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医药院校情况
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天津中医药大学
5、南京中医药大学
6、成都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湖南中医药大学
9、山东中医药大学
10、长春中医药大学
11、浙江中医药大学
12、河南中医学院
13、辽宁中医药大学
14、湖北中医药大学
15、广西中医药大学
16、福建中医药大学
17、安徽中医药大学
18、江西中医药大学
19、甘肃中医学院 20、云南中医学院
21、陕西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三、从更名时间排名:
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除外,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
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
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
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
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
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
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
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
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
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15、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16、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除外,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
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
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上海中医药大学;
3、广州中医药大学;
4、天津中医药大学;
5、南京中医药大学;
6、成都中医药大学;
7、山东中医药大学;
9、浙江中医药大学;
9、长春中医药大学;
10、河南中医学院;
11、陕西中医学院;
12、广西中医学院。
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8、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21、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
2、浙江中医药大学;
3、成都中医药大学;
4、安徽中医药大学;
5、北京中医药大学;
6、上海中医药大学;
7、河南中医学院;
8、湖南中医药大学;
9、广州中医药大学;
10、山东中医药大学;
11、山西中医学院;
12、陕西中医学院;
13、云南中医学院;
14、江西中医药大学;
15、福建中医药大学;
16、广西中医药大学;
17、天津中医药大学;
18、辽宁中医药大学;
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
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
23、贵阳中医学院。
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
1、广州中医药大学;
2、成都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3、北京中医药大学。
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篇:浅谈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
浅谈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
摘 要: 大学校园优良的学风可以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是大学良好教学、生活秩序的最基础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效高低是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优秀学子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分析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活动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学风建设 有效举措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一所高校的学风稳固,学生培养的质量就会更高,学生管理工作也会相对轻松。优良学风的养成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更依赖于学校包含制度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工作,从而营造积极向上、奋发上进的氛围。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学风,各大高校每学年纷纷组织开展优良学风养成的系列活动。
1.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类院校因为学生专业的特殊性,为了使得祖国中医药事业既传承经典,又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中医药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既要学习中医又要学习西医,既要学习中药又要学习西药,学习课程比较多,学习压力一般比较大。部分学生在较大的压力下,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今大学生普遍深度接触手机和互联网,受网络游戏、小说、影视作品等负面影响更多,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学习氛围不够浓厚[1]。此外,中医药类院校一般缺少人文、艺术类专业,学校氛围偏于沉闷,学校各类学生活动开展不够积极且形式单一,学生各类活动倾向于沿袭之前的活动思路而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主要依靠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学校层面缺乏制度加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有限,并未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
2.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中医药类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可以更多地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行整个院校层面的学风养成的顶层设计[3]。
该中医药院校每年三月到四月为学校的优良学风养成月,学校每年三月会发文开展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级、勤学宿舍、特色宿舍评比等各类活动,同时要求各个院系在学校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开展各类具体、特色的学风养成活动。
2018年,该中医药院校全院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各类文件精神,秉承“德育为先、学风为主、育人为本、管理为重”的总体工作思路,实施各年级目标管理机制,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科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提升学院整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1高度重视,全院部署,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院系学工办在收到学校学工部关于优良学风养成月的通知之后,专门召开“关于共建优良学风养月”的专题会议;要求所有专职辅导员参加的同时邀请兼职辅导员(专业任课老师)参加,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专业自主学习及专业拓展学习质量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专兼职辅导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4]。另外,院系领导也高度重视“优良学风养成月”的活动开展,将院系的所有会议室、教室对学生开放以便学生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院系的高度重视和在人员、经费及场地上的支持,为优良学风养成月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2加强教育,提升认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为了使“优良学风养成月”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院系辅导员利用点名会、班会、新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优良学风养成月的活动形式、目标、任务及要点,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另外,进一步强化班委、学生会等干部的自我管理与监督职能,明确分工,为优良学风的养成确立制度保障。
