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

第一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自评报告

(阳原县医院部分)

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省、市有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强化落实,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河北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自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医改办函[2014]16号)等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现将有关情况评估汇报如下:

一、资源配置情况:

阳原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属河北省第二批公立县级医改试点医院。医院占地50.3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住院床位380张。

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1、为了确保医改顺利稳步推进,县医改领导小组正在编纂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院长聘用制章程,以达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的目的。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长效机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着力创新县级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单位活力,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2、为精准核定县级医院编制等设臵数,县编办、人社等部门在医改启动后深入县医院,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详细核对了县医院的现有科室设臵。目前县医院编制数已由原来的230人核定为现在的300人。并于10月初顺利完成核岗核编工作,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正在数据测算阶段。

三、补偿机制:

(一)补偿机制建立情况:

2013年7月1日零时,县医院按照医改要求准时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新收费标准执行到位。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后,县医院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取消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按进价销售。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取消药品加成县医院减少收入970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收入137万元,降低大型医疗检查价格减少收入28万元。为确保医改后县级医院运行平稳,我县多次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县医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基线调查工作,并将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臵、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以及县医院债务问题等列入今后改革的重点。目前,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已按照5:4:1(即县财政补贴2012年度药品合理差价总量的40%)的方式由财政给于补偿,并已纳入财政预算,按月拨付,每月31.9万元。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按照河北省物价局有关物价要求调整了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下调了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了护理类服务价格、部分手术类价格,床位费于2014年1月7日获得省物价局、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并执行。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内容共2800多项,但根据实际服务能力县医院只调整了不到300项,综合看来,要想达到通过调整了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达到补偿60%的目的,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财政投入情况:

县财政对县医院财政拨付政策为:

1、工资部分:拨付在编差补职工基本工资的70%,2011年为260.90万元,2012年为264.18 万元,2013年为265.83万元,均为县财政拨付

2、专项资金拨付:2011年710万元,2012年390万元,2013年160万元均为基建专项资金。

3、取消药品零差价后县财政增加拨付资金情况:县财政从2013年7月1日县医院执行药品零差价后,每年为县医院增加拨付资金380万元,均由县财政列支。2013年7月-12月在于2014年一次性拨付,2014年按月拨付,每月31.9万元。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一)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立情况

县医院药品统一网采制度已落实。目前药品采购已经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执行国家招标价、统一配送,并严格执行备案、应急等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现药品配送基本能确保及时到位,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基药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基药采购制度、基药派送制度,以及建立基药二次议价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得到有效保障。经统计:县医院从2013年9月起到2014年9月,网上统一采购药品总金额达2177.9万元。

(二)监管情况

为了强化监管,提高群众满意度,我县县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药品采购的监管力度。一是县医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公示药品价格,及时公布“药品零差率”后的药品降价信息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所购买的药品价格一目了然。二是通过增加患者费用查询系统,让患者对每天的治疗情况和用药情况一目了然,增加了患者的知情权。三是出台了《县医院新农合统筹金管理办法》、《县医院抗菌药品管理规定》,并制定了各科室药占比指标,与职工效益工资直接挂钩,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四是力求所有药品耗材采用网采,严禁与县医院有业务往来的药品供应商进出临床及业务科室。五是医院与药品供应商和医务人员都签订了《杜绝商业贿赂协议书》,同时县医院出台了《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商业贿赂管理规定》,有效地遏制了药品和耗材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条。

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我县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对各医疗机构均采用总额预付制度,采用这一支付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医保资金的透支风险,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或中段费用,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截止10月底县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90.16元,同比下降13.54%;门急诊次均药费40.61元,同比下降19.96%;住院次均费用3077.12元,同比下降30.19%,住院药品次均费用2253.48元,同比下降26.77%;药品收入1880.75万元,同比下降43.37%。

六、人事分配制度

(一)人事制度改革

医院现有职工378人,其中正式职工273人(包括70%差补编制人员137人和自收自支编制人员136人),临时聘用93人,返聘12人;执业(助理)医师在岗94人,执业护士在岗82人,;医技人员在岗40人,医务人员共有233人(不包括返聘人员),其中临床医技93人,护理人员140人。全院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 92人,初级职称的108人。县直各医疗机构编制采用县情和医院情况相结合,由县编制委员会、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目前确定县医院编制数为300人,核岗按照县级医院岗位设臵标准设臵,由县人社局、县编办审核后,报张家口人社局批准。

