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4.2 运检单位职责 5 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3 倒闸操作管理 5.4 防误管理
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6 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2 验收管理 6.3 缺陷管理 6.4 台账管理 7 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3 智能辅助系统 8 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2 应具备的规程 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9 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 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引用标准
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及编制说明 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 及编制说明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 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2 《330kV 及以上 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 《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
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3.4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3.5 电子式互感器 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以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3.6 合并单元
用以对来自互感器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以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3.7 设备在线监测
通过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特征参量并结合一定算法的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设备的剩余寿命作出预测,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3.8 交换机
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
3.9 IED 能力描述文件(ICD 文件)
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 IED 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 IED 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3.10 系统规格文件(SSD 文件)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 SCD 文件中。
3.11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CD 文件)
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 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3.12 IED 实例配置文件(CID 文件)
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 SCD 文件中本 IED 相关配置生成。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生产技术部(运维检修部)负责组织制定和执行智能一次设备及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负责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开展智能一次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和执行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规范,负责所辖受控智能站运行信息的日常监视及遥控、遥调工作,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的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4.2 运检单位职责
运维单位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单位颁发的智能设备运行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负责智能变电站的日常操作、巡视和缺陷管理,定期开展智能化设备运行分析。检修单位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单位、部门颁发的智能设备检修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化设备检修策略,负责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缺陷处理。5 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1.1 巡视管理基本要求
5.1.1.1 智能变电站巡视管理按照相关巡视检查制度执行,巡视周期按照《变电运行管理规范》 有关要求执行。
5.1.1.2 智能变电站设备巡视分为正常巡视、全面巡视、熄灯(夜间)巡视、特殊巡视和远程巡视。
5.1.1.3 智能变电站的正常巡视每周应不少于 1 次。
5.1.1.4 智能变电站根据设备智能化程度、设备状态远方可视化程度,可采用远程巡视。远程巡视可代替正常巡视,但不允许代替熄灯巡视、全面巡视和特殊巡视。
5.1.1.5 智能化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系统设备、通信设备、计量设备、站用电源系统及辅助系统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由运行单位负责,设备的专业巡检由检修单位负责。5.1.2 电子式互感器的巡视项目
5.1.2.1 设备标识齐全、明确、正确;
5.1.2.2 设备基础牢固完整,无倾斜、裂纹、变形; 5.1.2.3 设备无锈蚀,内部无异声、无异味; 5.1.2.4 套管、伞裙无裂纹、放电闪络现象; 5.1.2.5 均压环固定良好,无倾斜;
5.1.2.6 各引线导线松紧程度适中,无松脱、断股或变形; 5.1.2.7 前端装置外观正常,指示灯状态正常。5.1.3 智能在线监测设备的巡视项目
5.1.3.1 检查监测单元的外观应无锈蚀、密封良好、连接紧固;
5.1.3.2 检查电(光)缆的连接无松动和断裂,检查油气管路接口应无渗漏; 5.1.3.3 检查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显示正常;
5.1.3.4 监控后台、在线监测系统主机监测数据正常,数据通讯情况应正常;
5.1.3.5 定期检查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数据,与历史数据比较,确认设备运行状态正常。5.1.4 保护设备(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的巡视项目
5.1.4.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各交直流空气开关正确,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无告警信息。
5.1.4.2 检查保护定值区正确,设备软、硬压板投退正确。5.1.4.3 检查装置无其他异常声响及异常气味。
5.1.4.4 远程巡视时利用远方监控后台定期查看保护设备告警信息,检查保护通信正常,保护定值区正确,各软压板控制模式和投退状态正确。
5.1.4.5 远程巡视重点检查测控装置“SV 通道” 和“GOOSE 通道” 信号正常。5.1.5 交换机的巡视项目
5.1.5.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风扇运转正常,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正常,无告警。
5.1.5.2 远程巡视时利用远方监控后台检查计算机系统网络运行正常,网络记录仪无告警。5.1.6 对时系统的巡视项目
5.1.6.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风扇运转正常,无告警。5.1.6.2 检查对时系统主、备机运行状态符合运行方式要求; 5.1.6.3 检查保护装置时钟与对时系统同步正常。
5.1.7 监控系统、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智能控制柜的巡视项目
5.1.7.1 检查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各连接设备通信正常,设备信息正确,保护软压板投退状态正确,电流、有功、无功显示值正常,监控后台无异常报文;
5.1.7.2 检查智能终端、合并单元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指示灯、通讯状态正常;
5.1.7.3 检查室外智能终端箱、智能控制柜密封良好,无进水受潮,箱内温湿度控制器工作正常,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正常,无异常发热,柜内温度应保持在 5-50℃之间、湿度应小于 75%; 5.1.7.4 检查光纤应有明确、唯一的标牌,需注明传输信息种类、两端设备、端口名称等。5.1.7.5 检查光纤接头可靠连接,光纤无打折、破损现象。备用芯防尘帽无破裂、脱落,密封良好;
5.1.7.6 检查光纤熔接盒稳固,光纤引出、引入口应可靠连接,尾纤在屏内的弯曲内径大于 10cm(光缆的弯曲内径大于 70cm),光纤应无打折、破损现象;
5.1.7.7 检查各交直流空气开关位置正确,压板投退状态与运行状态和调度要求相一致; 5.1.7.8 检查装置无其他异常声响及异常气味。5.1.8 站用电源系统(一体化电源)的巡视项目
5.1.8.1 检查站用电源系统外观正常,监测单元数据显示正确,无告警信息,交直流系统各表计、指示灯指示正常;
5.1.8.2 检查站用电系统交直流系统运行方式正确,各出线开关分合位置正确; 5.1.8.3 检查蓄电池组外观正常,蓄电池电压正常,无漏液;
5.1.8.4 远程巡视时利用远方监控后台定期检查站用电系统通信状态、告警信息,检查交直流系统运行方式和蓄电池电压正常,重点检查直流系统充电模块、直流接地告警和绝缘监察装置信息。
5.1.9 辅助系统的巡视项目
5.1.9.1 检查辅助系统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指示灯、通讯状态正常;
5.1.9.2 远程巡视时利用辅助系统监控后台检查各辅助设备通信正常,运行数据正常,无异常告警,检查历史数据,确认设备运行状态正常。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2.1 智能变电站常规定期切换、试验工作应按照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范》有关要求执行。5.2.2 智能变电站定期切换、试验工作可通过远方控制方式进行。
5.2.3 装设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变电站,可不再抄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及泄漏电流,应每月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2.4 蓄电池具有自动采集装置,可不再测量蓄电池电压,应每季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3 倒闸操作管理
5.3.1 变电站倒闸操作应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站倒闸操作规范》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5.3.2 智能变电站应具备适应不同主接线、不同运行方式下顺控操作功能。一般情况下倒闸操作应采用顺控操作方式。5.3.3 顺控操作
5.3.3.1 顺控操作的基本要求
a)实行顺序控制时,顺序控制设备应具备电动操作功能。条件具备时,宜和图像监控系统实现联动。
b)顺序控制操作票应严格按照《安规》有关要求,根据智能变电站设备现状、接线方式和技术条件进行编制,符合五防逻辑要求。顺序控制操作票的编制要严格例行审批手续,不能随意修改。当变电站设备及接线方式变化时应及时修改。
c)顺序控制操作前应核对设备状态并确认当前运行方式,符合顺序控制操作条件。
d)在远方或变电站监控后台调用顺序控制操作票时,应严格核对操作指令与设备编号,顺序控制操作应采用“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模式。
e)进行顺序控制的操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采用软压板控制模式。
f)顺序控制操作完成后,现场运维人员应核对设备最终状态并检查有无异常信息后完成此次操作。
5.3.3.2 顺控票管理 a)顺序控制典型操作任务和操作票需要经过各运维管理单位生产分管领导审批。b)顺序控制典型操作任务和操作票应备份,由专人保存。
c)顺序控制典型操作票必须经过现场试验,验证正确后方可使用。
d)变电站改(扩)建、设备变更、设备名称改变时,应同时修改顺序控制典型操作票,并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同时完成顺序控制典型操作票的变更、固化。
f)固化于系统内的顺控操作票应两年审核一次,由二次专业人员导出,运维人员审核确认。5.3.3.3 顺控操作中断处理原则
a)顺序控制操作中断时,应做好操作记录并注明中断原因。待处理正常后方能继续进行。b)若设备状态未发生改变,应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继续顺控操作;若无法排除故障,可根据情况改为常规操作。
c)若设备状态已发生改变,应在已操作完的步骤下边一行顶格加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写明顺控操作中断时的设备状态和中断原因,同时应根据调度命令按常规操作要求重新填写操作票,操作票中须填写对已经变位的设备状态的检查。5.3.4 压板操作
5.3.4.1 运维人员的软压板操作应在监控后台实现,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
5.3.4.2 正常运行的保护装置远方修改定值压板应在退出状态,远方控制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远方切换定值区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运维人员不得改变压板状态;
5.3.4.3 正常运行的智能组件严禁投入“置检修” 压板,运维人员不得操作该压板;
5.3.4.4 设备开关检修时,应退出本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压板,退出母差装置本间隔投入压板; 5.3.4.5 设备从开关检修改冷备用或保护启用前,应检查确认间隔中各智能组件的“置检修” 压板已取下。
5.3.4.6 禁止通过投退智能终端的断路器跳合闸压板的方式投退保护。5.3.5 定值操作
5.3.5.1 运维人员定值区切换操作在监控后台进行。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切换后打印核对正确; 5.3.5.2 检修人员的修改定值只允许在装置上进行,禁止在监控后台更改。5.4 防误管理
