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3:3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第一篇: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AQ/T 4235—2014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防毒防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丽萍,李玉伟,贾洪雁,金振声,李冰,杜泽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应该遵循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检查部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进行的职业卫生状况的检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检查适用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 188-2007 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 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作业场所 workplace 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地点。3.2 职业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是对作业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3.3 检查程序 inspection procedure 是指检查人员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是检查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时间顺序和持续状态。3.4 检查人员 inspector 具备职业卫生领域相关业务知识,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由检查部门指定、授权,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人。3.5 检查记录 inspection recordwww.xiexiebang.com 是指在检查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对检查活动和用人单位状况进行记载。3.6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7 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名称。4 一般要求

4.1 实施检查前准备 4.1.1 检查前准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是以识别可能危及相关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确定其职业卫生状况的一系列活动。其任务来源主要包括检查工作例行安排和投诉两方面,一般根据检查起因设置检查的频率。

在检查活动实施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包括:信息准备、文件准备、人员准备、装备准备。4.1.2信息准备

信息准备主要包括熟悉用人单位情况、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等项工作。用人单位情况信息主要包括: ——产业类型;——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原辅料使用;——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施;——备案信息;——以往检查信息;——整改情况;——行政处罚书履行情况等。4.1.3文件准备

文件准备主要包括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文书准备和证件准备。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常见问题、以往的检查记录和本次检查的目的来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

文书准备是根据本次检查需要,集齐将可能需要填写的空白文书和已经填写完成的文书的活动。主要包括: ——企业须知;——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勘验笔录;——抽样取证凭证;——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检查清单;——用人单位以往的检查记录等。

证件准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集齐检查需要携带并出示的相关证明类文件的活动。这些证明一般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证件等。4.1.4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是形成能够胜任本次检查行动的检查组的活动。主要包括成立检查组,并配备相关专家的相关准备活动。成立检查组:检查组是由两人以上构成的检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查人员应当回避: ——检查人员是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近亲属的;——检查人员或其近亲属与用人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本次检查公正性的其他情形。专家准备:在涉及专门作业场所或复杂的危害,如果检查人员确定专家协助下进行检查是必要的,可以请其他部门的技术专家协助进行检查。并要使内部和外部专家协调他们的活动,协助检查人员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的着装应满足用人单位的安全要求。如:生产场所禁止穿高跟鞋,易燃易爆场所要求穿着防静电服等。4.1.5装备准备

装备准备是集齐本次检查需要的技术和工作手段的活动。主要包括检测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和记录工具等装备的准备。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所有需使用的检测设备到作业场所,必要时可采用被检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个体防护用品。确保其符合计量法规的要求,并确认其已校准可正常工作。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应确保携带所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到作业场所,并确保其正常工作。检查人员应当接受培训,确保掌握需要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限制。常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安全帽;——安全眼镜或护目镜;——空气呼吸器;——防尘或防毒口罩;——耳塞;——安全手套;——安全鞋;——阻燃、阻辐射等功能的连衣工作服等。

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记录检查情况的相关工具,并确保其状态良好。主要包括:

——图像记录设备;——声音记录设备;——其它记录设备。4.1.6 提前告知

提前告知是检查前的告知准备,包括检查前布置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两项准备工作。

检查前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企业、检查主要内容、检查性质等要求布置给检查组成员。一般而言,由有关部门负责的职业卫生检查,其检查人员不可以提前通知接受检查的企业。

提前告知的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的相关信息正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行为。一次检查活动做提前告知通常是在下列情况之下:

——当检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之后进行,可以进行提前通知;——当进行检查过程中有特殊安排需要时,例如,有必要维持检查机构的安全及保护检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时可以提前通知;——其他法律法规许可的检查需求。4.1.7 制定检查计划

制定检查计划是根据检查目的、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方式、检查地点以及检查人员等形成书面报告,并视检查性质决定存档和报批事宜。当检查为例行性质时,为简化程序采用存档方式;当检查为非常规检查性质时,为严谨程序采用报批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检查都应在用人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

检查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查信息不被泄露。在开始检查之前,检查人员应该确认所要检查的场所正在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确认其没有得到提前通知。如果查明用人单位通过某种途径获知检查消息,应终止本次检查。4.2 检查人员身份告知 4.2.1告知程序

检查人员到达用人单位后,检查组要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按照自我介绍、出示有效证件和检查人员身份确认的程序进行身份认定。4.2.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将检查组的身份、任务等信息向用人单位负责人传递的过程。身份介绍的主体内容包括:

