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6: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篇: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创新教育技术工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扎实抓好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大教育技术应用指导力度,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更新观念 促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种必然选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办学条件要保持大致的均衡,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万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条件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装备工作如何抓,如何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回答的问题。

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市教委和市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采取“统筹规划、城乡并举、逐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班班通”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图书、音体美卫劳装备工程等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主导,以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为核心,加快了我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实 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为把我区建设成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编制 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全区教育技术装备整体情况来看,由于万州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投入不足,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的装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着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认为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整体推进,均衡配备”。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五项工程”来开展。

围绕一个目标,即“十一五”期间,万州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达到三峡库区领先水平;建设市内领先完备的应用系统,成为三峡库区教育教学资源高地;

到2012年,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装备基本实现教育部颁布的2006年标准,信息技术建设实现办公电子化、管理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活动信息化;

到2020年,教育技术装备和创新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需求相适应,达 到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三、科学实施 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以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工作标准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巩固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加大教育城域网、《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网站技术服务与管理力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工作:

(一)投资4500万元,在城区建立了以宽带技术为支撑的教育城域网,有53所中小学校、6800台在线计算机应用城域网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班班通”。

形成了区教委、网络中心、学校教育信息互动,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教育、教学、后勤、科研数字化和网络化,初步建成了全区远程学习、教学、管理系统;

(二)投资2000余万元,全区共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281所,完全小学、中心校及农村中学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309所,计算机网络教室(模式三)74间。实现了全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00%覆盖,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校校通”,初步实现了中小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2009年年又投资600万元,用于音体美器材和实验仪器配备达标。

四、资源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区共建有《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管理、OA办公、教育资源管理五大平台、全区教育系统所有公文传输都在平台上进行,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一是加强了卫星IP资源的下载和资源的整合。《万州教育技术》网站链接了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开发组织的远程教育资源,链接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中国课件站》、《教师研修网》等资源,供各中小学学习和下载;搭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服务平台上的资源,规定学校及时下载、整理、储存。各中小学校至少要达到250G的教学资源库;

二是将外购教学资源、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与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整合成既易于浏览搜索,又能很方便地将所需的资源“搬”到自己的电子教案中去的校园教学资源库;

三是自主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己设计开发的优秀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拍摄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录和名师名校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我中心每年对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堂实录等进行评优表彰,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

到2012年,我们将建成万州功能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链接到各中小学,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将建成400G以上的 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供师生教育教学使用。

五、教育科研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是我区的一大特色。从区教委领导到各中小学校长率先垂范,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各课题组进行远程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用研究。

一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带头开展教育科研。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课题《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是全国教育规划办立项的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该项研究成果已纳入总课题最终成果。万州教育信息化建设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科技博览会”优秀成果奖。

二是大面积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从2005年开始,我区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共16项,区项目办立项的远程教育课题共51项,项目学校校级课题34项。为了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市、区两级立项的课题学校进行前期指导和中期评估,并对完成研究的课题,认真组织评审,由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统一审核结题。即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提出不同的要求。

全区共有市、区级远程教育立项科研课题67项,参研教师800余人,这些课题研究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李河小学独创了“每周三个一”,高粱小学 进行了“一课三上四研”等独具万州特色的远程教育校本教研活动。并获得了外国教育专家的赞誉。

为加强对农远工程的管理和远教资源的应用,我们教委印发了三份文件,一是《万州区远程教育工作检查指导提纲》、二是《万州区关于农远工程建后技术服务体系和资金保障机制管理办法》、三是《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效能管理办法》,这些文件从设备完好使用率、下载资源量、培训教师人数、师生参与比例、功能室使用率、课时安排情况、举办活动次数、承担课题数量等量化指标综合评估学校应用情况,农远工程效益发挥情况。为实现全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应用经常、教学整合的科学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培训师资 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以人为本。学校配备的各种装备必须靠教师去使用、管理人员去管理与维护。没有一支合格的装备队伍,是不可能充分发挥装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特别是现代教育装备,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掌握。

从2002年至今,我区两次派了156名教师到重庆大学参加市级培训,参加市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200人,在区内共举办一线教师培训10余次,参训教师达到1469人。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七、增添措施 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促进我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实现“双高普九”的目标,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加大投入,建立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十一五”的规划目标,我区率先在区级财政安排的教学仪器设备专项经费有较大幅度提高,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臵、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其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中央、市级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中列支20%,高中每生每学年列支70元,其中有条件的学校预算外资金再投入一部分,建立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积极争取设立了区级信息技术与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农远工程和城域网维护专项经费、中小学图书专项经费、音体美器材专项经费、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整体推进,均衡配备”的原则,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二)加大培训,建立技术服务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建设。按照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培训计划的要求,继续抓好区级培训计划的落实,编写好培训教材,选配好培训教师,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协调有关 部门落实好培训经费,努力完成(市级、区级装备部门人员培训,学校主管校长、主任培训,学校实验教师、图书、实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三类培训。

建立了区级技术服务专家组、片区技术协作小组和学校技术员维护的三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区教委在全区聘请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技术服务专家组成员,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不出片区,重大问题由区级技术服务专家组负责处理。

(三)加强考核,建立督导评估监督机制

我区在全市率先将教育督导引入应用教育技术工作的考核之中。先后出台了《万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考核细则》、《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技术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评估作了详细的规定。

区教委、区教育督导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对中小学校组织检查评估或专项督导。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投资巨大、作用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学校办学的窗口。我们坚信,随着500亿万州的稳步推进,国家、市、区三级财政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加大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三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四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下面我将就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我的观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

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

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第五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茅箭区二堰小学 谢平

一、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湖北省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 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三、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下载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 苟建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 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感想 蓝山县塔峰五小赵苏琴 党的十七大万众瞩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100%,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doc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

    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省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近两年,我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思想解......

    奇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奇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滩头镇中心学校领导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解决镇域内中学教师相对过剩,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小学外语、音乐、美术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