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援藏的无私帮助下,我镇以旅游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优势,全镇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位于**县以东70公里,318国道贯穿全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为罗布村,全镇总面积2516.9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沿着德木冷泉河分布着工布、**、门巴、珞巴、僜人五个充满了不同民族风情的村寨。属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地形起伏大,森林覆盖率面积达80%以上,林下资源丰富。4A级自然景区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贯穿全境,更有鲁朗林海等景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二、建设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扎**民俗旅游村为龙头,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从事家庭旅馆、出售土特产、租骑马匹等旅游业活动中。目前,全镇已形成以扎**民俗村、东巴才村为主的旅游专业村。旅游资源暂时还未开发的,形成了以拉月村、白木村为主的黑木耳、辣椒、蔬菜种植村,以东久村为主的天麻种植村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在旅游景区大力扶持本地土特产品的出售,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
第二篇:文明生态校园建设总结汇报
实施校园改造工程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 双庙明德学校 蒋云山
以校园改造为契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教育局的几位领导的亲临指导、亲切关怀的感召下,我校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实施一年多来,运转良好,文明生态校园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已显现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青龙镇一所新建的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是为适应我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在教育局和各级政府的筹划和援助下,历经两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4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420平方米,共计开设15个教学班,教职工80人(其中教师72人,临时工8人),共有学生698人。其中有3200平方米的明德教学楼一座;宿舍房5栋,共建有学生宿舍38间,容纳住宿学生380人(已满)。500多平方米食堂一座,解决近500名师生吃饭问题,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而今我校的沼气系统、养殖种植系统、生态果园系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系统、科技推广与应用系统,都已经运行或着手启动。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科技效应和社会效益,初见曙光。
二、项目实施的内容和意义
(一)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理念:树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理念。
2、两个基地:建设生态校园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依托的基
地。
3、三个平台:创建综合实践教育、生态校园网络和科技
推广相配套的平台。
4、四个循环:形成“(果)→(菜)→(猪)→(沼)” 四个生态循环链。
5、五点要素:
(1)抓住改厕建厨建池的重点;
(2)解决种植养殖场基地与技术指导的难点;(3)紧贴循环经济和网络应用的创新点;
(4)融通生态果园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
(5)建立项目持续运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点。
6、六个系统:
(1)校园沼气系统;(2)养殖与养殖系统;(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系统;(6)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系统。
(二)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实施意义
搞好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业科技的辐射能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建设情况
1、校园沼气系统
7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设于07年10月份开工,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与沼气配套的68平方米24个蹲位的新型卫生厕所与沼气池一并建成。拆除了危漏的旧师生食堂,设计500平方米、带有餐厅的高标准师生食堂于07年8月份建成,9月份投入使用。实现利用沼气烧水、做饭、加热消毒,利用沼液冲厕,沼液沼渣浇地施肥。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已为期不远。
2、养殖与种植系统
30平方米的保暖猪舍、690平方米的菜园子,都已经进行了测绘和定址,并开始实施,不久将会有免费的肉和菜提供给广大师生。
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
协议共建学校后山农民家庭果园。经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将其家庭果园作为学校劳技课生产实习基地。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
结合项目建设,在校领导和聘请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在三——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每周一、二节综合实践课,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探究课题,选定指导教师,成立课题小组。让学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习、了解、掌握沼气生成的化学原理、物理知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常识以及养殖业的有关技术,发现、探究循环经济的规律和大自然的奥秘。
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菅理系统
学校借助远程教育和校园网,通过校本培训,对师生进行有计划的上网培训,每周参加培训人数600余人次,师生在网上索取有关信息,在网上与专家对话交流、探讨,请专家解答疑难问题,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发表自己的体会、感想与见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师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初步展现出网络平台的优势。
6、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系统
