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资国企改革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何宗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在26日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说,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要逐项研究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特别要着力在一些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
首先,要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下功夫。张毅说,目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我们要改变观念,消除‘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争论,扫除思想上和体制上的障碍,积极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更多地引入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其次,国有企业要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快建立规范董事会,进一步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形成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要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下功夫。要围绕国资委的职能定位,认真研究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内容、方式和手段,在管控资本投向、强化资本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效益上加大探索创新;要针对所监管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和领域,以及承担的不同功能等特点,探索实施分类改革、分类监管,不断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张毅还特别强调,国资国企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要坚决克服事事求安求稳、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不怕担责任,不怕担风险、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
文章来源:榆林人事考试网(yulin.offcn.com)
第二篇: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大年”即将来临
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度: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
刘东;王川
导语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在2014年12月3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2015年国企改革将有大进展和大动作,国资改革今年预料将会遍地开花。2014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常态下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进行分析。会议要求,要“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2013年12月底上海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意见以来,截至2015年1月4日,全国已经有上海、甘肃、山东等22省市出台了地方版本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部分省份意见虽未正式出台,但一些改革举措已在进行之中。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随着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相关意见的逐步出台,2015年的国资改革将会迎来哪些进展?
本报记者 刘东
实习记者 王川 上海报道
地方改革遍地开花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由于国家层面方案没有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突破较少,今年预料将“遍地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出台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后发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公司制治理结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方向,绝大部分省市都对国资改革设立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
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甘肃提出到2020年国有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江西提出5年内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占国资的70%。
在国有资本范围方面,北京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要求,到2020年,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海、江西、甘肃、江苏、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市也都将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的目标设定在“80%”上。不过,在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进展进行评价时,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改革的力度并不如预期。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刘小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仍相对比较缓慢。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出台的国资改革意见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重复性比较强,各个省的意见都差不多,在具体操作上,还是缺乏一些可操作性。
顶层设计意见将出
原定于2014年年底出台的改革意见并未能如预期出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可以说这些总体文件由于迟迟不能出台,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软肋,影响到国企改革总的进程。
此前有消息称,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由财政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制定,可能以“1+N”的形式发布。其中,“1”是指首先会出台一个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N”则是三四十个配套方案。这些配套方案将分阶段分批发布。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近日表示,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而部分方案推出的时间表或将提前至春节前。
尽管如此,被称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元年”的2014年仍取得一定成就,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国家在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精准而坚定,此外,7月开始的“四项改革”试点,也为国资改革提供经验基础,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协调。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方面,2014年各企业积极性较高,做了调研、制定方案等准备工作,待方案一出,央企动作应该比较大。此外,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到2015年也会有较大突破。若第一批试点进展顺利,第二批有可能扩大试点范围。
彭建国称,专项工作也会大有进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今年二级和三级公司会进行董事会试点等多项工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对2015年国企改革形势持乐观的态度,整个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铺开,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和分类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进展。
“混改”新内涵
不过,目前对于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不少争议。
彭建国认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存在争议,即是否先对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经济是否该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以及是否采用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国资改革专家、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契机,改变资本被板块化、碎片化,做到国有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自然垄断行业应该把可竞争的板块逐渐分拆,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民营企业去家族化,建立有效公司治理。
彭建国也认为,虽然国企上市或多或少已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这种上市大多是形式上的,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革。
2014年12月底在广州召开的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只有竞争性国企适合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公益性国企和自然垄断型的国企应坚持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楚序平则表示,中央企业总部最好保持国有独资,对绝大多数重要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权。同时,混合所有制优先考虑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公众基金。
陈清泰建议称,混合所有制治理上,有五点需要考虑,过大股比的国有股权适当分散给若干持有者、所有股东都应通过股东会、董事会行使权利,确立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经理人由董事会选聘,董事会有权罢免。公司必须执行国家的法规接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争议分类监管