——检查组所属机构;——本次检查的任务;——本次检查的性质;——检查组组成等。4.2.3出示有效证件

有效证件通常指县级以上政府执法部门颁发的可以证明自然人和法人身份的证件。检查人员的有效证件主要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资格证件。4.2.4检查人员身份确认

当用人单位对检查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可通过合法方式和途径确认检查人员身份的有效性。通常包括: ——电话确认方式;——网络确认方式;——其它确认方式。

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存在检查回避事由的,可向检查部门申请其回避,由部门负责人决定该检查人员是否应该回避。4.3 检查活动说明 4.3.1说明的构成

检查活动说明是履行告知检查目的、性质、内容等相关信息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用人单位正确理解检查活动,并防范异常行为的出现。由初步接触和检查前会议两部分构成。4.3.2 初步接触过程

4.3.2.1初步接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并进入作业场所,为检查工作正式实施建立条件。

4.3.2.2 同意。在开始检查前,除非该作业场所属于向公众开放的性质,否则检查人员应当取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后再进入作业场所,同意的途径如下: 现场同意。检查人员应当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层代表那里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或从有相应权利的企业代表处获得。

通讯同意。当上述代表均不在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当与用人单位负责人通过通讯手段,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

——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无法到达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要求用人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陪同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要求检查人员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到达作业场所,当条件许可时,检查人员应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代表的到来。

4.3.2.3 强制检查。实施强制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相应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检查包括如下情形:

——如果等待超过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即用人单位负责人在一小时内没有出现在用人单位,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如果检查人员作出真诚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同意,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并将为获得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所做出的努力用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要求检查方和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4.3.2.4 拒绝进入。对于用人单位负责人拒绝接受检查的情形,检查人员可考虑将其视为拒绝进入。此时,检查人员应当通告用人单位相关主管和部门,并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协助。4.3.2.5 警告。向用人单位告知“无正当理由拒绝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当属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2.6 特例。如果遇到其它不适于进行检查的情形,如:劳动争议、正当理由的停产等,应该向上级报告,并形成记录,同时对检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4.3.3 检查前会议

检查前会议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公开、正式的方式启动检查活动。是否召开视检查活动的复杂性而定。

检查前会议召开前,检查人员需要对下述关键人员的姓名、职位等身份进行认定,以确保其身份的有效,需要确认的人员一般包括: ——用人单位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用人单位其他陪同人员。检查前会议的参加人员应该包括: ——检查组成员;——用人单位的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的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检查前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 ——告知检查的计划;——告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进行基本情况介绍。

检查前会议的延误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形:

——如果一项检查的任务来源属于举报情形,检查人员应要求立即介入职业卫生伤害事件,当劳动者远离该伤害风险后,检查人员再启动检查前会议;——当不能举行联合的检查前会议时,检查人员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情况下举行分离的检查前会议。

4.4 实施检查

4.4.1现场检查过程 检查前会议结束后,检查人员开始实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过程包括:成员组成、检查活动、形成记录三个主要环节。4.4.2现场检查活动人员构成

为保证检查工作的合法性,保障相关方的权利,参与现场检查活动的人员构成检查组人员、陪同人员和现场人员。检查组人员履行检查职责,陪同人员履行解释和监督职责。检查组构成人员包括: ——检查人员;——用人单位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当用人单位代表不在作业场所时,应该由其指定的现场代表临时代替,并负责答复检查人员关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询问。

如果需要借助翻译或手语人员来进行有效地沟通,检查人员要确保拥有可靠的翻译和手语人员。

检查人员应当告知任何参与检查的职工代表,用人单位有责任补偿其因陪同检查人员执行检查而耽误的时间,如果企业拒绝对员工进行补偿,在拒绝发生后的六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要对相关用人单位新出现的相关人员进行身份核实,以保证其身份真实。

4.4.3确定检查内容

当检查人员认为有必要调整预先制定的检查计划时,应该在下述范围内确定检查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动者佩戴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情况;——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资料的情况;——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其他内容要求可按照检查任务、相关新规定由监管机构确定。4.4.4作业场所检查活动的实施

作业场所检查是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通过询问、查看、检测等方式进行评定的相关活动。检查活动的实施包括如下过程:

——听取汇报,通过听取该现场负责人的口头解说来获得检查基本信息;——凭证核实,通过查验相关记录、档案等文件来进一步获得所需检查信息;——现场检测,借助检测仪器设备对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测量,获取准确检查信息;——口头交流,通过现场询问补充检查所需的信息资料;——提取证据,通过复制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来获得物证。

检查限制。对于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作业场所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实施限制性检查或免于检查,包括:

