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

时间:2019-05-14 00: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

第一篇: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12号

《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2月5日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胡春华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存在或者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作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一)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中央和省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同时抄报所在地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设区的市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前项规定以外的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超过三十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三)前两项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向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按国家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

定的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给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

第八条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按下列权限审批发放:

(一)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中央和省管理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发放;

(二)设区的市管理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前项规定以外的作业人员超过三十人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生产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发放;

(三)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其他使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发放。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制定。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职业卫生工作负责人,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

(二)防护用品发放和防护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三)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五)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

(六)控制职业危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七)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度。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派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监测记录应当准确、完整并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高毒作业场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产生职业危害的区域、岗位设臵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的设臵应当统一、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四条 对使用有毒气体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臵自动报警装臵,配臵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个体职业防护用品,严格依照使用期限定期更换,并指导、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津贴补助。

第十六条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中央和省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培训;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培训。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作业人员职业卫生档案。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每次不得少于8学时,保证作业人员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能力。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安排其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

不具备培训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机构或者单位进行培训。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接受工会组织的监督,支持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职业卫生活动。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认真研究处理,并将结果告知工会组织。

工会组织可以在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选聘职业卫生监督员,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支持职业卫生监督员开展工作。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有关的资料,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发生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危害事故的作业,从危险区域内撤除作业人员;

(二)封存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设施、设备、器材;

(三)组织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现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封存的设施、设备、器材,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其他临时控制措施应当在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解除。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职业卫生监察人员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检测检验仪器等调查取证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聘用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监察。

第二十三条 职业卫生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当事人拒绝在应当签字的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的,应当由两名以上现场监察人员在执法文书上签名并注明拒绝签字情况。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造成的后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得随意加重或者减轻处罚。

职业卫生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涉及用人单位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和有关部门。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职业卫生违法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受理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事项应当认真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告知举报人,查证属实的应当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为事故调查的牵头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取消行政执法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三)对检查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违法行为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未及时调查处理的;

(四)发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可能造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的;

(五)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健全作业人员职业卫生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辖区内有关动物防疫活动实施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条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第五条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其官方兽医实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第二章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和频率

第六条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强制免疫情况;

(二)加施畜禽标识情况;

(三)建立养殖档案情况;

(四)动物疫病检测情况;

证申办情况;

(六)防疫消毒情况;

(七)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八)出栏动物申报检疫情况;

(九)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

(十)种用、乳用动物符合健康标准情况,以及检测不合格的处理情况;

(十一)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七条对除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外的其他动物饲养户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强制免疫情况;

(二)加施畜禽标识情况;

(三)动物疫病检测情况;

(四)防疫消毒情况;

(五)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六)出栏动物申报检疫情况;

(七)种用、乳用动物符合健康标准情况,以及检测不合格的处理情况;

(八)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八条对动物屠宰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情况;

(二)待宰动物的健康状况、检疫证明、畜禽标识佩带情况;

(三)运载车辆以及场地及设施、设备的消毒情况;

(四)染疫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九条 对动物、动物交易(批发)市场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

(二)上市动物的检疫证明、畜禽标识佩带情况,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情况;

(三)场地消毒以及运载工具装载前和卸载后清洗、消毒情况;

(四)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条 对动物产品贮藏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凭检疫证明和检疫标志进出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进出库记录情况;

(四)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一条对动物诊疗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诊疗许可条件情况、动物诊疗许可证申办情况和公示情况;

(二)执业兽医的从业资格和公示情况,病历和处方笺使用情况;

(三)动物疫情报告情况;

(四)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培训情况;

(六)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二条对动物产品加工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持有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三条对动物隔离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办情况;

(二)动物的健康情况;

(三)检疫证明、畜禽标识情况;

(四)消毒情况;

(五)染疫和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六)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四条对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办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四)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五条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当对本办法规定的监管场所进行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不同,选择监管的重点内容,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确定监督检查的频率。但对每个监管场所的监督检查每2个月不得少于1次。

第三章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处理

第十六条 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当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

官方兽医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如实记录工作情况。

第十七条 动物卫生监督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的,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措施:

