《意见》的发布,将会促进养成产业的发展。会对未来养老机构及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应缓解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会为适老化设计及适老化改造等公司带来更大商机。另外,此《意见》的发布,也将加快我国社会的适老化进程,养老市场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服务与机构中。对于先行一步的养老机构,凭借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有机会挖掘更大的全社会老年宜居建设的需求市场。

二、往年全国性政策回望及脉络总结

2013年被公认为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元年,而养老相关政策从2012年以前便开始颁布。纵观2016年前若干年的全国性养老产业政策主题内容的演变脉络,其过程也间接反应了整个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路径。

1、2012年前:市场化孕育期,养老更多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主题内容多为养老保险等基础性老年社会权益问题的保障,养老尚未形成市场化,更多的为政府性社会福利事业。

2、2012年:市场化萌芽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更多政府部门参与,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萌芽期。3、2013年:市场化推进期,多部门多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构建

政策数量渐多,从各个方面出台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指导意见,其中《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补贴的出台,引发了市场对机构养老的重点关注和投资。4、2014年:市场化繁荣期,促进跨界产业间融合,打破外资进入障碍

2014年为全国养老相关政策的井喷年,从养老用地、养老信息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标准化、养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5、2015年:市场化理性期,医养结合、产业金融支持、智慧养老成重点

人才培训、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产业金融等成为全年政策扶持的重点。政府政策从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本力量的全面参与,向引导和纠正社会资本的理性参与转移 产业篇

经过2014年的大肆建设与2015年的逐步淘洗,到2016年,养老产业整体由躁动走向平静、由冲动走向理智,虽然新建项目依然不断增多,但产业主题由建设转为落地运营,并不断改革,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产业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开始由规模化阶段向资本推动下的集聚阶段过渡。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地纷纷制定了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规划,并从政府层面开始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划落地实施,并逐步强化自身兜底的功能特征,加强多种形式、多种层面与社会资本间的合作。

一、社会保障:社保改革开始,兜底功能凸显

在基础社保方面,2016年,截至目前共有12省公布了养老金上调方案,首先从提高收入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同时,养老金入市步伐加快,10月底人社部宣布计划在年内组织第一批省份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合同,此次规模基本会为3-5个省份,加上在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前已签约的山东省与广东省,根据估算,首批资金至多有4000亿,投资对象以保障性为主,不超过30%的资金将会流向股市。在管理方面,也会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牵头组织评审委员会,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正式启动投资运营工作。北京市开始实施老人分类保障措施,灵活调整养老保障服务。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费率偏高的问题,人社部表示将在今后适时调整降低养老保险等社保费率。按照国务院在2015年的安排,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降低至19%,按照上述要求,全国共有21个省市符合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条件,其中上海可从21%降至20%。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和宁夏可以由20%降低到19%,各省目前已纷纷开始对这一部分养老保险进行调整。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级单位出台了相关的高龄津贴等相关政策,加强对于特殊人群的补贴工作。

此外,另一广受关注的延退问题在2016年也有了新的进展。2016年,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的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拥有5年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有预测表示,延退将繁荣老年人就业等方面市场,同时延退可能会为老年人带来更加丰厚的退休金,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能力保障。

在养老服务业方面,公立养老体系加快其改革的步伐,部分开始凸显其兜底功能,或扩大覆盖范围。其中,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正式转变为只接受失独老人入住的养老机构,从此不再招收其他老人,首批符合要求的失独老人已经入住。同时,国家卫计委表示,要建立和完善帮扶联系人制度,提出“为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一名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联系人。联系人要明确联系方式,畅通联系渠道,联系对象遇到困难时可随时获得帮助。联系人要根据联系对象的需求,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经常联系慰问联系对象,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要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逢重要传统节日,要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和关怀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要为特殊家庭建立基本信息档案,以掌握其生存状况及需求”。黑龙江、福建、陕西等省份出台对失独家庭进行帮扶的具体政策,辽宁省则将通过建立计生特殊家庭档案等方式。

在社保层面,2016年最被关注的政策是关于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工作,在6月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公布试点省份城市名单后,山东青岛首先开始试点工作。而北京市海淀区则已开始正式签约。目前,北京的长期护理险还主要针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受惠的养老企业也会从居家辐射到社区与机构养老。

二、政府参与:规范不断出台,多种方式加强社会资本合作

2016年,江苏省特别提出关于农村养老改革等方面政策,要求在“年底前确保五成以上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公立养老机构的兜底功能,将公立养老机构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

从2015年开始,政策出台不断向社区居家养老倾斜,这一趋势在2016年更加明显。在北京与苏州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后,陕西省、河北省、合肥市、乌鲁木齐市纷纷出台相应条例,并经过多次修改审议。此外,在2016年,社区居家养老开始引入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北京、江苏、山西等省份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支持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其中北京、太原、大连等城市更是将原有由社区或政府部门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招募运营方,引入成熟社会力量进行运营服务工作。

此外,由北京率先出台的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并移交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对于城市养老配套建设的控制能力,并通过选拔有运营能力与资质的企业进行运营的方式保证后续服务质量。

以北京为首的城市在2016年对于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大量改革工作,其中发布北京养老服务标识,并将在全市养老企业统一推广使用,加强全市养老设施的品牌建设,在9月成立养老驿站管理集团,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连锁化运营,在城六区开展试点中医药社区养老服务,在八城区不同模式分别试点养老助餐服务等,而上海则加快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同时发布“养老地图”方便老人使用身边的养老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改革将由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普及到更多地区,各地将借鉴北京、上海改革经验,根据自身城市特点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制定相应改革措施。

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2016年,公建民营与医养结合成为其中热点。在9月决定开展第二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后,公建民营成为本次改革的重点内容,各地陆续开始对原有公办养老进行改革尝试。在2016年,浙江省与湖北省分别发布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措施。

