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5篇)

时间:2019-05-14 06: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安徽竹类资源概况

一、安徽竹类资源现状

安徽省现有竹林面积34.00万公顷,毛竹(刚竹)林面积为27.7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1.57%,小径竹6.27万公顷,占18.43%;其中,公益林面积8.8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6.15%,商品林面积25.1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85%。目前,安徽省17个市均有竹资源分布,而以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和六安五个市最为集中,现有竹林面积32.66万公顷,占全省竹林总面积的96.06%;全省毛竹面积1万公顷以上的县(市、区)有广德县、宁国县、霍山县、黄山区、休宁县、泾县、宣州区、歙县和金寨县9个县(市、区)。竹林资源按经营目的分,现有材用竹林17.06万公顷,笋用竹林1.95万公顷,笋材两用林5.39万公顷,其它用途林9.60万公顷。按经营水平分,一类竹林8.80万公顷,二类竹林即一般经营的17.53万公顷,三类竹林即粗放经营的7.67万公顷。从利用上看,全省每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小径竹约20万吨,竹笋25万吨,笋干10万吨,全省竹产业年产值80亿元。全省竹林经营由过去的零星分散走向基地经营,除淮北平原竹林资源主要为小径竹外,其他地区则以毛竹为主。

各类竹林分布现状和面积分别详见附表4安徽省竹产业发展规划各种林种面积统计表、附图1安徽省竹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和表1-1安徽省竹林资源分布现状表。

二、安徽竹区分布情况

(1)世界及我国竹区分布情况

由于大洋的分割,全球的竹类植物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大分布区,即:亚洲和大西洋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长期的隔离生长和立地条件的不同,使各大竹区繁衍着自己所特有的乡土竹种,全世界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竹种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无论是竹子的种类、面积、蓄积量还是竹材、竹笋的产量都雄居世界首位,已知竹子种类39属500余种,竹林面积约800万公顷。竹林资源集中分布于四川、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以及西部地区的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山区,其中以福建、湖南、江西、浙江4省最多,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70%。《中国植被》将我国竹林划分为五大竹区,即:北方散生竹区、江南混合竹区、西南高山竹区、南方丛生竹区、琼滇攀援竹区。江南混合竹区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竹材产量最高的地区,而尤以毛竹为甚,是我国毛竹分布的中心地区,竹业生产较为发达。我国竹林资源分布状况详见图1-1中国竹林分布图。

(2)安徽省竹区分布情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北方散生竹区,与江南混合竹区接壤。在安徽省内竹林分布范围内,根据立地条件和竹林的生长状况大致可分四个区域,即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平原和淮北平原。若以毛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安徽省竹林资源进行地域区划,可区划为自然分布区和引种栽培区2个一级区,其中:自然分布区又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零星分布区3个二级区。具体如下:

适宜区:本区地跨大别山、皖南山区以及沿江西部丘陵平原区,西起金寨县向东南斜切,经霍山县、舒城县的五显、枞阳县城以西过江,沿贵池区、青阳县、泾县至广德县一线以南的全部地区,包括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黟县、休宁、祁门、歙县、绩溪、旌德、宁国、广德、石台、东至、宜秀区、大观区、迎江区、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和岳西等22个完整县(市、区),金寨、霍山、青阳、泾县、贵池区的大部分乡(镇),舒城、桐城、枞阳、宣州区的极少分部乡(镇)。全区总面积491.55万公顷,林地面积270.95万公顷,竹林面积26.79万公顷。

较适宜区:本区包括大别山外围低山丘陵区和长江以南东部地区,主要有铜陵、狮子山区、南陵、繁昌、芜湖、鸠江区、三山区、弋江区、镜湖区、宣州区、郎溪、当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等县(区),金寨、霍山、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庐江、桐城、枞阳、泾县、青阳、贵池区等县(市、区)的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196.80万公顷,林地面积63.04万公顷,竹林面积5.62万公顷。

零星分布区:本区包括江淮丘陵分水岭以南地区,主要有南谯区、全椒、含山、和县、居巢区、肥东、肥西、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等县(区)以及霍邱、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庐江、无为的一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146.77万公顷,林地面积26.95万公顷,竹林面积1.19万公顷。