——法律规定的保密场所;——符合免检要求的场所;——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4.4.5形成检查记录 检查活动结束后,检查组要完成检查笔录的制作,并向用人单位现场人员呈现笔录和其他记录,同时听取用人单位陈述或申辩。职业卫生检查记录是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技术标准,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监督、监察时所形成的记载。记录种类包括:

——采用不同方式形成的记录(方式是指做事的手段和形式),如:文字记录、图片记录、语音记录、影像记录;——针对不同过程形成的记录,如:全过程记录、专项检查过程记录;——具有不同功能形成的记录,如:事实记录、结论记录。记录人员可以为专门的记录员,也可由检查组的成员来兼任。

——当记录工作不需要特殊技能时(如文字记录),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职记录人员的方式;——当记录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时,为保证记录的质量,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大型的、全面情形时,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小型的、局部情形时,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任记录人员的方式。记录事项由一般事项和特定事项构成。一般事项包括: ——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地址;——负责人姓名;——负责人联系电话;——记录序号;——记录日期;——检查人签字;——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特定事项包括: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依据;——检查方式;——存在问题;——处理意见等事项。

记录制作份数主要考虑下述要求:

——对现场进行多次检查的,每次均应制作检查记录;——有多处现场的,分别制作笔录;——为满足存档要求,应该一式两份。4.4.6记录的签字确认

检查记录由用人单位相关人员核对无误后,检查人员和用人单位人员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确认。

无异议情形应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双方均需签字确认;——应逐页签字确认;——有涂改处应进行签字确认。

有异议情形应该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当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对笔录内容有异议时,可在笔录上说明理由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如果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由2名以上检查人员在笔录上签名,注明被检查人拒绝签名具体情况,并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名作证;——如果无法取得在场其他人员签名作证的,也可使用声音、影像记录手段记录拒绝签名情况。

检查记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适用永久保存、长期(30年)保存和短期(10年)保存,其中: ——作为严重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永久保存;——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长期保存;——作为无违法行为的检查文件应该短期保存。4.5 公布检查结果和确认检查结论 4.5.1听取陈述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前,应听取用人单位对当前检查结论的陈述和申辩。检查组应当充分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检查组应当采纳。4.5.2公布检查结果 在离开检查地点之前,检查人员应与用人单位召开检查结论通报会议。将本次检查结论在规定的范围内发布。

如果检查期间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或违规的现象,能够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运用处罚的简易程序;若其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告知其做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检查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其意见,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4.5.3检查结论确认 在此环节,可依据简易程序形成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整改通知,以签字的形式获得用人单位的确认,并当场交付用人单位负责人。如果不符合《行政处罚法》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不能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检查人员调查终止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做出是否处罚的决定。4.6 听取意见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后,要听取用人单位对检查结论的意见和申辩,并形成陈述笔录。

如有异议,用人单位应在60日(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4.7 告知权利和义务 在开始检查前和检查结论做出后,必须告知用人单位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如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以及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用人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职业卫生检查活动。4.8 后续处理要求 通报或移交: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问题要向相关部门通报,并移交相关材料。

异议:对于存在异议的检查结论,用人单位可以视情况依法启动复议程序。

跟踪:对于已经形成最终结论的,应按照规定要求对用人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形成跟踪结论。

归档:全部检查结束后,需要进行文书入库、整理案卷、案卷归档工作。

返还:存在提取物证的情形时,为确保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要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归还物证事宜给出明确说明。4.9说明

上述各项检查活动的关系如附录A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所示。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为此劳动者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不认真学习和接受培训,应当对其教育。

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4.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

5.在严重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预防措施的警示牌。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6.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将职业危害如实告诉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7.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8.不强令劳动者在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尊重职工的生命健康权。

9.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10.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11.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要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12.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13.公司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炮烟、噪音,工作点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防尘:及时排除生产场所粉尘、炮烟,并注意不引起二次扬尘。(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

(3)采用伏化爆破参数的方法爆破,降低爆破产尘量。

(4)铲装作业时先向爆堆喷雾洒水和高压注水,铲装过程中向铲斗和铲装场地喷雾洒水。(5)球磨操作人员尽可能在密闭操作室内,减少噪音危害。(6)个体防护:给职工发放防尘口罩、耳塞。

14.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第三篇: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

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

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

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2

1.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 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 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 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 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编制接触尘毒员工健康档案台帐,加强监控,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3

1、目的

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

3.1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工作内容

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

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

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

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

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

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4.4.3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准确、清晰。

4.4.4检测组织实施

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积极配合。

4.4.5检测方法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xx)、《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xx)、《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xx)、《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xx)等相关标准进行,亦可形成企业内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现场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5、工作记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

