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3 08: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第一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

均衡发展以发展为前提,以相对均衡为目的,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接受良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走向未来的“通行证”。没有教育公平,个人在社会中就难以拥有公平的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就业公平,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要缩短城乡之间和各个人

群之间的差距,关键是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第一,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多年来,辽阳市委、市政府为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教育资金配置,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财政投入与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性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保证财政资金投入到位,体现政府办义务教育的责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负总责,并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对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不仅要做到预算单列,而且要确保“三个增长”;不仅要按照教职工的工资标准、学校的建设标准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经费,而且要向农村学校、特殊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政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加强预算编制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新机制下规范的中小学校预算制度。中小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地编制好经费预算。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在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县以上政府保障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辽阳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而且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崇尚教育事业,这些年在捐资助学、回报社会方面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要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教助学的风气。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把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寄宿制学校,实行集中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保证办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农村普通高中建设。这几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考总录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发展成果的一种体现。但是,从升学的角度看,我市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少,升入名牌大学的更少,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较低。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每年在同级财政支出中增列专项,改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条件。加大中考改革力度,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大重点高中配额生的数量,按在校学生数量分配指标,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遏制“择校热”。

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在岗培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集中抓好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的流动机制,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每年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要认真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深入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锻炼,既是支持农村教育的手段,也是这些毕业生丰富人生阅历、熟悉基层百姓生活和教育状况的一个机遇,并作为他们日后晋升职称和职务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依法保障困难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是实现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还是升入大学的学生,要保证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得好学。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各级

财政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重点解决好农村低保家庭子女、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子女、因病因灾造成临时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同时,保障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保障女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和高

中阶段教育的奖学金、寒窗基金、助学基金等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积极推广“宏志班”办学经验,尝试设立“贫困高中生助学基金”,定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建立健全公办高校入学“绿色通道”制度,扩大教育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覆盖范围,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强经济竞争力。辽阳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越来越多。当前,我们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却是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这就给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市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或技术骨干,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着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办好职教促进就业。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就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生命力。

总结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继续实施“金桥工程”,努力扩大初中高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成果。大力发展订单培训、订单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结合辽阳实际,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要满足我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及校企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完善“3+2”、“2+1”或“1+2”的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高级技能人员的聘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城乡联合办学的力度,扩大农村初中中职预备班规模,使更多农村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们应该追求教育投入的均衡与增长,以现代公平理念为指导,重视教育立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在差异性极大的现实中,必须依靠政府补偿性的倾斜政策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予以特别关注。同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根源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新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成为新经济穷人。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教学资源分配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就茶亭而言,茶亭镇地域狭长,北接上饶市、上饶县,南至铅山县。茶亭小学辖11所村完小、6所教学点。最北端的南岩村小学紧邻上饶市荷叶街,应坊村小学与上饶县仅一河而隔,而最南端的前坊村小学及包家教学点已经深入铅山县境内。虽然长期以来我校采取各种办法来消除区域差异给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弊端,但至今依然存在距离市区、县城近的村完小教师超编,而学生流失(由于距市、县近,部分学生转至市区、县城小学就读)日趋严峻的的现象。距离市区、县城较远的村完小、教学点教师不足,而学生人数又较多。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给我校的教学管理及茶亭镇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带来许多不便。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

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办学必须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着眼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通过实现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目标,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切实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必然需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公正性,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工作总体目标。为此,充分发挥中小学布局调整作用,加快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优质资源共享,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近几年来,上饶县教体局及茶亭小学领导致力于茶亭小学各校间教育均衡发展,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11所村完小半数以上已完成校园标准化建设,其余学校正在筹划及建设中,6所教学点先行完成标准化建设。自2013年至今,各村完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多媒体教室安装完成,彻底实现全镇小学数字化教学。各村完小实验室、图书室配备到位并开始使用,体卫艺器材设备配备齐全。茶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一了校园环境,统一了办学条件,为茶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硬环境基础。

