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考
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思考
——以XX县少数民族干部发展现状为例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重点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贯彻民族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目前,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00万人。少数民族干部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群众,植根于本民族地区,他们对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本民族的生活品质,有着普通干部替代不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相较于普通干部,他们更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本民族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新时期加强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知晓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这使得他们在大力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也能切实反映本地群众的基本要求,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相较于普通干部,他们更容易因地制宜开展好工作,充分发挥作为党与政府联系当地民族群众桥梁的沟通作用。
(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的工作难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问题的复杂性,而少数民族干部深谙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和特点,熟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更能够从深层次的民族感情出发,根据民族特点妥善合理解决掺杂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为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提供保证。
二、XX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XX县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大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干事创业环境,女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一)创新选拔机制,让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一是大力推行公推直选。2006年以来,对县城4所中小学校长和部分股站长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先后选拔了6名少数民族干部。二是公推民评全委票决乡镇党委书记。2007年,通过“公开报名、理论考试、实地调研、公开推荐、民主评议、重点考察、常委会差额提名和全委会差额票决”等8个环节先后产生3名乡镇党委书记,其中就有2名少数民族干部。
(二)创新培养机制,让少数民族干部作用充分发挥。一是县委出台了《XX县公开选派干部到产业党建示范带挂职工作方案》、《XX县选派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注重在基层生产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中培养磨练少数民族干部,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派了部分优秀股站级少数民族干部,下到乡镇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
宣传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营造出关爱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支持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履职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将镜头、笔头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报道少数民族干部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战略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工作动态、典型事例,起到宣传一个、带动一群的效果,激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投入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上来。
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该说,这些问题和不足,在边远贫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结构仍不尽合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存在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如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前些年虽然有所上升,但绝对数字与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比例相比仍然有距离,还不能适应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形势需要;另外,经济、工商管理和科技、法律等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不能适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由于贫困地区环境和条件差,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干部的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不少地方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性大为增强,且主要是单向流动,有能力的人都向外面跑。现在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医疗卫生人员流失严重,加上每年都有退休的,人才越来越少。
(三)统战部门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缺乏工作手段。部分贫困地区统战部门的同志反映,现在的统战工作
度,通过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拓展视野,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同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领导职数限额内中配齐配足少数民族干部;在无适合人选情况下,不勉强配齐,空出位置,让条件成熟的补上来,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三)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严格按照《规划》的相关比例要求,依不同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科学选拔一定数量后备干部,避免出现少数民族干部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现象。同时要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各类人才,并可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推进贫困地区各方面建设,更好地融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大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重视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之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一是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海南省制定并实施了《海南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2002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由1988年的15944人增加到了21211人,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1.2%。二是对担任实职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政治上充分信任,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使其有职有权有责,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和贡献;三是促成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四是经济待遇上一视同仁,生活上尽量给予关心。
然而,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群众素质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二是少数民族干部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学机会。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照顾的政策,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就学深造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在新招、任用干部工作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稍差。但是,少数民族干部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不管在汉族人口较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可考虑由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招录、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努力建立起既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又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从地区实际出发,设立一定的民族干部招录比例,并且结合干部配备条件和要求,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
三、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
首先,抓好教育培训。一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使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自觉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市场经济、金融贸易、wto有关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同时,选送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到内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学习深造,选送少数民族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选送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内地高校培训,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干部。
其次,抓好实践锻炼。根据不同情况,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内地沿海发达省市、基层等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或轮岗力度,使他们在不同岗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尽快成熟。