5.4.1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并制定有关智能变电站的防误闭锁装置管理制度。
5.4.2 安装独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管理同常规站。
5.4.3 采用监控防误功能的变电站,应按照公司《变电站防误操作技术规定》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逻辑闭锁+本设备间隔电气闭锁” 来实现防误操作闭锁功能。
5.4.4 采用监控防误功能的防误闭锁逻辑应经过运维管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方能维护进相应自动化设备及后台监控系统,并做好相应备份处理。
5.4.5 监控系统的防误闭锁逻辑应定期进行复核,防误闭锁逻辑软件升级、修改,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4.6 智能化变电站的解锁操作应严格按照安规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各类解锁钥匙及工具应进行统一封存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5.5.1 变电站异常及事故处理应按照相关异常及事故处理原则执行。
5.5.2 对于单套配置的智能设备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申请退出其对应的运行开关。5.5.3 对于双套配置的保护装置单套停运操作无法进行时,应申请停用对应的母差装置失灵保护,及与该保护装置对应的智能终端。
5.5.4 对于双套配置的合并单元单套故障时,应申请停用对应的线路(主变)保护、母线保护装置。
5.5.5 对于双套配置智能终端单套故障可能影响跳合闸回路时,应退出该智能终端出口压板。
5.5.6 交换机故障
5.5.6.1 间隔交换机故障,影响本间隔 GOOSE 链路,应视为失去本间隔保护,应申请停用相应保护装置,及时处理;(按间隔配置的交换机故障,当不影响保护正常运行时(如保护采用直采直跳方式)可不停用相应保护装置;当影响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时(如保护采用网络跳闸方式),应视为失去对应间隔保护,应停用相应保护装置,必要时停运对应的一次设备。)5.5.6.2 公用交换机故障,根据交换机所处网络位置以及网络结构确定其影响范围,可能影响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过负荷联切等公用设备,应申请停用相应设备。6 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1.1 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含电子式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避雷器等属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以采集单元为维护分界点。采集单元随电子互感器归属一次专业维护,合并单元归属二次专业维护。
6.1.2 成套的智能设备以智能终端的外侧端子排为界,智能终端(含智能终端)至设备本体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由外配智能终端组成的智能设备,以设备本体(控制端子箱、操作机构箱、汇控柜)二次接线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含智能终端)属二次设备。
6.1.3 变电站站端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作为主设备的辅助设备,属于一次设备。6.2 验收管理
6.2.1 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应满足技术协议标准,工程启动调试部门应事先编制调试方案,完成竣工报告。
6.2.2 工厂验收时,对不能具备实际设备拍摄图像的情况,应提供模拟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完成出厂验收报告。
6.2.3 变电站严格按照《智能变电站验收细则》 和《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 验收,并参照相关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6.2.4 运维人员宜提前介入工程安装调试工作,结合现场安装调试,组织运维人员技术培训,做好各项投运前生产准备工作。
6.2.5 验收除常规的移交技术资料外,还应包含全站智能装置的配置文件、软件工具及各类电子文档等资料。
6.2.6 新建、修试后的智能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外观验收、功能验收,验收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的一般缺陷,急需投运时,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投运,要求限期整改。
6.2.7 新建、修试后的在线监测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和外观验收。对于不能在主设备停电时完成的功能验收,在主设备运行、验收条件满足后,立即完成。
6.2.8 工程验收时除移交常规的技术资料外还应包括:
6.2.8.1 系统配置文件、GOOSE 配置图、全站设备网络逻辑结构图、信号流向、智能化设备技术说明等技术资料;各智能电子设备的 CID 文件、ICD 文件,记录所有设备版本号和 CRC 码等;以光盘介质(一式两份)进行备份; 6.2.8.2 系统集成调试及测试报告;
6.2.8.3 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报告(在线监测、智能组件、电气主设备、二次设备、监控系统、辅助系统等);
6.2.8.4 在线监测系统报警值清单及说明。6.3 缺陷管理
6.3.1 按照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的功能及技术特点,应制订和完善智能设备缺陷定性和分级,使运维人员及专业维护人员了解设备缺陷的危急程度,及时处理,保障设备安全运行。6.3.2 智能设备缺陷分为危急、严重、一般缺陷。6.3.3 智能设备的危急缺陷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a)电子互感器故障(含采集模块及其电源); b)合并单元故障; c)智能终端故障;
d)保护装置、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故障或异常; e)纵联保护装置通道故障或异常;
f)GOOSE 断链或异常,SV 断链或异常,可能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 g)过程层交换机故障;
h)光功率发生变化导致装置闭锁; i)其它直接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
6.3.4 智能设备的严重缺陷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a)GOOSE 断链或异常,SV 断链或异常,不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 b)对时系统异常;
c)智能控制柜内温控装置故障,影响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的; d)监控系统主机(工作站)、远动设备、站控层交换机故障或异常; e)装置液晶显示屏异常; f)接线端子锈蚀严重;
g)测控装置接收合并单元数据异常; h)其它不直接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
6.3.5 智能设备的一般缺陷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a)智能控制柜内温控装置故障,不影响保护装置正常运行; b)在线监测系统故障; c)网络记录仪故障;
d)辅助系统故障或通讯中断; e)其他不危及安全运行的缺陷。6.4 台账管理
6.4.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6.4.1.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按对应的间隔(断路器、主变)分相建立设备台帐。
6.4.1.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命名按照“设备电压等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组别号+电流互感器+相别”。例: “220kVXXX 断路器 A 组 1 号电流互感器A 相”。6.4.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6.4.2.1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按对应的母线或间隔(断路器、主变)分相建立设备台帐。6.4.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命名按照“设备电压等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组别号+电压互感器+相别”。例: “220kVXXX 断路器 A 组 1 号电压互感器A 相”。6.4.3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6.4.3.1 互感器按对应的间隔(断路器、主变)分相建立设备台帐。6.4.3.2 互感器的命名按照“设备电压等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组别号+电流电压互感器+相别”。例: “220kVXXX 断路器 A 组 1 号电流电压互感器 A相”。6.4.4 合并单元
6.4.4.1 设备类型:继电保护-合并单元;
6.4.4.2 合并单元按对应的断路器、主变、母线间隔按台建立台帐
6.4.4.3 合并单元的命名按照“电压等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合并单元类型+合并单元+组别号。例:“220kV XXX 断路器电流合并单元 A 组”。6.4.5 智能终端
6.4.5.1 设备类型:继电保护-智能终端;
6.4.5.2 智能终端按对应的断路器、主变间隔按台建立台帐。
6.4.5.3 智能终端的命名按照“电压等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智能终端+组别号”。例:“220kVXXX 断路器智能终端 A 组”。6.4.6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6.4.6.1 设备类型:继电保护-测控保护装置;
6.4.6.2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按对应的母线、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6.4.6.3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命名按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保护测控装置+组别号”。例: “1 号主变保护测控装置 A 组”。6.4.7 交换机
6.4.7.1 单独建立交换机间隔单元,单元中各交换机设备按台建立台帐;
6.4.7.2 属于单个间隔的交换机命名按照“交换机接入的设备间隔名称+网络分层(过程层、间隔层)+交换机+网络组别号(A 或 B 组)。例:“220kV 石利2535 线路过程层交换机 A 组”,“1 号主变间隔层交换机 B 组”。跨间隔的交换机命名按照接入设备的电压等级+网络分层(过程层、间隔层)+交换机+网络组别号(A 或 B 组)。例: “220kV 设备过程层交换机 B 组”。6.4.8 在线监测设备
6.4.8.1 设备类型: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设备。
6.4.8.2 按间隔配置的在线监测设备按间隔建立台账,跨间隔配置的在线监测系统单独建立台账。
6.4.8.3 单间隔在线监测设备命名按照“设备间隔名称编号+在线监测对象(如断路器状态、SF6 状态、局部放电、主变油色谱、避雷器状态等)+在线监测设备+编号,例: “1 号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设备第一套”。跨间隔在线监测系统命名按照“电压等级+在线监测对象(如断路器状态、SF6 状态、局部放电、主变油色谱、避雷器状态等)+在线监测系统+编号,例: “220kV 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第一套”。6.4.9 智能辅助系统
6.4.9.1 智能辅助系统按套建立台帐,纳入智能辅助系统单元;
6.4.9.2 智能辅助系统命名按照“编号(第几套)+智能辅助系统。例: “第一套智能辅助系统”。6.4.10 屏柜
6.4.10.1 线路保护测控二次屏柜、交换机屏柜纳入屏柜单元,按屏柜建立台帐。
6.4.10.2 屏柜命名按照“线路、断路器或主变名称编号+保护测控屏+(组别号)”,智能控制柜命名应含盖对应所有设备名称编号。例: “1 号主变保护测控屏 A”,“1 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柜”,“石利 2535 线路保护测控屏 B”。7 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1.1 站端自动化系统一般管理要求
7.1.1.1 站端网络设备服务器、交换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GOOSE 网络、通讯光纤等设备均属运行设备,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停用或拔插设备。确需停用时,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停用。
7.1.1.2 站端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属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的一部分,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退出或者停运监控软件,不得随意拷贝、删除、添加文件,不得在站控层软件系统上从事与后台维护或操作无关的工作。
7.1.1.3 工程师站、运行操作站等人机接口系统应分级授权使用,用户只能在自己的使用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不得越权操作。工程师站、运行操作站微机的光驱、UBS 接口硬密封,严禁非系统管理员使用。
7.1.1.4 用户对密码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必要时定期进行更新。
7.1.1.5 后台机使用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并经变电运维人员许可后方可使用,严禁将后台机移作他用。
7.1.1.6 后台机调试、升级或故障处理时,应在做好防止误控运行设备的措施。同时做好系统硬件、软件故障的记录台账,软件修改记录台账,详细记录系统发生的所有问题处理情况。7.1.1.7 运行中站端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告警事件、历史事件、报表为设备运行的重要信息记录,所有人员不得随意修改和删除。7.1.1.8 停用的站端自动化系统所有服务器、工作站的软驱、光驱及所有未使用的 USB 接口,除系统管理员外,其他用户禁止启用上述设备或接口。7.1.1.9 禁止使用非专用计算机对站端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
7.1.1.10 站端自动化系统软件需修改或升级时,必须经过技术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每次修改或升级后,均应进行一次数据备份,并妥善保存。7.1.2 站端自动化系统监控画面设置原则