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要做好校园标准化建设必须做到: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2、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3、明确任务,方案具体

4、统筹资金,保障投入

5、加强管理,确保达标

二、教学网点布局合理调整

要做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仅仅依靠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不行的。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硬条件,它只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还得抓住学校办学的软条件,如师资力量分配、教学管理理念、方法、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条件、教学质量等。这些就必须通过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来实现。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其不像标注化建设那样效果立竿见影,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

(一)、布局调整必须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直接目的: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茶亭镇这个市、县郊区的城镇表现尤为突出。茶亭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专业教师缺少)都无法与城市相比,致使茶亭镇临近市、县的几所小学学生人数流失现象日趋严峻。“孟母三迁”的存在我们不能过多的指责家长过分注重一个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政府和教育机构更应该从自身上寻找突破点:

1、政府部门应重视区域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使区域内的普通中小学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2、教育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本校长处,人数多强化了校与校、班与班、生与生间的竞争意识,但人数少竞争意识的弱化不是必然的关系,而且学生人数少恰恰是我们教学优势,只要抓好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然形成良性循环。

(二)、布局调整必须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但在布局调整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需要改造的危房多等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都要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使得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无论在中部人口稠密地区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的调研中都得到了印证。

比如在广西,很多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认为,当地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以后,除了乡镇中心小学条件要明显好一些以外,其它的所有小学条件都差不多,学生可以选择在全乡镇范围内的任何一所小学就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农牧结合区,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布局调整后每个乡镇仅保留了一到两所完小(当地称“总校”),并且只在少数交通极其不便的村保留了教学点,布局调整与“普九”验收达标相结合,由旗教育局直接管理和建设,从而实现了各乡镇小学的相对均衡发展。

对6省(自治区)教育行政人员及学校教职员工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看法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持这一观点的占95.5%,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比例呈递减趋势,但仍分别有78.7%、77.6%、69.8%、66.9%的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见表1)。

2.促进了教师队伍优化和素质提高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小规模过小,部分学校只能开语数两门课程,其它的课则由语数老师兼任,有些甚至是包班上课,缺少专职的英、音、体、美和计算机老师,师资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后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各门学科基本上都有了专职教师,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针对这一问题回收的8954份有效问卷中,有5041名教师经历了布局调整,占被调查教师的56.3%,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恰好配齐的1191人,占23.6%;205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其中认为所在学校教师恰好配齐的只有377人,仅占18.3%;1858名教师没有经历过布局调整,其中仅有329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师资恰好配齐,占17.7%(见表2)。

3.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师资队伍来看,农村中小学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的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由此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调查发现,6省区有78.7%的教育行政人员、64.7%的中小学校长、52.4%的学校中层干部和47.6%的教师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有51.9%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4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为了客观地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利用湖北某县一个乡2005-2006学年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统考的平均成绩,随机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二、三年级的学生抽取350人进行分析。分析研究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等不同类型校点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其中,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25人,村小83人,教学点42人;学生学业成绩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方式进行,优、良、中、差在百分制中相对应的分数段分别是90分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在350人中,优为85人(中心小学58人,村小21人,教学点6人),良为189人(中心小学137人,村小35人,教学点17人),中为76人(中心小学30人,村小27人,教学点19人),差为0,故忽略不计。

为了验证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整体上的差异,我们运用m×n列联表,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X2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学业成绩差异显著(X2=30.10>X2(4,0.01)=13.3)。由于语文、数学是农村中小学阶段的主干基础课程,所以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如果考虑到村小、教学点一般都不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心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肯定会大大高于村小和教学点。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所以能促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布局调整后教师得到了合理配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外,关键是教师的责任心增强了。布局调整后由于清退了大量民办教师,改变了以往农村教师“教书、农活双肩挑”的局面,教师能更专心于教学工作,多达75.4%的家长认为布局调整后学校老师对学生更负责任了,还有63.5%的学生认为老师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变多了(见表3)。