在医养结合方面,自国务院在2015年底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后,先后2批共90个城市(区)成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共有18个省(市、区)发布相关政策。目前,各地区医养结合工作发展极不均衡,北京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已经达到98.8%,上海也将在2017年实现全覆盖,而部分省市在2016年才逐步开展此项工作。“十三五”期间,这一工作的推进速度将会飞速加快。

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2015与2016年出台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逐步落实,优惠补贴政策、国开行贷款、PPP项目、专项债、省级养老产业基金目前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从资本方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共有养老PPP项目264个,其中1亿以下的项目66项,10亿以上项目43项。大多数养老项目尚处于识别或准备阶段,按照PPP项目建设周期预测,从2018年开始,将有一批养老PPP项目集中进入落地运营阶段,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大型养老机构供给迅速提升。

三、国企发力:大举进入,改变竞争格局

2016年,大量国有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养老产业,其中特别是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地区,超过10家国有企业以不同方式进入养老产业各个领域,促进产业内改革与企业转型。大型国企进入带来大量资源与资金,同时能够更好应对养老产业投资额度大、周期长的问题,快速在产业内进行布局并扩张。

国企进入养老产业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收购与并购:2015年底,北控集团收购福建金太阳,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中金瑞华收购夕悦。此类以金融资本类企业为主,通过大量资本注入进入养老企业,同时辅助原有民营养老企业实现连锁化经营、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与快速扩张。

成立专业公司或提供专业服务:诚和敬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专业投资与运营养老产业的企业,首钢集团则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展中央厨房服务为起点进入养老产业,中信国安下属的国安养老则在北京等地运营多家社区微机构及养老服务中心,金隅集团则在开发的物业中开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商集团则一方面开发老年食品等,另一方面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此类企业基本以运营与服务切入养老产业,特别是社区居家养老板块,目前以积累自身专业能力为主,可预见未来将会依靠自身扎实的运营服务能力与国企强大的资源资本背景进行产业布局。

与成熟养老品牌、企业合作:北控集团与万科合作怡园光熙长者公寓,首开集团与寸草春晖合作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海尔则与亲和源合作开发智慧养老项目。这类企业通过合作方式引入成熟的品牌、运营管理及服务能力,以合作开发新项目为主要业务,切入养老产业。

其他:同仁堂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辰集团则举办“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这些企业从自身原有优势业务出发,拓展养老相关服务内容,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切入养老产业。

此外,对于养老PPP项目,特别是资金规模较大,需要承接地方养老服务职责的部分,依然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投资者与建设者,成为部分国有企业进入养老产业的方式之一。

四、先行企业:持续运营与拓展,不断尝试改革

对于已经在养老产业耕耘多年的企业来说,2016年是持续保持并加以调整改革的一年。特别是养老地产与大型机构类企业,以及在养老产业开始多点布局的险资企业。

万科在全国各地运营多个养老品牌线,如幸福家、智汇坊、嘉园、怡园、橡树汇、榕悦、蕙心康复等,其中涵盖大型机构、长者照料、康复、社区嵌入、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业态。2016年,万科除继续开设更多养老机构外,和北控集团合作怡园光熙长者公寓,开启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养老业务将正式逐步走向盈利时代。

除万科外,乐成、绿城、保利、远洋在2016年均有新项目投入运营,并与原有项目在运营模式等方面形成明显差异。

险资方面,泰康之家目前已确定9个城市的养老社区项目,2016年,随着申园投入运营,楚园、蜀园的落地,成为国内险资养老布局的领跑者。同时为了解决人才这一养老产业发展的掣肘,泰康与北京、上海等地20余所开设护理等专业的高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多层次培养养老人才。而太平养老则与湖南女子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险公司以合作的形式从培训端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才短板问题。新华保险在北京开始运营自己的第一个养老项目,成为又一家开展机构养老服务的险资企业。

此外,联想集团在9月低价出售自身养老业务板块安信颐和,联想集团2011年成立子公司进入养老产业,是中国养老产业元老级参与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全面推出养老产业的大型企业。

五、后进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创新的姿态进入养老产业

与以地产公司、保险公司为主的元老级参与者不同,2016年,养老产业的新进入者行业背景更加多元化,更多企业以自身原有业务为基础,延伸发育养老板块。

大型企业方面,除大举进入养老产业的部分国企外,华为与国寿签订“智慧养老联合创新实验室”合作协议,将在智慧养老创新方面进行合作,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有部分城市分公司参与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提供相应服务与支持。Airbnb则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并成立的华寿之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中心签订谅解备忘录,成为少数进入中国养老产业的国外独角兽企业之一。

新三板企业中,部分以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始转型进入养老产业,青鸟软通,光宝联合,山源科技,思锐股份为其中代表性企业,而以家政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木兰花也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六、并购整合:资本并购与跨界打劫成为主旋律

2016年养老产业最为关键的事件,便是以宜华健康、北控、光大控股、中金瑞华、首开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及实力民营集团对养老产业的跨界打劫,其基本手段已不再是自我发育与孵化养老产业的实体项目,在抢占养老产业市场端口的角逐中,以上资本雄厚的企业选择了“并购重组”的捷径,直接摘取前几年养老产业的“胜利果实”,取得在产业内的话语权。未来几年,养老产业的并购重组将会更加频繁,已然成为资本跨界打劫进入养老产业的首选路径。

养老产业自2013年正式进入市场化竞争以来,各类企业纷纷涉足,从2014年地产、保险、医疗服务、康复辅具等企业的蜂拥而入,到2015年地产、保险、医疗、康护、器械、互联网、大健康等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群雄乱舞,再到2016年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实力集团的资本介入与跨界打劫,逐年演变的市场竞争主角,彰显养老产业参与企业主体多元性的同时,也逐步显现着养老产业未来竞争格局。

