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发改委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浙江发改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若干问题研究
(2010-11-26 22:12:05)转载 标签: 分类: 专题研究
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 服务外包 创意产业园 专业市场 杂谈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编制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编好这项规划,近期我们做了一些前期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太清晰、统一,有必要就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界定、发展重点、运作管理和保障措施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关于概念界定问题
在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区是一个新概念,大家还比较陌生,目前对其理解差别较大。由于对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推进。
上海在国内最早引入服务业集聚区概念。2004年上海提出了关于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工作设想,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指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及相关休闲、生活配套设施较为集中,商务、生态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强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知名企业集聚能力的区域。鉴于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他们将微型CBD作为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形态。
江苏借鉴上海经验较早引导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7年出台了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将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6大类服务业集聚区。借鉴上海和江苏经验,结合浙江实际,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应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众多同类或相关企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区必须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单个企业经营的集聚空间不能算作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可以是同类企业,也可以是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服务企业或机构,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关联和促进关系,通过企业集聚互动,较大幅度提高运营效率。——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集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载体。一般情况下,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兼具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多种类型。服务业集聚区有的是专业性的,如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等,以某一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作为配套;也有的是综合性的,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依托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集聚多种类型的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各地将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定得过大,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将整个城市新城或旅游景区当作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与城市新城、旅游景区等具有较大区别。城市新城大多包括公建、居住、工业等各类建设用地,旅游景区往往包括山体、水面等非建设用地,两者的空间尺度都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以公建用地为主,因此空间尺度相应较小。一个城市新城中有可能分布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
误区之二,将多个同类功能地块“打包”成一个集聚区。集聚区在空间上是集中连片的。对于用地不相邻但功能相同的多个地块,应视为多个集聚区。避免将同一行政区域内所有同类型服务业发展地块划入一个集聚区。
由于不同服务业行业用地需求差异较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尺度的界定也不能搞“一刀切”。从现实情况看,集聚区空间尺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密度较高的集聚区。这类集聚区可能仅占了几公顷用地,但内部的建筑高度密集,比如一栋或几栋高层(小高层)建筑,体现“楼宇经济”特点。集聚区主要提供办公和实验场所,入驻的大多是企业总部、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类型企业。
另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的集聚区。由于物流、市场、会展和旅游等行业所需的建筑空间与一般办公空间不同,以低层、低密度建筑为主,因此这些企业集聚形成的集聚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二、关于发展重点问题 一些服务行业具有集群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前我省服务业也出现了一定的集聚态势,需要选准重点,因势利导,加以扶持和培育。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省拟重点规划建设八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物流园区
总体来说,物流企业布局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空间载体,是指多家物流企业及物流相关机构集聚的场所,一般具有仓储、运输、货代、配送、简易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浙江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2008年全省拥有各类物流企业2.6万多家,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38家,占全国1/10以上。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杭州传化物流基地整合了近36万辆社会车辆,入驻企业430多家,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宁波保税物流园已入驻UPS、联邦快递等物流巨头;嘉兴现代物流园成功引进沃尔玛华东配送中心、安博物流等6个项目。从发展态势看,各地建设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很高,有必要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物流园区以集聚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主,在提供仓储、运输等传统服务的同时,拓展保税物流、仓单质押、信息整合等服务。园区布局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依托交通枢纽布局,倾向于布局在邻近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公路结点等区域。二是围绕需求中心布局,倾向于布局在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专业市场和中心城市近郊等区域。
(二)总部基地
由于知识要素和土地、劳动等其它生产要素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具有空间分离的需求,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越来越多的变成现实。总部与制造环节分离现象最先出现在跨国公司,近几年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投资大大增加,也产生了建设总部基地的强烈需求。当前浙江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市)总部经济发展势头正旺,纷纷划出专门区域,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化布局,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多种名目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块。我们将其统称为“总部基地”。