引种栽培区:本区包括江淮丘陵分水岭以北地区,主要有蚌埠、宿州、阜阳、淮北、亳州和淮南六市的全部和明光、定远、寿县等县的全部以及南谯区、来安、肥东、长丰、霍邱等县(区)的部分乡(镇)。全区总面积546.53万公顷,林地面积78.46万公顷,竹林面积0.15万公顷。

安徽竹林资源分区状况详见图1-2安徽竹林区区划略图。

安徽省主要栽培利用的经济竹种有:毛竹、淡竹、雷竹、黄古竹、天目早竹、刚竹、红壳竹、桂竹、水竹、元竹、石竹等。详见表1-2安徽省主要栽培利用竹类植物名录。

第二节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安徽省虽然竹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低,尚处于工业化规模利用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竹资源培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工竹林面积有了较大增加,竹加工利用有了较大发展,竹产业总产值由2008的40多亿元增至现在的80多亿元,竹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1)竹材:安徽省对竹材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群众,生产、日常生活均离不开竹材,现在城市园林、室内装饰、手工艺品等方面均有竹材资源利用,但未形成较大规模利用,除个别县(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尚未产生规模效益,处于不加工或粗加工利用阶段。当前加工利用量较多的是竹胶板、竹家具和竹工艺品,全省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

(2)竹笋:安徽省竹笋品种多,产量大,分布广,一年中大半年有竹笋产出,且有不少特有的优质笋,但未形成规模开发,鲜笋投放市场出售率约为60%。对竹林的采笋多是群众自发采集,土法加工,产量低,质量不高,未形成品牌产品。最近几年来,安徽省主要竹资源县(市、区)在竹笋产品开发和加工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开发了新型的水煮笋、笋丝、保鲜竹笋、调味笋、优质发酵笋干等,并开拓出了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现年产竹笋25万吨、笋干10万吨。

(3)竹制品:安徽省竹制品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主要竹制品有竹家具、竹日用品、竹胶板、竹工艺品、竹地板、竹模板、竹丝、竹炭、竹塑复合材料等九大类型近2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4)竹文化、生态旅游:中华民族有爱竹、赏竹的传统习俗。安徽省大型竹文化专题研讨尚未启动,以竹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也处于探索阶段,竹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全省除已建成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有一部分竹旅游资源外,专门依托竹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尚不成气候,更谈不上规模;全省尚未建有专门研究竹文化、竹产品以及竹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和组织,目前全省竹文化、竹生态旅游的市场开发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二、加工企业现状 安徽省现有竹产业加工企业约957家左右,其中:年产值1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约700个,年产值5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约160个,年产值1000万元的竹加工企业数约76个。全省竹加工企业遍布全省,相对集中分布的有宣城、黄山和六安3个市,但大部分企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不显著。

三、发展趋势

安徽省竹产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巩固一产,加快二产,优化三产”。第一产业方面,已逐渐从传统、单一的竹材生产经济模式提升为以生产无公害竹笋和优质竹材定向培育为主的、持续高效的现代生态经营模式;在第二产业方面,逐步摒弃原竹利用,大力发展竹材精深加工,加大对竹产品中新精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工艺的提高,拓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从单纯的物理应用拓展到物理化学并举,产业附加值大大提高;第三产业方面,全省丰富的竹质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通过完善和开发竹林旅游资源与景点,优化内部结构,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将大大推动竹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全省竹产业不断升级。

第三节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安徽省对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我省已将竹林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树种(油茶、杨树、竹林)之一;2010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皖政办[2010]66号文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为推动全省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发展竹产业成为政府着力推动的林业项目;安徽省为提升竹业发展,在广德县、宁国市、霍山县和黄山市黄山区4个“中国竹子之乡”已建设1.33多万公顷的竹科技示范园,综合效果很好;此外,安徽省财政每年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从2011年起,省财政将竹产业纳入林业专项资金,在政府性基金支出中给予倾斜扶持。