2.3思想引领,层层联动,夯实党团建设基层堡垒。
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分别针对学生开展“思政第一课”,学生党总支组织举行了学院入党宣誓大会和每周例行的党员红色观影等学习活动,“雷锋月”期间,各学生党团支部和各个实习点积极开展了各类特色学雷锋系列活动[5]。
2.4新老合力,传承创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院系精心定制方案,对辅导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通过集体观摩并讲评新入职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主题班会、骨干会、班建、谈心谈话、重难点人监控等学生管理技能培训,每位老师结合个人擅长进行分享,团队受益多,成长快。
2.5紧密筹备,激发活力,开展特色学风养成活动。
院系紧抓学生日常各类管理制度落实,院系领导牵头主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发挥兼职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育人作用,召开兼职辅导员系列班,兼职辅导员们就自身的学习与就业历程给学生在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前景、职业规划、择业与就业等问题上与学生进行深入又生动的交流,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院系学工办发挥新媒体育人优势,筹划、创建“职业生涯发展微辅导”微公众平台。
各年级根据本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情况,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学风活动:高年级各班邀请优秀毕业生开展“研路漫谈,筑梦起航”考研经验交流会和“厚德学风,筑梦引航”就业经验交流会。低年级各班以本班或者高年级直系一两名“学霸”为先进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新生中开展院系级别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辅导员以两周评比一次的机制,对学生宿舍进行不定时检查,并进行评优和讲评。毕业班的实习生开展“实习生的故事”、“我的考研故事”、“我的求职故事”征文等活动。
院系开展“古籍流芳蕴,晨光伴少年”晨读活动和“给一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等行为习惯养成类活动,旨在立足当下,充分利用时间并展望未来,明确一年后的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品杏林内涵,传不朽经典”的中医经典诵读比赛,全年级申请固定课室进行晨读打卡,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各班班委组织进行抽背、互背,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传承中医经典文化精髓,在学院内营造学经典、品经典、爱经典的良好学习氛围。
此外,院系借每年学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契机,开展校级品牌活动中医药文化节,该活动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文化节面向全校,活动持续两个月,既包含紧扣专业的“第六届中医药知识竞赛”、“第三届中医经典诵读大赛”,又包含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届橘井诗缘大会”、“墨染云舫,本草飘香”书签绘制大赛等,在全校校园内营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在以“传承经典,弘扬传统”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节中,院系各专业通过精心策划,准备了包括“我来中草药”、“中医技术体验”、“中医技术大闯关”、“展板”、“腧穴定位与知识普及”、“针灸体验”、“健脾茶试饮”、“字海寻药”等活动,各专业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向全校师生进一步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2.6把握重点,点面结合,建立三位一体关怀体制。
在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各项活动中,院系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密切关注重难点学生的思想、行为及精神状态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6]。辅导员要求学生骨干密切关注并记录重难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参与次数与表现情况,每周与重难点学生进行谈话,建立起朋辈、家庭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关怀体制,使需要关注的重难点学生借着优良学风的契机,在专业学习与精神面貌上有更大的改观。
3.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有待改进的方面
3.1学风建设活动参与度不够。
优良学风的养成不仅要动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和全体学生,而且要用给学校全体教职工发文件、在教职员工大会上强调、领导单个约谈等方式动员全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7]。在校园内,通过拉横幅、在教学馆、图书馆、饭堂等处的LED屏上滚动播出标语、通知等方式在校园内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8]。
3.2学风活动需奖惩分明。
在优良学风养成月等学风养成的各类活动期间,各个院系好的做法或者学生的优秀事迹等都可以通过文件、新闻报道、通知等方式进行汇总,达到宣传优秀、传承创新的目的。
对于学生的各类评比或者检查结果方面,能够不仅有优秀奖励,而且有具体落实到个人的处罚的通知或者文件,赏罚分明,这样促进学风养成的效果可能会更好[9]。
3.3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设计。
学校层面学生处应该牵头组织、管理学生的学风养成工作,教务处、宣传部、总务处均应该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把优良学风养成的工作作为学校的关键工作来抓。教务处或者宿舍管理中心能够将对上课到课情况、宿舍卫生、宿舍晚归等的检查、报告做成每个月、周的常规工作,而不仅仅是优良学风养成月等活动期间的工作。宣传部应该经常走进基层,多多发掘学生、教职工中的优秀学风养成的特色人物作为典型宣传,并且开放学风建设专栏约稿,在全校营造爱学习、乐学习的氛围[10]。
4.结语
随着高校的重视,高校管理部门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全员育人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加之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迸发出的火花,中医药类院校的学风养成工作开展越来越有成效。目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药院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学生的学习面貌整体得到很大提升,文明素养也有了较大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应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持续对学风建设的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实效性,营造活力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徐跃菊.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197-202.[2]周涛,黄莉.中医类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18-20.[3]秦瑜.曾国藩治学思想及对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启示[J].?冉?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93-97.[4]景宜.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以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6):1-3.[5]刘丽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3):14-15.[6]张燕,弓哲,王聪.浅议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学风体系[J].视听,2017(3):203-204.[7]李娜,范勇,郝军.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7,2(23):34-37.[8]胡小敏.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201.[9]常明涛.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观察,2017,6(3):33-35.[10]冉红卫.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思路探析[J].新西部,2017(7):125-126.