从浙江情况看,按层次分总部基地大致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城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的特殊功能区块,比如杭州黄龙商务区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销售中心、商务企业入驻,其中欧美中心已入住8家世界500强企业,去年纳税额5000万以上的商务楼宇就有4幢。规划建设中的杭州钱江金融集聚区,也将成为杭州乃至全省金融业的核心区域。另一类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以吸引当地龙头骨干企业入驻为主。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目前以16家本地企业和4家外地商会为主开发建设23幢总部楼宇,有18家全国纺织业百强企业、47家外商投资企业和638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入驻,已竣工投产的商务大楼入驻率达到80%以上。温州瓯海总部经济园则以吸引温州人在外地创办的企业为目标,已签约40余家企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总部基地”是个总称,不同类型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在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如果在城市CBD以外的交通通信便捷区域,集办公和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楼宇群可称之为微型CBD或城市综合体;如果是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总部集聚的区域,若空间布局形态是块状的,可称之为“金融集聚区”,若沿道路街道布局,可叫“金融街”,等等。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同样也可以用不同的称谓。
(三)科技创业园
科技创业园是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扶持为支撑,集技术检测与推广、工程研究与实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用创办科技创业园这一空间载体,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入驻,已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全省科技创业园区发展较快。如嘉兴科技城已引进研发机构20多家,科创企业近60家,培训机构10多家,有来自国内外300多名各类各级研究和管理人才投身科技城建设和发展。嘉兴科技城工贸总收入从2006年的2600万元飞速增长到2008年的17亿元。科技创业园主要依托科技资源集中区和产业需求区布局,把科研机构与本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布局在高技术新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依托生产制造业的研发需求形成集中布局。如嘉兴科技城毗邻嘉兴工业区,为区内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大量研发需求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二是邻近理工类院校等研发人才集中区布局,或者直接设在院校内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毗邻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具有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创意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是以创意为主的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集中的特色区域,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创意产业是世界经济文化的重要潮流,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好莱坞影视、百老汇戏剧产业园、英国的克勒肯维尔等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浙江是全国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区块。杭州LOFT49号集聚了美国D1设计库、潘天寿环境艺术研究院、江南布衣等20多家创意设计公司,园区年产值超过4亿元。嘉兴国际创意产业园入驻了当代中国艺术中心、铁哥们等13家创意企业,2008年产值达1.6亿元。立足创意产业基础,建设创意产业园,是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意产业园布局倾向在专业人才集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主要利用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改造形成。一是改造利用工业旧厂房建成集聚区,如嘉兴对东栅工业功能区实施退二进三改造建成嘉兴国际创意产业文化园;二是改造利用存量农居,并优化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建成集聚区,如杭州萧山区选择在城郊结合部的白马湖建设农居创意SOHO;三是邻近艺术类院校等专业设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布局,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布局在靠近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原杭州双流水泥厂内,这一选址也充分结合了第一项因素;四是依托传统工艺和特色资源布局,如丽水龙泉利用青瓷工艺积淀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园。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是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域,以软件开发、生产、售后服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软件等相关产业,积极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当前,世界服务外包正在蓬勃兴起,2007年全球跨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16000亿美元。顺应这一趋势,很有必要建设一批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抢占世界服务外包的市场份额。
浙江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已有一定基础。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3793亿元。杭州成为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已集聚了1100多家软件及相关企业,其中总收入上亿元的软件企业53家,上市软件企业17家,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亿元。但总体而言,我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效应不够。规划建设若干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有利于优化全省软件业整体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布局倾向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区,与知识要素分布紧密相关。鉴于不同地区间软件业基础差别较大,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也应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较好,应加快整合软件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打造高品质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以行业软件、网络与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建设特色化、专业化软件园。如舟山创意软件产业园依托修造船产业,积极发展船舶相关软件,已入驻13家软件企业。
(六)文化商旅综合体
文化商旅综合体是指或以商业为核心,或以旅游为核心,形成的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体或区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文化、商贸、旅游等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注重服务的综合性和配套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商旅综合体这种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浙江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这类多功能综合体建设却相对滞后。因此,要加快文化商旅综合体建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文化商旅综合体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shopping mall模式,即依托传统商贸业拓展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多种业态的建筑,如宁波万达广场引入沃尔玛、百安居、苏宁电器、石浦酒楼、大歌星KTV、万达国际影城等主体,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消费环境。二是特色街区模式,即依托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主题鲜明街区,如嘉兴月河、芦席汇等街区利用明清古建筑,引进饭店、茶楼、老字号店铺等,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古街。三是景区拓展模式,即依托旅游景区,集聚住宿、餐饮、休闲等经营主体,如嘉兴依托南湖景区吸引南湖三馆、休闲茶室、酒店宾馆等入驻,形成具有旅游、休闲和购物等功能的综合体。
(七)新型专业市场
新型专业市场是指在传统专业市场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具有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功能的专业市场。换句话说,新型专业市场是传统专业市场的升级版。新型专业市场的网上交易应占相当比例,真正成为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价格中心。