(一)发现动物疫情的,按规定报告,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

(二)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

(三)发现涉嫌犯罪行为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资料和执法文书等由专人负责,汇总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九条

第四章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令8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0〕第8号

《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省长 陈全国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和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维护学校安全的经费投入,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学校安全。乡镇人民政府依其职责,做好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和本省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生和教职工应当遵守学校安全制度,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他人和学校安全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有维护学校安全的义务,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安全,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国家规定确保学校选址安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学校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排除,对确认为危房或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责成相关责任部门或者民办学校举办者限期解决。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督促学校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督促学校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三)指导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四)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治理,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六)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九条举办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学校门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交通隔离护拦等交通安全设施,在特殊教育学校门前有过街人行横道的,应当设置有音响提示装置的过街信号灯。对交通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前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上下学时间适当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员,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公安机关应当指导学校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公安机关应当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协助学校处理有关治安事件。在治安情况复杂区域的学校,依托门卫室设置学校警务室或者治安岗亭。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学校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学校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开展灭火演练,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第十二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过程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依法责令排除,发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建设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应当责令纠正。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加强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协助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健康教育。

第十四条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周边娱乐、音像制品、图书等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依法取缔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开办的网吧,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

第十六条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对在学校周边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及时进行清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的监督管理。第十七条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和学校周边有害污染源的治理,对学校使用的特种设备及其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第三章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应当按国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将消防、交通、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和防震减灾等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计划、安全教材、授课教师、教学课时。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利用学校网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讲座等形式,并针对季节、地理、气候特点,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以及开展群体性活动时,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地震、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帮助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演练。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中小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学校安全管理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法定监护义务,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倡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计划,制订学校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和办法,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奖励的依据。第二十五条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应当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并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当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相应机构或者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及监控和报警设施。所需费用,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办学经费中统筹解决,义务教育学校由同级财政从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中统筹解决,民办学校由举办者负责解决。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夜间值班、巡查责任,加强对宿舍用电和防火防盗设施的安全检查。学校不得租用普通民用住宅作为学生宿舍。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在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场地、设施设备及学校内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重点部位、重点岗位设置安全员,对建筑、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第三十条学校应当对外来人员进出学校进行询问、登记,未经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学校。经允许进入学校的车辆,应当按规定的线路和速度行驶,并在指定地点停放。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带入学校。

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按规定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完好、有效。

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学生聚集的场所,应当配备消防应急照明设施,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通道,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保证食堂及从业人员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给学生的食品、饮用品和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三条学校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应当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驾驶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驾驶经验,租用车辆接送教职工和学生的,应当选择合法的车辆运输经营单位,并与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将学校规定的上下学时间及学生未到学校或者擅自离开学校等涉及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监护人。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与学生的监护人应当进行接送交接。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加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建立储存、使用和保管制度。学校不得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十六条学校组织大型群体性活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对活动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制订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劳动,以及超越其行为能力或者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类危险性活动,不得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环境开展活动。第三十七条对有身体残疾、特定疾病或者其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学生家长应当向学校报告,学校不得安排不适合其参加的教育教学或者其他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八条学校不得安排患有传染病、精神病,有违法犯罪记录及品行不良的人员到学校工作。第三十九条学校采购或者代为采购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装的,应当要求供货单位提供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证明。

第四十条教职工发现有危及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发现学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应当及时制止。发现学生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应当没收并上交学校,由学校上交公安机关。第五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四十一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并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有关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处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四十二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指导学校进行处置,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当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学校应当予以配合,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四十三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对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处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调解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

第四十四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人身伤害赔偿,经学校主管部门在调解期限内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并履行有关义务;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五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受伤害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当事人应当配合学校进行事故处理,不得辱骂、殴打教职工,不得聚众滋事,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学校主管部门、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的;

(二)对学校的建筑、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消防安全设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解决的;

(三)对扰乱校园秩序或者侵害教职工及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案件不依法查处的;

(四)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不及时指导学校进行处置的;

