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本文将介绍2017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7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1)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
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2009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
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 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
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
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
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
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
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
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2017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2)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
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
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
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万袋、木耳200 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 %,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
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 4000户,授信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 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
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
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
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 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
~ 26 ~
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 27 ~
第二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政协理县委员会
关于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调 查 报 告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2009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 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 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第三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
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4000户,授信1.4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第四篇: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
告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本文将介绍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1)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1 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2018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 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
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3 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5 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6 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7 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8 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2018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2)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9 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10 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11 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 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 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12 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 4000户,授信1.4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 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14 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 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15 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2018年优秀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1)**纪工委在去年普遍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下简称责任制)调研基础上,今年x月中、下旬,又分两个组到中央组织部等10单位,重点就贯彻落实责任制的三个重要环节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请各单位填写《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一览表》的形式,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了解。各单位对这次调研很重视,调研组所到单位都认真准备了书面材料,有的单位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座谈和参与相关问题研讨,其他单位认真填报了表格。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从统计情况看,在中直机关的共38个单位中,23个单位实施了责任分解,占60.5%;22个单位已经和计划进行责任考核,占57.9%;4个单位共对12名局、处级干部实施了责任追究。综合调研和表格统计情况,绝大多数单位对责任制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纪检机关的组织协调意识、部门齐抓共管的意识和干部职工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各单位能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责任分解和责任考核,积极探索实施责任追究,较好地保证了责任制的落实。
(一)落实责任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领导落实责任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部委(党组)统一领导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带头执行责任制有关规定。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今年部机关开展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和廉洁自律警示教育活动中,率部务会全体成员参观展览、参加讨论,还出席了两项教育的动员大会。中央政法委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带头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对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严格要求,多年以来,机关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案件。中央党校校委在年初的校委工作要点中,把执行责任制作为重点工作单独提出,进行安排。中国作家协会党组重视对自身的监督,党组每次召开会议,尤其是研究讨论作协重大事项、干部任免等问题,都请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和机关纪委书记17 列席,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同志在今年总局廉政工作会议上,代表党组就贯彻责任制进行部署,承诺对广电总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要求每一位分管局长要对自己分管领域、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责,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
二是相关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单位根据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结合本单位不断变化的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和在落实责任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些新的制度规。中央组织部制定完善了机关纪委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中组部干部廉洁自律守则》、《中组部干部外出执行公务的几项规定》等多项制度规定也正在调研或起草中。中央党校对责任制进行分解后,各单位、部门加强了建章立制工作:党校办公厅制定了《中央党校接待工作实施方案》、党校财务部制定了《中央党校财务管理规定》、党校组织部制定了《中央党校领导干部任前告示制暂行规定》等。共青团中央注重在落实责任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措施: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定了《关于对团中央下属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审计的暂行规定》;为了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制定了《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具体规定》,并将范围延伸到处级干部等。中国科协在落实责任制过程中,注意抓薄弱环节:为杜绝外事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制定了《中国科协外事工作制度》等;为规范经济活动和财会人员的行为,制定了《中18 国科协工程审计规范》等文件。经济日报社在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基础上,正在对《经济日报编委会议事规则》、《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进行修订。