专业市场发达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优势。2008年,全省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已突破8000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国际轻纺城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一些专业市场已突破了单一的交易功能,积极向具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的新型专业市场转变。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世界小商品价格中心,余姚中国塑料城已实现信息发布、交易、支付、送货的全过程电子商务。这些发展趋势,为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型专业市场布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托现有市场布局,提升现有市场的服务功能,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模式,拓展发布、会展、旅游新功能。二是整合市场资源,科学选址建设新市场。新市场选址大都在城郊结合部或邻近区域性交通节点区域。如杭州对市内五大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五大市场全部搬迁至余杭区,集中打造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八)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
浙江产业集群发达,中小企业居多,对金融、会展、信息、物流和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有较强烈的共性需求。目前来看,产业集群的这种服务需求并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农业方面也同样有这种服务需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多种类型的服务业企业集聚的空间场所,在这里可以为多类制造业或农业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的配套服务。
目前,这类综合性的集聚区虽然数量甚少,但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组织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已建成船舶产业服务中心,为台州及浙南地区的船舶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国际采购、保函质押、船舶设计等多项服务。嘉兴南湖区特钢产业服务集聚区、缙云市锯床和缝纫机服务集聚区等,也已完成相关规划,但实质性建设尚未启动。
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布局。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发展中应注重深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互动,引进优势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三、关于运作管理问题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与否,除了要选准重点,采用适当的运作管理模式也十分关键。从目前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以下三种运作管理模式是各地在集聚区建设中采用较多的。
(一)政府主导模式
由各级政府或政府背景的投资开发公司负责集聚区日常管理和建设投资。这里所说的日常管理主要指集聚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教育、医疗、治安等社会事务管理仍由原行政区负责。目前省内大部分集聚区采用这一模式。
有的集聚区采取“管委会+国有投资公司”的运作管理方式,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市为推进之江文化创意园建设,2008年成立了新的事业单位——之江文化创意中心,作为推动之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常设办事机构,下设建设、招商、综合三个科室,主要职责是制定园区规划和政策,推进园区公共环境和平台建设,负责产业引导和培育,做好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同时成立国有独资的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创意产业会展、咨询等工作。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是之江文化创意中心的下属单位,公司经营管理由创意中心全权负责。这一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园区从2008年3月开始整治,2008年10月开始招商,目前整治完毕的5000平方米招商全部完成,已入驻25家企业。
也有集聚区直接由国有投资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如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为推进会展中心建设,宁波市专门组建了国有独资的国际贸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国际会展中心的策划、组织、运营、服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2007年7月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的国投公司注册资金为18亿元,分别由三家国有独资企业共同出资。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行模式,资金优势较强。目前,常年展1号馆已交付使用,主要入驻以小家电为主的家电电子产品展。集聚区内海关、国检、物流运输、金融结算、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日趋完善。
(二)企业主导模式
由企业主导实施集聚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这里所说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但有别于专门为集聚区开发而组建的政府背景的国有投资公司。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嘉兴国际中港城等均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招商,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总投资2.5亿元,利用星星电子集团闲置厂房,由浙江物产集团与星星集团合作建设。物产集团和星星集团组建了浙江物产星星现代服务产业有限公司,作为集聚区的运作主体,负责集聚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嘉兴国际中港城由浙江中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5万平方米的娱乐城、25万平方米的商贸城和8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建成后招商工作也由该公司负责,目前已入驻环球百货等商贸企业。企业主导也可以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主导模式,如上海8字桥创意集聚区。2003年,卢湾区政府决定对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进行改造利用,以发展创意产业。采取租赁承包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获得20年承包经营权,负责具体的开发定位、规划论证、包装策划、改建招商和管理工作。这一做法不同于上述企业自主开发模式,而是由政府决定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以及后续管理由企业解决,其运作经验值得浙江借鉴。
(三)政企共管模式
这一模式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由企业与政府共同建设管理集聚区。东阳横店影视城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横店影视城由横店集团投资建设,影视城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由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负责。为更好加强影视城管理,东阳市成立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常设机构,负责园区规划指导、招商服务等工作。
总体而言,三种运作管理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模式具有协调能力强、建设推进速度快等优势,但对政府决策要求较高,一旦决策失误,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主导模式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等优势,但在项目前期推进时相对比较困难,加上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在产业导向、招商重点等方面可能会与区域定位发生偏差。政企共管模式兼具政府协调能力强、企业体制机制活等优势,但也有可能因为政府和企业协调不够而影响效率。鉴于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特点各不相同,各集聚区应针对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运作管理模式。一般说来,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任务较重,更适合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总部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等集聚区涉及较多商业地产开发,更适合企业主导模式。物流园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个体差异较大,可以灵活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模式。部分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集聚区可采用政企共管模式。