(五)对影响学校周边治安、交通秩序不依法查处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学校违反本规定,不履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职责的,由学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教职工及学生伤亡的,由学校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学校教职工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规定的,由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九条学生或者其监护人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规定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稿)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省卫生厅组织起草了《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请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于8月27日前上报各设区市卫生监督所,由各设区市卫生监督所汇总后于8月30日前上报厅卫生监督局。

市卫生监督局联系人:宋江莲 联系电话:85869932 电子邮箱:sjzsjdek@sina.com

联系人:贾丽华 电 话:0311-87825034 邮 箱:lhb5034@126.com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和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

第三条 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的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及技术性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应委托具有《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机构检测。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卫生监督范围

第七条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包括:

(一)住宿场所,包括宾馆、旅馆、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场所。

(二)沐浴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场所,不包含婴幼儿洗浴。

(三)美容美发场所,包括美容美发店、美容店、美体店、美发店、烫染店等场所。

(四)游泳场所,包括天然和人工游泳场(馆)、水上娱乐设施等场所,不包含婴幼儿游泳场所。

(五)就餐场所,包括使用空调且经营面积在150m2以上饭馆(含集体食堂、学校食堂)。

(六)体育场所,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

(七)文化娱乐场所,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艺厅、影剧院、音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等场所。(网吧)

(八)展览展示场所,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

(九)商业经营场所,包括营业面积300m2以上各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方便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家居中心、书店、图书市场等场所,不含医药商场(店)、农贸市场。

(十)候诊场所,包括医院内挂号、取药、候诊场所。

(十一)公共交通工具与侯车(船、机)场所,包括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及其室内的等候场所。

第八条 公园、露天体育场区域内的独立公共场所按相应类别实施卫生监督。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预防性卫生审查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监督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第十一条 凡本办法第七条列入卫生监督范围的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应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审查,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审查分为选址与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分别于建设项目动工前和建设项目竣工后投入使用前进行申请。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中的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的选址与设计应符合各类公共场所相关卫生规范要求。

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单位(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单位)申请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时需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资料:(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立项及批准文件;

(三)建设项目选址及环境情况;

(四)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地形图、总平面图、剖面图、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图)及设计说明和有关参数;

(五)公共卫生设施专篇(包括消毒间或区、公共用品保洁间或区、洗衣房、布草存放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等);

(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后,进行申请登记、受理审查,当场受理或在5日内作出“补正申请”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对需要补正申请的申请单位,应一次性告知其应补正的所有资料。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到现场进行勘察。

第 条 卫生审查不合格的,出具《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提出改进意见,建设项目单位改进后重新提出申请。

审查合格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于5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第 条 建设项目单位取得《建设项目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后方可施工建设。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的选址和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公共场所建设或经营单位应向原负责设计审查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三)具有《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技术服务构出具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四)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进行申请登记、受理审查,当场受理或在5日内作出“补正申请”的书面决定。对需要补正申请的申请单位,应一次性告知其应补正的所有资料。

第十七条 受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个工作日内进行竣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按审查同意后的选址和设计进行现场验收。

第十八条 竣工验收未获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提出改进意见,待改进后由申请者重新提出申请。

验收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第四章 卫生许可证发放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申请书示范文本、提交资料目录等内容予以公示,并根据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第X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下列卫生许可: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

(二)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直接管辖的。

第Y条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划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建城区内下列卫生许可:

(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且公共场所经营面积在10000㎡以上的经营单位;

(二)游泳场所(不含婴幼儿游泳场所)。上述项目中“以上”含本数。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上述原则适当调整,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 条 建城区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除本办法第X条、第Y条规定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县、县级市、远离市区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除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场所单位。

第 条 同一公共场所经营者申办的卫生许可范围分属不同级别管辖的,按最高级别统一管辖。第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辖权不明的,应报请双方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请示后十五日内作出指定管辖的决定。

第二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时,应填写申请表,按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关材料,逐页加盖公章或者签字确认,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材料为复印件的,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原件,与复印件进行比对。

第二十一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证明或营业执照;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四)房产证及(或)房屋租赁合同;

(五)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六)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平面图;