三是纪检部门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比如:共青团中央建立了机关党委、纪委专人联系部门、单位的工作联系制度,随时对各部门、各单位党风廉政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机关纪委还认真监督各单位民主生活会情况,听取班子成员执行责任制的汇报,并对各单位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通报,有效促进了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提高和责任制的落实。中国作协机关纪委根据各单位、部门承担的责任内容,注意做好跟进指导工作,加大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纪委注意及时了解群众关心的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有所加强。一是责任分解逐步科学。33个单位在《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对部委(党组)和班子成员及所属各单位、部门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在责任制中承担的责任作了规定,占86.8%;26个单位制定了责任分解方案,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目标,占68.4%,其中,23个单位对责任内容进行了层层分解。中央党校在进行责任分解时,结合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组织人事等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起研究部署,一起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国作协党组在19 每年初和年中研究部署工作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部署,提出目标、要求和责任,确定好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广电总局建立了由总局机关各司局、总局直属机关纪委、总局工会、集团综合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为成员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小组,并于每年初召开第一次会议,把反腐倡廉工作重点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新华社由社党组成员按分工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各分社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按照《关于社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纪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运行机制。
二是责任考核渐成制度。20个单位成立了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占52.6%;25个单位制定了考核方案,占65.8%;22个单位把考核与民主评议、测评结合起来进行,占57.9%;29个单位把责任制执行情况列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内容,占76.3%;21个单位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反馈,占实施责任考核单位的95.5%,占中直机关单位总数的55.3%;17个单位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的业务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占实施责任考核单位的77.3%,占中直机关单位总数的44.7%。中央组织部领导每年对分管局级单位执行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部属各单位行政一把手结合工作总结、干部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对分管处室进行考核,局级干部在本单位全体人员大会上述职述廉,处级干部在全处会议上述职述廉,机关人事部门把责任制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奖惩和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机关党委在评20 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时,把落实责任制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中央党校一是由校委负责领导和组织对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情况列入校委总结和工作报告;二是针对党校有10多个单位设有财务部门或有账目管理的特点,把审计工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方法使用;三是把责任考核纳入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广电总局分层实施责任考核,并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监督作用,通过广泛摸底的方式,对所属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及一把手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新华社把责任考核与干部人事考核同步进行,要求领导干部在群众大会上述职述廉,通过群众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民主评议。经济日报社采取自查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责任考核,并根据工作性质,确定重点考核单位和岗位。
三是责任追究在一些单位开始实施。14个单位制定了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并确定了责任追究重点,占36.8%;4个单位实施了责任追究,受到责任追究的局级干部11人,处级干部1人;这4个单位都利用本单位责任追究案例进行了警示教育。从了解的情况看,各单位实施责任追究的意识有所增强,很多单位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新华社制定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意见》,对责任追究的对象、原则、办法、政策界限及实施作了具体规定,实施两年来,已经有8名局级领导干部受到了责任追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个别单位对执行责任制重视还不够。有的单位反映,部委(党组)21 工作千头万绪,责任制难以摆上位置,责任制领导体制难落实;有的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有的单位由于没有出现或发现违法违纪现象,缺乏落实责任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制度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已经六年,目前,还有个别单位没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有的单位没有随着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订;有的单位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三)抓三个环节的工作有的还不到位。一是责任分解形式比较单一,12个单位尚未制定责任分解方案。二是责任考核工作没有完全落实,13个单位没有制定责任考核方案,16个单位没有进行责任考核。已实施责任考核的单位中,有的考核结果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对责任追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责任追究中责任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准,还有24个单位缺少实施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使责任追究在具体执行中缺乏依据。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和工作交流,适时召开部委(党组)落实责任制经验交流会,使各级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明确自己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了解责任制的内容和执行程序,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局面。(二)创新责任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是要创新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标、任务,也是责任制内容。因此,要把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入责任制,使二者互为内容和载体,一方面拓宽责任制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体系的建立增添新的抓手。二是要创新制度和措施。善于总结在执行责任制过程中的经验,根据变化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完善和建立有关制度、规定和配套措施,还没有制定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责任分解、考核、追究实施方案的单位,要抓紧制定,充分实现制度的保证作用。已经有了相关制度措施的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完善工作,通过科学的制度,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责任分解成为上下联动的决策过程,使责任考核全面客观地反映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和反腐败任务的完成程度,使责任追究成为责任制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保证。三是要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首先是要在内容上搞好结合。把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落实责任制结合起来。其次是要在方法上搞好结合。如在实施责任分解时,要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与各自的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一并作为责任内容进行分解;在实施责任考核时,要把人事部门的干部考核、财务部门的财务检查审计、以及民主评议测评等结合起来;在实施责任追究时,要把党纪、政纪处分和组23 织处理结合起来。
(三)加强对落实责任制的督促检查。
