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未修改)
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根据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努力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今年以来,在省安监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市各区、市、县的共同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职业卫生项目申报工作基本完成,对进一步加强我市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将全市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中,共有6024个重大危险源,其中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265个,尾矿库12个,贮罐区14个,生产场所274个,压力管道1159.01公里,锅炉989个,压力容器4470余套。另外特种设备(电梯2922台,起重设备1362台,游艺游乐设施67台)。
(二)职业危害企业情况:
全市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约1143家,直接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人数约6万余人次(因农民工流动性大,统计不确切),实行上岗前职业病体检的企业有136家,体检人数约16477人次,开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企业约1100家,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约55家。全市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分别为:粉尘危害因素约占30%左右,噪声危害因素约占20%左右,高温危害因素约占10%,化学危害因素约占40%。
(三)机构情况:
目前,市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个,人员52人;区县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1个,人员180人;贵阳市现有职业卫生检测机构17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政治稳定,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源头性的工作,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的工作部署,贵阳市政府以及安监局领导非常重视,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理顺关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重大事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以杨小平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区、市、县安监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辖区内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登记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二)制定方案,周密安排。
为组织指导全市认真搞好工作,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贵阳市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评估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对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申报的范围和时间、申报的工作程序、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连续下发了(筑安监管通[2006]64号、68号、90号)等文件,对全市开展这一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区、市、县按照市局《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2006年7月份我局还组织协调,召开了市、区(县)两级安监、卫生部门的工作会议,区县安监、卫生部门会后陆续进行了工作交接。
(三)加强检查,严格执法,认真指导。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各区、市、县安监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存在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的企业,进行了日常检查,认真指导企业建立必要的监管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开阳、息烽、修文等县,今年以来就组织企业成功举办了多次危险化学品泄露、运输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
2006年10月中旬,由市安监局和市卫生局分管局长带队分别组织两个检查组,对贵阳市11个区、市、县(高新区)开展职业卫生情况和重大危险源普查情况以及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从职业危害重点监控企业现场抽查的情况来看,所抽查的11家企业,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岗前培训及职业病体检工作,并初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开展了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建立了企业职业病卫生管理档案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安监部门是新组建单位,新同志多,不熟悉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而且人手少,很难有效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5年10月份以来,我局积极组织各区、市、县安监部门的同志,积极参加省安监局、省煤监局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为下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2006年7月份《实施方案》下发后,针对我市企业存在的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职业危害工作认识不足、监控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我局与培训机构密切配合,制定了培训方案,研究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企业相关人员培训班9期,772人参加了培训。同时,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部分区县也组织了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如:修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理顺关系,划清职能,使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在职能转换期间未出现空档;县安监局以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为契机,购买职业卫生书籍,下发到乡镇和重点企业,依法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同时,县安监局和卫生局把职业卫生工作内容纳入自编培训教材,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企业职业卫生申报工作中,县安监局与县卫生局相互配合,县卫生局对企业的申报表和现场安全检查给予技术把关,有力地支持了安监局的工作。息烽县于2006年5月23日请无锡市五邦科技有限公司在县职业中学举办为期2天的重大危险源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培训班,全县21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共计61人参加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基本掌握了重大危险源建档和动态管理系统软件的知识。80%的企业都完成了微机建档工作,县安监局绘制了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加强日常监控监管。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目前全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制度尚不够完善,且还存在着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监督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以致部分安监部门的领导和群众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对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比较典型的是对推广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软件系统的购买不积极,影响了这一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工作技术性较强,企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且流动性大,掌握辨识标准熟练程度不够,辨识不准,影响了整个重大危险源数据档案的准确性。
