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成果鉴定的技术资料
第一部分 应用技术成果鉴定的技术资料
一、应用技术成果鉴定所需的基本技术资料
(一)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自选课题须提供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
(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三)技术研究报告;
(四)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五)设计图纸及有关说明、工艺文件与图表;
(六)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七)查新报告;
(八)用户使用情况报告(2家以上);
(九)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须有市级或市级以上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综合评估报告或证明材料;
(十)局部技术已获专利的须提交专利证书;
(十一)已发表或交流的论文,被他人引用、推广应用情况的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等;
(十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文件。
提供的鉴定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必须说明来源;鉴定材料文件必须打印、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
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
(一)研制单位概况。
(二)选题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三)准确的完成单位(不包括一般试制加工单位及一般协作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按解决该项成果技术问题所作贡献大小排序)。
(四)技术方案的论证和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
(五)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
如工业项目的试制、试产、试销、试用;农业项目的试种、试养;医药卫生项目的临床观察及应用等情况。
(六)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七)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计划任务目标与已完成指标对比表格,未完成计划任务目标的原因说明。
(八)研究工作的主要经验与体会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发展目标等。
三、技术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
(一)概述:项目研究的目的,目前的技术现状,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既项目的难点)
(二)项目研究(设计)思路、原则,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方法(措施)、技术原理(和机理)、试验方法、实验数据、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的效果及主要技术特征(性能、指标、参数)。(既项目的特点)
主要技术指标:工业项目需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装备水平,检测手段,原材料来源及消耗情况,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医疗卫生项目需各种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统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临床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研究资料,随访资料及应用反馈材料等。
(三)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分析。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成熟度和创新点。(既项目的创新点)
(四)经济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意义。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四、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的内容要求
适用于产品类科技成果鉴定,是对产品或工艺进行技术指标测试的结论性资料。包括:具体技术名称及内容,原订参数及测试结果,测试条件和方法,测试记录(包括原始数据和有关图表),环境试验后的特征及结论等。工业项目需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装备水平,检测手段,原材料来源及消耗情况,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医药卫生项目需各种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统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临床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研究资料,随访资料及应用反馈材料等。
属检测鉴定的科技成果,须提供由国家、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科技行政部门认
(一)农业类成果
1.农林作物新品种(系)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成果,须出具由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在鉴定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实测的测产报告;新品种选育项目应有详细的育种进程、实验数据和区试报告,以及品种审定机构出具的品种审定证书。
2.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成果,应出具法定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专家现场验收报告及用户使用证明材料。
3.农林作物微肥、有机肥、无机肥、复混肥等科技成果应出具法定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应包括主要成分、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对增产部分应出具用户使用证明材料。
4.生物技术科技成果应出具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对有产品的科技成果应有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及行业准入证。
(二)畜牧类成果
1.经过国家畜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且核发的《畜种审定证书》。2.新品种繁育方面的科技成果已达到规定的数量,遗传性稳定的材料。3.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推广该项科技成果符合省畜牧产业政策的意见。4.涉及牧草产量、牲畜(家禽)饲喂等方面,须由省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委托的专家在鉴定会之前,进行现场实测,并出具实测报告。
5.涉及兽药方面的,应提供农业部备案批准的兽药证书,国家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或省兽药管理部门出具的兽药检测报告及兽药标准。
(三)水产类成果
1、在省内生产、繁育的原种、良种、品种和杂交种,须提供省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材料。
2、从省外引进的原种、品种和杂交种,须提供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材料;从国外引进的须提交检疫证明材料,在大面积自然水域中推广的,须提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报告。
3、从省外引进推广的天然水产种子资源,须提供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在大面积自然水域中推广的须提供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
4、涉及产量的,须由省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委托的专家在鉴定会之前进行实地勘验,并出具勘验报告。
