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毕业后先就业后创业资料)
金山软件公司总裁雷军择业说过,没有资金和商业经验的大学生,刚一毕业就创业,要么只能骗人,要么只能受骗。
所以,我们的观点便是:大学生毕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应该先选择就业来开展实践获取社会经验并进行相应的财富积累,然后再去创业。只有具备雄厚的实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才会有创业开始的可能。
与其一毕业就投入创业的行列中,还不如先找一份工作试试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适时的转换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不但可以积累到一定的经验。还可以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更重要的是积累一定的资金,更好地为创业打好基础。
对于大学生来说,本身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较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且刚刚从校园的象牙塔里出来的毕业生们,对于这个社会都是充满热诚与真诚的。有正规的校园学习环境能让大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而据研究调查,企业或公司等用人单位还是招收以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以上这些,都会是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优势。
我们认为,创业的成功是必须基于雄厚的实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的。所以大学生毕业想要获得巨大成功,就应该“先就业,后创业”。
创业不是做习题,做错了涂改之后再来;创业也不是写情书,写错了,把纸一揉,换一张纸重新再写。创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况且大学生在面对创业资金短缺时,无法承受贷款的重大压力,做起事来畏首畏尾的,不够成熟稳定,目光短浅会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机遇。这些因素统统都阻碍了大学生通往创业的成功之路。
自我创业组需要的是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尽管现在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在尽可能的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但那些大多都是蜻蜓点水,以这些来作为创业的基础仍是杯水车薪。工作中的失败对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会常生态度,但如果倾家荡产的来创业却失败了,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丁磊也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是一个充满冒险的过程,要有远见、胆识、毅力。并不是光有豪情万丈,理想满怀就能去创业,也并不是光有闯劲、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够去创业。创业其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创业的过程好比赛马,需要个人魅力去驾驭奔腾,能坚持到底最终胜出的,自然功成名就,但在奔驰的过程中,被狠狠摔下马的也不计其数。
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当前政策营造的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以现实和自身的条件出发,做好参与就业竞争和科学创业的各种准备。当就业机会来临时,当创业条件成熟时,果断出击,在激烈的竞争中开拓自己事业的新局面。
总的来说,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不仅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更快、更好的历练自己,件相关的实战经验、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在竞争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更能增加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创业败因分析
2.1 企业内因 2.1.1 项目本身原因
①创业项目选择不好。很多大学生为了创业而创业,对项目的选择和定位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完全凭借着一时的热情“撞”项目、“抓”机遇,导致项目定位偏颇。整体项目先天不足,后期难有发展。
②进入市场切入点不对。因为一些“临时性信息”选择进入市场,或者过早进入市场,成为头期吃螃蟹的人,白白为市场预热做贡献;或者在市场的最定期进入,与一些成熟的大牌企业竞争市场;或者错过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期,赶上整个产品的销售尾期。这些都不能达到持久创业的目的。
③产品定位不清晰甚至错误。很多人恨不得什么赚钱干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谈不上产品定位。或者,即便“定位”了,但由于缺乏前期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数据支持,定位方向偏颇甚至错误。这样,往往一切都将化为无用功甚至负功。
④持续创新力不足。技术变革导致产品提早脱离市场。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往往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全销售火爆的产品转眼之间推出市场。守着一个祖传秘方辈辈传、辈辈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持续创新是保持企业持久发展的源动力。
⑤资金链出问题。资金是任何企业的大动脉,一旦断裂,立即瓦解。大学生创业初期,往往资金不足,再加上缺乏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一旦资金使用调度出现差池,结果立现。
2.1.2 非项目原因
①创业者意志力不坚定。很多大学生创业是缘于一份激情、期盼。当激情散去,整日埋头在日常的杂务琐事中后,坚定的意志力成为了支持创业坚定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很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一切都有家长包办,在温室中长大。一下遇到这样的挑战,尤其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停滞和放弃。
②创业团队思想涣散,导致解散。同学、朋友共同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特点。然而,创业伙伴和交朋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朋友中可以相互容忍相互让步的事情拿到了商场中来肯定就不行了,久而久之摩擦渐起、矛盾发生。昔日的好友日渐疏离甚至反目,创业团队最终导致解散。
2.2 企业外因
(1)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迅速传播,往往一个好消息能够成就一个企业,一个负面消息也会消亡一个企业。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不可抗力,除了有敏锐的洞察力外,还要有灵活的变通能力,才能够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容求一席之地。
(2)竞争对手联合打压。一个企业一旦有了明显的上升苗头和趋势,竞争对手的排挤和打压是一个难以规避的障碍。
(3)缺乏危机管理经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们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危机处理缺乏足够的经验和阅历。往往一个大浪头就能够把一个蹒跚行使小船彻底打翻。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创业道路可谓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想从一片荆棘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无论是从内功的修为上,还是在外功的锻炼上都需下一番狠功夫。大学生创业的弊端探讨
大学生从走出校园,马上就投入到自行创业过程中,独立承担风险与挑战。其中的益处众所周知,但由此产生的弊端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发展前途不明朗,难求稳定。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初入大学时的梦想。选择了自主创业就等于彻底与这个梦想告别。在动荡中寻求生存,在竞争中拼杀活路将成为以后面临的环境。
(2)水平难以达到大企业的水平。毕业后马上选择了创业,一切都凭借着自己的感觉来摸索。一时间,管理和业务水平难以达到大企业的高度,懂点管理理念的还尚好,若只重业务,忽视管理,发展下来,岂不成了“游兵散将”?仅对自己而言,放弃了校外学习二次提升的机会,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
(3)创业期间课业不专攻。大型企业分工一向细致而明确,而创业者则不同,尤其是创业初期,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财务行政业务一人管,造成创业者多面手的情况,多则难精。(4)自筹创业资金给家庭带来压力、风险自承,一旦失败起步更难。由于现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健全的风险投资政策,很多创业者的启动资金都缘于父母和亲朋的赞助。这笔自筹资金不仅给个人也给家庭都背上了不小的负担,一旦创业失败,再行起步将会难上加难。
(5)不能享受安逸的生活。朝九晚五的日子是不属于创业者们的,独自品读创业中辛酸的过程也是别人所无法取代的。
(6)创业者和企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创业到了一定的程度,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后,企业的兴衰存亡,已经不能仅仅考虑投资者们的意图和利益了,社会责任将占据优先位置。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能否迅速完成从商人到企业家的转变,主动背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讲,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由为重要:
1.投资或者成本
因为不能提供收入证明,在校大学生是不能办理创业贷款的,而且具有政府扶持的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优惠贷款只针对具有本地户口的大学生,这就是说,要想毕业后先创业,如果没有家庭资本,就必须得回户口所在地,然而,你的收入证明又会是怎么来呢?
2.心态
盲目创业,滥选项目,缺乏深度判断,狂躁而不冷静,创业知识的储备
3.技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和实施操作经验,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虽然大学生在技术上出类拔萃,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却普遍不足,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
5.创业要找一个好的系统,找一个好的团队。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因为他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经验相当匮乏。新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心高气傲,不清楚自己的优缺,况且,能否找到这么一个共同奋斗的团体已是很难,更何况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组织领导一个有凝聚力、有激情的团队!