7.1.2.1 监控主界面目录索引应包含与实际设备运行状态相对应的一次系统图、站用电系统图、直流系统图、全站 GOOSE 网络图、UPS 系统图;分间隔告警总、运行报表(报表应具备导出功能); 电流、电压、电能平衡曲线; 故障录波; 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等。7.1.2.2 一次系统监控画面设置设备的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母线电压、主变档位、主变温度、开关远方/就地位置、线路有压指示灯、事故总、间隔事故总等基本信息。当任一间隔出现告警、异常、通讯中断时,该间隔开关图形应闪烁提醒,或设置告警总提醒。主变、母线、线路、开关间隔等按电压等级以不同颜色区分,并在有压与无压时自动变色。
7.1.2.3 点击监控主界面任一间隔单元应能进入间隔分画面,分画面应包含该间隔一次接线图,测控、保护、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远方/就地开关等位置状态提示; 间隔逻辑闭锁功能提示; 负荷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数据; 光字信号、线路有压指示; 保护定值区切换、保护定值修改、压板投退索引; 顺控操作索引; 智能告警、事故分析索引; 在线监测索引等。间隔分画面内应具备设置屏蔽某一具体信号功能。
7.1.2.4 监控画面应具备监视各间隔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上的“置检修” 硬压板状态的功能。
7.1.2.5 监控画面应具备监视和操作保护装置保护软压板状态的功能,保护软压板分为保护功能投入压板(如差动保护软压板、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投互联、投分列等)、保护出口压板(如跳闸出口、失灵启动、重合闸出口)和接收软压板(MU 投入、GOOSE 接收等)。
7.1.2.6 监控画面应具备监视保护装置软压板状态的功能(远方控制、远方修改定值区、远方修改定值)。
7.1.2.7 监控画面上的保护软压板应有明确且本间隔唯一的编号,在监控后台操作前,需输入间隔编号及压板编号确认操作无误。7.1.3 站端自动化系统异常处理原则
7.1.3.1 监控系统服务器、交换机、网络等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切换至备用设备,对不能及时恢复的异常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7.1.3.2 监控系统双服务器、GOOSE 交换机故障、与该交换机连接的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相应的 GOOSE 断链故障,监控系统发 GOOSE 断链故障,应立即检查相关 GOOSE 交换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有无异常信号。
7.1.3.3 终端系统或信号传输通道异常,造成上述信号无法实时监控,由监控值班员通知运维操作班加强相关变电站的巡视,运维操作人员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监控值班员汇报。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2.1 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应按照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相关要求执行。
7.2.2 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等同于高压主设备进行监视、巡查、维护。
7.2.3 设备状态监测报警值应由生产技术部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或运行经验制定,检修单位实施报警值的整定和修改,报警值不应随意修改。7.2.4 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异常信号告警后,运维人员应进行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a)核对报警值的设置是否变化;
b)检查外部接线、网络通讯是否出现异常或中断; c)查看是否有异常天气影响;
d)核查是否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源发生,如开关操作,外部短路故障等; e)检查监测装置及系统是否异常; f)比较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变化的趋势。7.2.5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报警后,运维人员应通知检修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若经检查是由于系统误报警的,经生产技术部门同意后可退出相应报警功能,缺陷处理后再投入运行。在线监测系统未经运维检修部门同意不得随意退出运行。7.3 智能辅助系统
7.3.1 应按照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范》 有关要求开展常规辅助设备管理。7.3.2 视频监控管理
a)定期巡视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b)定期检查站内摄像机等图像监控系统设备,定期测试视频联动及智能分析等功能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处理,确保其运行完好。
7.3.3 安保设备管理
a)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智能安保系统,安保系统应由视频探头、电子围网、门禁系统等组成,系统具备设备运行状况、视频信息、入侵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b)应定期检查智能安保系统和附属视频探头等智能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c)危急情况下能够解除门禁,迅速撤离,门卡的使用权限应经运行管理部门批准,由运维人员监督使用。7.3.4 消防设备管理
a)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消防报警系统,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状况、火灾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并与烟感、红外感应等智能感应设备构成智能消防系统。
b)运维人员应定期巡视火警监测装置配置的传感器,确保其运行完好;应定期检查、试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性,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处理。7.3.5 防汛设施管理
a)变电站应根据周边地势和排水情况专设防汛设施,防汛设施应具备设备工况、水位异常警报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b)运维人员应定期检查防汛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7.3.6 环境监测管理
a)变电站内空调、风机等设施应具备环境温度、设定温度、运行状况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b)运维人员应定期检查风机及空调联动运行状况,发现缺陷及时上报处理。7.3.7 其他设施管理
a)GIS 室或 SF6 充气柜室装设 SF6 泄漏报警装置,装置应具备泄漏报警、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b)对于装设有红外测温在线监测及大电流桩头温度检测系统的红外测温辅助系统,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1.1 设备维护部门应按专业技术管理范围,对上述文件存档备案管理。
8.1.2 变电站 SCD 文件、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文件、交换机配置文件等电子资料的存储应使用单独的存储介质,并定期进行备份,防止资料受到病毒或者恶意代码的破坏。8.1.3 全站 SCD 配置文件有变更时,必须事先告知各相关专业部门,各专业部门许可后方可更改。维护单位应在维护管理制度和维护手册中明确变更审批流程,SCD 配置文件修改前后应进行备份。8.2 应具备的规程
8.2.1 常规变电站应具备的法规、规程。8.2.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8.2.3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8.2.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8.2.5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8.2.6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8.3.1 常规变电站应具备的图纸、装置说明书、调试大纲、试验报告。8.3.2 一体化电源负荷分布图。
8.3.3 在线监测传感器位置分布图。
8.3.4 站内 VLan、IP 及 MAC 地址分配列表。8.3.5 交换机端口分配表及电(光)缆清册。8.3.6 监控系统方案配置图。8.3.7 网络通信图。
8.3.8 网络流量计算结果表。8.3.9 保护配置逻辑框图。8.3.10 GOOSE 配置表。8.3.11 SV 配置表。8.3.12 VLan 配置表。8.3.13 屏柜配置表。8.3.14 交换机接线图。8.3.15 功能互操作图。8.3.16 逻辑信号图。
8.3.17 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文件和配置软件。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1.1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应进行系统培训,了解上级下发的有关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规定,熟悉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新特点。
9.1.2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应提前学习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图纸,熟悉变电站的整体结构。9.1.3 设备在厂家联调期间,运维人员入厂学习,熟悉其工作原理。9.1.4 设备现场统调期间,运维人员参与调试工作,熟练操作流程。9.1.5 设备验收结束,设备厂家及现场施工人员应对运维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便于运维人员对设备有一整体认识,利于今后的维护与操作。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9.2.1 掌握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结构、原理、性能、技术参数和一、二次设备布置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维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9.2.2 掌握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接线和运行方式。9.2.3 掌握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
9.2.4 掌握智能变电站光互感器、合并装置、智能终端、光纤交换机、在线监测设备等新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
9.2.5 能审核智能变电站的设备检修、试验、检测记录,并能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智能辅助系统和设备红外测温情况等分析设备的健康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和运行薄弱环节。9.2.6 熟悉智能变电站相关调度指令,掌握智能变电站软压板操作、定值操作方法。
9.2.7 熟练掌握智能变电站的顺控操作技术(包括顺控操作步骤、顺控票审核、顺控中断处理原则等)。
9.2.8 智能变电站发生事故和异常时,能根据网络分析仪、站端自动化系统、智能状态监测系统、智能辅助系统正确判断故障范围,并能做到迅速、正确地处理事故。9.2.9 掌握 IEC61850 规约的基本知识。
9.2.10 掌握智能变电站 GOOSE、SV 网络传输的具体内容,网络中断时对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
9.2.11 掌握智能变电站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的隔离方法,熟悉装置检修压板对位的意义。注意二次设备停电检修安全措施的设置与常规变电站的不同之处。9.2.12 了解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站控层和对时同步原理。
第二篇: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试行)
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试行)总则.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2 4 管理职责.3 4.1 省电力公司职责.4 4.2 供电公司职责.4 5 运行管理.4 5.1 巡视管理.4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6 5.3 红外测温制度.6 5.4 缺陷管理制度.6 5.5 倒闸操作管理.7 5.6 异常及事故处理.10 5.7 验收管理.11 6 设备管理.11 6.1 智能组件.11 6.2 站端自动化系统.12 6.3 在线监测设备管理.13 6.4 辅助设备.14 7 技术管理.15 7.1 文件资料管理.15 7.2 设备命名及台帐建立规范.16
阅读次数:35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试 行)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0年12月
目 录 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电网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资料管理和相关技术文件管理,智能变电站常规设备的管理仍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范》执行。
1.3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
