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交流汇报材料
课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
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究》
交 流 汇 报 材 料
课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交 流 汇 报 材 料
一、研究的目的
我校是一所地处资阳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随着城市格局及居住人口结构的变迁,生源差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在我校的学生中,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在我任教几年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知却不敢言说,而敢说的学生也多是受老师的引导或暗示才能说出一两句简单的话。说出的话不是发音不准,就是方言音太重,甚至说出的语句也是不完整的。一旦遇到动态的交际语境,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讨论后发言,在小组讨论时还兴高采烈,一旦被要求独立正式回答时就面面相觑,无法组织出一个句子、就连一个词语也表达不好。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社会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如其分的表达,优雅的语态,无疑成为“未来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口头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比起书面语言来,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作用。展望明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将带动农村的迅速发展,各企业的崛起需要各种善于交际的人才。
因此,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客不容缓。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口语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小学生能够正确、完整、轻松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所以我们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提出来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实施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意识,提升教育理念、学习有关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参加校本课题专题讲座。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研究人员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意义,增强了科研自觉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
2、分析口语交际的特征
(1)交际往来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而且,交际往来讲究在什么情境下讲什么话,做什么事,讲究说话做事的“得体”;这种“得体”的能力和素质只能在具体的交往情境实践中才能习得。再者,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人们运用口头言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口语交际课进行的口语交际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
(2)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方面一般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也有其他方面;形式上一般可有教师与学生集体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与学生个 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学生与其他人的交往等等。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交互性。
(3)口语交际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口语交际课上,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规范性。
3、寻找训练的途径(1)凭借语文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S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百花园”中就有很好的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句式;“看图讲故事”这一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清楚表达意思的能力。“编一编”,“演一演”、“小组讨论”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训练意图清楚明了,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想办法把训练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但是,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语文百花园”中安排的几次训练是“明线”的话,那么,主体课文中蕴含着许多训练的点就是“隐线”。这就要求我们要钻研教材,善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机会得到训练。如教学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我组织了一次找春天的活动。首先布置学生在家附近找春天,然后我又带领学生到公园、校园 去找。学生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用心去观察,从而找到了春天。奇异的自然现象,沸腾的社会生活,壮美的自然景色,映入学生的脑海,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细雨蒙蒙,嫩芽吐绿,鱼游鸟飞,无不给学生以美感。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欲望,为口语交际课创造了条件。学生有了说的欲望。但有时怕说不好,又不敢说,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因为老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 师的爱,老师的鼓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老师抓住学生想说的动机,予以及时的鼓励,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的“话匣子”彻底打开,欲罢而不能。
(2)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语言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而,除了凭借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以外,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交际情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进行思考、观察、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像叮咚的泉水涓涓流出。
a、利用课前三分钟创设语言环境。
把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定为口语交际时间,内容可以是介绍一条标题性的新闻,可以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也可以与同学合作模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接待、问路、打电话等。训练时,按四人小组的顺序轮流上台,每次由一个小组表演。学生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每节课前都能及早做好准备。我总是微笑地鼓励每个学生,注意捕捉他们交言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更自信、更大方地上台进行口语交 际训练。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说话原场合,交谈的对象,并且注意礼貌用语,并逐步学会倾听。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愉悦情境中既得到知识,又提高能力。
b、利用学生“表演”才能,创设语言环境。
小学生喜爱童话故事,更喜爱表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深受学生的欢迎。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体验语言,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引导学生进入丢剑人的内心世界,跟随他一起伤心、高兴、沮丧。学生不仅在表演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还进行了再创造,即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进行对话,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c、利用校内外资源,创设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成功交际的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因此,口语交际不但在课上进行训练,还应该走出口语交际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如带学生到街头观察,找一找新奇有趣的东西,认一认广告牌上的字,在这一过程中,生生这间、师生之间展开对话,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很乐意把看到的、想到的无拘无束地说出来,同时认识了更多的字。再如,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带到生活中,经过仔细观察、思考,他们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小草绿了,小树发芽了,鲜花开了,山上的小鸟叽叽喳地叫,春风吹在脸上暖乎乎的。这样,孩子们边看边想,边观察边交谈,既了解了春天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研究的效果
1、学生对口语交际课兴趣浓厚,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调查由原先27%的学生喜欢上口语训练课上升到61.3%。
2、实验中农村小学生阅读氛围有了很大改观。
3、形成并收集了说话训练资料和听话资料。掌握了一些提高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方法。
四、后续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对实验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有待准确的把握。学生生活范为有限,收集到的说话题材狭窄,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研究与校本课题的开发有待加强联系。
针对本课题研究的方向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正确、完整、轻松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再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融会社会,在与人的交谈过程中找到乐趣,形成自己在口语交际时的思维方式。
第二篇: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计划安排
1、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语文课程设置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记录、分析。
(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作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2013年3月——12月)课题研究推广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本校进行推广。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三、存在的问题
1、口语交际中部分学生不敢发言。
2、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低年级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4、学生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说话条理不清楚。
5、缺乏表达的欲望,对说话不感兴趣。
6、部分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他们脑子里好像总是一片空白,找不到要说的内容。
7、不能很好地、恰当地评价别人或是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方法与策略
1、具体的教学方法
(1)先看后说。现行的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有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配有插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生动材料。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本质的习惯。
(2)先想后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思考,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
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做到说话有条理,以理服人。
(3)边演边说。缺乏具体情境的口语交际,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因地制宜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教学策略,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如:我在上《有趣的游戏》一课时,先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游戏《贴鼻子》,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看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就有了说话的题材,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会更清楚。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得到角色体验,表达更有感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因势利导,求助会说。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作为老师,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多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既可以向同学请求帮助,也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以及时的帮助。如果双方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卡了壳”,交际的双方都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双向互动,自然解决学生说的困难。但双向互动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去,和他们平等相处、平等对话,对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