利用校园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已安排懂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李宗喜、李百平、肖建华、周万方等教师组成技术组作技术指导,传授果园管理新技术和蔬菜种植技术以及五花猪的养殖技术,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和市场走势。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学校还将利用节假日定期免费向农民提供网络资 源,上网查找农产品市场价格,牛、羊、猪、养殖技术、果品生产新技术、大棚菜种植和劳务需求等信息,提升当地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四、项目实施预测成效
1、生态效益
用改厕、建厨、建沼气池三位一体的办法,清除了校内污染源;沼液冲厕,既能消毒且能反复使用,卫生又节约;沼液作农药,沼渣作有机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再生;沼气作燃料,减少了油烟排放量。沼气池的原料是人畜粪便,其端口连着厕所和猪舍;沼气池的产品是沼液、沼渣和沼气,其端口连着果园和厨房,显示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功效。竣工后,学校里将是这样一番景象:蚊蝇不见了,黑烟不冒了,绿色增多了,空气清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2、教育效益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将通过网络沟通外部世界,提高认知能力,扩大与社会联系,促进全面发展的开放性前景。更重要的是,在专家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加生态校园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果树嫁接与管理技术,探讨沼气生成的原理,摸索五花猪的养殖技术和蔬菜的种植规律,将学到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会大大改善知识输入形式,补救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教师也将找到课改的方向和途径。校长也将产生经营学校的新理念。校园面貌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育人环境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3、经济效益
用沼液冲厕所,节约了水;用沼气代替煤,用沼液 沼渣代替农药化肥,学校每年可节约煤炭、化肥和农药费用五千元。养猪、种菜每年可创收2--3万元,大大改善师生的生活。可以这样说,生态校园的实施,会为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节支增收创新了实现形式。随着时间推移,增收效益将非常明显。
4、科技效应
通过创办《双庙明德学校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特刊》、利用校园黑板报、学生手抄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和新闻媒体等网络平台。将校园内的知识、技能传播给社会,形成(专家的)大手拉小手(学生的手),小手拉大手(家长和农民的手)。经过手拉手,实现了与新农村建设的巧妙结合,其传播效果将愈来愈明显。
5、社会效益
(1)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培养劳动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3)利用实验基地对辖区的农民起到科技知识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宣传动员,技术支持、产品促销等方面,以点促面,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五、项目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文明生态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为了很好的贯彻实施,我们认真学习有关生态校园建设和循环经济的资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其全部内容和意义,坚定了把文明生态校园建设搞成功的决心和信心。
2、认真调研,制定方案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规划建设标准,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在实际勘察丈量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符合我校九年一贯寄宿制特点的 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修订方案,指导实施。
3、克服困难,多方筹资
我校原是一所乡级二类校,规模小、设施不完备。整体布局规划调整后,人力物力财力极为贫乏。首先得解决场地问题,然后是建教学楼问题,再后来是建食堂、宿舍、厕所、沼气池及院墙和大门。相当于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一班人,在教育局几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想方设法,四面求援,先后得到县局、青龙镇政府、“西六村”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出资出人出力,使建设用地及硬件设施基本完成。接下来是课桌椅、教学器材和环境建设等软件建设,通过或买或借或要等手段,克服重重难关,在开学前也已完成。而今,生态校园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链条也在建设中,不久将完成。那时,我校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4、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生态校园建设和循环经济链条,是一个长效机制。对此,我们有正确认识,不只顾眼前利益,不急于求成。厕所、沼气池、猪舍、果园、菜园五位一体。科学规划,整体布局,严格管理,全面发展。
六、项目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
1、宿舍建筑面积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冬季表现尤为强烈,床位明显不足;
2、食堂的操作间和学生餐厅建筑面积过小,不便操作和师生就餐;
3、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使操场面积显得过小;
4、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资金有限,滞缓生态校园的发展步伐。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学校卫生秩序和环境维护的难度加大,客观上影响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2008.3.12
第三篇:8文明生态校园建设汇报稿
实施校园改造工程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
双庙明德学校 蒋云山
以校园改造为契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教育局的几位领导的亲临指导、亲切关怀的感召下,我校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实施一年多来,运转良好,文明生态校园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已显现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
在教育局和各级政府的筹划和援助下,历经两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沼气系统、养殖种植系统、生态果园系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系统、科技推广与应用系统,都已经运行或着手启动。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科技效应和社会效益,初见曙光。
二、项目实施的内容和意义
(一)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
