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6: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毛淑琴(整理车间)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企业和社会的许多改革行为已经伤害到职工的利益,如何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级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仅凭企业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基金机构是难以实现的,要想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齐心协力把扶贫帮困工作做好、做到位,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与企业健康发展。

一、困难职工的成因分析

要做好职工帮扶工作,应该对困难职工群体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就纺织城地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导致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许多中小型企业为了增效保生存,分流、遣散了许多员工,又有一些企业因破产倒闭,造成部分职工转岗,虽说一部分转岗人员通过自主创业或再就业找到了谋生之路,但微薄的收入朝不保夕,时有时无,造成这些职工生活困难,再加上一些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身体体质较差,无法通过竞争或劳力型实现再就业。

其次,一些企业不遵守、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按要求发放加班工资,克扣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部分职工工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或是因为交通事故致残而致贫,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长期不能工作的困难职工。

再次,是因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下,职工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与不测造成生活困难、家庭成员中有不健康或智力、肢体不健全的成员;再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

(二)、许多困难职工缺乏一技之长。不少困难职工对钻研技术不下功夫,但对岗位要求高,总希望干得少,拿得多。结果无岗可上,无业可就。如今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企业在收入分配上也拉开档次,没有技能的职工收入低,就业岗位也难找。有的职工一年干不到半年的活,生活困难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扶贫帮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扶贫帮困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制约该项工作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机构、团体、社会大众观念转变慢、扶贫帮困基金难落实,资金筹措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社会或企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扶贫帮困面临的第一个首要难题就是资金薄弱的问题,许多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缺乏持久经济支撑,因为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没有足够的基金作为后盾,许多方面的帮扶工作不能常态化、持久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对困难群体的定位不准确。政府部门是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的行为主体,也可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参与进来,还是工会组织内部的自我救助,说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有些政府部门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推到帮扶中心。而帮扶中心很难做到像行政服务中心那样“统”的功能。

三是范围不全面。困难职工的需求目前已从救急转为治本,而目前困难职工帮扶的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救助。至于解决困难职工的就业岗位、劳动环境、民主权利、安全卫生等问题则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措施。

四是内力不集中。困难职工帮扶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不容置疑。但实际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只是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保障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的触角还没有伸展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如何整合工会有效资源,利用好帮扶中心这个平台,是今后帮扶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是外协不通畅。工会作为群众团体,不是执法主体,也没有执法手段,困难职工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只能作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全过程协调人。解决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困难职工帮扶外协工作难度大,更多是靠私人感情做工作。

二、关于困难职工帮扶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建议企业或社会建立就业救助机构,解决年龄大、身体弱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

人重新上岗。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次,另外

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

个,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思考之二;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子女上学是困难职工的心病,无钱上学的后果不但是困难状况无法改善,同时还会产生新一代困难群体。因此,我们将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作为治本的一项措施,组织社会各界进行帮扶。截至目前,安庆市共救助特困大学生

名,救助金额---万元。

思考之三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

人,救助金额 万元。

思考之四;

4、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针对部分企业违法用工导致职工困难的,我们以法律为武器,联合法律部门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筹措难到位。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是定位不准确。困难职工帮扶是政府部门救助工作应有之义,还是工会组织内部的自我救助,说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有些政府部门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推到帮扶中心。而帮扶中心很难做到像行政服务中心那样“统”的功能。

三是范围不全面。困难职工的需求目前已从救急转为治本,而目前困难职工帮扶的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救助。至于解决困难职工的就业岗位、劳动环境、民主权利、安全卫生等问题则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措施。

四是内力不集中。困难职工帮扶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不容置疑。但实际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只是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保障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的触角还没有伸展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如何整合工会有效资源,利用好帮扶中心这个平台,是今后帮扶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是外协不通畅。工会作为群众团体,不是执法主体,也没有执法手段,困难职工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只能作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全过程协调人。解决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困难职工帮扶外协工作难度大,更多是靠私人感情做工作。

四、几点思考

一是关于相关政策法规问题。困难职工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部分,在目前看,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工会要搞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必须有法律的支撑。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之际,工会组织应及时向立法机关和政府呼吁,以法律法规形式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对象、手段、主体、运作模式和经费来源进行明确。

二是关于帮扶整体格局问题。帮扶工作是政府职责,工会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问题,工会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要建立大帮扶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多年来我们开展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实践表明,工会关心帮扶特困职工必须与党政各级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议在省级工会率先从制度上理顺同劳动、财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关系,建立信息采用、帮扶联动、结果共享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规则。

三是关于源头维权问题。从困难职工成因看,深层次的帮扶需要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来解决。当前,压在困难职工身上的三座大山,养老、医疗和子女上学,都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从源头参与抓起。凡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工会组织都要参与进去,充分表达困难职工的愿望,从源头上实现对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要大力促进建立与完善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就政策措施出台中涉及职工权益的关键点,职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协商沟通、交换意见,反映职工的呼声,提出建议和意见,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利益。