第三篇: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 李路云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医保经费投入更是加大,包括2011起实施的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对城乡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合并。产生了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效果。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多种因素,造成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造成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要均衡对待,不应因城乡而产生差异,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对此有所偏见,因为是农村的那更应该加重视其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政府更应该挪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是否重视乡村的教育问题成了核心内容。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歧视。更应该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设备的影响是关键,教学设备好了,学生就可以不受因缺着缺那而影响学习的心情,从而可以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跑道相媲美。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如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如我校2013年6月才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安装了全镇

国家曾投入过大量资金改造农村学校危房,使农村学校校舍、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境内外教育慈善机构、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也积极捐助,乡镇、村、组也进行了自筹,但后续投入没有跟上,许多村小仍然没有多大改观,如我镇的油全小学,全校开设一至三年级,但因教室不够,教资不足,不得不三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每年级一组,黄老师授完了一年级的语文后又回头去辅导三年级数学。顾此失彼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配置给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是摆设,如仪器室、实验室等根本不能用,一些用不上的仪器设备,甚至没有地方放。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1、教师编制不够

由于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21节。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因缺少培训,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对PPT都是望而却步。

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新招募的大部分年轻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了半年,却靠借债维生,以致部分年轻教师在失望之余干脆放弃令人羡慕的职业另谋出路。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做好如下举措:

1、严格执行政策。要严格遵照执行中央、省、市、区近年来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的条例、规章、标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等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如何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折不扣、认真执行。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帮助发展。

2、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生到农村执教的工作。要加强农村统筹协调,组织落实边远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本地区稳定的校对校的支援关系,鼓励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跟农村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3、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4、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举措,并且加大对特岗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外县、外省份的教师留任农村。

5、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讲师团活动,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二、从事农村教学的教师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 转换教学角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克服功利性思想, 摒弃“ 满堂灌”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自觉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尽情彰显。

2、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不可或缺, 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自身业务素质要过硬, 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

在教中学。

3、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交友、交心、以鼓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每一名学生要有爱心;精心设计学生发展方案, 对每一名学生成才要有信心;耐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并对此要有恒心。

事实上, 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的影响下形成的,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城乡教育中,也体现在校际间和地区间。它的纠正要依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希望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能够再一次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孩子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又谈何建设新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

——附加三严三实专题文档一篇——

云南省国税局扎实有力完成专题学习研讨

自专题学习研讨这一关键动作开展以来,云南省国税局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认真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和“严以用权”三个专题,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每一个专题既有规定学习篇目,又有交流学习感悟;既提前自学,又集中学深悟透。严格按照局领导领学、处级干部交流发言、党组书记总结并提出下一步要求的三个环节进行。同时,安排各处室(党支部)学习,充分彰显了中央要求、国税特点、云南特色,确保了专题学习研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打牢思想根基,学习有力。一是抓好经常性学习,固本强基。开展自学和集体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了全省国税系统党建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有力提升了税收工作新常态下支部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二是抓好先进性学习,比学赶超。向焦裕禄、杨善洲、沈浩、高德荣等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恪守信念、对党忠诚

的政治品质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借助《云南国税道德讲堂》举办了省直机关“感动在身边 最美机关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了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抓好创新性学习,以赛促学。开展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网上知识竞答活动,有效拓展了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认知;举办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崇尚道德 和谐国税”为主题的

建议,并与政府领导就国税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基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通过实地察看、翻阅资料、窗口咨询、与纳税人交谈,深入了解组织收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三个《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金税三期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回应了州(市)局提出的工作难点问题,对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坚定基层信心、鼓舞基层干劲。在督查期间,省局领导参加了各州市“三严三实”