县医院在职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按照个人和单位共担交付方式,退休职工由县财政负担。

(二)分配制度改革 目前县医院尚未执行绩效考核。县医院属于财政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县财政对县级医院的补助政策是:拨付在编差补职工基本工资的70%,其它津补贴及办公经费没有拨款。因县级医院自有资金不足,使得县级医院职工的津补贴工资多年来没有执行,特别是2010年我县执行绩效工资以来,职工工资与其它单位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最新的调资政策,如县级院按基础绩效工资执行,按县医院计算,在现有的基础上每月将增加工资支出16万元,每年增加192万元。加上年终绩效工资每人平均4500元,按县工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在职职工人数271人计算,年终绩效工资计122万元,共计全年增加支出314万元。这就更增加了县财政的负担。

七、提升服务能力

(一)服务能力现状

我县住院患者县外转诊率 %,外转率最高的病种依次为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我县的基本情况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要想实现医改“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尤其需要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二类科室、特色科室建设,比如: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核磁共振室、细菌室等,根据县医院现有规模加强或组建以上科室至少需引进10-15名优秀学科带头人,而每位学科带头人至少需工作3年以上。县医院计划在2015年启动重症监护、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完成中心供应室、病理科改扩建任务;同时计划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投入,力求早日实现卫生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设,不断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及时结算。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正在努力运作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医改工作稳步顺利推进的助推剂,为了弥补县级医院院多年来人才引进方面的短板,县领导正在积极谋划今后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性政策,增加县级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真正留住和培养出有用人才,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今年县政府为县医院公开招聘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5名,确保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县医院先后按计划派出了22名思想进步、积极进取、有专业特色的医师到张家口、北京等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并接收了数名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县医院进修学习。按照县域《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规定和要求,努力实现县、中两院布局、功能、规模与标准上逐步达到应有的水平。

第二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按照省、市有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落实,扎实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根据国医改办函„2016‟55号《关于印发2015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将医院综合改革效果总结如下: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设病床850张。2012年-2014年,我院未被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但我院一直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2015年湖北省全面启动了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我院紧紧抓住破除“以药养医”这个关键环节,从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保障机制、强化医保支付管理、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上下联动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医改,取得一定成效。

(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我院于2015年10月30日零时起正式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共调整药品960个品规,其中包括中成药360多种、西药600多种,不包括中药饮片。2015年11-12月,零加成销售药品1014万余元。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真正还利于百姓。

(二)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我们参照******物价局《关于公布执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襄价费字【2015】132号)文件的标准,合理调整医疗、护理和手术等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其中大型设备CT、磁共振检查下调20%,检验类项目下调15%。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适当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价值的服务性价格,包括诊查费、护理费、31类诊疗费等。在本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我院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共计678项,调增451项,调减227项。

(三)加强医保管理

县医保部门推行总额控制、总额预付等复合型付费支付方式改革,我院在医疗服务中通过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出台《控制医疗费不合理增长的管理规定》等措施,使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11—12月医院出院病人例均费用为4665元,其中医保患者例均费用5155元,新农合患者例均费用4454元。两项医保例均费用与2014年同期增幅下降2%。

(四)加强上下联动

分别加入2家三级医院(******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协助、双向转诊诸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在县域内,我们与13家基层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采用分区包片办法每季度开展一次巡诊、教学查房、慢性病讲座活动。医院成立了分级诊疗办,设专人负责转诊。医联体内部实行预约转诊一站式

服务,只要与转诊办联系,上转患者可凭转诊单直接到达相关科室;对需后续治疗、康复的患者我们“点对点”下转到基层医院,并提供随访服务。2015年11-12月,从我院转往市级医院病人523人,外转率7.06;从基层医院转诊我院病人为614人,从我院下转基层医院病人为10人。

(五)执行改革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医改主要以价格调整为主导,2015年11至12月份因取消药品零差价,导致我院药品收入减少152.14万元,服务性价格调增收入201.97万元,降低大型医疗检查价格调减收入173.68 万元。增减合计实际亏损123.85万元,未能实现填平补齐的目标。原因分析如下:

1、普通诊疗项目未纳入本次******调价范围。省市物价部门确定的物价调整范围包含了其他综合医疗服务项目(床位费、空调费、抢救费、吸氧费、注射费、换药费等),在我市并没有纳入调价范围。因此在测算时我院调价净增额比实际执行要多。如:空调费收费标准与成本差额过大,冬夏两季运行成本高,床位费仅能维持空调成本费;床位费、氧气吸入、换药、注射费等费用未调整。建议进行调整。

2、在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前,我院一直将药占比控制在较低水平。实行药品零加成后,我院药品所占基数低,纳入补偿80%的基数小,按填平补齐原则,在有关部门测算时导致手术费用调整率与本市兄弟医院低近十个百分点。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采购价统一实行招标价后,药品采购成本却呈上升趋势,患者费用负担增加。

4、部分检验项目,检验试剂成本较高,如果“一刀切”的调价,有些项目的人力及设备折旧都无法保障。例如:做一个血培养原价68元,下调15%后仅57.8元,而买一个培养瓶55元,加上设备折旧和人工费至少20元,成本费为75元,实际上是亏本在做。建议下次分项目调整。

二、财政补偿机制落实情况及医院管理机制的变化

(一)县级财政投入情况

1、县财政对县医院基本预算部分:2012年为269万,2013年为242万,2014年为245万,2015年为285万。均由县财政拨付到位。

2、取消药品零差价后县财政补助情况:从2015年10月30日起县医院执行药品零差价后,县财政对医院亏损部分按20%比例补助,按月拨付到位。2015年11月为63万,12月为59万。

(二)医改给医院带来的变化

1、构建了公益导向的补偿机制。从理顺医药服务价格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节约运行成本入手,建立了补偿保障机制,基本实现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改革目标。

2、优化了医院的医药费用结构。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合理提高了诊

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院的收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得到了充分体现。医院药占比从过去的32%左右下降至28%左右,而医疗服务收入由原来的68%上升至71%左右。

3、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2015年医院共接诊门急诊病人近3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4.2%;抢救急危重症病人7千余人次,较去年增长1.8 %;收治住院病人3.5万余人次,较去年增长1.4%;完成手术近9千台次,较去年增长9.2%。实现业务收入2.12亿元。新增市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县域内就诊率与改革前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4、规范了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医改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医德医风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修养和职业素质教育。我院将医德医风考评作为综合目标一个“独立单元”对全院所有科室和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人违反医德医风规定,将导致科室整体利益受损。此举使医院形象大幅提升,医生开大处方、乱检查情况基本消除,患者对医院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5%。

(三)规范药品采购供应管理。

药品采购全部在《湖北省基本药物中标目录》和《湖北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标药品目录》中选择,通过“湖北省

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网上集中采购,确定了7家商业公司实行了药品集中配送。2015年11-12月份药品采购金额976.81万元,其中网上采购金额830.29万元,集中配送率99%。二是落实优先配备基本药物政策,并按比例配备基本药物。医院常用药品品种有960种,基本药物品种达544种。2015年11-12月份基本药物销售金额523.99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额比例53.64%。

三、关于法人治理结构及医院经营自主权

目前我县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具体措施,待政策出台后稳妥推进。

四、建立积极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建立和完善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层干部聘用实施方案》、《南漳县医院人员招聘护士管理办法》,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每年进行一次述职测评,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续聘,考核不称职者一律不予聘用。护理岗位全部从社会公开招聘,在工作岗位上实行分层次管理考核。逐步建立起科学分类管理、人才结构合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2、在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基础上,建立“以预算为导向”的分配体系和以“运行效率、内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社会满意度”四个考核维度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不

将创收与科室绩效挂钩,职工按岗取酬,优绩优酬,按服务满意度取酬。主要激励约束指标有:①医药比考核。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后,为每个病区设定了医药比基数,每上升1%扣绩效1000元。②基药比考核。强化基药使用管理,基药使用比例占科室药品比达50%以上,每下降1%扣1000元。③中医药(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比例考核:落实《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比例。中西医结合科中草药使用比例同比增长10%,每下降1%扣200元。④材耗比考核:根据《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管理规定》考核。⑤转诊比考核。每月与同期对比,转诊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扣科室绩效5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奖科室200元。⑥严格控制例均费用。借助信息化平台,严格医保农合“目录外用药”比例,严格控制例均用上涨,对违反规定的,例均费超标部分全部进入科室成本,并对当事医生进行经济处罚。通过上述激励与约束机制,职工待遇较医改前提升5%,极大的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五、提升效率和服务能力方面的障碍及破解思路

