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时间:2019-05-14 06:2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第一篇: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地处陆路交通末梢,是一个能源和资源以输入为主的海滨城市。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发展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产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自觉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08年,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方向,更好地发挥开放、生态、海洋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的思路,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82.2亿元,增长19.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7%,两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三角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威高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新北洋小型热转印打印机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海造船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滚船。新船重工与芬兰合作成立的德他马林公司,已经具备设计制造9.25万吨散货船的能力。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策引导,着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相对于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大院大所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要想在自主创新上有所作为,必须有针对性强、吸引力大的政策措施。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制定了自主创新五年规划,重新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引进人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建设上,市级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配套奖励相关人员100万元、50万元;对合作承担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给予3-5万元的生活补贴,等等。在产学研结合密集区建设上,设立4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对新加入产学研合作联盟的高校、科研院所,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产学研合作联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活动经费;对于省级一类以上知名科研院所来威设立分支科研机构的,3年内无偿为其提供使用必要的办公设施,一次性给予分支科研机构50—100万元的建设补助费;对新认定为市级中心、省级中心和国家级中心的,分别给予20万元、4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于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且有院士实质性参与的市级以上中心,给予增加10万元的资金扶持。在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上,设立5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后续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给予50-1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于企业购买国内发明专利实施转化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0-40万元的奖励,等等。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崇尚科学进步、注重自主创新、加快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坚持政府搭台,密切企业与院所间的联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搞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角,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也至关重要。几年来,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资金扶持”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先后以市政府名义与中科院、大学、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采取双方共建的形式,建立了中科院技术转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山大技术转移中心等,这些创新平台建设,在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去年,全市共吸收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26项、国内领先104项。

三、加强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各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10家,分别是等7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威高医用植入器械、光威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2家工程实验室和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也达到了104家,其中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工程实验室2家。相关企业还与高校院所共建了46家研发中心、实验室或检测中心。现在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的积极性非常高,三角集团正在积极争取建立高性能子午胎国家工程实验室,金猴、蓝星、光威等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企业还通过让股让利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去年全市企业共实施国外引智项目62个,引进各类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硕士402名,有42名院士以不同方式与企业合作。

四、完善投入机制,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保障。科技创新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种子资金的作用,市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支出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去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为3.9亿元,今年预算内科技投入4.4亿元,增长13.6%,其中市级6376万元,增长34.2%。各企业也自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都按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不低于3%,规模以上企业都达到1%以上。新北洋集团这几年研发投入比例始终保持10%以上,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专门打印机的生产厂家,在国际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利税率达到了40%以上。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先后建立了40家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6.7亿元,目前在保企业1167家,累计提供担保贷款额56.3亿元。最近,又成立了市创业投资公司,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创业风险资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新型企业。

五、注重成果转化,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是手段,成果转化、产业产品升级才是目的。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培植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培育了“十大高端产业园区”,去年十大园区共实施过亿元项目38个,过10亿元项目16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其中,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总投资28亿元的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可全部投产,总投资25亿元的二期工程和总投资15亿元的心内耗材项目区明年投产,正在建设三期工程,总投资160亿元,主要生产核磁共振、心肺机、人工肝、人工肺等22种新产品。今年威高集团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2012年可突破200亿元。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总投资84亿元,一期17万平方米的第一车间年内可形成300万条全钢子午胎的生产能力,近期开工建设17万平方米的第二车间,到2012年三角集团销售收入也可突破200亿元。光威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的拓展碳纤维项目,第一条千吨线去年4月投产,第二条线今年上半年投产,第三条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制作和安装。最近与中航集团签订了入股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下游制品,三至五年内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可达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华东数控重型数控机床、新船重工和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等园区,到2012年销售收入都可达到30亿元以上。