③医用新产品要求有新产品的性能测试和运行试验报告,质量标准和技术规格,有关设计、技术图表、技术指标和环境测试报告,工艺和产品标准,审查报告,使用说明书,物资来源,成本分析研究及其他附件等,并提供样品和样机。
④新药、新生物制品必须具有新药证书或有关法定单位的检测报告及批准文号,环境评价需有调研设计,数据结果与国内外标准化比较等。
3.临床病例及统计表要求标明病人的病例号、性别、年龄、入院症状、出院时疗效。
(1)临床应用及观察实验报告要本着对照组、实验组随机抽样的原则(一般性疾病各组不少于30例,疑难病症不少于20例)。
(2)新药II期临床试验研究一般应不少于300例(其主要病种不少于100例),必须设对照组,其病例数根据专业和统计学要求而定;避孕药应不少于1000例,每例观察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经期;少见病种所需病例数视情况而定;临床验证一般应不少于100例,必须另设对照组,其病例数根据专业和统计学要求而定。
4.随访报告是指病人出院后,医院对病情进行回访的原始记录,须提供病人对病情治疗情况的证明材料。
5.涉及使用实验动物的,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必须有实验动物合格证。
(六)计算机软件类成果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数据要求说明书 3.概要设计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 5.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6.用户手册 7.操作手册 8.测试计划 9.测试分析报告
计算机软件类成果可参照国标《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8567-2006)编写鉴定材料。
专题论证报告包括概况、分析、数学模型、方案及实现途径和与文字说明有关的图表等;调研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发展思路、对策建议等。
(四)模型运行报告
包括模型概况与功能、模型框图及运行的主要内容和计算结果分析等。
(五)有关单位采纳或应用情况证明
(六)社会评价或效益分析报告
包括报刊评论、发表论文、获奖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
(七)国内外研究对照材料
包括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水平、对比分析与结论、参考文献目录等。
(八)查新报告
第二篇:文化科学和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文化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文化部令第2号)
文化部第2号令
(1990年7月3日颁布,1990年10月1日实施)
第一条
为加强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健全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根据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结合文化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科技成果的鉴定,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对文化科技成果进行严格的科学审查并对其科学技术水平、实用价值和是否可以推广应用作出评价,以利于文化科技成果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文化科技成果包括:
(一)凡属自然科学范畴,能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的联系,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对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在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上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应用技术成果;
(三)在推动文化科技工作科学决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文化科技进步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上起重要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
理论研究成果鉴定前需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年以后,按本办法进行鉴定。应用技术成果鉴定,应使用三个月以上,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通过技术市场机制和有关方面进行评价。不拟申请奖励的项目,一般可以不组织鉴定。
第五条
文化部教科司负责文化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组织对重大文化科技成果的技术鉴定工作。部业务司(局)和地方文化厅(局)分别负责部直属单位和各省(市、区)文化厅(局)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六条
列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科技计划的项目,应由任务下达部门组织鉴定。重大科技成果也可以申请上级部门组织鉴定,一般项目也可委托下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鉴定。未被列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科技计划的自选项目,鉴定时必须经过上级单位批准,否则不予承认。
第七条
外系统完成的文化科技成果,其上级主管部门无法进行鉴定时,文化主管部门在接受委托后,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组织鉴定。
第八条
成果完成单位和个人在向上级单位申请鉴定时,必须提交科技成果申请鉴定书和完整的学术、技术资料。上级单位接到申请书后应进行认真的审查,于十五天内就以下问题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一)是否同意鉴定及理由;
(二)采取何种形式鉴定;
(三)批准的鉴定委员会名单(或验收小组名单);
(四)其他事宜。
第九条
对申请鉴定的科技成果,组织鉴定的单位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或验收小组),鉴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鉴定会由主任委员主持;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该行业或领域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或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十条
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对被鉴定项目的技术内容保密,如泄密要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具备以下条件的科技成果可申请鉴定:
(一)完成项目任务,经使用并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学术或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科技立档要求。
1.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一年的证明及有关的评价材料,艺术医学成果需有实验例证。
2.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计划合同或任务书、鉴定大纲、研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成果使用报告。
3.软科学成果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合同、总体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包括国内外情况对照)、采用部门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有权属争议的科技成果,应在争议解决以后申请鉴定。
第十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时可采取以下鉴定形式:
(一)会议鉴定:由组织鉴定的单位邀请有关专家7—15人组成鉴定委员会,项目的完成人员不参加鉴定委员会,项目完成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鉴定委员会人数最多不超过两人;
