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时间:2019-05-14 06:4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篇: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

创造良好的平安环境

某市建设局(2010年3月)

2009年以来,某市建设局根据自治区建设厅下发的《关于全区建设系统开展创建平安建筑工地活动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在全市建筑工地全面开展了以“保稳定、创安全,促发展”为目标的创建“平安工地”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创建任务,有效推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注重体现“三个抓”:一是抓思想统一,有效增强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自觉意识。引导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从城市发展建设的高度、从地区社会稳定的大局、从提高企业品牌的角度来认识创建“平安工地”的必要性,克服平安创建与已无关的错误思想,帮助各参建单位牢固树立“平安就是生产力”、“平安就是投资环境”、“平安就是城市文明的体现”的观念,通过创建平安工地、标准化示范工地等有效活动来取胜市场,取信业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二是抓活动部署,有效推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整体展开。为了深入有效地在全市建筑工地中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在2009年建设

工程开(复)工伊始,我局成立了创建“平安工地”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创建“平安工地”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建管工作会上,把“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做为安全生产的一项主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三是抓典型示范,有效提升“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创建活动的经验,将某市第三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博物馆工程作为创建活动试点工地,并于6月份在试点工地召开了全市创建“平安工地”活动现场会,自治区建设厅领导到会并作了讲话,市区各施工企业、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企业代表也到会进行了观摩。在日常监管过程中一边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一边落实专人负责,对各工地进行创建活动督查,帮助施工企业制订活动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切实提高“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水平。

二、加强基础管理,注重齐抓共管,有效提升工地治安管理的水平。根据建筑工地区域分布广、人员流动多和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建筑工地的治安管理。在日常质量、安全检查中,时刻叮嘱各建筑施工企业要落实治安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防范监控、加强治安巡查等方面入手,尤其是要求每个建筑施工工地要配备一名门卫,对每个出入建筑工地的人员、车辆都要进行登记。在治安管理上主要突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创建活动责任网络体

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精神,建立由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治保小组,共同抓好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治安管理工作。各施工项目部也明确一名同志负责治保工作,配合治保小组具体做好施工队伍的施工人员登记管理等工作,并建立健全招聘用工、户口管理、宿舍管理、门卫值班、物料保管等规章制度。二是切实加强建筑工地民工的治安教育工作。与市工会联合对市区23个建筑工地放映法制宣传片及电影31部,通过这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对农民工进行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教育,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针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认真做好治安教育工作和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确保不发生群体打架斗殴事件。切实抓好建筑工地偷盗案件的防范工作,积极引导各项目部门卫,同一小区或相邻工地共同联起手来,相互照应,共同防范,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偷盗”监控,使建筑工地的偷盗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实现了无重大偷盗案件发生的目标。

三、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源头防范,有效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注重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注重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扎实抓好安全监管工作。近年来,把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扎实的措施,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注重发

挥工程项目部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各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配合,联合治理,工地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工作中,各项目部都相应建立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到位,努力提高项目部自身的安全防控能力,从制度上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进行。各项目部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把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伤害、物体打击伤害、触电和塌方伤害事故作为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排查分析事故源,有针对性落实防范措施,将安全工作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防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常抓不懈,有效提升工地文明施工的水平。2009年,全市共创建自治区级标化工地22个,市级标化工地93个。将“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和“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工地都建立了不扰民措施。工地进行封闭式施工,出入口进行硬化。工地内落实专人,经常进行清扫洒水,降低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周围居民建设便民通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居民行走安全。施工现场各类材料、设备、预制构件等的堆放整齐有序,职工宿舍生活区和作业区分开设置,宿舍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保持宿舍的整洁卫生;工地食堂坚持炊事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保证职工饮食卫生安全。工地厕所设置建造

符合各项卫生要求,认真落实卫生保洁责任制,坚持做好日常保洁工作。

通过在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创建“平安工地”活动,各工地防范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各项现场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安全施工操作规范得到进一步贯彻,建筑工地和民工队伍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建筑工地的安全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为全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0年,为进一步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重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创建“平安工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某”的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结合开展“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创建质量安全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活动,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标化工地创建力度,加强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工程建设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把安全生产法规和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营造和扩大创建“平安工地”氛围和范围。总结近年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平安工地”创建工作范围,将全市建筑工程全部纳入到创建范围,以安全发展的理念丰富平安建设内