1、增加财政在基本建设、专科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的投入。要按医改精神将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臵、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以及县医院债务问题等列入今后改革的重点。

2、解决人员编制不足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医改,大多数医院规模和服务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医院现有人员编制与床位编制比例不配套的矛盾日益显现。如我院的人员编制是按过去300张床位核定的490人,随着医院的发展,省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重新核定我院床位为850张。医院现有职工712人,其中正式职工527人,招聘护理人员185人,离退休人员212人。2015年,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向县编委、人社部门提交了重新核定医院人员编制的申请,相关手续正待报批中。

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方面

1、进一步明确补偿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铺开,财政补偿机制要建立到位。县级人民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要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财政补偿办法》,认真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建议通过三种方式补助。经常性补助。可采取按编制、按床位、定额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医院运行经费给予补助,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由县级财政全额承担。政策性补助。主要是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项目、指令性工作任务等给予补助。专项性补助。主要包括设备购臵、医院基本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

2、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在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同时,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元化付费方式改革。要发挥医保差额支付政策对分级诊疗的撬

动作用,合理引导进行分级诊疗。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重新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并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探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要从政策层面对山区县医院人才引进与培养给予倾斜,让实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七、加速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打造智慧医疗。2016年完成OA办公系统、心电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电子签名、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的对接、远程会诊等。2017年实施移动医疗、无线移动床边护理等信息平台。2018年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医联体单位平台对接,提供远程医疗、内外信息协同等服务。至“十三五”末,实现医联体成员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亨,搭建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医院智慧医疗平台可为患者提供手机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缴费、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

第三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县中医医院

按照自治区、南宁市有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4年我院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南宁市卫计委《关于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的通知》(南医改办„2015‟9号)等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现将有关情况评估汇报如下:

一、资源配置及功能定位情况:

***县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属广西国家级第二批公立县级医改试点医院。医院占地7242平方米,建筑面积11850平方米,住院床位138张。我院作为县域内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中医医院,继续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人员培训指导,以及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为了确保医改顺利稳步推进,2013年我院院长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竞聘院长,院长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人事管理、医技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分配、预算执行等自主经营管理权。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长效机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激发单位活力,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目前院长、副院长每年由县组织部按科级干部进行考核,院长负责制、任期目标与奖惩还需不断完善。

三、补偿机制建立情况:

(一)破除以药补医情况

2013年2月1日零时,我院按照医改要求准时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新收费标准执行到位。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后,医院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取消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按进价销售。2013年和2014年医院总收入分别为2550万元和2557万元,药品收入分别为886.25万元和648.53万元,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减少收入分别为132.94万元和97.28万元,自治区和县财政药品零差率补助分别为18.45万元和20.12万元(按6: 4比例补助)。实行药品零差率两年来,医院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节约运行成本,严格控制贵重药品、减少辅助药品、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等多种措施等,医院药物收入下降26.82%(减少237.72万元),药占比由44%降至32%,以药养医的局面有突破。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2013年按照自治区物价局有关物价要求提高了护理类、部分手术类价格,下调了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在调整的44项医疗服务项目中我院常开展的项目只有20多项。2014年9月自治区物价局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增加到54项,其中有4项为中医治疗项目,提高了床位费,我院常开展的项目达到了30多项。2013年和2014年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收入分别为79.77万元和93.17万元,增加了13.40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减少收入比率由60%提高到96%。综合看来,要使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达到补偿80%的目标,必须是以为群众提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不能仅降药品收入达到目标,而要主导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达到目标办法才是最好办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三)政府财政投入情况

1、工资部分:县财政每年拨付公立医院定额补助指标92万元,按月拨付,每月7.6441万元。2014年退休人员工资7.15万元。

2、取消药品零差价财政拨付: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12.07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8.05万元。3、2014年中央和自治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97.73万元,我院按照文件要求专款专用,目前,用于支付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77万元;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44万元;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等4万元。

