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对策
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对策
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工作中,天全县确立了“生态立县”和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明确提出“133”的发展思路,并将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底,天全县有竹林总面积50多万亩,其中:慈竹等可用于生产竹纤维产品的丛生竹面积20万亩,楠竹(毛竹)25万亩,白夹竹1万亩,方竹2万亩,林下箭竹等其他竹5万亩。
发展设想
天全县竹产业发展按照“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工利用为抓手、园区建设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市场规律为导向、政策扶持为动力”的理念,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兴竹,低改培育为主,实施分类经营;坚持突出重点,办点示范,稳步推进;坚持精深加工,打造产业链,实现效益多元化。
――基地。一是规划出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适宜栽植品种,使竹子在栽种之初就奠定好健康快速繁育发展的基础。稳步扩大竹林面积,进一步壮大竹林基地,实现“50万亩二郎山竹海”的奋斗任务。二是调整竹业内部种植结构,逐步淘汰杂交竹等不适竹种,扩大适宜竹的栽植面积;加强对竹林管护的科技培训和服务;对那些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重点地进行调整,减少竹林混杂面积。三是突出生态品牌,做好生态文化、影视拍摄和文学创作基地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规划。
――加工。一是天全县当前应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现有项目的转型升级。2.适度探索初级加工。3.做好加工项目的包装、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中国恒天集团拟在雅安实施15万吨纤维竹浆粕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意在雅安按照“三产联动、产业造城”的思路投资开发竹产业。这两个项目一旦在雅安市区域内落户,天全县的用材竹和纸浆竹资源将不愁销售。三是作为全国和全省退耕还林的旗帜县,天全县发展竹产业,必须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的持续实施因素,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园区建设。今年3月,由县发改牵头,编制了《天全县竹产业加工园规划》,拟在天全县始阳镇建立1500亩的竹产业加工园,拟建竹型材、工艺品、纤维和家具等加工产业,并配置主产品研发交易和种植景观试验区。该加工园规划布局“一心――研发配套中心,两轴――纵向与横向功能轴,三区――竹产业加工区、主产品交易区和竹种植试验区”。
――科技。一是依托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灾后重建林业产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强化竹林基地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经营措施;二是天全县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成功申报了“天新6号”新品种,并在以新华乡为重点的区域推广发展该优良品种;三是利用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在鱼泉乡建立了1500亩白夹竹示范区,在大坪乡建立了1500楠竹低效林改造示范区,从而引导和带动广大林农积极参与。
――市场。做好现有竹木加工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积极组织现有企业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抓好竹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积极搭建销售网络平台,将天全县竹产业资源推向市场。
――政策。对于引进的加工企业,将从土地征用、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园区建设,将采用“政府建基础、企业建产业”的方式建设;对于产业基地,重点培育质量较好、规模较大、面积相对集中成片的7大片区。根据竹加工企业、加工厂等实体对天全县竹产业的拉动和贡献,经县级考核认定后,可通过县财政设立的工业发展基金(年基金规模2000万元)进行年度奖励。
后台支持
――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相关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县政府办、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工作小组,长期负责全县竹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工作。三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由政府办牵头负责,县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资金保障。一是国家配套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扶持。利用天全县的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企业对天全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加速、加快林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三是设立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的贷款与赠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针对相关建设项目和领域,争取获得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贷款、赠款、进行生态建设。四是宣传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引进专项人才。立足于本市内的科研院所科技水平,聘请有关生态、环保、农业、工业、旅游业、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作顾问,增强林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活力,以多种形式、多渠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共同有利、共同承担的原则,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改革经营体制。一是竹农以自己的竹林地入股的方式交给专业大户和加工龙头企业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加工销售,最后统一按股分利。二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地、竹林地、宜林地等林地的租赁、承包和转让。让那些愿意经营林地、有能力经营林地、善于经营林地的农民、单位和人士,积极投入到竹产业经济发展中来。