涵,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力争到今年底,使全市建筑工程创建“平安工地”达80%以上。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健全机构、制度和防范措施。各施工企业及建筑工地积极成立“平安工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努力使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有足够数量的专职人员从事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同时要及时制定治安保卫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管理制度及其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且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文明施工良好,工地设施齐全,施工环境和谐,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整改,无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三是安全教育落实到位。每一名新工人在进场前均经过三级安全生产教育,且在施工过程中随工序的变化和工艺的不同,及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倡各工地对操作人员进行每天一次的上岗前班组集中交底。努力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的过程监控。坚决杜绝建筑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件失效上岗,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三类人员”的动态管理,对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从速、从严做出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处罚,限制其岗位任职资格;加强施工现场防护用品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安全防护质量。进一步规范对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和管

理;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施工现场。突出重点对在建工程的临时用电、脚手架、塔式起重机、围墙围挡、临时设施、基坑开挖、职工生活及用电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

五是实施“平安付款”工程。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加大施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确保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要切实做到不拖欠农民征地拆迁费、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企业,要在市场准入和监管上,采取警告、经济处罚、清出现场、取消一定时期的投标资格、降低或取消经营资质等措施, 确保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布时间:2008-8-18信息来源:

去年以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新的不小的影响。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不高、融资难和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等一些主要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贡献,努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税收环境、法制环境,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多用市场手段少用行政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贡献

国家应逐步调整不公平的政策环境,逐步纠正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抓大放小”的误区。正确理解中央“抓大放小”政策精神,转变大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小企业仅是充当配角、无关大局的错误看法,实行公平对待的政策取向。在行业准入、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奖励有贡献企业等方面彻底摒弃歧视中小企业的倾向,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较高的水平上发展得更好一些。

要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贡献,在政策的制定上要体现出由“抓大”向“扶小”转变,在制定政策规划时,可借鉴发达国家在制定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中的“服务政策”。例如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当初也是由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当时他们一大批小企业得到了美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最终才得以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政府把推动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美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加以实施。

努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努力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是除了各大商业银行自行设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信贷部门外,还应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发展微型与民营金融机构。全国政协委员赵韩建议,建立社区贷款中介机构,解决再就业小额贷款难题。

具体操作上,应积极开展信用社区的建设,建立专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的社区贷款中介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政府、银行、社区可联手投资建立真正的信息化居民信用档案平台,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把握好“贷、用、还”三个环节,建立小额担保贷款的长效机制;灵活掌握贷款额度和期限,以申请贷款项目为标的,实行贷款1万-10万元的浮动额度和1-10年以内的浮动期限;取消担保机构,简化贷款手续,取消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环节,凭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自愿申请、社区(街道)组织审核推荐、社区贷款中介机构核贷的程序;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小贷”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审计,向群众公开检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避免人情贷款和不良贷款,防范贷款风险。财政部门提前将贴息资金划入再就业资金专户,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得到贴息。

二是对符合条件并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允许其发行股票和债券。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不应仅是大企业的专利,也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最便捷的方式,为此,应尽早在国内开设像美国纳斯达克那样的小型“二板”资本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这样将会使中小企业获得宽松的融资环境和最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宗衡日前在两会上呼吁,目前在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是要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缺少可靠的信用担保机构,是金融机构“惜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有效办法,发展基金可由中小企业共同出资,实行会员制,成立担保基金会,共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信用担保。五是考虑到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现状,适度地发展典当业。这样可以为中小企业的闲置资产的典当、抵押、拍卖提供便利,既可盘活中小企业的闲置资产,又增添了新的融资渠道,但要防止出现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企业一卖了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以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优惠政策。在放宽对中小企业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基础上,降低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降低企业税负,如加拿大的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及大企业的1/2;尽快出台对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不含以利润作为注资)的税收优惠措施,如法国对增加自有资金的中小企业,降低其适用税率。通过优惠税率来引导企业的注资。二是制定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促进面向所有中小企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心,加强对中小企业指导。

法制助推中小企业成长

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应从法律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来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认为,政府法律法规的出台,社会法制环境的形成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政府法规有利于保证中小企业获得足够的社会市场成长空间,避免市场上仅有几个大型垄断企业互相竞争,造成市场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从而创造充分的市场润滑空间。其次是有利于充分保证中小企业政策供给,包括在创新支持、政府奖励、政府产业政策上的倾斜等各方面提供法律的保证。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将应承担的市场责任、社会责任通过和政府的互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在立法层面上,应对《中小企业法》加以充实,使其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在体制层面上,应加强政府部门改革,明确执法主体;从攻略层面来讲,要解决中小企业在法律主体地位上的不平等:市场准入不平等、税收负担不平等、权益保障不平等、资源占用不平等。

