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实现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国家将环境保护放在了战略高度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形势下,综合全面地治理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一、我国的农村环境现状
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其主要特点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比较突出的湖泊富营养化也与此有很大关系。主要有四个原因: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大规模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以及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地下水中硝氮含量中已经超过可饮用水的许可标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经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而且数量较多,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农民群众对此反应极为强烈。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无法靠简单掩埋处理的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约多达3亿吨的生活垃圾,这些堆积如山的垃圾,成分十分复杂,有塑料泡沫、塑料袋;有破石棉瓦、碎玻璃、烂酒瓶;还有工业垃圾甚至变质过期的药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影响农业生产,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3)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由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乡镇企业污染在区域分布上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的趋势,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增加得较快。但是污染控制却因乡镇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落后而跟不上发展速度。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使得农村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长久以来,农村的生活污水一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时期,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由于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环境意识没有跟上,加之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集镇环保硬件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难以跟上,造成集镇生活污水污染不断加剧。
(5)秸秆焚烧已成农村公害。每年的秋收季节,收获之后将秸秆随意放置于田间地头或者村庄之间,待晒干后或作薪柴使用,或者干脆付之一炬。此种现象虽经政府主干部门努力制止,但仍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大气环境,不但增加了火灾存在的风险,而且造成了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每年各级政府都要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禁烧秸秆。
总之,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了农村群众的健康生活,需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与我国的环保行政体制以及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各项政策以及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1)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及执法力量光是应付城市及各类大型的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就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农村污染。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2)当前的法律法规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虽然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规章众多,但多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出台的,各类环境标准相对于当前的污染形势已有多数不适应,显得过于宽松。而其中大多数内容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对农村则关注很少。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规模普遍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乡镇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真空,给治理农村污染问题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3)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农村了。而且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4)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这是因为农民虽然也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但是这种意识是微弱的,模糊的,不系统的。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由于农民数量众多,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农民的环境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国家要投入资金与人力、物力,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提供资金支持。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加强农村环保的基本体系建设实行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开展环境质量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只有等农村环保的基本体系都建立起来了,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可能稳定、有序、迅速的开展,并取得成效。
(4)加强领导与组织建设。各级政府要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真正地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另外,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应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省级、市级、县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力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级环保部门在辖区乡(镇)设立派出机构,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力避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出现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第二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2011年5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镇作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单位的全力支持下,***镇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我镇也非常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把洁净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当做我镇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核心基础工作狠抓落实。
1、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1)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了全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2)营造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3)强力推进了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和实施四池净化”和零排放技术改造工程。4)积极发挥镇环保合作社的作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走市场化的路子。5)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改善集镇的镇容镇貌,使集镇变得更加整洁、干净、有序。
2、关于城乡一体化工作
按照***镇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骄杨路民居外立面改造、斯洛特湖、文化站、市民下乡、农民集居、汉硕管理学院等13个主要项目,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下半年我们还将重点启动:3.4公里的智慧大道、3公里许方公路和4公里的联络线提质改造工程,并争取在乡村地产开发、乡村旅游、乡村旅馆和养生养老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一)百姓环保意识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户庭前院后杂物乱堆、垃圾乱扔、垃圾桶另作他用现象存在,对垃圾正确分类减量认识不够,意识不强等。
三、请求事项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引导,让老百姓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1)利用媒体抓好舆论引导,加大力度、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让环保意识入户入脑。2)学校开设环保课堂,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引导家长的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认识。