四是关于整合内部资源问题。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帮扶是维权工作的重要方面。帮扶中心的发展方向应是成为工会组织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工会组织内部要有规范性文件,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帮扶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应承担的工作。要举全会之力共同打造维权平台。

五是关于帮扶人才问题。帮扶中心是工会维权的窗口,中心工作人员代表着工会的形象。帮扶中心工作千头万绪,政策性很强,一般人员很难胜任。建议要按照一定的素质要求,在省级工会层面上培养一批既懂工会业务知识,又熟悉法律法规;既能把握大局,又热心为职工服务的专门帮扶人才,通过考试充实到各级帮扶中心。

六是关于帮扶工作未来发展方向问题。随着国有企业困难职工人数的不断减少,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也应发生转移。新时期困难职工的形成也有新特点,如这次金融风暴造成很多企业停产,企业裁员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职工因此陷入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工会要未雨绸缪,及时做好预案。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应也不能成为仅是“救济粮”的发放场所,要研究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困难职工的要求,使帮扶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 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要做到“五个到位”

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是保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有效载体,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伴随着煤炭企业的改革改制,弱势群体的思想比较活跃,困难原因和程度也日趋复杂,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性与发挥的潜能日益显现,因此,工会组织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的高度,积极探索完善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救助保障网络。实现这一要求,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认识明确到位。党委政府领导对扶贫帮因送温暖工作的重视,是推进该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全面打造“强势民政”的首要任务。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工会要站在全局和稳定的高度,找准角度,摆正位置,把职工群众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工会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多汇报、多请示,适时适地提出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和建设性的问题,争取得到他们更多、最大的重视、支持和信任,不断推进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向前发展。

二、信息了解到位。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首先要勤学修身,对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随时准确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政策、就业方面的帮扶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在工作中要做一个细心人、勤快人、有心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随时随地观察民情,体察民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愿,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基本状况和致困原因详细掌握,并建立健全档案动态管理,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一户不漏,以便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对他们进行救助帮扶。

三、制度完善到位。为保证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方位、时效性、综合性的救助制度,确保帮扶救助建立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之上。随着企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各项救助制度的效能已达不到最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对救助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突出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弱势群体。2008年5月,我公司按照“行政出一点、工会拿一点、职工群众捐一点”的办法,成立了百万元的企业救助基金,逐步取消不符合形势、平均主义、效果不明显的原有救助模式。自基金成立以来,按照共建共享、专款专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其救助时间及时快速、救助渠道公开透明、救助力度准确到位的作用,受到了该公司广大员工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截止目前,该基金共救助困难职工家属158人,发放救助金90100元,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继续实施春节走访送温暖制度、“手拉手”结对帮扶制度、城镇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大病救助制度、金秋助学制度、日常走访慰问制度和“助工友、献爱心”捐助制度等并存的新格局。这八项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因病致困、因学致困和发生天灾人祸造成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实现贫有所济、灾有所救、病有所依,推动和保障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地健康有序进行。

四、政策落实到位。俗话说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制订的一系列救助制度再好,再完善,也必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特别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已将原有单

一、落后的救助制度打破,取而带之的,要走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的路子。如果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一味停留在“输血”层面,那只是一时之计,只能缓解他们暂时的困难,只能助长他们的“惰性”,只能增加企业的财政负担,脱贫问题不会从根本上实现。因此,要改变资金帮扶的单一救助方式,加大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和精神帮扶,让他们从困难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让他们在保障中自食其力,在帮扶中走向富裕,形成“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工作新格局。

五、资金管理到位。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资金是基础,是保障,资金筹集的多少,资金管理是不是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惠及职工群众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面临企业重组、资金紧张的实际困难,如何更好地管好、用好资金是关键所在。因此,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帐目清晰,有据可查,制订相关的管理使用制度,并逐步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资金使用制度化、合理化、程序化、最优化。无论企业如何困难,资金如何紧张,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只增不减,救助力度只强不弱,这是对困难群众的承诺,使工会真正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要求。近年来,普兰店市委本着“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的原则,在关心关爱党员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努力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以此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实际,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的有机统一

一、思想政治上注重关心爱护。一是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由基层党组织为每位党员建立“政治生日”档案卡,每年在党员入党日前后一周内,向党员赠送“生日贺卡”,由党员所在的支部写上符合这个党员实际的鼓励、警示或祝福的语句,并与党员一同重温入党誓词;二是建立党员谈心制度。党支部委员经常与党员谈心,并坚持做到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及时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引导党员强化宗旨意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三是为党员订阅各种党报党刊。为全市100多个基层党组织订阅了《共产党员》、《大连日报》等党报党刊,让基层和农村党员能够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在强调党员应尽义务的同时,注重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力。在重大决策出台前,都要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召开情况通报会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党员尤其是老党员通报;村和社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要召开党员大会,让广大党员参政议政。

