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汇报材料
天桥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
汇报材料
我乡自2003年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和县远教办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县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立足我乡实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建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长期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按照我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从设备管理与维护、播放点管理、学习培训等方面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桥乡位于凤冈县最南端,距离县城70于公里,素有“凤冈西藏”之称,全乡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58个村民组,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人口25131人,党员648人。自2003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先后建立了1个关纤站点,8个信息接收,1个播放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目标,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得到充分保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远教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技术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远程教育相关工作,明确表示将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抓好,并确保人员、资金、设备三到位。
乡远教办为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干部们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须加大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赶场天设置固定宣传点进行宣传,同时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镇机关干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省、地、县远程会议精神,并观看电教片,通过收看此片使广大党员干部们了解远程教育,认识远程教育。
(二)、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乡党委成立了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村(社)总支书记及站点管理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以及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村远教站点都分别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确保远程教育队伍健全。
(三)、抓好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前期宣传工作
扩大群众知晓率是确保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在村上设备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我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没有放松对此项工程的工作力度,在全乡不断加大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远程教育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从中受益。一是在村主要街道或者集中路口和学校围墙上粉刷、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在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上级有关远程教育的文件。三是根据农民们的具体需求挑选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视频节目,组织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集中收看,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村适用新技术的片源难题,降低了成本,加大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依托教育站点,开展先期培训工作
根据地、县远教办有关会议精神,在抓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同时,我乡利用已建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积极组织各个村党员干部及站点操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为此,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远程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的安排布部署,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根据学校和村组党员各自实际,党员干部培训一般都安排在双休日、农闲时节,做到不影响学校上课,方便农村党员干部。二是不断改进学习的组织方法和授课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精挑细选,使操作人员们学得会,用得上。
1、针对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们进行收看节目的学习培训。为宣传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了解远程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站点,在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了龙凤村、漆坪村,天桥村的党员、干部群众近3500余人开展了播放活动,对没有终端接收站点或设备不完全的村级站点,我们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借阅所需要的课件,采取流动播放的方式,在比较集中的地方组织播放,共播放86次,观看人数达到4800多人。对既没有终端接收站点,也没有播放点的齐心村,我们也采取借阅课件,流动播放的方式播放15次,观看人数达到200多人。
2、针对各村站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我乡分别进行了为期2次具有针对性的站点操作人员培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2003年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乡为了确保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先后组织各个村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各个村选派的站点操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有些对电脑还有一定的了解。培训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在课上主要让学员们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它的概念与历史,能够进行基本的开关机操作,启动和关闭简单的应用程序。在课后安排每位学员进行上机实际操作。让操作员能在5秒中之内打开远程教育相关网站,组织培训。提高操作员的技能水平。第二部分是终端接收站点的基础知识,在课上我们主要介绍了卫星天线的调试,卫星接收机和相关接收软件的使用,课后同样安排操作人员们实际练习,在卫星接收机上增加新的节目频道,设置节目参数,切换信号源等操作,让管理员及操作员掌握相关的远程教育知识,更好的服务群众。
通过每年培训班的开展以及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了试点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使之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地作好试点工作,为我镇农村党员干部工作顺利开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业务骨干。初步实现了“放下锄头拿起鼠标”的跨越和转换。
(五)、认真落实、严格把关、做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