大学生创业的弊端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
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贸易网络;心理承受能力差,碰到挫折就放弃;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喜爱纸上谈兵,市场猜测普遍过于乐观等。
2缺乏创业风险意识。大学生网上创业失败的多,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创业没有风险意识,对市场、营销和竞争对手情形状况等缺乏足够的熟悉,很多大学生都只看到成功案例,把网上创业理想化,对于网上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思想预备。
3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开过网店的同学很多,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的却很少,很多人在过一段时间之后连自己的店展网址都忘记了,坚持的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看不到成效效验就放弃了。
4缺乏明确的创业方向。有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都是看到别人在做觉得好玩,于是决定自己往尝试一下,赚些零花钱,对自己创业方向显得含糊不清。对于创业的预期,不少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很少有大学生为了在创业专门往做市场调研和策划。
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久居学校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4)喜欢纸上谈兵,空有理论,没有市场。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5)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6)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
(7)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8)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觉得年轻人不稳定,做事情没有耐心,恒心。这种想法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创业。
事例: 李嘉诚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从此有了这位中国首富的传奇一生。
李彦宏
1998年,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郑裕彤
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 90亿美元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100名
珠宝大王 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
如果我们能百度一下 就会发现 关于他的第一条简介 是一个近千字的特写 大金铺的小学徒
吴亚军
2011年9月28日,胡润公布《2011胡润女富豪榜》及《2011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吴亚军取代张茵成胡润榜中国女首富。
曾从事过机械工程师、记者、编辑等工作。
198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工程系毕业,并在重庆一家国营仪表厂度过了其后的4年。1988年,工科出身的她成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行业报纸的记者,6年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第二篇: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辩论赛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摘要】自中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汹涌的就业大潮中找到理想的岗位。【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就业观,所有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该直接找工作吗?该找一份什么样工作呢?其实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就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毕竟考研要趁早,但是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我将来都要踏上找工作这条路。
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精英教育”时代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毕业生从精英走向大众化,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期内,毕业生层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与普通校之间、不同的培养质量和特色等方面的竞争将格外激烈。那么。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才能在日益汹涌的就业大潮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岗位呢?
一、高校大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有人曾经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作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半数大 学生将毕业后的工作目标锁定在通用、松下、联想等知名企业。在回答“进入企业的第一年里,你最想获得工作时什么”时,三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希望成为技术人员;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希望成为管理人员;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希望成为策划人员;剩下的部分最低要求也是办公室白领。而提出从蓝领干起或从营销一线干起的寥寥无几。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就业观。他们把自己当作精英了。
然而现实同他们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别!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420万,而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只招收20多万大学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即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7%。这说明,中国今年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就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而言,是进入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社会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抢占职业的最佳据点也不大可能。因为精英岗位已被少数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精英所占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也许有机会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但较多的高校毕业生则要从单位底层、从普通岗位做起,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力去获得精英岗位,这是以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当代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动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将它放到一个合理合适的水平,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这样才能走好就业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如果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就越难。
大学生毕业生自我定位能力的缺陷表现为自我定位不准,很大程度上市定位过高、眼高手低。同时,反映在求职过程中就是不能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重新定位。求职过程是一个自我能力展现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能力缺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应该逐渐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认识,并积极的进行定位调整。
大学生们不知道适逢冷静地想过:真正阻碍自己就业的究竟是工作职位太少,还是因为自己放不下架子?
人生其实就像卖菜一样,要想卖个好价钱是不容易的,有时候越想卖高价,越卖不出去,做人也一样不能太自视太高,要善于把握时机。不要幻想和要求所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时十全十美。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是可能的,但终身在一个岗位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要有“生存危机”应当考虑先解决“吃饭”问题,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要在首先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再考虑所选择大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否得到提高、将来发 展潜力等等。
三、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找工作不应定要一步到位,要敢于跳槽。有些毕业生认为,既然政策允许两年内就业,就慢慢地找,一定要找一个完美满意的工作岗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找工作,是与同期的上百万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往下拖一年,将与新毕业的毕业生竞争,而此时若与已经就业但想“跳槽”的人相比较,又存在着无实际经验的差异,更是处于劣势地位。何况,“金无足赤”,想要找心目中十全十美的岗位,谈何容易。
由于我国的教育长久以来延续着“精英教育”的模式,大学生当中也普遍存在着“精英就业”的观念,毕业之后一定要到大城市,至少也要在海域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作。很多大学生铁了心要找一些热门的、高薪的、受人尊敬的、体面的工作。这种观念导致大家一窝蜂地王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的职业挤,导致这些单位和职位的竞争过于激烈,造成了就业难的假象。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广大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供大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也很广阔。可是很多大学生就是不愿意到那里去。其实毕业后到底在什么地方工作,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所学专业在当地是否有发展前途,父母的意见,女友或男友的去向等等。只有你确定了希望去的地方,才能有选择地与招聘单位联系与洽谈。当然大城市的机遇也许很多,但是有时候,小城市里得到重用的机会则更多。
面对就业“大众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求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和关心,并不意味着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包办一切,为每个人都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作为社会的优质资源,大学生更应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成为今后社会的负担,这是新一代大学生本应具有的能力。要正确认识社会职位的要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总之,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营造的更为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认清现实,调整自身的就业观,把就业期望值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要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一进去的态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做好参与竞争的各种准备,在机会到来时,不要犹豫不决,“该出手时就出手”!先就业再择业是为了走的更远
倒是如果在求职择业上不能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认为读了大学,手握文凭,就应做个“白领”;除了“白领”的位置,其他一切岗位都不屑一顾。又或者对报酬收入、福利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是高薪职位就概不考虑,总之是走进了只想高就不愿低就,那才是是作茧自缚,会自误其事。
先就业”有啥干啥,有业先就,未必就是大材小用;既有真才实学,在一个岗位上尽心尽力,用自己的才智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同样也是才尽其用。更不必说,寻找就业的空档,先建立短期职业发展目标,然后建立长期职业生涯,乃是一条既符合当前利益又符合长远利益的发展之路,又有什么不好?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从蓝领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养精蓄锐,才能在以后的择业中拥有足够的底气。哪怕与我们最初所想的职业要求相去甚远,但是正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是不是英雄姑且不论,总要有个可以立足的地,总比一直待字闺中不知郎君何处好吧。至少有了用武之地后向着自己理想工作前进,也比一无所有时可能大得多,因为这个时候你可以说用了一定工作经验了。
大学刚毕业,没有择业的资本和条件,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够胜任什么样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由于现实情况的严峻,先择业比先就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考虑到家庭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能更有效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
先择业必然会因为对社会不成熟的认识而付出大量时间和心理上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寻求一份能使自身独立的职业并在社会中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重新探究自身的规划,反驳点:
1、入错行,步步错,干了一辈子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就业也好,择业也好,从来就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只要我们认清两点:
1、本职工作精益求精
2、实事求是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哪怕 第一次就业我们碰上了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也不等于就是死胡同到底,相反,在不喜欢不适应的工作上你都做到最好,那么哪位上司不希望有这样的下属呢,不是就为自己的择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2、遇上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应付,人生没有价值和意义: 请问这是他工作态度有问题还是就业错了。哪怕我们不喜欢本职工作也不应该用应付心态,否则就算你择到再完美的职业也只会丢失饭碗而已。
3、先就业再择业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不断跳槽,最后就是瞎就业,就业压力成本更高:
对方辩友,那我还说您择业就只会挑三拣
四、眼高手低、守株待兔、错失良机呢。先就业并不等于不断跳槽当“临时工”。任何事物都有优劣两面,在劣势上我们无法估量非理性的就业择业何者付出成本更重,因此我们更应该去探讨理性的就业和择业上何者更有优势。明显,先就业是一种退一步,虚怀若谷,养精蓄锐的做法,为自己积累经验和实力,才有能力固守理想实现择业。比起企图一步到位,循序渐进不是更好吗~
4、骑驴找马的心态
骑驴找马至少还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总比守株待兔徒劳无功好吧。再说了,通过就业,调整认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一步一步实现择业,何错之有?