二、生产生活上注重帮助扶持。一是扶贫帮困送温暖。各级党组织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和生病住院党员,给予困难党员特殊补助;党组织每年对每位党员至少走访一次,并坚持做到“六个必访”:即党员生日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有困难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必访、群众对党员有意见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三年来,全市共走访农村困难党员4163户、慰问3201户,慰问钱物价值307.72万元;与1821名贫困党员子女“结亲”,共捐款27.9万元。二是培训党员强素质。落实党员学习和培训计划,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以市、乡、村三级党校为主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利用全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的174个终端接收站点,开展各种学习1859次,举办党员培训班628期,培训农村党员12995人次,并为农村党员捐赠农村科技实用资料56103份(册),使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新技术,25%左右的村“两委”党员干部达到农民技师水平,85%的青年党员获得绿色证书或成为农民技术员,35%左右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三是提供信息促增收。为了使广大农村党员掌握行情信息,做到产销对路,确保增产增收,组建了行业协会和农村党员经纪人等营销队伍,及时为农村党员提供良种、技术、市场、流通信息等服务。如党组织扶持丰荣街道党员孟凡仲、铁西街道党员朱昌斌等运销大户、销售大王,常年为党员和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形成“创业靠党、导富争先”的良好氛围。四是拓宽渠道促就业。市委成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对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郊区失地党员,采取劳动保障网络解决一批、兴办实体吸纳一批、利民便民网点安置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共助共建推荐一批的办法增加就业机会。三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共安置1745名下岗失业党员和郊区失地党员就业。此外,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树立创业典型引导等措施,鼓励失业党员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和在农村开发致富新项目的党员,优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以扶持,帮助协调贷款、联系用户等,并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党员配偶、子女的就业问题,密切关注困难党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三、工作事业上重在激励和提供载体。一是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做表率、创新业”主题活动。在全市搭建党群机关做表率、政府部门提效能、乡镇机关抓管理的工作平台,使机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名贫困党员和一个低收入户;乡局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一名贫困党员、一个低收入户;普通党员每人联系一个低收入户。通过定人定时跟踪联系,扶贫帮困,进一步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二是在企、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活动。注重调动、发挥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挂牌活动,大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立创业致富岗、扶贫帮困岗、技术指导岗、治安民调岗、医疗保健岗、文化娱乐岗、环境保护岗和社情民意岗等公益性服务岗位20多个,凡有能力的农村无职党员都认领1-2个服务岗位,使他们也能有岗有责,有职有为,油然而生一种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宿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对8460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四是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先进党组织和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涌现出的优秀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舆论氛围。

党内激励、关爱、帮扶机制的落实,使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近三年来,有247人被普兰店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9人获大连市级以上先进个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10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大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其中丰荣街道党委荣获辽宁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和全国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4年到2007年,普兰店市连续被辽宁省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市、县)。

(二)放眼长远,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一、建立学教机制,做到惑时有人帮。一要认真落实党内谈心谈话制度,畅通思想交流渠道。根据党员个人的思想状况,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强化教育引导,尤其是对有思想问题的党员及时谈心,进行交流沟通,宣传政策,化解思想上的疑虑和“疙瘩”。二要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机制,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整合市委党校、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村党校、科普学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领导艺术等的学习教育,对农村贫困党员、城镇失业党员开展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其脱贫致富本领等。三要建立流动党员服务机制,实现规范有效管理。组织部门要开通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热线,乡镇、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外出务工党员联系卡制度,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通过一证一卡一热线,经常与流动党员联系,为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帮扶机制,确保难时有人帮。一要建立党内关爱基金。市委组织部总揽协调,采取“市财政拨一点、留存党费拿一点、广大党员捐一点、社会单位助一点”等途径,争取资金建立“党员关爱基金”,用于党组织向缺乏资金的党员提供无息贷款,向遭受意外灾害的党员提供无偿援助和建设“党员活动中心”等。二要开展党内互助结对帮扶。构建党组织帮党组织、党员帮党员的“双帮”机制。在单位、系统内,党员干部与本支部、本系统困难党员联系结对;在单位、系统外,机关(事业)党支部与基层农村、社区、企业困难党员联系结对,要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实施长期帮扶,力争一帮到底,帮出成效。三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充分发挥财政、劳动保障、民政、卫生、工会群团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对所有党员和基层干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形成党内关爱的工作合力和保障机制。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干事有动力、权力有保障。一要落实农村干部待遇,激发农村干部创业热情。推行干部调整报告和审批备案制度,稳定农村干部队伍;执行补贴发放审批制度,落实农村干部待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为在农村工作表现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解决乡镇副科级待遇,对长期在村干部岗位上任职的离职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二要拓宽党员表达意愿的渠道,充分保障基层党员的“四权”。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党费收支等重大党务情况进行及时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党员监督,从制度层面上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一要健全市、乡(镇)、村三级责任。落实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委组织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并把开展关爱农村党员活动列入乡镇、村两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有关责任人目标考核内容。二要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在建立健全党内关爱领导责任机制、定期活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活动保障机制的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关爱党员工作的日常开展情况,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好的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氛围,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建设绿色普兰店建功立业、多做贡献。