1、严格按照县远教办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对全乡拟建站点的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乡远程教育站点覆盖范围,对拟建村站点统一布局,合理调整,保证了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站,资源浪费的后果。
2、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培训,并对拟建站点村的文化室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五防”、“五好”的村要求立即整修以确保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顺利建立。
3、在远程站点的几个村中,挑选经济发展较快、基层组织建设较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天桥村、龙凤村、漆坪村做我乡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试点村,对其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以及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多层面的强化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一些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接受较慢,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农业科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差。
三是地理条件的因素影响我乡远程教育的有效开展,由于我乡面积大,交通不便,在组织党员和村民集中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集中学习,导致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相对较少,与上级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我乡近年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不小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贫困问题。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广大农村群众贫困的深刻根源,远程教育网络的建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文化,掌握农业科技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也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党员干部的终身学习体系。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把培训教育送到了“家门口”,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难的问题;日益更新的理论政策、科学技术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扭转思想的愚昧落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转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所学知识向实际生产的转化,力争每年每村都有10户左右的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兴办实业,或在各自的农牧业生产中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有所进展,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县委远教办及上级的关怀和领导下,再接再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措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各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操作员的培训,尽快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党员干部为“三农”服务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篇:乡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乡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年,在省市远程办的正确领导下,**乡各远程站点按照县远程办的总体部署,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关键,全面提高了我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水平。现就我乡2012年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情况向督查组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建立了“一联三包”工作责任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进一步促进全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发展。乡党委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站工作,建立了“一联三包”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站点制度,包村干部包站点指导,村党支部书记包站点负责,管理员包站点运行的包联方式。确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职责、站点管理员包联职责。
二、抓好了教学组织活动。
我乡各站点根据县、乡教学工作安排,结合各站点实际实际,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村党员干部生产、生活特点,采取集中收看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了学习时间,**村每月开专题培训4次以上,受训人员达60人次左右;其余播放点每月开展专题培训3 1
次以上受训人员达40人次左右。
三、深化了远教服务工作,切实增强了学用实效。
结合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扩大、延伸远教载体的综合功能。适时组织党员干部,邀请技术人员,依托远教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4次,培训农民300人次,依托乡远教站点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活动6次,共计380人次参加了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利用远程教育学技术、学方法的热情。
四、以强化服务为目标,开展了日常管理工作
自2012年来各站点严格按照县乡教学计划要求,保证了各村及乡站点每月组织学习培训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任务。同时在3月初对全乡远程教育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故障排查,并上报县组织部协助排除故障,及时确保了各站点“六有”(有固定场所、有操作人员、有标识牌、有管理制度、有学习桌椅、有档案资料)和“五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并每周安排各个站点及时搞好了室内布置和环境卫生及培训收看工作,乡站还及时制定了计划并按时组织村站开展了学习培训,督促各村站完成了学习记录、设备运行等各类资料。确保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站点积极促进终端站点畅通、力争多应用,提高了
远程教育的收视率,把乡村站点建设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
第三篇:和合乡汇报材料
和合乡“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
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关于“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合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闫孝敏书记关于做好“三大活动”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省、市对开展县、乡领导大接访,疑难问题大化解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实际,和合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行成了党委书记带头,班子成员参加,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来访,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新工作格局,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和合乡“三大活动”工作情况