机关党委、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三严三实”入脑以触动思想、入心以触及灵魂。使党员干部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进一步塑造爱国心、凝聚民族魂。各州(市)局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配合活动,重温抗日战争的苦难与辉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夯实思想根基,锻造了严实品格,凝聚了前行力量。

心系贫困山乡,帮扶有力。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实践。10月22日,在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学的带领下,省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许光烈和省局机关部分处室负责人、昆明市局负责同志一行长途跋涉深入到东川区因民镇桃树坪村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工作组分别与村干部和老乡谈问题,挖穷根,找出路,了解掌握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填写访谈问卷,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在贫困户家中,张局长认真倾听记录老乡的困难,并表示一定找准“贫”根、找对“困”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10月28日,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杰一行又奔赴桃树坪村开展遍访,并代表云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为因民镇中心小学捐赠了1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施。至此,我

局“挂包帮”“转走访”

一是针对存在的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加强做好上下联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做得不够和网络申报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系统模块有待进一步优化,国税、地税、工商、经信、住建、药监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滞后等情况,省局党组亲自主抓,成功解决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效果取信于基层干部和广大纳税人。在全系统内形成上下联动,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全省国税系统21个处级以上机关、省局机关24个党支部坚持开诚布公找问题、集思广益理思路、齐心协力抓整改,通过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讲党课、走访纳税人、走访基层国税机关、走访党政机关、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建议401条、梳理归纳列入边学边改项目清单253项,对查找出的问题,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分析,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属于律己不严、担当精神缺乏的,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提振精神状态;属于能力不足的,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能力;属于作风漂浮、花拳绣腿的,通过批评教育,认真执纪问责,形成倒逼压力。目前,云南国税系统针对“不严不实”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396项、提出建立和完善制度102项、已完成边学边改项目143项、已建立和完善制度90项、已出台强化内部管理措施106条、已出台规范税收执法措施23条、已出台优化纳税服务措施79项。

围绕三个专题云南国税系统21个处级以上税务机关党组集中开展讨论交流87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配合活动,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领导干部晓事理、辨是非、明责任、长知识、开眼界、提境界,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专题教育成效有力助推了税收现代化建设发展。

第四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海丰县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中共海丰县小漠镇委员会 海丰县小漠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月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海丰县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小漠的明天看教育,教育的明天看小漠。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现将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漠镇位于海丰县西南部,东南临海,西与惠东县黄埠镇接壤,北与赤石河为界与鲘门镇沙埔村相隔。地形自南向北呈三角形片状。面积34.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9.6%,渔业人口占总人的26.9%;非农、渔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5%,此外,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近千人。通行客家话、学佬话。

小漠镇现有初级中学l所,完全小学2所,小学分教点3个,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105人,其中:中学41人,小学57人,幼儿园10人。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7个自然村都建有篮球场,尤其是于2012年在镇区内建有1座占地3400平方米的文体综合中心,另外还有文化娱乐场所16个,这此设施的上马建设,大大丰富了小漠镇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同时,小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1

有始建于明末的游览胜地狮山深藏寺,殿宇庄严,规模壮丽,青山绿水,群峰奇秀,驰名遐迩,游客络绎不绝。有小漠南方澳天然海滨浴场,沙滩细白,碧海蓝天,并配套了“拉大网、尝海鲜、牧海渔歌、游艇观光”等旅游项目,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主动融入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强镇,科教兴镇”之路,围绕打造人文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文化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小漠教育快速发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我镇获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市“项目建设、维稳信访、财税征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连续5年获得县“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重视,责任到位

1、统一思想,建立教育工作机制。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虽然我镇经济基础较薄弱,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教育“创强”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

镇党委、政府建立多种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开展。(1)建立健全镇党委政府教育领导体制,明确管理的内容和工作职责,确保教育创强工作顺利开展。(2)建立镇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每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一所学校,经常深入学校,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3)建立和健全了镇、村、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4)把教育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教育实行“四