(5)将学生思路引向生活。如《保护有益动物》一课,我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启迪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为什么有益和自己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同学自述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2、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挖掘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找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
如,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
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平时开展口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训练内容由易到难,训练目标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不是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用这些技巧来限制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构建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让学生轻松自然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石宝小学2013、4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石宝小学
第三篇:口语交际课题研究
“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良好的交往传递信息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文明礼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写进了总目标,在第九条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在各年级分阶段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大纲中“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把培养听说能力置于双方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新的教学内涵,是质的飞跃,这既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是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认真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2、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听、读、写”,轻“说”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自己满堂“灌”,学生“说”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但“说”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倾听的活动,尤其是当前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倾听他人思想,活跃思维的头脑,表述自己的见解,而且,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对于改变传统的呆板的老式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差,怕羞,不善于表现自己,没有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学生的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低中年级好说话,但不完整,缺乏条理性,用词不当,夹带方言,常有重复。交际时忽视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而有没有礼貌,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说话时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准确,就能提高说话的效率;高年级上课时则更闭口不语。而我校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更是只重教学任务的完式,轻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重低年级听说训练,轻高年级听说训练;重单向交流,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忽视交往能力的形成,重训练形成,轻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的整合,造成训练缺乏系统性。
二、研究思路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信息论等有关理论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教育心理学理论。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原则、途径和方法。
2、研究如何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3、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如何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5、研究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三)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体系。
2、培养目标
二年级
1、积极发言,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四年级
1、积极发言,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六年级
1、积极发言,克服怕羞的心理。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展自己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要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研究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设立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目前班级,下自然升级),为语文学科“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验班。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
1、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研究预定和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制作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观察,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保证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采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小结、提高的方式进行课题研讨,逐步提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水,探究出一条适合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新路子。
3、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并且将这些理论认识撰写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在课题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推广、运用,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六)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调,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维度考虑,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交往、探索等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
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4、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口语交际训练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就是激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对儿童充满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与注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立子课题,确定实验班。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前测分析。
3、改革课程设置,进行“天天举手”、“天天发言”等口语交际基本功的训练。
4、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组织交流评议。
5、开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兴趣。
6、实验中期检测分析。
7、每月小结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8、撰写子课题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9、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资料,搜集归档。
第三阶段(2013年7月)实验总结阶段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做好全面和个案分析记录。
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三、操作策略
(一)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1、开展“天天举手”、“天天发言”的活动
为了克服学生怕羞的心理,促进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课时务必自觉举一次手,在相应的方格内画勾,周末签字,教师结合其他科任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每天轮流对自己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等进行课前三分钟发表演说。
2、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低年级开展讲一般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年级进行小采访、成语接龙、课文复述或转述等活动。高年级学生进行课本剧、主题班会、即兴演讲赛等活动。使游戏、活动与口语交际融为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爱。
这些活动每学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组织1-2次。
(二)在课堂上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要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质疑化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巧设生活作业,激发兴趣 促进“说”
1、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如把课文故事带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教师有计划地与学生交流,探测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情况。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小学阶段属于英语学习的预备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是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很多学生对英语是“想说爱你不简单”,对之敬而远之。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仅仅会读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模仿造些句子、对话,根本无法将所学的词句加以整和,形成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导致出现在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不会说的现象。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可目前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矛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说”的氛围,为学生淀积“说”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说”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综合语言的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基础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达到学习总体目标必须由“说”得以体现。我们以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相信每位孩子都有发展空间,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为他们的英语能力的发展奠基,以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研究指导,在教学中根据
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求知欲得到激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顽强拼搏的毅力得到锻炼。
三、课题的界定
“说”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方面,在研究中还要结合其他各法与“说”结合,如:听、读、写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这种素质和能力又以“说“来表现。这种能力包括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熟悉英语的语言习惯,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就是要通过研究,打破农村的小学生不会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哑巴英语“现象,让学生能轻松“说”英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教师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注意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进一步端正教师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造就一支精于教书,强于科研的师资队伍,努力体现我校特色,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