二、积累有一定的资源培育、竹材加工、科研推广等经验

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省竹区林农已具有较丰富的竹林培育经验与技术,已建成的丰产竹林示范点可以发挥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竹业发展已开发有不少热销产品种类,也培育有一批典型竹加工企业,竹产业初显规模。在长期的生产加工和利用,全省各地已培养有一批拥有丰富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及企业管理人员。在科研推广方面,全省也已展开诸多尝试活动,为竹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化优质资源缺乏,低产低效竹林比重大,比较效益低

安徽省绝大部分竹资源集中分布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整体来讲交通不便,采运难度大、成本高,市场交易不活跃,信息交流欠发达。全省竹林资源数量相对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竹业生产相对滞后,竹林经营管理粗放,利用方面正处在自给自足和家庭作坊式的传统生产和利用向市场化、工厂化转型阶段,竹材综合利用率偏低。据统计,全省现有近13.33多万公顷的老残低产低效竹林,占全省现有面积的40%。与山核桃、香榧等其他名优经济林相比较,竹资源整体效益较低。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竹种优势发挥不充分

全省竹产业主要以少数几个资源丰富的县(市、区)为中心,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他地区竹产业发展较慢或无相关产业。全省竹资源培育开发方面,呈现毛竹的培育、经营和开发利用水平高,而品种丰富的中小径竹、丛生竹等较落后。

三、缺乏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偏少

全省竹加工企业生产的加工产品类型较少,多为原竹利用,附加值低,产品档次低、初级产品多,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少,严重制约产业纵深发展。全省竹加工产业目前仍是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格局,现有竹加工企业近2000家,无集团公司或企业联盟,龙头企业偏少,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较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规模小,粗加工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较少。

四、市场认识不足,产业链条不成熟

全省竹加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对市场进行专门调查,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全省竹产业生产流通过程中,原料流通主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加工产品流通基本也是在生产厂家和零售商之间进行,在竹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上缺少纵向、横向的产业延伸,从而影响产业的纵深发展。

五、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竹产业的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整体实力弱,经济发展落后,林业生产资金投放不足,全省竹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全省竹子从种苗繁育、丰产造林到产品开发和加工,虽然具有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但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还未制度化,也未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导致目前资源培育、产品研发和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偏低,降低了全省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缺乏,使一、二产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

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广典型较少

由于投入不足,全省竹产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伐、搬运、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和运转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竹农经营收益的增加。水利设施作为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基础措施,全省目前尚无可推广典型。

第五节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竹产业的发展,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竹林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竹子四季常青,枝叶繁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能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因此竹林防护功能强大。据研究,毛竹林固碳能力很强,是杉木林的1.46倍、阔叶林的1.33倍;一棵毛竹可固土6立方米,固土能力是松树的1.6倍、杉木的1.2倍;竹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很强,1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同等面积的竹林较树木可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通过蓄水,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温度5~10%,林冠下温度低3~5%;竹林的渗水率是草地的一倍,平均降水截留率达11%;竹子与其它木本树种相比,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是发展林业中的长中之短,慢中之快的树种;同时竹子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竹林一旦营造成功和科学经营便可永续利用,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竹产业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世界上最适宜做工业用材、集中成片分布的毛竹90%在我国。目前我国全年竹子的用材砍伐量,相当于2000万立方米木材的砍伐量。随着技术进步,竹产品已发展到原竹、日用竹制品、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炭等十大系列千种以上;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旅游等方面。这将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林业资源配臵,因此,大力发展竹产业,是促进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三、发展竹产业是巩固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促进林农致富增收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的生态公益林区划、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中,竹林造林占有一定的比重。据统计,全国竹林面积以每年1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长;2008年,我国竹产品出口有5大类26个品种,出口额为13.6亿美元。由于竹加工业的拉动,竹资源大幅升值,农民收入因竹产业发展实现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因此,加快发展竹产业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农村社会就业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竹产业是丰富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竹笋被誉为“纯天然森林绿色食品”,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A、B、C等,500克竹笋含蛋白质15克左右(比土豆多一倍),氨基酸有18种之多,人们食笋后,能促进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减少中毒和肠癌的发生。竹汁是绿色饮料的珍品,内含几十种微量元素。竹荪是竹林中的副产品,被称为“山珍之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在食品的选择上不仅要味美,还要营养、保健,因此发展食品竹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事业。