2.1 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2.2 Q/GDW 393-2010《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2.3 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2.4 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5 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6 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7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8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9 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10 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11 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2.12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2.13 国家电网生[2006]512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2.14 国家电网生[2008]1256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2.15 苏电生〔2010〕962号《变电运行管理规范》
2.16 苏电生〔2010〕2097号《变电站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3.2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3.4 电子式互感器 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以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3.5 合并单元
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以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3.6 设备在线监测
通过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特征参量并结合一定算法的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设备的剩余寿命作出预测,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3.7 交换机
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3.8 IED能力描述文件(ICD文件)
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 IED 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 IED 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
3.9 IED实例配置文件(CID 文件)
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 SCD 文件中本 IED相关配置生成。3.10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CD 文件
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 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3.11 系统规格文件(SSD 文件)
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 SCD 文件中。4 管理职责
4.1 省电力公司职责
4.1.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智能设备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开展智能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1.2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制定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的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1.3 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4.2 供电公司职责
4.2.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细化落实上级单位关于智能设备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开展智能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4.2.2 电力调度中心负责细化落实上级单位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监视智能设备的运行工况,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2.3 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4.2.4 变电运行中心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单位颁发的智能设备运行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负责智能变电站的日常操作、巡视和缺陷管理,定期开展智能化设备运行分析。
4.2.5 变电检修中心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单位、部门颁发的智能设备检修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化设备检修策略,负责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缺陷处理。5 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1.1 变电站巡视管理应按照相关巡视检查制度执行。
5.1.2 智能设备的正常巡视由运行单位负责,按照一般设备巡视周期开展相应巡视工作。5.1.3 智能设备的专业巡检由检修维护单位负责,巡检内容按智能变电站检修管理规范要求执行。5.1.4 电子互感器的巡视项目
5.1.4.1 设备标识齐全、明确、正确;
5.1.4.2 基础牢固完整,无倾斜、裂纹、变形; 5.1.4.3 内部无异声、无异味;
5.1.4.4 套管、伞裙无裂纹、放电闪络现象; 5.1.4.5 均压环固定良好,无倾斜;
5.1.4.6 各引线导线松紧程度适中,无松脱、断股或变形; 5.1.4.7 前端装置外观正常,指示灯状态正常。5.1.5 智能组件的巡视项目
5.1.5.1 检查后台机保护功能压板、出口压板、装置压板投退状态正确,电流、有功、无功显示值正常,与保护装置显示相符,无异常报文;
5.1.5.2 检查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网络交换机、自动装置等各种指示灯、通讯状态正常; 5.1.5.3 检查室外智能终端箱密封良好,无进水受潮,箱内温湿度控制器工作正常;
5.1.5.4 检查光纤接头可靠连接,光纤无打折、破损现象。备用芯防尘帽无破裂、脱落,密封良好; 5.1.5.5 检查光纤熔接盒稳固,光纤引出、引入口未使光纤外皮受损;
5.1.5.6 检查各交直流空气开关位置正确,装置的回路压板投退状态与运行状态和调度要求相一致; 5.1.5.7 检查装置无其他异常声响及异常气味。5.1.6 在线监测设备的巡视项目
5.1.6.1 检查监测单元的外观应无锈蚀、密封良好、连接紧固; 5.1.6.2 检查电(光)缆的连接无松动和断裂; 5.1.6.3 检查油气管路接口应无渗漏; 5.1.6.4 检查就地显示面板应显示正常; 5.1.6.5 检查数据通讯情况应正常; 5.1.6.6 检查主站计算机运行应正常。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2.1 变电站常规定期切换、试验工作应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5.2.2 装设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变电站,可不再抄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及泄漏电流,应每月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2.3 蓄电池具有自动采集装置,可不再测量蓄电池电压,应每季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3 红外测温制度
5.3.1 变电站红外测温工作应按照相关红外测温制度执行。5.3.2 智能组件及现场端子箱应纳入红外普测范围。
5.4 缺陷管理制度
5.4.1 变电站缺陷管理应按照相关缺陷管理制度执行。5.4.2 智能设备缺陷分为危急、严重、一般缺陷。5.4.3 智能设备的危急缺陷 5.4.3.1 电子互感器故障; 5.4.3.2 合并单元故障;
5.4.3.3 GOOSE断链,可能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的; 5.4.3.4 保护开入异常变位,可能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的; 5.4.3.5 保护装置故障或异常退出; 5.4.3.6 GOOSE交换机故障;
5.4.3.7 光功率发生变化导致装置闭锁; 5.4.3.8 保护装置接收合并单元数据异常; 5.4.3.9 智能终端故障;
5.4.3.10 其它直接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5.4.4 智能设备的严重缺陷
5.4.4.1 GOOSE断链,对保护功能没有影响的; 5.4.4.2 接线端子锈蚀严重;
5.4.4.3 装设智能组件的户外端子箱温控装置故障; 5.4.4.4 测控装置接收合并单元数据异常; 5.4.4.5 装置液晶显示屏异常;
5.4.4.6 其它有可能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5.5 倒闸操作管理
5.5.1 变电站倒闸操作应按照相关倒闸操作管理制度执行。
5.5.2 智能变电站应具备适应不同主接线、不同运行方式下顺控操作功能。一般情况下倒闸操作应采用顺控操作方式。5.5.3 顺控操作
5.5.3.1 顺控操作的基本条件
1、符合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
2、监控系统中有合格的顺控票。
3、现场规程、典型操作票有专门的顺控操作要求和内容。
4、监控系统设有设备顺控操作监控分图,顺控监控分图中有设备状态切换关系图、汇控柜、测控装置的远近控方式,联闭锁方式,保护软硬压板对应方式等信息。5.5.3.2 顺控操作的基本要求
1、顺控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 进入待操作设备的顺控操作界面; ② 检查待操作设备确在初始状态;
③ 将待操作设备从初始状态改为目标状态; ④ 检查待操作设备确在目标状态。
2、顺控操作执行时,监控后台应以规范的操作票模式显示顺控票,逐步显示每一步操作进程,并与站端方式保持一致。
3、顺控操作结束后,现场运行人员应核对设备最终状态并检查有无异常信息后完成此次操作。5.5.3.3 顺控票管理
1、系统顺控操作票应根据设备的接线情况,按照典型操作任务的操作步骤,形成固化的操作票存储在系统中,采用两层显示模式:
① 第一层(底层):操作票与相应间隔设备绑定,票内编号名称均为绑定无法修改。
② 第二层(显示层):显示层操作票与底层操作票为可以修改(需密码)对应关系,票内编号名称可以修改(需密码)。
2、固化于系统内的顺控操作票应两年审核一次,由二次专业人员导出,运行人员审核。5.5.3.4 顺控操作中断处理原则
1、若设备状态未发生改变,须在排除中断顺控操作的原因后继续顺控操作;
2、若设备状态未发生改变,由于监控中心与站端通信故障引起操作中断,无法立即排除时,调控班须转交运行操作班现场继续顺控操作;若系其他原因中断顺控操作,在短期内无法排除的,须改为常规操作;
3、若设备状态已发生改变,应在已操作完的步骤下边一行顶格加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写明顺控操作中断时的设备状态和中断原因,同时应根据调度命令按常规操作要求重新填写操作票,操作票中须填写对已经变位的设备状态的检查。5.5.4 智能装置操作 5.5.4.1 压板操作
1、运行人员的软压板操作应在监控后台实现,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
2、正常运行的保护装置远方修改定值压板应在退出状态,远方控制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远方切换定值区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运行人员不得改变压板状态;
3、正常运行的智能组件严禁投入“置检修”压板,运行人员不得操作该压板;
4、设备开关检修时,应退出本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压板,退出母差装置本间隔投入压板;
5、设备从开关检修改冷备用或保护启用前,应检查间隔中各智能组件的“置检修”压板已取下。5.5.4.2 定值操作
1、运行人员定值区切换操作在监控后台进行。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切换后打印核对正确;
2、检修人员的修改定值只允许在装置上进行,禁止在监控后台更改。
5.6 异常及事故处理
5.6.1 变电站异常及事故处理应按照相关异常及事故处理原则执行。
5.6.2 对于单套配置的智能设备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申请退出其对应的运行开关。
5.6.3 对于双套配置的保护及智能终端装置,在一套装置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退出故障设备。5.6.4 对于双套配置的保护装置单套停运操作无法进行时,现场运行人员应按设备所属调度关系上报值班调度员,申请停用对应的母差装置失灵保护,及与该保护装置对应的智能终端。
5.6.5 对于双套配置的合并单元单套故障时,应申请停用对应的线路(主变)保护、母线保护装置。5.6.6 对于双套配置智能终端单套故障可能影响跳合闸回路时,应退出该智能终端出口压板。5.6.7 交换机故障
5.6.7.1 应根据GOOSE网络图、MMS网络图等分析故障交换机可能造成的网络影响;
5.6.7.2 间隔交换机故障,影响本间隔GOOSE链路,应视为失去本间隔保护,等同于智能终端故障处理; 5.6.7.3 公用交换机故障,根据交换机所处网络位置以及网络结构确定其影响范围,可能影响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过负荷联切等公用设备,应申请停用相应设备。
5.7 验收管理
5.7.1 变电站验收管理应按照相关设备验收管理制度执行。
5.7.2 新建、修试后的智能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外观验收、功能验收,验收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的一般缺陷,急需投运时,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投运,要求限期整改。
5.7.3 新建、修试后的在线监测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和外观验收。对于不能在主设备停电时完成的功能验收,在主设备运行、验收条件满足后,立即完成。
5.7.4 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程施工人员应按文件管理的要求备份全站配置SCD文件,各智能电子设备的CID文件、ICD文件,GOOSE联系表,网络参数表等,记录所有设备版本号和CRC码等,并以光盘介质(一式两份)进行备份,在验收时提交运行和维护等专业人员做备份管理。6 设备管理
6.1 智能组件
6.1.1 智能组件适应现场电磁、温度、湿度、沙尘、降雨(雪)、振动等恶劣运行环境。
6.1.2 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网络交换机、自动装置等智能组件应备份各种参数设置,防止由于设置信息丢失而造成的设备异常。
6.1.3 光纤应有明确、唯一的名称,需注明两端设备、端口名称,光纤敷设时预留的备用光纤芯和备用法兰头应加装保护套。
6.1.4 室外智能终端箱应具备温度控制装置,箱内温度应保持在5-50℃之间、湿度应小于75%。