――制定优惠政策。一是政府要制定发展竹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和有识之士加入到天全竹产业发展中来。二是结合林地流转,对参与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社会团体,各级政府应大力倡导和鼓励。实行优惠政策,积极配合向上争取国家贷款和产业发展项目,协助解决社会团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第二篇:大同镇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目 录
前 言
一、大同镇基本情况
二、大同镇竹业发展现状
三、制约竹产业发展的因素
四、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做好资源与开发
(二)建立完善流通服务体系
(三)要提高对资源的认识,积极投入竹林基地建设
(四)完善政策保障
(五)突破瓶颈制约,积极探索竹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大同镇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毛堂荣
摘要:简述了赤水市大同镇竹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制约大同镇竹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竹产业发展趋势和大同镇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同镇竹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赤水大同;竹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竹子是集体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构成了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四大朝阳产业。大同镇竹资源丰富,竹产业的发展对于大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带动工业企业发展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大同镇竹产业发展迅速,但因管理水平低下、缺少企业带动、竹原料收购政策和市场脱节等因素的制约,产业优势尚未凸现。在此,就大同镇竹产业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大同镇基本情况
大同镇位于赤水市西部,东与复兴镇相连,南与宝元乡接壤,西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相邻,北与文化街道办事处以赤水河为界。大同镇距市区10公里,赤叙公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方便。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6个村1个社区,87个村(社区)民组,5714户,人口20040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3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7元。全镇有现有林地面积11万亩,竹林面积10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2万亩,杂竹林面积8万亩。楠竹蓄积量250万根,杂竹蓄积量10万吨以上,年可伐釆楠竹15万株、杂竹5万吨以上。
二、大同镇竹业发展现状
2000以前,大同镇还属于典型的农业型乡镇,产业发展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竹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小。2001年以后,大同镇党委、政府根据赤水市委、市政府“两业一城一市”的发展战略构想,将大同发展定位于“竹业强镇、旅游兴镇”的目标。借助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竹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机遇,大力扩展竹林面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竹种,努力提高竹林产量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机制,加大对竹产业的投入,使竹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10年时间内,新造竹林4.4万亩,使全镇竹林总面积由5.6万亩扩大到10万余亩,同时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丰产竹林基地,为实现竹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采伐交售竹料块25100吨,加工竹压模席200万张,采伐销售楠竹15万株,实现竹业产值22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来自竹业的收入约为1500元,竹产业对促进大同群众增收,加快大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回顾大同镇近十年来竹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不足。从总体上看,大同镇在竹林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开发利用、市场开发销售等方面与其它地方相比还有差距,所取得的成绩与所拥有的资源并不相称。
三、制约竹产业发展的因素
大同镇竹产业发展基础很好,但发展缓慢,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群众没有真正树立起“种竹如耕田”的思想意识,认为竹子是 “懒庄稼”,竹林经营粗放,多数竹林基本处于“吃露水长大”的自然生长状态,重栽植轻管护,重采伐轻培育现象普遍存在。农户在松土、施肥等竹林管护措施上没跟上,投入少,致使竹子成林速度慢,老竹林林分退化严重,造成单位面积内的笋、材产量质量偏低,经济效益较差。在现有竹林面积中,50%以上是低产林和效益不高的竹林,尤其是部分远山竹林长期失管,产量和效益都很低下。全镇10万亩竹亩,年产楠竹15万株、杂竹近5万吨,平均每亩产值不足200元,因竹农在竹产业中看不到实在的收获,对其发展前景犹豫不定,其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未把竹产业看作是增收致富的长远途径,经济效益没显现出来。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同镇竹业加工发展严重滞后,与竹基地不能较好地形成一体化,缺少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幅射。全镇只有两家小型楠竹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 “粗、大、笨”型初级产品,产品档次不高,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镇内生产的大径楠竹基本都以原材料形式直接销售到市内新锦、新宇两家竹业公司,小径楠竹则销往贵阳、重庆等地。2009年以前,大同镇除民族竹编厂在对杂竹进行小规模的精深加工和竹工艺品的开发外,绝大多数杂竹竹材加工都是编织压模席,组织生产方式均为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全镇有75%以上的农户在从事竹压模席加工,年可加工杂竹原料3万吨以上,生产压模席300万张以上。但加工编织竹压模席对竹材要求高,竹原材料消耗量大,产品附加值不高。2008年纸浆项目的正式投产,竹浆原料开始大量收购,竹压模席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市竹胶合板厂也因经济效益不好而倒闭,目前镇内杂竹竹材基本上都是直接交售原料交售到纸业公司。由于在经营方面基本上是卖靠原材料,造成竹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拉动小,对地方的财政税收贡献不大,造成竹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形不成主体,竹产业作为地方优势产业的地位也没显现出来,社会效益没得到完全发挥。