5、先就业再择业会增加大学生的不诚信度:
择业失败不也一样会出现跳槽一样会增加所谓的不信任。恰恰是为了 避免这种不信任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我们更应该通过就业,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合理,并尽快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公司以及我们个人的成本过重。而择业,却还一味沉浸在幻想里,难道不更可怕吗?
6、先就业再择业会导致大学生自身能力退化: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我们说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先就业正是在干实事中成长,在干实事中学习。比起只思考不行动,何者更能锤炼自身?
7、就业难只是一个时期的特殊现象,对方辩友请不要对社会失去信心:
我方从未对社会失去信心,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充满信心,看到如今社会人才济济,才更感自身不因坐等理想垂青,更因主动追寻。因此我方坚持先就业再择业!
8、放弃思靠,仓促就业,是一种逃避不负责任的态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方辩友是对先就业的优势始终避而不谈,用盲目就业全面替代了就业。那您择了业也要小心,千万别就业呀,毕竟万一你选择错了怎么办?跳槽啊,企业成本啊,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啊,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啊,这些罪名可就都落在了择业身上了呀。9,未雨绸缪,凡事要先做好计划:
没错,凡事要先做好计划,但焉知计划赶得上变化否?我们始终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是真理,我们先就业,就是为了抛弃象牙塔里的眼高手低,脚踏实地与社会接轨,为自己积累社会资本,才能 在择业的时候拥有选择权。问题:
1、请问您认同实践是认知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吗?(认同,所以我们有实习)
实习和正式员工所做的工作和接受的压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您又如何能用实习打杂的生活来判定您的正式工作,产生的偏差不就直接导致您择业失败了吗?择业失败后怎么办?再择业? 谁来为您一次次择业失败买单呢?企业还是父母?
4、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有准备不是抄袭,就像盲目就业不是先就业一样,以偏概全,对方辩友是妄图给我们扣上一顶绿油油帽子。我到想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要如何做到择业不盲目?完毕
对方辩友在一辩说先就业就是频繁流动跳槽,请问如何证明其因果关系?这是必然的吗?
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着实不明白,怎么先就业就等于盲目,择业了就没有风险呢?
人力资源学老师说过,人才是在流动中才有价值,微软副总裁李开复跳槽到Goog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你觉得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选择权在大学生手上还是在企业手上。(大学生可以选择要不要任职)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您认为要什么职位的选择权在大学生手上是吗?您真强悍,无视超过700万的毕业军,天下在您手,职位要有就有。再请教对方辩友了,3、您觉得像国家教育部倡导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是错的吗?(缓和就业压力不应该由个人来承担压力)
也就是说您认为国家教育部所做的倡导是害了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咯~ 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说我们先就业会造成企业的成本增加,那我想问问您怎么看待李开复、俞敏洪一类的企业家向广大学生发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劝告呢?他们是为了自找苦吃吗?
谁说先就业就会频繁跳槽呢?对方辩友您如何论证双方的因果关系,如果不能论证,那我们可真是比窦儿还冤呐。
摘要: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复杂的择业问题,而大学毕业生正由学生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以客观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牛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就业观念要不断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转变观念,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实现由思想碰撞到思想统一的转变。社会评价标准从适应精英教育观念向适应大众化教育观念转变。精英教育条件下,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看有没有用人单位接收,派遣证的报到单位是否与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匹配,注重签约率,注重完全就业。大众化教育条件 下,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看大学毕业生是否为社会作贡献,能否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和发展的条件。过去那种只有到大城市、大机关、高薪企业才算就业的观念,逐渐向自主创业、向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甚至家庭作坊拓展;从注重签约率、完全就业向注重就业率、充分就业转变;从关注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向就业与创业并重、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并举转变。同时,就业单位必须与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匹配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也要不断转变。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迈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复杂的择业问题,而大学毕业生正由学生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以客观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牛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摒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一些大学生找T作时一门心思盯上大城市、大单位,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虽急需人才却应者寥寥。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高校迅猛扩招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之间矛盾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 些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剂良药。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普通劳动者的观念
转变“精英”意识,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应当有个好工作,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抱上“金饭碗”,因此,找工作时一味追求物质待遇,重地位、重名利,缺少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实际上不同丁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脚踏实地从自身出发降低期望值
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领域。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热门岗位、高薪待遇,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更要考虑“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做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放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会发现务实往往“海阔天空”。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认清个人能力,学会从工作中学习
有文凭不代表就一定有水平,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大学毕业,只能说明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说明一定就是人才。一定能够被社会接受。社会是大课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要能够适应社会,把课本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即使是毕业时找到了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如果工作中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吃老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同样会被社会所淘汰;即使所从事的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只要埋下头来,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同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得到社会认可。因此,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这才是成功择业乃至立业、展业的关键。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勇敢地迈出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造成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顾虑重重,生怕入错行误终生。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也可以重新择业。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人才供需整体失衡。社会就业竞争加剧。在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是智者的选择。大学生在求职时,都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选择一个满意的单位,但要想一步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功的概率比较小。尤其是 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社会了解甚少,受专业限制以及社会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一次性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实际的办法还是先找份工作做,然后再寻找新的机会,分步到位。否则,就容易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毕竟先要有工作岗位才能锻炼能力,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发展事业。一个人参加工作,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并不表示他的一生只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生,随着人才市场的日趋完善,人才流动渠道逐步畅通无阻,就业以后如果再择业优点更多。所以,先就业后择业,是比较明智而又务实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要“下基层”、“面向西部”、“自立创业”