第二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初探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初探

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既要关心困难职工,解决他们生活问题,又要帮助职工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理顺职工思想情绪,真正急职工所忧、想职工所虑、解职工所难、谋职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就学校而言,困难职工是学校建设力量中的一部分,怎样解决好困难职工的困难,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工会组织作为困难职工的娘家,进行有效的角色定位是解决好困难职工困难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学校工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参与、维护职能定位

一是应当强化源头参与意识。学校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学校当前有关困难职工工作政策的制定,保证帮助困难职工工作从总体来说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同时学校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通过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从而保证困难职工工作能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运作,防止暗箱操作,防止不利于困难职工利益的方针政策出台。二是强化参与职能。学校工会应组织职工群众通过多提合理化建议等手段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困难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困难职工的数量,使困难职工生活改善的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充分运用校务公开、职代会、集体协商等途径,把一些与困难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传达到位,并积极征求困难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通报,作为学校修正政策、措施的依据。通过此种方法,使困难职工的知情权得以维护,也保证了困难职工工作今后能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的应得利益及时到位。困难职工的工资、基本

生活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金通常是在一段时期内的基本经济来源。在他们没有实现解困之前,这些“基本金”常是他们的“救命钱”,如果连这些钱都不能及时到位,将使他们“雪上加霜”,他们从经济上、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学校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学校行政部门保证困难职工应得利益及时足额到位。

二、扮演好监督、宣教、培训者和帮扶者的角色

(一)扮演好监督维护者的角色。扮演一个监督维护者的角色是学校工会组织履行自身基本职能的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是学校工会组织解决职工困难主要的一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执行者的主观意识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学校解决困难职工困难的相关政策不能及时的贯彻,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这一重要的任务必须由学校工会组织来完成。

(二)扮演好“宣传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自身具有的特长和优势,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扮演好一个“宣传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自己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校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如黑板报、广播、文娱活动室等等。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自身这些优势,当好“宣传教育者”。首先,学校工会组织在代表职工群众源头参与了学校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制定以后,就应当积极协助学校行政将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学校自身面临的实际形势和困难、学校将采取的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向困难职工讲清楚,让困难职工明白。其次,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宣传教育手段积极引导困难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学校工会组织可通过树典型,举行报告会等手段,引导职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择业,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观念,鼓励困难职工“自立自强”。第三,学校工会组织应在学校内部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校工会组织要经常向困难职工灌输就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等,让他们明白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想不落

伍,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在整个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意识,保证困难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而提升困难职工的整体就业本领和素质。第四,学校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所思、所想,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意识对待目前的困难,保证整个队伍的团结稳定,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扮演好“再就业技能培训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要履行好职责,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低谷。学校困难职工一般都是配偶或子女没有工作,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单

一、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整体素质偏低。针对这一点,学校工会组织就有必要、有义务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首先,学校工会组织在对待困难职工方面要树立“造血”和“输血”相结合的意识。所谓“输血”,就是工会组织在短期内要从经济上向困难职工提供支援;所谓“造血”,就是工会组织为困难职工家属提供获取一项或几项实用技术的培训机会,以便职工能在长期内依靠获得的技术和自身的努力去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从根本上说,学校工会组织提供的“造血”功能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职工困难的方法,所以学校工会要尽快树立此种意识,人说“送一次钱,不如送一项技术”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学校工会组织有义务正确引导困难职工家属群体走出再就业培训误区。培训一项技能很重要,但如果培训得来的技能不适用,对他们来说,那将是一次巨大的身心打击。现在流行的培训都存在以下误区:忽视技能重文凭;不顾是否学以致用;不适应市场需要等等。为此,学校工会组织在这方面要加强组织引导,保证困难职工家属的培训工作“适销对路”。第二,学校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困难职工家属联系培训机构、培训的工种技术等培训事宜,以便组织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培训,从而做到培训工作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所以,组织困难职工家属进行技能培训是学校工会组织解决困难职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四)扮演好“援助帮扶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要尽量在这一角色方面有所创新,这样才能让困难职工进一步体会到工会是“职工之家”。一是工会组织要完善对困难职工及家属摸底建档制度,彻底了解他们的情况:年龄段、特长、爱好、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参加培训情况等,使学校工会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第一手必备资料。二是学校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送温暖工程”,在逢年过节期间,学校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送温暖”工作,从精神上给他们以安慰、以鼓励、以信心,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组织的一员,组织一直都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照顾他们。三是学校工会组织要帮助困难职工家属进行创业,使他们在创业中得到实惠。对他们创业的项目进行论证,保证他们所创业的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安排他们在适当时机参加相关培训;在可能的范围内,学校工会组织要在资金上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尽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四是学校工会组织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既有优势创办适合市场现行需要的实体,为困难职工的家属安置提供机会。