第三篇: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李克强对会议作重要批示 强调满足群众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
陈竺出席并讲话
1月10日,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本次会议作重要批示。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服务大局、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2011年中医药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2012年中医药工作进行了部署。
李克强在批示中指出,过去的一年,中医药工作在推进继承创新、突出特色优势、维护群众健康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谨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2012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希望你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和推动医改,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疾病防治能力和临床疗效,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陈竺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中医药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认识明显提高,支持力度显著加大;中医药系统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显著扩大、惠及人群明显增加,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医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实质内涵,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医药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成为政府间特别是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进一步构建我国中医药话语权和主导权;中医药立法工作进程加快;积极加强沟通协调,更加注重上下联动,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结合正在制定的“十二五”医改规划方案中的重点工作和任务,陈竺对中医药工作提出,在深化医改中进一步发挥好中医药作用,落实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掘传统医学文化内涵,弘扬新时期中医药文化,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开幕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主持,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局党组成员王志勇等领导出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主管中医药工作的卫生厅(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及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等17个政府机构和单位在大会作经验交流。
第四篇:全国法律硕士院校排名
全国法律硕士院校排名
第一名:北京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
一、中国名校、全国法学输送有接近10个方向、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可以说是法律硕士教育和得)。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
一、全国法学输送者,有硕士教育也相对重视。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
一、中国文科首府、全国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学费紧接北京大学、近年来大量法学知名学者,所北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容易一些,另外学术奖金相对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着重毕业生就业,而且基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东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投放却在众学校之上,而且第二年开始分方向,在华东一带就业情况非常好,而且学校一般会要求虽然有公费名额,但并非全公费,有“三助”金供学生,非常不错。)
第五名:清华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近年吸纳很多人才,学术和教育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术奖金,近几年就业非常乐观)
第六名:西南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南和西南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士,地处B区,录取率相当高,而且前50%的学生可以拿全额奖学金,中间的51%-75%可以领取水平依然非常强。)
第七名:吉林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华北居多,前几年因人才律硕士非常重视,校园氛围非常好,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有“三助”金供学生,地好的学校)。
第八名:中山大学(中国名校,华南地区输送者,中大法学水平比不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A/MPA联合培养,JM会学习很多管理层面上的知识,对于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名气非常高,地
第九名:复旦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中国名校,输送情况不明但据闻在上海仅此华东政法大上同在上海的华东政法,但牌子非常好,国内外都非常有名,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第二年之后开
第十名:并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结合学校自身能适合毕业后从事经济贸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学生)。
第十名:并列,厦门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在南方名气非常好,法学相当好,对学生毕业情况非常重视,大部分厦大毕业生到公检法机关、银行、知名企业等)
第十名:并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中南和华有了上升的趋势,法学实力要比中大之类要好,但对法律硕士教育方向资料非常少,所以很难把握知识产权成为研究基地,法学有所恢复,但综合就业、学校知名度、培养情况比不上中大和复旦,融和经济方向的法律工作者
其他较好法律硕士教育院校(综合):
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性价比最好的法律院校(综合):
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有大量奖学金 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学-有公费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 第四名:复旦大学 第五名:华东政法大学
培养方式排名
第一名:北京大学-分方向后除了毕业证,还有另外一个资格证发放。接近10个方向选择。第二名:中山大学-JM/MBA/MPA的联合教育培养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有不分方向和知识产权方向选择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年开始方向
法律教育院校排名: 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 第三名:北京大学
第五篇: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相会在榕城,“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艰辛劳动、辛勤汗水的福建中医学院领导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面对国内部分人士的非议,中医药事业受到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连连。5月国务院发布22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就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7月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四年来我们分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医德评价体系研究、中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建设研究,目前还在承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梳理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值得一提的是我分会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作为政府文件开始实施。我会多位委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的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高兴的是由于我分会的呼吁和努力,中医文化学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学科,作为重点培育学科进行建设。
昨天,我分会完成了委员换届工作,新一届委员会不仅汇集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且吸收了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者、实践家,目前第四届委员会有委员170人、常委65人,涵盖面广,阵容强大,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最大的分会之一。
各位代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医药文化分为心、手、脸三个层面,也就是核心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物质形象层面。“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形态,其产出规律、作用方式、传承路径等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排他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特征,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包括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尤其是原创思维)、人文精神、医德伦理。要梳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继承、整合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的,还要创新先进的中医药文化。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
第二,中医药地域文化发掘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既要打造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品牌,更要塑造中医药精神,提升中医药的形象。
第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包括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国内传播各种媒体,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际传播,探讨和孔子学院合作的渠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包括中医院、中医药企业、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心、手、脸三个层面的建设。弘扬中华优秀医德。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机构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医药文化分会将在总会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普及、推广、建设方面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