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
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除煤矿企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单位申请、分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监督全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中央驻冀生产经营单位、省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本市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设区市管理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前款规定以外的作业人员超过三十人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生产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对于既使用高毒物品又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上款规定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许可证的颁发管理。
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本县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本级实施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依法委托给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及预防措施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采取下列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一)明确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职业健康责任制,制定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告知、培训教育、职业危害日常监测、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危害排查治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控制职业危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制度,编制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并考核合格。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接触有毒有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
(四)建立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六)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应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并与生活场所分开;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规定设置辅助用室,如更衣间、洗浴间等。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还应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使用高毒物品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
(四)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应的设施,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以上设施和装置按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
(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通讯报警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六)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七)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相关标准;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请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前,应当委托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
第十条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须向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一式两份,一份按规定报送安监部门,一份企业存档备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设置、指定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四)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所列的规章制度目录;
(五)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格证明复印件,非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六)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回执复印件;
(八)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需提交前款第(一)、(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并提供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四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和颁发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出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不予受理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向相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或者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申请材料当场更正错误后符合要求或者按照要求全部补正齐全的,按规定受理,并出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受理通知书》。
第十三条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专家现场核查评审或委托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评审。
第十四条负责材料审查及现场核查评审的人员应当提出审查及核查评审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审查及核查评审意见进行讨论,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款规定的期限内。
对决定颁发的,发证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要延续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延续手续,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延续申请书;
(二)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至
(九)项规定的文件、资料。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延续,需提交前款第(一)、(二)项及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至
(六)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和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十六条 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延续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十三、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延续手续。对于准予延续的,应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履行变更手续,应当自变更或改建、扩建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原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
(一)变更单位名称的;
(二)变更主要负责人的;
(三)变更单位地址的;
(四)变更许可范围的;
(五)改建、扩建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合格的。
第十八条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变更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三)项的,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变更申请书;
(二)申请变更事项和变更理由说明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四)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变更后主要负责人的培训资格或合格证明复印件。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需提交上述资料以及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十九条变更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四)、(五)项的,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变更申请书;
(二)申请变更事项、变更理由说明及证明材料;
(三)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设置、指定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六)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所列的规章制度目录;
(七)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格证明复印件,非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八)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九)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回执复印件;
(十)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变更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十三、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手续。对于准予变更的,应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书、通知书和审查书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格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颁发后,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编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颁发后,纳入其统一编号。第五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不得降低职业健康条件,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转让、冒用、买卖、出租、出借或使用伪造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审查、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和管理情况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九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不依法进行处理的;
(三)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不依法进行处理的;
(四)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生产经营单位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三十条发现生产经营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该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撤销已经颁发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未经委托超越职权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生产经营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被依法予以撤销的,该企业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变更、延续手续以及发生职业危害重大事故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规定的职业健康条件,应责令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经整改仍不具备职业健康条件的,吊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第三十三条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注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撤销的;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第三十四条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造成职业中毒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经营所得,并处经营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劳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省相关行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限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有毒物品”是指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职业中毒的物品。有毒物品分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中的“作业场所” 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由职业健康评价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河北省职业健康审计评估导则(试行)》划分。
第三十八条 新开办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代替工商营业执照。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
证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使用高毒物品的用人单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高毒物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高毒物品目录确定。第三条 使用高毒物品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应当取得或者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关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的内容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范围。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第五条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分行业、按步骤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定期发布许可行业目录及准入条件。
第二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
第六条 用人单位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措施规范》(GBZ/T194)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自收到起1年内有效。
新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符合设施已依法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竣工验收的,在取得竣工验收批复之日起3年内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二)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与其他作业隔离;
(三)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六)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七)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八)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九)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确定职业卫生主管人员;
(二)配备1名以上或者不少于本用人单位劳动者总数5‰的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接受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明。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劳动者,应当接受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劳动者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状评价,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使用有毒物品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国家有关要求配备应急装备设备和设置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需要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或者用人单位名称工商预先核准文件;
(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的书面文件;
(四)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的培训证明;
(四)职业病防治岗位责任制文件复印件;
(五)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目录;