(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

(八)主要设备和设施的材料;

(九)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或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十)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十一)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的名单和健康合格证明。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许可申请材料,应当出具接收凭证。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书面审查内容包括:

(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二)申请材料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是否具备与申请项目相适应的经营条件和污染控制措施;

(四)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规范,卫生管理组织是否健全,有无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书面审查结果,按照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卫生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应当对更正内容予以确认;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属于本级管辖,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受理卫生许可申请。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二)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三)申请材料或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四)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文书。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对现场进行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制作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送达申请人。

第三十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第三十一条 同一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同一地点从事多项经营活动的,发放一个卫生许可证;在两个以上地点从事经营活动的,分别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变更单位或地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业主)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在三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变更经营地点、增加许可范围的,按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材料与原卫生许可申请材料相同的,可不重复提供。

变更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不变,并注明“变更”字样,原卫生许可证收回。

第三十三条 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并加贴有效凭证。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卫生许可证复核期届满之日三十日前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复核申请书;

(二)具有能力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三)企业(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复核期届满3个月不申请复核的(卫生许可证到期未复核的),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第三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卫生许可证原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具有能力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四)与原提交卫生许可申请材料无变化的说明,或有变化内容的相关材料。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资料。

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新申请卫生许可证办理。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延续申请后,结合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监测情况,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延续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不变,有效期限顺延。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予延续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发证部门可注销其《卫生许可证》:

(一)复核期届满3个月不申请复核的;

(二)复核时不符合卫生要求且经整改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的;

(三)自行歇业的;

(四)企业破产的;

(五)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

(六)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第三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按卫生许可证规定的项目营业,不得擅自超越核准的经营项目或变更字号,并应当将卫生许可证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处。

第三十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遗失或毁损卫生许可证的,应当于六十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办,补办的卫生许可证内容不变,注明 “补”字样。

第三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在明显位置悬挂或者摆放,方便消费者监督。

卫生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和出租。

第四章 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考核

第三条 我省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制度。技术服务机构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检验及卫生学评价工作。

第 条 技术服务机构申请能力考核采取自愿、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并委托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实验室;

(二)人员及设备要求:

1.申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认可的机构,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2.拥有与申请检验、检测项目及卫生评价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3.从事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活动的人员(不少于3人)参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4.拥有与检验、检测相适应的量值准确可靠、性能完好、按照申请检验类别和项目进行检验、检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技术服务机构应设有质量管理部门,并有完善的公共场所卫生学检验、检测及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3.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 具备本办法第 条规定条件的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

第七条 申请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认可申请表;

(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

(四)管理和专业人员名单及学历证明或职称证明;

(五)专业人员培训证书(不少于3人);

(六)相关仪器设备名称及技术参数;

(七)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八)典型的公共场所卫生学检验报告或评价报告;

(九)典型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验报告或评价报告;

(十)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十一)曾经完成的相关工作总结报告。

第八条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于审核通过后6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现场审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 现场考核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一条 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技术服务机构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 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 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评审意见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 对考核“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对考核“不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有效期4年。有效期届满,技术服务机构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等工作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延续。

第二十条 取得《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其合格证。

第 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以公告形式公布取得认定的技术服务机构名录及其检验范围等信息。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住宿场所,向消费者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沐浴场所,向消费者提供洗浴服务的场所。美容场所,美容场所是指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

美发场所,是指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发、理发、烫染等区域和专间。

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就餐场所,指餐饮服务活动中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就餐场所。体育场所,指室内进行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健身的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及观赏影视作品、提供酒饮消费的服务场所。

展览展示场所,是专门负责收藏、保护、研究、展览特定物品,供人阅览、参观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商业经营场所,是指进行商品、图书交易活动的场所。候诊场所,指医院内患者等候就医的场所。

公共交通工具与侯车(船、机)场所:指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及其室内的等候场所。

预防性卫生审查,是指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公共场所相关卫生规范、标准的规定,对我省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建设项目的选址与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技术服务机构,是指开展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顾客用品用具等各项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评价等工作的卫生技术机构。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五篇: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公共供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场制售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相关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安全目标责任制,组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抽检和水质监测经费的投入。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类媒体单位应当加强饮用水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全社会普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措施,引导和支持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开展与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及检测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提高本地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水平。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建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第八条