四、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立情况

医院药品、医用试剂耗材、高值医用耗材统一网采制度已落实。目前90%药品、80%普通医用耗材采购和全部骨科高值耗材已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执行国家招标价、统一配送,并严格执行备案、应急等药品、耗材采购管理制度。现药品耗材配送基本能确保及时到位,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基药、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基药耗材采购制度、派送制度,以及建立低价药品议价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得到有效保障。2014年,医院网上统一采购药品总金额达600万元,基药采购品种占医院用药总品种60%,销售金额占比为30%;医用试剂耗材90多万元。

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我县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对各医疗机构均采用总额预付制度,采用这一支付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医保资金的透支风险,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在2014年的医保严管年中,通过医院内部加强管理和医保部门定期督查,规范了诊疗行为,适应了医保、新农合政策新常态。2014年基本医保目录药品使用率达标;药占比(中药饮片不计)同比下降12%;门急诊次均费用109元,同比下降11.17%;门急诊次均药费41.61元,同比下降28.25%;住院次均费用4096元,同比下降6.9%,住院药品次均费用1143元,同比下降31.1%;药品收入648.53万元,同比下降27%。;平均住院日为8天。

六、人事制度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255人,其中在编职工91人,在编医务人员75人,聘用163人,返聘1人。医务人员共有1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人,执业护士85人,医技人员11人。全院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 54人,初级职称的154人。目前县医院编制数为102人(1997年核定的编制数),卫计局、人社局、县编办已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岗位设置标准设置核岗,报市人社局批准。

七、分配制度改革

目前我院尚未执行院长绩效考核。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了以工作量为导向的《隆安县中医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分配机制,对药剂、财务、后勤等部门整合资源,体现重绩效,向重点专科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将工作量、技术含量、出勤情况、综合目标考核等要素作为分配依据,奖励鞭策同时实施。1年来,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科室与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医务人员平均收入较去年提高15%左右。但是我院成立以来,医院门诊、病房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添置基本都是医院自筹资金投入,医院债务沉重。每年县财政定额拨付工资补助92万元占职工平均工资比例不到20%,工资其余部分由医院业务收入补充。因中医院的业务特殊性,中医诊疗的人力资源成本大、人才培养周期长、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合中医体系,使得中医院的业务收入与同级县级医院差距越来越大,医院可使用资金不足,多年来一直处在为保工资线上生存,同时还要偿还历年的欠款。

八、内部监管情况

为了强化监管,提高群众满意度,我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药品采购的监管力度。一是医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公示药品价格,及时公布“药品零差率”后的药品降价信息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所购买的药品价格一目了然。二是通过增加患者费用查询系统,让患者对每天的治疗情况和用药情况一目了然,增加了患者的知情权。三是制定了各科室药占比指标,与职工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四是力求所有药品耗材采用网采,严禁与医院有业务往来的药品供应商进出临床及业务科室。

九、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正在努力运作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2014年县政府为我医院公开招聘了中医师、临床医师共3名,确保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选派14名优秀青年医护人员赴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安排80余人次到区内外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请上级专家定期到科室开展带教查房、手术示范、全院培训等,为全院医务人员技术提升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十、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财政投入不足,资金难以保障。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有限,资金投入无法满足医改需求。

2、名医中医人才短缺,学科带头人缺乏,中医学人才补充、培养的长效机制未建立。

3、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设备仍很薄弱,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部分已接近老化淘汰报废年限,维修运行成本大。

十一、工作意见或建议

一是各级财政加大对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中医院的政策倾斜要确实落实到位。

二是中医院建院时间短,中医院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沉淀,制定符合中医院发展规律的医改规划,做好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和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加大医院管理人才和医技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015-4-8

第四篇:长沙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长沙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推进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和《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湘卫体改发[2014]2号)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长政办发[2014]4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法人治理、医保支付、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15年,全县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到2020年,力争县域内患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二、改革范围

全县6所公立医院全部实行改革,包括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星沙医院、县精神病医院。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政府向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以及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2.逐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

3.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药品采购运营管理,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效益。