5.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台帐》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高温作业场所温度测定记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记录》;

《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记录》;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记录》。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6.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

6.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xx);

6.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xx);

6.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xx);

6.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xx);

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xx);

6.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xx)。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4

文件编号:aqk—z—12—28

1.目的

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德阳市南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

3.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3.2公司安委会按照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科、设备技术动力科、行政办、安全消防环保科。

4.工作内容

4.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组织管理措施:

4.1.1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应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4.1.2按照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管理措施

本公司生产区域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脱硫转化中低甲装置、氨合成装置、碳化工段、液氨贮罐岗位,主要有毒物质为氨、一氧化碳。

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在具有氨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洗眼器装置。

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

为接触有毒物质因素的`员工配备适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急救器具专用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按照不同的危害因素发放不同的防护用品,车间内各作业场所张贴紧急疏散逃生路线图。

在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4.2.2控制高温的管理措施

本单位高温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夏天的开工锅炉岗位。

公司有关部门要制定防暑降温和保健管理措施。

暑天高温期间要做好岗位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供应清凉饮料或提供充足的开水,保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体水盐代谢;

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妥善安置。

4.2.3控制噪声的管理措施

本单位噪声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冰机岗位、压缩机岗位和变压吸附岗位。

噪声检测,通过环境噪声检测,准确提供危害警示数据;

个体防护,处于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配戴防噪声耳塞。

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

4.3.1控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技术措施

通风排毒,对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通风和排风设施,将有毒物质及时安全地排放到大气环境中;

吸收净化法,是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根据废气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使气相中的有害组分溶解在液体中,从而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4.3.3控制高温的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通风降温。

4.3.4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

吸声,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板状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和微穿孔板吸声共振结构等技术方法,降低室内的混响声,从而实现降噪目的。

隔声,是指应用隔声构件将噪声源和接受者分开,隔离噪声在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减轻噪声污染程度。隔声措施包括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操作室等,一般能降低噪声级20db-50db。

消声,是指采用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阻止或减弱声波传播的装置。对于通风管道、排气管道等噪声源,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需要采用消声技术。消声器的种类很多,依据消声机理主要分为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

隔振与阻尼:物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噪声。对于振动产生的固体声,一般采用隔振措施。常见的隔振器主要有金属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橡胶弹簧隔振器、各种隔振垫等。阻尼降噪措施主要用于板结构的物体振动,如输气管道、机器的防护壁、车体和飞机的外壳等。

5.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5.1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xx]第23号);

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xx);

5.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生部令[20xx]第23号);

5.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xx);

5.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xx)。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5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本单位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制度:

一、各部长在总经理和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范的意识。

四、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员工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班组、工段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处理、落实按期解决。

六、依法组织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七、依法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八、组织开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管。

九、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

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严格遵守本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6

文件编号:aqk—z—12—28

1.目的

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德阳市南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

3.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3.2公司安委会按照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科、设备技术动力科、行政办、安全消防环保科。

4.工作内容

4.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组织管理措施:

4.1.1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应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4.1.2按照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管理措施

4.2.1.1本公司生产区域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脱硫转化中低甲装置、氨合成装置、碳化工段、液氨贮罐岗位,主要有毒物质为氨、一氧化碳。

4.2.1.2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4.2.1.3在具有氨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洗眼器装置。

4.2.1.4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

4.2.1.5为接触有毒物质因素的员工配备适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急救器具专用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按照不同的危害因素发放不同的防护用品,车间内各作业场所张贴紧急疏散逃生路线图。

4.2.1.6在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4.2.2控制高温的管理措施

4.2.2.1本单位高温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夏天的开工锅炉岗位。

4.2.2.2公司有关部门要制定防暑降温和保健管理措施。

4.2.2.3暑天高温期间要做好岗位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4.2.2.4供应清凉饮料或提供充足的开水,保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体水盐代谢;

4.2.2.5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妥善安置。

4.2.3控制噪声的管理措施

4.2.3.1本单位噪声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冰机岗位、压缩机岗位和变压吸附岗位。

4.2.3.2噪声检测,通过环境噪声检测,准确提供危害警示数据;

4.2.3.3个体防护,处于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配戴防噪声耳塞。

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

4.3.1控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技术措施

4.3.1.1通风排毒,对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通风和排风设施,将有毒物质及时安全地排放到大气环境中;

4.3.1.2吸收净化法,是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根据废气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使气相中的有害组分溶解在液体中,从而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4.3.3控制高温的技术措施

4.3.3.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4.3.3.2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4.3.3.3通风降温。