供水单位在供水前,应当向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供水。

第九条

供水单位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二)配置必要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

(三)配备必要的水质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

(四)使用的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依法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五)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卫生设施、消毒管理、使用的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第十条

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生活饮用水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二)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卫生管理工作,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组织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

(三)供水设施不得与非生活饮用水相通,生产区、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三十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

(四)保持供水设施及其周围环境整洁,对供水设施定期进行巡查、保养和维护,并做好记录;

(五)新建的水处理设备、设施、输配水管网投产前和使用中的水处理设备、设施、输配水管网修复后,及时进行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通水;

(六)在购买和使用涉水产品、消毒产品时,查验供货方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不得购买、使用没有以上文件的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供水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按要求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并向当地卫生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检测资料。

第十一条 供水单位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人员上岗资格、水质日常检测等项工作,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二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应当每半年清洗、消毒一次。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于清洗、消毒之日的三日前在供水区域内发布公告,并在清洗消毒后委托依法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按国家有关卫生规范的规定进行水质检验。

第十三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二次供水设施安装后,建设单位尚未移交给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者的,该建设单位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四)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所有者在两个以上的,应当协商确定一个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其他产权所有者承担连带责任;不能协商确定一个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商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五)配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建筑物用于出租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未约定的,建筑物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第十四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的选址、设计和水源选择应当符合国家、本省有关规定,设备周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地面平整硬化,具有废水排放设施。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与周围的畜禽饲养场所、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处理场所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的距离应当在十米以上。

第十五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现场制售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二)不得选用未依法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

(三)配备相应的水质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按周对出水水质进行自检,并每年委托依法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对出水水质进行检验,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

(四)安排人员按日对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卫生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五)在设备的醒目位置公示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巡查记录和水质检验结果;

(六)在设备的水处理装置、消毒装置发生故障或水质检验不合格时,立即停止售水。

第十六条

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相应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当地水源的卫生防护和集中式供水设施的维护、水质定期消毒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定期进行水质卫生监测,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的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涉水产品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涉水产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国家颁布的有关卫生标准、卫生规范的规定组织生产,并根据产品特点对生产环境卫生、原材料和产品卫生安全进行自检。

第十九条

涉水产品生产单位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可能对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使用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或者更换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产品,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供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现场制售饮用水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组织本单位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依法调查、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相关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涉水产品、消毒产品;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查网络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水质督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定期进行检测,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开展饮用水监测工作,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电话,及时受理和依法调查处理举报、投诉事项,并为举报、投诉人保密。

第二十六条

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

对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事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对已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以依法责令责任单位立即采取停止供水、封闭供水设施、查找控制排除污染源、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等措施。

在停止供水期间,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供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为停止供水的区域提供必要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颁布的有关卫生标准。

第二十八条

卫生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主管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不依法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的;

(二)不履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及时、不依法处理的;

(三)贪污、截留或者挪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有关经费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经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供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现场制售饮用水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涉水产品生产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活动中的违反行为,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经营性活动中的违反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者违法所得不能计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供水单位,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建制镇建成区的集中式供水单位;

(二)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等供水方式;

(三)二次供水,是指将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加压或者通过水处理设备采用过滤、吸附、软化、消毒等措施再处理后,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管道直饮水;

(四)现场制售饮用水,是指通过水处理设备采用过滤、吸附、软化、消毒等措施,将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当场制成可直接饮用并散装销售的饮用水。

下载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2月17日省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3年12月26日 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13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13号 【发布日期】2002-09-10 【生效日期】2002-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

    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精选多篇]

    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拆迁办法[5篇范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17号《河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02年9月9日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1992年4月25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

    冀卫规监督〔2012〕1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卫生处、厅卫生监督局、省疾控中心: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我省......

    河北省保障房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

    河北省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来源: 河北省民政厅监察室 时间: 2009-01-16 15:0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规范专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

    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

    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