(一)面向基层就业。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一些大学生不愿下基层,一是怕吃苦,二是认为没有“前途”。近年来,国家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能得到多方面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发展的潜力,对个人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北京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就已在基层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近几年自主创业成为就业新方向。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富有开阔精神,蕴涵着巨大创业潜能。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盟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 求的就业趋势。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是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择业,孰先孰后,关键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比如,有的大学生学的是“热门”专业,他愿意也有可能在适合自己专业的诸多单位进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当然很好。有的大学生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且苦于生计原因,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然后再图发展,这种“先就业,后择业”也不能说不好。有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门槛,到民营企业、私立学校工作,既人尽其才,学用结合,又能为企业、学校贡献智力,“既就业,又择业”,可谓两全其美。有的大学生为了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或继续深造,或到国外留学,为将来谋得高层次、高薪酬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现在的“不择业,不就业”是为了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择业就业机会。总之,择业、就业,可以说是大学生们一道无可回避的“课题”。但是孰先孰后,何时何地,孰是孰非,还是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四海为家的观念
在就业地域方面的南与北问题上,无论是千里冰封瑞雪飘飘的故园北国,还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都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去处。我们一定要树立四海为家的观念,哪有事业哪就是家。
1.就业地点上远与近的问题。我们必须摒弃一些如“父母在不远 游”的陈旧观念,网络、可视电话的应用,现代化交通使地球变成村落,天堑变通途。特别是来自城乡的同学更应该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今天的你我不能再重复父母昨天的故事,过着“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生活。
2.工作体制上的公与私的问题。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因为体制的改变而崛起,抓住现在,才有未来。某大学数学学院2008届大学毕业生刘微微,是个孤儿,她在就业过程中非常努力,成绩良好,在职业能力训练上很努力,进步很快。当时有两个单位看中她。一个是广东省陆丰市的东海中学,另一个是广东佛山执信学校。她选择了后者,理由是;第一,工作环境佛山好于陆丰;第二.工作待遇高于公立学校。这对于一个贫困生缓解生活压力来讲很重要;第三,她本人能够应对工作的挑战,私立学校管理严格,工作量及竞争力较大;第四,发展的机会大一些。
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自立自强,不再等、靠、要
在国外,年轻人满十八周岁就要在经济上独立。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学生,父母供其完成学业,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就“漂”在校园或待在家里、经济上完全依赖父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4岁至30岁年轻人中有20%多还是依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与国外的同龄人比较起来,他们应该感到惭愧。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先降低要求,找份工作干起来,这一方面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阅历,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中,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优缺点以及胜任什么工 作,会逐渐有比较理智与成熟的看法,工作经历让人发现了自己的多个侧面。即使几年后从事其他职业,现在的工作经历也不是没有用处,隔行不隔理。
人类社会发展证明,先生存才能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存。因此,要先考虑就业,然后再在条件成熟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家在陕西的陆步轩是北京大学毕业生,他选择了街头卖肉的职业;四川大学生罗福欢选择了擦皮鞋的工作,从这两位大学生的就业观就可以看出,解决生存问题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需求。积累经验、积累资金,寻找合适的职业,是大学生最好的出路。
首先声明,我们大学的比赛,四辩是脱稿的。四辩任务是指出对方失误,修补本方漏洞。结合立论再次重申立场,结合辩题适当做出引申,之后排比华丽收场。对方失误和本方漏洞你现场总结出来的。立论找你们一辩要。四辩读稿在我们这里是严重扣分的,一般都是4分钟,而且能说的四辩一般时间不够~~所以给你的材料只是参考而已。读稿子结辩肯定是文不对题,至少会偏离本场主题,我们队伍对4辩要求很高的,四辩的现场总结概述分析到位都是翻盘一样的传奇神话,我给他们的要求都是务必脱稿陈词的。祝四辩君好运~~ 1先就业有利于大学生与社会接轨。企业招聘往往会挑选有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人。这不仅因为有经验的人能快速高效的参与工作当中,更因为高分低能的普遍性让更多人望而却步。这个时候挑 三拣四的行为不仅是虚度年华,也是不实际的。这个时候先就业可以达到解决自身生活问题,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走向,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及公司看中的工作经验的目的。同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也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成为将来的人际交往与工作需要的很大助益2先就业有助于磨练心智,走向成熟。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宠着惯着,在校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很多人也因此养成了自我的性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人依然任性,从为了ipod卖肾陪睡事件上就可以看出一二。这样下去,一旦毕业,刚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还抱有天真的幻想,对工作挑三拣四,是一种幼稚的行为。就算运气好的人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面临突如其来的压力,面临着成人般的勾心斗角,他们如何能承受下去?再者,死守着对公司要求不放的大学生有几多3、5年后还要靠父母的救济过日子?数据调查~~~~~大学生已经应该学会长大,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面临着不如意的工作,不理想的收入,不顺心的环境,我们就退缩说不吗?这样我们如何挑起时代的重任?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大概是这个意思:你不能改变世界,所以你只能改变自己,改变周围从而改变世界。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再不理想的起点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我们不是说理想不重要,有高目标不可以,但是大学生毕业后少说24,5,如果选择继续精进则至少30岁。这个时候,父母已经疲倦了,他们的头发渐渐发白,脸上爬上了皱纹。我们还要继续依附着父母的薪资生活吗?对工作再多的选择,你不应该面红耳赤的想招聘人员讨要,而是以你的实际行动高速你的领导,你有资本要求 如此高的待遇。先就业再择业不是对理想的放弃,而是理想乡现实的靠岸,是脚踏实地的开始。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有工作经验就直接创业,更多的是无知者无畏。也有例外的家里有资金支持,或是在学校期间有超凡的专业能力来做创业的资本也有。有能力有资金的人毕业就创业,不是普遍,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人毕业后没有原始积累(特别没有之前工作积累下来的资金)难以做创业的启动资金,难以度过创业初期艰难阶段。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没有相应的社会工作经验的支持下,难以处理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团队管理问题,用人问题,财务问题,销售问题,协调问题。是需要一个人有一定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的。人们需要多经历,多见人,多经历事情,才会积累沉淀出一些快捷的实用适用于个人的处理事务的思维和方法。如果说毕业就可以自己单干一摊子,没有更多一点的见识,人的目光是相对短浅的。人的思维也是有局限性的。可以自己开店做业务,但是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总是不断的出现的。因为你之前几乎没有借助别人的经验来认识这些困难和风险。摊子能干大干小是根据思路的广度和境界高低而定的。有些人有些情况下干不大,干不长都是有一定的预见性的,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个问题。【辩论材料】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在今天的这个辩题里,择业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基准来选择并获取职业和用人单位,就业是指获得工作。先择业后就业首要考虑的是自身理想的实现,而先就业后择业则是现在社会上谋求独立,再去追求自我的理想。我方判断的标准是哪种思想更加稳妥、有效和灵活。“应该”一词表明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辩题,即我们应该选择哪种价值取向。我方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理由有三:
第一,从社会现状的角度出发,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如今就业形势严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只着眼于少数热门行业,例如今年有一百四十一万人争夺一万六千个公务员职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众多大学生长时间没有工作,也必然会造成社会上的种种的负面影响。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找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故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早已年满十八岁的成人,应该有这份挑起家庭责任的担当,至少不能再增加家庭过的压力。由于现实情况的严峻,先择业比先就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考虑到家庭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能更有效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
第三,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大学生如何能对社会有真正的认识?俞敏洪就曾经抱怨过大学生普遍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先择业必然会因为对社会不成熟的认识而付出大量时间和心理上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寻求一份能使自身独立的职业,并在社会中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重新探究自身的规划,在经济有保证和对社会认识成熟的前提下,再进行择业,追求自我的理想。这才是更稳妥更有效的路子。
综上所述,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成熟,如果大学生先择业后就业,则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和社会成本,以及择业挫折造成的心理成本。先就业后择业不但能灵活有效地缓解这些成本压力,还能及早地融入社会,加深对于社会和职场的认识,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在之后再择业的过程中可以更稳妥和有效地追求人生理想。因此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某日网友在无忧论坛上发贴曰:找工作是根据你的职业生涯来选择? 还是就目前的一个就业形势来选择?虽然现在提倡“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可能现在的就业决定了今后的择业,你是选择找准职业定位的就业还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就业而已?大家都是怎样看待的呢?近日,前程无忧BBS(bbs.51job.com)针对大学生先择业还是先就业的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见图1),有52.5%的网友选择“先就业”,42.5%的网友选择“先择业”,同时有5%的网友选择了“不清楚,随波逐流”,从以上数据看出,求职者对于择业与就业还是抱着较为理智的态度。
数据来源:51job 择业一派:将择业进行到底