四、关于保障措施问题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尚未引起普遍的足够重视,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不少。为了推进其顺利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鼓励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虽然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刚起步,但在部分类型集聚区中已出现各地争相上马、重复布局建设问题。也有的集聚区出现占地面积过大、功能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规划指导以优化整体布局。加快集聚区的规划编制。抓紧研究编制《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科学确定首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及其备选目录,明确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同步推进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当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对列入省规划布局内及其备选目录的集聚区,还应当分别编制单个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
加强集聚区的分类管理。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选择一批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基础尚不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备选目录,加以重点跟踪,条件成熟后及时认定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立按季、按年统计直报制度和年度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对长期发展状况不佳的集聚区实行退出制度。各地也要加强对重点集聚区的服务和管理。
(二)加强政策促进
针对我省集聚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状况,加快研究制定集聚区促进政策,从财政、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强化财政扶持。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应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倾斜。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并逐步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本地的集聚区发展。协助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优先申请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国债专项资金等国家资金。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集聚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集聚区企业开展业务。
强化用地保障。优先安排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设用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要优先安排集聚区的基本农田调整;在当前总规调整尚需时间的情况下,对其中特别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可以作些局部调整。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集聚区,其土地出让方式及出让价格尽量参照工业用地实施。对利用工业厂房、农居、历史保护建筑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的集聚区,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鼓励市区“退二进三”发展集聚区,对符合规划、整体搬迁的企业,各地政府可给予原企业一定的补助。
实行税费优惠。在国家税法规定框架内,用足用好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税收政策,可优先安排在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先行试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可向集聚区内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作些优惠倾斜。对成长性较好的服务业小企业,要在减轻租金费用负担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加强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集聚区建设必须坚持育人和引人并举,加大用人留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集聚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集聚区定期开展人才在职培训,整体提高集聚区从业人员素质。鼓励高校与集聚区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鼓励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集聚区内企业骨干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相关培训考察。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在集聚区加快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对为集聚区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给予其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等方面支持。对集聚区配套经济适用房和人才公寓建设给予相关支持。对集聚区企业招聘工作,相关中介机构和服务中心应予以信息发布、招聘场地租用等方面大力支持。
(四)加强招商选资
我省集聚区普遍存在企业入驻率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等问题。这就赋予集聚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工作。
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根据集聚区规划要求,制定集聚区招商引资导向目录。强化目标企业管理,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向专业化集聚区集聚。明确集聚区招商准入门槛,禁止引进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服务业企业。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过去的单个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已入驻企业等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灵活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强化二次招商,积极配合开发主体做好业态培育和引进。加大推介力度,委托具有较高水平的策划和咨询机构,对集聚区进行整体包装,创建集聚区品牌。开展专门针对集聚区招商的推介活动,组织人员赴各地进行推介招商。发挥网络招商在扩大招商覆盖面中的作用。
优化招商引资服务。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招商工作促进小组,指导、督促、协调、推进集聚区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招商引资积极性。简化企业入区程序,对入区企业提供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五)加强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集聚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必须围绕集聚区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运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共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协会参与平台建设。优化平台运作管理,通过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会员制等组织形式,健全平台管理制度,强化平台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组织能力。完善平台服务功能。突出建设重点,着力建设企业孵化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服务外包跟踪平台、网络电子交易平台等。着力完善平台软硬件条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高质量服务。深入挖掘集聚区企业的共性需求,扩大平台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形成功能完善、企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加大平台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向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倾斜。对公益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可登记为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以减轻税收负担;对登记为企业的服务平台,税务部门在审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时给予优惠倾斜。对发展初期的服务平台,在租金费用方面也应给予适当减免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点