经过2013年到2016年近4年的发展演变,最早进入养老产业的企业中,地产与保险企业历经产业淘洗,目前仍然坚挺在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并逐步显现出先行者的优势。同时,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等新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创新出新的养老产品形态,也在逐渐延展养老产业的产业边界。另外,国有企业和民营实力集团的兼并重组和跨界打劫,成为2016年整个养老产业的最大亮点。

一、地产企业的模式创新

沿着社会发展阶段看产业变迁规律,以养老、医疗为热点的大健康相关产业,成为“老龄社会”产业演变的必然趋势。面对下行市场,地产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寻求转型,按转型力度与方式可分为“基于地产业务进行服务延伸”、“保持地产业务谋求业态多元化”和“剥离地产业务实现全面转型”三种类型,其中以“保持房地产业务谋求业态多元化”为最多数,且在转型的上市地产公司中,养老也成为潮流选择。地产企业一直是养老产业的重要参与主体,也是养老产业的先行者,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万科、保利、远洋、绿城、绿地等企业,其中也不乏宜华地产(现在的宜华健康)等上市公司。

截至2015年底,布局进入养老地产的房地产企业已有80余家,其中百强企业中进入养老行业的有23家。经过若干年的市场竞争和产业淘洗,一大批的养老地产企业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被淘汰,而至今仍然坚挺的地产企业,则分别在养老产业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模式路径。

二、保险企业的稳扎稳打

今年的养老产业,相对于地产企业的火热进入与高举高打,与地产企业同步布局养老产业的保险企业却冷静很多。纵观国寿、人寿、平安、泰康、合众、太平等一大批早年积极布局养老产业的险企,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按照各自的节奏和模式布局养老产业,但动作明显谨慎很多,不少已然停下脚步处于观望状态。相对而言,2016年涉足养老产业的险企中,泰康的成绩是业界公认的,也是最值得研究和效仿的创新模式。另外,相对于泰康之家式的典型模式,不少险企已然将参与养老产业实践的重点从养老服务运营向基于自身保险专业能力的养老相关保险产品设计上,未来几年,养老相关商业保险产品的推出,也必然对整个养老产业产生深刻影响。

三、国有企业的全面参战

养老产业本质上属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一种,政府在整个养老产业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与其说养老产业是朝阳市场,不如说是一项政府主导事业。自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以来,政府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托底”的角色,各种政策的出台,搅动了市场的热情与活力,各类型企业纷纷参与,跑马圈地。经历了2014年的“市场进入期”、2015年的“市场混战期”,在养老产业一片红火的同时,代表政府意志的国有企业却仿佛总在“冷眼旁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言表示,国有企业涉足养老产业让人放心。随着养老产业逐渐由混沌走向理性,由乱战走向群雄割据,加之国企改革与转型的压力剧增,相对于以往的“屏息观望”,2016年各类国有企业开始纷纷大举布局,依托政策着重支持,基于自身原有业务、资金和人才团队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参与养老产业的市场化竞争。

从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上来说,各类国有企业的参与,无疑给整个养老产业注入了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本资源,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活力,通过国企实力和资本的撬动力量,以及“政策+国企+落地机构”的系统化“筑底”作用,使得我国整个养老产业更加的体系化,产业竞争逐渐走向理性与有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有资本的全面参战,也同样带来了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的骤减。养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大资本”企业主导竞争规则的产业,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本来就小,而国企及大资本企业集团的陆续进入,无疑将会使得一大批中小从业企业被迫转型,甚至退出产业角逐。

四、实力集团的兼并重组

2016年以来,南京新百收购安康通、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中金瑞金收购夕悦养老、首开与寸草春晖合作、鹏瑞利收购人寿堂,养老产业的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其中养老地产等实体项目成为并购对象“排头兵”。对资本方来讲,并购养老地产项目有助于其内部的产业重组与业务调整,以资本撬动自身养老业务快速成规模并占领市场。对养老地产等实体项目来讲,微盈利及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特征,使得被资本并购成为充实资金实力、进而完善服务质量、延展服务链条的最佳途径,并有望“借壳上位”,撬动自身资本运作能力。

与国企大举进入养老产业竞争类似,大企业及实力集团的并购重组,同样会给整个养老产业带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并购重组梳理了产业竞争格局,推动着产业自身的重新“洗牌”,有利于产业整体的良性进步。但另一方面,大资本方的强势进入和跨界打劫,使得养老产业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减,也同时打压了中小企业的模式创新和技术革新动力。因此,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实力集团,国家都应从产业顶端对其进入时序、速度以及方式进行统一调控,合理维持养老市场的良性竞争。

五、技术企业的边界突破

除了地产、保险等养老产业的先行者,以及国企、民营实力集团等后来的跨界打劫者,2016年以来,养老产业不乏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养老器械等类型的企业进入,并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广泛关注。此类养老产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嫁接“互联网、O2O、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不断进行产品革新,间接推动着养老产业边界的外延,不断凸显着技术革新对产业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从最早以地产、保险为主的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多点性、标准化、连锁化布局,到后来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边界的拓展,再到目前大型国企及民营实力集团的大举进入,不难看出,未来10-20年养老产业的主体参与者将逐渐演化为两类,一是拥有大资本、大市场的民营实力集团和国有大型企业,一类则是康复护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将技术精炼和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为老服务企业,前者负责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后者负责养老服务的一线垄断,两者一上一下,奠定整个产业参与者的竞争格局。而中间的中小微企业,将在以上竞争格局中经历多轮的产业“淘洗”,要么被并购抱上“资本”的大腿,从此大树底下好乘凉;要么便要“术业有专攻”,凭借高竞争壁垒的专业技术能力在产业竞争中立足。而整个养老产业的市场格局,将在此两极分化中,进一步升级与定型。资本篇