(六)有毒作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目录;
(七)使用高毒物品名单、用量及使用场所;
(八)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竣工验收批复文件复印件;
(九)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复印件;
(十)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
(十一)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及文件、资料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资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申请资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补正告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事项不属于本发证机关职责范围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专家赴现场核查或委托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人员应当检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准入条件。
第二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决定。
决定颁发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决定不予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现场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第二十四条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三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印制。
第四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延续与变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向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换证手续,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延续申请书;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复印件;
(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相应文件、资料。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决定准予延续的,应当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换发新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决定不准予延续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变更用人单位名称;
(二)变更注册地址;
(三)变更主要负责人;
(四)改建、扩建使用高毒物品的生产设施且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经验收合格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变更后主要负责人的培训资格或合格证明复印件。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
对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情形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办理变更手续。
对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情形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已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管理,持续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接受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得转让、冒用、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使用伪造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审查、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中,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用人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应当撤销已颁发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终止所有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超过有效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或吊销的。第三十五条
发现用人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文件、资料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该用人单位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用人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被依法予以撤销的,该用人单位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以及注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名单。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权予以取缔;造成职业中毒事故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经营所得,并处经营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劳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暂扣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未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三)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用人单位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吊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被暂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经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
用人单位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的用人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不依法处理的;
(三)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不包括从事高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等场所。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三篇: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条件,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第三条 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用人单位申请、三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监督全国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总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下同)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分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下同)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用人单位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和管理许可证。
第五条 许可证的颁发实行职业卫生安全审计制度,发证与审计相分离。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是指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对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过程中是否符合取得许可证的条件从技术上进行综合评判。
第二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
第六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第七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采取下列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一)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应急救援、事故报告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编制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三)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卫生知 识培训;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四)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估,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五)为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指导、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六)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第八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不得住人;
(二)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三)作业场所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四)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第三章 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
第九条 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总部申请领取许可证,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证机关提出。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地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的分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企业申请领取许可证,向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提出。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用人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向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提出。
第十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工商核准通知(复印件);(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名录;
(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的培训证明;
(六)使用有毒物品名单、用量;
(七)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及评审结论;(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文件、资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相关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或者 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并即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或者依照要求全部补正的,自收到材料或者全部补正材料之日起为受理,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申请许可证前,应委托备案的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进行审计。
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对用人单位审计的情况,编制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或委托机构对用人单位提交的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结论。认为必要到现场进行复核的,应当到现场进行复核。
第十三条 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的决定。
第十四条 对决定颁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或者通知申请人领取;对不予颁发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许可证分为正、副两本,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许可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格式和编号。第十六条 许可证有效期三年。
第十七条 许可证有效期满后继续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证,并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文件、资料和许可证正、副本。
第十八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许可证:
(一)变更企业名称的;(二)变更主要负责人的;(三)变更地址的;(四)变更经济类型的(五)变更许可范围的。
第十九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终止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注销许可证。
第二十条 许可证不得转借、涂改、伪造。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本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暂扣其许可证,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报告原发证机关:
(一)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的;
(二)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三)未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第二十三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许可证:
(一)未按时申请换发许可证的;(二)用人单位申请注销并经核准的。
第二十四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
(二)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采取欺骗手段取得许可证的;(三)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许可证被暂扣后,未按期整改或者逾期仍不具备许可条件的。
第二十五条 承担职业卫生安全审计的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取消其备案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用人单位颁发许可证的;
(二)发现用人单位未取得许可证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不进行处理的;
(三)发现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不进行处理的;
(四)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未按本办法取得许可证,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有毒物品,是指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职业中毒的有毒物品。有毒物品分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仅限于有毒物品使用的作业场所,不包括从事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等场所。
第三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施行备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各生产作业场所。
2.引用标准及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列》(国务院第352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27号令)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3各部门负责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落实。
4.工作要求
4.1 各部门应当加强所辖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员工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4.2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对本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4.3公司办公室组织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员工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
4.4各部门负责人督促员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程。