(四)重大危险源软件开发商技术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以及软件价格问题、操作程序问题等都制约了软件的推广使用。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登记工作,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将继续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员参加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二)继续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核查和登记建档工作。
按照国家、省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准确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及时补缺,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一律核销。要求区、市、县和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做到一企一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监控措施,完善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实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强工作协调,实现齐抓共管。
定期召开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席会,及时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实现齐抓共管。在与卫生部门的配合工作中,要逐步达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综合执法,共同管理”的目标。
总之职业危害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是安监部门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在起步阶段存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不畅,部门协调不好等诸多困难。但这项工作从安全监管的长远角度来看,既是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也是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尽职尽责开展好这项工作,努力完成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为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责编:信息管理员
第二篇:安监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安监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九条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进行的修订。修订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客观上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将近年来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规章条文予以固定,从而更加规范全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特别是2011年12月31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重新明确了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总局在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监督管理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和修订。重点内容
新《规定》在保留《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细化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理清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法定职责、主要内容和相关措施。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
新《规定》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作业环境管理、劳动者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
关键词: 机构与人员设置
1.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新增加,罚款上限,10万元
2.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设。在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需要制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新增加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未按照新《规定》完善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建设的,安全监管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罚款,依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罚款上限由原来的2万元上调至10万元。关键词:作业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3.加强用人单位作业环境管理。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除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外,还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此外,新《规定》将“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等列入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基本要求之中。关键词:档案资料,12项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及其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症、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资料或者文件。关键词:工作场所,检测,评价
5.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规定,新《规定》要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同时,对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或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要求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用人单位在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提示:至少每年1次检测,危害严重的每3年1次现状评价,初次申请、申请换证、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要及时进行现状评价。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检查,档案
6.严格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同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若劳动者健康出现损害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提示: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费用,建立档案并妥善保存,为诊断鉴定提供资料。
关键词:警示告知 公告栏 警示标识 高毒物品告知卡
7.完善职业卫生警示告知制度。新《规定》规定用人单位除通过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签订劳动合同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外,还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的规定,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关键词: 岗前培训 在岗定期培训
8.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工作。根据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新《规定》着重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用人单位应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若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或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责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责分工,新《规定》对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管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关键词:监督检查,内容
1.增加了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执行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情况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情况等。关键词:制度建设,监督管理