五、发展竹产业是繁荣竹文化、开拓竹生态旅游的需要

竹子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园林四贤”中的梅、兰、竹、菊,都少不了竹子,大力发展和培育观赏旅游竹林,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竹子的特殊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国浙江莫干山、江西井冈山、四川竹海的“清凉世界”都是以竹林作为旅游胜地,北京紫竹公园、安吉竹种园等都是以竹为特色的公园。

六、发展竹产业是建设林业新产业的需要

我国竹产业已和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我国现有竹林面积800万公顷,在竹林资源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我国对竹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也不断深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竹类研究获奖科技成果近千项,并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一些科研成果使竹子经济效益提高5~10倍,已开发出的优质竹地板,竹胶板,竹叶黄酮,竹啤酒,竹康宁等产品,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科技进步,还推动了竹林的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竹加工产品向精、深、细方向发展。据统计,2008年我国竹产业年产值近700 亿元,竹产品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竹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第二章竹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第一节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竹材市场

竹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等特点,是工程结构材料的理想原料。2009年,全国大径竹材产量13.56亿根。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我国已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 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目前,全国各种竹胶合板生产能力仅1500~2000万立方米,据预测,2011年我国竹地板产量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竹材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竹子不仅可做日常的竹凉席、竹地板等,也可做竹家具、竹餐具、竹别墅、竹电脑键盘、竹饮料,以及竹隔音板、竹梁柱等建筑装饰材料等,各类竹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安徽省材用竹林面积16.3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47.28%,竹材是全省竹业的大宗产品,全年采伐利用竹材约9000万根,小径竹约20万吨。

二、竹笋市场

目前,我国年生产鲜竹笋量约170万吨,鲜竹笋的年国内需求200~300万吨,年出口50万吨以上,竹笋的市场供应有一定缺口。安徽竹笋品种多、产量大、分布广,产笋期长,但都未形成规模开发,全省现有笋用竹林2.95万公顷,笋材两用林5.39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竹林面积的8.53%和15.58%,主要品种有毛竹笋、红壳竹笋、早竹笋等。全省年笋干产量约10万吨,出省外销市场看好,但规模化标准化开发相对滞后,与丰富的笋资源优势不相称。加大竹笋加工,开拓市场,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三、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

我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2005年竹炭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目前竹炭及制品主要有以下种类:竹炭日用品、空气净化品、床上用品、竹炭保健品、竹炭工艺品、美容美发用品、竹炭鞋垫、竹炭饮料、厨房用竹炭、竹炭片、竹筒炭、竹炭粉、竹炭颗粒等。国内经营竹炭的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0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目前,在竹纤维终端产品中,针织内衣类的天竹纤维使用量已经达到45.4%,巾被类、袜类、床品、休闲面料的使用量分别为19.4%、16.4%、10.5%、4.3%,其他领域产品的天竹纤维使用量为4.0%。2009年,竹纤维仍然保持28.8%的市场增长速度,竹纤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纯纺比例为63.4%,比2008年上升了35.4%。竹纤维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纯纺比例开始大幅增加,向着高端产品的拓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观赏竹及贸易市场

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大量进口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竹苗木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人素有看竹、听竹、尝竹、玩竹、购竹、画竹的生活理念,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安徽省竹种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观赏竹资源及贸易前景良好。

第二节发展潜力

安徽省位于中国竹区分布的北缘,离北方市场近,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竹业发展迅速;全省特色竹种资源丰富,红壳竹、天目早竹、紫竹、早园竹等在全国竹种分布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特有竹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由于近年来重组竹材等技术的突破,竹材不仅可以替代木材加工几乎所有的制品,而且具有许多木材不具备的优点。目前,竹材产量仅占木材产量的1%左右,如果木材市场让出1%的份额给竹材,竹材就需要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翻番,因此,竹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篇:竹产业介绍材料