找工作很重要,赚钱养自己很重要,可找到符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职业更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自己有份工作,可以拿薪资对自己好,也对父母好,还关系到自己能否每天都精力旺盛地热爱自己的工作。
小白兔: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只是解决短期就业压力问题,从长远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只是更多的悲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没有喜爱之情,长久发展只会觉得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自己对于工作再有新鲜感或是说为了能拿份高薪,大多数的人选择跳槽,重新找工作,如此循环反复,凡事都会做一点点,但凡事也都只是懂点皮毛,永远无法学到精华。
如果是以后我作了家长,只要我孩子不是不学无术故意赖在家里不愿意工作让人养,我是不会让我家的孩子为了钱子去工作养家。我想找工作无非是找自己喜欢的,或者就是找学校里所学的专业,前者是因为喜欢所以能花大力气下去学,后者则是因为学过,今后工作起 来不至于什么都不懂,要从头学。
Jason:现在很多专家都提倡先择业再就业,我觉得那些专家少说年岁也有三十好几,有多少人是经历过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就业困难?他们自己没有经历过,提出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真正针对我们大学生发展的言论太少。我觉得毕业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先去培训充实自己,有了能力以及合适的机会,再找工作就简单了,何必要随便找一个工作混呢?那会失去方向与前进的动力。
飞蛾:择业其实也涉及到做人的原则,也许做事一向认真的人不会轻易的凑合,直到自己满意才肯接受。但是,有没有听过“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在没有到达一定程度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凑合。不过,现在这个社会还不至于挨饿吧,至少挨饿的很少吧,我的观点是:找工作不能太挑剔,但是也不要不挑剔。
阿斯兰: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就如同初恋,如果你爱错了对象,你再努力也是枉然。因此,慎重起见,我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先择业,而不是急于就业混口饭吃而草草上班。“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聪明人觉得是择业在先,就业在后。择业先是保证你的行进方向,你记住你“择”的是目标,而不是脚印。择业之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一条通向你目标的道路,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塌实的解决就业问题。
凡高:一个毕业生,毕业的时候是一张白纸,第一份正规的工作,在他日后的发展方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迫于就业压力,“先就业,后择业”,这种情况下就的“业”会是怎么样的呢?这就像为了 工作随便找了家小公司,期望日后能够进行选择。但在小公司工作之后,你如何进行选择?你的选择余地会高于小公司成为大中型企业吗?你凭什么进行选择?在那个环境工作久了,你的眼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局限在那个层面,不会有更高的提升,那时想进行择业,又等于从头开始,类似于一个荒废了几年的毕业生,人家会要你吗?还不如直接要个应届毕业生。到时为了更换环境,所付出的将是刚毕业时N倍的代价,不如毕业时就进行选择。
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在自我分析、定位,规划之后进行有选择性的就业,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如果自己只适合在小公司就在小公司里认真工作,行行出状元;如果自己想在中型企业有所发展,那么至少要先进入大型企业。当然这些的前提是毕业生有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选择的进行就业。
就业一帮:因为环境我选择就业
不是我不想择业,只是你走在路上一个招牌砸到十个人,有四个本科生、三个专科生、一个研究生外加一个中专生,同样一个公司招聘,高端的招研究生,一般人人能做的招中专生,稍稍有点要求的招本科生和专科生,可别人公司只要招一个人呀,结果就是八个人抢一个职位(甚至更多),谁会有业不择?我们只是环境所迫选择了就业。
Xuegang216:你应该知道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大家在招聘会的情景吧,能就业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更不要说是择业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我有朋友的学校大四毕业基本上都没有签到工作,而且他们 学校还是211工程里的。我是觉得应该先就业,就业后只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Karen:我觉得先就业后择业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对于刚从大学校园里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概念的话,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的话,还是先就业比较好,毕竟不管你读多少书,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而且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工作完全就是两码事,能用上百分之五就已经很不错了,工作了之后一切要从头学起的。你可以先积累社会经验,漫漫沉淀,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再择业,这样会比较更有目标性。你要面对一个比校园环境更加恶劣的社会环境,刚毕业的你只有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才会有乱投简历的现象,等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对社会的潜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了,你自然就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你可以把这段时间当作是过渡期或是勤工俭学,半工作半充电,缺什么补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你之后的择业应该会更加顺利吧。
我个人认为不管你做过什么,不管之前的工作有多么的枯燥无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帮助,毕竟你从中得到成长。成功不是一日就能铸成的,而是靠你的点滴积累。前面的路很长,而且曲曲折折,计划永远都没有变化来得快。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不要错过你面前的任何机会,先工作吧!
淘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严峻。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就如失业一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谁也没有保证过大学生毕业一定要有工作,之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就业困难,这都是我们原先计 划经济落下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认为政府、社会应该把我们喂好、养好,其实不然。
说到择业和就业的问题,其实就像是个先有“鸡”先有“蛋”的话题。择业为的是兴趣,就业为的是工作经验和求眼前安稳。都是各有利弊的,无所谓好与坏。但就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而言,先就业是合理的。因为工作首先满足的是生存条件,其次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
Dirk:个人以为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如果你不就业,你怎么知道现在做的工作就不适合你,你怎么可以肯定以后选择的职业就是最适合你的呢?我对工作的看法是:只要不是你反感的职业,大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大不了多换几份工作,找一份最适合自己的。为什么有人会把第一次就业看的这么重呢?与其在择业过程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如在暂时的岗位中充实自己的社会生存经验。
B„ABY:我觉得其实“先择业还是先就业”并不是大学生自己选择的,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客观环境逼的。如果肚子没有填饱,你会有心力去考虑自己的精神需求吗?所以我觉得“先择业后就业”在如今的形势下说不通。
说实话,如果可以先择业,又有谁会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就职?既然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现在的毕业生不得不先就业。为什么不得不先就业?因为形势严峻,我们不可能为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本来现在毕业生就不值钱,如果时间再这样浪费,只会让自己更加贬值。企业可不会在乎你对理想有多大的热情,那无法为 他们创造价值。企业在乎的是你的能力、经验。而长期为理想工作奔波的你,如何为自己增值?当然,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你择业再好不过了。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先养活自己更为重要,先满足物质需要,再来谈精神需求。
择业(游民)Vs.就业(有业族)
择业(游民):我择业,我没找到一份合适我的工作,我可以去充电培训,靠着父母或者自己在外面找的兼职,我可以衣食无忧。
就业(有业族):如果没有父母,你可以养活自己?自己付水、电、煤费?不要空口说梦话,快找份工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笑着擦肩而过(就业):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先择业后就业绝对没有问题,因为有你老爸老妈养着你,你不自力更生也没有什么。对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我劝大家还是先就再择的好,父母已经养了你二十多年,难道你就以“暂时没有太好的工作”为借口乱晃?!当然,有人说“我没有乱晃,我在继续充实自己,以后更好的报答父母”,纯粹瞎扯,有几个是真正在“学习充实自己的”?大学毕业说明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人成年了就要负相应的责任,最起码自己养活自己是应该的。有些朋友说自己还没到挨饿的时候,那是有父母养着你,如果你一直择不到满意的工作,难道让父母一直养着你?
大道理说了会惹人烦,我重复一句话:先把你自己养活了,然后再去择业还是干什么别的都行,这是作为成年人最基本的责任。
Sieg(就业):先自己有能力生存在这社会,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吧,楼上一些人道理一大堆,什么先充实自己再找工作,我不认同,父母供你吃、穿、读书这么多年,读到大学毕业难道还要父母供养你?整天在家靠父母的人还能谈什么理想,少扯了,做人要现实,在社会中,是你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你,为你而改变,你适应不了这个社会,只能被社会淘汰。
涌泉(就业):第一次择业是很重要,但前提条件是,你得有所选择,如果没得选呢?是不是就待在家里一味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父母已经养育我们那么多年,还要让他们养我们多久?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夸大第一次择业。如今的情况就是根本找一份工作都难。先就业就一定没有前途了吗?你在校园里的理想就一定适合社会现实吗?先就业从一方面讲还给了大学生的你一些社会实践做基础,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如果你有条件,那么可以先择业,挑一挑,择其优者而选之,相信没有谁会有选择而不选的。
这里不得不说明关于先就业的定义,那就是找一份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正当的兼职也应该算在就业的范畴里)。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那么还是先找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先,至少不应当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
柠檬水(择业):我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要把不先就业的人一棍子打成没有责任心,逃避现实的类别?大家在发言时,都很清醒地看到残酷的就业现实——僧多粥少,因此,为了找份工作而找份工作就能和成熟、独立、有责任心划上等号吗?这样的逻辑未免有些太过简单了吧?
有时候让人们走上错位的轨道的,不仅是由于自身的误入歧途,更由于周遭舆论的推波助澜。就好比择业就业这件事情,在某种意义上跟结婚很相似。美满的婚姻除了自身努力还要靠机遇,美满的工作也是如此,为什么一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家就非得把这婚给结掉,也不管自身意愿了,总之,结了找了就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全体负责了,不结不找就是存心给家里增加负担就是不够聪明就是不够勤奋。那我们工作是为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吗?抱着这样的心态和信念要工作一辈子,不痛苦才是奇迹呢!