慈溪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方面的做法
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2.58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 比重达到37.7%;预计,全年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占GDP 比重在36%以上,比2008年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市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现就我市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三产兴市‛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市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快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成为了主旋律,慈溪的服务业发展也处在了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这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服务业集聚发展课题摆上重要议程,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多次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强化服务业产业基地抓手,集力推进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政策扶持,强化引导。2005年,我市首次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慈政发“2005”20号),此后每年都出台该类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重点加强对基础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品牌服务业创建、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为此,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00万
进行政策奖励。
(三)加强规划,认真谋划。200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慈溪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2009—2011)》(慈政发“2009”66号),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规律,以‚立足宁波、依托上海、服务长三角‛为目标,明确了以‚五大片区‛(中心城区、周巷片区中心镇、观海卫片区中心镇、慈东片区中心镇、杭州湾新
区国际商务休闲城)及中心镇为重点的服务业集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以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科技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同时,根据发展纲要的要求,编制了八大产业专项行动规划,并着手编制了《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规划》,通过增强我市产业集聚辐射力,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该规划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一、二产业,实现产业联动;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同步提升;整合。拓展内外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在中心城区、四大片区(杭州湾片区、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慈东片区)及主要中心镇,着力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良好态势。专业市场在我市服务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发展好专业市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2009年,我们着手编制了《慈溪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目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与慈溪产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现代化、规范化的商品市场体系,实现‚立足慈溪,辐射周边县市以及长三角地区,打造慈溪‘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的目标。着重启动与推进慈溪商品市场的‚345‛工程,即:改造提升三个商品市场,分别是慈溪
工业品批发市场(商都)、周巷副食品批发市场、慈溪机电五金市场;易地迁建四个商品市场,分别是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天元铁皮批发市场、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慈溪旧货交易市场;规划新建5个商品市场,分别是慈溪市金属材料市场、慈溪市家电市场、慈溪市轻纺服装市场、慈溪可再生资源加工交易中心、慈溪市大型建材家居市场。
二、下步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思路
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探索。下步主要思路:
(一)抓紧规划编制完善,着重推进。抓紧编制出台《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规划》、《慈溪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这两项规划。并着手推
进一中心(中心城区)、四片区(杭州湾片区、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慈东片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及着重启动推进慈溪商品市场的‚345‛工程。
(二)加快公共平台建设,提高“三项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是有效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鼓励各类资本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三项功能:一是要素集聚功能,加大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规模效应,把集聚区打造成为专业人才的高地、要素价格的洼地;产业支撑能力,顺应企业发展需求,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做大做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重大知名企业入驻集聚区,提升集聚区知名度,同时培育当地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一是构建全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网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也落实专职领导和专门工作机构分管辖区内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分析。全面整合服务业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源,完善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监测分析制度。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健全考核指标,把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重点工程完成情况作为具体考核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强化考核激励,突出对有功单位、人员的表彰奖励。
第三篇:服务业集聚区相关
从概念上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又称微型CBD;从另外一个角度,服务业集聚区又可以定义为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
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有序地推进集聚区建设,对进一步加快区域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城市空间增长极,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未来三年内,我市每个城区都将规划形成至少一个年产值50亿以上的服务业集聚区。比如海州区以金融商务、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娱乐为主的中央商务区、新邱区围绕阜新国际物流园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清河门区围绕皮革产业基地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太平区围绕海州露天国家矿山公园形成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细河区以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而形成的物流集聚区。
第四篇:全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动员大会讲话