“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不过,目前分类监管仍是争议颇多的一个领域,从地方的经验来看,上海将国企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进行监管,四川则分为竞争类和功能类两种类型,其他省市基本按照三类进行分类监管,但类别名称有所不同。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国资改革中,一些功能类的国有企业更愿意被划分到竞争类企业中去,因为两者受国资委监管及考核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层面来看,分成两类还是三类监管也有不同意见,陈清泰认为,国有经济有两大功能,国有资本应该分作两类,一是政策性功能,就是作为实现政府特殊政策目标的重要资源。二是收益性功能,那就是获取财务回报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而这两者的比例构成,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刘小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类监管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义,这些分类的的具体含义到现在还没有很清晰地厘清。如果是“一锅乱粥”的话,改革很难推行下去。
彭建国则认为,分类监管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议,是因为同一央企有不同业务板块,整体上很难划分,而同一块业务因同时具备公共服务、功能性等多种属性,难以进行归类。
彭建国称,按照分类,央企主要是商业1类和2类(竞争性、功能性居多),而中储粮等承担国家政策业务的属于第3类。第3类公益类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服务企业,如供热、供水。所以各央企针对分类监管,必须完善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据分裂进行监管、考核、薪酬制定、改革和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比如薪酬制定,商业1类要看市场,根据完成财务指标、是否实现保值增值功能来制定,而公益类则要紧盯社会功能,看其社会效益完成指标,商业2类(功能性)则两方面都要考虑。因此,在改革方面,要根据分类制定负面清单,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破题新常态
是否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存在争议,而此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于在国资委会议中并未被提及,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相关意见财政部负责制定,因此国资委工作会议对此并未多作提及。
彭建国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投资公司更多关注产业和实业投资,这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类公司要做到以管理资本为主,发挥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本保值增值和流动的属性,在相关领域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此外还要注意上下权利义务的边界问题。
一个新的动向是,2015年1月1日开始,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涉及72家央企共200多位负责人。
此外,“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受到关注,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进入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大部分央企都面临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的巨大压力,有的企业大幅度减利甚至亏损,个别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张毅表示,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做好加减乘除。
对此,彭建国建议称,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即充当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创新驱动的领头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国企要以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目标,逐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较普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第三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
12月17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从国资管理、国资布局、国有企业分别确立了目标。《意见》亮点内容包括,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等(原文见附件)。
目前上海市已成立深化国资改革的领导小组,上海主管国资的副市长周波担任组长。若干配套文件将在一月内陆续印发。
一、要点解析:
1.去行政化:“管国企”到“管国资”
1)转变国资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的活力,上海将从过去管国企为主,转向以管国有资本为主。
2)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上,则将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使之成为各类治理主体履职的主要依据之一。
3)要落实市场化选聘和董事会管理。将来在竞争性领域,我们只管三个岗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其他都放开。在有些地方,总裁也要引入市场化选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绝不能干预。
2.启动国资运作平台,为国有股权流动、兼并重组主渠道
1)韩正明确表示,上海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将在明年实质性运转,数量在1~2家。此前,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已于2010年3月成立,除进行了上海家化整体改制的市场化操作外,尚无其他动作。
2)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
3.将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1)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国资战略布局,完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
30%。
2)同时,国资收益原则上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建立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
4.优化国资布局
1)改革途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2)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横向联动与纵向整合。国资优化布局方面,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同时,企业集团控制管理层级,加强对三级次以下企业管控。
5.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1)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有分析称,这样的改革是要回归企业家精神,避免既是高官又拿高薪的情况。
2)国企工作人员,尤其是国企领导激励收益的获得将发生重大变化。《意见》中指出,上海国企领导人员所获部分激励收益将在正常离职后兑现,作为追索扣回的“抵押金”。此番上海市或将沿用30%的迟付比例,对于优化完善国有资本配置运营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学界把这种机制形象比喻为“金手铐”与“降落伞”。
6.分类监管落地,突出企业市场属性
1)实施分类管理,企业将被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竞争类企业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
功能类企业要以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 公共服务类企业则要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2)与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相比有较大不同,2008年上海出台的政策内容显示,市管国有企业分为产业类企业、资本经营类企业以及金融类企业。
3)人事安排。在同日出台的《关于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中称,将对该三类企业分类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以竞争类企业为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由市委管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由市国资委党委管理;经理班子副职成员逐步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
二、其他地区的改革动向
十八大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企分类管理、提高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等内容,可谓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拉开了国企改革的新篇章,也为地方国资改革奠定了基调。在市场化的改革大旗下,各具特色的地方国资改革大戏正陆续登台。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及上海、广东、海南、深圳等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先后透露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思路。综合来看,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上市,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仍是各地国资改革的主导路线和重要抓手。
广东:资产证券化提速
加大力度完善国资监管模式,重点是实施两个转变:一是促进监管工作以审批审核为主向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转变,二是监管职能尽快由现在的以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按照广东国资委的规划,广东将着力打造国有企业不同层次的功能平台。一是做大要素平台,以产权交易集团为载体,构建金融、产权交易、药品交易等要素整合平台;二是打造省级资本运营和融资平台,整合省属保险、期货、银行股权、产权交易等资产,着力培育省国资金融资产板块;三是根据省属大型建筑企业规模实力的现状,研究整合设计、规划、融资、建设、服务、管理等资源,创新城镇、园区建设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业态,助推城镇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平台。
重庆:建立市场化补充机制
据悉,重庆正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整体方案,目前仍须就初稿作出修改,及递交重庆市政府批示。该方案的“顶层设计”有六个关键词——推进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推行职工持股、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实施战略减持。