4.合理配置资源。启动《长沙县“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一纳入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国产设备和器械。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严禁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对超规模、超标准和举债建设的,严肃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5、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完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专科的规划,积极推进中医馆、国医堂建设。设立中医药专项资金,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二)深化补偿机制改革

1.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中药饮片暂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80%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弥补,其余部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内部消化等方式解决。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缩小医保基金政策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

2.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调整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疗服务价格上调总量不超过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的80%。合理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3.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县人民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要在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等政府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探索PPP模式,依法适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1.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全部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原则,采取量价挂钩、双信封制、招采合一的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模式,逐步实现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相衔接。减少和规范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切实降低药品价格,有效遏制药品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非基本药物,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非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县级公立医院和高值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

2.保障药品供应。药品配送原则上由中标企业自行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或直接配送,减少流通环节,规范流通秩序。可根据实际探索药品集中配送办法。严格采购付款制度,制订具体付款流程和办法。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付款的,采购机构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卫生和财政部门负责监督货款支付情况,严厉查处拖延付款行为,并向社会公布。配合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低价、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机制。加强药品储存管理,改善药品储存保管条件,防止贮藏不当影响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3.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及配送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不良记录。对采购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的,一律记录在案并进行处理;对向采购机构、县级公立医院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惩处。完善诚信管理,以合同的方式约定企业出现违法违规配送药品等情形时将要承担诚信违约责任。

(四)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1.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人社、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制订出台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要及时出台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的具体办法。在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同时,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加快实现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向预付制的转变,并逐步覆盖县级公立医院诊疗的所有病种。严格临床路径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科学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协议约定按时足额结算并拨付资金。2.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健全医保对医务人员用药、检查等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居前列药品(高值耗材)、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复诊率、人次人头比、转诊转院率、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监控,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五)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合理核定编制。县编办、人社局要根据省制定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0%。

2.改革人事制度。充分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优化人员结构,按标准合理配置医师、护士、药师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单位编制限额及其结构比例内,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鼓励探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水平。

3.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建立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允许公立医院医生通过多点执业获取合规报酬。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卫生、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具体绩效考核办法,将医院的公益性质、运行效率、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水平等挂钩。建立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为核心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把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等作为重要指标。

(六)加强医院管理

1.落实院长负责制。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强化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完善院长激励和约束机制,严禁将院长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探索建立院长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2.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以安全、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实施会计监督,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施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民主决策,推进民主管理。

3.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加强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和分析。加强医疗行风建设,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强化问责制,严肃查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失职渎职行为。

(七)提升服务能力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到2020年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研究制定引进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医师和医学类研究生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的优惠政策。经批准可在县级公立医院设立专科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并按规定给予合理补助。

2.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标准,加快推进县级医药卫生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着重规范医院诊疗行为和提高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能力。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立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同时与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网络,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方便群众就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群众隐私。

3.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完善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范围,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医院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等对待政策。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八)加强上下联动

1.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以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健全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骨干医师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可采取推荐优秀管理人才参加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选聘等形式,提升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制度,鼓励采取专家团队支援的方式,将业务支援扩展到管理支援,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技术和管理水平,采取政策支持、授予荣誉等措施。鼓励已退休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到县级公立医院服务。2.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制订分级诊疗的标准和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别。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便利。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力争2015年底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70%左右的目标。

(九)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1.严格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费用控制、财务运行等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做好医疗费用增长情况的监测与控制,加强对高额医疗费用、抗菌药物、贵重药品以及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等的回溯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检验等行为。

2.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定期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事业单位法人报告等信息。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县级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档案,记录医务人员各项基本信息、考核结果以及违规情况等。建立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改革完善医疗质量、技术、安全和服务评估认证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价医疗质量、服务态度、行风建设等。

3.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强化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强医疗纠纷调处,推进县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严厉打击伤害医务人员和“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探索建立医疗风险共担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为推进我县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成立长沙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完成后自然撤销,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发改局(物价局)、财政局、人社局、监察局、卫生局、审计局、食药监局、编办、商务局、民政局、国土局、地税局、工信局、计生局、教育局、总工会、县金融证券办、法制办、执法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卫生局),由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财政局、发改局、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统筹组织、协调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二)落实相关责任。发改局(物价局)、财政局、编办、人社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改革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导考核。县深化医改领导小组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确保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县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跟踪评估,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考核,适时通报。考核结果与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挂钩。