这真是一个充满着倒错的奇怪现象。小时候家长老师都教育我们,要树立理想树立目标,长大了要做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一旦我们长大了,还没来得及靠自己的力量像土拨鼠一样地挖洞“找到出口”时,周围的人们又告诉我们,先把自己养活了,再把家里负担了,否则就不算是个成熟的大人。敢情我们这下半辈子都得为自己填饱肚子,为别人活着而活着了?
这么着看来,我那个朋友是个傻子,从标准意义上来说,他没就业,他就是认准了动画这条路不撞南墙不回头。可他也没有“非正即反”二维思维所认为,呆在家里啃老了,他到处打着零工,但还是不放弃他的理想。是的,他现在还不能孝顺父母,但他的信念坚定,而且他并未浪费时间和青春,他在学习,在努力,我相信有朝一日,他会为自己活得很好,也会让他的父母骄傲。
第三只眼:不管择业或是就业心态很重要
阿斯克尤:“先就业再择业”有个大前提,就是现在劳动力“过 剩”,不过,大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的理解有点狭隘。通常在理想的状态下,“职业生涯的规划”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环境是复杂的,规划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先就业再择业”也应该是“职业生涯的规划”的一部分。再准确的定位也是给人准备的。人要“吃喝”,人是“能动”性的。不能教条的理解“规划”啊。记住,调整和控制也是属于规划范畴的。
宝儿:我听说过一个寓言,说一个老人在钓鱼,有个孩子过来,跟老人聊天,老人要把钓来的鱼送给这个孩子,孩子说:“不,我要你的钓鱼杆!”孩子以为,有了钓鱼杆他就能不断的钓来鱼吃。你以为如何?不会钓鱼的人拿了钓鱼杆就能钓鱼了?就好象很多人迷信创业,你以为,做在宽大的老板台后面,你就会财源滚滚了么?你以为,你坐在领导的位子上,你就是个管理者了么?说不了你的属下会把你耍得团团转,蒙得七荤八素的!
所以大学生先择业还是先就业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心态。
静寒:大学生毕业是先择业还是先就业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究竟是先择业还是先就业是需要机会的,当然大家都想择业的,但是现实与理想并不是那么一致的,每个人的境遇也不一样。所以说么可以择业的话当时是先择业了,不可以的话那也只有先找分工作养活自己了。其实以后的生活还不都是为了生活么!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才是万全之举!
HR观点:
无论先就后择,还是先择后就,都会有相关的“副作用”,选择 先择业时很可能会出现职业空白期,而选择先就业很有可能引发后期的频繁跳槽,而我们的HR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1.HR关心空白期的原因
空白期,不在于其长短,面试官所关心的是:造成空白期的原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上的问题,求职者能否乐观积极地说明或解释造成空白期的原因。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像生育、学习充电、自主创业等合理原因导致的工作空白期,应该予以宽容、肯定的态度。在激烈的竞争及多变的市场情况下,即使一些比较出色、坐拥高位的管理者也会有解雇的风险,而高端人才的职业匹配精度要求更高,由此导致的一定时间的工作空白状态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但若有些求职者连续半年寻求与以往就职经历类似的工作未果,如其以往一直做机电工程师,求职目标也是类似工作,却半年均未有理想工作,这种情况就得慎重考虑了。
提示:对于面试官的提问,求职者不要含糊其辞、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更不要让人感到你在前一家企业的表现、业绩不佳,当然也不能让人觉得你的性格、态度影响到了你在前一家公司的顺利发展。
2.HR是注重求职者的专业背景还是工作经验
专业背景与工作经验同时符合要求是招聘的完美境界,但在实际招聘过程,完美境界较难达到,所以需要根据职位情况来调整,例如管理类、营销策划类职位可以偏重于对其工作经验的考量,有二至三年相关工作背景的求职者可以不太或者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专业背景;
而对于应届生,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半对一半,通过他们的所学专业及在校期间校内外的某些实际经历,来衡量他们的职业素质,而工作技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掘、锻炼。但是设计研发类技术性职位则需对专业背景作充分的考量,但不局限于特定的专业,如果真的有合适的求职者,会考虑给予适当的培训。
提示:面试官将求职者分为三种类型:最佳的求职者,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一致性,干过的工作和所求的岗位一致;次等的求职者,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相关,但干过的工作与所求的岗位一致;最次的求职者,所学的与所干的不一致,干过的工作之间又缺乏相关性,所求的工作与之前的工作也无关。总之,面试就是“解题或拼图”的过程,面试官试图从三个方面去求证求职者与岗位之间的吻合度,它们是: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能力;心理特征(态度、动机、自我认知等)。
3.多久的跳槽周期是HR较易接受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个新人从适应、熟悉、融入职场(企业)到完全胜任一份工作的平均周期为三年。但在上海因为人才流动速度较快,较能接受的最短跳槽周期是1.5年;如果工作不满一年的新人跳槽,将很少会给他们面试机会;如果他(她)在1.5年内跳槽,我会提问跳槽的原因、以及他(她)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情形,或许还要了解他(她)选择大学专业学科的动机,最终分析得出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HR欣赏那些对自己(包括优缺点、能力和需求)了解的求职者。
提示:新人比较特殊,在包括毕业前的半年左右的第一年内可能变动比较频繁。职场新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组织后,从企业文化角度看,要经历碰撞、融合、沉淀三个阶段才能真正融入一个组织,碰撞融合期少则三个月,多则二至三年,在这二至三年中,职场新人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快速提高工作能力、完善知识架构、积累经验,“羽翼渐丰”后再根据职业规划来跳槽才是理性之举,所以,二至三年的跳槽周期是HR比较容易接受的。(完)
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再就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了当今社会及其关注的问题。古语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我们就不得不在这两者间做出抉择。在阐述我方观点前,先我来为大家明确几个概念,以免大家误入歧途。据《辞海》解释‘应’为应该的应,是指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据《新华字典》解释‘择业’是指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而大学生的择业是指:以获取稳定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目的的过程。‘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以获取报酬所进行的活动。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还是先就业,这两者并不矛盾,可是,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后就业。理由有3
一、从个人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后就业更符合个人发展。择业,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及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在自己的喜欢及适合的岗位上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能力,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现在大学生就业险峻,许多大学生无奈的、急忙得投入工作中,也不管这份工作是否合适自身,就使得自己在工作中更注重于如何适应自己得到的工作,忘却自身的发展。
二、从社会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后就业更符合社会发展。据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许多大学生盲目跻身于各类大型企业,使得有些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招不到工作的现象。若大学能先择业后就业,不仅能使自身就业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还能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三、从实现自身价值来看,先择业后就也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若是毕业后因为就业形势严峻而盲目地进入某家企业,不管是否合适自己,不管专业是否对口,但是或许因不适合你而跳槽。换一份工作影响3年,人生不能总浪费在不断就业在骑驴找马上。而先择业却能让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上,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第三篇: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http://blog.china.com.cn/art/show.do?dn=luochuanyin&id=1050009&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A193EAE776EA2398D49F0BF6294FF938 类别:职业教育 | 浏览(421)| 评论(2)2009-08-19 06:30
标签:就业无差异曲线大学生经济价值效用
目前,自主创业的观点已在大学生中流行,但是大学生对于创业时机的选择,却与社会上的一些看法大相径庭。
据中新网,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中69.58%都选择了在校期间就创业,有16.18%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创业,只有14.24%的学生选择毕业5年内创业。但是有71.99%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在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创业,有14.10%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可在离校前就着手创业项目,而对于毕业后马上开始创业持支持态度的企业只有8.38%。
这里面涵盖着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的科学依据。
一、为什么要先就业后创业
大学生多在20到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因此而被确认为最佳的创业群体。