6.1.5 光纤接头应可靠连接,尾纤在屏内的弯曲内径大于10cm(光缆的弯曲内径大于70cm),光纤应无打折、破损现象。6.1.6 压板管理
6.1.6.1 所有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上的“置检修”硬压板应根据现场工作需要进行投退,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该压板状态的功能;
6.1.6.2 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保护装置软压板状态的功能(远方控制、远方修改定值区、远方修改定值); 6.1.6.3 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和操作保护装置保护软压板状态的功能,保护软压板分为保护功能投入压板(如差动保护软压板、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投互联、投分列等)和保护出口压板(如跳闸出口、失灵启动、重合闸出口);
6.1.6.4 监控界面上的保护软压板应有明确且本间隔唯一的编号,在后台机操作前,需输入间隔编号及压板编号确认操作无误。
6.2 站端自动化系统
6.2.1 站端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属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的一部分,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退出或者停运监控软件,不得随意拷贝、删除文件,不得在站控层软件系统上从事与后台维护或操作无关的工作。
6.2.2 用户只能在自己的使用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不得越权操作。6.2.3 用户对密码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6.2.4 运行中站端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告警事件、历史事件、报表为设备运行的重要信息记录,所有人员不得随意修改和删除。
6.2.5 停用的站端自动化系统所有服务器、工作站的软驱、光驱及所有未使用的USB接口,除系统管理员外,其他用户禁止启用上述设备或接口。
6.2.6 禁止使用非专用计算机对站端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
6.2.7 站端自动化系统软件需修改或升级时,必须经过技术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
6.2.8 智能装置异常信号设置原则
6.2.8.1 智能装置的所有异常报文应归并为装置闭锁、装置告警、通信异常三种报警信号发至监控系统; 6.2.8.2 装置闭锁是指装置发生严重故障,装置已闭锁,应立即汇报调度将装置停用;
6.2.8.3 装置告警是指装置发生异常现象,未闭锁装置,可以继续运行。运行人员需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相关调度;
6.2.8.4 通信异常是指装置与相关设备联系中断,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相关调度申请停用装置。
6.3 在线监测设备管理
6.3.1 在线监测设备等同于高压主设备进行监视、巡查、维护。
6.3.2 在线监测报警值由生产技术部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或运行经验制定,检修单位实施报警值的整定和修改,报警值不应随意修改。
6.3.3 在线监测数据异常信号告警后,运行人员应进行现场检查: 6.3.3.1 核对报警值的设置是否变化;
6.3.3.2 检查外部接线、网络通讯是否出现异常或中断; 6.3.3.3 查看是否有异常天气影响;
6.3.3.4 核查是否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源发生,如开关操作,外部短路故障等; 6.3.3.5 检查监测装置及系统是否异常; 6.3.3.6 比较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变化的趋势。
6.3.4 在线监测系统报警后,监视人员应通知运行及检修人员对主设备进行检查、诊断和处理,若经检查是由于系统误报警的,经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同意后可退出相应报警功能,缺陷处理后再投入运行。在线监测系统未经生产技术部门同意不得随意退出运行。
6.4 辅助设备
6.4.1 按照变电运行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常规辅助设备管理。6.4.2 安保设备管理
6.4.2.1 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智能安保系统,安保系统应由视频探头、电子围网等组成,系统具备设备运行状况、视频信息、入侵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6.4.2.2 应定期检查智能安保系统和附属视频探头等智能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3 消防设备管理
6.4.3.1 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消防报警系统,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状况、火灾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并与烟感、红外感应等智能感应设备构成智能消防系统;
6.4.3.2 应定期检查智能消防系统和附属智能消防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4 防汛设施管理
6.4.4.1 变电站应根据周边地势和排水情况专设防汛设施,防汛设施应具备设备工况、水位异常警报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6.4.4.2 应定期检查防汛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5 空调设备管理
6.4.5.1 变电站内空调应具备环境温度、设定温度、运行状况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6.4.5.2 应定期检查空调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6 其他设备管理
6.4.6.1 GIS室或SF6充气柜室装设SF6泄漏报警装置,装置应具备泄漏报警、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6.4.6.2 对于装设有红外测温在线监测及大电流桩头温度检测系统的红外测温辅助系统,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7 技术管理
7.1 文件资料管理
7.1.1 智能变电站文件资料管理应包括如下文件:
7.1.1.1 各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调试大纲、实验报告、图纸资料等; 7.1.1.2 全站SCD配置文件;
7.1.1.3 各智能电子设备的CID、ICD文件;
7.1.1.4 全站的GOOSE网络图、网络参数表,包括交换机配置文件、VLAN设置情况等; 7.1.1.5 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文件和配置软件。
7.1.2 设备维护部门应按专业技术管理范围,对上述文件存档备案管理。
7.1.3 全站SCD配置文件必须通过专用工具修改。全站SCD配置文件有变更时,必须事先告知各相关专业部门,各专业部门许可后方可更改。维护单位应在维护管理制度和维护手册中明确变更审批流程。
7.2 设备命名及台帐建立规范
7.2.1 一次设备
7.2.1.1 电流互感器(OCT)
1、台帐建立原则:电流互感器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组建立组设备台帐,分相设备按台建立从设备台帐;
2、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组别号(A或B组+1或2号)+流变+(从设备相别:A、B、C相),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A组1号流变”,“220kV石利2535断路器B组2号流变C相”。
7.2.1.2 电压互感器(EVT)
1、台帐建立原则:电压互感器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或母线单元中按组建立组设备台帐,分相设备按台建立从设备台帐;
2、命名规范:设备单元线路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组别号(A或B组)+压变+(从设备相别:A、B、C相),举例:“220kV石利2535线路A组压变”,“220kV正母线B组压变C相”,“2号主变220kV侧A组压变”。7.2.2 二次设备
7.2.2.1 合并单元(MU)
1、设备类型:继电保护-合并单元;
2、台帐建立原则:电流、电压光信号合并单元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母线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合并单元类型(OCT、EVT)+合并单元+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OCT合并单元A组”,“1号主变220kV侧EVT合并单元A组”,“220kV母线EVT合并单元B组”。7.2.2.2 智能终端
1、设备类型:继电保护-智能终端;
2、台帐建立原则:断路器智能终端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智能终端+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智能终端A组”,“1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B组”。7.2.2.3 保护测控装置
1、设备类型:自动化设备-测控保护装置;
2、台帐建立原则: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保护测控装置+组别号(A或B组),举例:“1号主变保护测控装置A组”,“220kV石利2535线路保护测控装置B组”,“220kV母联2510断路器保护测控装置A组”。7.2.2.4 交换机
1、台帐建立原则:单独建立交换机间隔单元,单元中各回路交换机设备按台建立台帐;
2、命名规范:交换机对应回路设备+交换机+网络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线路过程层交换机A组”,“1号主变过程层交换机B组”,“220kV过程层中心交换机B组”。7.2.2.5 屏柜
1、台帐建立原则:线路保护测控二次屏柜、交换机屏柜按柜面建立台帐,纳入屏柜单元;
2、命名规范:线路、断路器或主变名称编号+保护测控屏+(组别号),举例:“1号主变保护测控屏A”,“1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柜”,“石利2535线路保护测控屏B”。7.2.3 在线监测设备
7.2.3.1 智能电子设备(IED)
1、台帐建立原则:在线监测智能电子设备(IED)根据其监视的一次设备分类按套建立台帐,纳入在线监测单元;
2、命名规范:监测的一次设备类型+在线监测对象(如断路器状态、SF6状态、局部放电、主变油色谱、避雷器状态等)+在线监测+编号(第几套,唯一套则省略)+IED,举例:“220kV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第1套IED”,“1号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IED”,“220kV组合电器SF6状态在线监测第5套IED”,“110kV出线避雷器状态在线监测第10套IED”。7.2.3.2 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
1、台帐建立原则: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按套建立台帐,纳入在线监测单元;
2、命名规范:编号(第几套,唯一套则省略)+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举例:“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第一套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
第三篇: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规范
【引用】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规范
2011-02-28 13:05:46|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煤矿工人《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规范》
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规范
一、外在形象规范
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外在表现,它即反映了员工个人修养,又代表企业的形象。只有规范的仪表、举止,才能赢得良好印象。
1、应统一穿工作服、得体整洁。
2、在左胸前佩戴好统一编号的胸牌,在左臂上戴岗位标识牌。
3、在工作场所不打赤脚,不穿拖鞋、高跟鞋。
4、进行倒闸操作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戴安全帽。
5、女员工留长发者,在岗位上时应将长发盘起。
6、值班期间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7、主控室、设备区严禁吸烟。
8、接待上级检查人员及外来人员,应热情,正确回答领导及外来人提出的问题。领导及外来人进行设备区时,值班人员要主动向领导及外来人提供安全帽,并要求戴好。
二、岗位工作规范
变电运行人员的岗位工作规范,反映了员工个人业务技术素质和责任心,又代表企业的形象。只有规范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操作、标准的记录,才能确保安全供电。
(一)、站长岗位规范
1、主要职责
站长是本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负责人,其行政和生产上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行使职权。
1.1正确执行各项生产规程制度和上级命令,负责做好本站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全站工作人员的调配、奖惩实施方案。
1.2负责本站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各项指标的考核工作。到现场监督本站主要设备检修、更换和重要操作,定期巡视本站设备运行状况,随时掌握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1.3主持召开安全日活动,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工作任务,及时分析各设备安全运行情况。1.4掌握本站的各种技术资料,根据设备变更情况,随时更改资料、台账,并及时提出本站运行规程中有关条文的修改意见。
1.5设备的调出或调入,必须由经营办及设备管理员开具的设备调拨单,站长确认并签字后方可办理。否则应拒绝设备调拨。
1.6组织本站运行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2、工作标准