(四)做好宣传培训。认真开展对各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政策培训,加强政策解读。深入细致做好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改革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改革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开展舆情监测,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第五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估

汉源县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试点自评报告

按照《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自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医改办函„2014‟104号)文件要求,我县将汉源县人民医院、汉源县中医医院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现将自评报告如下:

一、资源配置机制

(一)汉源县共有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41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医疗机构37家(其中地名卫生院7家)。全县共有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69人,每千人口有执业(含助理)医师1.16人、注册护士0.63人,全县设置病床1336张,实际开放床位1019张,每千人口占有床位3.09张。村卫生室119家,个体诊所34家。2013年全县门诊人次963627,住院人次40189,病床使用率78.93 %,病床周转次数42.2,平均占床日6天;乡镇卫生院就诊次均门诊费用58.5元,次均住院费用349.8元;县级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128.1元,次均住院费用2315.7元。

(二)汉源县人民医院编制床位499张,实际开放335张;汉源县中医医院编制床位499张,实际开放449张。

二、管理体制

(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汉源县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正在拟订方案,待修改完善报批后实施。

(二)院长聘用。

1.院长选聘、任命由县委组织部考察,县政府任命。2.院长的责、权主要职责:确立医院发展方向与模式;组织研究并决定医院重大事务性工作;主持召开院长例行会议(院务会)和院长办公会、党总支会,议定重大事项;统筹医院财务管理;统筹医院人事劳资、干部考察培养基础工作;全方位掌握医院动态,根据已知动态临时处置具体事务和突发情况;督促指导各位副院长分管工作;落实上级指定事项;协调处理其他事项。

3.院长未兼任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

(三)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1.医院在用人、分配方面具备的自主权。

医院在用人、分配方面是根据县人事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下达每需要引进编制人数指标,医院结合实际情况上报需要的各专业人数,通过县人事主管部门统一考核招聘、聘用。

其余的后勤、工勤人员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订招聘条件,由人事科组织实施,经费全部由医院自行解决。

2.建议在选拔编制内人员的时候医院能够多一点用人自主权。比如,目前人事主管部门实行的是考试招聘和考核招

聘两种方式。考试招聘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笔试和技能操作的内容,考核招聘也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结构化面试的方法进行选拔。

(四)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实行三级考核机制。考核方法的制定体现工作岗位性质、服务工作数量、工作技术难度、工作风险程度、工作取得质效等。

三、补偿机制

(一)补偿机制建立情况。

汉源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12月1日起试行取消药品加成,汉源县中医院于2013年10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2013年10月1日起全面贯彻执行《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发改收费„2013‟35号)文件精神。

取消药品加成以来一年,县级公立医院减少收入640.7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收入414.9万元,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补偿137.0万元。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1.根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雅发改收费„2013‟35号)要求,县医院于2013年10月1日起,对门(急)诊诊查费和门急诊留观诊查费分别上调6元,住院诊查费上调9元,Ⅰ、Ⅱ、Ⅲ级护理费

上调9元。

2.医药价格改革后,新农合门诊病人急剧增加,新农合住院病人有所增加。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就诊人数略有增加。医保基金负担加大。

(三)财政投入情况。

1.2011年、2012年、2013年各级财政资金安排情况。2011年财政投入公立医院866万元;2012年财政投入公立医院1778万元;2012年财政投入公立医院3707万元。

2.对于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府实行全额拨款。

3.取消药品加成增加的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拨付数量和方式已拨付137万元,采用先预拨,按结算方式拨付),各级财政分担机制建立情况。省级财政按我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0.8元标准补助;市财政按我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元标准补助;县财政按省市补助基础上,承担“兜底”责任。

4.财政对汉源县人民医院实行差额拨款,按正式在职职工按工资比例的38%拨付。

5.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数据为2011年至2013年,分别列出)。2011年4.49%;2012年6.83%;2013年4.79%。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一)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立情况。

1.当前药品采购的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汉源县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相关的文件要求建立了药品招标采购机制。通过制定采购制度和规范采购流程等方式完善了采购机制。定期通过公正、公开招标的方法进行多家供应商对比,相同条件下选择优质优价药品供应商,优先选择四川省药械监督平台配送企业和阳光采购挂网品种。