三是现行收购政策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在竹浆原料收购中,虽然纸业公司在资源利用上对赤水市境内的竹资源有优先权,但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今年以来,纸业公司虽说在收购价格上执行的是同厂同价政策,但在收购模式上又对来市内的竹原料经营企业加以限制,规定市内的竹原料只能交售原竹,不能加工切片。目前纸业公司结算价为440元/吨,扣除收购人员工资、上车费、车运费和育林基金85—135元左右,农民路边收购价为300—350元/吨,再扣除砍运工资80—200元/吨后,距公路运输距离在0.5公里以内的竹林,农户实际所得收益仅为100--150元左右。而运距在0.5公里以上的竹林,则因砍运成本太高而无法采伐出运。再加上现在农村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许多竹林因劳动力缺乏,已有多年没有采伐;再加上竹料收购价格较低,人工工资高,农民采伐交售竹料收益不高,从而不愿主动采伐。而纸业公司对赤水境外的收购的竹原料,则要求各收购商进行切片加工后交售。目前纸业公司竹片的收购价格为1050元/吨,完成奖励金40元/吨,按2吨鲜竹折1吨竹片计算,扣除相关税费和切片成本45元/吨,赤水境外的鲜竹折算价格应在500元/吨左右。相对比之下,境外的市场价格与市内的市场价格相比较直接相差就在60元/吨左右。虽然四川收购价格高,但因市政府为保护纸浆企业的发展,又规定市内的竹原料不得出境而无法外运,使得赤水成了竹料收购的一块“价格洼地”,直接影响了竹农采伐竹料积极性。从而形成一方面是农户山上的竹子密度大得干枯死了农户都不砍出来卖,而另一方面是纸业公司原料供应紧张,生产线不能满负荷生产,机器开工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再者过多的行政干预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给竹料收购管理工作上带来了一些困难。同时,各村为了完成采伐收购任务而又想方设法组织动员农户或强行要求农户进行采伐交售竹料,这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因素。
四是竹加工企业对竹资源培育和开发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竹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要条件是竹原材料的保障供给。为保障竹加工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力促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又好又快地发展。从2001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号召下,掀起了大力发展竹基地建设的高潮。但竹加工企业却都存在只想利用现成资源,不愿在资源发展培育和开发上下功夫的思想,没有建设本企业所需竹原材料基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竹低产林改造、丰产林培育和竹林基地公路建设上,企业一般不愿进行较大的投入。
五是专业合作社运行不畅,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大同镇成立了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竹林基地、加强行业管理、竹原料组织收购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运行不畅,行业管理不规范。竹业专业合作社在联结企业建基地、保障竹农得实惠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对企业依附性较大,价格上又受制于企业,处在企业和竹农之间两头受气,组织营运工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因市内收购价和市外收购价格存在差异,多数竹农有强烈的外运外销倾向,竹业合作社为确保完成供应任务,又要对外销的竹原料想方设法进行阻挠或去说服竹农不要外销竹原料,从而经常与竹农发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竹农利益,挫伤了竹农育竹的积极性。
四、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大同镇竹产业要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靠先进的机制和科学的实现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一)积极做好资源与开发
大同镇现有杂竹林面积在10万亩左右,年可采伐杂竹5万吨以上,楠竹15万根。随着竹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现有机制下,群众对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小,要切实转变现有模式,走市场化道路,提高竹料收购的价格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资源,提高竹林质量,最终实现产业化。一是要从培育和加大资源优势入手,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二是要调整竹林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竹业大户。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采用承包、转让、入股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竹业发展,推进竹林合理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让竹林面积少的竹农和缺乏资金、劳动力的竹农,对竹林进行有偿转让经营,引导竹林面积向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竹林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效益。三是要加大低产、低效竹林的改造和标准化竹林基地的建设力度。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认真组织竹农进行技术培训,抓好科技典型示范,普及推广科技应用,强化竹林管护措施,努力提高竹林单产。四是要科学规划建设竹基地公路。政府及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各种公路建设计划,解决已修建的竹基地公路的养护问题。想办法解决好竹基地公路养护经费投入,使公路基本保畅。五是要规范竹原料运输车辆,统一运输价格,避免无序竞争引起竹原料价格波动。六是要成立专业采伐伐队伍,既解决了劳动力缺乏问题,又提高了竹林采伐效率。