今年3月份,全市“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启动开展,按照市、县的要求和安排,我乡高度重视,细心安排,认真按照工作部署,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坚持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端正态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细化职责、明确目标,使“三大活动”开展迅速有力 在“三大活动”开展初期,全乡大部分干部普遍存在认识偏差,概念模糊,思想麻痹,态度不积极的现象,简单的把“三大活动”看作是简单的信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市、县两级不断进行督查指导,召开会议,出台整改落实办法,转变干部工作态度,统一认识,把“三大活动”推到“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这一目标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开展督促检查,有效的推动了我乡“三大活动”的开展。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根据要求,我乡召开了“三大活动”动员大会及安排部署自查自纠等多次会议,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了领导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督查组、宣传组、纪检组、依法处臵组、干部考核组、资料组7个运行机构,先后制订了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排查登记表样千余份。各村委和乡直单位也相应的成立领导机构,使全乡“三大活动”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工作运行逐步畅通,职责任务更加明确,实现了文件精神及时贯彻,工作方案及时传达,工作动态及时掌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典型事迹及时宣传,创新亮点及时推广,为“三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宣传到位,氛围深厚,主题明显。“三大活动”开展以来,全乡紧紧围绕“访民情、解民忧、化民怨、聚民心、集民智、办实事”这一工作主题,大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乡党委温书记亲力亲为,“至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更是深入老百姓的心中,进一步教育和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谋增 收,促发展上来。
三是经费投入有保障,督促检查不放松。乡党委、乡政府从乡级、村级转移支付中切出专项经费以保证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所需资金和开展“三大活动”所需的工作经费。同时在机制保障上,全乡把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排队的督察考核机制作为常效工作机制,按照责任追究办法,严格问责。
(二)深入排查、全面接访、积极化解,确保“三大活动”惠民利民,取得实效
一是深入排查,真功实做,突出实效。在乡动员大会后,全乡组织县驻村工作组、乡包村干部、村组党员干部等五个方面的147人,组成13个排查小组,深入全乡13个行政村,60多个自然村进行入户排查。通过进村入户、电话询访、下访约谈、委托转交等方式,确保大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全乡共入户调查2052户、9791人,共排查出困难问题、诉求问题、建议意见共计2298件。
二是接访工作到位,化解效果明显。在“三大活动”过程中,全乡始终坚持把接访化解工作贯穿始终。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实行24小时接访,切实做到有访必接、随访随接,随时化解;包村干部和农村两委主干,全天候驻村,轮流接访化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全乡上下始终坚持把开展化解疑难案件与民生民计相结合;把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与“三大活动”相结合;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专项行动与“三大活动”相结合;把开展“吃拿卡要”专项治理工作与“三大活动”相结合;把学习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与“三大活动”相结合;以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群众诉求的突破点,坚持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合理诉求,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不合理诉求,耐心予以解释。截止7月20日,全乡的2298件,已化解 件,化解率达到 %,共接待群众来访 批次,人次,调处了 件,息诉了 件,息诉率达。(明天看了备案报表填)
三是结合当前工作(用不用写这第三)
(三)创新方法,特点明显,亮点纷呈
自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以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创新思路,涌现了一些好的做法。活动中,我们提出“一村一命题,一村一特色”,即紧紧抓住并解决本村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针对南割毡村“乱”的特点,我们提出要通过活动把南割毡建成“治乱维稳”的平安村;针对土社村班子“ 散”的特点,我们提出要通过活动把土社村建成两委班子团结协调的示范村;针对豆坪村“偏”的特点,我们提出小山村要办大事情的目标;针对高 山村民风好的特点,我们提出要把高山村建成全县风清气正的文明村等。确立了“真功实做,扣紧主题,贵在落实,突出实效”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六个一”工作法,即:进村入户贯穿一个“实”;群众沟通融入一个“情”;排查梳理显示一个“真”;资料档案体现一个“细”;宣传活动彰显一个“活”;督促检查突出一个“严”。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不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简单的认为“三大活动”是解决我乡当前信访案件的非常之举,不能从更高层次上清醒的认识,深入开展“三大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转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大举措。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工作中站位不高,工作偏差,效果不佳。
二是部分干部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不认真、不负责,耐不住性子与群众坐下来沟通交流,导致化解力度不大,效果不佳。
三是化解力度不够。重排查轻化解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切实把排查、化解统一起来同步推进。还需要各级干部下真功、下实功。四是整体工作不细不实。一些村委没有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进行认真、细致、科学的梳理归类,工作条理性、规范性不够;不少乡干部和包村干部及村干部不能严格执行接访规定,不挂牌、不接访、不登记、不化解,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突出。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际成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全乡上下要根据7月11日全县“疑难案件攻坚月”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委闫孝敏书记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十大工程,十大项目”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迎接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
一、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乡村两级主要领导必须牢固确立守土有责、迎难而上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绝不能推诿、拖延、扯皮。
第二,要严格接访制度要求,进一步拓宽畅通接访渠道,提高处访质量和效能。
1、对协调难度大、责任难理清的疑难问题,以及上级交办的信访问题,要针对性地开展预约接 访。对一个方面、一个领域的共性问题,要专题研究、统一口径,积极开展专题接访、联合接访;
2、对一些代表性、个性问题,要深入问题发生地进行现场接访,认真剖析问题症结,确定化解方案;
3、对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对诉求解决到位,但依然缠访闹访、坚持过高要求的,要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共同参与,采用听证接访的方式予以化解;