这次全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动员大会是今年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次重大部署。区委、区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研究,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刚才,××同志做了一个全面的报告,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发改局、贸易局、××街道、××街道就进一步贯彻工作要求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就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切实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统一思想,增强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全力推进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同时,着力建设核心滨水区、临江、七里垫、仇毕、矮柳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一般来说,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也可以称为微型cbd。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通过功能区块建设来发展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集聚度高、产业能级新的业态,对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服务性企业快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一些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规划了4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期启动建设9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京提出打造10大服务业集聚区,天津提出要打造49个服务业集聚区,无锡、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谋划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服务业集聚区反映了cbd分散化的国际趋势,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事关“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事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区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事关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全区各街道、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化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贯彻落实“中提升”战略的有效载体。6月初,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研讨会,就推进“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中提升”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其核心在于全面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为推进国际化港口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作为××的中心城区和未来的核心城区,“中提升”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我们至少带来了四方面的影响:拓展发展视野,促使我们研究问题、提出举措必须放在全大市范围加以综合考虑,遵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自觉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增强发展信心,“中提升”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规划和设想思路清、定位高、举措实,令人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服务业的信心;提供发展机遇,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是实施“中提升”战略的龙头区域,也是引领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区域,其核心是抓好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运输物流中心和国际金融结算中心三大支柱建设,这为江东发展服务业拓展了新的空间;构建发展平台,“中提升”战略明确了十大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其中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三江中央文化商贸区、××*南岸滨江商务休闲区等涉及到江东,这些重点功能区块将成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推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我们积极承接××服务业发展优势,借势用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何把握 “中提升”战略带来的宝贵机遇,积极培育完善以服务、集聚、创新、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城市发展赋予江东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将相关产业链中互相联系的各类服务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资源,协调发展,互补有缺,充分发挥集聚经济产生的溢出效应,更好地促进综合服务功能的培育和城区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之,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完全符合“中提升”战略的内涵要求,有利于推动江东城市功能由生产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由形态建设向业态发展转变,由项目开发向功能区块建设转变,是贯彻落实“中提升”战略,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在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中作了积极的探索,在深化实施服务立区的理念、做法和机制上积累了新的经验,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变化,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6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服务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还未完全确立;功能性建设还没有形成突破,与先进制造业的高级链接和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还不够鲜明,过去形成的一些功能区块多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区块特点不够显著。同时,中心城区之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的难得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基本相同,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错位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挖掘、发挥各方面的现实与潜在优势,形成个性鲜明、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防止同构化、同质化现象。为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资源节约、功能集聚、配套合理、形态美观、交通顺畅、生态协调的要求,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加快建设一批集特色、功能、形象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各种服务业态的优势集聚、信息集聚、功能集聚,从而不仅要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在新一轮服务业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保持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新亮点,还要为全市研究部署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提供重点示范的经验,继续当好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