(二)验收鉴定:重大工程中的科技设计与建筑,由任务下达单位邀请有关技术专家7—9人组成验收小组,按照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测试并作出结论;
(三)通讯鉴定:理论研究成果也可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7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采取通讯方法对该项目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
第十四条
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同已通过鉴定:
(一)技术上成熟,已在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应用技术成果,由成果完成单位持实施单位出具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证明(在本单位实施应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证明),连同必要的技术文件,经过上级单位批准后,颁发《视同鉴定证书》;
(二)经专利局批准后的专利,并已实施取得经济效益的,由专利权人持实施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证明,连同必要的技术文件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发《视同鉴定证书》。
第十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意见的内容:
(一)理论研究成果:鉴定文件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发表后是否被采用;该成果的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有关数据是否准确;该成果的学术价值,创新点与同类成果比较以及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二)应用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该项成果的技术水平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有什么创新点,是否能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三)软科学成果:鉴定文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课题要求和目的,采用后的情况和实践检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改进的建议。
第十六条
组织鉴定的单位应给通过的科技成果颁发鉴定证书。鉴定证书应按国家科委规定的格式制作。
第十七条
对应聘参加鉴定的专家、组织鉴定的单位应支付一定的技术咨询费。
第十八条
原文化部《文化科技成果鉴定程序》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从一九九○年十月一日起实施。
第三篇:安徽农业大学技术成果鉴定指南
安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指南
一、项目受理:
1、实行谁下达项目由谁受理的原则(属于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重大项目,先报送项目下达单位审批,或由该部门委托安徽省科技厅主持和其它有关部门组织鉴定。)
2、自选项目中重大成果项目可报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审批、鉴定。
3、共同完成的协作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申请鉴定。
二、鉴定文件清单:
1、计划任务书或计划合同书复印件
2、工作总结报告(2000-3000字),按以下格式撰写:
(1)项目来源及研究目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主要研究过程;
(4)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5)成果的应用情况和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6)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7)完成单位排名及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
3、技术总结报告
格式:前言、技术路线、试验材料与方法、研究数据、图表、结论与分析,将各单项试验总结或论文的数据和结果汇总
4、小试报告(或小区试验报告)
5、中试报告(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报告)
6、产品(或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7、产品质量标准草案(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或技术操作规程建议草案)
8、部、省级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9、省、部级定点查新检索部门出具该成果的国内外检索报告(安徽省科技厅定点的检索单位是省科技情报所)
10、用户应用报告(需加盖用户公章)
11、反映科研工作和成果水平的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报告等附件
12、鉴定申请表3份及评审专家名单2份(鉴定专家不要集中在一个单位,最好从外单位具有鉴定资格的高级职称的技术或管理专家中挑选,被鉴定的单位不能从本单位聘请专家)。
14、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人员排名确认表(完成人须个人签字,鉴定前应无知识产权争议)。
15、准备鉴定多媒体演示文稿。
三、鉴定工作注意要点:
1、项目的研究结果或结论应得到鉴定文件的全面支持;
2、仔细核实鉴定资料中有关的试验数据、图表、结论,看是否有错误;
3、鉴定文件是否齐全,该盖公章处是否盖了公章;鉴定资料要装订成册,加封面,文字按:左上角注明……………下达的……………项目;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资料汇编;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写到院、系;日期
4、在正式评审之前请先将材料交给一位内行的专家看一下(或交成果管理同志审阅一下);
四、鉴定后的工作:
1、编制鉴定证书:按照填表说明先打草稿,交科技处和上级鉴定部门审查签字,然后再打印或复印10份-15份,由主持和组织鉴定单位审核、签字、盖章;
2、从安徽科技网下载科技成果报告表;
3、成果登记时应交鉴定证书一份、成果报告表二份、技术资料二套
4、成果鉴定或新品种审定后一个月内应办理成果登记,过期不予受理。
5、通过审定的植物新品种或食用菌新品种不必再鉴定,品种通过审定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办理成果登记手续,交下列材料: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2份,全套技术资料2套,科技成果报告表2份。
本内容由【中科网:www.xiexiebang.com 】热心网友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
中科网(全名:中国科技信息网)国内首家公益性科研技术人才求职招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助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四篇:成果鉴定材料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中图版)
科学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研究
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负责人
张金启
所 在 单 位 金乡二中
日 期 2012 年 4 月 26 日
二、装订顺序(目录)
1.课题立项通知……………………………………()2.课题申报书………………………………………()3.开题报告…………………………………………()4.中期报告和成绩…………………………………()5.鉴定结题申请书…………………………………(6.研究总报告………………………………………(7.发表的论文………………………………………(8.成果影响证明材料………………………………(9.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
第五篇:成果鉴定必备材料
成果鉴定必备材料
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工作报告是科技项目(课题)研究过程的工作总结。简单来说,工作报告可以理解为三个部分:一是课题的提出和目的意义,包括课题研究任务来源、立项或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情况;二是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述)、计划安排以及实施的各阶段过程;三是结论,主要对研究成果创新性和先进性作一概括,可以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和缺点,以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等。编写参考提纲:
一、项目(课题)单位情况:介绍项目完成单位、主要协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课题)背景和意义:介绍项目选题原因和立项背景;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计划内项目需说明项目类别和代号)
三、项目(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项目组织过程:简要介绍该项目的组织管理、业务分工等情况;介绍项目完成单位(不包括一般试制加工单位及一般协作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完成单位和人员应按对该成果项目所作贡献大小排序);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
(二)项目实施过程:包括总体方案设计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述)、计划安排以及各阶段过程、起始时间。
(三)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计划任务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已完成相关指标的对比(可以用表格形式说明),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应该以文字形式重点表述。未完成计划任务目标的应说明原因。
(四)项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说明包括财政拨款资金、自筹经费的到位情况及支出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和推广应用成效:阐述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突破、技术水平;取得的知识产权现状、发表的科研论文;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五、其它需要重点说明的内容。
六、结论:项目(课题)研究对学科建设、行业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培育及社会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主要经验与体会、存在问题和建议;下一步研究发展目标等。
技术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技术研究报告是详细阐述项目(课题)的目的、技术方案、技术原理、技术路线、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存在和需要探讨问题等的一个核心性文件。是评价、审查成果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关键材料,是指导成果应用、推广的主要依据。
在写法上,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它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对比性的特点。系统性是指对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性总结;综合性是指将各项研究成果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同时对研究成果作出综合客观的估价;对比性是指将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较。
撰写原则要求实事求是,不造假、不牵强,科学严谨、逻辑性强、观点鲜明;技术用语规范、数据准确可靠、计量单位统一而符合法规,附图准确清晰等。
标题(成果名称)要求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5个汉字或符号。在命题中要鲜明体现出该项技术的实质、特点及其研究的范畴。在确定成果名称时,要避免使用形容词和带抽象、商业色彩的名称,避免使用含义、定义过宽或范畴太大的名称。
内容提要要精练简洁。建议标题下面写一个5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摘要)。提要(摘要)要求写明研究的依据与采用的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解决的技术关键或难点;主要技术内容的特点及在生产、科研等方面实施的价值。提要的作用是使审阅者在阅读正文前,既能对该项技术全貌有个总的概念,又能了解项目主要技术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阅读者评价项目提供参考。提要文字要求精练简洁、高度概括。编写参考提纲:
一、项目简介:简要阐述项目研究的目的、现状;任务来源;项目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目前国内外同类技术概况、发展趋势。
二、主要科技创新内容:项目研究内容、技术特征、技术方法和难点;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
三、项目创新点和先进性:关键或核心技术研究内容、试验数据与结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点、取得的知识产权现状、科研论文情况、获得的科技奖励情况;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作出的检测结论、科技查新情况、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分析;技术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性程度。
四、推广应用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的市场推广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
五、存在问题、建议及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该领域或专题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是将科技成果已取得和预计可能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是科技成果鉴定中阐述该成果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现状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材料。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主要内容是以成果项目单位准确财务数据为基本依据,以科研、生产、销售中产生的发票、税票等为佐证,如实反映在应用该项成果后,在一个时间段(3-5年间)所取得的实际新增直接经济、社会效益(间接效益不能计入)和预计可能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生态效益),并列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编写参考提纲:
如:某个新产品(新技术)成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一般应具有以下内容:
一、新产品(新技术)概述:简单描述新产品(新技术)的用途、技术水平、开发意义、现实作用等。
二、新产品(新技术)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根据已知情况和参考科技查新报告进行分析比较)。
三、新产品(新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用文字和数据反映该新产品(新技术)的销售收入、企业科研投入、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生产规格、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缴纳税金、利润、出口创汇、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市场占有率、投资回收期等。
分析时,可以与老产品(技术)或者传统产品(技术)进行对比。例如以某年作为基准年,该年的某一指标定为100,将以后几年的指标与该基准年的指标相比较,换成百分数,或者采用环比的方法来分析某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四、新产品(新技术)社会效益分析:说明该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在节能降耗、增收节支、资源和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增加就业岗位或节约劳动力、替代进口等方面的情况。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