4、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手机、公开电话等途径,随时随地接待群众来访,第一时间回复群众诉求,提高首接办结率,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第三,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矛盾纠纷大化解是检验活动成效的根本。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协调解决;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化解责任,积极创造条件,限期化解;对于违反常理或现行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于法,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寻求化解之策;对于已经化解的问题,要健全完善档案资料,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实行销案旬报制度,确保不重访、不反弹。特别是对涉及重大决策、重点规划、政策性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三跨三分离”问题,要采用专案研判、专题答复、专项治理等办法,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第四,扎实做好源头预防工作。我们要把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完善“六个一”工作法,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建立一套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活动领域、扩大活动成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确保接待化解取得实效我们必须从严要求,扎实推进,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确保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以此推动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深刻理解市委把“三大活动”作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切入点的深刻内涵,切实从战略的高度定位“三大活动”,真正把“三大活动”作为创优发展环境、转变干部作风、利民惠民的工程来抓,作为一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载体和平台来抓。
2、进一步创新经验。在这次活动中,各乡镇各单位都有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都是极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要进一步总结提高,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并让他发挥出更大作用。使我们的工作大提升、大进展,得到整体推进。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要切实重视起来,不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打造亮点和精品,推动“三大活动”深入开展。
3、进一步强化督查。要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实行我们第一阶段的排队考核的办法,指定看点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切实做到全面准确掌握情况,确保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同时,对工作不到位,排队靠后的村委要坚决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乡镇领导要严格执行领导接访制度和包案制度。驻村干部,要继续深入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对所包村的“三大活动”负全责。领导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及时掌握进度,推动活动开展。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接访化解工作,我乡一定会严格按照县委的安排,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乡机构改革汇报
XX乡机构改革汇报
根据《中共XX州委、XX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一、基本情况
二、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情况
XX乡行政编制为28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实有人员为21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事业编制为24人,其中农村经济服务中心18人,实有人员11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4人,实有人员3人,村建环卫服务中心2人,实有人员0人。领导职数为7人,领导班子实有人数7人。
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刊号记1名(兼纪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乡长1名(兼党委副书记),副乡长2名;武装部长1名。
设综合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
三、内设机构基本情况
XX乡党委、人大、政府机关内设2个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和社会服务办公室。乡所属事业单位设立3个服务中心,即: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村建环卫服务中心。
(一)综合办公室
XX乡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兼职),秘书、组织干事、档案管理、会计、出纳、宣传干事各1名,机关工勤人员3名。
(二)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XX乡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兼职),扶贫、统计、民政、残联、民宗、小额信贷、企业、乡填规划、计划生育、科教文卫助理各1名。
(三)所属事业单位:农村经济服各心设中心主任1名,农技、农机、农经、水利等工作人员18名;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工作人员3名;村建环卫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兼职),工作人员2名。
(四)设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妇联主席、专职武装干事各1名。
二、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务型乡政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对内(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全镇)加大服务。
(2)、健全制度,争创高效型机关。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公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各部门重点规范岗位责任、上下班纪律。
(4)、强化服务,争创务实型机关。增强效率观念,每名干部要做到“能办的事尽快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份外的事情协助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做到“一张凳请坐,一杯水暖人,一句话甜心”。主动深入到村社,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化解矛盾。
(二)、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2、规范劳务输出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规模不断壮大,劳务输出对富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目前农民工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只有事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臵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五篇:乡汇报材料
铁买克乡都孜拜村汇报材料
近年来,铁买克乡都孜拜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地区、县委、政府及乡党委、政府有关精神文明会议及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一个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共同繁荣的精神文明村为目的,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本概况