纪检部门要注意了解责任制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经常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和严格的督促检查,调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自觉性,把责任制真正贯彻落实好,确保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完成。2018年优秀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尤其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方建设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另一方面,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良莠不齐,但他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24 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等,XX镇纪委从7月1日至10日,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辖区各村内进行调研,共访谈各类人员162名、召开各种座谈会8场次计220人、发放调查问卷345份,回收调查问卷345份。通过调研,我们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风廉政方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社会政治稳定。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方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一方面,镇纪委人员少,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以XX镇为例:镇纪委书记分管纪检、信访、综治、zd、农经、审计、有线电视台等,而镇纪委只设一名专职纪检员,工作繁重而人员太少,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内民主生活会要么不开,要么开了也是流于形式。大家都怕被打击报复,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造成各行政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一方面,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经济收入低,使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转变,有的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进党内生活。在这种利益趋使下,少数村干部夹在干部与农民双重身份、带头富与带领富双25 重任务等矛盾中间,自律意识明显下降。更有甚者。宗旨观念淡薄,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于不顾,用权利作人情,为自己谋私利、博名声,党风廉政建设对他来说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为荣,助长了贪污腐化、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三是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村主要干部不能按财经纪律办事,招待费、公款送礼等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犯《河南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凭着个人感情,私自划拨宅基地等等,违犯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四是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不力。许多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种务虚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没有真正的责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抓工作时往往认为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抓不抓没有大防碍。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不明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健在党委,直接责任在支部。但这种责任的内涵是什么,一些支部不够明确,尽管签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但到底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在工作机制上,得不到体现,因而这种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往往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二是目标不具体。有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是虚的,可高可低,可多可少,可缩性大,把握不准,没法衡量。一些支部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缺乏全面分析、认真思考,对于诸如提高班子的战斗力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增强防腐拒变能力要达到什么标准,发挥26 党员队伍的作用应有什么要求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因而任务不能落到实处,产生检查没尺度,好坏凭印象的思想。三是激励、处罚措施难实施。虽然在镇村都实行了如党风廉政责任制、包村责任制、联系点制度等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本来应有一些激励、处罚作用,但由于责任不明确,目标不具体,导致了一些奖励、处罚措施难以实施,在奖励、处罚上往往是象征性的,没有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造成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五是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机制停留在纸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不敢腐败问题。有些党员、基层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抓不准、怕被人说出风头、怕招来麻烦,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政务、村务以及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一般干部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能监督。一些党员干部汇报思想、报告工作不及时,不全面,有的只向主要领导汇报,而不向一般党员干部通报,群众看起来是雾里看花。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群众的主动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以致一些村干部钻了监督不畅的空子,成了无人监督的特殊干部,工作中随心所欲、违法违纪,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以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受经济因素的困扰,镇和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党风廉政27 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激化了矛盾,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同时也使有些村干部对廉政建设丧失了信心,更谈不上抓党风廉政建设了。
二是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完善。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受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把一些党性原则不强、政治素质不高,甚至漫天许愿的说客选进支、村两委班子,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也就谈不上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自律意识、党性观念不强。受社会上腐化堕落思潮的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也就不愿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更有甚者,利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幌子,公然违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行贿受贿、腐化堕落。
四是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对农村非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查处不力。如:XX镇安村3个原居民组组长,XX村原第五居民小组组长等离任后不交财务手续,不公开、不审计等问题,影响极坏。
二、当前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结合农村实际,从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是加强农村党28 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从体制上讲是党委负总责,而在实际运作中却转变成了纪委负总责,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扭转,责任制工作难以取得实效,所以要在体制上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就得重点抓好责任目标考核与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标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毫不手软地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农村工作难度大,基层干部处理可宽不可严的错误认识,加大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农村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来进行,要重实际,重效果,切忌大话、空话。应该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采取乡镇轮训与村级巡回教育相结合,党纪政纪专题讲座与集中普法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增强教育的效果。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制度化,建立农村教育的考评机制,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化。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硬领导班子,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顺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广辟干部人才渠道,积极推行村书记、主任直选制以及市、区、镇干部在村级党组织挂职等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要重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而对那些工作责任感退化,群众观念淡化,组织纪律弱化的基层29 干部,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实行诫勉谈话,对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四是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首先,要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章办事的问题,立足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村级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对村帐镇监管的再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以法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村级财务实施实质性的审计和监督。