(三)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全区上下对发展楼宇经济已经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积累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亮点,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当然,发展楼宇经济,是一个需要付诸行动、见诸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创新思路和举措的过程。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经济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并且在产业规划、载体建设、项目实施、政策服务上形成新的发展经验,这对发展楼宇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服务业集聚区,客观上可以为楼宇经济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并不等同于楼宇,也不是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替代楼宇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既不能对立,更不能割裂来看。所以,我们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是从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大城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生动实践,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思路深化,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区“十一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聚焦处和突破口,意义重大,事关江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区各街道、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定上来,牢牢抓住当前难得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遵循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二、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和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区位优势,完善空间布局,凸显功能特色,打造主导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突破,使我区真正成为体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区域和体现国际化港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示范区域。当前,在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超前谋划,及早组织,深化前期工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在加快集聚区建设环境、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一是要超前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更是集聚区建设的关键。主要包括地籍地貌调查、征地拆迁安置、规划文本编制、土地出让等,这是功能区块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建设程序中最艰难、最烦琐、耗时最长的环节。集聚区前期工作不等于项目前期工作,集聚区前期工作越充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就越从容,开发建设的进度就越有保障;反之,项目的前期工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立足早、务求细、确保实,积极主动、扎实耐心地夯实基础工作。二是要扎实做好拆迁工作。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事关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当前,拆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制约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瓶颈,成为影响今后一个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各街道、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是生产力,拆迁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讲政治,顾大局,加大拆迁工作力度,把它作为体现项目带动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展。要坚持思想工作优先,把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做通、做透,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企业和群众的合理需求和诉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拆迁工作程序,把拆迁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以情促迁”,进一步规范操作,有情操作,尽量避免因拆迁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三是要切实加强功能区块之间的统筹。要根据各功能区块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各自理念和特色功能。要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循序渐进,根据计划安排及条件的成熟程度,充分做好时序上的统筹,确保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总体目标构架内整体推进。
(二)认真研究,科学定位,做精做细规划。在政府发挥主导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中,规划始终是第一位的,是最基础的环节,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起着先导作用。一是要精细编制规划。结合每个服务业集聚区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趋势,积极研究制订相应的专项规划,注重积极整合资源要素,统筹相关工作因素,明确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集中体现集约化,通过开放、开阔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通过建筑群落和生态绿地体现景观化,实现功能完善、业态新颖、生态和谐、景观优美,切实做到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集聚功能,以功能促进发展。二是要细化单项规划。要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积极研究制定阶段性规划,为后期组织开发建设,确保规划落地,实现发展定位创造最佳条件。要努力以各个阶段性目标措施的落实,来有序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整体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做到年年有进展,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三是要注重业态发展规划。形态建设是城市整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是服务功能的载体与基础,但如果仅有形态建设而没有规划培育相应的产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就会单
一、弱化甚至空洞。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必须更加注重产业业态的发展规划,以商务楼宇为核心,星级宾馆、商业休闲、生态环境为配套,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比例协调,不断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区各职能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全区的高度,统筹五个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科学确定主体功能,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培育各自优势产业。
(三)创新思路,积极接轨,强化招商选资。抓住国际资本加快向服务业领域转移的有利时机,注重产业导向,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扩大服务业集聚区的开放与合作。一是要坚持“招大引强选优”。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会引商”,强化服务业“招商选资”,着力引进高集聚、强辐射的服务业特色和品牌企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要围绕服务业集聚区区块定位的要求,突出重点产业招商,着力引进航运服务、会展商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要积极做好宁波书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效率。二是要积极开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正确处理加快内源发展与拓展外向发展的关系,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城市在经济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虚心学习经验,主动接受辐射,集中一个时段对集聚区特色楼宇招商作重点推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外来资本的互动融合中进一步激活城区经济,提升发展水平。关键是要把推介和选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服务业集聚区资源,选择一些实力强、资质优的企业,迅速形成生产力。认真总结到上海、香港等地举办服务业推介会的成功经验,组织几次重点地区的推介活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整体营销,突出重点,主动出击,多层次、多渠道地联络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投资商、跨国公司,加强与境内外服务业发展机构的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推介方式对接项目。三是要注重产业配套项目招商。