都孜拜行政村是农业村,也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位于县城(乡镇)东北方向,离县城(乡镇)51公里。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都孜拜东村、都孜拜西村、三道桥村、乌萨克喀英村),有1个村民小组,有319户,总人口1161人,其中农业人口1086人,非农业人口75人,汉族973人,哈萨克族25人,回族135人,其他民族28人。总耕地面积3762 亩,牲畜最高饲养量7000余头只,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养殖结构主要以养殖獭兔、奶牛、家禽等为主。200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5165元,集体经营收入为19万元。集体经营收入主要来源出租村集体耕地。
二、班子建设,逐步提高
把有文化、有素质、年轻能干的人员选进班子中来。现该村干部平均年龄38岁,中专文化3人、初中文化3人,均能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并抓好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实现依法治村民主理村。为了使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带头人,该村党支部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进一步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在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体会文章,认识到位,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改变了个别成员思想陈旧,不思进取的情况。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能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没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等案件,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等违反法律规定的现象,为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该村支部从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入手,大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成了一 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狠抓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开展思想作风整顿,严肃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切实改变了干部队伍作风,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密切了党与群众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时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社会正气、勤政廉洁、发扬无奉献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身受感染。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通过每年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行使权力,相互监督,充分接受和听取群众监督。从根本上改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抓创建、重教育,完善精神文明好体制近几年来,该村以开展“创建文明村”、“创建文明户”“五星级评比”活动为载体,深入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完善教育的基础上,并不断改善村宣传教育设施,优化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移风易俗。几年来,该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通过开展活动,宣传教育破除 封建迷信。现已杜绝了迷信的现象,形成了活着孝顺,丧事简办的好风气。
(三)、开展长期不懈的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年来,该村把法制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里设立了治保民调委员会和普法宣传员,定期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了村规民约。在企业内部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生操作规程,使广大职工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普遍加强,社会秩序良好。
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共处
该村人口是由汉、哈、蒙古等民族组成,多年来该村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为推动该村民族团结建设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了解民族团结建设的内容,该村在加大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上更进一步。以黑板报、宣传栏、宣传 单、图片等形式在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广泛宣传。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同时,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上门到居民家中进行宣传;以此扩大村民受教育面,努力建设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五、立足实现“五个好”目标,健全一套好制度
支部在创建“五个好”活动中,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党支部、村委会任期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周期性党日活动制度,每季一次党支委生活会、每年一次党员普训和民主平议党员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并坚持在实践中落实。保证了“五个好”建设的正常运行。
六、抓好“三清三改”、村容整洁
新村将“三清三改”和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对整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工作,进行改水、改厕、改路。在2006年建成的村级文化阵地占地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平方米,里面的电教和远程设备一应俱全,主要有:活动室、办公室、广播室和医疗室,大大方便了村民,也给村民学习创造了硬件措施,该阵 地经过两年的修正,绿化面积达到50%,同时也加大村庄绿化面积,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也大幅度的改善了以往垃圾到处刮的状况,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村庄环境脏乱差的严重现象。其次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的规划设计原则,突出农村田园风光,水、电、路配套,房屋设计配套,推广“一片耕地、一处水源、一片树林、一处村庄”的生态发展模式。
七、引导群众致富,加强经济建设
村党支部每年定期对党团员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党支部先后举办理论培训班8期,举办科技培训班12期,传授种植技术以及养殖技术,党团员受教育面达100%。开展党员的帮扶引领活动。该村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合理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在已初步推广鹰嘴豆、土豆及啤酒大麦250亩。都孜拜村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制订了切切实实的村经济发展规划。早在03年该村就开始养殖獭兔,是全乡的示范点,现已发展规模较大,年出栏獭兔5万只,其次该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使农牧民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八、制度建设,逐渐完善 今年,该村党支部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党建目标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党员联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并张贴上墙,制作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览表,使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
铁买克乡都孜拜村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