第二篇:产业优化升级意见和建议

四、对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传统产业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资源型生产向消费型生产转变,重点坚持传统产业终端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以工业市场群建设为牵动,加快科技创新和战略性调整,不断确立产业竞争新优势,带动抚顺工业全面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各类消费市场,引领工业经济向消费服务领域升级延伸。一是培育区域型生产消费市场,推进原料、原材料产业向精深化发展。立足石化、冶金、油母页岩等产业现有优势,重点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商品交易所、商品销售中心等大宗工业产品交易市场,确立区域性产品价格、技术、信息等市场主导权。二是培育品牌型消费产品市场,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终端化发展。立足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和特色轻纺加工等产业优势,重点依托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开发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品牌市场,吸引各类资源进入抚顺加工销售,形成区域性商品生产和集散中心。三是培育消费型高新技术市场,推进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立足先进智能装备、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势,重点依托“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开发建设专业化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推动新兴产业形

成持续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加快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千企升级”为主线,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完善创新服务载体,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系列产品。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活动。重点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等领域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三是加快“两化融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紧密结合,坚持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集成应用,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实现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战略性调整,创建集群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立足新型工业化,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形成资源节约、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集中力量抓好石油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12个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无纺布、钕铁硼、琥珀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品牌影响力。

第三篇:关于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探索和思考

**作为苏南方阵中的一员,目前正处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站在优化发展的新起点上,根据区域竞争和发展规律,**要想在下一轮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必将选择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集群裂变,从而走上又好又快、量质并举的发展之路。

一、产业优化升级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

近年来,我市对产业优化升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66.5亿元、495亿元和44.2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更趋合理(6.6:57.9:3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0%,形成了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

(一)以狠抓优势主导产业集群为重点,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通过多年来坚持抓技改项目的实施,全市重点企业的主体装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数控等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涌现了一批如汽车齿轮、饲料机械、环保机械等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为特征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65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二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双倍增”计划,重点支持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输变电设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输变电产业集群规模超过了百亿元。2007年末,全市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发展到8家和4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8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两番,占规模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以项目为纽带,重点扶持了玉枝特种茶果场等一批集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累计开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200多项,发展了20余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四是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循环开发利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江苏申特公司对废渣、废气进行开发转化,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配备余热发电成为热点,行业综合能耗将下降5个百分点。

(二)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旨,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一是新产品开发明显加快。五年来,全市共研发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62只。其中110kv变压器、特种电缆等一大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华晶电子公司的“高尺寸稳定性超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膜”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二是科技项目实施有所突破。近年来,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星火计划27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江苏正昌集团主持了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质成型燃料及装备开发)。三是品牌化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近1倍,有3家企业入围江苏省专利百强,江苏正昌集团的有效专利拥有量已超过100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已形成由17只国家级、26只省级、38只市级组成的梯级名牌、免检和驰名、著名商标(产品)群体,产品覆盖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农药等多个领域。

(三)以创新整合各种资源为抓手,服务平台建设明显加强。

一是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批企业与清华大学等全国近10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清华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浙大**合作服务中心等12家产学研基地,挂钩12000多名专家建立了产学研专家库。近年来,举办和参与重大产学研活动30次,每年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信息1000多条、合作项目30多个。二是创业服务平台。投巨资建设了创业孵化园和天目湖高新科技园。目前已建成的孵化园有在孵企业7家,成功孵出企业23家。三是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咨询服务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了公共技术性支撑平台(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天目湖基地)。四是企业创新平台。先后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中心4个,常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常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四)以完善各类相关机制为保障,运行环境明显优化。

一是政策扶持体系。出台《**市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全面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2007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2066万元,r&d达3.78亿元,占全市gdp的1.42%,每年落实工业发展奖励基金5000万元。二是重视人才引