重庆国资委将打造10家国有资本营运公司,并且希望以三至五年时间,推进20家重
点国企整体上市。另外,重庆国资委亦有意让2、3的二级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以及让80%竞争类企业实施资本证券化。
分析人士指出,结合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指导精神,本轮重庆国企改革的核心将是推进资本重组,降低国有企业债务,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人事任免机制与推进股权激励等等。
附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2013年12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领导,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国资国企成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现就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对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对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也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上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体系基本确立,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但是,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当前,上海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和新型发展的新挑战,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国资国企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住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上海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提升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为途径,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基本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国资国企在改革中调整提升,在开放中创新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切实把握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和本质规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深度变革,增强国资监管的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要深化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分类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的活力。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国有企业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
(四)主要目标。经过3-5年的扎实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
强,加快形成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努力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公共管理职能。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和管理。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市属经营性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企业集团控制管理层级,加强对三级次以下企业管控。
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形成企业融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三、加快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
(五)推进企业上市发展规范运营。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
(六)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撑。
(七)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聚焦产业链、价值链,深化开放性市场化双向重组联合,加快调整不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的产业和行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企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向重点区域或功能性区域集聚。
(八)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国资战略布局,完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国资收益原则上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建立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
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
(九)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对涉及跨上述分类业务的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分层管理。按照国资布局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十)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竞争类企业,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国有多元投资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非多元投资企业可设1名执行董事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外派监事,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外派财务总监。
(十一)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保持合理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流动性。竞争类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薪酬分配权。合理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十二)完善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人力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国有创投企业鼓励采用项目团队参股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方式,探索建立跟投机制。完善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完成重大任务后,经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健全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五、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十三)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以市场拓展、资源引入、技术提升、品牌输出为重点,支持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因时、因地、因企制宜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境外科技研发、资源开发和加工贸易基地,构建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在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努力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主导者。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外派跨国经营管理人才薪酬制度。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境外投资决策、项目评估、过程监控、风险分担机制,严格投资经营效益考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十四)构建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机制。完善境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和产业导向。
简化投资合作核准手续。为企业人员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项目提供便利。加强外汇金融支持,鼓励国有企业积极争取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打造服务企业、联动发展平台,完善信息交流、资源配置、专业服务功能。培育跨国经营的服务主体,形成集约集群优势。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经认定可在一定期限内单列考核。
(十五)增强创新动力、实现转型发展。聚焦核心主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相关多元经营。发挥信息化在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产业升级。加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主动承接国家和本市重大专项、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化项目,收购创新资源和境外研发中心,服务业企业加快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经认定可视同考核利润。
六、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资监管效率
(十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完善市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的国资管理体制,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产业与金融结合,加快产业与金融等各类资本优化配置,切实履行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和参与重大决策等出资人职责。加强对区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
(十七)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使之成为各类治理主体履职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体系。减少审批事项,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七、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合力