个优先”: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我镇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规划,尤其在用地规划上,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用地,将最好的地方用于办学。如在2013年,我镇在镇区内选择位置最佳,环境最美的地方用于小漠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二是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我镇在财政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三是优先解决教育问题。镇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教育领域无小事”,凡是教育问题就必须研究解决对策,哪怕困难再大,也要设法解决。积极落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扶困助学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全力保障本地户籍儿童从幼儿园到中学都不因贫辍学,确保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入学(园)率。目前,幼儿毛入园率8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入学率100%。四是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我镇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确保广大教师安心乐教。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创强”工作开展。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镇党委书记刘锦荣任组长,镇长谭梅唇任常务副组长、副书记林大壮、分管教育副镇长张小亚、中学校长刘锦波、中心小学校长陈帝展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强”办公室,负责抓好“创强”的组织、指导、协调等日常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二是精心组织。我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教育强镇调研活动,摸清了教育的底子,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标准,制定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创强”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动员会议、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电视宣传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社会

各界的支持,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落实责任。首先,我镇成立文化、工商、派出所联合执法小组,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清查,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辖区内无违法招收童工现象。其次,通过捐资帮助贫困学生、适龄学生,扶助他们就学。

3、尊师重教,改善教育环境。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坚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改善的做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1)采用上级拨款、政府补助、乡贤捐资等形式,解决教师安居工程,投入资金480万元,新建和改造教师宿舍共68套。目前,全镇中小学教师实现了教者有其居的目标,为安教乐教创造了良好条件。(2)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等多项福利待遇,逐年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3)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设立“小漠教育基金会”,实行奖教奖学制度,每年春节和教师节,慰问困难教师,在每年的教师节,镇党委、镇政府举行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同时,增加教师当选党代表、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席位,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

4、出台措施,筹集资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的思想,重教为先、兴学为责,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压缩行政开支,多方筹集资金,做到教育资金优先保障和“创强”资金足额到位。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二是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创强”资金足额投入。创建教育强镇,涉及到学校工程多,工程资金与教学设备设施资金投入大,我镇党委、政府以创强为“抓手”,开展广泛筹资活动。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二是争取海内外乡贤的支持,先后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召开乡贤座谈会,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和社会各界捐资,筹集“创强”资金。据统计,几年来,我镇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集资形式,共筹集2830

万元(包含正在改建的小漠中学)“创强”专项资金,投入教育强镇建设。

(二)优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抓好硬件建设,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我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方筹资用于各学校的基建、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水平,有力地推进规范化学校和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我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人士,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至2013年12月止,共投入133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改建小漠中学。其中:2014年7月,旅港同胞杨国生先生捐资1050万元,用于改建小漠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宿舍楼、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2013年,莫道明先生捐资10万元,用于南香小学改建工程;发动社会乡贤和华润电厂、华城石化、昊源集团、通天地度假村等落户小漠的企业捐资270万元,用于小漠中学教师宿舍楼、元云小学和大澳小学校园整治、全镇各学校多媒体设施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我镇在全县率先应用多媒体教育,为全县教育信息平台提供了现场,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大力抓好“强师兴教”工程,高水准实施人才战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1)各校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我镇各校注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近几年来,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骨干教师被选拨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增强了班子的活力。(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各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责任心。开展以“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爱、严相结合,在爱与严之间找到切合点,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多年来,全镇教职工遵守职业道

德,无违法事件发生,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同时,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各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能提高。如小漠中学刘锦波校长参加京苏粤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讨班学习、其他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全员培训”等,近三年还有分管教育张小亚副镇长分别带领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科目代表先后到省实验中学、深圳坪山小学、惠州市第一中学交流学习。(3)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员工。三年来,我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职工素质、学历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镇小学教职工学历达标率100%,中学教职工学历达标率99.7%。认真落实省定编制标准配齐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工人数,对规模较小的小学、教学点在教师配备方面做到班均不少于1人,做到全镇学校无聘请代课教师顶替在编教师现象。(4)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和逐年提高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我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基本满足课程开设要求,配足配好学科教师。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动素质教育