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XX。”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XX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XX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X,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X。先后荣获“XX”、“中国XXX、”“XXX”、“中国XXX”,“中国竹纤XX、”“APEC全球一村一品项目(竹纤维)”。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XX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XX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XX1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其中70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值XX亿元(64家XX亿元),该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XX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XX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XX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XX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XX7亿支,年采伐量近XX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XX个,总面积XX余万亩;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XX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XX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2XX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XX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XX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XX0万元以上企业XX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XX竹产品注册商标20XX余个,各类专利技术XX0多个,并制定了竹凉席、竹地板、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XX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就制造业对财政的贡献大小来看,竹产业仅排在椅业之后,列第二位。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07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并成功举办了四届竹产品贸易博览会,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XX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二、发展历程

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主要以竹资源培育为目标,包括毛竹低产林改造和笋竹两用林建设。县政府实施竹经济补助和贷款贴息优抚政策,调动了竹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这些自发性的生产初步奠定了竹产业在XX经济中的地位,该时期的生产以直接卖原竹做建筑材料和简单的手工作坊为主。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台湾竹企进入XX,带动了XX的竹产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XX县开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从加工入手,全面提高竹林整体效益为目标的竹产业运动。基本形成了板材、编织、竹加工机械等产品系列,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大量竹产业企业在XX开始兴起。

成熟期(2001年—2006年)。中国加入世贸后,XX竹企把握机遇,走上了外销的发展道路,整个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品趋于成熟,已由原来单一的竹凉席、竹地板生产向竹家具、竹化学制品、竹纤维产品等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竹产业已经成为XX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转型期(2007年以后)。要破解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必须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XX竹产业龙头企业走在自主创新的前列,如永裕家具坚持技术研发,创自主品牌,在原有竹地板的基础上全面开拓竹家居产品的研发。面对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永裕、天振、竹印象等企业加大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渠道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专营店、连锁店,XX11竹纤维电商又取得突破性发展,带动XX本地产业良好发展。2010年底县政府专门成立了XX县竹产业发展局,连续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县财政每年整合1000万元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的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推广及品牌建设等。

三、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竹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XX经济、扩大就业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XX11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同比增长7.6%;70家规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1.56亿元,同比增长11.46%;列入县百强企业11家。年产竹地板2200万平方米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全国的1/2,年出口7万标箱以上,占据了欧美市场60%左右。竹凉席占据了30%的国内市场。近年来,竹炭、竹饮料等产品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竹纤维产品成为继棉、麻、毛、丝后可供利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窗帘、竹地毯、竹餐垫是开发还不到10年的后起之秀,与竹地板一起构成了XX出口竹产品的“四大件”。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十多个国家。XX的竹产业加工制造水平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品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9月,XX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竹地板之都”称号;2009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同时XX县竹精深加工行业获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7月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授予“中国竹材装饰装修示范基地”称号。2011年8月XX竹产业被省经信委评为浙江省省级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XX竹纤维入选亚太经合组织全球“一村一品”项目之一。XX11年9月XX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竹凉席之都”称号。XX11年11月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竹产业产业名城” 称号,区域品牌建设的整体推广顺利展开。为我县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基地和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整个行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浙江省著名商标4个;浙江省名牌产品4个;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1家。企业开始将产品品质、企业文化、包装宣传、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增强。XX县竹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以外向型企业为主,其主导产品和产业链相对完善,以竹凉席和竹地板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XX1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超5000万企业29家,规模企业70家,前五位企业销售收入占规上竹产业企业的比例达到28%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凸显,永裕竹业已经通过省级研发中心验收,中源竹木、天振地板的研发机构、检测机构都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XX竹产业企业竹地板产量比重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在竹地板行业内拥有话语权,在行业标准等的制定上占据相当地位。XX德迈机械公司完成了两个竹工机械国家标准的发布,永裕公司参与 “竹家具”的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完成立项。