经过2015年资本盲目进入养老产业,2016年资本逐渐回归理性,没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小型机构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野,而优质的养老标的被资本争相追投。在资本寒冬下,由于人口结构改变而换发生机的成熟养老企业或将是资本追逐的下一轮热潮。盘点2016年资本市场动态,可总结如下。

一、政府发力,通过PPP鼓励社会资本助力区域养老产业发展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的缩写,它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PPP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更多的民营资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第四,PPP模式可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质量。

养老产业与PPP项目对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首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PPP模式对接养老服务产业。比如,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养老服务工程;新增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在公共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途径采取PPP的模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和公立机构改革等。除政府政策支持外,PPP模式与养老服务产业还具有许多共通点。例如:养老产业属于公共服务领域,而PPP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因而两者在适用领域方面具有一致性。第二,养老产业和PPP模式具有相同的投入产出特征,即两者都具有投资金额较大,收益缓慢的特征,因此PPP模式和养老服务产业具有相同的对接基础。除此之外,PPP模式和养老服务产业都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截至2016年9月30日,国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公布出来的养老PPP项目共计264个,我国东部地区以山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三省项目数量名列前三,分别为50个、13个和10个;中部地区以贵州省为首,有养老PPP项目41个,河南省位列第二,共有22个,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西省同列第三,都有13个养老PPP项目;西部地区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19个养老PPP项目并列第一,云南省13个位列第二,甘肃省6个养老PPP项目位居第三。综合全国来看,山东省、贵州省和河南省的养老PPP项目数量之和为113个,占据了全国养老PPP项目总数额的42.8%。

根据国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目前公布出的172个养老PPP项目,多数养老PPP项目仍然处于识别阶段。在172个项目中,有109个项目处于识别阶段,33个项目处于准备阶段,11个处于采购阶段的项目,19个项目处于执行阶段,没有项目进入移交阶段。养老PPP项目投资金额相差较大,其中,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九顶山养老服务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投资金额最多,高达1,307,830万元;云南省爱晚工程国际养老基地项目以680,000万元的投资金额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山东天湖养生养老旅游项目,投资金额为375,645万元。在172个养老PPP项目中,北京市大峪街道黑山养老照料中心项目投资金额最少,为600万元。

目前我国的养老PPP项目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养老PPP项目投资领域集中在养老服务业和医养结合的领域,其他领域涉及较少。而目前,养老服务业呈现出综合性发展趋势,除去传统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专项用品开发以外,还包括老年食品、用品、保健、保险、旅游、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因此,政府应该集合社会多方资本,鼓励建立大型的养老服务机构,把资源和专业人员统一起来,形成养老服务综合产业园。第二,现有的养老PPP项目以BOO和BOT为主要的项目运营方式,养老服务领域的公司合作项目应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收益模式,使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都能够尽力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养老PPP项目由于初期投资金额大,收益时间长,应从多方面下手,注重项目的风险管理。

二、国内优质养老标的被资本争抢

继今年年初安康通被南京新百收购后,掀起了一阵养老产业资本投资热潮,深耕一线城市多年、运营较为成熟的养老机构纷纷被并购,这些养老机构被注入充沛的现金流后,开始加快连锁化布局,服务覆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一)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

2016年1月18日,宜华健康发布公告,以4.08亿现金收购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的58.33%的股份,成为亲和源的控股股东,这是宜华健康全面放弃地产业务,进军养老行业的一个重大举措,主要利用亲和源在健康养老产业内多年积累的良好运营模式与经验以及品牌价值,为下一步在健康养老产业内布局打下基础。虽然在收购发生后,宜华健康股价直线下跌,股票市场短期不看好本次收购的表现,但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宜华健康在出卖地产业务后,始终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使得市场恢复了对企业的信心。截至2016年11月5日,宜华健康的股票价格已经和年初时的股价持平。

宜华健康股价的回升,充分表明产业外企业进军健康养老的模式已经从收购运营不良机构进行整合与提升变为收购拥有良好品牌与运营能力的机构,借助其多年发展积累,谋求进一步扩张。收购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内的盈利,而是占据关键市场份额,谋求长期发展空间。

对于亲和源来说,投资近6个亿,经历十年的经营后,在入住率已达到95%的情况下,市值仍然只有7个亿。这一情况无疑折射出了目前健康养老产业大型机构现金流不畅,市场估值过低的困局。在本次收购案之前,亲和源一直在寻求新三板上市未果,此次收购案无疑为亲和源解决了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资金问题,保证其良性运转。

(二)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

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一直致力于建设以养老机构为体系支柱、以老年医疗为区域核心、以小区服务为实施基础的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集团管理式公司。截至2016年10月,汇晨在北京布局了六家老年公寓,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并且在威海市建立了面向于旅居养老的汇晨荣成老年公寓。作为一家民非机构,汇晨以运营社区中型养老机构为核心,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连锁化经营,走的是以运营为核心的轻资产运作道路。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是中国光大集团的金融子公司,公司秉承大资产管理理念,专注发展跨界资产管理及投资,投资涉及多个行业,在2015年开始考虑布局养老产业,在考察多个养老机构后,最终选定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2016年5月13日,光大控股宣布收购汇晨养老67.27%的股权,投资界预计本次交易估值大约4个亿左右,通过此次收购,光大控股将充实大健康版块,并且以汇晨养老作为实体与公司的融资租赁和保险业务进行协同,发挥“金融+实业”的优势。从此次并购金额和控股比例来看,光大并购汇晨并不是一次短期的财务投资行为,而是一次对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布局。

对于汇晨养老来说,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通过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已经度过生存危险期,达到年盈利10%的规模,但由于养老运营仍是微利,汇晨的连锁扩张速度较慢。通过此次光大资本的注入,汇晨资金实力大增。在提升自身养老运营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未来3-5年将加快连锁化进行,先覆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此为基础,快速向二线城市进军。以自身养老机构运营能力为核心,以“养老机构+旅居养老”方式,覆盖本地和候鸟旅居人群,打造连锁化养老集团。