我镇重视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为此,我镇出台多项措施,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让所有在读的学生都能接受同等资源的教育。(1)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要求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公平、公正办学。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立门槛招收学生,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入学,无任何形式的选拨性考试行为,确保学生能接受同等资源的教育。要求学校严格执行省规定中小学作息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还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不得违规补课,实现无违规集体补课现象,不得乱收费。确保办学行为的规范化。(2)成立检查组,不定时进村入校调查,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的办学行为。通过多年努力,我镇各校办学秩序规范、有序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良

学习环境。(3)重视德育工作。各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力推进德育观念人本化、管理科学化、教育情感化、活动实践化,健全“社会—学校—家长”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学生素质行为综合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各学校以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家长会等德育常规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每各校组织校运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每学期开展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帮扶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年开展团队活动等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生活,张扬了学生个性,挖掘了学生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德育活动呈现出生动化、特色化的良好局面。为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为每所学校聘请了一名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师生上法制课,学校运用板报、辩论赛等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了师生法制意识。同时,我镇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举办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和防震演练,积极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安全教育周的活动。各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多年来,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生违法犯罪率均为零,无发生由于心理失衡导致学生伤害事故,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中小学生德育优良率达到91%以上,全镇中小学操行评定优良率达到90.5%以上。(4)各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学改革。我镇各学校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开展了“学案导学”教学改革,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几年来,全镇小学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初中检测合格率达到88%以上。(5)树立生本意识,科教体艺教育放异彩。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镇各中小学认真执

行国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四年级开设信息课,开齐开足了包括图音体等在内的所有课程。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德育、智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的培训,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举办“欢乐六

一、我心飞扬”文艺汇演、举办学生运动会等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校园文化建设多年被县评为一、二等奖,其中中心小学舞蹈《渔家娃》、合唱《歌唱祖国》分别获得县中小学生艺术展二、三等奖。我镇重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中小学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基本达标,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到100%,学生体质优秀率达22%。(6)重视学生健康发展。我镇中小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认真落实省有关文件精神,各中小学校落实年体检制度。

(四)抓好“四大教育 ”,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在创建教育强镇中,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一是落实防流控辍措施。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管理机制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100%,年辍学率控制在1.41%以下。二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漠中学方面:2013年中考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三名。其中6位同学总分突破600分,20位同学入围县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有6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县一等奖,8位教师分别获得二等奖,12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特别是黄晓丽老师,在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县一等奖。余政铭同学在全国英语习思竞赛中荣获三等奖,郭苗

苗同学在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全县三等奖,余思莹同学在礼仪知识竞赛中荣获全县二等奖。小漠中心小学方面:近七年来,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校管理及少先队集体连续荣获全县同类地区一、二、三等奖,2014年被汕 尾市教育局授予市规范化学校,几年来,有4位教师被评为南粤山区优秀教师,10多位教师荣获市、县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称号。10多篇学生作文参加广东省第六届粤星杯作文比赛获得较好名次。20多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多年获市、县一、二、三等奖。

2、挖掘潜力发展幼儿教育。我镇为了夯实教育发展基础,积极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先后投入100万元按规范化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学标准进行改建,充实和完善幼儿园设施设备,改善了办园条件。同时,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接送等环节要求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实现了设施标准化,办园规范化。目前,镇中心幼儿园是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立足需求办好成人教育。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结合本镇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举办各种长短班、特色班,多渠道、多层次做好各项技术教育、上岗就业培训工作。近三年来,我镇先后在各村举办了海水养殖、出海捕捞等农业知识讲座和南美对虾、鲍鱼养殖等实用型专业培训。成人教育年培训面达39%以上。