区域内产业链日渐完善。XX县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原料竹生产、涉竹技术的研发为主的产业链上游环节。XX、江西、湖南等地的竹乡丰富的竹资源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的自身研发、与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协作项目攻关、向海内外特定研发机构的技术专利转让等为XX竹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八大类竹产品的生产为XX竹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第一是竹地板的生产,第二是编织类产品生产,第三是竹家具生产,第四是竹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第五是竹饮料产品,第六是竹纤维产品,第七是竹根雕、竹扇等竹工艺品,第八是以竹工机械产品。以竹制品的销售、品牌运营提升为中心的竹产业链下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可以分为门店直销与中间商代理两方面。二是品牌的宣传维护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广告宣传和展会推广。三是竹产业文化与理念的推广。以生态、环保、低碳、绿色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宣传是XX竹产业链下游的重要工作。预计未来几年,XX竹业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

公共服务配套工作卓有成效。XX县政府非常重视竹产业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2006年建立了中国竹网www.xiexiebang.com,有完备的政策信息、展会信息、产品展示平台。2008年科技局开发的XX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专业的“竹产业专利检索库” 集成竹产业技术标准、专利技术交易、产学研联合为一体,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打造区域竹产业创新优势。2009年在XX县成立了我国首个林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南林(南方林业)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加工研究中心、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联合国内30家知名竹制品企业共同应对国外侵权行为,为我县竹产业企业应对国外不法侵害和贸易壁垒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企业免疫力2010年建立以张齐生院士为组长的竹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并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着力建设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等建成公共综合性平台。截至XX11年,区域内已有省级竹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竹产业分市场、XX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科技信箱,现有注册会员2035户,科技信箱构建了市场与企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并与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农林大学)、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及中国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体系。2014年筹建浙江大学XX竹产业研究院。

行业协会作用日益显现。2005年4月,成立XX竹产业行业协会;2007年6月,中国林木机械行业第一个以竹材加工机械企业为主体的地方性行业组织—XX县竹木机械行业协会在XX成立;2011年8月,全县120家竹凉席企业联合成立了XX县席业商会;2011年9月,全国第一个竹纤维行业协会—XX竹纤维行业协会成立;2011年9月,18家重竹地板生产企业联合成立“重竹地板产业联盟”。全县竹产业行业协会依靠政策法律和行业规定,为规范、保护、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行业协会通过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服务行业,抱团发展,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的作用。每年组织基地内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与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中国(义乌)森林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等展览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邀请省竹产业协会、专利律师事务所,县科技局专家领导为县级以上林业(竹)龙头企业就企业专利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奖励等作了专题讲座。XX11年XX竹产业新增专利申请102件,其中发明30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37件。协会积极运作“全竹家居”区域品牌,“中国竹地板之都”荣誉称号,参与产业招商,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为XX竹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当好参谋。

专业配套市场优势凸显。XX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竹制品贸易专业市场:XX国际竹艺商贸城。位于XX经济开发区塘浦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总规划用地572亩。一期规划用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商铺1643个。2007年市场开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XX国际竹产品贸易博览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经销商和采购商来参加展会。目前市场拥有经营户800户,其中规模竹制品企业560户,2009年成交额达到6.9亿元,XX11年成交额超12亿元。XX国际竹艺商贸城不仅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还带动了当地毛竹种植业、竹丝加工业、竹木机械、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快速发展。携手竹制品企业及关联行业共创辉煌。

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显著。XX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竹根作根雕、竹竿作地板、竹叶作饮料、竹屑作装饰板,达到全竹、高效、循环利用。XX11年,XX竹产业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38吨标煤。属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绿色产业。位于孝丰的XX县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在建设之初就按照“集约经营、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规划标准,着力提升竹资源利用率,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合力打造成集竹产品研发、生产、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10年被省经信委评为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XX11年永裕年产5万套新型竹家具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获得国家发改委XX11年第五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的专项扶持,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有效利用竹材后加工废弃物2.9万吨,对我县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XX竹产业的发展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全县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工业“三废”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第三篇:浅谈安吉竹产业发展前景

浅谈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安吉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首,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厚。近年来安吉县政府制定了以生态立县的目标,并在竹文化的引领带动下,竹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带动以竹子为主的旅游业,经济增长稳定,本文浅谈了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中的优势、定位,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并对未来竹产业乃至安吉县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一些浅薄的论述。

关键词:竹产业,科技,产业集群

正文:

一、概况

(一)安吉县的地理条件及自然资源

安吉县素有“竹乡”之称,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南接临安、余杭,北连长兴,东邻德清,西与安徽宁国、广德相毗。全县土地面积1886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一说。境内海拔最高点为1587.4米的天目山主峰,县内主要是山区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5℃,年平均降雨量为1476.3MM。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45万。

(二)安吉县的经济概况

安吉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迅速,位于县城的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占地44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投资政策优惠。安吉有上规模的经济工业园区多处,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改善。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159.52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7.27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67.2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64.1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计算,2009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978元,按6.83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120美元,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

二、安吉竹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安吉县竹产业加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0多年前,安吉县的农民还是“守着竹山难变钱”,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也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靠资源过日子。上世纪90年代末,当脚手架被钢材替代,毛竹销路不好时,安吉县确定了“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大产业,将小品种、小题目做成大文章”的发展思路。

一开始,安吉县的竹产业基本是处于低端手工编织水平,局限于传统加工。真正

开始起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是招商引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加工产品从鲜笋加工、竹筷、竹签开始,发展到竹编制品、竹地板、竹工艺。2002年以后,一些外资逐渐撤出了安吉的竹产品加工行列。通过几年的摸索,安吉人开始掌握了竹子加工的核心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现在除生产竹地板、竹地毯、竹工艺外,还生产竹工机械、竹生物医药制品、竹食品等多种产品,加工产品也从仿制生产、订单生产逐步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渡,在许多方面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特别是竹叶黄酮、竹纤维、竹炭、竹醋液、竹木复合地板、数控竹工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竹制品生产上已有350多项专利,仅竹凉席就有专利200多项。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1621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九十多家,品种近5000种,2007年竹产品总产值96亿元,有国家和省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市、县级龙头企业16家,安吉以全国1.8%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全县形成了十多个竹凉席、竹扫帚、工艺扇、竹编制品及竹工艺品专业加工村。

近年来,安吉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育竹资源的同时,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依托百万亩“大竹海”,吸引农户和社会投资打造“美丽竹乡”发展生态旅游。

(二)安吉县由竹产业衍生出的相关产业

安吉县的旅游从无到有,得益于竹产业的发展。安吉第一个旅游景点为安吉竹种园。竹种园建于1974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竹文化旅游理念,成为全县第一个旅游景点,现在,这个600亩的竹种园,已成为了4A级中国竹子博览园。现在,全县与竹子有关的旅游景点除了博览园外,还有中南百草园、大竹海、天荒坪、龙王山等,占全县旅游比重达80%以上。由于安吉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她带来了江浙源源不断的游客。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农家乐”休闲游在当地已成风尚,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利税,当地旅行社由1995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每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约4万人次。目前,安吉的旅游年产值已达22亿元,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受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今年全县旅游收入有望实现30亿元。

三、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动力

(一)以科技支撑竹产业

安吉县的竹产业发展,得到了科技部门特别是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亚林所、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安吉都有自己的科研基地,有的还有自己的科研实体,这些科研机构在安吉共取得100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为安吉的竹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科研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都是通过安吉县竹产业协会开展的。在安吉,真正验证了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说科技只有运用到高新产业才是科技,在竹产业中,科技的运用,增加了竹产业的功能最大化,从竹竿,竹枝到竹叶,竹子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运用的恰到好处,淋漓尽致。

(二)以政策扶持竹产业

政策上:竹子采伐不用下达采伐限额指标;所有的楠竹在采伐和交易过程中,不用交纳育林基金和维简费。再一个就是生产过程中,林业工程项目全部向楠竹生产倾斜,实行集约化管理,很多山上都利用林业工程项目安装了自动喷灌设施,农民从事竹生产,每亩每年最高收入达6000元,一般水平都在2000元/亩一年。

(三)政府支持竹产业

安吉县政府,确定了打造竹产业这一目标后,咬定目标不放松:第一是在培植竹资源上下功夫,用各种方式鼓励农民发展楠竹;二是每年对竹子生产大户进行评比;三是为了解决本县竹加工资源不足的问题,鼓励本县农民和企业到外地承包竹园,并每年给予重奖;四是要求全县所有干部和公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观念。