2.与药品销售企业的谈判议价情况

通过与药品销售企业进行二次议价,四川省药械监督平台挂网品种医院又能够采购到货物的情况下,医院药品上网采购率为100%,在四川省药械监督平台公布的药品价格的基础上药品销售企业做出适当的让利。

(二)监管情况。

1.切断药品及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利益链条的举措。

2.发现并治理药品及耗材方面商业贿赂的情况。

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汉源县人民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医院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内均有药品和价格公示,病人可通过触摸屏查询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汉源县中医医院尚未实行。

2.汉源县人民医院从2012年开始实施了单病种费用控制管理,单病种费用项目共开展了13个病种,2012-2013年单病种费用手术病人共开展了130例左右。

3.医保控费后通过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进行医保费用的控制管理,医保办每月通过抽查病历和在线检查的方式对临床科室的收费、用药、检查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控制病人自付费部分比例,努力降低病人就医费用。未出现推诿病人、服务质量下降等现象。

六、人事分配制度

(一)人事制度改革。

1.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根据床位数核定,并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管理。

2.汉源县公立医院实际在编在岗职工388人,聘用人员366人,比例在1.06:1。编制内人员与自聘人员在工资收入、职业发展、养老待遇等方面逐步实行同工同酬。

3.岗位聘任存在的问题:县中医医院系基层医疗单位,在申请岗位聘任时存在科研论文的问题,基层医院科研开展不多,医务人员在晋升副高级时普遍存在论文和论著无法自己完成的情况。

(二)分配制度改革。

1.分配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存在问题。

实行扶持临床一线、平衡全院基础收入、鼓励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疗质量与医

疗安全、提升服务品质,保持个人收入增长服务与医疗生产率提高幅度成正相关,但低于生产率提升幅度的原则。

2.县级医院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绩效考核实行三级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岗位性质、服务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医德医风考评等进行综合考核。

3.考核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绩效考核中还存在考核过于人性化,医疗风险防范补贴基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基金、医德医风与服务品质基金的考核还没有制定出细化、量化、可操作性的措施,人员的积极性未充分地调动起来。

七、提升服务能力

(一)服务能力现状。

1.本县住院患者县外转出率约为2%。2.本县外转率最高的病种是呼吸内科。

3.县级公立医院亟待加强科室包括以下二级学科,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妇科等。

4.为了加强上述科室,需要引入至少10 名学科带头人,每位学科带头人至少需要工作3——5年,逐步形成各学科合理的人才梯队。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根据《汉源县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汉源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汉源县急需紧缺人

才引进办法(试行)》、《汉源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汉委办发„2013‟16号)、《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施意见》和《汉源县卫生人才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汉委办发„2013‟19号)等文件精神,通过发放安家费、人才津贴等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到县级医院。

八、上下联动

(一)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情况。1.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按照统一部署,每年县级公立医院将对口支援5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院、县医院分别与我县上下半县乡镇卫生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通过下派高层次人才带动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下派锻炼成为晋职晋称的重要依据。

2.畅通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公立医院进修学习通道。

结合我县实际,各乡镇卫生院每年选派2名医务人员到县级公立医院进修学习半年。

(二)分级诊疗。

1.制定了《汉源县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管理办法(试行)(汉医改„2014‟2号),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汉源县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在新农合政策上进行倾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完善双向转诊程序等方面全面推进双向转诊。

2.双向转诊通过一个多月的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基层卫生单位诊疗人次有一定增长。但是我县乡镇基层卫生院人才短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病人能力有限,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开展。

下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评估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分析评估系统 (2012年7月26日)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采购制......

    公立医院改革自评报告

    新疆职业病医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情况自评报告一、新疆职业病医院基本情况(略)二、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工作情况(一)落实开展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情况我院按照自治......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 刚察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 [2011] 9 号),顺......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中医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自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现将工作......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汇报提纲 (2016年4月28日) 尊敬的赵盟长,调研组各位领导: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 全旗现共有旗直医疗卫生......

    山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

    关于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报告

    关于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报告根据《XX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方案》和XX省卫生健康委、XX省财政厅《关于确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单位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国务院医改简报第90期 2015年7月20日 按:为了解各试点地区的做法、进展和成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试点地区按照要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