1.1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本站负行政和组织的领导责任,是本站安全生产的负责人。1.2贯彻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按时组织安全活动,每周对各种运行记录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1.3按照“变电站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争创明星级变电站。
1.4完成全站职工的培训计划,每周出一题目,供运行人员进行学习,每季对全站人员进行一次书面考核。
1.5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带领全站员工争创安全运行周期记录。1.6带领全站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忠于职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1.7认真落实“两票三制”,参与大停电及复杂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现场安全把关。1.8做好运行管理工作,每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设备检查。
1.9偏远的24小时值班变电站,站长除正常顶班外,每二、五到站内整理内页资料。
3、变电站站长季度、月度、周重点工作计划 3.1变电所季度工作计划 3.1.1一季度
(1)节日期间加强值班巡视,并组织特巡。(2)做好防雷准备工作,掌握雷季运行方式的执行。
(3)继续做好防寒、防冻、防火、防污闪、防小动物事故工作。(4)做好一季度消防安全检查及学习材料上报工作。(5)做好春季安全大检查。(6)做好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7)做好上半年反事故演习工作。3.1.2、二季度
(1)继续做好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
(2)开展“安全月”活动,组织安规学习及考试。
(3)开展夏季“三防”安全大检查,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4)做好降温、防讯、防雷电工作。
(5)检查并做好防止电气设备在霉雨季节受潮结露工作。(6)做好二季度消防安全检查及学习材料上报工作。(7)做好“五一”劳动节期间的安全供电工作。(8)做好上半年运行工作自查总结。3.1.3、三季度
(1)检查停役备用设备有无绝缘受潮。(2)做好预防高温中设备过热事故工作。(3)在大雨、高水位时,检查变电站防讯工作。(4)组织学习及有关岗位操作技术学习考试。(5)做好三季度消防安全检查及学习材料上报工作。(6)继续做好夏季“三防”工作。3.1.4、四季度
(1)组织国庆期间节日特巡工作,做好有关节日停电检修配合的准备工作。(2)对电缆孔洞、门窗缝隙、鼠洞等进行全面检查,完善防小动物事故的措施。(3)开展冬季安全大检查。
(4)做好四季度消防安全检查及学习材料上报工作。(5)做好下半年反事故演习。(5)做好工作总结。3.2、变电站月度常规工作要点
(1)每月26日参加供电科月度工作会。(如时间改变将另行通知)(2)每月20日前,缺陷汇总、上报。
(3)每月底(初)两票装订、审核、统计汇总上报。
(4)每月20日前,对全站一、二次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自检自查。(5)每月20日前,对消防用具、消防器材进行一次检查。(6)夏季每月对房屋渗漏雨及排水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大雨时也要进行检查)(7)每月对电缆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8)每月3日前对上月的班组建设进行考核打分。3.3、变电所每周常规工作(1)每周一次安全活动。(2)事故照明每周检查一次。(3)每周现场考题不少于一次。(4)每周对站内各种记录进行一次检查。
(5)每周对站内外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清扫检查。(6)每周对安全用具进行一次检查。3.4、安全日活动
变电站每周应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由站长、值班长或安全员组织。活动内容为:
1、学习讨论上级有关安全文件、讲话、事故通报。
2、讨论分析本周安全生情况,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制定有关措施。
3、结合事故案例和不安全现象,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措施。
4、结合本站设备和设施缺陷情况,开展安全分析,发动全站人员制定安全措施。
5、学习事故应急预案,组全站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想,提出处理方案。
(二)值班长岗位规范 1.主要职责
(1)值班长在站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值工作。值班时接受值班调度员的指挥,负责全站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是全班人员搞好安全生产的组织者。
(2)督促检查本值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调度命令,及时向调度及主管领导汇报异常运行情况。
(3)在本值中本站设备或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能制订操作方案及运行安全措施。根据运行方式、季节特点、负荷变化,对全站设备进行必要的监视和检查。
(4)在本值中具有对全站电气设备的操作权、监护权和对工作票、操作票的审批权;对一切停电作业施工工作票,必须认真审核其正确性,并组织落实安全措施。检修完毕后,负责现场验收检查工作。
(5)带领本值人员正确处理事故及异常,并负责对全班发生的事故或其它一切不正常的情况,组织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6)负责组织本值的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班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7)负责本值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各项指标的考核工作,搞好班组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工作。
2、工作标准
1.1在站长的领导下,团结本值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1.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连续、可靠运行。1.3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监督本值人员在班时间和班前不准喝酒,不得干与工作不关的事。1.4组织本值人员正确、迅速的执行倒闸操作任务和处理事故及设备异常,并做好设备修试后的验收工作。
1.5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对已执行操作票正确性负责,组织好值内安全活动,做好值内运行分析工作。
1.6按时组织设备巡视,掌握设备缺陷变化情况,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1.8认真组织交接班工作,做到交接两清。
(三)值班员岗位规范
1、主要职责
(1)值班员值班长(站长)领导,协同值班长负责当值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
(2)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和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本值期间的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3)配合值班长搞好全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定期试验、巡回检查、监视调整、运行分析和作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4)正确执行值班长给予的操作命令,在监护下进行倒闸操作和迅速处理设备故障,负责办理第一、二种工作票许可手续。
2、工作标准
1.1在值长的领导下,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各项运行工作。1.2监督设备的运行状态,按时进行设备巡视,发现缺陷及时汇报调度或值班领导。1.3能正确迅速地执行各种倒闸操作任务,是倒闸操作的执行人。1.4在值长的指挥下能正确迅速地处理各种事故和异常。1.5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及时、正确地填写各种运行记录及报表。1.6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保证安全生产。1.7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
1.8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按工作票要求认真布置现场安全措施并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及设备修试后的验收工作。
1.9协助值长做好运行分析,完成本值的岗位培训及设备的维护工作。
三、交接班规范(一)交接班要求
1、交接班是上下班之间交接情况,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全体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2、运行人员按规定的轮值表和时间进行交接班,如发生接班人员到时未来接班,交班人员应留在岗位上继续值班,并向调度及值班领导汇报,直至有人来接班时方可离开岗位,值班人员不得连值二班。
3、接班人员应在接班前20分钟到达变电站,先由值班负责人向接班负责人介绍本班系统、设备运行方式、变动情况,设备缺陷,检修工作,接班人员应认真细致了解,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工作情况。
4、交接班实行岗位对口交接
交班人员有义务向接班人员详细交清本班运行情况,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其初步分析和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对重要的设备的变动或设备缺陷应到现场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
接班人员有权力向交班人员提出询问,包括要求到现场交班。接班人员在接班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交班人员提出,并向调度汇报。
5、在事故处理或进行重要的倒闸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交班时,如发生事故或需要进行重要的操作,在接班人员未签名前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和操作,接班人员主动协助处理。待事故处理完毕或操作告一段落后方可签名交接。若接班人员已签名接班,则应由接班人员处理,交班人员主动协助处理。
6、交值班人员应做到“四清”:看清、讲清、查清、点清。接班人员应做到“五清”:看清、听清、问清、查清、点清。
7、双方值班负责人确认无遗留问题后,交接双方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
8、交班结束后,交班人员取下值班标志,走出值班室,完成本班工作。(二)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应检查的项目: 6.1、对设备运行状况、运行方式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并查阅交接班记录,核对模拟图板正确无误。
6.2、检查工具用品,如:检修工具、绝缘手套、绝缘鞋、验电器、接地线、绝缘拉杆、安全帽等,应齐全、完好,无损坏或丢失。
6.3、检查消防器材,如:消防斧、消防锹、消防钩、消防桶、沙箱、灭火器等,应齐全、完好,无损坏或丢失。
6.4、检查钥匙,如:闭锁钥匙、高压室钥匙、低压室钥匙、开关柜钥匙、大门钥匙等,应齐全、完好,无损坏丢失。
6.5、检查各种图纸资料,如:
一、二图纸、变电站制度、班组建设资料、张挂的图板、上级下发的文件、调度下达通知等,是否齐全、完整,外借是否有记录,上级文件、调度通知,是否做好记录。
6.6、检查整理各种记录,如: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记录、运行日报表、巡视检查记录、设备缺陷记录、检修试验记录、事故障碍异常记录、继电保护整定记录、设备点检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开关跳闸记录等,是否按要求认真填写或有无漏写、漏记。
6.7、检查检修工作进展情况及安全措施。
6.8、对值班室、控制室、高低压设备室进行卫生清扫。(三)交接记录的内容主要是:
1、本班的操作记录和设备停复役情况。
2、发现或消除的设备缺陷,以及已采取的措施。
3、接到的上级指示、调度通知、试验计划、技术措施或设备异常报告。
4、交班前的运行方式和下一班须做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四)交接班双方共同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模拟盘运行方式及正确位置。
2、现场检查核对站内所有设备运行方式及运行情况是否正确、完好。
3、检查电气开关位置指示,灯光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警笛、警铃、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电度表、功率因数表是否完好。
4、检查站内外照明、事故照明、应急灯是否完好。
5、检查消防灭火器压力、试验日期、数量及消防工具是否完好、过期丢失。
6、检查安全绝缘工器具的试验日期、数量及完好、检修工器具的数量、完好。
7、检查高低压室钥匙,开关柜门锁钥匙,电气闭锁钥匙是否齐全、完好。
8、检查记录填写内容。
9、检查未终结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情况。
10、检查站内卫生情况。(五)值班
1、值班班次应按照所批准的值班方式和时间进行。未经分管领导同意不得私自调整班次,运行人员不得连续值二班,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应自觉遵守劳动动纪律,不得迟到、早退、脱岗、睡岗,需请假时应提前提出。
2、值班人员当值期间是设备安全运行的直接责任者,有权处理设备的异常问题,但必须严格按正确的程序进行。
3、当值期间应服从调度命令,(严重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除外),听从指挥。
4、当值期间要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监视各种信号和指示,准时抄表,认真分析,定期进行各种检查和试验,对不正常的情况应加强监视。
5、各种数据要按规定记入各种记录簿中,要做到字迹清楚、工整内容正确、齐全无误。
6、当值期间按规定要求仔细巡视设备,不得走马看花,漏查项目。认真填写巡视记录,评价设备状况。
7、室外巡视应按规定路线进行,操作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及安全帽。
8、当值期间认真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把好审核关、模拟关、操作关、监护关、许可关和工作终结验收关。
9、当值期间不得会客,非当值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控制室和室内外高压设备区,外来人员经同意进入设备区时,应由一名当值运行人员培同,进行监护。
四、值班期间的工作规范
1、常规工作
1.1接班后,值班人员应穿好工作服,佩带胸卡和值班标志。1.2值班人员每天8点、20点准时向调度报表。