2.增加了安全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认定与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信息的统计与分析等。关键词:监督检查职责 措施
3.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补充完善。安全监管部门有权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作业,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关键词:协助配合,诊断鉴定
4.明确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提供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督促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资料;根据相关部门机构的申请,组织现场调查,及时反馈调查结果资料;若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在30日内对异议作出判定;若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在30日内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作出判定。关于煤矿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问题 关键词:煤矿职业卫生,依照本规定执行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虽然没有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履行煤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作出专门规定。但是,根据国办印发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三定”规定:煤矿安监局承担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责任,负责煤矿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煤矿职业卫生情况,组织查处煤矿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据此,有关煤矿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职责,新《规定》规定: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亭南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2012)
亭南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2年3月20日)
按照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咸阳监察分局关于转发《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具体要求,现将我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自检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矿井概况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走出省门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现代化矿井,也是目前陕西省长武县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最大工业项目。
矿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彬长矿区中部,东至彬县县城20km,西距长武县城20km,向东南距西安市170km,312国道、风永高速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矿井2006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主采侏罗系4号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烟煤,属不粘煤31号。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谋取幸福”的企业宗旨,科学规范管理,依法诚信经营,实现了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09年末,亭南煤业公司累计生产煤炭1140万吨,上缴税费9.36亿元。陕西省原省委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陈德铭、省长袁纯清、副省长吴登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付建华等领导先后到亭南煤业公
司视察,对其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亭南煤业公司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评为“陕西省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单位”;被陕西省授予“外省市区在陕投资优秀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咸阳市授予“税收贡献突出企业”、“环保贡献奖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为目的,以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现场治理,加强监测监控,现场作业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综合防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搞好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成立了由矿长任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并逐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三年目标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关于加强防尘工作的规定》、《“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制度》、《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职业病人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计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以及职业病培训制度、危害告知制度
等配套管理制度。上述制度的完善,保证了我矿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二)不断完善防尘设施,强化措施落实
防尘设施装备齐全。坚持以“双基”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深入开展防尘会战,推广应用新型防尘装备,采掘工作面及运输转载点均实现了防尘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对所有锚喷迎头全部安装了除尘风机和除尘器,共安装除尘器12台,SMF-1型放炮喷雾装置32套,装岩机自动喷雾装置32套。在煤仓放仓点安装自行研制的联动喷雾装置18套,在采掘面、各运煤转载点的净化水幕上推广多孔喷头300余个。在总进进风巷道中安设了红外线自控水幕和可控制常开水幕。运煤转载点安设自动喷雾,实现了皮带、溜子运煤喷雾自动打开,降低了运输环节的产尘浓度。推广使用大功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大直径风筒,确保了掘进工作面供风。所有掘进工作面双风机实现了同型号、同功率;所有掘进工作面安设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状态传感器,对迎头供风进行了有效监控。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坚持每班试验一次,杜绝了局扇无计划停风的情况,有效地排除了钻眼时产生的岩尘、锚喷时产生的水泥尘和放炮时产生的炮烟。为有效降低一次尘源,在采煤工作面及煤、半煤岩掘进迎头推广应用了湿式打眼工艺和煤层短臂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煤面上、下出口安设了完善的防尘管路;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全部安装了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进行喷雾降尘;距工作面50米内安有两道净化水幕。为防止煤尘爆炸事故,采取了严格的防爆隔爆技术与措施,在每个水平、采区和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及煤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安设隔爆水袋棚63处,在矿井的主要进风大巷中安设
隔爆水槽棚11处,并自制了四组管网式充水架,对各组隔爆水袋(槽)棚及时进行充水,保证水量时时充足。