三、资本青睐标的三大核心特征

在今年VR、AR、TMT等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之时,养老产业以其数量庞大的消费人群,及其广阔的产业前景吸引着众多资本的眼球。要说2015年资本方还在观望是否进入养老产业,随着2016年宜华健康对亲和源的收购,拉开了资本收购优质养老标的热潮。2016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运营成熟的养老机构纷纷被并购,优质的养老标的成为资方眼中的“唐僧肉”。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总结了被并购方的三大核心特点:

(一)轻资产运作模式

从今年六个主要资本并购案可以看出,自行购置地产开办养老机构的重资产运作的养老标的已不在吸引资本的目光,反而靠租赁地产提供机构养老服务或直接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受到资本的青睐。养老产业是个资金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并且产业的盈利点在于服务的满意度而非硬件的投入,因此,以轻资产运作并着力于养老服务的机构才能在养老行业普遍难以盈利的情况下,获得利润,谋得长期生存的能力。

(二)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资本对于产业的发展是助力。资本具有逐利性和对资产的长期回报率的要求,意味着只有拥有成熟商业模式才能受到资本的青睐。对于养老产业来说,由于其福利性的特质,养老机构大都依靠政府补贴度过发展的萌芽时期,一旦抓住养老产业的刚需,摸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定会收到资本的关注。不管是汇晨以做运营管理为主的社区中型养老模式,还是夕悦的居家上门服务模式,又或是寸草春晖专注于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模式,都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建立起的成熟商业运作模式,并得这些商业模式到了其服务覆盖范围之内老年人的认可,并在多年的运营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拥有此类特质的养老机构才会收到资本的关注。

(三)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

资本的注入,可以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连锁化复制,快速扩大规模。养老机构快速扩张和服务输出是建立在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之下的,因此资本并购养老标的的一大特色就是已经建立起标准化的体系。从今年的六个并购案例也可以看出,汇晨、夕悦、寸草春晖无一不是通过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并能够进行标准的输出。因此,想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是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四、互联网浪潮下,智慧养老平台获风投青睐

智慧养老平台主要以轻资产的养老标的为主,投资体量大都在千万量级,且大部分停留在A轮阶段。由于此类企业处于创业初创期,急需大量资本投入,而私募基金也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标的来增加项目的多样性,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两者一拍即合。近期的养老相关互联网平台及终端产品的融资状况如下图:

私募基金更多看重的是已经成型的产品和平台,这些投资并不是战略投资,更多是为了获得短期投资收益,最终通过资本的退出,获得资本利得。资本的逐利性和养老行业的长期性有天然的矛盾,因此,此类资本会选择运营互联网平台的智慧养老项目,这类项目可以借助资本来快速增加端口流量,占领细分市场,通过扩大在企业产业内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打压竞争对手,获得竞争收益。流量端口的快速占领,对此类轻资产企业至关重要。

拥有流量优势的智慧养老企业,获得私募基金的A轮融资并度过前期的烧钱阶段后,能否占领流量端口,占据市场份额,获得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智慧养老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养老运营机构,通过养老运营机构来服务老年人,因此在市场扩张中,需要紧跟成熟养老运营机构的需求,通过和运营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老年人刚性需求,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16年,是大量智慧养老企业通过PE、VC进行融资扩张的时期,由于互联网的基因是赢者通吃,因此这些企业在大量烧钱后,能否通过B端圈走大量的C端客户来抢占市场份额,是智慧养老企业存活的关键。乱世出英雄,在度过今年的乱世后,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预计将会出现智慧细分市场的最大赢家,但花落谁家,还待观望。

五、上市公司趋于理性,有钱不任性,务实不烧钱的切入养老领域

2016年最风生水起的资本市场就属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新三板被看做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由于其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挂板,截至2016年11月5日,新三板挂牌企业达9384家,远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数量。其中,切入养老行业的企业有19家,其主业覆盖家政、医疗、旅居、保健品和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设计等领域,都是在原有的消费者结构上进行调整,把重点消费群体扩大至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其主营业务都不是养老行业的关键业务。这19家企业的名称及其养老相关业务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智慧养老方向切入养老行业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占大多数,而养老行业的关键领域如居家养老服务、康复理疗、护理人才培训等企业很稀少甚至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未富先老,整体来看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养老服务提供商盈利能力薄弱,资金上不能负担新三板挂牌前的股份化改制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调的费用,另一方面是股转系统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设立隐形挂板要求,对挂牌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有一定要求,使得部分养老服务提供商挂板失败。这给一些商业模式清晰,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想转行做养老行业的新三板已挂牌企业提供了机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定增等手段扩大资金能力,通过并购遇到资金困难,但运营情况良好的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提供商,来分享养老产业未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在上市公司盲目进军养老市场的热潮之后,如今开始趋于理性,谨慎对待向养老产业的多元化扩张。比如以虚拟养老院方式切入养老产业的奥维通信,关闭了其在厦门的虚拟养老中心,仅保留了天津市虚拟养老服务中心、甘肃民维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和南京奥维居家养老云服务中心这三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司以无线电通讯设备起家,通过非相关多元化切入养老,在经历初期的扩张期后,正在逐步关闭亏损严重、难以吸引消费者、没有客户流量虚拟养老中心,停止扩张,而把重点转为专心运营好已有的养老服务中心。这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有钱不任性,务实不烧钱的对待养老产业的态度。