(十八)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领导班子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相结合,形成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坚持职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岗位业绩优的职工队伍;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培育体现企业特点、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企业管控相结合,运用“制度加科技”方法,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十九)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落实国有企业自主分配权。鼓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示范区外的国有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照实施。创新优化国有创投企业评估管理方式。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企业予以职工培训税收优惠。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完善土地资产管理的配套政策,研究以国有划拨土地采用国家作价入股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探索企业参与土地二次开发利益分配的机制。逐步落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政策。
(二十)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创新试点,部市合作共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验区。将改革
创新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作为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改革创新工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认真落实完善分类监管、法人治理结构、长效激励约束、培育跨国公司、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等配套文件。各企业集团、委托监管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实践,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工作方案。各区县国资国企改革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第四篇:2012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委明年将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意见
2012年12月25日 06:48 来源:东方早报
明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
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作出上述表示。王勇还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新华社昨日分析称,当前中央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是,重发展轻改革倾向明显、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相对迟缓。此次国资委主要领导和中央企业“一把手”齐聚的会议,传递出两个改革新信号:一是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二是将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支持力度。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原主任周绍朋昨日对早报记者称,中共十八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央企如何改革已经进行了总体部署,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
“央企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否则难以推动。另外,有时间表也很关键,不能做一个事情没完没了。” 周绍朋说。
“逐步建立用工准入制”
谈及“推进企业改革”时,王勇当天要求央企“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用工准入制度”。
王勇在当天的会议上说,面对上半年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压力,央企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许多企业下大力气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大力调减职务消费;许多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降薪,三季度以来央企人工成本各项指标增幅逐月下降。明年央企要更加节俭地过紧日子,职务消费要零增长,且必须纳入预算管理。
周绍朋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央企在收入分配方面依然存在三个偏高现象,即: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偏高,行业内企业之间收入差距偏高,企业内部人员之间收入差距偏高。
不过,周邵朋认为,谈央企的收入分配改革,国资委可能做不了,“应该纳入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规划中。” “比如,央企的领导人,有的享受副部级待遇,但他又是企业领导人,他的工资应该如何设计?”周邵朋提出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消息称,由于垄断国企高管的阻挠,酝酿8年之久的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再度延期。
在周绍朋看来,央企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和人事改革结合,“比如企业经营性人才,完全靠上级任命,还是有问题。这样搞,如何推动股权多元化?今后应该探索多样化的选拔方法。至于他们的工资,完全和非国有经济的企业领导人一样也不现实。毕竟你不是靠市场竞争产生的,而是靠上级任命。”
“限薪不是分配改革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还不仅针对于人,尤其是对央企而言。
新华社12月14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业界普遍共识是“提低、扩中、控高”,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将“沙漏形”的社会两极向中间挤压,扩大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所谓„控高‟,主要是调控部分通过行政垄断、资源垄断等获取高收益的行业偏高过高收入,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偏高过高收入;同时加强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促进遏制并扭转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新华社称,这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目前国家电网正要求各级员工限薪,但限薪不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上海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昨日说,作为垄断性行业,其运作体系是非社会化的,那么应该进行垄断性企业的立法,对其薪酬等进行系统规划。
苏海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亟须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部分垄断行业。同时,加大对垄断行业占有国有资源的相关税收征收,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从源头上调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来源。
目前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军工、能源、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央企户数已从2003年的196户减少到目前的117户。
“引进民资参与央企改组” 在24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王勇在谈到“深化并完善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时提到,要推进有条件企业整体上市,利用多个市场,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企业改制重组。
“现在股权结构改革应该朝三个方面展开——那就是能整体上市的都要整体上市,不能整体上市的,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确实需要保持国有独资的,也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周绍朋说。
祝波善则认为,公司治理的问题、央企高管的身份职务问题、垄断性国企的立法问题是当下央企改革的三个核心。
王勇在强调中央企业要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同时,还透露明年将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支持力度。
“中央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特别是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重的企业,明年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启动相关改革。”他说。
新华社24日报道称,目前中央企业有医院、学校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还承担着500多万离退休人员、100多万困难职工的管理和其他负担。
明年“稳增长”仍排首位
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王勇还公布了央企明年的六项主要任务。和去年一样,“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仍排在首位。
受全球经济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中央企业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出现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减少335.3亿元,下降11.8%。二季度经济效益降幅呈扩大趋势,利润总额同比减少541.8亿元,下降16.1%。
不过,王勇称,“三季度业绩回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自9月以来利润总额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保增长目标能实现”。
据悉,今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明年的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王勇要求,中央企业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既是对以往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国资委定调2013年国企改革