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制定了《亭南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通防管理职责及处罚规定,并狠抓制度落实。掘进迎头安设完善的防尘管路,管路接到距迎头30米以内,采用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冲刷巷帮、装岩(煤)洒水、使用水炮泥放炮等综合防尘措施。在距迎头50米内安设注水针,在每个炮眼内至少使用一块水炮泥,放炮前后对迎头30米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在距迎头50米内安装一组净化水幕,覆盖巷道全断面。锚喷作业采用湿料、潮料喷浆,并使用除尘风机和除尘器。严格执行巷道冲刷制度。对主要进风大巷每年刷白一次,采掘工作面每班冲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一天冲一次,采区回风巷每旬冲一次。特别是采煤面的上下出口和各运煤转载点,安排专人随时进行冲尘,杜绝了煤尘堆积现象。在运输巷、皮带巷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按规定安设支管和阀门,皮带巷和皮带斜井管路每隔50米、其它管路每隔100米设置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管路全部进行吊挂固定,达到平、直、稳的要求,为提高防尘供水能力,从防尘水源到水平大巷的防尘管路全部更换为4寸以上的防尘管路,从大巷到生产采区的防尘管路全部更换为2寸管路(部分上下山已更换为4寸管路)。对全矿的防尘用水进行合理调节,形成统一的防尘水源网,实现了各个防尘用水源的自动调节,确保防尘用水。
不断完善地面生产系统的职业卫生设施及措施。地面生产系统主要有井口地面运煤系统及洗煤厂。在上述作业场所,防尘系
统完善,防尘设施齐全有效,综合防尘措施及制度健全,各项落实到位。
不断完善其他职业卫生设施及措施。加强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作业场所治理。在噪声治理方面,对井下使用的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全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电气设备选用的规定选用低噪声设备,在噪声大的场所采取隔音措施,使工作时间内的噪声控制在85分贝以下。在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方面,对有毒有害气体CH4和CO2,采取充足的配风措施,进行充分稀释、排出,现井下CH4的最高浓度为0.12%,CO2最高浓度为0.18%,完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规定。在高温治理方面,我矿本属低温矿井,通过进行有效的矿井配风,使矿井各作业地点的温度都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现采掘工作面的温度平均在17℃~20℃之间,机电设备硐室的温度平均在19℃~22℃之间。
(三)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
加强劳动护品使用管理。在护品采购上,供应部门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采购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确保质优安全有效。加强发放管理。定期对采掘、运输转载点、卸载点、煤仓放煤口、选矸和筛选等作业场所接触粉尘人员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加强使用管理。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劳动护品,否则不允许上岗作业,提高一线接触粉尘人员的防护能力。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情况(已修改)加强粉尘监测。根据国家《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规定,我矿配备AKFC-92A型测尘仪4台,东区、西区各配备
2名测尘工,对井下各产尘地点进行布点测定。井下每个测尘点每半月测定一次全尘浓度,在西区还同时进行了个体呼吸性粉尘的测定。
开展个体粉尘测定工作。为工作面接触煤尘人员配备个体粉尘采样器,通过班中采样、测定,掌握工作现场粉尘浓度情况,及时采取粉尘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治理,保证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加强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监测。严格按《煤矿安全工程》规定频次测定,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加强从业人员查体工作。定期组织查体,今年先后两次对接尘接害人员进行查体,共查体2643人次,对查体人员全部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橱柜及文件夹,一人一档,并对劳务工查体人员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保证了查体资料的连续性。查体结果表明,我矿职业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五)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告知、报告情况
制定了普及职业卫生教育的实施意见,在矿区深入开展“职业卫生知识进区队”、“职业卫生知识进万家”等活动。采用宣传牌板、黑板报、电视广播、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公告栏,定期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的原因、种类、后果预防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等内容,今年还利用查体时间为职工发放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200余张,张贴了防治宣传画,并投资7000余元购置了部分警示标识分别设置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卫生防疫站坚持利用节假日、为民服务活动日等时间,到基层单位宣传职业卫生知识,解答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矿井图书室设有专门的职业卫生图书架,供职
工借阅学习职业卫生知识。矿电视站坚持每季度制作一期职业卫生专题节目,广泛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六)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情况
加强对接尘、接触有毒有害人员的培训。对入矿的新职工首先进行矽肺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职工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利用四级培训基地对职工进行轮训,建矿以来,全矿共举办培训班132期,培训作业人员3646人次,有效提高了职工防护职业病的意识和技能。
(七)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自查,我矿目前未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八)贯彻执行国家其他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情况
自200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矿干部职工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落实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了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和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
1、个别职工对井下防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防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主要表现有:对健康查体不积极,在查
体时有漏查现象;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在工作中有不使用防护用品的现象。
2、个别防护用品质量差,如胶鞋等。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矿已经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重点在职工教育和供应进货方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各类问题的发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根本上减少直至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把我矿职业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报送单位: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亭口乡 电子邮箱:lihuhu011815@com.联系电话:02934366176 联 系 人:李虎虎
第四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各生产作业场所。
2.引用标准及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列》(国务院第352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27号令)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3各部门负责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落实。
4.工作要求
4.1 各部门应当加强所辖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员工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4.2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对本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4.3公司办公室组织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员工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
4.4各部门负责人督促员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程。