1、一个理念:树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一个理念。
2、两个基地:建设生态校园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依托的两个基地。
3、三个平台:创建综合实践教育、生态校园网络和科技推广相配套的三个平
台。
4、四个循环:形成“(果)→(菜)→(猪)→(沼)” 四个生态循环链。
5、五点要素:
(1)抓住改厕建厨建池的重点;
(2)解决种植养殖场基地与技术指导的难点;(3)紧贴循环经济和网络应用的创新点;(4)融通生态果园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
(5)建立项目持续运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点。
6、六个系统:
(1)校园沼气系统;
(2)养殖与养殖系统;
(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系统;(6)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系统。
(二)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实施意义
搞好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业科技的辐射能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项目建设情况
1、校园沼气系统
7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设于07年10月份开工,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与沼气配套的68平方米26个蹲位的新型卫生厕所与沼气池一并建成。现在,新型厕所建设已经完成,沼气入料完毕,一周后将正常产气,附属设施正在 1 加紧进行中。
拆除了危漏的旧师生食堂,设计500平方米、带有餐厅的高标准师生食堂于07年8月份建成,9月份投入使用。
实现利用沼气烧水、做饭、加热消毒,利用沼液冲厕,沼液沼渣浇地施肥。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已为期不远。
2、养殖与种植系统
30平方米的保暖猪舍,已经高标准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优选仔猪入栏即日完成。690平方米的菜园子已经平整完毕,并进行了部分蔬菜的种植。大棚钢筋骨架架设成功。为弥补校内菜园子的不足,又从校外就近租用农民张景秀家农用地0.95亩,协议完毕,并投入经营管理。高标准的绿色生态菜园的雏形已经显现,不久将会有免费的肉和菜提供给广大师生。
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
协议共建学校后山农民家庭果园。经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将其家庭果园作为学校劳技课生产实习基地。现已进行最后的测绘和考查,对果园内的梨树、苹果树、栗子树的修剪、保墒、灌水、优化都已经校内专职教师做出来计划安排。随着教改实验课的讲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中。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
结合项目建设,在校领导和聘请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在三——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每周一、二节综合实践课,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探究课题,选定指导教师,成立课题小组。让学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习、了解、掌握沼气生成的化学原理、物理知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常识以及养殖业的有关技术,发现、探究循环经济的规律和大自然的奥秘。
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系统
学校借助远程教育和校园网,通过校本培训,对师生进行有计划的上网培训,每周参加培训人数600余人次,师生在网上索取有关信息,在网上与专家对话交流、探讨,请专家解答疑难问题,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发表自己的体会、感想与见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师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初步展现出网络平台的优势。学期结束后,将有一大部分实用技术结论、研究、总结和推广。
6、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系统
利用校园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已安排懂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李宗喜、李百平、肖建华、周万方等教师组成技术组作技术指导,传授果园管理新技术和蔬菜种植技术以及五花猪的养殖技术,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和市场走势。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四、项目实施预测成效
1、生态效益
用改厕、建厨、建沼气池三位一体的办法,清除了校内污染源;沼液冲厕,既能消毒且能反复使用,卫生又节约;沼液作农药,沼渣作有机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再生;沼气作燃料,减少了油烟排放量。沼气池的原料是人畜粪便,2 其端口连着厕所和猪舍;沼气池的产品是沼液、沼渣和沼气,其端口连着果园和厨房,显示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功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教育效益
我校学生多在农村长大,通过网络沟通外部世界的联系,提高认知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专家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生态校园建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果树嫁接与管理技术,探讨沼气生成的原理,摸索五花猪的养殖技术和蔬菜的种植规律,将学到一至两门实用技术。通过改变知识输入形式,补救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经济效益
用沼液冲厕所,节约了水;用沼气代替煤,用沼液、沼渣代替农药化肥,学校每年可节约煤炭、化肥和农药费用五千元。养猪、种菜每年可创收2--3万元,大大改善师生的生活。可以这样说,生态校园的实施,会为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节支增收创新了实现形式。随着时间推移,增收效益将非常明显。
4、科技效应
通过创办《双明校报》、黑板报、手抄报、家长座谈会和新闻媒体等网络平台,将校园内的知识、技能传播给社会。形成(专家的)大手拉小手(学生的手),小手拉大手(家长和农民的手)知识传播形式。经过手拉手,实现了与新农村建设的巧妙结合,其传播效果将愈来愈明显。
5、社会效益
(1)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培养劳动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3)利用实验基地对辖区的农民起到科技知识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宣传动员、技术支持、产品促销等方面,以点促面,提高农民收入,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项目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
1、宿舍建筑面积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冬季表现尤为强烈,床位明显不足;
2、食堂的操作间和学生餐厅建筑面积过小,不便操作和师生就餐;
3、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使操场面积显得过小;
