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题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卷
姓名:
单位:
成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
级()
A、3级
B、4级
C、5级
D、6级2、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当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专业机构报告。()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向()电话报告。
A、镇政府
B、县政府
C、县卫生局
D、县疾控中心 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5例
B、10例
C、15例
D、20例
5、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猩红热
B、新生儿破伤风
C、白喉
D、风疹
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共有几种?()
A、33种
B、35种
C、37种
D、39种7、7、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A、艾滋病 B、非典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肺炭疽
8、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
人及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5人
B、10人
C、15人
D、20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
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11: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间()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2.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3.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14、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15、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
A感染后免疫力不持持久
B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C带菌者耐药菌株增加 D以上均是
3、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空气飞沫 B粪-口途径 C蚊虫叮咬 D人畜共患
第二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一、严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
二、凡是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放在科室指定的地点,由预防保健科及时收取,经网络或电话向城西社区中心报告。
三、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患者、SARS、禽流感、甲乙类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城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作好记录,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预防保健科,夜间报院总值班。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24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之内向城西社区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记录,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卡片,未经医院职能科室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新闻媒体透露疫情。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死亡病例报告卡、食物中毒报告卡也同甲、乙、丙类卡填写方式相同,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漏项。
七、预防保健科每天(包括节假日)必须到科室收取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并按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填写旬报表,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城西社区报告。
八、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率的调查,保证疫情报告做到全、快、准。任何人不得隐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报、谎报疫情。保证传染病报告率为100%。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科室目标管理挂钩,若因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或引起严重后果者,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对于14岁及以下孩子发生传染病时,除了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外,还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名称。()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试题
突发事件与医疗废物培训试卷
姓名 科室
一、填空题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4)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包括(重大传染病、重大的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放射性损伤事故)、(重大的公众健康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患病人数)、(死亡人数)、(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措施)、(报告单位)、(报告时间)、(通讯方式)、。
4、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网络报到皇姑区卫生局及皇姑区疾控中心。二简答题:
1、医疗废物分几种?请举例说明? 感染性废物 损失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那几级?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有哪些?
责任报告单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第五篇:2015年下半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试题
郑州人民医院
2015年下半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工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甲类传染病多少种?乙类多少种?丙类多少种?()A A、2/26/11 B、2/25/10 C、2/10/25 D、2/10/26
2、甲类传染病指的是:()B A.鼠疫和登革热
B.鼠疫和霍乱
C.霍乱和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
3、诊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指标是()B A.谷丙转氨酶升高
B.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C.HBsAg 阳性
D.HBV-DNA阳性
4、以下哪项化验结果对诊断乙型肝炎病人意义不大()C A、HBeAg 阳性 B、HBV-DNA阳性 C、HBcAb 阳性 D、HBsAg 阳性
5、丙肝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诊断依据()A A、丙型肝炎RNA测定
B、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C、肝功能检查
D、临床症状
6、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A A、经呼吸道传播。B、经肠道传播 C、经自然疫源及虫传播 D、经血源及性传播
7、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D A、急性传染性; B、呼吸道传染病; C、慢性呼吸道感染性; D、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8、艾滋病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时间:()D A 2-3年 B 4-6年 C 1-2年 D 7-10年
9、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 A、性接触 B、血液接触; C、母婴接触; D、直接接触传播。
10、哪个属于乙类传染病例,需要24小时内上报:()C A、尖锐湿疣 B、手足口病 C、人感染H7N9禽流感 D、结核性胸膜炎
11、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甲型H1N1流感不再单列于乙类传染病,而归属于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管理 C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2、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解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措施,属于()类传染病。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3、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4、疟疾对孕妇的危害()C A.引发难产
B.高血压
C.流产、早产和死胎 D、水
肿
15、下列属于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B A、肺结核、尖锐湿疣、乙肝 B、艾滋病、乙肝、丙肝 C、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乙肝 D、艾滋病、丙肝、淋病;
16、预防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措施是()D A、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B、使用真空采血管;
C、医护人员做好手的消毒; D、各种医疗器械与用具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
17、按照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我院对肺结核的管理原则.()A A、报告和转诊
B、规范治疗
C、开展防治应用性研究
D、病例追踪
18、肺结核主要通过()传播。A A、咳嗽飞沫
B、血液
C、食物
D、体液
19、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C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20、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C A.口服抗疟药 B.打疫苗 C.避免蚊虫叮咬 D.掌握预防知识
21、下列不属于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的是()D A、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B、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C、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D、有接触过敏原史,既往有类似发作
22、诊断梅毒1期的临床依据是()
A.A.硬下疳
B.梅毒多形性皮损
C.无症状及体征
D.内脏神经等心血管损害
23、梅毒的实验室报告依据是:()
D A.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阳性 B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阳性
C.TP阳性RPR阴性或RPR阳性TP阴性
D.TP、RPR均阳性
24、关于食源性疾病正确的是:()
B A.我院不是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
B.食源性疾病病例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C.临床医生不需要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D.食源性疾病不需要报告
25、手足口病的防控不正确的是:()D A.抓好预检分诊,防止院内感染 B.落实首诊负责,严格疫情报告和转诊 C.定点收治,确保痊愈 D.轻症患者也得转诊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CD A.艾滋病 B.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炭疽
2、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B C D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CD A.肺结核 B.流感 C.麻疹 D.淋病
4、下列哪些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ABD A、甲肝 B、手足口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伤寒及副伤寒
5、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有()ABCD A.经水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接触传播 D、蝇媒传播
6、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史()答案:ABC A、有性乱史
B、静脉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针灸疾病史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ABCD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 D、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8、丙肝的流行病学史包括:()ABCD A、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等 B、有血液透析史或不洁注射史。
C、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D、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所生婴儿
9、伤寒实验室确诊标准:()ABCD A.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B.骨髓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C.粪便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D.胆汁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1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ABC A.胃肠道(粪-口、水、食物污染)传播。B.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播。C.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D.经血液传播
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传染病报告卡的诊断日期不需要填写小时。()×
2.我院规定,每一例死亡病例,临床医生都要填写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并由疾病预防控制科进行网络直报。()√
3.传染病报卡中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是必填项目。()√
4.首诊医师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院内专家组在12小时内(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立即)进行会诊和排查。()
√
5.对于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的病例,有必要进行疟原虫的检测。()√ 6.填写肺结核报告卡时,要同时填写转诊单()√
7、我院发现艾滋病初筛阳性的患者,首诊医师不需要填写艾滋病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
8、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 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9、填写死亡报告卡时,死因链要完整并符合逻辑。()√
10、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