2012年12月25日 10:34:5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今日在此间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主任王勇作重要讲话,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会议提出,明年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一五三”总体思路,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布局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国资监管,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的工作,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突出创新驱动,突出管理提升。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二是深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四是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强化企业管理,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六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王勇强调,深化改革是中央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动力。改革是我们可以用好的最大红利。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很大变化,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但改革仍处于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些企业存在重发展轻改革的倾向,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相对迟缓。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王勇说。同时他强调,要做好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据悉,明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王勇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大动力。
会议还就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出部署,并且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立足于国有资本功能和整体效率最优化,系统规划中央企业的布局。研究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与联合重组方案。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沿产业链、价值链调整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鼓励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加快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二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
三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推进中央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制造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企业内部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推进中央航空航运、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企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强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板块的产业布局,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
四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王勇最后表示,中央企业负责人要转变作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主动到矛盾和困难集中的地方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帮扶困难职工。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力戒空话套话。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遵守职务消费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维护好自身和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
杨雄: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机会
2012年12月27日 06:35 来源:东方早报
更多 2人参与0条评论 分享到:
原标题: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机会
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凝聚优势,知实情、讲实话、做实事,着力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实效
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以韩正同志为榜样,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预定目标,努力为下一届政府开局打好基础 早报讯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昨天下午审议表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并表决代理市长人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草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韩正同志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不再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韩正同志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的议案》,经投票表决,决定杨雄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会议通过上述事项后,杨雄代市长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感谢市人大常委会的信任,并表示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杨雄表示,将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的机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求真务实,把中央精神和上海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凝聚优势,知实情、讲实话、做实事,着力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实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接受人大和各个方面的监督。杨雄表示,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历届市政府班子的好传统,以韩正同志为榜样,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预定目标,努力为下一届政府开局打好基础。
刘云耕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杨雄担任代市长表示祝贺,希望杨雄不负中央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带领市政府领导班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工作总方针,继续保持上海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努力为上海广大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按照“三个强化,一个调整”的要求,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求真务实,继续保持历届市政府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各方面的工作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绩。
第五篇:习近平国资国企改革有关论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论述,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寄予厚望,提出明确任务和迫切要求。学习贯彻好三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区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企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信心决心
当前我区国资国企改革同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破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我区国资国企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思想上“四破四立”,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破除妄自菲薄、消极悲观思想,树立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理念和观念。社会上一度存在一股非难、非议国企的论调,让国企干部职工感到迷茫,对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认识模糊,对国企改革发展缺乏信心,严重地影响制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从我区的实践来看,国有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截至2013年底,我区国资系统资产总额13500亿元、所有者权益4300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380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上缴税金155亿元,事实证明,国企完全可以搞好。我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也必须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
二要破除国民对立的封闭僵化思想,树立开放合作、国民共进的胸怀和观念。过去,在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忽左忽右的现象,“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两顶对立的帽子阻碍着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消除“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思想误区,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创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资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融合发展,实现“国民共进”、协调发展。