1.3每班上午10时由值班长对站内设备进行一次设备点检和安全检查,检查时应按照设备点检标准和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细致、认真的检查,不得漏项、走过场。设备点检正常的打∨、故障异常的打×、末点检的打O,发现故障异常时应将原因详细记入缺陷记录内。安全检查表正常时应在相应的格内填写“正常”,不得填写“无”,故障异常时应写明具体设备名称、编号及原因。
1.4每班的8点、12点、16点、20点、24点及4点对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查,白天巡视检查应重点检查注油设备油位、油色、油温是否正常、有无渗漏油,绝缘瓷瓶有无裂纹、有无放电灼伤痕迹,信号指示、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母线连接处有无断线、断裂。夜间巡视时应重点检查运行设备有无异常杂音,连接部分有无过热发红、放电现象。
1.5当值期间每小时抄表一次,抄表必须正点、准时。
1.6经批的外来人员进入站内,值班员要进行要害场所登记,主动询问来人的意图。末经批准人员值班必须拒绝进行站。
2、倒闸操作
2.1倒闸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两票管理规定执行。
2.2倒闸操作票由值班员填写,值班长审核。值班员对所填写内容正确性负责,值班长对审核后操作票正确性负责。
2.3倒闸操作前应由值班长向调度申请,同意后方可操作。操作完后应由值班长及时向调度交令。
2.4操作时值班员操作,值班长监护。倒闸操作执行完毕后,应由值班员将执行情况记入交接班记录和操作记录内
3、检修配合
3.1收到工作票后,值班长应认真审核工作票内容是否正确,合格,并签名。3.2由值班员根据工作票内容填写操作票,值班长审核正确,签名。3.3值班长向调度申请,同意后方可操作。
3.4布置好安全措施 后,由值班员办理工作许可手续。3.5将操作票、工作票分别记入相应记录内。
3.6检修工作终结后,值班长做好验收,并督促检修人员填好检修记录,值班员方可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4事故处理
4.1变电站发生事故和异常时,值班人员应及时向调度汇报。4.2按照事故处理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理。
五、变电站运行记录的作用及填写要求
1、记录填写的基本要求
当值人员应按各种记录规定栏目要求填写,不得从简。填写记录应字迹清楚、工整、不得乱涂乱画,错别字用“/”符号划掉。记录的签名不得只签姓,必须签全名,并不得代签。记录的填写应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
1.1、交接班记录 交接班记录的填写要求:
①运行记事栏;记录设备运行方式改变情况,事故障碍、异常情况以及上级下达的重要指示等。
②运行方式栏:记录一次系统设备的运行方式,直流系统的运行方式。
③检修试验情况栏:记录当班期间新开工检修设备、正在检修的设备、检修工作间断的设备和已完工的设备情况。
④巡视检查栏:记录当值期间巡视时间和巡视性质及设备情况和发现设备缺陷的时间、内容。
巡视种类有:接班巡视、交班巡视、正常巡视、夜间巡视和特珠巡视。⑤工作票情况栏:记录执行中,指正在工作的工作票;未执行,指已收到尚未许可的工作票;结束,指已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⑥操作票情况栏:当值期间已执行操作票编号及张数,未执行操作票编号及张数。⑦装设接地线栏:记录交接班前本班遗留接地线、接地隔离开关的地点、编号、组数。⑧工具情况栏:记录工具、仪表的完好情况和借用情况。1.2、运行日报表
运行日报表的填写要求:本表应每小时抄表一次,主要记录各回路的电流、有功电度、无功电度,母线线电压、相电压;主变各侧的电流、有功、无功、温度,直流系统的电压、电流等。值班应正点抄表,不得漏抄、补抄或推表,数据要准确、不得涂改。
各种表计的单位符号:①电流:单位;安培(A)有:安(A)、千安(KA)。②电压:单位:伏特(V)有:伏(V)、千伏(KV)。③有功:单位;瓦(W)有:瓦(W)、千瓦(KW)、兆瓦(MW)。④无功:单位;乏(var)有:乏(var)千乏(kvar)兆乏(Mvar)。⑤有功电度:单位;度(Kw.h)。⑥无功电度:单位;度(Kvar.h)。温度;单位:摄氏度(℃),1.3、巡视检查记录
巡设检查记录的填写要求:每4小时巡视一次,巡视所有运行设备,巡视时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不得漏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填写到记录中。并将缺陷及时记入缺陷记录内。
1.4、设备缺陷记录
设备缺陷记录的填写要求:①按设备的单元进行登记;②记录发现设备缺陷时间、发现人姓名、设备缺陷内容;③用电话汇报调度及值班领导,在汇栏中填“电话汇报”,“接受人”填写接受人姓名。
1.5、断路器跳闸记录
断路器跳闸记录的填写要求:①按断路器名称分页进行登记;②记录断路器故障跳闸的时间,跳闸原因,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断路器跳闸次数;③断路器经过大修、临修,故障跳闸累计数应从该次检修后重新累计。
1.6、设备检修试验记录
设备检修试验记录的填写要求:①在工作内容栏内检修负责人应将检修的全过程及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交代清楚。②修试性质应分类:交接一新投入设备的解体检修;大修、小修、预试、临修(临检);消缺一非检修类的缺陷处理,检验——计量及指示仪表工作。③存在问题和结论:工作负责人应说明设备是否有遗留问题,运行中应注意事项,并作自检结论:对停电检修的设备的结论,各试验数据合格,修后恢复之原状态,可以投运;对不停电的工作(取油样等工作)的结论;放油阀处无渗油、螺丝已紧固,油位正常,试验结论待报告。④验收意见:由当值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后填写,根据验收情况,说明设备现状,确定该设备经检修后是否符合要求。
1.7、继电保护整定试验记录
继电保护整定记录的填写要求:①按被保护设备的名称(线路名称)分页填写;②下达的定值通知单应按设备编号粘贴入本记录,作为原始定值,以后每次更改定值均应记录;③本记录应与实际运行定值始终保持一致,实际定值应以整值为准;④连接片投切不记入该记录中;⑤更改后定值应写明一次值/二次值、刻度值及串并联情况;⑥执行依据,指下达整定通知书;⑦备注栏,应注明更改定值的原因。
1.8、事故、障碍异常记录
事故障碍、异常情况记录的填写要求:记录所发生的人员和设备事故障碍、异常情况,由变电站安全员负责记录。具体为:发生的时间、天气、详细经过、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防止对策和事故性质、责任分类、责任人姓名以及设备名称、型号、损坏程度、损失情况。
1.9、设备点检记录
设备点检记录的填写要求:严格按照设备标准进行点检,逐项进行、不得漏项,每天点检一次(上午10点)、由当班值长对设备进行点检,点检员签名,对点检的项目正常打√、故障×、未点检打O、发现故障异常时应将原因详细记入缺陷记录内。
1.10、设备安全检查记录
设备安全检查记录的填写要求:每天检查一次(上午10点),检查规定的所有项目,将存在的问题填写到记录中,检查人签名,整改后填写时间。
六、设备巡视检查
(一)、巡查检查的周期
1、巡视周期每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应包括高峰负荷时;交接班时;晚间熄灯时。24小时班,巡视次数不得小于6次;12小时班,巡视检查次数4次;8小时班,巡视次数不得少于3次。
2、对有关设备操作前、后及开关跳闸后检查一次。
3、对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应每月初全面地核对一次保护连接片位置。
4、每次雷击后,应及时检查、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分析动作情况。
5、新安装设备、备用设备及检修后的设备在投入运行四小时内每小时应检查一次,以后按正常周期进行巡视检查。
(二)、遇有下列情况应增加巡视次数,进行特巡
1、设备满负荷,并显著增加时。
2、设备缺陷近期有发展时。
3、恶劣气候时。
4、事故跳闸或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
5、上级领导通知有重要供电任务时。
6、法定节假日。
(三)、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的主要项目
1、运行设备有无异常杂音。
2、电气设备瓷套是否清洁,有无裂纹,有无放电灼伤痕迹。
3、电气设备连接部分有无接触不良,过热、断股现象。
4、充电设备的油色、油位、油温是否正常,有无渗、漏油现象。
5、接地是否可靠。
6、信号指示、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7、主变及其冷却系统运转是否正常。
8、所用电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9、夜间熄灯检查时,连接部分有无过热发红、放电现象。
10、室外构架有无露筋、断裂、歪斜现象。
11、呼吸器的变色情况等。
第四篇:变电站运行管理规程
3.15正值班岗位职责
3.15.1.在值长领导下担任与调度之间的操作联系。
3.15.2.遇有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等情况,及时向有关调度、值长汇报并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3.15.3.负责做好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工作。
3.15.4.负责受理调度(操作)命令,填写或审核操作票,并监护执行。3.15.5.负责受理工作票,并办理工作许可手续。3.15.6.负责填写或审核运行记录,做到正确无误。3.15.7.负责根据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3.15.8.参加设备验收。
3.15.9.参加站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3.15.10.未设值班负责人的变电站,正值班员履行值班负责人的职责。
3.16.副值班岗位职责
3.16.1.在值长及正值的领导下对设备的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进行处理。
3.16.2.副值班员不得直接接受上级调度的命令,根据值班负责人或正值的命令,填写倒闸操作票,并在正值的监护下,迅速正确地进行各项操作。
3.16.3.做好设备的巡视、日常维护、监盘和缺陷处理工作,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按时抄录各种表计。
3.16.4.整理、检查各类工器具、仪表、钥匙、备件等。3.16.5.参加设备验收。
3.16.6.参加站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3.16.7.负责搞好控制室、配电室、值班室、候班室及房舍的卫生,经常保持整齐清洁。
4.1.运行值班制度
4.1.1.变电站值班制度
4.1.1.1.变电站正常采用三班制值班方式,特殊情况可经变电运行部批准后进行调整,每班连续值班时间,不得大于48小时,各站应明确本站的值班方式、休班及交接班时间、不得擅自变更。
4.1.1.2.运行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220kY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应经过仿真培训并考试合格。
4.1.1.3.运行值班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变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人身安全。在值班期间应做好下列工作:
a)监视仪表、控制屏(盘)光字牌信号、监控系统的各种信号告警及设备运行情况,测试高频信号。
b)及时记录和汇报各种异常告警、事故象征和保护掉牌。c)正确处理各种设备异常和事故。
d)正确接受和执行调度下达的各项倒闸操作命令。e)根据调度的要求汇报当值运行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f)按规定进行设备巡视。
g)办理工作票的收到、许可、结束、终结手续。h)对设备的检修、试验、校验工作进行验收和检查。i)负责抄表和核算电量,填写有关运行记录和运行日志。j)负责完成设备的定期试验和轮换工作。k)负责完成日常和定期的运行维护工作。
l)负责完成本班的技术培训计划和安全运行分析工作。m)负责做好主控制室和专责设备场所的清洁卫生。
n)负责保管好工器具、备品、材料、钥匙、各种记录、图纸资料等站内物品,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公用设施、设备外借。
o)负责变电站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和技术资料、数据的传输工作。4.1.1.4.值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a)遵守规章制度,严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b)不准喝酒(包括接班前八小时),不准在生产房间放置食物和粮食,不准在值班室做饭、吃饭、看电视、高声喧哗、打闹,不许在控制室内收听广播。不准小孩、亲友、闲杂人员在值班室停留。
c)当值人员必须统一着装,按规定佩戴值班标志牌:不准穿睡衣、拖鞋、高跟鞋。d)禁止在继电保护室使用手机、对讲机及其它强电磁波无线通讯设备。e)严禁利用办公微机玩游戏、看影碟。
f)严禁值班期间使用电话和其它通讯工具聊天。
g)实行监盘制的变电站,正常情况下,控制室应不少于二人值班。在执行倒闸操作、设备维护等任务时,控制室应有副值或以上人员监盘。5∞IkV、220kV站夜间必须明确至少一人监盘:但听到音响信号应立即检查,遇恶劣天气必须留人监盘。
h)按时抄录各种表计,抄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的正负五分钟。i)吃饭须交替进行,不得超过45分钟。
j)严禁私自替班、换班,值班人员因故需要离开时替班。交替班前,被替班人应向替班人交待当班注意事项,井在值班日志内履行交接手续。替班人应承担被替班人的工作和一切责任。k)变电站不得无故缺岗运行,每班应含有值班长、正值、副值(110kv站含正值、副值)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满足要求时,须报请变电运行部同意。
l)值班期间所进行的所有工作,应记入有关记录或输入管理微机。m)与各级调度及用户的工作联系均应启动录音设备。
4.1.1.5.值班人员在监盘时要求做: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态,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各种运行参数、信号和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在本职范围内进行调整和处理,必要时应向上级部门汇报。
4.1.1.6.值班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超过两周时,应跟班学习,并经站长考试合格,方能参加值班工作。因故离开工作岗位超过一个月时应跟班学习,经本人申请,站长同意,并经运行部考试合格,方能参加值班工作。
4.1.2.集控中心值班制度
4.1.2.1.值班人员每班连续值班时间不应大于48小时。
4.1.2.2.集控中心实行监盘制,集控室任何时间均应保持有人值班。4.1.2.3.值班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4.1.2.4.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应按规定统一着装、佩戴值班岗位标志。4.1.2.5.非值班人员不经当班许可,不准进入集控室。4.1.2.6.在接受和转发调度命令时应启用录音设备。
4.1.2.7.集控设备不得安装与生产运行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集控设备经行与运行无关的工作。
4.2.交接班制度
4.2.1.变电站交接班制度
4.2.1.1.交接班时间应按变电运行部批准的时间整点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20分钟进入控制室,保证精神状态良好,符合值班方式的要求。交接班时全体人员列队,按交接内容逐项交接。交接运行方式应在模拟盘或监控机前进行,有必要时应到设备现场交接,做到交接内容清楚。