同时,村帐镇监管必须与村级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两个积极性,确保村帐镇监管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推行零户统管。在保持会计主体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乡镇各机构的银行帐户,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堵塞乡镇机关和基层站所财务管理的漏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要切实解决镇村两级干部的认识问题,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切实保证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全面、公正地解决。乡镇政务公开的焦点是决策公开、干部选拔和收费政策公开,基础是监督渠道畅通。因此,还要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实施监督的权力,改变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的局面,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四是落实村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村级领导班子的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集体经济损失。五是加大查处30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并对一些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乡镇办案力度,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保证。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平安村组、文明村、信用村创建活动,坚持实行齐抓共管、上下结合、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做到党风、政风、民风一齐抓。要通过农村机构改革,真正使镇村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开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新风。在端正党风的同时,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
三、亮点工作 审计工作常抓不懈。
近年来,XX镇把对各村的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积极开展离任审计和在任审计。在一届的三年中把每个村的财务帐薄轮审一遍。不仅加大了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震慑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从去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至今,已审计10个村,审计金额达19235867.55元,违规违纪金额165643.87元,并处理党员1人。
今年,该镇准备把审计工作延伸到学校、镇直各单位。中共XX镇委员会 二○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18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2018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1)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宣化县于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殊困难片区县。为探索与宣化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模式,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县扶贫办开展了扶贫开发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化县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城镇
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具有劳动能力),我县共有农村贫困人口约万人,主要分布在王家湾、深井、崞村、塔儿村、东望山、李家堡、赵川等7个山区乡镇。
我县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分散的个体贫困并存,生态环境贫困与农民素质贫困并存。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虽然全县人均纯收入较高,但相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较多;二是由于有县无城,没有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带动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单一,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三是全县的贫困村多数处于深山区,这些区域面积大,土地贫瘠,农业基础条件差,缺乏支柱产业,贫困现状较为明显。
2011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确定了11个连片特殊困难
地区,其中我县属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
地区的贫困县。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全县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县共有40个贫困村列入了河北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这将是我县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今年确定率先启动谢家湾、栗家湾、东坪、西坪、阎家、王家湾、常峪口、元子河、双庙、南街、北街、北大寺、马圈、石门屯、石分村、分水口、关底、小白阳等18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规划编制及数据采集情况。我县2012年-2017年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初稿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求了修改意见,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定稿,现已上报市扶贫办;各乡(镇)、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已编制完成;制定完成了我县产业发展分布图、产业示范基地分
布图、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移民搬迁图、重点村分布图等扶贫开发规划图。完成了全县扶贫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第一批40个重点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已全部采集完成,其它村的基础数据正在采集当中。
(二)扶贫项目谋划及推进情况。按照全市打造30条扶贫产业带的战略构想,我县以县级以上国省交通干线为轴线(包括县道),以中心村建设为节点,共谋划了8条扶贫产业带。分别是:张小线生猪、肉鸡养殖产业带(张小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104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500万元;三双线蔬菜种植产业带(市区界至大仓盖镇双庙村),覆盖贫困人口3000人,预计十二五可末实现总收入7000万元;永芦
线特色林果产业带(王家湾乡境内永芦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4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490万元;头武线生猪养殖、杏扁种植产业带(洋河南镇至涿鹿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2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450万元;国道112线生猪养殖、张杂谷种植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赤城县界),覆盖贫困人口35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2线杏扁种植、生猪等养殖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阳原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8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5700万元;洋新线设施蔬菜、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产业带(洋新线怀安县界至洋河南镇),覆盖贫困人口108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0线设施蔬菜产业带(110线宣化区界至下花园区界),覆盖贫困人口2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9800万元。此项工作已以表格的形式报至市扶贫办,文字规划和电子图版正在起草、设计当中。
结合我县自然条件,依托养殖、蔬菜、果品、杂粮、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6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了11个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李家堡乡种养一体化,贾家营镇肉鸡养殖,塔儿村乡种养
繁育,洋河南镇生猪养殖,顾家营镇有机蔬菜种植、种猪繁育、有机肥发酵和沼气发电一体化,深井镇城镇建设和高效农业示范,江家屯乡设施蔬菜种植,崞村镇杏扁种植,东望山乡-大仓盖镇循环农业连片示范,赵川镇张杂谷连片种植,王家湾乡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及沿线特色林果种植等11个产业示范基地。
(三)重点村项目规划情况。我办以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和项目区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编制了2012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为979万元,其中贫困户自筹379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项目规划共覆盖9个乡(镇)22个贫困村2455户贫困户,扶持贫困人口7708人次。具体计划安排如下:产业扶贫项目,70万元养殖生猪1800头,涉及4个贫困村545户1224人;安排165万元养殖羊2690只,涉及7个贫困村565户1680人;安排65万元养殖鸡260000只,涉及4个贫困村360户
816人;140万元新建春秋棚100个,新建暖棚22个,涉及5个贫困村567户1815人;25万元种植林果1250亩,涉及2个贫困村418户2173人。培训项目,计划安排35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元,培训100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元,培训2200人次;科技培训10万元,培训300人次。项目区配套项目,计划安排100万元硬化道路20公里,共涉及20个贫困村3715户11665人。
(四)贷款贴息工作情况。按照省、市扶贫办2012年扶贫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办联合县财政局共同对2012年企业申请项目贷款贴息的项目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筛选,拟推荐省级项目库4个,市级项目库13个。17个项目常规贷款共计6720万元。项目区覆盖贫困村151个,覆盖贫困户13255户。
(五)扶贫开发互助金工作情况。本着村两委班子号召力、组织力强,村民脱贫致富发展愿望强烈,有一定的产业
发展基