4.3.4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

4.3.4.1吸声,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板状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和微穿孔板吸声共振结构等技术方法,降低室内的混响声,从而实现降噪目的。

4.3.4.2隔声,是指应用隔声构件将噪声源和接受者分开,隔离噪声在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减轻噪声污染程度。隔声措施包括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操作室等,一般能降低噪声级20db-50db。

4.3.4.3 消声,是指采用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阻止或减弱声波传播的装置。对于通风管道、排气管道等噪声源,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需要采用消声技术。消声器的种类很多,依据消声机理主要分为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

4.3.4.4 隔振与阻尼:物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噪声。对于振动产生的固体声,一般采用隔振措施。常见的隔振器主要有金属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橡胶弹簧隔振器、各种隔振垫等。阻尼降噪措施主要用于板结构的物体振动,如输气管道、机器的防护壁、车体和飞机的外壳等。

5.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5.1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xx]第23号);

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xx);

5.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生部令[20xx]第23号);

5.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xx) ;

5.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xx)。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7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1总经理职责

1.1.1组织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

1.1.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1.1.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1.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1.1.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

1.1.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1.2主管副总职责

1.2.1明确对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1.2.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要求;

1.2.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1.2.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1.3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责

1.3.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相应制度。

1.3.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

1.4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职责

1.4.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1.4.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

1.4.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1.4.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1.5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5.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职业危害防治的法令、法规、规定、标准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5.2主管副总领导下组织制订、修订和健全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规程;

1.5.3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工程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2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2.1日常监测

2.1.1各加气站负责各探测仪、报警仪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2.1.2加气站负责做好监测记录(记录表);。

2.2检测和评价

2.2.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2.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达到;

2.2.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检测和评价。

3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3.1岗前告知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3.2作业场所告知

3.2.1作业场所设置规范、醒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2.2高毒物品告知卡;

3.2.3公示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

4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4.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4.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电气、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4.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规定;

4.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

5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5.1申报工作负责人;

5.2每年申报时间;

5.3申报程序;

5.4申报存档资料。

6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6.1明确教育培训的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6.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6.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6.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6.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7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7.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

7.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的职责范围;

7.3明确检修的种类;

7.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7.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7.6检修的记录要求;

7.7检修的验收要求。

8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8.1明确配备标准;

8.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8.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

9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9.1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9.1.1建立上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9.1.2建立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9.1.3建立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9.1.4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9.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2.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9.2.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9.2.3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9.2.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

9.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9.3.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9.3.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9.3.3职业病报告卡;

9.3.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10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

主要包括内容:

10.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10.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

10.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10.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11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1.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

11.2按照“三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查处事故;

11.3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

12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2.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

12.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办法;

12.3职业危害协议签订要求。

13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管理

13.1明确各级人员应急责任;

13.2明确应急方式;

13.3明确应急程序。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8

1、为了规范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临猗分公司。

2、职业卫生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噪音等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

3、安全部门负责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各分厂设备处负责生产设备设施跑、冒、滴、漏控制工作;分厂安环处负责煤尘、粉尘、废气、废渣、废水等污染控制治理工作;职工医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4、各单位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消除设备、工艺的跑、冒、滴、漏,使工作场所和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5、有煤尘、粉尘的作业岗位和场所,必须采用湿法操作和隔离法操作,保证喷淋装置完好,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护目镜,减少与尘毒物质的接触机会。

6、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岗位和场所配置自动在线监测仪,岗位人员加强监控,做好检测记录,发现问题,积极处理,并加强自然和机械通风排毒措施;岗位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

7、各安全员负责对有毒有害岗位配备的防毒面具、氧呼吸器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和检查维护。

8、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必须对入厂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培训。

9、安全部门联系国家有资质机构按国家规定,定期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进行检测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控制治理措施,并于每年向安监部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申报。

10、各分厂设备处定期开展“无泄漏”达标验收工作;各分厂安环处定期开展“清洁文明”验收工作;采取设备、工艺技术等控制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为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11、各分厂安环处对全厂卫生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保养,确保环保卫生设施正常运转;同时加强废气、废水排污治理工作,确保达标。

12、职工医院要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防护能力。

13、职工医院对新入厂的员工及岗位人员要进行严格体格检查,建立档案;人力资源部对职工医院体检查出的职业禁忌症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14、职工医院联系有资质机构对职业病岗位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对于体检过程中发现的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病患者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15、人力部门签订合同签时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告知。培训中心定期对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9

(一)车间卫生

为确保产品卫生质量,防止产品手污染和有害因素混入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一、车间卫生要定时进行清扫,确保室内无污染因素。