(二)建立完善流通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强竹业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竹业合作社的作用,完善行业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内联竹农、外联市场和企业的优势,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有效地组合起来,大力提高小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竹农学科学及用科技建基地、改竹种、管竹子、伐竹材的意识,努力提高竹林产量,增加竹农收入,把竹业专业合作社真正建成为竹农利益服务的合作社,为竹企业保障竹原材料供应的后勤服务社。二是进一步理顺“企业-竹业专业合作社-竹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起三者之间公平、合理的利益平台和联结机制。
(三)要提高对资源的认识,积极投入竹林基地建设
竹加工企业应转变经营观念,充分认识竹原材料供给紧缺的现状,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工作支持下,积极参与和投资竹林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方面,一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照顾竹农的利益,在竹原料基地建设上予以资金和技术扶持。二是可以走以资源换道路模式,由纸业公司向农民借款修路,农户用竹原料分批偿还。三是要发挥好乡镇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竹原材料收购价格上,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到随行就市、公平合理的收购价格;注意保护竹农利益,切实搭建起企业和竹农“双赢”的平台,增强农户参与竹业发展积极性;建立稳健的竹原材料供需保障机制,(四)完善政策保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竹专业户、采伐大户进行奖励,对推动竹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给予补贴,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林农加大造竹、管竹的投入;在现有基础上,可适当提高补助政策,调动群众参与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应坚持市场规律。首先,企业在执行收购价格时,应与周边市场接轨,真正实现同厂同价,不能对市内的竹原料实行变相压低价格,损伤林农的积极性。其次,纸业公司可改变现行原料收购办法,充许赤水境内发展竹片加工,这样既可降低运输成本,相应提高竹料收购价格,调动竹农采伐积极性,又可将远山部分竹原料开发出来,从而达到竹农多收入,企业多收料的目的。最后,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各部门加大对竹原料流通管理,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维护竹原料经营市场的稳定。
(五)突破瓶颈制约,积极探索竹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竹产业的发展,加工是关键,只有竹加工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动资源培育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一是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改善环境,制定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会、贸易洽谈会、交易会等形式的招商活动,推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大的项目,吸引各类资金投资兴办竹加工企业。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同别人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要加大竹类科技产品研发,走精深加工之路。从大同镇的竹资源年来量来看,竹加工企业不在于多和大,而在于精和深。在竹子加工利用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现有作坊式小型竹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延长竹业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由单一利用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三是要切实重视竹工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努力提高竹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档次。
第三篇: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征文
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陈兴福(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森林公园242200)
摘要通过分析广德县自然概况、竹类资源分布、战略经济地位、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关键词广德县,竹产业,现状,开发,对策
1广德县自然概况
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地处皖东南山区东北部,属天目山、黄山余脉的低山尾部或丘陵地带,大地构造属南京凹陷边缘部分,形成了适宜竹类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复杂多样的奇特地形地貌。海拔14.5-863m,海拔600m以下分布着由花岗岩、砂岩、板岩等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山地土壤,有紫色土、灰沙土、黄棕壤、石灰土等,土层厚0.5-1.2m,有机质2%,PH4.0-8.0,肥力中等至肥沃。自然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6℃,年均积温4950℃,生长有效积温2200 ℃,年降水量1300mm,年均相对湿度80%,日照时间2200小时,无霜期218天。
2广德县竹类资源分布
2010年全县竹林总面积已达5.6万hm,其中毛竹占75%以上,居安徽省首位,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全县9个乡镇都有大面积竹林分布,现有自然分布竹类植物7属55种,引种栽培已达150余种,以毛竹、红壳竹、刚竹、雷竹、元杂竹、紫竹、黄古竹等分布最多。经调查试验总结,全县主要笋用竹种有16个,其中分布广、面积大、历史悠久、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9种,如毛竹、红壳竹、紫竹、刚竹、雷竹、安吉金竹、灰水竹、高节竹、哺鸡竹等。县内建有微型的安徽省竹类植物园(竹种园)1.1 hm和在建的竹类基因库项目20多hm,还有私营竹种园等。竹子目前已广泛用于园林道路景观、公园置景、庭院造景、盆栽盆景等,成为现代生态环境植被中的佼佼者,特别在竹子造林绿化造景、母竹移植、引种驯化及竹材综合开发加工利用等方面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成熟技术与丰产利用模式。2223广德县竹产业战略经济地位