从上市公司涉及的行业来说,包含了信息系统、智慧养老、养老地产、金融投资、医药、保健品、养老器械、医疗体检、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险,几乎覆盖了整个养老生态链体系。从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看出,转型切入养老行业的公司主要分布在信息系统、地产、保险和医药四种类型的行业。一方面是这些企业在各自产业发展初期实现了资本积累,获得了行业的超额利润率,因此拥有了可以进行多元化的产业资本,另一方面,这些行业与养老有天然的协同性,其行业资源可以直接用于发展养老版块业务,而不用完全另起炉灶。但从上市公司对养老业务的重视程度来说,由于养老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盈利模式还不成熟,除了宜华健康完全由地产业务转为养老业务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养老业务都处于理性涉入阶段。更多的情况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成立专门的子公司发展养老业务,而不把养老业务装入上市公司,以防拉低上市公司的利润率。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课题组认为,通过资本的助力,养老行业将逐渐度过起步期。养老机构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关注上市公司的动态,以借船出海之心,通过被并入运营稳定的上市公司,解决现阶段资金和客流难题,做深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对上市公司来说,要想分享养老产业的巨大蛋糕,重资产投入重新开始建立养老机构或做养老服务提供商是不明智的。最明智的选择是通过搜索养老产业内的优质标的,通过并购切入养老行业,在养老产业发展初期开始布局,等到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赢取超额利润。

人才篇

纵观2013年至今的养老产业进程,不管需求潜力多么巨大,从业企业多么众多,资本追逐多么狂热,在这场养老朝阳产业的狂欢中,我们冷眼观察总能发现,任何模式、任何业务、任何投资策略,到头来,决定养老企业在越发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并拼出一片天地的,永远是养老人才。

一、现有养老人才的结构性失衡

据统计,我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其中只有四万多人是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据民政部印发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所提,到2020年要实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达600万人的目标。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老人需要一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大约在1000万人,护理人才缺口高达900多万,我国的养老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一)养老人才体系:“七分专业,三分综合”

对于养老产业来说,养老的人才体系主要是指针对半自理、非自理等养老刚需市场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人才团队。针对这部分老年群体,其“七分保命三分开心”的需求特征,决定了养老人才体系必然是偏重于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监测管理等专业照护服务,其次是心理疏导、法律咨询、休闲娱乐等精神和生活服务。

(二)公共教育体系嫁接不上,人才教育基础薄而透,官方来源少

在教育部2016年的全国高校本科新增专业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9所本科院校新增了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如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许多职业院校也新增了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另外,我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约30余所,中职院校约25所,总计年招生仅为2500人左右,在职服务人员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仅约2万人。除了养老人才教育基础薄弱之外,养老行业就业环境、公共教育内容与养老行业实际需要脱节等因素,也导致毕业学生就职意愿低、流失率高。虽然国家及各省市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以京津冀为主体的“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也走出了“京津冀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全国养老产业优秀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联合共享模式,泰康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开始“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但相对于1000余万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其所带来的就业人数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三)人才培养费时费力,企业用人基本靠挖,跨界打劫多

细分养老人才的现有来源,主要分为教育路径、内部升迁及外部整合三种。面对目前养老产业内群雄四起、跑马圈地的激烈竞争局面,通过教育体系和内部培训体系进行的养老人才培养,其不管是从耗时上来说还是从所花费的成本上来说,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现有养老从业企业的业务运营,主要以从各个相关领域打劫人才为主,国内的医疗、康复机构以及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养老照护人才,都成了企业争先抢夺人才的主战场。

(四)在职服务人员鱼龙混杂,养老人才市场整体“既乱又差”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中,41-50岁中年护理人员为民办机构护工队伍的主力军,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群的占比很少。其中,养老护理员多以农村户籍已婚女性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同时,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劳动保障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近半数养老护理员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另外,机构内部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梯度划分、培训晋升机制、激励管理制度等均处于几乎空白的状态,要么花费较长时间自己慢慢摸索,要么从台湾、日本等产业先行地区引进,但又同时面临着外来经验的水土不服问题。

(五)未来90后00后当道,养老职业“轻技术、重体力、环境差、待遇薄、通道窄”的先入印象,更加影响年青一代的就职意愿

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兴起,在产业内一片繁荣、蒸蒸日上,各类人才纷纷汇聚角逐产业竞争的同时,整个产业的职业形象却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人们对养老护理等产业相关职位的心理感知,仍然停留在“轻技术、重体力、环境差、待遇薄、通道窄”等先入为主的职业形象,将会在未来90后、00后当道的人才市场上,更难吸引高质量人才。因此,养老产业人才市场环境的改善,需要以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社会组织为辅助、以企业为实操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推进和改善。

二、培养养老人才的“七步法则”

未来的养老产业,除了以政府为主导在产业层面积极推动“多方合作、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从职业规范、人才培养、资格认证等顶层方面逐步落实和规范整个产业人才市场的标准和制度之外,企业仍需在政策有效落地之前,由内而外,寻找自己养老人才的培养之道。

(一)一建组织架构

企业或机构在人才体系建设上,首先要根据自有战略愿景和业务结构,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组织人才制度,如保利和熹会“五部一室”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的建立,只有当组织内部的架构关系与企业或机构的整体未来愿景相匹配时,组织和人才才能够在良性的大环境中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二)二掐关键人才

基于合理的组织人才架构设计,在力争“快速推开局面抢占市场规模”的产业竞争力度下,很难留有时间让企业自行培养关键人才,因此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在人才体系构建和布局的一开始,就要绑定如青松照护、日医集团等国内外品牌机构,掐取行业内或相关行业有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抢占人才高地,借助关键人才和合作机构的品牌力量和先行经验,撬动自身人才体系的快速建立。

(三)三分梯级制度

在内部人才体系的梯度建设上,很多企业已经走在实践的道路上,如保利和熹会将内部人才在横向职能上分为照护、医疗、膳食、行政、社工、后勤、管理等职责类型,在纵向晋升梯度上设立“分级照护职业生涯规划”,将照护人才从低到高分为“新员工、初级照护师、中级照护师、高级照护师”,每一级的岗位晋升均需要通过相对应的内部培训,在高级照护师之上又设置管理者、照护专家、内训师三个顶端职业,为内部人员提供“1+3”的职业晋升通道选择。