4.5各部门应当及时、如实将本部门所辖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报公司办公室备案,由公司办公室每年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6涉及到新、改、扩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由公司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7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8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4.9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项目负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10公司给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各级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正确佩戴、使用和维护保养。各部门注意收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传递至公司办公室。
4.11公司办公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4.12各部门应对所管辖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未经公司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13公司办公室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年限妥善保存。
4.14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所需费用纳入安全生产费用。
4.15各作业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由公司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于遭受职业危害的员工,由公司组织人员积极救治,必要时联系具有相应资质的医院进行救治。
4.1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4.17公司办公室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4.18任何部门和个人违反本制度的有关规定,由公司办公室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细则和有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5.附则
5.1 本制度采用以下定义:
5.1.1 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5.1.2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5.2 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5.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维护与检测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
2.职责
2.1公司办公室负责安全设施、设备的综合管理。
2.2各部门负责日常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
3.内容
3.1 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电器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机械运转部分的防护装置、灭火装置以及危险气体自动检测装置和避雷防护装置等,称为安全设施、设备,对上述设施、设备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可靠。
3.2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测
3.2.1各有关部门的安全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
3.2.2公司办公室建立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档案。
3.2.3各种安全设施、设备要按有关规程,由公司办公室组织专业检查和定期检测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记入档案。
3.2.4安全设施、设备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对新设计安装或废置不用的安全设施、设备,需经公司办公室进行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或拆除。
4.附则
4.1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4.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河北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08]第4号)
《河北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08年1月7日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郭庚茂
二○○八年二月十四日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民用爆炸物品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科研、销售、购买、运输、储存和爆破作业以及硝酸铵的销售、购买等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组织、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民用爆炸物品各项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科研、销售的安全监督管理。
各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查处非法生产、销售、购买、储存、运输、邮寄、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行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铁路、交通、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做好民用爆炸物品的有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和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如实将本单位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按规定时限分别输入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条 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的企业应当按国家规定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申请《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
第九条 取得《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基本建设完成后,应当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及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核查,并按规定要求报送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许可需要组织专家现场核查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现场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期限内。
第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持经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标注安全生产许可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生产、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后3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名称、登记类型、住所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经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出具意见后,报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办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前应当征求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意见后,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实行年检制度。生产企业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年检申请,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
第十三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民用爆炸物品科研项目完成立项后,应当报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备案。对备案的民用爆炸物品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由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立项管理部门组织评审、技术成果验收。
第十四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在原有生产线上不增加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种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主要设备,销售企业新建、改建、扩建民用爆炸物品仓储设施,由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五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当由具有民爆器材甲级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销售企业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当由具有民爆器材乙级以上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试验或者试制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在专门场地或者专门的试验室进行。严禁在生产车间或者仓库内试验或者试制民用爆炸物品。
生产车间或者仓库改为实验或者试制民用爆炸物品专门场地,应当报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生产和试制期间,严禁生产和存放其他民用爆炸物品。
第十七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产品检验设备和仪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本质安全、性能优良、满足用户需要的民用爆炸物品。第十八条 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规划的要求;
(二)符合规模经营和确保安全的要求;
(三)销售场所和专用仓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安全评价达到安全级标准;
(四)有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押运员、驾
驶员以及符合规定的爆炸物品专用运输车辆;
(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第十九条 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企业,应当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有关材料及设区的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
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需要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现场核查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期限内。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后3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有效期3年。有效期满后,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继续从事销售活动的,应当在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
销售企业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销售许可证年检申请,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 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的名称、登记类型、住所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报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办理《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变更手续。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前应当征求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意见。
销售品种、储存能力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30日内,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销售民用爆炸物品和硝酸铵的企业,应当自民用爆炸物品买卖成交之日起3日内,将销售的品种、数量、购买单位向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应当查验对方的《民用
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或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并严格按许可的品种、数量购买。
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应当自民用爆炸物品买卖成交之日起3日内,将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第二十四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应当存放在生产、销售许可确定的专用仓库内;爆破作业单位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应当存放在爆破作业许可确定的专用仓库内。
第二十五条 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库房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收存和发放民用爆炸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三)仓库管理人员应当了解民用爆炸物品的性能,掌握防火、防爆等知识,熟悉仓库的安全管理规定;
(四)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五)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应当指定专人管理、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区内,严禁在仓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严禁把其他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区内,严禁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
(六)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被抢,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七)严禁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仓库内进行开箱拿取物品。
第二十六条 运输民用爆炸物品,收货单位应当向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运输民用爆炸物品必须携带《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严格按许可的品种、数量及规定路线运输。
运输民用爆炸物品的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专用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防范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企业生产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查合格后,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跨设区市进行爆破作业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省公安机关审查合格后,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从事经营性爆破作业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省公安机关审查合格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并经工商登记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活动。
第二十九条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其资质等级承接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人员应当按其资格等级从事爆破作业。
省外爆破作业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从事爆破作业的,应当事先将爆破作业项目的有关情况向爆破作业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并按公安机关的要求实施爆破作业。
第三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变质和过期失效的,应当及时清理出库,并予以销毁。销毁前,应当登记造册,提出销毁实施方案。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环节变质和过期失效的,应当报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组织监督销毁。使用、运输环节变质和过期失效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组织监督销毁。
第三十一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爆破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经省级公安机关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爆破作业人员应当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核合格,取得《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第三十二条 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区、试验场、销毁场和专用仓库外部安全距离内,不得建设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已经建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因进行国家和本省重点项目建设等特殊原因确需建设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承担迁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