广德县竹产业的战略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竹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5%,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0%左右,是全县森林资源和山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竹产业已成为全县山区经济发展、林农脱贫致富的大宗行业和支柱产业。自1993年建成全国最大的3300 hm2毛竹丰产林基地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面积毛竹丰产模式和竹类科技成果已在全国起到积极的辐射指导交流作用。另外,六大系列上千种竹类加工产品以系列化、规模化、高档化、品牌化等步入全国前列,竹类扇骨、工艺扇、竹雕、竹编、竹地板、竹笋罐头、竹家具、竹荪等已打入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4广德县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
——————————————
作者简介: 陈兴福(1964-),男,汉族,大专文化,无党派,《广德年鉴》主编、林业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及竹子分会会员、省作协会员,从事竹类栽培技术研究30年,已出版毛竹、紫竹栽培研究专著3部,长篇小说、文史类专著5部,科技成果奖12项。电话:***,6022931 邮箱:cxfcxf1964@163.com4、1竹产业蓬勃发展
竹林资源、面积、规模和效益迅速扩大,稳步增长,特有的优良乡土竹种的特色优势日益呈现,相继形成特色“紫竹之乡”、“红竹之乡”、“黄古竹之乡”、“摇椅之乡”等,特别是在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竹业富民”发展战略后,竹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热潮。4、2科研成果丰硕
通过十年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已总结出十大丰产配套技术措施,即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竹林保护、竹鞭诱导、劈山抚育、松土施肥、客土埋青、适时钩梢、调整结构、综合利用等,获得6项竹类科技成果,出版3部竹类技术专著。
4、3全社会办竹业成为亮点
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推动全社会办竹业,大力发展竹林及竹产业,不断凸现“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特色,逐步形成竹产业体系和地方品牌。
4、4竹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全县发展竹业资源及开发利用的空间还比较广阔,前景很好,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值空间比较大,广德将建设成为苏浙沪的后花园并共同构建全国竹业基地、科技合作项目基地。5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5、1竹产业开发势头强劲
全县竹林总面积已达5.6万hm,近8年来每年新增竹林面积1000-2000 hm,实施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竹林丰产增效”工程建设3070hm,建立各类示范户422户,现全年竹业产值18亿元,千万元以上竹产业企业发展到25家,年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安徽森泰集团和宏宇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如国林、森泰、宏宇、明德、永国、顺达、龙达、欧阳等快速成长,竹产业多元化进程加快。2225、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重点建设毛竹笋用、笋竹两用及红壳竹、黄古竹、紫竹5大丰产林基地及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实施“十村百户”工程,在重点竹产区推行竹林垦复丰产配套技术。5、3形成竹产业科技研究服务体系
建立以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国有花鼓林场为骨架,以9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为基础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省级、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或技术论文18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和专辑2本。
6广德县竹产业存在问题与不足
广德县竹产业目前存在资源总量少、经营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综合效率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材、竹笋加工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6、1竹林低产原因
粗放经营、不合理采伐、护笋养竹未跟上、未采用或推广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6、2全县竹产业发展不均衡
扶持力度仍然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相关激励扶持支撑管理机制仍未建立,经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少,综合效益低下,竹材利用率低,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综合开发能力不强,竹文化研究不多,真正上规模、上档次、有品牌、有高附
加值的龙头支柱企业和产品依然不多,竹产业发展机制不活,产业主导地位不明确。6、3经营机制问题
守着大资源,却是办着小产业,投入低水平,获取低效益,资源浪费大,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7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7、1领导重视,政府引导,政策惠顾
以项目为带动、典型做示范、基地作保证,唱响品牌主旋律,造浓“竹业富民”氛围。7、2科学布局与区域发展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快五大竹子丰产林基地建设,同时带动竹产业加工、开发与综合利用。7、3科学分类指导
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分类指导、科学引导;以内涵挖潜为主,扩大外延为辅;“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科技创高效”;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网络。