(四)四定内培机制

除了外聘专项人才,面对“人才”这一养老产业未来核心竞争点,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应是尽量内训属于自己的体系化团队,将自有团队与外聘团队有机整合。因此,设计专业性体系化的内部培训课程、与学校联合教学培训、通过民政部或社会福利协会等政府机构的专项培训课程与资质审核机制等方式,建立完整合理的内部培训机制及审核机制,与人才选择、人才晋升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五)五用激励体系

上述组织架构、关键人才、梯级晋升机制以及内部培训机制建立之后,下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养老产业人才的工作环境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福利待遇和社会认同感的提升。一方面要通过改善薪酬体系提高基础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目前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常用的组织激励体系。激励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是通过奖金、提成等方式实现,一方面更加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内部能力评级、职业荣誉评级等方式,提升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认同感。

(六)六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目前在每个产业,都会引起业务革新与模式革新,养老产业同样如此。对于养老人才的养兵之法,除了在架构、制度和机制上做全面考虑之外,企业或机构还应积极引入互联网等新型技术,通过互联网的对外链接,线上盘整国内外多方先进企业及培训体系,线下通过互联课程进行员工能力培训。另外,通过康复辅具、养老机器人等方面的技术更新,也可以改善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条件,缩减日常工作中的体力支出。

(七)七留外部端口

在内部养老体系以及线上互联体系建立之后,最后在养老人才系统的建设上,还需考虑为外部资源的导入与交换,留下端口,如对学校开放教学实习机会,对其他企业开放员工交换学习机会等,通过外部端口的嵌入,搅动内部人才体系的流动性,激活体系内人才个人自发的能力更新。

综上所述,养老人才已是可预见的未来产业核心竞争点,但目前不管从政府由上而下的政策落地来看,还是企业由下而上的人才组织及培训实践,都还停留在初级混乱阶段,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埋藏着无限的机遇,等待着企业组织去不断拓展,前进。

2017

在政策、市场、资本、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持续推动下,展望2017年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认为可从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模式选择两个方面,总结推测2017年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产业发展方向:“养老+大健康”,刚需养老为底,养生养老为体

从2013年产业元年开始,养老产业经过了近4年的政府推动与市场化竞争。在这4年间,整个养老产业服务体系的“政府筑底”工作逐渐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底层托底架构已然成形。基于此,养老产业的主要用户群体也逐渐由失能失智、半自理和高龄老人等需要护理照护的刚需群体,向年轻活力老人覆盖,在此过程中,养老产业的业务重心必然是基于刚需性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向以“康复保健、养生娱乐”为中心的“大健康”产业蔓延。展望2017年的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刚需养老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而养生养老将进一步多元化、创造性的繁荣发展。

由此,基于“养老+”理论,2016年的医养结合、社区和居家养老、智慧养老之后,生态养老、旅居养老、养生养老、老年娱乐、高端保健、中医养老、养老保险等围绕全龄老人全生命周期的老龄“大健康”领域将在2017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从医疗医药到康复保健:以中医康复、慢病管理为排头的养生养老

当“保命型”基础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老年群体的“长寿化”、“健康化”特征逐渐明显,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换代,2017年养老产业的医疗服务部分,将从以“诊断治疗”为主的医疗医药服务,向以“中医康复、慢病管理”为主的养生保健服务转移,中医、康复、慢病管理与健康管理等,将在2017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从生存所需到精神所需:以森林康养为代表的生态养老

2017年,当基础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老年消费潜力逐渐激发、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渐提高之时,更多的中高端养老群体将会倾向于寻求“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不一样的老年生活”,届时老年旅游等将会更加火爆。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目标: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 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00 个以上,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规划明确要求做大做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以森林康养为主要形式的生态养老将会成为下一波的市场角逐内容。因此,2017年,将是生态养老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体验化、个性化发展的一年。

(三)从线下实操到线上资源:智慧养老信息系统构建

从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开始,政府便一直在鼓励、引导和促进养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基于“互联网+养老”的养老O2O产品涌现市场。2015年和2016年,全产业养老信息系统建设与完善的同时,基于“养老+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仍在继续,同时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化养老产品也不断创新和迭代。展望即将到来的2017年,在以企业为主的各自养老信息系统创新迭代的同时,以政府为主的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会更加完善。另外,基于以上信息系统的智慧养老和智能养老产品,将会以“技术研发”和“跨界合作”为推动力量,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从产业运营到资本运作:产业为本,金融为器

整个2016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成为养老产业的关键词,各类型养老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的登陆新三板、A股进行更高维度的角逐。展望2017年,这股资本运作的浪潮将会越演越烈,以产业运营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催化,整个养老产业格局将会进一步被改写。

二、企业模式选择:

(一)“占资源、聚资本、拢人才”将成为养老企业市场竞争要点

不管是对于在养老产业内“苦苦支撑”的先入者,还是门外“有钱有势”保持关注的跨界者,选择正确的“入场方式”,凝练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而吸引并绑定“人和钱”,通过并购与整合迅速挤掉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做大规模,是在未来激烈产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的必要路径。经过2013年产业元年的“懵懂摸索期”,到2014年的“企业乱入期”,到2015年的“概念模式期”,再到2016年的“资本热捧期”,养老产业的发展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出现“概念模式基本定型、标杆项目基本定式、企业竞争基本定点”的“三定局面”,养老产业未来的竞争重点已经不再是概念模式的创新出奇,太申祥和、太阳城、亲和源等养老产业标杆项目的借鉴意义也已逐渐跟不上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养老企业竞争的要点已逐渐从抢得政策风口和抢占市场先机,向“占资源、聚资本和拢人才”上转移,凭借上述三点,迅速扩大规模,做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