4、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村(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卫生村、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如香坑村、埔仔村分别被省、市评为“生态文明村”。二是完善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如“村村通广播”工程、“农家书屋”,中心文化广场、灯光球场和室内羽毛球、乒乓球馆等文体建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是文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以民

间传统节日为载体,加强情感交流,共享奔康喜悦,不断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如春节篮球赛,元宵节灯谜、象棋比赛,端午节旺官社区和旺渔村龙舟赛,戏曲弹唱“海丰八音”汇演,尤为可喜的是,2012年参加全县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篮球、乒乓球比赛“双料冠军”。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镇将从两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教育综合实力。

1、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业务培训工作,培养更多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2、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注重体育、艺术等特长生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自评结果。

我镇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经自评:各项必达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政府责任67.3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0.8分,自评总分为96.9分,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要求,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督导验收专家组对小漠镇的创强工作进行督导验收。

中共海丰县小漠镇委员会 海丰县小漠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月

第五篇:调整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调整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村级小学办学现状分析

九台市城子街中心学校

2013年3月

调整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村级小学办学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家长追求优质教育,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2所村小,专任教师86人,在校学生423人,其中长岭小学规模较大,现有学生121人,朱家小学75人,柳溪小学71人,秀水小学30人,铜匠20人,王家岭小学18人,义合小学42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追求优质教育,我镇仅剩柳溪、朱家、长岭、样子边四所完整村小,秀水、义合、王家岭、铜匠小学仅剩几个教学班,七台、清泉、陈家、百合基本撤并,已经没有教师和学生。

二、情况分析

1.生源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一些农村小学在控辍保学方面殚精竭虑, 并且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与城镇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仍显得薄弱。因此一些学生在入学后不时地选择转学或到城里的学校借读。此外,跟随父母到打工地上学的现象也很普遍, 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

2.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较差。

部分村小校舍老化,没有围墙,时时存在安全隐患。村小各种设施不完备,“老三室”的设备大多已经老化、破损,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图书数量极少、体育器材匮乏,多数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奢侈品。

3、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滞后、陈旧

在村小86位专任教师当中,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70%以上,这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尽管我们已进行了多次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但是他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较慢,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这一问题不解决,教育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

4、课程开设不全,制约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现有的村小中,仅有5所小学有合格的音乐教师,其他小学因缺少音乐专任教师而无法正常开课;合格的体育教师只有3位,其余小学因无专任教师而无法按要求上课;合格的美术教师也只有5人。合格的英语教师仅有1人,由于专任教师的极度欠缺,致使各小学开课科目五花八门,这样的教育,严重制约了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5.师资配置不合理。

在现存的村小中师资配置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另外大部分村小学生少,班少,教师必须留守,不能正常调动,至此师资严重浪费。同时村小教师对所在学校能否撤并存在顾虑,思想不稳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不关心,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小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措施。

签于以上情况,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1.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结合我镇实际,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保留柳溪、朱家、样子边、长岭四所完整村小,逐步撤并其它村小。实现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村小布局调整政策,给予政策保障,使我们放手开展此项工作,使村小的布局科学、合理。

2、加大投入,促进村小稳步发展。

(1)加大对四所村小人、财、物的扶持力度,使之正常有序运转。并避免教育资源流失,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加快实施村小校舍改造工程。对现有村小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争取社会各界的援助,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

3.逐步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调整师资配置,适时采取支教措施,保证村小健康稳定发展。

九台市城子街中心学校2013年3月

下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大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大举措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 遂宁市射洪县万林小学 黄春艳 电话:*** 记得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生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因为生在农村的孩子的家庭背景、经......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 息打造精品校园文化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官地寄宿制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设计新颖,内涵丰富,责任到人,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进入学校大门,东面墙上是一幅体现......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 苟建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第一篇形势·任务·课题一、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之首,明确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

    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余庆县凉风小学 罗德友 [摘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

    万荣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荣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万荣县委,县政府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强县富民,改善 民生,促进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大全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