4.5各部门应当及时、如实将本部门所辖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报公司办公室备案,由公司办公室每年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6涉及到新、改、扩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由公司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7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8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4.9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项目负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10公司给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各级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正确佩戴、使用和维护保养。各部门注意收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传递至公司办公室。
4.11公司办公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4.12各部门应对所管辖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未经公司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13公司办公室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年限妥善保存。
4.14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所需费用纳入安全生产费用。
4.15各作业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由公司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于遭受职业危害的员工,由公司组织人员积极救治,必要时联系具有相应资质的医院进行救治。
4.1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4.17公司办公室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4.18任何部门和个人违反本制度的有关规定,由公司办公室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细则和有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5.附则
5.1 本制度采用以下定义:
5.1.1 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5.1.2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5.2 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5.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维护与检测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
2.职责
2.1公司办公室负责安全设施、设备的综合管理。
2.2各部门负责日常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
3.内容
3.1 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电器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机械运转部分的防护装置、灭火装置以及危险气体自动检测装置和避雷防护装置等,称为安全设施、设备,对上述设施、设备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可靠。
3.2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测
3.2.1各有关部门的安全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
3.2.2公司办公室建立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档案。
3.2.3各种安全设施、设备要按有关规程,由公司办公室组织专业检查和定期检测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记入档案。
3.2.4安全设施、设备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对新设计安装或废置不用的安全设施、设备,需经公司办公室进行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或拆除。
4.附则
4.1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4.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AQ/T 4235—2014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防毒防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丽萍,李玉伟,贾洪雁,金振声,李冰,杜泽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应该遵循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检查部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进行的职业卫生状况的检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检查适用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 188-2007 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 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作业场所 workplace 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地点。3.2 职业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是对作业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3.3 检查程序 inspection procedure 是指检查人员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是检查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时间顺序和持续状态。3.4 检查人员 inspector 具备职业卫生领域相关业务知识,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由检查部门指定、授权,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人。3.5 检查记录 inspection recordwww.xiexiebang.com 是指在检查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对检查活动和用人单位状况进行记载。3.6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7 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名称。4 一般要求
4.1 实施检查前准备 4.1.1 检查前准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是以识别可能危及相关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确定其职业卫生状况的一系列活动。其任务来源主要包括检查工作例行安排和投诉两方面,一般根据检查起因设置检查的频率。
在检查活动实施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包括:信息准备、文件准备、人员准备、装备准备。4.1.2信息准备
信息准备主要包括熟悉用人单位情况、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等项工作。用人单位情况信息主要包括: ——产业类型;——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原辅料使用;——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施;——备案信息;——以往检查信息;——整改情况;——行政处罚书履行情况等。4.1.3文件准备
文件准备主要包括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文书准备和证件准备。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常见问题、以往的检查记录和本次检查的目的来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
文书准备是根据本次检查需要,集齐将可能需要填写的空白文书和已经填写完成的文书的活动。主要包括: ——企业须知;——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勘验笔录;——抽样取证凭证;——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检查清单;——用人单位以往的检查记录等。
证件准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集齐检查需要携带并出示的相关证明类文件的活动。这些证明一般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证件等。4.1.4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是形成能够胜任本次检查行动的检查组的活动。主要包括成立检查组,并配备相关专家的相关准备活动。成立检查组:检查组是由两人以上构成的检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查人员应当回避: ——检查人员是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近亲属的;——检查人员或其近亲属与用人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本次检查公正性的其他情形。专家准备:在涉及专门作业场所或复杂的危害,如果检查人员确定专家协助下进行检查是必要的,可以请其他部门的技术专家协助进行检查。并要使内部和外部专家协调他们的活动,协助检查人员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的着装应满足用人单位的安全要求。如:生产场所禁止穿高跟鞋,易燃易爆场所要求穿着防静电服等。4.1.5装备准备