将“占资源、聚资本、拢人才”的养老产业未来市场竞争的三个致胜要点,放到企业个体的战略布局和战术选择上去通盘思考,未来养老企业的生存之道无外乎两种,一是点状发力,做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术能力,做未来产业竞争的“业务能手”,像U盘一样,“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二是线状布局,做大产业链资源整合平台,像插线板一样,通过各种途径与具备关键技术能力的外挂型“业务能手”合作,做各类型外挂合作方的“组织高手”,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做大平台价值。

(二)“U盘式拔插”的生存之道: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

养老产业从本质上来讲,是服务于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的服务产业,不管是机构型养老、社区型养老、居家型养老还是异地旅游养老,都应是根据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不同特色需求,提供的各类型的针对性产品与服务。作为一个服务性产业,决定其从业企业能否被市场认可并永续存在的,不是企业的资本和资源实力强弱,而是其服务是否专业到位,其专业技能在产业竞争中是否强劲。因此可以判断,未来养老产业从初创期向规模化、集聚化、平衡和联盟等产业演进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无论从业企业数量如何暴增、企业类型如何多元化、市场竞争如何混乱,以点状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业务能手”型企业的市场价值,一定是随着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而不断增值。

未来养老从业企业不管布局的是何种养老战略版图,也不管以何种商业模式切入养老产业,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将成为支撑养老企业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是养老从业企业的标配技能,也是未来衡量和评定养老企业价值量级的核心指标。拥有自我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就像U盘一样,是自备生存能力的,不管是“不装系统”的自我独立发展,还是“被迫装入系统”的合作发展,都可以凭借其核心技术能力进行自由组合和拔插,对外界市场环境的依赖性较弱,进而具备较强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养老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未来养老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取途径,可分为“自我发育”和“并购整合”两种。“自我发育”式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取,如目前市场上已经具备较强品牌价值的青松照护、日医集团等,其专业技术能力的发育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及用户市场的逐渐积累等,都需要持续大量的成本投入,对于目前以速度取胜的养老产业竞争环境,企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因此,从所需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综合考量,目前很多养老从业企业多采用“并购整合”的方式获取专业技术能力,如通过引进美国居家照护服务品牌“仁爱华”成立的我国居家养老照护行业领导者慈爱家,自我不发育能力,而是通过资本的力量并购或整合已经成熟的养老服务专业技术型企业,借力打力,以期最快的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综合型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平台型外挂”的生存之道:做大平台,技能外挂,并购整合,自成一体

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一定是从混乱竞争走向有序竞争,产业演化的集聚阶段和平衡联盟阶段,产业集中度将持续升高,行业将面临着重新洗牌以及寡头企业强强联盟的竞争态势,业务多元化、资源共享化和企业数量减少将成为未来整个养老产业发展演化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并购重组”将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成为决定企业能否成功实现产业过渡和升级的制胜点。

未来养老企业参与竞争将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内部能力提升,更有效率的竞争者通过漫长激烈竞争将效率低的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二是通过并购整合借势发力,收购竞争对手,获得协同效应,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三是控制规模主攻专业能力提升,小即是美,进可攻,退可守。“U盘式拔插”类企业的生存之道近乎第一种和第三种的竞争模式,主张向内发力,内圣外王。而通过并购重组,在原有业务和组织平台上,整合外挂型的技术型、资源型和资本型企业,做大平台,向内实现专业技术强化与业务复合多元化,向外实现快速规模化以抢占市场空间强化竞争能力,既是养老产业已有从业者未来必须面对的企业升级路径,也是站在门口观望的跨界者切入养老产业的最佳选择。

“平台型外挂”的养老企业生存之道,最重要的是搭建好适合各类企业进行挂靠和合作的平台组织和合作机制,吸引各类“有钱、有人、有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其次是要在并购和整合各类外挂型企业之后,构建强有力的平台组织管控能力,将“外挂企业”和“自有平台”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最大化其整合之后的市场竞争力。

(四)养老企业未来发展最佳模式:纵向专业深耕+横向平台拓展

养老产业发展至今,资本的发力、大型上市公司的介入以及产业边界的逐渐模糊,均促使养老产业从业企业不断的进行自我战略部署和战术选择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角逐。不管是如青松照护、日医集团等的“U盘式拔插”型的企业,还是如宜华健康、复星集团、华业资本等“平台型外挂”的企业,都是符合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趋势的企业生存路径选择,也是现有陷入生存困境的养老从业企业不得不去思考和选择的转型升级路径。

然而,不管是对于养老产业内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并以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U盘”型企业,还是养老产业外不断渗入以“平台式外挂”手段实现产业切入的跨界者,在产业内普遍的“占资源、聚资本、拢人才”的竞争大势下,纵向的专业深耕,加上横向的平台拓展,横纵结合,以纵向的专业技术能力深挖站稳市场脚跟,以横向的并购整合和平台拓展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空间,无疑将成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赢得市场竞争的最佳途径,也将是未来养老产业企业竞争不可避免的路径选择。

下载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保健康平安养老调研报告

    关于人保健康及平安养老两家公司调研情况的报告近几年,青岛人身险市场发展迅猛,但这种发展仍是单纯依赖资源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发展,而未实现集约化、精细化发展。进入2011年,由于......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产业篇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产业篇近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林促会健康养老专家委员会、惠之孝(北京)国际养老产业研究院、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联合......

    关于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时间:2011-08-11 来源:四川人大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三友集团董事长、总裁 郝士权【内容提要】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

    养老调研报告

    浅析**地区未来五年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地区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是15545人,占地区总人口92791人的16.76%,7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36%。这两个指......

    关于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养老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采取便捷、舒心、稳定的养老方式是各级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工程......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

    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县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2017年*月*日)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积极顺应健康养老的社会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创新,稳......

    养老行业调研报告

    养老行业调研报告1、关于养老市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有2亿老人,潜在1万亿养老服务消费,4万亿的养老产业规模等等,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也会陆续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