(二)农村环境综合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完善的工作机构和资金是前提和保障,我们觉得生态办是否可以成为各级的常设性机构,在人员编制和资金预算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三)***镇建设处于最关键、攻坚克难的时候,还要请求县政府和各部门单位继续扶持我们一把,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勿减、关注程度勿减、项目资金投入勿减。我们也一定埋头苦干,用好用活每一笔资金,完善我们的造血功能,使***镇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xx镇xx村的形象和竞争力。为深入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在全村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到xxxx年春节前,达到xx镇xx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要求,建立起覆盖乡镇、村庄的城乡环境治理和管理长效机制。
二、治理内容
(一)城市环境治理工程
1、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治理环境卫生。全面加强民宅管理,建立健全“门前四包”。
2、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二)乡镇容貌治理工程
1、提高清扫保洁水平。全面清理公路沿线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搞好小街小巷、居民集中区居住环境治理,消除卫生死角。建立专人保洁制度,全面清理街巷、居民区、公厕、河沟、堰塘的垃圾和杂物。
(三)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开展“四清”。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重点清理房前屋后、道路、河道、沟渠的垃圾、污泥和杂物。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彻底治理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
(四)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1、普及卫生和文明常识。广泛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卫生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出行,平安回家”教育活动。
2、培养公民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爱护公共设施,形成“讲清洁、爱卫生、讲公德”的良好风尚。
3、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家庭、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社区等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三、工作步骤
从xxxx年3月25日—xxxx年2月底,分三个阶段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一)集中突击阶段(xxxx年3月25日至5月1日前)
(二)推进深化阶段(xxxx年5月1日至国庆节前)
巩固集中突击成果,初步形成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三)全面提升阶段(xxxx年10月1日至XX年春节前)
对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全面建立长效机制,使城乡环境治理和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干部作风转变、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村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式宣传,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宣传治理成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潮。
(三)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专报与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各小组、各户治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第四篇: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代拟稿)姜卫平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对近期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行动快。3月31日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文明村镇建设工作部署大会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配齐办公设备,集中办公,开展日常工作。各县(市)也马上行动起来,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截止5月21日,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各类督查、巡查、大检查5次,出动人员80多人次,共检查了63个乡镇(街道)、118个村(居),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10余条,迅速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潮。
二是措施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关于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榕委办[2012]32号),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了《福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巡查标准》(县级、乡镇、村庄)、《福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定》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季度考核标准》(县级、乡镇、村庄)等相关考核标准,并下发到各县(市),推动了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福清市成立8个巡查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包干督查3个镇街,同时,把每月最后一星期的星期五及重要节假日的前一天作为全市“全民家园清洁日”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闽侯县成立15个督导组,由县直部门包乡镇(街道)进行督导。闽清县要求所有乡镇开征垃圾处理费,所有行政村按“一事一议”方式收取每人每年12-20元的垃圾处理费。
三是力度强。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督促、检查力度,采用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形成了日常巡查、复查和大检查相结合的常态化检查模式。对检查中发现工作不到位,环境卫生存在问题较多的乡镇、村居通过《新闻110》、《福州日报》等栏目予以曝光。截止5月21日,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15个乡镇、15个村居给予红牌警告;对21个乡镇、32个村居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并要求他们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到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四是变化大。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各县(市)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被红牌警告的乡镇、村居都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福清市港头镇制定和印发《港头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累计投入80多万元,购臵垃圾箱150多个,人力车70辆,人力3000多人次,开展“五清”行动,并要求各村通过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加大卫生保洁经费筹措力度来确保各村保洁投入的经费来源。永泰县城峰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大整治,共清理生活垃圾1.1吨,建筑垃圾8.5吨,水体垃圾4.2吨,拆除违章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二、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日常保洁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离福州省会城市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相当的差距,个别地方甚至有反弹和回潮现象。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个别地方没有落到实处,部分乡镇对这项工作应付了事,一些村庄仍有大量存量垃圾堆积,农村环卫队伍和设施配臵没有达到要求。有的乡镇领导存在被动接受、应付任务的心态,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工作责任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还不够,主动抓、大力抓、常抓不懈的意识还不强,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没有发挥好组织指挥作用,导致这项工作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二是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民是主体。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村干部和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全市通过“一事一议”办法筹集整治资金的村庄屈指可数。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倒乱扔、不入箱房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村民甚至抵制按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箱房。