第三,抓好后备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们的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目前形势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人选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就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抓紧抓好。可考虑按照“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要求,建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计划,做好从高等院校选调少数民族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工作,把少数民族后备力量的培育作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对经过锻炼和考验,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要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四、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骨干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也是选择较高层次干部的基础。为此,一是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扩大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二是应以县、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及其他种类教育的培训基地,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基层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类型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定。三是应坚持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无神论教育。三是可从应届毕业生或者企业中选择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充实到基层,将之培养成优秀基层干部。
五、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各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有计划地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有能力、适合于从事经济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经过必要的培训后,输送到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要重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为了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级各部门有义务广 „„(未完,全文共4111字,当前只显示228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温馨提示:
第三篇:关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思考
关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思考
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对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罗甸县作为一个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当地的领导力量和核心力量,其决定性尤其显著。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自本民族群众,植根于本民族地区。他们对改变本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本民族的生活品质,有着普通干部替代不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知晓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这使得他们在大力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也能确实反映本地群众的基本要求,也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客观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工作难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问题的复杂性, 而少数民族干部深知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熟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在 1
开展工作时更能够从深层次的民族感情出发, 根据民族特点妥善合理解决掺杂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为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提供保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客观要求。
目前,罗甸县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共有500多名,约占总数的70%。但这还不能满足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配备要求。怎样推进罗甸县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扩大干部队伍数量, 提高干部队伍质量,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值得思考。
一、创造条件、大胆扩宽选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来源渠道。首先,狠抓基础教育, 少数民族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度是影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切实落实具体措施, 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扶持力度、改善民族中小学的教学条件等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 降低失学率,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子有机会站在同一竞争平台。其次,吸引人才回流。培养出的少数民族人才外流是影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的原因之一, 可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回乡工作,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来源。严格落实政策, 由于制
定出的倾斜政策落实难度大, 应结合本地实际,寻求各方协助, 争取逐年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最后,可以结合领导班子的近期调整和长远建设需要,切实抓好少数民族人才列入了后备干部名单,并针对其个人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实行跟踪管理和培养,使绝大多数后备干部都能健康成长。在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坚持从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单中优先考虑。有效确保其数量能够满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能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二、强化培训、注重实践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质量。目前全县按照《2006-2010年罗甸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即构建联合办学的模式、建立深圳市龙岗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构建网络教育的模式、开办“晚八点”学习班、举办主题读书会、实施“干部进名校”培训工程,这些措施都多层次全方位提高了全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借鉴这个计划可以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明确教育培训目标和责任。首先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及各种培训班、进修班,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轮训, 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将培训
常态化,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的力度, 通过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 拓展视野,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和鼓励少数民族干部通过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和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提拔选用好干部的重要手段,是切实解决好责任不明确和用人失误失察的重要保证。目前,全县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监督不到位。为此,首先要严格落实干部监督责任制,对不能履行监督指责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做到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逐级负责,确保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采取干部试用制、轮岗交流制,离任审计制和推荐考核联带责任制就是一套很好的经验。其次考核工作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严格进行。具体讲,考德就是考核干部的组织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考能,即考核干部的业务、技术、管理水平、组织领导才能、工作效率和文化水平,看其是否具备了胜任现职的能力;考勤,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心,是否肯学肯钻、任劳任怨、善于创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考绩,即考核干部工作成绩,重点是看对人民群众所做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考核的方法进行,以激励干部奋发向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有效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一是建立家庭助廉监督网。家庭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平台,家风的好坏会对家庭成员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召开家属助廉座谈会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干部家属枕边常吹廉洁风,桌边常敲警示钟,充分发挥“廉内助”作用,主动承担起监督提醒义务,管好管住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时时督促他们珍惜幸福家庭生活,拒腐不沾,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二是建立群众监督网。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和建立社区监督岗。聘请作风好、党性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组成“三风巡查员”,不定期到酒店、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进行明查暗访,对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廉政档案,推行廉政公示。为便于掌握领导干
部的动态,实施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不规范运行,要对他们的住房、配偶和子女就业及公务用车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核实,归入本人廉政档案。并定期将个人廉政情况向群众公开,明确公示时间、公示形式、公示对象、公示处置办法和公示督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接受全方位的检阅,从而筑起一堵“群众监督干部,干部接受监督”防护墙,为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披上一件“廉洁防弹衣”。四是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现代理念。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小时之内快乐工作、八小时之外快乐生活”的现代生活理念,把八小时之外纳入管理视线,引导他们不要迷恋八小时之外的酒场、歌厅、麻将桌等不正当、不合法、不健康的娱乐,要用读书、写作、摄影、书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业余生活、激发精神状态。