学校工会组织只有正确把握好自身在解决困难职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困难职工服务,才能切切实实地为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发挥有效作用,也只有这样,学校工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切身权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困难职工自己的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工之家”,为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出生动的诠释。

第三篇:关于构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思考

健全帮扶体系完善帮扶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关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工会帮扶工作必须构建自身的运作体系,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工会构建困

难职工帮扶体系,正是为了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职工的愿望、满足职工的需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的具体体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仍有部分职工的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职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救助范围、内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话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会应该主动适应党委政府工作的转变,在工会帮扶工作自成一体的同时,融入整个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之中,成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困难职工状况调查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县同样地,仍有部分职工的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据调查分析,造成这些职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下岗失业造成职工生活困难,虽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级工会组织也竭尽全力,狠抓促进再就业的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有部分职工难以实现再就业。二是资源枯竭,企业停产、破产造成地域性或行业性的职工生活困难。如江边林业局,是年建局的老森工企业,由于资源枯竭,企业陷入困境,职工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特别是退休职工的生活极为困难。三是行业不景气和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由于部分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经营管理不善,大批职工待岗、放长假,职工收入没有保证,造成了职工生活困难。如我县的乡镇集体企业,木器厂、农机厂等等,由于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绝大多数企业不景气,职工困难面大,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大。四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造成职工生活困难。我县同样存在部分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未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少数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也因经济效益差,交不起保险费而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便是进入了低保的部分困难职工,所领到的生活费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五是职工自身原因和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技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失业后难以实现再就业。部分职工由于收入低,遇到自然灾害、生病住院、子女就学等情况,生活就出现了困难。

二、县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级工会把困难职工的帮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县各级工会共同努力,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帮扶体系。年以前主要是小规模、零星的帮扶;年××年送温暖工程全面实施,逐步发展为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结对帮扶、寒窗助学、节日送温暖、帮助职工进入低保等等;××年以来主要是建立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载体的长效帮扶机制。

(二)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情况

⒈元旦、春节,中秋送温暖

年,我县开始实施送温暖工程,年送温暖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有的乡镇、系统工会还建立了送温暖基金。到目前为止,我县个乡镇、个系统工会均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县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个。我县每年坚持元旦、春节、中秋送温暖。特别是近几年来送温暖工程力度进一步加大。

⒉结对帮扶,包户帮困

年开始,我县也开始推行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完善。××年全县共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常年坚持联系困难职工户。结对帮扶的办法,既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有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⒊寒窗助学

为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我县工会还开展了“寒窗助学”活动,帮助考入大中专以上学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年,“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万元,共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人,通过工会组织帮助落实了减免学杂费政策的困难职工子女人,通过工会帮助得到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的困难职工子女人。

⒋实施“”工程

为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我县按照省州总的整体部署,实施了“”工程,将州总下达给我县的指标分解到各个乡镇工会联合会和系统工会,确保了“”工程分解指标的全面实现。经过

第四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制建设的思考

滁州市总工会副主席 朱荣

[摘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和窗口。工会帮扶中心运作的现状和发展格局亟待建立健全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帮扶工作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发展,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帮扶工作;建章立制;创新发展。