装备准备是集齐本次检查需要的技术和工作手段的活动。主要包括检测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和记录工具等装备的准备。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所有需使用的检测设备到作业场所,必要时可采用被检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个体防护用品。确保其符合计量法规的要求,并确认其已校准可正常工作。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应确保携带所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到作业场所,并确保其正常工作。检查人员应当接受培训,确保掌握需要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限制。常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安全帽;——安全眼镜或护目镜;——空气呼吸器;——防尘或防毒口罩;——耳塞;——安全手套;——安全鞋;——阻燃、阻辐射等功能的连衣工作服等。
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记录检查情况的相关工具,并确保其状态良好。主要包括:
——图像记录设备;——声音记录设备;——其它记录设备。4.1.6 提前告知
提前告知是检查前的告知准备,包括检查前布置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两项准备工作。
检查前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企业、检查主要内容、检查性质等要求布置给检查组成员。一般而言,由有关部门负责的职业卫生检查,其检查人员不可以提前通知接受检查的企业。
提前告知的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的相关信息正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行为。一次检查活动做提前告知通常是在下列情况之下:
——当检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之后进行,可以进行提前通知;——当进行检查过程中有特殊安排需要时,例如,有必要维持检查机构的安全及保护检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时可以提前通知;——其他法律法规许可的检查需求。4.1.7 制定检查计划
制定检查计划是根据检查目的、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方式、检查地点以及检查人员等形成书面报告,并视检查性质决定存档和报批事宜。当检查为例行性质时,为简化程序采用存档方式;当检查为非常规检查性质时,为严谨程序采用报批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检查都应在用人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
检查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查信息不被泄露。在开始检查之前,检查人员应该确认所要检查的场所正在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确认其没有得到提前通知。如果查明用人单位通过某种途径获知检查消息,应终止本次检查。4.2 检查人员身份告知 4.2.1告知程序
检查人员到达用人单位后,检查组要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按照自我介绍、出示有效证件和检查人员身份确认的程序进行身份认定。4.2.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将检查组的身份、任务等信息向用人单位负责人传递的过程。身份介绍的主体内容包括:
——检查组所属机构;——本次检查的任务;——本次检查的性质;——检查组组成等。4.2.3出示有效证件
有效证件通常指县级以上政府执法部门颁发的可以证明自然人和法人身份的证件。检查人员的有效证件主要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资格证件。4.2.4检查人员身份确认
当用人单位对检查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可通过合法方式和途径确认检查人员身份的有效性。通常包括: ——电话确认方式;——网络确认方式;——其它确认方式。
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存在检查回避事由的,可向检查部门申请其回避,由部门负责人决定该检查人员是否应该回避。4.3 检查活动说明 4.3.1说明的构成
检查活动说明是履行告知检查目的、性质、内容等相关信息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用人单位正确理解检查活动,并防范异常行为的出现。由初步接触和检查前会议两部分构成。4.3.2 初步接触过程
4.3.2.1初步接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并进入作业场所,为检查工作正式实施建立条件。
4.3.2.2 同意。在开始检查前,除非该作业场所属于向公众开放的性质,否则检查人员应当取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后再进入作业场所,同意的途径如下: 现场同意。检查人员应当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层代表那里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或从有相应权利的企业代表处获得。
通讯同意。当上述代表均不在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当与用人单位负责人通过通讯手段,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
——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无法到达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要求用人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陪同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要求检查人员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到达作业场所,当条件许可时,检查人员应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代表的到来。
4.3.2.3 强制检查。实施强制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相应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检查包括如下情形:
——如果等待超过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即用人单位负责人在一小时内没有出现在用人单位,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如果检查人员作出真诚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同意,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并将为获得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所做出的努力用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要求检查方和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4.3.2.4 拒绝进入。对于用人单位负责人拒绝接受检查的情形,检查人员可考虑将其视为拒绝进入。此时,检查人员应当通告用人单位相关主管和部门,并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协助。4.3.2.5 警告。向用人单位告知“无正当理由拒绝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当属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2.6 特例。如果遇到其它不适于进行检查的情形,如:劳动争议、正当理由的停产等,应该向上级报告,并形成记录,同时对检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4.3.3 检查前会议
检查前会议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公开、正式的方式启动检查活动。是否召开视检查活动的复杂性而定。
检查前会议召开前,检查人员需要对下述关键人员的姓名、职位等身份进行认定,以确保其身份的有效,需要确认的人员一般包括: ——用人单位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用人单位其他陪同人员。检查前会议的参加人员应该包括: ——检查组成员;——用人单位的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的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检查前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 ——告知检查的计划;——告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进行基本情况介绍。
检查前会议的延误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形:
——如果一项检查的任务来源属于举报情形,检查人员应要求立即介入职业卫生伤害事件,当劳动者远离该伤害风险后,检查人员再启动检查前会议;——当不能举行联合的检查前会议时,检查人员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情况下举行分离的检查前会议。