二、闲杂人员禁止进入车间。外来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入内,发现违反者追究责任人。

三、进入车间必须换工作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搞好个人卫生,从规定大门进出。

四、员工的工作衣、冒、鞋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五、车间内穿的工作鞋,禁止在车间外穿。

六、更衣室、换鞋间要保持清洁,换下衣、帽、鞋要摆放整齐。室内禁止放其他物品。

七、进入车间禁止化妆,戴首饰。严禁带食品进入车间。

八、批准进入车间的外来人员,必须按上述规定执行,违者谢绝进入。

九、混粉员工同时执行《进入包装厂间规定》。

十、违反以上规定者第一次罚款5元,二次以上者罚款10-50元。

十一、本规定由班长和工段长监督执行,公司管理人员和公司领导作不定期检查。

(二)成品卫生

食品添加剂和卫生质量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为生产企业,必须有严密的管理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员工具备有卫生法制观念,才能确保卫生质量,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一、公司对于产品卫生质量有关人员进行卫生培训,考核合格者上岗。考核记录存档保存。

二、对于与产品卫生质量有关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符合健康条件者上岗,不符合的禁止上岗,健康记录存档,以便查阅。

三、建立卫生质量控制点。质量卫生控制点的操作员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设备卫生,班组长每天检查一次,工段长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记录每月底装订,统一交质管部存档,保存一年。

四、必须用手直接接触产品者,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五、按设备清洗规定进行对设备的清洗。班长或工段长在清洗结束后进行检查并记录,不合格的重新清洗。

六、质管部每月至少对人员卫生、设备及环境卫生检查两次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整改,并处以50-200元的罚款。检查记录每年年底装订存档,保存两年。

七、每半年向自来水厂索取水质报告,存档备查。

八、生产线工人上岗必须按规定穿着并保持清洁。手部受伤者(含轻度皮肤破损者)不得上岗。

九、不合格产品做好标记,分别存放并作记录。废弃物要有专业容器存放,每日交接班前处理结束。

十、进厂原料及辅料,经检验质量及卫生质量合格后入库,堆放是应与地面、墙面有不少于10cm的距离。

十一、成品入库有专有成品仓库存放,堆放时与地面、墙面有不少于10cm的距离。

十二、设备维修时的卫生要求:

1、进入车间维修设备必须更换衣、鞋、戴工作帽。

2、维修时的废弃物和油类必须随时放入废物桶中,不准乱丢。

3、维修完毕必须清洗设备内外,需要消毒的还必须消毒。

4、试车结束,操作工必须清洗地面,带干燥后方可开机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10

(一)为了加强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管理,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安全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四)安全生产委员会为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刘辉为兼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五)向区安监局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完善作业现场,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七)依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为员工配备合格的职业安全健康个体防护装备,并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八)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止措施和待遇,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九)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

(十)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十一)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时予以配合。

作业场所职业管理制度11

1、目的

为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定义

3.1作业场所: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施工场所。

3.2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3.3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包括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4、一般管理

4.1如果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公司应设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4.2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治理,使之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

4.3建立和健全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记录,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4发现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5、管理职责

5.1公司分管职业卫生领导落实好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

5.2财务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费用的资金保障。

5.3综合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建立相关档案等工作。

5.4生产部及车间负责对各自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四篇:亭南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2012)

亭南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2年3月20日)

按照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咸阳监察分局关于转发《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具体要求,现将我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自检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矿井概况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走出省门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现代化矿井,也是目前陕西省长武县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最大工业项目。

矿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彬长矿区中部,东至彬县县城20km,西距长武县城20km,向东南距西安市170km,312国道、风永高速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矿井2006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主采侏罗系4号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烟煤,属不粘煤31号。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谋取幸福”的企业宗旨,科学规范管理,依法诚信经营,实现了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09年末,亭南煤业公司累计生产煤炭1140万吨,上缴税费9.36亿元。陕西省原省委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陈德铭、省长袁纯清、副省长吴登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付建华等领导先后到亭南煤业公

司视察,对其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亭南煤业公司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评为“陕西省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单位”;被陕西省授予“外省市区在陕投资优秀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咸阳市授予“税收贡献突出企业”、“环保贡献奖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为目的,以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现场治理,加强监测监控,现场作业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综合防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搞好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成立了由矿长任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并逐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三年目标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关于加强防尘工作的规定》、《“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制度》、《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职业病人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计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以及职业病培训制度、危害告知制度

等配套管理制度。上述制度的完善,保证了我矿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二)不断完善防尘设施,强化措施落实