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口语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树立学生“说”的信心,检测学生“说”的效果,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参加开题培训,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好课题会,拟订课题方案,实行调查研究,分析调查情况,确定研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制定阶段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好口语测试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经验文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经验文章及课题实验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
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组织理论学习。本课题属于课堂教学研究,适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又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课题组经常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由于英语教师一人教学几个班,时间很紧,因此,我们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作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教师们都基本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所要用到的有关理论知识。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分析和总结前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和课题档案。研究教师坚持每周写学习笔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知道我们进行研究。每学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教学案例和教后反思。同时,研究教师还要上好课题研究课,随时准备接受课题组的专项调研。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说”的能力
1、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你对英语的兴趣),学习习惯(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英语说好),学习策略(你在家经常听录音学英语吗),学习要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农村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不少同学既爱英语又怕英语,很想学好可又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听”不懂,“说”不出。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在这帮农村娃的学习生活中很有潜力和空间,可在“听”与“说”之间卡了壳,关键要靠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比如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英语活动,如:每节课上,我们要求教师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每节课规定有口语交际的时间,即Freetalk,或复习学过的话题,或综合运用对话体系进行语言的整合,这样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和说的信心。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听说并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农村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说的氛围,回到家中几乎不可能用英语与家
长交流。因此,英语课堂成了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同学们听英语,说英语,能用英语交际的最佳时段。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杜绝用汉语组织教学,要保证英语氛围,课前必须保证五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把握好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说,能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课堂上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能自己按教师的要求说英语,可是听不懂别人的表达,或是过一会儿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这正应了一些教育专家们分析的,学生要先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当然反应慢了。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听的太少,缺少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较高的听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说,还要求学生听,以听促说。要让学生听懂,教师的发音首先要准。每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听录音,纠正好自己的读音,确保发音正确,然后再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人没事干的情况,当一位学生说时,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带者问题去听。在做听力题时,尽量不要听一句译一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师生听说能力。教师的听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听”会“说”,首先要让教师能“听”会“说”。我们中心校邀请了市教研室教研员闫建华来校指导教师上课,讲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指导实践。
3、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积极落实并提高说的能力
(1)、跟踪调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反思和经验文章,在反思中谋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得提高。每学期,由教导处和课题组安排,对每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行阶段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商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反思自己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被调研的教师要写好反思,课题组也要写好调研总结。每次集体备课就是我们课题组的一次研讨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课题组会每周一次,而且富有意义。
(2)、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还积极上好课题研究课和公开课,在学生中,我们也积极开展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同时,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征
订《英语周报》,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积极进行培优补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在班上摸底,列出培优补差计划,做到让每个学生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巩固了知识。
五、研究的成果
1、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和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探索课件的制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收益非浅。随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们对英语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对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不喜欢到爱上了英语,由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一些学生还改变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回家及时预习新知,复习旧知识,并能跟录音读课文,“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说“的能力提高带动了学习总成绩的提高。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训练,同学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考试中,我校英语教学成绩均排在中心校前列。开创了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为宋小教育锦上添花。各年级英语成绩在历次抽测或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并且成绩遥遥领先。
第三,在“说”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和英语素质。
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英语教学中的“说”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验。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研究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学中我们怎样最小化地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怎样做到听、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所想,还要能正确,快速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怎样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做好家校配合,为学生提供更
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的研究虽然拉下了帷幕,但我们的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仍会一如既往的做好英语教学中“说”的研究这项常规教学工作,力求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如何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课题阶段性总结
“如何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课题阶段性总结
(2003~2004学年上学期)
“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一批才思敏捷、伶牙利齿、具有较强口语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学生。
一、选定课题 申报立项
今年九月,在学校领导的直接管理下,在教导处的带头下,我校每位老师都积极投入到教科研活动中,坚持做到人人有课题。我年级在原有进行“口语交际”课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校级课题的选定。我们组成员认为研究口语交际不仅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课题确定为“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向学校科研组申报立项,后得到确认。
二、组织子课题研究组 制定子课题研究的方案
今年十月初,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方案,上报校课题组。课题研究的方案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成员分工。
三、加强学习研究,把握“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要求
1、组织年级老师观看教学讲座,使组员明确“口语交际”的深刻含义。
2、组织组员认真学习新大纲,并明确提出学习要求:(1)各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什么?(2)听说与口语交际有什么异同?(3)你认为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要求成员搜集有关此方面研究的信息,并且做好信息摘抄,了解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4、到兄弟学校听“口语交际”训练课,通过听课、评课,使成员对口与交际的内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5、集体选课备课互相听课、评课,把口语交际内涵的理解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通过学习研究,组员对口语交际内涵有了清晰地认识。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语言活动,与“听、说”比较,“听、说”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部分,口语交际除听、说外,还有许多构成因素。口语交际离不开听、说这个条件,但仅有这个条件,口语交际还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从能力角度看,口语交际除了听说这个基本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表达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上述多种能力的组合。
四、进行试行阶段
1、对实验班级进行前期测试: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训练中我们作了统计,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同学的做法达不到新大纲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
2、上一节研究课。我们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出一节研究课,在全校进行展示,本节研究课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各个年级组听课评课,使我们看到初期研究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同时给我们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3、上交论文一篇。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摸索到了一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上交校科研室。
五、下一阶段计划
1、研究提高“口语交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研究“口语交际”与学科间的联系。
3、研究对“口语交际”的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