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案例材料(2篇)
目录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时间................................................三、调查对象................................................四:调查方式................................................五:调查结果................................................六:调查结果分析与调查结论.................................七:问题建议...............................................八、结语...................................................2016大学生自杀为什么频发人数统计,学生自杀身亡老师担责真的吗?..事件频发,心理问题是主因...................................生命逝去,莫让善后变闹事...................................自杀预防,关注和教育是关键.................................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如花似玉的生命骤然陨灭不仅让人痛惜更引人深思.从多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清华大学刘海洋、复旦大学张明明,到近两年,河北师大李启铭,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一幕幕苍白的现实,赤裸裸的拷问着中国的教育现状。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当寒窗苦读,追逐了多年的象牙塔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憧憬的未来触手可及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走向生命的尽头?
当前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自杀发生率高,属国际规定的高自杀率。二是大学生自杀率呈不断攀升之势。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发生率高且不断攀升呢?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相信我们能找寻到答案。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建议
一、调查目的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令人心痛。多少风华正茂,本应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的青年因为种种原因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群体,代表着社会未来的积极力量,但是研究表明,继农民工、破产人士、下岗工人、娱乐艺人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自杀高危群体的行列。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减少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率,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5.11.9-2015.11.17
三、调查对象
2010年到2015年中国全体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涉及人数众多,因此主要采取查询资料的方式进行,包括网络,报纸等渠道进行资料数据收集。
五:调查结果 1、2010年6月,12月中国政法大学连续两起跳楼事件 2、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晚上,北科大三年级女生、21岁的陈蕾跳楼自杀,当场死亡。在与学校交流并查阅了陈蕾生前的短信后,陈蕾的自杀原因依旧不明。事后校方拒绝承担任何责任,院长甚至称,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3、2010年1月8日晚9点20分左右,宁波的浙江万里学院一名商学院国贸专业大四学生,卢斌将皮带悬挂在操场单杆肋木架上上吊。4、2010年1月12日,温州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小王,留下一份带着泪水的遗书后,在洞头一风景区跳崖身亡。5、2010年1月13日,23岁的湖北孝感籍大学生余杭,在杭州自己的租住屋内用做饭的菜刀割断脚筋、手筋,然后挥刀割向颈部。6、2010年3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成绩优
14.2011年1月16日凌晨5时许,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汽车学院一学生从宿舍楼坠楼身亡。昨天从校方坠亡者为一名20岁左右的叶姓男生,目前已排除他杀可能。而网友事后在学校的BBS上发现,有一封疑似死者留下的遗书,称因厌恶学习,从优等生变成差等生,愧对父母而选择结束生命。
15.2011年1月17日早九点多,浠水清泉镇水产局附近名年仅23岁的女大学生从六楼跳下身亡,周围目击群众说,女孩满身是血。女孩昨天下午才从学校放假回家,昨天晚上她父母吵了一晚上架,她妈打牌输了几十万,还了二十多万,还有十几万的债。
162011年1月19日,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即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
17.2011年1月20日凌晨,通州区东关大桥北侧百米处,北京物资学院研二女生小聂跳河溺亡。事发前,小聂曾发短信告知舍友:“明天看不见我,就来河边找我”,同学于清晨看见短信并报警。据知情人士透露,其遗书自曝患抑郁症,因生活压抑才选择跳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18.2011年1月24日下午3点14分苏州某大学商学院商学院一女生从15楼的楼顶一跃而下,当场殒命……纪念已逝的生命!
19.2011年2月7日,仅21岁沈阳某大学四年级一男生在自家门前(信丰县大塘埠镇大塘村营仔大涵坑卢某家)上吊自杀,留下遗书称“100年后再见”。20.2011年2月9日,天津大学某女博士在天大23楼二层热水房上吊自杀身亡(直至今日该水房门仍被锁着)。
21.2011年2月18日上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08级研究生黄新义跳楼身亡。
22.2011年2月28日(时间不确定)9时40分左右,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女生小楠坠楼,抢救无效死亡,校方怀疑有心理问题。
23.2011年3月3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一女生因失恋而自杀。24.2011年3月5日下午五点多,在位于石家庄的河北科技大学
据同学透露,高中时张湘波有过抑郁症,大学时也有过抑郁情绪,事发前,曾半夜爬起来哭泣。但该说法未得到死者家属证实。疑为自杀。
31.2011年4月10日,西安航专一大学生坠楼,记者采访受阻。坠楼者性别不明。
32.2011年4月13日上午7时30分许,广州大学城某高校发生一宗学生坠楼事件。事件中,坠楼学生(女,20岁)经“120”医务人员到场证实已经死亡。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杀可能。
33.2011年4月14日下午,邵阳学院一大三学生七里坪校区20栋5楼坠下身亡,死因可能与感情有关。
34.2011年4月15日,邵阳学院一女生因为在校遭受强奸无法忍受屈辱,投人工湖死了,第二天打捞上的只是尸体,35.2011年4月17日,南宁市明阳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从7楼跳下身亡。关于死者跳楼的原因,众说纷纭,公安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随后,记者从死者的多名同学处了解到,死者生前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人交流。