4.4 实施检查
4.4.1现场检查过程 检查前会议结束后,检查人员开始实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过程包括:成员组成、检查活动、形成记录三个主要环节。4.4.2现场检查活动人员构成
为保证检查工作的合法性,保障相关方的权利,参与现场检查活动的人员构成检查组人员、陪同人员和现场人员。检查组人员履行检查职责,陪同人员履行解释和监督职责。检查组构成人员包括: ——检查人员;——用人单位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当用人单位代表不在作业场所时,应该由其指定的现场代表临时代替,并负责答复检查人员关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询问。
如果需要借助翻译或手语人员来进行有效地沟通,检查人员要确保拥有可靠的翻译和手语人员。
检查人员应当告知任何参与检查的职工代表,用人单位有责任补偿其因陪同检查人员执行检查而耽误的时间,如果企业拒绝对员工进行补偿,在拒绝发生后的六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要对相关用人单位新出现的相关人员进行身份核实,以保证其身份真实。
4.4.3确定检查内容
当检查人员认为有必要调整预先制定的检查计划时,应该在下述范围内确定检查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动者佩戴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情况;——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资料的情况;——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其他内容要求可按照检查任务、相关新规定由监管机构确定。4.4.4作业场所检查活动的实施
作业场所检查是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通过询问、查看、检测等方式进行评定的相关活动。检查活动的实施包括如下过程:
——听取汇报,通过听取该现场负责人的口头解说来获得检查基本信息;——凭证核实,通过查验相关记录、档案等文件来进一步获得所需检查信息;——现场检测,借助检测仪器设备对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测量,获取准确检查信息;——口头交流,通过现场询问补充检查所需的信息资料;——提取证据,通过复制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来获得物证。
检查限制。对于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作业场所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实施限制性检查或免于检查,包括:
——法律规定的保密场所;——符合免检要求的场所;——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4.4.5形成检查记录 检查活动结束后,检查组要完成检查笔录的制作,并向用人单位现场人员呈现笔录和其他记录,同时听取用人单位陈述或申辩。职业卫生检查记录是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技术标准,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监督、监察时所形成的记载。记录种类包括:
——采用不同方式形成的记录(方式是指做事的手段和形式),如:文字记录、图片记录、语音记录、影像记录;——针对不同过程形成的记录,如:全过程记录、专项检查过程记录;——具有不同功能形成的记录,如:事实记录、结论记录。记录人员可以为专门的记录员,也可由检查组的成员来兼任。
——当记录工作不需要特殊技能时(如文字记录),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职记录人员的方式;——当记录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时,为保证记录的质量,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大型的、全面情形时,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小型的、局部情形时,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任记录人员的方式。记录事项由一般事项和特定事项构成。一般事项包括: ——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地址;——负责人姓名;——负责人联系电话;——记录序号;——记录日期;——检查人签字;——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特定事项包括: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依据;——检查方式;——存在问题;——处理意见等事项。
记录制作份数主要考虑下述要求:
——对现场进行多次检查的,每次均应制作检查记录;——有多处现场的,分别制作笔录;——为满足存档要求,应该一式两份。4.4.6记录的签字确认
检查记录由用人单位相关人员核对无误后,检查人员和用人单位人员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确认。
无异议情形应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双方均需签字确认;——应逐页签字确认;——有涂改处应进行签字确认。
有异议情形应该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当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对笔录内容有异议时,可在笔录上说明理由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如果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由2名以上检查人员在笔录上签名,注明被检查人拒绝签名具体情况,并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名作证;——如果无法取得在场其他人员签名作证的,也可使用声音、影像记录手段记录拒绝签名情况。
检查记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适用永久保存、长期(30年)保存和短期(10年)保存,其中: ——作为严重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永久保存;——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长期保存;——作为无违法行为的检查文件应该短期保存。4.5 公布检查结果和确认检查结论 4.5.1听取陈述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前,应听取用人单位对当前检查结论的陈述和申辩。检查组应当充分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检查组应当采纳。4.5.2公布检查结果 在离开检查地点之前,检查人员应与用人单位召开检查结论通报会议。将本次检查结论在规定的范围内发布。
如果检查期间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或违规的现象,能够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运用处罚的简易程序;若其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告知其做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检查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其意见,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4.5.3检查结论确认 在此环节,可依据简易程序形成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整改通知,以签字的形式获得用人单位的确认,并当场交付用人单位负责人。如果不符合《行政处罚法》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不能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检查人员调查终止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做出是否处罚的决定。4.6 听取意见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后,要听取用人单位对检查结论的意见和申辩,并形成陈述笔录。
如有异议,用人单位应在60日(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4.7 告知权利和义务 在开始检查前和检查结论做出后,必须告知用人单位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如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以及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用人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职业卫生检查活动。4.8 后续处理要求 通报或移交: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问题要向相关部门通报,并移交相关材料。
异议:对于存在异议的检查结论,用人单位可以视情况依法启动复议程序。
跟踪:对于已经形成最终结论的,应按照规定要求对用人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形成跟踪结论。
归档:全部检查结束后,需要进行文书入库、整理案卷、案卷归档工作。
返还:存在提取物证的情形时,为确保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要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归还物证事宜给出明确说明。4.9说明
上述各项检查活动的关系如附录A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所示。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