第四篇: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情况汇报
二、**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主要做法第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市委和各县市区、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坚持把这一工作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1999年和2002年4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河地发[1999]22号)、《**地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河地办发[2002]43号),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使全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第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重点抓好自治县主体民族干部的选配工作。市委明确规定:要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与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相适应;市直、县(市)直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至少要配备1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民族自治县县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1名主体民族领导干部;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党政领导班子,要选配2名以上主体民族干部,政府正职必须是主体少数民族干部。在我市自治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我市严格按这一规定和要求进行选配。经过多年努力,到2004年底,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总人口35.8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1.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1%。全县党政干部6107人,仫佬族干部2589人,占全县党政干部总数的42.4%;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12个较少民族之一,全县总人口34.88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5.65万人,占总人口的16.2%。全县党政干部6670人,其中毛南族干部126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9%。目前,市直工作部门班子中都配备有1名以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1个县(市、区)党委班子都配备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5个自治县政府班子一把手都是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第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一是围绕扩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培养少当选民族干部。在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少数民族干部的改革开放意识大大增强,促进了资金引进,生产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围绕发展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目标来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三是围绕打好扶贫攻坚战的目标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市委、各县市区委每年都有意识选派一批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到扶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区、乡镇、村挂任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如原市委办干部黄柯云等同志到东巴凤三县大会战一线挂职锻炼回来后,成长较快,已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上来。第四,加强干部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注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近三年来,全市先后选送 73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其中厅级43人,县处级249人,乡科级443人)到中央党校、自治区党校及上海、广东、福建、江苏、香港等地学习培训。2004年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其中,对476名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培训;每年都举办**市中青班暨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班次。二是选派少数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基层挂职锻炼、跟班学习。2001年以来,全市共选派了70多名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312名乡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同时,每年还有计划地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基层锻炼,重点跟踪培养。三是实行干部轮岗交流,使少数民族干部熟悉多部门、多岗位、多行业的工作,增强综合领导能力,打造复合型、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如,现任凤山县委书记韦善国、环江县委书记韦胜红、都安县长蓝英思、罗城县县长徐钦恒等同志都曾被安排到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党校和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和挂职锻炼,现已成为厅级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第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委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要与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适应,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自治民族干部要占30%以上,其中,政府正职要按1:3配备。我市后备干部从乡、村抓起,市、县都建有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册,其数量与其干部总数成相应比例,以满足各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的需要。2004年3月,市委以河办发[2004]37号文件要求做好处级后备干部集中补充调整,目前全市有市(地)厅级后备干部15人,县处级后备干部457名,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378人。
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意见:
(一)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难点和重点问题
1、帮助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的源头问题。一是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处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基础教育也比较薄弱,一般少数民族学生仅读完初中就无法再继续读高中,能考上大学的不多。二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的不多,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就更少,这样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造成了较大的制约。
2、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步伐慢的问题。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非常重视,但在具体的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还不够,使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不够快、中高层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难度比较大,造成少数民族干部难以参与国家重要政治生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不利。
3、帮助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高的问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财政比较困难。如我市是全国十八个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全市11一个县市区,有9个是国定贫困县,两个是自治区定贫困县,干部的工资大部分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造成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如我市本级每年的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才有30万元,由于经费缺乏,大规模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难以开展。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有新措施
1、要修改出台新的政策文件。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于1993年1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至今已有10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意见》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目标任务、培养措施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新的更具体的意见措施。
2、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源头建设。一是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目前,在一些特别贫困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教学条件差,教师普遍待遇较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需要重点解决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二是采取倾斜措施,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渠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录用干部的年龄、文化和任职资格条件或安排专项录用指标等,以保证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特别是较少民族人口进入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来。
3、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采以特殊的政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考虑少数民族在整体上存在的差距,在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提出不同的竞争标准。在考录国家公务员的时候,虽然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行照顾5分的政策,但对于人口较少民族如仫佬族、毛南族、白裤瑶族等,照顾的条件应更宽松一些。