服务业集聚区强调产业集聚和功能的系统性,如今投资商在投资时越来越重视产业链的完整和各项服务的配套,因此,要在构建产业集群总体思路下,设计招商选资的目标吸引政策,着力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区内,以促进相关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有序推进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既是江东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街道、部门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合心、合力、合拍,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理顺组织领导机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切实保证和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市区两级政府职能部门、区部门和街道关系,面临着拆迁、规划等诸多困难,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因此,必须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对现有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加以适当整合,在前阶段实践的基础上理清关系,明确职责,统筹有力,推进有序。要充分发挥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切实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决策、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加强部门和街道的组织协调,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聚心聚力地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具体来说,部门要更多地承担面上的综合协调职能,负责集聚区的规划编制、项目论证、重大项目的协调、主要问题和矛盾的协调以及计划实施、评价监督和考核;街道要更多地承担前期工作,落实服务管理职能,负责集聚区区块内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各街道、部门要把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抓紧落实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专门机构和工作力量,保证各项工作部署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政策协调机制。政策扶持是政府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必要举措。讲到底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引导和服务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政策扶持等形式,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吸引民资、外资参与集聚区建设和功能培育,提升项目运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整合政策体系,重点是衔接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出台的发展服务业、楼宇经济、对外招商、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产业功能,统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其他区块、其他业态发展,做到既要集中资源集中精力推进重点,不断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创新服务措施,以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又不忽视一般区块的培育引导,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联动。
(三)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街道的主体作用,加快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积极研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推进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的责任、考核、督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职责,落实任务,加强检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建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针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特点,科学设置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考核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调动全区推进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激励机制,积极研究有利于激发干劲、加快发展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街道在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街道、部门间的协作,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上,加强职能互补,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要建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例会制度,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交流和情况分析,形成市区上下联动,街道、部门有效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志们,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对江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区贯彻落实“中提升”战略和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各街道、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精心实施、密切配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切实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市服务业集聚区情况总结
**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一、大泽山-茶山旅游集聚区
1、基本情况
**茶山4A级风景区位于山东省**市**城北16公里,背依大泽山,面向**市区,东接烟台,西连潍坊,处于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腹地的公路交通枢纽区域,距**、潍坊约100公里,距烟台150公里,誉为“胶东明珠”。茶山风景区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以“山石、山泉、山花、山寺”为主题,茶山风景区于2004年开始开发,计划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经过6年的努力,茶山风景区已初具规模。2007年7月**茶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现主要建设有可容纳500余人同时就餐的特色餐饮酒店(水上生态餐厅)、拥有百余床位的度假别墅(茶山庄园)、可供千余人集会表演的大型广场,以及商业步行街(茶山小镇)、拓展训练基地、国际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动物园、水上游乐园、茶山大院、等休闲度假区。恢复建设了历史悠久的古刹般若寺,具有日均3000人次的接待能力。
2、2013年发展情况
上半年继续加大对茶山景区的投资开发力度,继续开发建设以下项目:茶山大院房地产高档别墅群、茶山民俗村、茶山水库、**电视台海岸集结号活动基地。
景区观光旅游截止六月底,景区共接待游客53000人次,其中**市及省内其他地区接待约40800人次,国内外接待约12200人次,同比均有所增长。票务收入额约310万元;庄园收入约90万元;水上餐厅营业额220万元;其他各项收入110万元。带动周边村庄餐饮业发展及农产品的销售,预计比往年多收入150万元。
上半年集聚区的发展主要围绕旅游观光宣传、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增加知名度。提升服务品牌形象。依托景区旅游服务部,开拓新的财源。以商亭、茶山特产、纪念品、餐厅特色美食、世外度假庄园、游船等服务项目为依托,寻求合作伙伴,增加经济收入。
上半年大泽山-茶山旅游集聚区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业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港湾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等旅游度假活动。3、经验作法
(1)生态原则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
(2)综合协调原则
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3)市场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业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港湾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等旅游度假活动。
(4)可操作原则
旅游开发策划避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力戒片面追求规模宏大,忽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适用的弊病。
4、下步打算。
科学融资,长期规划,合理控制建设资金,启动景区例如高尔夫、旅游、招商项目、房地产等经营快速回笼资金。为景区建设提速,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大环线,提升景区软件服务,完善景区配套服务建设,提升景区竞争力。建设完善以山东省海拔最高的般若寺宗教朝圣旅游和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极具动感与挑战性的茶山运动旅游为特色,形成入口服务区、儿童游乐区、生态观光区、拓展体验区、别墅接待区、宗教朝圣区、茶山湖水上运动区、高尔夫高端运动区等八大功能区
**市服务业发展局
2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