防尘设施装备齐全。坚持以“双基”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深入开展防尘会战,推广应用新型防尘装备,采掘工作面及运输转载点均实现了防尘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对所有锚喷迎头全部安装了除尘风机和除尘器,共安装除尘器12台,SMF-1型放炮喷雾装置32套,装岩机自动喷雾装置32套。在煤仓放仓点安装自行研制的联动喷雾装置18套,在采掘面、各运煤转载点的净化水幕上推广多孔喷头300余个。在总进进风巷道中安设了红外线自控水幕和可控制常开水幕。运煤转载点安设自动喷雾,实现了皮带、溜子运煤喷雾自动打开,降低了运输环节的产尘浓度。推广使用大功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大直径风筒,确保了掘进工作面供风。所有掘进工作面双风机实现了同型号、同功率;所有掘进工作面安设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状态传感器,对迎头供风进行了有效监控。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坚持每班试验一次,杜绝了局扇无计划停风的情况,有效地排除了钻眼时产生的岩尘、锚喷时产生的水泥尘和放炮时产生的炮烟。为有效降低一次尘源,在采煤工作面及煤、半煤岩掘进迎头推广应用了湿式打眼工艺和煤层短臂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煤面上、下出口安设了完善的防尘管路;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全部安装了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进行喷雾降尘;距工作面50米内安有两道净化水幕。为防止煤尘爆炸事故,采取了严格的防爆隔爆技术与措施,在每个水平、采区和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及煤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安设隔爆水袋棚63处,在矿井的主要进风大巷中安设

隔爆水槽棚11处,并自制了四组管网式充水架,对各组隔爆水袋(槽)棚及时进行充水,保证水量时时充足。

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制定了《亭南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通防管理职责及处罚规定,并狠抓制度落实。掘进迎头安设完善的防尘管路,管路接到距迎头30米以内,采用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冲刷巷帮、装岩(煤)洒水、使用水炮泥放炮等综合防尘措施。在距迎头50米内安设注水针,在每个炮眼内至少使用一块水炮泥,放炮前后对迎头30米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在距迎头50米内安装一组净化水幕,覆盖巷道全断面。锚喷作业采用湿料、潮料喷浆,并使用除尘风机和除尘器。严格执行巷道冲刷制度。对主要进风大巷每年刷白一次,采掘工作面每班冲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一天冲一次,采区回风巷每旬冲一次。特别是采煤面的上下出口和各运煤转载点,安排专人随时进行冲尘,杜绝了煤尘堆积现象。在运输巷、皮带巷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按规定安设支管和阀门,皮带巷和皮带斜井管路每隔50米、其它管路每隔100米设置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管路全部进行吊挂固定,达到平、直、稳的要求,为提高防尘供水能力,从防尘水源到水平大巷的防尘管路全部更换为4寸以上的防尘管路,从大巷到生产采区的防尘管路全部更换为2寸管路(部分上下山已更换为4寸管路)。对全矿的防尘用水进行合理调节,形成统一的防尘水源网,实现了各个防尘用水源的自动调节,确保防尘用水。

不断完善地面生产系统的职业卫生设施及措施。地面生产系统主要有井口地面运煤系统及洗煤厂。在上述作业场所,防尘系

统完善,防尘设施齐全有效,综合防尘措施及制度健全,各项落实到位。

不断完善其他职业卫生设施及措施。加强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作业场所治理。在噪声治理方面,对井下使用的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全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电气设备选用的规定选用低噪声设备,在噪声大的场所采取隔音措施,使工作时间内的噪声控制在85分贝以下。在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方面,对有毒有害气体CH4和CO2,采取充足的配风措施,进行充分稀释、排出,现井下CH4的最高浓度为0.12%,CO2最高浓度为0.18%,完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规定。在高温治理方面,我矿本属低温矿井,通过进行有效的矿井配风,使矿井各作业地点的温度都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现采掘工作面的温度平均在17℃~20℃之间,机电设备硐室的温度平均在19℃~22℃之间。

(三)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

加强劳动护品使用管理。在护品采购上,供应部门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采购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确保质优安全有效。加强发放管理。定期对采掘、运输转载点、卸载点、煤仓放煤口、选矸和筛选等作业场所接触粉尘人员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加强使用管理。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劳动护品,否则不允许上岗作业,提高一线接触粉尘人员的防护能力。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情况(已修改)加强粉尘监测。根据国家《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规定,我矿配备AKFC-92A型测尘仪4台,东区、西区各配备