三是县级常态化管理尚未形成。大部分县(市)还未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有的县(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问题,县(市)对所辖乡镇、村的日常巡查、抽查、大检查等制度还未形成,还未真正形成事事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是日常保洁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只是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考虑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导致不同程度出现反弹和回潮现象。许多乡镇没有把具备条件的村纳入城乡(区域)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范围;农村保洁队伍基本上没有进行培训,清扫时间和范围随意性大;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监督,还没有形成新闻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良性格局。
三、下一阶段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巡查。环境综合治理不能仅仅满足保洁员一天两次把路面垃圾清扫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清扫,注重保洁质量,提高保洁水平。各县(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加强对镇、村巡查、检查,巩固原有的整治成效,完善巡查登记等内业资料,进一步落实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为民办实事月报和环卫信息填报制度。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在全市形成支持、参与整治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宣传部门要牵头制订宣传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各县市、乡镇要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会议、出动宣传车、组织宣传队、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要继续通过新闻、专访、专栏等形式,在重点时段、重要版面及时报道整治工作动态,宣传先进、鞭策后进。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动广大工人、青年、妇女和志愿者积极投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是建立完善农村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各级财政都要把农村环境治理和运行经费列入预算,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村级集体、农民共同承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制度,从组织领导、工作推进、经费保障、考核奖惩、共建共创等方面加强保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经济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今政府尤其作为直面广大农村居民的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氛围浓、亮点多、效果好”,现结合白沙经验,对如何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作出如下思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全乡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1万人口,面积60.4平方公里,农民以种植水稻和生猪饲养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居民沿袭传统的生活模式,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大多为塑料制品、电器设备、塑料包装等不可降解垃圾,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作物秸秆污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已成为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三)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标准化的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四)农村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居民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受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养成了滥用化肥和农药、随意丢弃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直排等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居民身上根深蒂固,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二)农村环保设施使用不到位。
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长沙县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各乡镇均建设了大量的垃圾池,发放垃圾桶,建立垃圾压缩站等环保设施。但经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造成垃圾池残全不全、垃圾桶丢失、垃圾不入箱、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农户对配备的垃圾桶弃而不用或者挪作它用;垃圾运输车因缺乏专业驾驶员而搁置;部分小垃圾池因不实用而闲置,造成垃圾设施的有效使用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效果。
三、对策与思考
(一)让政府号召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宣传栏、广播、公开信等方式对环保知识的宣传仅仅只能使农村居民的环保观念局限于政府的号召,要使农村居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必须让这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一是要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教育系统、开办国学班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用这种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懂得健康与小康、发展与发病、致富与致癌、生存与生活、日子好过与好日子的关系,让农村居民明确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向农村居民倡导“人人多一份责任,家家更整洁干净”的理念,引导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环境治理,形成一种“人人讲环保,家家争先进”的新气象。二是要树立工作典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环保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妇女以及儿童等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工作典型,以典型的力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动员、清洁家园”的良好氛围。白沙乡先后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半边天当家”、“青年先行”等“清洁家园”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妇女以及青年干部三种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将锡福村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向全乡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营造一个氛围。乡镇可采取农村环境治理现场月交流会、月评比会的形式;村(社区)可采取“组月评、村季评、半年一小结,年终大总评”的形式,使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同时对工作典型,先进分子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新局面。
(二)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畜禽养殖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存在经济与环境的两难选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仍举步维艰,随时都有反弹可能,个别农户甚至还存在直排现象。对于以上情况,要在科学划定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严格落实限养转产与禁、限养政策,大力推广干湿分离等养殖污染处理方式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退出养殖,投身绿色生态产业。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项目资金、土地审批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优惠,鼓励养殖户积极投身生态产业发展;村(社区)可采取党群合作共建的方式,建立形式各样的生态产业合作社,吸引养殖户参与,消除他们的市场风险。白沙乡锡福村以经济最为落后的罗王寨组作为试点,以党群共建的方式,吸引养殖户投身生态产业发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了群众致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在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态宜居家园”的建设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乡镇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村(社区)开展“生态宜居家园”创建活动,村(社区)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农户因户制宜地开展庭院美化工作,村组干部、党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对普通群众进行有效地宣传发动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进行引导,在充分尊重农户主体意愿的前提下,立足农户实际,分类引导,分别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创建积极性。白沙乡今年以来提出了以“村村优美、处处创新、家家和谐、人人活力”为创建目标的“秀美乡村”创建活动,全乡各村(社区)反响强烈,相继开展了“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庭院绿化、屋场治理”等活动,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申报“秀美乡村”,有效地推动了白沙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