——————————————————————————————————

全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视察天津工会工作时强调:‚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和窗口‛,这就给我们工会组织提出如何健全和完善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突破的课题。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充分认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忽缺的内容和任务,努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机制,切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滁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4年8月份成立,是市总工会领导下的在编事业单位,专兼职工作人员7人,场地面积7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触摸屏、电子大屏幕、财务软件等进行微机化管理,设立信访接待、困难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保险、职工维权热线12351等服务窗口和项目,工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财政投入一定帮困资金进行帮扶工作。目前,已先后帮扶职工2759人次,救助金额141.704万元,其中救助患大重病的职工1825人次,为困难职工免费体检380人,为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办理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1081人次,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1569人次。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帮扶机制,及时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了救助,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及时为被侵权的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了基本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困难职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缓解了群访事件的激烈无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为困难职工提供‚苦有处诉、怨有所解,难有人帮‛的娘家人服务,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为党委和政府分担忧愁,同时也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会‚切实维权‛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建章立制,促进了帮扶工作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领导和组织网络制度。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在市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利用已经形成的基层工会、主管部门、县(区)、市四级帮扶网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一条龙‛的服务形式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方面开展工作。组织上的保证使我市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化帮扶格局也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在帮扶领导和工作机构上,由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政府(行政)副职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和政府八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四级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大了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和调处力度;基层工会是帮扶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办公室),进一步形成了主席亲自挂帅、保障部统一协调、全会集中抓重、帮扶中心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在帮扶网络建设上,从市级到基层有四级帮扶工作组织网络,层层负责,责任到人,联动管理,坚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主题活动。在帮扶定位上,过去我们主要以拾遗补缺、配合为主,现在逐步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调整:帮扶对象上由过去以城市困难职工为主,拓展到不同困难职工群体如进城务 工人员、零散就业人员等上;帮扶重点由过去以生活帮扶和岗位帮扶为主,转变到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需求如健康权等上;帮扶职责由过去以参与和办实事为主,延伸到源头参与、帮扶救助、多办实事、强化监督和督促落实方面;帮扶方式由过去帮扶网络内为主,拓展到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要工作平台的集中帮扶上 ;帮扶效果主要由过去以保稳定为主,提升到稳定队伍、凝聚力量、构建和谐、共享成果上。在协调社会帮扶合力上,通过政府联系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等强化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职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把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和落实,转化为党政工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和互动,借助他们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工会帮扶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道防线。

2、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我们按照‚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辍学‛、‚不让一户困难职工漏出视野‛的要求,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接待救助办法、岗位责任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信息畅通和监测预警责任制度等,进一步细化了工会帮扶工作的目标责任,明确了工会源头参与、多方协调和监督 落实的考核评比内容。采取层层任务分解、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方法和坚持定期检查通报制度,一方面通过会议、评先评优等形式宣传和激励基层工会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工作艰辛和工作热情,帮助困难企业和生活有困难的工会干部解决具体实际困难,保护、调动和发挥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定期向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情况通报,强化各级党委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定期通报帮扶工作的进展和考核情况,强化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指导责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保障了帮扶工作的正常运转。

3、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的动态管理和快捷服务制度。我们按照家庭情况、致困原因、思想状况、求助需求的‚四清‛标准,界定了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的概念、范围和要求,不断健全困难职工信息管理档案和快捷服务网络。一方面加大投入,购臵电脑软件,建立困难职工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健全规范统一的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依托职工法律志愿者队伍,健全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站组织和法律救助工作制度,协 调处理信访及突发群体事件,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服务。一方面强化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的联系走访、沟通核实工作,坚持企业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即时呈报制度,进行动态管理,为工会实施准确快捷的帮扶救助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也为市委、市政府随时掌握职工情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一年多来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互助保险等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直面对接、依法维权、即时帮扶、专项服务、排除矛盾、上下联动、促进稳定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党政所望、工会所能、职工所需‛的有机结合,使困难职工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救助,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也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

4、建立健全了源头参与和监督落实制度。为了发挥好帮扶中心各个窗口的作用和工会监督作用,我们根据近年来职工关注的热点和求助需求的变化,通过工会参与企业改制等多种渠道进行调研和呼吁,对灵活就业下岗职工实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补贴,对患大病、重病的困难职工实施政府拨款的医疗救助,对通过政府补贴、帮助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参加医保,降低职工门诊起付标准,实行大 额医疗补助和大额医疗救助,安臵‚4050‛人员公益岗位、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等‚党政关切、职工关注、社会关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上提出对策建议和主张;通过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注重发挥职代会和工会在改制企业中的作用,参与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的增幅调整研究,参与企事业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执法检查,监督市直用人单位与10639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监督企业补交劳动保险、清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1223万元等。同时加强帮扶中心的自身监督,资金管理、救助审批工作流程、物资登记发放、救助发放公示、监督审计等规定上墙公开,并制作成册公开宣传,接受领导和监督,保证使用的帮扶资金公正透明。这样畅通了源头参与的渠道,规范了监督落实工作,形成了源头参与时有见解、重大问题上有主张、监督落实时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工作格局。