2名测尘工,对井下各产尘地点进行布点测定。井下每个测尘点每半月测定一次全尘浓度,在西区还同时进行了个体呼吸性粉尘的测定。

开展个体粉尘测定工作。为工作面接触煤尘人员配备个体粉尘采样器,通过班中采样、测定,掌握工作现场粉尘浓度情况,及时采取粉尘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治理,保证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加强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监测。严格按《煤矿安全工程》规定频次测定,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加强从业人员查体工作。定期组织查体,今年先后两次对接尘接害人员进行查体,共查体2643人次,对查体人员全部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橱柜及文件夹,一人一档,并对劳务工查体人员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保证了查体资料的连续性。查体结果表明,我矿职业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五)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告知、报告情况

制定了普及职业卫生教育的实施意见,在矿区深入开展“职业卫生知识进区队”、“职业卫生知识进万家”等活动。采用宣传牌板、黑板报、电视广播、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公告栏,定期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的原因、种类、后果预防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等内容,今年还利用查体时间为职工发放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200余张,张贴了防治宣传画,并投资7000余元购置了部分警示标识分别设置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卫生防疫站坚持利用节假日、为民服务活动日等时间,到基层单位宣传职业卫生知识,解答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矿井图书室设有专门的职业卫生图书架,供职

工借阅学习职业卫生知识。矿电视站坚持每季度制作一期职业卫生专题节目,广泛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六)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情况

加强对接尘、接触有毒有害人员的培训。对入矿的新职工首先进行矽肺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职工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利用四级培训基地对职工进行轮训,建矿以来,全矿共举办培训班132期,培训作业人员3646人次,有效提高了职工防护职业病的意识和技能。

(七)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自查,我矿目前未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八)贯彻执行国家其他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情况

自200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矿干部职工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落实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了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和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

1、个别职工对井下防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防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主要表现有:对健康查体不积极,在查

体时有漏查现象;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在工作中有不使用防护用品的现象。

2、个别防护用品质量差,如胶鞋等。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矿已经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重点在职工教育和供应进货方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各类问题的发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根本上减少直至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把我矿职业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报送单位: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亭口乡 电子邮箱:lihuhu011815@com.联系电话:02934366176 联 系 人:李虎虎

第五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各生产作业场所。

2.引用标准及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列》(国务院第352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27号令)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内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3各部门负责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落实。

4.工作要求

4.1 各部门应当加强所辖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员工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4.2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对本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4.3公司办公室组织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员工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

4.4各部门负责人督促员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程。

4.5各部门应当及时、如实将本部门所辖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报公司办公室备案,由公司办公室每年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6涉及到新、改、扩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由公司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7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8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4.9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项目负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10公司给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各级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正确佩戴、使用和维护保养。各部门注意收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传递至公司办公室。

4.11公司办公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4.12各部门应对所管辖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未经公司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13公司办公室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年限妥善保存。

4.14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所需费用纳入安全生产费用。

4.15各作业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由公司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于遭受职业危害的员工,由公司组织人员积极救治,必要时联系具有相应资质的医院进行救治。

4.1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4.17公司办公室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4.18任何部门和个人违反本制度的有关规定,由公司办公室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细则和有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5.附则

5.1 本制度采用以下定义:

5.1.1 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5.1.2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5.2 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5.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维护与检测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

2.职责

2.1公司办公室负责安全设施、设备的综合管理。

2.2各部门负责日常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

3.内容

3.1 安全设施、设备的范围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电器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机械运转部分的防护装置、灭火装置以及危险气体自动检测装置和避雷防护装置等,称为安全设施、设备,对上述设施、设备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可靠。

3.2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测

3.2.1各有关部门的安全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

3.2.2公司办公室建立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档案。

3.2.3各种安全设施、设备要按有关规程,由公司办公室组织专业检查和定期检测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记入档案。

3.2.4安全设施、设备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对新设计安装或废置不用的安全设施、设备,需经公司办公室进行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或拆除。

4.附则

4.1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4.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1.目的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做出科学、客观、真实、准确、公正的检查结果,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制定本工作程序。 2.范围......

    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职业健康检查程序1.目的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做出科学、客观、真实、准确、公正的检查结果,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制定本工作程序。 2.范围......

    赣州市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赣州市职业健康检查程序一 、范围 适用于接触粉尘、毒物、物理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二、程序 (一)体检准备 1、......

    8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程序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程序1、目的:为保证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的执行,适合经营管理需要,根据 法律法规,根据药房质量管理制度及药房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权......

    印刷场所作业卫生管理规范

    关于发布《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京安监发〔2009〕88号 各区县安全监管局、卫生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监管局......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

    2018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总结(最新)范文

    华池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 华池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30日)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国、省、市职业健康监管座谈会议精神,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一、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