自主创新化解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近30年,“MADE IN CHINA”字样的商品遍布全球,为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为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但今日中国制造的商品至今无法摆脱“外资图纸,中国组装”的命运。90%的可观利润归拥有知识产权的外方所有,只有10%的微薄利润属于我们。“外国专利、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瓶颈。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很多企业更产生了“创新恐惧症”,甚至也有企业怀着“你创新,我冒仿”的歪念,大大破坏了企业创新环境。大多数企业家对企业发展考虑层面仅停留于占有市场份额,获得盈利,缺乏以创新立足市场,以创新应对政府产业政策的考虑。中小企业主要是“来料加工”的发展模式,缺乏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呼吁,世界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商品之上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品牌年代;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品牌。为此,一方面要加强中小企业法律供给和政策规定,在政策供给上,地方政府在技术奖励、政策倾斜、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对中小企业的引导等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强化占有市场的自觉性和敏锐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把握创新、推进市场技术进步。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除了要在简化审批、宽松环境、降低门槛、鼓励创业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之外,还要充分依靠和大力推动行业协会发挥扶持功能,积极为中小企业在申请设立、科技创新、技术引进、专利申报、资质评议、改制融资、产品推介、自我展示、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周密服务。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引导。政府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制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原则和指导政策,指导企业对境外的资源开发、境外工业区建设和劳务承包等专项规划;加快出台完善有关企业境外投资、境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二是改革项目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三是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完善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体系。可以参照海外的做法,建立半官方的海外办事机构,为企业提供有关境外投资信息、代办投资手续,对“走出去”的企业进行跟踪调研。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中介机构,代替政府的有关行政职能,为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法律、会计、审计、风险评估和技术援助,鼓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铺平道路。要建立境外商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在市场准入、产品和服务价格方面进行必要的协调,增强凝聚力,消除恶性竞争,共同对外,使企业的境外发展更加有序。五是建立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保护机制。政府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对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对企业到非洲、中东等政治风险大的地区去投资不能采取消极的方式,而是要提供担保以减少风险。要着手构建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引导境外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源头上降低遇到风险的可能。六是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境外投资环境。

多用市场手段少用行政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

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及法制环境)可以使企业的运作生机勃勃,并消除企业对隐性的政策风险的担忧。但是,现阶段某些地方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往往过于主观,往往缺乏实操性和对市场的基本认识,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企业付出惨痛代价。企业完全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过多的行政手段干预更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预期,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生存的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对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很多企业不得不因此退出市场,结果减少了市场产品供给,加剧了通胀压力,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政府不得不出台更新的调控政策,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杨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由行政控制转向市场调节,主要依靠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律手段,节制各级政府行政手段的使用。二是在调控中,若必须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经济运行问题,也应由“以政府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平衡,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保证政策的可执行、有效和公平,切实维护市场参与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政府应把建设一个公正、公平、透明、法制的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消除企业对政策风险的担忧,从而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投资与再投资,真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塑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切实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发布单位:市经委 来源:省中小企业网

第三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公安局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建立起社会监督、管理、教育矫正机制,减少脱管漏管现象,使社区矫正人员不再危害社会,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让服刑人员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增强其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睦,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落实衔接管控措施促进教育改造质量全面提升

在社区矫正试点过程中,围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3项工作任务,落实衔接管控措施,避免发生脱管、漏管,通过公益劳动、心理咨询、个案矫正、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等多种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教育矫正社区矫正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防止重新违法犯罪;提高了教育矫正质量,减少了重新犯罪。

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实现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社区矫正工作与监禁矫正相对,对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服刑人员不予收监关押,通过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等措施,在社会上、家庭中把他们管教好、改造好,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宽的一面,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落实到了刑罚执行工作中,有利于从源头

上遏制、减少违法犯罪,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我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社会主义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将做到以下几点:

要进一步扩大社区矫正工作覆盖面。认真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八)关于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尚未在全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要借鉴全面开展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全面开展的地方,要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深入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和帮扶。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依法执行社区矫正人员报到、会客、请销假、迁居、政治权利行使限制等措施,避免发生脱管、漏管。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加强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认罪悔罪意识,不断提高矫正质量。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帮扶,对有需求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谋生能力,帮助其适应正常社会生活,顺利融入社会。