目前自主创业的就业方针给大学生演变成了广阔空间,国家从各个层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设立“高校自主创业指导站”“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无偿资助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另外还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工作。人事、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开设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窗口,汇编并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指南,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资金贷款、人才招聘、项目交流等服务。
但是目前还培养不出比尔·盖茨。据对中南大学的调查,如果你有机会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自身能力不足占68%,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够占67%,资金短缺的占66%,缺乏胆量的占63%。从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情况统计分析,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有理想抱负但缺乏经验。
另外,调查大学生的创业企业发现,影响企业成败因素中,“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这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超过了3成,其中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够,被学生认为是自己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
美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出了一个由五个阶段构成的终生学习创业模式:
第一阶段,创办企业的职业意识、基本技能、经济基本常识;第二阶段,创办企业的兴趣和能力意识;第三阶段,创造性地运用职业技能和企业能力;第四阶段,建立企业;第五阶段,长期发展,重新定位。
这些不同阶段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展开,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校创业教育和先就业后创业的实践经验有关。就业为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实战的基本能力。
二、先就业后创业的模型分析
对任何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占有同等的位置,因此从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来说,不同的就业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就业效用,增加不同的经济价值或发展价值。
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和经济需求是人们一种主观评价的满足状态,所以可以有无差异曲线来衡量它,如果用横轴OJ表示大学生追求的经济价值,纵轴OD表示大学生追求的发展价值,可以画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满足状态的一簇就业无差异曲线W1W2。
在图中,AB是大学生先就业后的自主创业,它与无差异曲线W2切于F
点,表明在F点实现了他的最大就业效用;HG是大学生无就业的自主创业,它与无差异曲线W1切于E点,表明在E点实现了他最大的就业效用。
由于F点在W2上,E点在W1上,而W2表示的安全满意程度更高,因此,相
对于无就业的自主创业,先就业后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明显超过无就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显示的就业无差异双曲线是弧度会更平坦,远离圆点,其所涵盖的就业效用也可能达到是最大。
由于先就业后创业追求是一种创业能力的追求,相对具有刚性;这意味着如果两个人作为自主创业追求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先就业后创业追求实现价值较大的那个人满足水平会更高,就业效用也会更大。
三、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只要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环境的多变性直接影响需要的多变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场合下,总有某一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是主导需要,其影响行为的强度最大;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后创业涵盖了不同的需求,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跨度超过无就业的自主创业者。
事实上,调查也发现,尽管创业大学生的百分比连2%都不到,但是有60.85%的大学生认为有机会就要创业,有14.37%的大学生认定自己一定要创业,考虑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之前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创业的想法正在大学生中逐渐得到认可。
由于大学生没有先定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形成、显现,而这个创造、形成、显现的过程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为了寻求自身的创造、形成、显现,或是自身工作持久的生命力;它要通过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不断的相互作用,在时间的无限推移中展开。
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这种行为就是通过对自身本质的不断塑造、展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超越和修正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体现大学生适应环境生存价值的变化。
因此,先就业后创业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就业,正是有较高的发展价值追求和经济价值回报,同时对自身生存能力的选择,固将创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创业,正是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又是大学生对社会超越的途径,从而可以从自身的创业行为中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只有当大学生对社会不断解释,从而获得对人和社会的不断理解时,社会历史实践才会以不同于过去的向度、深度、速度、规模展开,从而人的本质塑造和显现才有了新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正是因为社会理解是人对自身生命活动的意义阐释、澄明,而这种阐释和澄明最终指向刻画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特别说明:本文并非否定大学生无就业的自主创业,而是出自于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担忧。)
第四篇:先深造后就业
研究生优势
第一,教育背景优势。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毕竟在专业方面多学习二三年,专业知识应该是更为扎实和深入,这是绝对优势,尤其是理工科类的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学习都是从研究生教育开始的。不是说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多学多少东西,但毕竟在专业方面有更深入的学习,而且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一方面专业知识更深入和全面,最重要的是,研究生多了一种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做事情相对来说更为成熟和稳重。
第二,企业用人差异。有很多企业在薪资制度方面是没有等级制度的,但一些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还是有区别的,部分岗位更是明码标价,只限于研究生。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研究生在公司的地位还是高于比本科生的,不管他实际能力如何,是不是眼高手低,公司的领导及至同仁也会刮目相看,在潜意识里面,他们觉得他们能力要高人一筹,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表现,是很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和提拔的。所以研究生刚毕业进企业一定要把握好心态,做好定位,不管是否从基层做起,一定把工作做好,晋级之路也许会更为平坦的。
研究生的职场优势有哪些
●更强的专业和科研能力:本科四年只是打基础,真正的专业学习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研究生阶段通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学习,与导师更为贴近的直接交流,以及不时的课题研究机会,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整套坚实的理论基础。
●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积累:①研究生本身就是足以吸引关系的磁石。而且,相对本科生,一些工作机会也更愿意去找研究生以增加公司的光环;②研究生同学圈子本身就形成一张层次很高的人际资源网络;③通常情况下,导师多年积累的社会网络可以为你所用。不仅在学术交流方面,更在就业方面。
●毕业时的就业优势:①政策更宽松,很多大城市对于研究生的准入制度相对本科生宽松很多;②就业机会更多。通常工作招聘上面只招硕士学历以上的占28%,只招本科的占11%,剩下的61%兼招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一般研究生优先;③就业层次更高,同样的单位招聘,通常情况下提供给研究生的岗位一般都是部门主管、高级研究人才、管理人员等,而提供给本科生的岗位则往往只是文秘、销售等简单工作;④待遇更为优厚,首先是薪金待遇;其次是福利待遇。为了争夺人才,许多单位都给予研究生更好的住房待遇等;⑤发展前景更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已制定相关政策,研究生在晋升、晋级等方面均要比本科生起点高、速度快;企业方面虽然没有硬性政策,但出于争夺人才的考虑,研究生也更被看重,发展前景也要更好。
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的《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来看,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本科生为68.7%;博士生的落实率最高,为83.0%;硕士生为75.3%。这份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就业统计就与“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论断存在差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李长安有关教育收益率的调查,即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收入增长的幅度。结果显示,本科生月薪大多分布在2500~3500元,平均为2767元;而66.2%的硕士生的起薪集中在3500~5500元,平均月薪为4317元。研究生就业收入要远远高于本科生。