7、4确立科学的现代竹林经营目标
即“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十一个字,建成新的现代“竹林经营”理论体系。
7、5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发展、扶持、壮大竹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竹地板、竹集成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创地方名优特色品牌,不断向产业化、系列化、地方特色化发展,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相对独特的高效的全方位的科技含量高的竹产业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
7、6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形成以经营业主为投入主体、政府专项扶持、育林基金补助、信贷投入、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7、7培育市场,建立行业协会
加快建立竹产业协会及重点竹产区乡镇竹产业协会,大力培育竹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构建流通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7、8加强科技支撑
整合现有科技力量,建立竹产业科技服务队伍,组织技术开发和课题攻关等,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承包。
7、9完善现代竹林经营制度
完善现代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制度,强化现代竹林经营标准化建设,尝试推行竹林轮休制,建立现代竹林经营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稳定和完善现代竹林承包经营责任制。
7、10规模发展
建立“中国竹乡特色”和现代高科技的规模栽培经营生产基地、竹林科技示范园区,配套兴办各类家庭作坊式、专业村组式、相对集中型的竹材交流中心、竹类市场、综合系列加工厂等。
7、11实施竹林高效培育示范工程
推广竹林深翻、科学配方施肥、引水灌溉、林地覆盖、笋材两用林改造、特用乐器材培育和林下套栽混交新技术。
7、12创新现代竹林培育关键技术
如种质资源品质改良技术、生物多样性促进技术、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调控技术、定向精细培育技术、竹林营养循环系统综合调控技术、竹林资源培育经营关键技术等。7、13全面综合发展
要多林种、多品种、多立地、多用途、多功能、多项目、多层次、多角度综合立体开发,将科技与生产、经营与研究、基地与加工、生产与生态、文化、观赏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开发竹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旅游、工艺、观赏价值。
7、14调整竹产业结构体系
发展竹类新产品、新工艺,向精深加工和名特优新系列、高科技、精加工、高效优质低消耗、多方位、多功能、实用适用型方向发展,创立一县一乡一村名牌拳头产品,组建竹产业种植、加工、交易、服务中心。
7、15强化管理
强化资源管理、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建立技术管理服务网络和管理体系,将行政、经济、技术、生产、科研、管理、示范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竹产业综合效能。8 小结
通过分析广德县自然概况、竹类资源分布、战略经济地位、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领导重视、政府引导、政策惠顾,科学布局与区域发展,科学分类指导,确立科学的现代竹林经营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培育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现代竹林经营制度,规模发展,实施竹林高效培育示范工程,创新现代竹林培育关键技术,全面综合发展,调整竹产业结构体系,强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陈兴福,毛竹培育与利用[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32、陈兴福,笋用林实用栽培技术[J],竹类研究,1997.13、陈兴福,紫竹特色乡发展战略与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增)
4、陈兴福,关于竹林培育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论坛,2007.105、陈兴福,紫竹栽培与开发利用[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1.2
第四篇: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安吉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一,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强,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产业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一产7.8亿元、二产130亿元、三产52.2亿元),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5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总面积20余万亩;
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安吉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00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6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安吉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个,并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07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
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第五篇:向林乡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向林乡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向林乡党委书记 罗瑜
一、概述
向林乡位于叙永县北端,距县城50公里。东与合江县五通镇、叙永县大石乡相邻;南与叙永县水尾镇、天池镇接壤;北接纳溪区打古镇;西靠叙永县江门镇。全乡幅员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50亩,辖8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6182户,23658人。