5、建立健全了帮扶资金使用保障制度。稳定、持久、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和筹集是帮扶工作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投入年30万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工会帮扶救助工作。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借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力量,联合在市人民广场举办‚第八届育才关怀行动暨‘爱的 奉献’文艺晚会‛,由滁州市国润发展有限公司捐出20万元资助70名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缓解困难家庭学习费用压力;借助商业协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资源,联合举办服务行业技能培训450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提高技能;借助大众传媒载体,联合新闻媒体免费为捐赠企业做公益形象广告和宣传他们的善举和爱心,免费制作再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专题片,激励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等。另一方面,我们发挥工会自身培育的30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和48名再就业带头人力量,培训、安臵下岗失业人员5780人次;发挥帮扶中心的职介窗口作用,推介下岗失业人员就业948人次;联办电脑培训班培训258人次,间接创造了近1688个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服务。市总工会还定额补助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保障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我们工会组织在社会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变化形势下建立的一个新的维护困难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实施送温暖和推进再就业的平台,是我们工会协助政 府有效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和构建和谐滁州的载体,我市已经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会有效运作的帮扶工作机制,但其建设过程中,往往因帮扶资金短缺达不到应有帮扶效果,如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救助、对患大重病职工的救助,只是给予一次性的救助;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场地费、水电费和工作经费年约10万元左右,仅靠工会行政费用支持,工会负担过重难以长期支撑;往往因工会的工作力量有限,实际困难面大,帮扶资金来源窄,救助能力跟不上,帮扶工作的宣传不敢大张旗鼓,造成知道帮扶中心和到帮扶中心寻求帮助的困难职工不多,困难职工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了救急济难、拾遗补缺、方便快捷的工作效果;往往因帮扶中心是工会主办的,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配合是靠面子、关系,使得帮扶工作缺乏主动性、社会性、可发展性,达不到帮扶工作社会化的实际效果;往往因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缓慢,工会的帮扶工作陷入要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先得找到途径、要为困难职工维权先得求助别人的两难境地,在形成帮扶合力上花费的精力较高,很难达到工会重维权、强服务、办好事的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深化企业改制,劳资关系复杂多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滁州经济发展不够迅速导致保障能力脆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工会长期坚持的送温暖工程,滁州的改革发展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工会的帮扶工作在现阶段确实起到了社会稳定器和劳资矛盾润滑剂的作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工会工作赢得了地位和形象。尽管我市工会为稳定职工、稳定社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领导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仍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注重实效地协助政府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近年以来,参加社会最基本的各类保险,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是困难职工最关心、最期待渴望解决的问题,他们迫切要求帮扶中心一次性的救助、零星救助变成帮助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重病、残疾人员因目前我市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而期盼着有个说话、得到救助的‚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因在劣环境、高强度、不安全地干着最脏最苦的工作,长期承受着 同工不同酬的低工资、低人一等的双重压力而期盼能有个场所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有个平等、和谐的生存环境;等等这些单靠工会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救助力度,把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当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尽快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其机构变为政府的办事机构,由政府承担费用,工会具体办理,其他相关部门配合,重大问题可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建立市级统一的集中的帮扶困难群体场所,运用和健全现有的帮扶工作机制,提升帮扶工作平台,形成帮扶合力,高效地为困难群体办好事、谋实事、解难事。

(二)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现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是松散型的,是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要把帮扶中心作为工会的品牌工程,就必须在帮扶中心的项目、服务对象和范围、基金管理和使用、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臵。建立联系卡、特困证,明确救助困难职工的对象和范围、服务方式、审核程序,发放统一制作的证件,凭证享受一定的水、电、煤气补贴和减免学杂费等服务内容。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和育才关怀助学基金,一是拓展大病救助范围,健全困难职工病床、定期给予救助制度;二是拓展育才关怀行动的救助对象和加大帮扶力度,对 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子女的开学学费、学习期间生活费给于救助,帮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找工作。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科学管理体系,全总开发管理软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等,既便于基层组织操作上报,又利于帮扶中心统计分析,适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更利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长效机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认可度,打造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的新天地。建立帮扶资金保障体系,扩大送温暖基金的使用范围,从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弥补帮扶中心救助费用;明确工会经费中可支比例来弥补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争取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我市帮扶中心实行事业单位差额补贴,解决帮扶中心人员基本工资问题。

(三)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我市帮扶工作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大组建工会工作力度,加大街道社区工会组建力度,拓展救助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途径和深化帮扶措施;加大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日常沟通和协调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营造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的帮扶环境;加大职工维权法律志愿者、信访干部队伍的建设,依法维权,依法帮困,切实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法律、职 业技能、文明窗口形象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要求,制度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诚心诚意地、尽心竭力地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集中、快捷、优质的服务,使我市帮扶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协助各级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就区总工会帮扶工作有关内容、制度和标准进行说明。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

2007年北京市和北京市总工会分别调整了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7年为330元)的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2007年家庭月人均收入400元以下)。

二、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每年9至10月区总工会统一对区直属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和各街道辖区企业的特困和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各基层工会切实履行 “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基层工会要随时向区总工会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三、区总工会帮扶办公室职责

(一)法律援助。发挥与区司法局联合建立的崇文区总工会法律援助站的作用,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接受来信来访,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代为书写法律文书,代理参加劳动争议诉讼等项服务。对低保家庭给予减、免服务费等优惠。