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与衔接。社区矫正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任务艰巨。要争取社会各有关

方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与经费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管、有专职工作人员抓。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齐配强人员,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努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招录、招聘、招募”方式,建立由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培训,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并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要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要紧紧围绕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个核心,抓好衔接接收、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会客、请销假、迁居、政治权利行使限制等工作制度,统一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工作环节。统一规范法律文书,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和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

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作为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社区矫正工作既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四篇:阿勒泰国税局倾力打造“平安国税”

阿勒泰国税局:倾力打造“平安国税”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阿勒泰国税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阿勒泰。该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狠抓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创建平安和谐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与打击相结合,齐抓共管”的方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为促进阿勒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加强领导

构建平安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平安和谐国税”创建工作,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观念,把加强创建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同时,该局制定了创建“平安国税”工作的长期规划,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目标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订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承东任组长,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责任制。将平安创建工作和税收工作一起纳入了全年的目标考核,使全局“平安国税”工作形成了抓争创促稳定的热潮。

强化宣传

不断提高平安创建工作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平安国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该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种平安创建的宣传活动,以税收法制宣传为契机,积极拓宽宣传覆盖面,扩大了平安创建宣传的影响力,使创建“平安国税”工作深入人心。

构建宣传平台。通过以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媒为平台,把税收宣传同“平安建设”宣传结合起来,出台了阿勒泰市国税局“平安单位”创建标准,把“执法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作为“平安国税”创建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实施,全局职工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100%,形成了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开展专项活动。采取安全培训、图片展览、知识答卷竞赛等方式,广泛开展了多形式的综治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治安联防活动,共同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协作公安机关开展了扫黄打非活动,使该局内部治安秩序良好,实现了“四无”单位,即无刑事案件、无职工犯罪、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矛盾激化的群体上访事件。

组织专项学习。一是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等为主线,大力倡导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安全条例,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大力宣传安全法规,提高该局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活动方案》《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印刷成册,发到每名干部职工手中,使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系统范围内在总结“四五”普法成功经验上,扎实开展了“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按照阿勒泰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该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阿勒泰市国税局“五五”普法规划。为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安全意识,该局还邀请了有关法律方面的专家,讲授有关刑法、宪法、民法等知识,为“平安国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对照全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中明确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全面地自检自查,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三是在自查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相关部门领导小组的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五”普法期间,该局获得了省国税局和省法建办联合表彰的“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

突出重点,积极做好防范工作

“平安国税”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防范措施。

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社会矛盾排查,抓好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在预防和减少信访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识,把群众信访引导到法制化轨道上来,充分尊重并确保信访群众权利依法得以实现。同时,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了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发生。几年来,该局没有因税收执法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信访事件发生。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该局共投资30余万元用于防盗设施建设,在局办公大楼、办税服务厅和七个基层税务所安装了自动警报系统和防盗设备,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去年以来,该局辞退了原来的门卫,聘请了保安公司的保安,门岗管理实现了规范化、专业化。同时,重新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成立了守楼护院巡逻队,各宿舍楼选出了楼长,24小时对机关大院重点部位进行巡逻,机关大院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未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达标先进单位。

发挥职能创平安。该局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总体要求,通过抓好源头、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格执法,使税收秩序不断净化,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惩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今年以来,该局稽查局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加大税收检查力度,共检查纳税户21户,查补税款450余万元,净化了税收环境,和谐了征纳关系;大力贯彻落实各项有利民生的优惠税收政策,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提升了国税系统的形象。去年以来,该局按照规定对5家企业、622家个体户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共减免税收2073万余元,为“平安阿勒泰”的创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该局十分重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为此,邀请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杨和平为全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禁毒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课,提高了全体职工的禁毒意识,推进了“无毒单位”的创建。该局还邀请了省消防队教官为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对全局消防安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及时排除了隐患。

第五篇:罗干:深化平安建设为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罗干:深化平安建设为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

来源:《时代中国》2007年第05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罗干近日出席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平安建设,更好地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罗干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平安建设,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平安建设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罗干指出,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健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认真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开展治理整顿。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罗干强调,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等方面狠下功夫,把平安建设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

下载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倾力打造平安工地,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