(三)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要有新的办法第一,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后备干部从乡、村抓起,以满足各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坚持保证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备用结合,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激发少数民族干部竞争向上,奋发有力,干事创业的激情。第二,多渠道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确保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量。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加强干部队伍“两个源头”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对毛南族大中专毕业生的重点培养,共吸收986名进入干部队伍中来,使毛南族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毛南族自治县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第三,建立部门联动制度,共同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组织、民委、统战、人事、妇联等部门都配有一名分管领导专抓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工作,定期碰头研究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关事宜,整合力量共同搞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四)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有系统性、针对性目前,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培训缺乏系统和针对性,干部的理论培训多停留在应付任务上,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要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
要,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开放实际来开展理论、政策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意识,从而在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政策理论优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二是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开展理论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较快地熟悉当地中心工作,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缺什么、补什么”原则。
(五)要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实践锻炼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当前,在少数民族的培训上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工学矛盾突出。一些领导干部分管工作多,工作任务比较重,需去培训,排不出时间,精力难以集中,学习时间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培训的成效。二是多头培训。在培训的安排上缺乏统一的计划,党委一条线,部门一条线等形成各自为阵的培训局面,培训资源没有能很好整合,又造成领导干部重复培训,既浪费资源,又影响领导干部正常工作开展。三是学用脱节。由于一些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干部参加培训后,能力素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实际工作没有形成新的推动。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经过高层次培训后,虽然学有所获,但没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不能发挥学习培训成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挂虚职多,挂实职少。一些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虚职,虽然开了眼界,不能实质性地参与到班子决策,但实际的领导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建立多选派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挂(任)实职,加强对宏观管理、战备思维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培训,对表现突出、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可直接安排在中央、国家机关或者省部级单位、发达地区任职或工作,给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一个成长的平台,以此加快高层次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步伐。
(六)要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层次的特点,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实施分类指导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层次的特点,加强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分类指导。由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底子薄,整体素质偏低,对一般干部培养锻炼,着重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领导干部着重加强宏观管理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指导。建议:在今年将要召开的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建议中央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一)研究制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条例,解决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长效机制;
(二)要出台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专门规定。建议区党委向中央反映,考虑通过财政转移专项支付的办法解决在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经费等问题;
(三)采取学校定向招生,计划指令性分配的办法,使一些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
(四)国家每年招考公务员时,应当划出专门的指标招考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央、国家机关每年也应当划出一定指标招录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工作。**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革命老区,又是一个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带领干部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的改革发展大局,也关系到**的民族团结稳定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衷心地希望自治区政协考察团,通过这次考察调研活动,向自治区党委、中央民委及有关领导能引起重视,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使全国少数民族省、市(州)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有更新的作为。
本篇文章来源于 范文大全网 原文链接:
第五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妇女工作思考建议范文
一是落实妇女儿童工作经费。以**县为例,目前,县里虽然已明确妇儿工作“六个纳入”制度,每年安排5万元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尚未完全落实,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其它县市中的妇女儿童工作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妇联组织尤其是基层妇联开展工作时常因为经费不足而使工作陷于被动。建议从政策上予以支持,制定以妇女儿童
人数核算经费等相关措施,出台文件,建立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工作经费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各级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近年来,**县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公推公选等方式选拔了一大批女干部进入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规划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偏低。我县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9%,而女干部只占干部总数的12%,其中县四大家领导班子中女领导4人,只占12.5%;乡镇党政女一把手3人,只占8.3%;县直单位女一把手7人,只占9.3%;全县副科级实职女领导112名。
2、村“两委”班子女干部及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例低。村“两委”班子中,共有女性334名,其中女村支书25名,仅占8.7%;女村委会主任9名,仅占3.1%,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数分别占15%、29.5%。
3、女干部的分布结构不合理,女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多,担任领导职务的少;担任副职的多,正职的少。应加强对各级班子中女干部的合理配备,防止女性领导干部出现断层或青黄不接等现象,同时应提高村“两委”班子女干部及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
三是强化妇联基层组织队伍建设,落实相关待遇。18名乡镇妇联主席中,专职的仅7人,兼职中的6人为副科级,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3%。288名村妇代会主任中,专职的11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0.8%,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23%,村妇代会主任兼任村计生专干的由县财政发放补贴200元/月,专职的由乡镇或村里落实,每人100—1200元/年不等。40名县直妇委会主任中,仅3人专职,30岁以下只有2人。基层妇联干部专职少,年龄趋于老化,造成妇联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强。建议注重专职妇联干部的配备和培养,把村妇代会主任工作补贴纳入财政范围,解决从事妇女工作时间较长、成绩突出的专职妇干的政治待遇。
四是加大女性健康普查普治力度。通过今年开展的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普查普治活动情况来看,参加普查普治的45542名妇女中,查出患妇科病人数14572人,占32%,治疗人数5804人,占39.8%,没有发现重大疾病。广大农村妇女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够重视,很多妇女没有检查身体的意识或者是羞于检查,导致患病率高。应加强女性健康宣传,增强妇女的健康意识,同时落实各项政策,为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和优惠治疗,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是争取致富项目,为贫困妇女解决实际困难。随着男性劳力的出外打工、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中,六成以上为农村妇女,而她们当中一半以上的文化水平仅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在经济上尚抱着等、靠的想法,没有能力通过科技致富。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农村妇女增收问题,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在培训、信息、资金(如小额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通过一些致富项目的落实,为贫困妇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广大妇女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