安吉县委县政府每年年底,都会组团到安吉人在外承包竹林的地方去慰问承包者,并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希望当地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春节还就走访慰问情况,对在外地承包创业者进行重奖,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程度。

四、安吉竹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安吉县竹产业正在形成并已经形成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竹文化,通过对竹乡文化节,旅游宣传等,这些都为中国竹乡打出了自己特有的品牌文化。而这些品牌文化的提升不仅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提升,同时也是为安吉的竹产业亮出了一张绿色名片。而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环境等,同样也为竹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目前安吉县的产业集群典型表现为处于县域经济环境下的块状经济,以椅业、竹制品两大传统产业为主,附加值低,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离现代产业集群还有较大距离。要加快推进安吉经济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就是要促进安吉的产业朝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推进其优化升级。

未来应该逐步推进安吉竹产品从中国制造中心向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环节健全的国际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主要任务是提高竹制品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以较强的产业链优势集聚全国的竹子资源。鼓励发展竹叶黄酮及延伸产品、竹质复合地板、竹装饰板、竹家具、高档工艺品、竹醋液等较高附加值产品,大力研发竹材新产品,淘汰低档竹席等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中国竹商贸城知名度,建立起较完善的竹资源保障机制。

如今安吉是靠一根竹竿撑起了一方经济,安吉县在未来的地方经济发展中,应该继续延续以科技支撑竹产业,以政策扶持竹产业,政府支持竹产业的道路。安吉县在区域规划中,也开拓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例如天子湖工业园区等。这些整体规划不仅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安吉县未来走特色竹产业生态道路的发展。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大背景下,相信安吉县的竹产业在未来一定能够以一种更强劲的势头向上发展,成为一道以生态立县,以竹产业带动经济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安吉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安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顾仲阳,《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述评》,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3]经济日报,《浙江安吉县:发展竹产业 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2010年7月13日05版

[4] 郭玥,《南方竹产业发展调查》,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8月

[5]万斌,2006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 杭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四篇: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农业上,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和以小杂粮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初步构筑了xx农业结构总体框架。2004年,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8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含套种马铃薯、菜豆角),产量8亿公斤,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牌蔬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牛饲养量4.4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奶牛饲养量402头,大户规模饲养初具雏形,奶站建设逐步配套,并与三鹿集团建立供求关系;以南燕竹镇大北河、宗艾镇沟西两大仁用杏基地为主的林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现有一定规模的小杂粮、豆制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7万吨,豆制品及小杂粮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xx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着眼即将形成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xx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到20xx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提前步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级次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煤炭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3)精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开发引进,以绿色食品为方向,发展杂粮、蔬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引进玉米转化项目,蔬菜加工突出冷藏和产品系列化,肉类加工突出畜禽产品深加工。豆制品加工企业,近期采取松散联合等形式,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完善“企业+家庭”的生产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3)鼓励煤炭企业兴办非煤产业。引导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收费减免、公益事业冠名权等优惠政策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利用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调整和增加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结合实际,支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恒温库、石料市场等。在县城、大型矿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招商有功、创业光荣”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创办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研究采取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优惠措施。对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项目,通过政府协调、银企互动等形式,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对土地、环保、拆迁等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黑豆、杂粮等种植业;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白山村种植黑豆700多亩,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已经成熟。

2、发展目标: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村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2022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

(三)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我村肉牛150多只、羊300多头,驴40多头。

2、发展目标:到2022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以张英养殖合作社为重点,发展驴养殖,在全村辖区内发动群众开展养驴产业;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下载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竹产业发展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发展规划书

    魚米之鄉新屋農漁產業發展地方創生計畫桃園市政府新屋區公所109年11月目錄壹、整體環境概述 一、交通狀況本市交通發達,以新屋區來看主要以陸運為主,有2 條快速道路(台61 西濱......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将全镇划分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城镇经济中心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为辐射安居区西......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根据这两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731人,耕地面575积亩,贫困户22户,低保户33户,全村......

    **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采编:廊坊 添加时间:2010年7月1日 来源:廊坊政府网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07-06-12 文章来源:市发改委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26332人次第四章产业发展目标一......

    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

    安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 (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