三要破除自满守旧、不愿改革、不敢改革的思想,树立壮士断腕、浴火重生的胆识和观念。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企习惯于政策性垄断和政府保护,长期抱有“等靠要”的思想,有的甚至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国有企业加强是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在凤凰涅磐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坚定改革决心,敢于打破利益格局的条条框框,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破解改革难题,激发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动力,把企业体制机制搞活,把企业存量资产盘活,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力提升国资国企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要破除简单盲目、不负责任的思想,树立科学方法论和主人翁的意识和观念。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在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中,一定要破除盲目冲动、简单化、一哄而上的做法,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要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遵循资本运作规律,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把政府引导、出资人主导、市场决定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思考,大胆攻坚突破。要促进国资国企在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大民生领域中勇挑重担、积极有为,在推进我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中更好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深化我区国资国企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和论述中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体现,要以《决定》和《讲话》为指导,扎实推进我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
抓住“一个方向”,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抓住一个方向即市场化改革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深化我区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除少数承担公共性职能和特殊目的企业外,根据不同国企的功能定位、地位作用、运营质量,确定合适的国有股权比例,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因地制宜在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公司等不同层次上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构筑全区统一的产权市场。充分利用产权市场和证券市场,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推动竞争类国企实施股权多元化,广泛引入各类资本参与我区国企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培育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国有股权有序进退、合理流动。二是提高国资国企资本化、市场化、证券化水平。努力走资本证券化、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的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国企上市后备资源,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国企整体改制或主营业务实现上市,解决我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融资能力不强,资本证券化水平偏低问题。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资产注入、重组,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解决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不足和未能有效利用好上市公司融资平台问题。三是健全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加快国企规范董事会建设步伐,在竞争类企业推行规范董事会建设,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面向社会聘请职业经理人组建经营班子的选拔任用机制,形成选聘制、任期制为主要方式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打造一支市场认可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深化国企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各类国企用工管理。依法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创新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国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中发挥国资国企骨干和引领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与世界500强企业、粤港澳台企业及民营企业之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一个为主,四个加强”,全面深化国资监管改革。坚持一个为主即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围绕管控资本投向、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效益,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个加强:一是加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引导国资更好服务于全区发展大局。推动国资国企布局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张模式向内涵增长模式转变。围绕我区“双核驱动”战略,立足于“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推动国资向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重点发展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加强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领域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国资国企重组整合,提高管控能力。根据管少管大管活的原则,对国企实现分类管理。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对产品相同、产业相近、行业相关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推进企业集团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使集团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加快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支持优势企业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重组联合。打造服务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性投融资平台、服务产业与金融结合的产融投资平台、金融控股平台,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到2016年,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至20户左右,到2020年底,自治区本级打造20户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优势国有企业,打造3-5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强优国企。三是加强国资授权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加快改组、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国资投资公司,对董事会规范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投资运营公司进行授权经营,适应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加快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和监督机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提高监督有效性。加快构建外派监事会与各级子企业监事会协同监管机制,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加强经营业绩考核,激发企业活力。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加强全员业绩考核,深化对标考核,完善分类考核。研究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个性化考核、中长期考核、考核指标动态监控以及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加大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探索中长期激励办法,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完善职工收入分配调控方式,形成激励和约束有效结合的监管机制。
完善一个机制、强化两个保障,营造国资国企改革的良好氛围。一要建立完善国资国企改革的协调机制。要在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二要强化政治保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国资国企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团的作用,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改革共识,充分调动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加强国企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查处企业改革中的违法违纪案件。三要强化政策保障,统筹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要制定出台国资国企改革的配套政策,为国企改制、重组、依法破产退出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避免因工作失误引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要加强舆论引导,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深化国企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必须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有序推进,努力为实现我区“两个建成”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