4.2.1.2.交接班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进行重大操作。在处理事故或倒闸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 交接班时发生事故,应停止交接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值长指挥下协助工作。
4.2.1.3.交接班的主要内容: a)运行方式及负荷分配情况。
b)当班所进行的操作情况及未完的操作任务和有关注意事项。c)当班维护工作及完成情况。
d)己收到、使用中、终结的工作票。
e)使用中的接地线编号、组数及装设地点。f)发现的缺陆和异常运行情况。g)直流系统运行情况。
h)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和投退变更情况,远动、监控、五防设备的运行情况。i)事故异常处理情况及有关交待。
j)上级来文、命令、指示内容和执行情况,各种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管情况。k)设备检修试验情况,扩建、技改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l)图纸、资料、安全工器具、仪表、工具、钥匙等的使用和变动情况。m)环境卫生。
4.2.1.4.交接班时,交班值长应按交接班内容向接班人员逐项交待,接班人员在交班人员培同下进行重点检查,交班值长或指定人员负责监盘。实现微机管理的变电站,在交接班时,应当面打印出当班的值班日志。值班日志的签名栏,应由接班值班长亲自签名,不得打印。4.2.1.5.接班人员重点检查的内容
a)查阅上次交班到本次接班的值班日志及有关记录,核对运行方式变化情况。b)核对模拟图嵌(检查核对监控机上的接线图、信号等情况)。c)检查设备情况,了解缺陷及异常情况。d)负荷潮流。
e)检查试验中央信号及各种信号灯。f)检查直流系统绝缘及浮充电流。
g)检查温度表、压力表、泊位计等重要表计指示。h)核对接地线编号和装设地点。i)核对保护压板的位置。j)检查内外卫生。
4.2.1.6.检查完毕后,接班人员将检查结果互相汇报,经值班长认为可以接班时,方可签名接班。接班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交班人应耐心解答,需做处理时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并做好记录,接班人员协助处理。如发生争议不能解决时,应报告站长或汇报运行部处理,并暂停交接班,双方于争议解决后再办理交接班手续,严禁不履行交接手续擅自离岗。4.2.1.7.值与值之间工作应相互配合协作,遇到检修工作时应为下一值作好需在接班后2小时内的运行操作准备工作,上一值准备好的操作票本值应重新履行审核手续。
4.2.1.8.接班后,值班长向调度汇报运行情况,核对时钟。根据天气、运行方式、工作情况、设备情况等,安排本班工作,作好事故预想。4.2.1.9.交接班标准程序
a)交接班人员分列两排,面对面站立,由交班值班长按值班记录进行宣读交接。
b)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接内容,无艇问后,由接班值班负责人进行分工,然后会同交班人员分别到现场检查,检查应全面到位,不留死角。
c)接班值班负责人首先核对模拟图板(检查核对监控机上的接线图、信号等情况),全面了解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方式,试验中央信号,检查各级母线电压、设备负荷及交直流系统运行情况。检查控制室内的控制、保护二次回路设备和主变压器等主要设备,必要时亲自检查全部设备。审查各种记录、工作票、操作票等。
d)其它接班人员负责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工器具、备品备件、钥匙、安全用具、车辆、环境卫生等,并将检查情况汇报值长。
e)检查完毕后,各自应向值长汇报检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须详细向交班人员询问清楚。f)完成以上工作后由接班值班长在交接班记录薄上签名,交接班方告结束。
g)接班后,值班负责人应组织本班人员开好班前会,根据系统设备运行及天气等情况,提出本班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和事故预想,井布置本班工作,内容如下:(1)对班内的倒闸操作、设备维护及其它工作进行分工,对上班预开的操作票,审核其正确性。
(2)合理安排自班夜班值班人员,应明确监盘及操作人员。(3)对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重要缺陷及重负荷设备加强监视。(4)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及其它管理工作。
4.2.2.集控中心交接班制度
4.2.2.1.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进行交接班,办理完交接班手续之前,不得擅离职守。4.2.2.2.交班人员应提前做好交班准备工作。接班人员应提前进入集控室,在集控机前履行交接班手续。
4.2.2.3.遇有事故处理或重大操作时交接班应推延经行。
4.2.2.4.交班时发生事故,应停止交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协助工作。4.2.2.5.完成交接手续后,交班人员应在值班记录中手写签名。4.2.2.6.接班人员接班前4小时不得饮酒。4.2.2.7.交接班的主要内容:
A)所控各站的运行方式、系统潮流、负荷情况、值班日志等。B)接班人员未当值期间的主要运行工作情况。C)倒闸操作执行情况及未完成的操作任务。
D)当班办理工作票情况,交接时使用中的工作票。E)所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情况。
F)各站设备缺陷、异常运行、事故处理情况。G)各站使用中的接地线(地刀)、装设地点。H)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动作和投退变更情况。I)MIS系统、微机闭锁系统工作情况。J)上级有关通知、指令等。
K)当值记录、相关技术资料、各种文件完整齐全,定置存放。L)集控系统、综合报警(防火、防盗及图像监控)系统工作情况。M)生产办公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4.2.2.8.接班人员重点检查的内容: A)查阅上次下班到本次接班的值班记录及有关记录,核对运行方式变化情况。B)检查通信系统良好,计算机系统运行正常。
C)核对监控机上的接线图、遥测数据、信号等情况。D)了解所辖站缺陷及异常情况。E)所辖站负荷潮流情况。
F)检查、试验监控系统语音告警装置。G)核对接地线编号和装设地点。H)上一班维护工作及完成情况。
I)各类收文、通知的登记及保管情况。J)检查室内外卫生。
4.2.2.9.交班值长应按交接班内容逐项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接班人员应按接班内容逐项检查确认。交接内容完成后,双方在值班记录上手写签名。
4.2.2.10.交接班时发现接班人员酗酒或神志不清时不得交班,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6.7 变电站安全保卫规定
6.7.1变电站所有人员应保守机密,不得向外人透漏本站设备及人员情况。
6.7.2.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围墙应保持完整,顶部有防翻越措施,严禁任何人攀越。生产设备区和生活区大门应随时上锁。设备室及有关重要部位,应有必要的防盗措施。
6.7.3.变电站内不得私自留宿外人,必要时应经负责人同意并报变电运行部领导批准。6.7.4.没有进站工作任务的人员禁止进入变电站。特殊情况需进入变电站的,应经变电运行部批准。
6.7.5.有专职门卫人员的变电站,应建立外单位人员进站登记制度。
6.7.6.运行人员在巡视设备时,应兼顾安全保卫设施的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有关领导,按领 导指示处理。
6.7.7.到站参观或学习人员,必须有单位介绍信,经有关部门批准。参观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 有关规章制度,并在值班人员的带领下进行。6.7.8.集控中心值班人员,应经常利用远程图像监控装置监视现场安全保卫的情况。若有报警信号,立即查明原因,保存录像:根据监控装置监视,及时作出判断,必要时赶到现场查看处理。
6.7.9.远程图像监控装置严禁擅自停用。除正常巡视检查设备及环境情况外,各摄像镜头应置于方 便地发现“非法入侵者”的位置:保证在集控室能投退室内外照明。6.7.10.各站大门、各生产和辅助房间门窗应经常关闭并锁住。无人值班变电站大门应挂“未经许可 不得入内”、“止步,高压危险”牌,设备外壳、构架爬梯应挂有固定的“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牌。
8.3.新分配人员培训规定
8.3.1.新分配人员的岗位实习期为六个月,以师徒合同签定日期为准。
8.3.2.新分配人员实习期间按常自班作息制度执行,不得无故缺班,否则按旷工论处。8.3.3.新分配人员到站后,各站应尽快为新分配人员指定师傅,制订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上报变 电运行部存档,新分配人员应与师傅签定师徒合同,合同一式两份,一份留站内,一份交变电运行部。
8.3.4.师徒合同签定后,师徒双方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师傅要严格要求,悉心传授,徒弟 应尊重师傅,努力学习,在合同期内应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8.3.5.学员应主动利用设备停电检修、试验、传动、验收的机会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协助工作,遇有 倒闸操作,事故、异常处理时应积极参与站内组织的讲评和分析。
8.3.6.变电运行部应经常检查师徒合同的执行情况,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8.3.7.新分配人员实习期满三个月后(以师徒合同签定日期为准〉方可申请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跟班 实习,作息制度按班上规定执行。8.3.8.新分配人员实习期满六个月后,变电运行部将组织对新分配人员进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可持 证上岗,并履行其岗位职责,对考试不合格人员除扣发其应发效益工资的50%外,同时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期为三个月。再培训完毕后重新申请考试,如仍达不到上岗要求时,扣除全部效益工资。
8.3.9.在实习期间不得单人监盘、值班、进行实际操作。
8.3.10.新分配人员的转正、定级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但上岗值班必须经本部门定岗考试、考核合格。
第五篇:变电站压板运行管理规定
变电站压板运行管理规定
1总则
1.1为保证变电站内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一次设备运行状态的需要,规范变电站压板运行和维护工作,预防压板误投切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都匀供电局所辖变电站内所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臵压板、功能切换操作把手、调度自动化装臵遥控压板(以下简称压板)。市场营销部开闭所的压板运行管理参照此规定执行。
2名词解释
2.1软压板:实际为装臵内部设臵的电子开关,通过不同定值和控制字改变其状态,实现保护回路和功能的投退。
2.2硬压板:即连接片,用于连接和接通保护回路,实现保护功能的设备。
2.3压板定臵图:按整定书要求,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反映压板的实际排列位臵和投切状态的图表。
2.4压板运行检查图:即压板状态动态图,是反映压板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排列位臵和投切状态的图表。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
3.1.1负责压板运行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3.1.2制定压板运行的管理规定、技术措施,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3.1.3参加压板运行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技术措施。
3.1.4负责所辖单位的压板运行技术监督、信息反馈和经验交流。
3.2供电运行部
3.2.1负责压板的运行、日常维护,压板标签的更换及命名修改。
3.2.2负责装臵投运时的压板标签验收工作。
3.2.3制订压板运行的实施细则。
3.3修试管理所
3.3.1负责压板回路的检查、试验,压板功能的校验,压板标签和功能
一致性检查。
3.3.2负责明确压板投切功能,并对其作用书面说明。
3.3.3负责压板标签的首次命名。
4运行管理
4.1供电运行部是变电站压板的运行部门。
4.2硬压板的投入、切除应有专门记录,并保存3年;压板投切应体现在操作票中。
4.3软压板的投入、切除应由监控系统遥控操作并记录于历史事项中产生;对无监控系统的变电站,按4.2执行。
4.4调度员根据电网运行方式可对装臵压板进行相应的调度。变电站压板投切应严格按调度令执行,不属于调度管辖的由变电站依据现场运行规程执行。
4.5压板的投、切操作必须由二人进行,一个操作人,一个监护人。每一块压板在投入前必须用电压表分别测量压板两端对地直流电压满足装臵要求,且压板两端之间直流电压为零(正常情况下有电压的压板在压板定臵图中明确),正确后应立即投入。有直流接地时,一般情况下不得进行压板投入操作;必须进行操作时,测量电压时直接测量两端电压,不得测量对地电压。
4.6多种功能压板同时操作时,应先投入保护压板,后投入跳闸出口压板。
4.7由变电运行人员在设备投运前编制压板功能说明表,并根据不同压板的功能编制相应的投切原则。
4.8压板运行检查图的使用
4.8.1每次操作完毕后,由操作人员更新压板运行检查图。
4.8.2变电站技术员每周例行检查一次,无人值班变电站和长期未操作的保护屏检查周期可延长至一个月。
4.8.3变电站站长每月例行检查一次,无人值班变电站和长期未操作的保护屏检查周期可延长至三个月。
4.8.4压板运行检查图中与定臵图不同之处应在备注栏中明确原因。
4.8.5现场应保留本次压板运行检查图、上次压板运行检查图及压板定臵
图。
5技术管理
5.1压板命名的基本要求
5.1.1压板命名应双重命名,即命名中有压板编号和压板功能。
5.1.2压板名称应避免有歧义,有歧义的必须在压板定臵图中说明或变更名称。
5.1.3压板定臵图中应有整定书或当年运行方式中明确的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操作注意事项说明。
5.2压板标签的规范
5.2.1压板标签统一使用黄底黑字,标签大小应与标签框一致;无标签框的应统一规范,且标签放臵位臵不会与其他压板混淆。
5.2.2保护屏压板应使用红色闭环边框按行隔离,压板及其标签必须在同一行内。
5.2.3保护屏上有多套保护的,增加一条较宽的竖边框分隔。
5.3压板台帐
5.3.1压板定臵图为压板台帐的重要组成部分。
5.3.2应编制专门的压板功能说明表,对压板功能、作用和投切后果进行详细说明。压板功能说明表应明确每块保护屏每个压板的作用。
5.3.3对特殊压板、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操作注意事项详细说明。
5.3.4压板台帐应列入现场运行规程中,可通过附件方式添加。6附则
6.1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制定,由生产技术部解释。
6.2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监督执行,并依据局生产奖惩规定考核。
6.3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1年发《变电站压板投切的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