(二)技能培训。依托区总工会再就业定点培训学校,为有培训意愿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包括电工、家政、物业管理、制冷等多个工种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困难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对有其他培训意愿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帮扶中心可以帮助其联系其他再就业定点培训学校。

(三)职业介绍。帮扶中心将充分发挥工会职介所中介组织作用,通过与北京市职工帮扶中心以及其他职介机构进行联网,进一步拓宽用工信息渠道,全力满足用工和就业双方的需求,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

(四)家政服务。通过区总工会家政服务,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针对4050人员,实行减免管理费、介绍费的方式,吸收更多的困难职工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并由此逐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实现最终的脱贫。

四、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特困和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各级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特困和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并发放助学金。

(五)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发放帮扶物品。

(六)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七)每年为新增在职困难女职工一次性办理一份女工„四病‟保险。

(八)每年按照市总要求,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募捐活动,集社会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一)职工解困基金

1.资助条件。

根据职工及所供养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状况,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及家庭进行资助。人均月收入为家庭月总收入除以供养亲属总人数的平均值。

下列情况不予解困资助:

(1)不服从调配、工作安排或在外从事第二职业的。

(2)违反党纪国法或因个人原因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

(3)不继续承担抚恤责任的死者家庭,包括已失去供养条件的死者直系亲属。

2.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配偶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寄送所属的帮扶责任部门。

(2)帮扶责任部门负责对困难职工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填写《特别困难职工申请救助表》,签署意见报帮扶中心办公室。如属一般性生活困难,则填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申请人或代申请单位、部门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包括:供养直系亲属人数、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状况;天灾人祸、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乡、镇以上地方政府出具的证明。

3.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损失极为严重的,资助金额不受此限制。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以补差额的形式,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900元的定期救助金。

(二)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

1.助学基金资助条件。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开支者,可以申请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资助。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其子女难以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可以申请希望工程基金资助。

2.助学基金资助标准。助学金以学年计逐个学期发放。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助学金额每学年为3000至6000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将根据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标准等因素研究确定。每年资助名额原则上不超过20名。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小学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初中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助学金额视学生家庭所在地区书杂费高低而定。

3.助学基金资助申请及审批。由申请人将有关申请材料寄交职工所在的帮扶责任部门,帮扶责任部门造册初审后送帮扶中心办公室汇总,最后提交帮扶中心领导小组研究审批。申请截止时间为每年9月15日(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助学申请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申请资料:《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金申请表》;入学或成绩证明资料,即新入学学生出具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已在校就读学生出具上学年的成绩表(带有本人相片)和院校考评鉴定(加盖公章);乡、镇以上地方政府出具的特别困难证明;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大一寸彩色相片两张;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联名申请书。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申请资料:《特困职工子女希望工程助学金申请表》;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联名申请书;职工家庭所在地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特别困难的证明(加盖公章);学生本人所在学校出具的学生操行鉴定(加盖公章),小学一年级学生则出具入学通知;学生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就读学校及年级);学生本人近期大一寸相片两张。

4.受资助学生和家长的义务。

(1)受助的特困职工家庭,应将全部助学金用于子女上学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2)助学基金是广远广大职工辛勤劳动成果的一部分,受助学生应加倍珍惜上学的机会,其家长应教育子女,努力学习,勤俭节约,把子女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5.助学金终止发放和退还。

(1)受助学生将助学基金挪作他用者、申领助学金弄虚作假者、违反校规或触犯刑律被勒令退学或开除者,除终止发放助学金外,已发放的部分应计算本息全部退还;

(2)受助学生如因生病等非责任性原因停学、退学,或因学科不及格而留级的,助学金即终止发放。

(3)受资助学生已完成所享受资助的,停止发放助学金。

(三)“三项基金”管理使用的检查与监督

“三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于行政拨款,工会注资,个人或单位定向资助,职工募捐。

1.基金的使用管理接受财金部、监督部/审计部的监督和审核,并由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

2.帮扶中心办公室每年将基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书面向帮扶中心领导小组报告。

下载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楼面三月份工作总结 一、人事方面: 楼面三月份总人数为22 人,楼面经理1人、高级主任1人、副主任1人、部长3人、高级服务员4人、初级服务员13人、楼杂阿姨3人。 三月份原楼面副......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公司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工作及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为了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一、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责任部门,负责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直接受理困难职工的帮扶申请。 二、帮扶的内容: 1、为......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进修附小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是工会协助各级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

    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总结

    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总结 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总结1 20xx年,我连认真贯彻团关于扶贫帮困工作精神,按照“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总体要求,突出“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1 20xx年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区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区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心系职工,亲情服务”......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1 一、总则为切实帮助我所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度过一时难关,让其真正感受到我所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所工会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