4、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资金有限,滞缓生态校园的发展步伐。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学校卫生秩序和环境维护的难度加大,客观上影响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效果。虽然存有问题,有的还很突出,但不会阻挡我校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我校会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同仁的支持下大踏步的前进。我坚信,双庙明德学校的明天更美好!
2008.3.1 3
第四篇:供销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供销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X年上半年,X县供销社围绕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工作,做好工作支持,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四个方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各股室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工作有安排、有布置、有落实、有序开展;
二是做好学习宣传,牢固树立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节约资源、反对浪费、截污减排、简约生活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三是加强痕迹管理,做到会议有记录、宣传有材料、工作有成效。
四是做好支持工作,把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引导农民发展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加快推进传统流通网络现代化改造和发展新生态、新商业模式,引导生产端提供更多健康绿色产品。
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更高生活品质和绿色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强落项、补短板,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第五篇:城管局生态文明建设总结汇报
城管局生态文明建设总结汇报
*城管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创建工作,认真推进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第三方服务、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在强化统筹协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一定成绩。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一是官山南大道污水管网工程、*年第一期小街小巷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仰贤路、天宝南路(新昌大道-耶溪福城),城南环线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工程等五个工程已完工。二是城南新区污水接入了城市污水处理;完成了天宝南路、山峰坳路、天宝南路(耶溪福城-截污干管)、山峰坳路、*年第二期小街小巷工程已完成了标前审。三是完成了城市渗水处理提标扩容土方工程,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招标完成,正开始进场。
*、垃圾分类工作稳步进行:一是县区启动了*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目前,县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约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为*%。二是增强了组织管理。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每月印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简报》,刊登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进展。三是举办培训,加强宣传。举办了三次垃圾分类培训会。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万份,制作了宣传展板*余块。同时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处。
*、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整治:一是抓好城乡环境净化项目。投入*.*万元,完成旅发大会沿线乡镇场房相及立面改造*.*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万平方米,复绿裸露土地、山体*.*万平方米;开展“洗城行动”,清理我县城区内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道路两旁护栏;投入*万元启动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全县*个乡镇(场)全部完成环卫工作接管,环卫工作服务延伸至*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二是实施城区氛围提升工程。在县城区主要路口、各高速出入口设置景观花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灯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城区路灯亮灯率;硬化村庄道路,推进农田水灌溉、排污管网工程建设等,城乡环境焕然一新。三是对城区违规出店、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清理整治。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城覆盖全市率先完成。我县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范围为*县下辖范围内*个乡镇场,所辖村庄和集镇,服务人口*人。一是采取ZF购买服务,每年投入资金约为*万元。
二是建成了*个县级填埋场,*座乡镇垃圾压缩站。
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企业入驻后,设置垃圾收集点*余个,配备垃圾清运车*台,洒水车*台,快速保洁车*台,人力垃圾车*台,建筑垃圾自卸车*台,勾臂车、洗扫车、铲车等在公司停车场集中停放,作为乡镇场需求的统一调配。按每*人口配*名保洁员、每个乡镇场配*名垃圾清运员的标准,共配备保洁员和清运员*人。三是建立了《理事会履职制度》、《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进一步加强了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开展了城区管网普查工作,建设和改造了城市污水管道*.*公里。改善了城区雨污混流,污雨水倒灌及网管错搭、乱接、渗漏、堵塞等问题,提高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
*、垃圾分类推行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政务平台、户外广告、宣传手册等载体,营造了理解、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二是率先在旅游区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是*县正式列入*省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试点县。