全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078米,最低海拔369米。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250㎜左右。主要土壤为水稻土、紫色土,境内现有林地面积153985亩,其中各类竹林14.2万亩,茶叶1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2%,居全县第二,全乡以林竹、畜牧为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以竹编、茶叶为主。竹产业已然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仅2010年新造竹8010亩,零星造竹1000亩,四旁植树6万余株,育苗800万株。林竹业对全乡的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40%以上。
二、竹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以竹强乡、以竹富民”发展战略,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因地制宜,速生丰产,成片连片,适度规模,围绕六个杂竹重点村,五十个重点社,千户专业户,以纳叙公路向
1.重竹材、轻竹笋,竹副产品效益不高
从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看,竹笋收入所占比例越高,竹林的经济效益越好。目前向林乡竹林收入70%以上来源竹材,竹笋收入占5%。其他竹副产品收入的比重为5%。
2.竹林过度采伐、地力衰退,影响产量效益
由于多年来大量采伐毛竹,特别是交通便捷的地方,母竹留养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出笋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由于竹林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份,多年的大量采伐造成了林地内的养分流失、地力逐步衰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管理模式小家小户,影响投肥投劳
有的农户外出打工,留下大片的竹山不去管理;有的农户有劳力、想投入又没有足够的面积,由于思想保守,竹林的经营权缺少合理的流转,使得竹林的产量和效益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据初步调查,由大户承包租赁经营的竹林不到总面积的10%。由于年青人外出打工比例增加,目前,我乡从事竹林经营管理的人约有1.3万人,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6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0%。全乡约有70%的竹林,除每年定期的采竹、挖笋外,没有其他任何管理措施。
(三)竹产品加工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做不大、做不强
向林乡目前有竹产品加工企业11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20万元以下的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80%;企业生存时间平均不到5年。
四、发展对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以叙永县新一轮发展战略即“三五三”战略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用工业理念抓竹产业,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环保为先,抓好市场资源配置,不断打造竹类初、深加工,提升科技含量,改良竹品,提高产量,提振向林竹业经济。
(一)抓好基地培育
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向林乡现有竹林面积14万多亩,每亩平均产值不到600元(以实际有效开发面积7万亩计算),与竹业发达乡镇还有较大差距,资源上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原材料供需矛盾已逐步显现出来。既影响了现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也降低了外地客商的投资热情,向林乡应该依托县林竹产业“三百工程”持续推进的有利形势,严格按照《100万亩竹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巩固15万亩左右的竹林基地面积,加快林竹基地标准化建设。采取改良,强化管理等手段,通过引导和鼓励竹加工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引进各地的专业组织和个人进行租赁经营等形式,推进竹林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劳力的生产要素集聚的优势,加大对基地的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为竹加工企业的发展留下空间,为全乡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做大优势产业
通过企业对基地、农户的联结关系,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鼓励和引导竹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减少原竹及半成品的销售,提高终端产品的比重。正确认识竹类资源的优势,今后要把竹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作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利用好县委、政府全力支持向林乡年耗竹30万吨的竹胶合板厂技改扩建,推进竹笋深加工生产线、竹地板、纺织用纤维等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积极有利政策,积极主动融入以江门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林竹产品加工产业带中去,大力发展竹类深加工产业,围绕竹类加工技术“广度、深度、精度、细度”,努力提高竹产业加工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开发和推广竹编系列等技术产品,不断提高竹产业的综合效益。
(三)科学制定部署规划,突出机制保障
根据我乡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重点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三个竹种,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竹浆原料基地。为顺利推进部署规划实施,必须创新技术和投入机制,创新竹浆原料基地建设的社会投入机制,积极向上级争取基地建设和科技示范片补助政策等。加大政府和社会对产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应配套强化落实责任,建立完善责任人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责任风险金制度、激励制度和督查督办机制。
(四)打破制约瓶颈,加速竹区公路建设,将竹林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