在就业率统计中,继续升学深造被视为已就业,而众所周知,本科生读研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读博。
中国研招网公布的上海一985高校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标即与第三方法人签约的数量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69.63%,本科生仅有37.74%,而超过50%的本科生都要通过在国内或者国外读研深造来“完成”就业。
第五篇:先就业后择业与先择业后就业辩论赛策划重点
模具 1131、模具 1132班
先就业再择业或先择业再就业辩论赛
一、活动背景: 经济危机稍稍平息,面对前段时间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还是 心有余悸。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择业还是先就业显得尤为 重要, 有的同学说先就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保证就业率, 有的同学说 先择业是对自己负责任, 有利于以后事业的长足发展。但是不少同学 还处在迷茫之中,所以指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迫在眉 睫。
二、活动目的: 本次辩论赛主要为了解同学们对择业与就业的看法, 指导同学 们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 加强模具一班和二班的交流, 活跃校园 气氛开拓思想,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发 掘辩论人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视听、演讲和其他能力,团队的 组织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活动宗旨: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挑战自我,团结奋进。
四、辩题: 正方:先就业后择业 反方:先择业后就业
五、参赛队伍: 模具 1131与模具 1132各出一支由 5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
六、活动时间: 2011年 12月 6日 晚 6:20 地点:西教 419
七、参赛要求:
1、两参赛领队、队员仔细阅读本次辩论赛赛制、规则及评分标准 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2、两队可自行决定各场比赛的排阵, 即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五辩, 名单必须在每场比赛前一天交至赛委会, 名单一经提交不得更 改。
3、为了方便评委团评判,便于观众(听众了解辩论的内容及进 度,要求参赛队员用普通话表述。
4、各参赛队队员请在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 并在每 场比赛开始前 3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配合主办方对赛事的统筹安排 及必要的赛前事宜。
5、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任何一方辩手发言。
八、赛事安排:(一、前期:
1、在两班进行宣传
2、做好报名工作的统计
3、组织两支参赛队伍抽签决定比赛辩题
中期:
1、借教室(大及比赛所需设备
2、安排人员提前到场布置现场
3、比赛过程中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维持现场秩序 后期:
1、赛后安排人员打扫教室
2、做好活动总结
(二、辩论赛程序(由主持人执行 :
1、主持人开场,队员入场,介绍对垒队伍及所持立场,参赛 队员自我介绍,主持人发言并宣布比赛开始。
2、对垒双方就辩题展开辩论。
3、一辩总结陈词之后中场休息, 同学自发上台表演为各自班 级助威。
4、之后进行正反两方自由辩论和正反两方五辩总结陈词。
5、比赛结束,请老师点评本场辩论赛,并评出双方得分。
5、宣布比赛结果及本场最佳选手,并给予一定奖励。(三、赛场布置:
1、模具一班、二班班委全面负责:包括 PPT、音响、座次表、组织入场及会场的清理等等。
九、评分标准:(见附表
十、赛制:(见附表
十二、人员安排 :
总负责人 :陈冬 拍照人员 :廉中正 所需物品采办:封晨 现场秩序维护:陆一帆 蒋念 主持人 :冯晶晶 计时人员 :刘浩
活动策划人 :张羽倩 冯晶晶 陈冬 中场休息表演人员:张羽倩 陈顺清 梁鑫 正方辩手 :单扬 张羽倩 叶旭 叶盼 杨少晖 附表: 赛制 :
1、比赛由 2个班级各出一个代表队对决
2、辩题由赛委会提前 3天通知。
3、比赛由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四部分组成。1、开篇陈词:由正方一辩、反方一辩先后进行,各有 2分钟。、攻辩阶段:顺序由正方二辩、反方二辩、正方三辩、反方三 辩、正方四辩和反方四辩分别选择对方的二辩、三辩或四辩开展一对 一攻辩,问答双方同时站立。每次提问方提问时间不得超过 10秒, 答问方回答时间不得超过 20秒,双方总用时不得超过 1分 30秒。3、攻辩小结:由正方一辩、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各有 2分 钟。、自由辩论:由正方开始,每队各有 4分钟。
注:自由辩论规则
(1 在自由辩论时间里, 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时间和次数 都不受限制。但是, 整队的发言时间每队自由辩论的规定 时间。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加强自己的观点, 反驳 对方的言论,若流于空乏谩骂,则会影响该队分数。
(2自由辩论时间开始时正方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在其 发言结束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起立发言双方 依次轮流,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3两位计时人员将分别为两队计时,若一队的发言时间用 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队员可以继续发言, 直至该队时间用完为止。
5、总结陈词:正反方四辩分别进行总结陈词,双方各有三分钟。注:
1、选手必须按照辩论赛的规则进行辩论,不得有诋毁他人、拍 桌子等不文明行为。
2、当每位辩手发言时间剩下 30秒时,主持人提醒示意,时间到 发言完毕,选手必须立即停止发言。
团体评分标准: 根据辩论队的整体形象,从辩风、整体配合、语言运用、临场反 应(语言、风度、举止、表情 等方面评分;有团队精神, 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流畅;反应敏捷,应对能力强;问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 效的打击对方。
1、立论陈词:(1开篇立论逻辑清晰,言简意赅(2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分析透彻,引证有力(3论据内容丰富,引用资料充分确当(4分析的角度和层次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5 语 言 表 达 流 畅、有 文 采(20分
2、攻辩环节:(1全面归纳对方的矛盾和差错,并做系统的反驳和 攻击(2提问简明,击中要害
(3辩护有力、有理、有据,说服力强(30分
3、自由辩论:(1攻防转换有序,把握论辩主动权(2针对对方论点、论据进行有力反驳
(3 坚 守 并 能 进 一 步 巩 固、扩 大 阵 地(20分
4、总结陈词:(1全面总结本方的立场、论证,系统反驳对方的进 攻,为本方辩护(2能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终结陈词,不脱离实 际(20分
5、团队配合:(1表达清晰、论证合理而有力(2回答问题精准、处理问题有技巧(攻、守、避合 理(3推理过程合乎逻辑,事实引用得当(4 针 对 性 强 , 有 理 有 据(10分 个人评分:
1、语言表达:(1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2语调平和合理(3口头、肢体语言和谐(4修辞得当、表达合理
(5表达流畅、说理透彻
2、逻辑推理:(1逻辑推理过程清晰(2论证结果合理、有力(3善于处理逻辑难点
3、辩驳能力:(1提问简明(2设问针对性强、火力强劲,(3回答问题精准、处理问题有技巧(4反驳有理有据、论证有力(5引用实例恰当
4、临场反应:(1反应敏捷(2用语得体(3技巧多元得当
5、整体意识:(1分工合理、协调一致(2衔接有序、互为攻守
(3自由辩论错落有制、气氛调节有度
6、综合印象:(1 仪态、着装合理(2 台风与辩风(3 有风度及幽默感
(4 尊重对方辩友、评委和观众 正反两方在激烈交锋
中场休息同学奉上精彩节目
精彩的辩论赢得热烈的掌声
老师在做最后的点评
活动总结 本周星期二晚自习第九、十两节课,我们班同学和模具 1131 班 同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陈香娟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了一场辩题 为“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辩论赛,目的是加强我们对 自己专业的了解并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我方以此辩题与反方进行了激烈辩论。本次辩 题紧扣我们大学生将来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业难。通过这次辩论 赛,同学们对本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扩充了同学们的学习思考 空间,对先就业和先择业的利弊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让辩手们懂 得了如何尊重对手,加强了我们两个班级之间的友谊。赛前同学们通 过广泛地收集资料,寻找有力证据并且对赛场进行了规划布置,为辩 论赛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在整个辩论赛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更加 值得发扬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五个辩手分工合作,形成了一个 密不可分的战斗集体。为了缓解会场紧张气氛,我们还安排了精彩的 节目表演,让辩手们在紧张之余稍微放松了心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感到我们有几点不足之处。同学们在 准备阶段缺乏交流和沟通。在辩论会上,同学们都是自己在说自己的 观点,甚至还出现自己一方说的观点令对方不知所云的情况。我们 缺乏锻炼的机会,在公众场合发言比较紧张。辩论赛结束后,我听到 有的同学说:我坐在
自己的位置上明明想好了应该怎么说,但当自己 站起来的时候,思维就一下子短路了,刚刚想说的话就不知道跑哪去 了。这就是我们过于紧张、缺乏锻炼展现自我的结果。而且,在会场
纪律方面也存在问题,出现了场下观众随便发表己见的的情况,对此 我们应该加以改进。总体来说我们的辩论会是成功的,老师也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认 可。虽然在辩论赛中我们存在着以上的不足之处,而这个是因为这次 是我们第一次举办辩论比赛,以后我们会经常为同学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有了更多的锻炼相信同学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