第四篇: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25.11%;实现财政总收入5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53.19%。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16.58%和14.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64.7%;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62.5%;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66.7%。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五篇: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番禺区局注重结合辖区实际,紧密依靠区政府,以助推辖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围绕“三促进一保持”经济工作要求,全面推进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番禺区政府2007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质监局、区经贸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番禺区质量兴业强区及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兴业强区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意见》,明确了2007年至2010年质量兴业强区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将质量兴业强区工作摆上了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镇街政府也结合辖区特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确定了名牌培育、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等政府质量奖励制度。2008年制定了《番禺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卓越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番禺区标准化战略实施细则》等13个实施细则,为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强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07、08年共奖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5家,奖励金额450万。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大力实施《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确定质量兴业强区政府质量奖励专项资金将达到800万元以上。通过区政府强有力地推动,全区上下已建立起领导挂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抓,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工作制度有保障的推进机制。

二、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分解落实。为使质量兴业强区活动取得实效,根据《关于开展质量兴业强区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意见》提出工业产品、农业、服务业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各单位的职责,番禺区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积极组织协调,分制定工作计划,对质量兴业强区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各成员单位也分别按照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区政府实行“三定期一表彰”工作推进机制,即每年定期召开三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各部门每季度定期向区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每年质量月定期组织召开一次由区领导班子、各部门、镇街、企业参加的质量兴业强区表彰大会,表彰获得政府质量奖励的企业。通过任务分解,将质量兴业强区目标任务从第一层面上推向第二层面,从认识和机制上把相关任务转化为政府部门具体工作。

三、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推进力度。番禺区局注重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政府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媒体等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工作力度得到大大增强。一是质监、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检验检疫、旅游等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产品质量检验、检验检疫、环保检测等多个检测平台的作用,动态监测掌握实情,对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共同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与统计、环保等部门共同开通了名优培育企业绿色服务通道;充分发挥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作用,构建质量信用监管平台,研究推动区信息办将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纳入番禺区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实现质量信用与社会信用对接,在企业融资、信贷等方面引入质量信用,为质量兴业强区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镇街大力支持配合。通过宣传、沟通,各镇街逐步将质量兴业强区作为镇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主动联系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名牌培育、质量专项整治等工作。三是积极发挥商会协会引导促进作用,在沙湾洗染机械质量兴业的影响带动下,珠宝、动漫等商会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通过培训、交流等措施,制定行业质量管理规范,成功地促进了同行企业之间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等信息沟通,引导、带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年,珠宝厂商会递交宝石加工工艺分技术委员会筹建申请,成立了珠宝行业标准联盟,起草了《回收贵金属处理技术规范》和《珠宝行业废水排放标准》2项联盟标准。四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作用,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刊发《质量兴业强区》专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突出重点工作,确保取得成效。番禺区局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突出质量兴业、专项整治、名牌培育和服务业标准化等重点,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近几年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重点监管产品电线电缆产品合格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00%,人造板、音视频产品合格率由05年底的53.1%、13.4%上升到100%和88.9%,质量兴业试点行业洗染机械的抽查合格率提升了46.1%。2009年广州市第二季度监督抽查中,关系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如防控甲型 H1N1流感疫情产品、建材产品、儿童玩具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名牌企业群初步形成。全区共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4个省名牌产品,在全市名列前茅。8家企业通过了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40家企事业单位参与了89项标准制修订,4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益明显建设不断提升。创建了7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1个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创建了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29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食品、3个省级名优农产品、10个市级名优农产品。四是服务业更加规范发展。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申报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已初步获通过。

下一步,番禺区局将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结合《广州市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出台区政府质量奖评审办法,启动质量奖评审工作,加快实施质量兴业强区战略,有力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泸溪县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查与思考

    泸溪县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查与思考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进行“四化两型”建设,为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收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目 录 一、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及意义 ........................................................... 1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编者按: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让农民工变成“......

    产业升级发言稿12.4(范文模版)

    一、 产业升级的定义 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

    关于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建议(修改)(最终版)

    关于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建议 ——中国民主建国会平阳县总支委员会—— 一、我县产业发展现状 (一)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按照省委“两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 豫政办 〔2011〕7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创新和谐的新阶段。作为全市......

    传统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传统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葛学斌发布时间:2009-02-26 10:04:51 访问次数:269 次浏览字体:遂昌县是传统林业大县、省重点林区,地处钱、瓯两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