*、进一步美化规范了城乡环境:一是在净化城乡环境行动中,全县净化治脏行动共清理垃圾*.*吨,清洗道路面积*平方米,清扫城市家具*处,清理违章小广告*处,清理僵尸车*辆,整治菜地*处*.*万平方米。二是在城市秩序专项治理整治行动中,共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治理*项,整治占道经营行为*起,整治农贸市场*个,整治户外广告*处,新建停车设施*处增设*个停车位,规范户外线缆*米。三是在美化治乱行动中,共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城市大街小巷实现照明全覆盖,亮灯率达*%以上,设置国庆主题造型*处,美化沿街立面*平方米。
*、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步形成:一是全县*个乡镇(场)已全部完成环卫工作接管,环卫工作服务延伸至*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二是在垃圾填埋场,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点建设完毕,各类设备以及人员基本配齐。三是管理制定升级。制定了多种制度,引导自然村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和落实好了环卫清扫保洁机制。
三、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污水处理整治所面临的困难:城市配套管网建设极不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偏低。我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到位,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住宅小区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覆盖面不足,县城区污水收集率达不到上级要求。
*、第三方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一是部分农村居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不强,仍然存在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二是卫生费筹措制度不完善。少数村民对垃圾处理工作不关心、不参与,不愿承担每人每年*元的卫生费。三是门前三包不到位。农户门前仍然存在杂物乱堆、垃圾未及时清理现象。
*、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不足:一是群众参与性不足。市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认识不足,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存在整治区域差距。一方面整治工作不均衡。各乡镇(场)之间、中心城区与乡镇场之间、城镇乡村之间整治工作不平衡。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及周边等区域有盲区、有死角,整治不到位。三是缺少长效机制。整治行动局限于“一阵风”,且基本上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况,整治结束后易出现反弹。
*、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问题: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主要靠ZF投入来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奖励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县未出台相应资金奖励办法,奖励制度还不够完善。三是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地域重视程度不一。部分乡镇(场)、县直单位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没有建设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点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有关建议
*、污水处理整治的规划:一是加快推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针对城南新区污水未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问题,通过*至*年期间开工建设,对空白区域进行覆盖,对已建成的区域进行联网成片,形成系统。二是摸清排水管网运行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清淤堵漏、混接错接改造。同时县城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检测,以此制定近期破损、塌陷、错接混接的改造计划,根据待检测完成后开展清淤堵漏、混接错接改造等工作。
*、垃圾分类的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快末端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尽快启动厨余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拆解厂等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项目。二是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直运”模式。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由专门的垃圾分类收运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并转运至各类垃圾处理点。三是建立相关制度,强化督导考评。逐步建立督导员制度、举报奖励制度、违法行为曝光制度、信用监管制度、考核制度、管理信息共享制度,狠抓督导考评。
*、城乡环境整治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常态机制。通过会议,主题教育等形式,让各乡镇(场)、工业园区管W会、各社区保持高度重视,明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对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导考核。二是加强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考核力度。并根据成效好坏予以奖励或追究相应责任。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以宣传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正确的生产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同时联合村W,社区向群众进行教育,培养群众的参与成乡环境整治意识。
*、第三方服务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建立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动态监督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建立问责机制,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完善环境整治投诉举报制度。二是加强对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宣传垃圾处理的方式和渠道,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人们保护农村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配齐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通过合理配置垃圾桶或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实行分类收集,形成全面覆盖镇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四是规范卫生费收取程序。通过办试点,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卫生费收取程序,并以点带面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