础和资金需求的条件要求,我办拟定了栗家湾、羊圈沟、北大寺、马圈、石分村、黄土坡、关底、双庙、常峪口、赵家窑等10个村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现已上报省扶贫办。
(六)定点帮扶工作情况。省里共安排了6个单位帮扶我县12个贫困村,市里安排了10个单位帮扶我县10个贫困村。省里有1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其它帮扶单位未与帮扶贫村进行对接;市里有8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66455部队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已对接的帮扶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指导加强村两委建设;协助制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指导农户建立扶贫专业合作组织;帮助贫困家庭至少建设1个稳定的增收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等。其中,市工商联帮扶谢家湾村新建蓄水池100立方米,防渗渠500米,工程正在实施中;市体育局帮扶东葛峪村铺设灌溉管道3200米;市国资委帮扶李家
窑村建设饮水入户工程,协调解决资金60万元;66455部队针对帮扶村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现正进行统计工作。
(七)劳动力转移及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情况。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采取依托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县培训基地集中办班与委托行业技校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与工地实习相结合;自主培训与有关地区、有关行业联合办班培训相结合;长规培训与定单定向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普及科技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专业与需求对口,技能与市场接轨,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八)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情况。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
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情况。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办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
(十)其它工作推进情况。在宣传造势方面,将市扶贫办梳理出的6条扶贫攻坚标语口号,通过县电视台、县报、政府信息网等多种媒体进行滚动播放、宣传;将标语口号下发到各乡镇,各乡镇正组织人员在各重点贫困村村民主要活动场所和公路沿线进行书写,力争使扶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
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编制完成扶贫工作宣传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省、市扶贫方针、政策、纲要,国家、省主要领导讲话,扶贫常识等,共印制5000册宣传手册,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进行宣传、发放。在干部培训方面,由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刚刚
开始,干部群众对本项工作认识不够,甚至理解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办邀请市扶贫办赵光宇副主任于3月29日对全县12个乡镇的主管领导及40个贫困村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扶贫规划纲要、项目的编制、申报、管理等内容。按照市办要求,结合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贫苦村干部培训等三项内容,我县确定了宣化县职教中心和宣化德意驾校为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和两所培训基地协商、制定培训计划,年内计划培训26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宣化县三分之二地区处于深山区和浅山丘陵区,气候恶劣,土壤瘠薄,自然灾害频发,灾年发生率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二是农村人口素质较差,扶贫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45个行政村不通沥清路(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5%,19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区域内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
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1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34:37,与全省13:53:34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081元,明显低于全省(28668元)水平。城镇化率为%,比全国(%)、全省(45%)平均水平分别低35和30个百分点。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较远。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实行产业化扶贫。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契机,与统筹城
乡发展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自然、人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兴特色产业,搞好土地流转,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培育经纪人,发展营销大户,建立产业协会,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加快建设北街、石门屯的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常峪口、西甘庄的万只羊养殖基地,关底、马圈的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石分村、分水口万亩林果基地,大力发展一批高效畜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果品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加强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加快良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积
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
二、整合资源促进连片开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粘合剂作用,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为平台,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住房与城乡建设等单位和部门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区域,确保重点区域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加强劳动力转移与培训。扶贫开发,既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贫困群众牵线搭桥到外地就业,又要搞好外地务工的农民工的扶贫,解决好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问题,保障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鼓励贫困地区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臵换等各种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认真细致地对贫困乡镇、村组、人口及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切实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制定好本县的扶贫培训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30000人。
四、实行搬迁扶贫。加强移民扶贫与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帮助搬迁户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对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相结合,加大搬迁扶贫的支持力度。
五、招商引资促进脱贫。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瞄准扶贫对象、瞄准项目、瞄准市场,规划和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扶贫招商引资项目,多形式进行项
目推介,利用外来资金借力发展,借鸡生蛋。扶贫政策中能融入招商引资的就要积极融入,扶贫项目能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的就要积极开展项目编制、项目推介招商。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互助专业合作社项目等招商,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村镇金融组织、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壮大,拓宽融资平台,打造产业聚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度会精神,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坚决打赢全县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
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2009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 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
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
行动提供思想保证。
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
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
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
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 26 ~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
~ 27 ~
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
~ 28 ~
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
~ 29 ~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
~ 30 ~
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 31 ~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