36.2011年4月23日,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一名大三学生邹薇在家中死亡,2011年2月5日,其父母在施恩市政府街道旁被一辆宝马车撞死,获百万赔偿金。据邹薇同学介绍,父母的离世对她打击很大,使她突然失去了依靠,导致内心异常孤独,这可能是她最终选择终结生命的直接原因。红江小学校长朱洪说,对于失去双亲的邹薇,最为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巨额的赔付,而是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社会给予的关心和照顾。
37.2011年4月27日,下午3点多,天大25楼C区2010级通信专业研究生跳楼身亡。
38.2011年5月1日14时许,通化师范学院一大四女生小丽(化名)在寝室内自杀,她被发现时,尸体已经僵硬。据知情人介绍,小丽自杀前写过遗书,并将遗书留在身边,关于遗书的具体内容,警方并未透露。
39.2011年5月1日,在北方某重点大学就读的男生王某千里迢
期有感情问题。”昨日时值周末,学校值班人员称领导休假无法联系,记者试图联系李清家人,一位陈姓同学委婉拒绝:“别让她妈妈再受一次折磨了。”
45.2011年5月14日凌晨,在沈阳理工大学宿舍区4号宿舍楼一名男同学在楼梯间从高处坠下身亡。据介绍,坠楼男子念大三,是班级的班长,平时很正常,这次出事没有任何征兆。
46.2011年5月15日,中山大学大学城智善园10栋楼下昨晨被发现一女生坠楼身亡。不愿具名学生称,死者为大一女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坠楼女生疑因心理问题坠楼。
47.2011年5月18日4点20分左右,中国地质大学1名研三的女生从校内综合楼7楼坠下,当场身亡。有知情学生称,该女生生前面临毕业压力,死因疑与论文答辩中屡屡犯错有关。
48.2011年5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15号楼,一名女生从7楼坠落至2楼身亡。据消息称,该女生是半夜两点左右坠落的,在内的同学都听到很大的动静。女生并没有直接坠落底层,而是掉到2层的阳台上。
49.2011年5月22号,齐大一男生晾衣间上吊自尽。(网友留言)
50一网友于2011年5月27日留言“商丘示范一女生在家中自杀,原因是抑郁症。”
51.2011年5月24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一大四女生跳楼自杀,官方解释是父母离异,双方都不要她。(网友留言)
52.2011年5月24日上午11时左右,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刺桐苑四号楼学生公寓,材料学院2007级本科高分子专业一男生被发现在其宿舍内身亡。初步判定为自杀,死亡时间为23日夜间,目前尚无发现遗书,自杀原因不详。
53.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6B524宿舍内,旅游学院2010级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一马姓男生被发现在其宿舍内上吊身亡,经判定为自杀,死亡时间为早上8——9
纵身跳下,此前她吞掉了自己的项链,并割腕、刺胸。由于家庭原因于大二(2009年)是退学,在即将毕业之际,怕没法向父母交代。
63.2011年8月22日中午11点半左右,扬州开发区的宝宏(扬州)制鞋有限公司内,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20岁的大学生暑期工,从6楼阳台跳下当场身亡。据知情者爆料,疑似感情问题。目前,具体原因警方正在调查之中。
64.2011年8月24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航华二村的一栋楼,一名21岁左右的在校女大学生疑因感情纠纷坐在五楼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犹豫很久后,被楼下大批围观群众拍照甚至起哄。最终,16时41分左右,该女子在起哄声中纵身跃下,落在消防部门设置的安全气垫上又翻进边上的排水沟里,头部和脸受了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暂无生命危险。就在她跳下后,又有人大声议论:“死不了的,才多高。”(世态炎凉啊!)
65.2011年9月4日17点30分左右,阿勇,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从学校图书馆6楼跳下。
66.2011年9月29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一女生坠楼死亡,其父母于今日下午在学校综合楼举行悼念活动,在台阶两旁书“沉痛悼念爱女无故死亡”,中间则放着遗像。
67.2012年3月11日9时许,渭南师范学院一男生,从该校主教学楼厚德楼13层坠楼身亡,随后,临渭公安分局站南派出所赶到现场介入调查。目前案情正在调查中
68.2012年11月16日12时20分: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一大三女学生刘梅从宿舍楼14楼坠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只留下两封遗书。
2012年19日13时许,琼州学院三亚市校区教学区被一场悲剧所震惊,在8栋教学区,一名大学生从楼上跳下,落在学院警务室窗户外的地板上,当场死亡。该学院一位相关负责证实,该跳楼者是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该名学生已确定死亡。知情者:疑不满意所学专业
0自己跳楼。
82.2014年1月17日下午一点多钟,在扬州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在学校从未使用的教学楼14楼坠落,目前怀疑该学生为自杀。
83.2014年2月19日晚,深圳大学一学生被发现在宿舍内身亡。84.2014年4月2日凌晨4时许,一声巨响打破了厦门南洋学院男生宿舍“何厝苑”的宁静。不少同学闻声而醒,却发现宿舍楼入口处一男生仰面躺着水泥地上。随后,男生被救护车接走,但抢救无效死亡。
六:调查结果分析与调查结论
(一)、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即使一个人长大后依然可以从家庭得到多种支持。然而,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由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家庭规模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以往的联合家庭已经很难再寻觅到,大部分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一同居住。所以家庭人口数也急剧的减少。
2、独生子女成为主流。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只生一个孩子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计划生育的一代,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三口之家成为了是常态。与我国家庭结构相伴随的是两类家庭数量的迅速增加:(1)贫困家庭。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相伴随的却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特别是大学实行收费制度以来,贫困大学生数量大大增加。目前,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约为300万,占学生总数的25%。(2)单亲家庭。由于离婚变得日益频繁,以及各种事故造成的丧偶事件的增加,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断增加。
(二)、学校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而现在的校园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1、学校内部的群体分化。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个性自由和个人自
(四)、情感原因
感情问题导致的抑郁和压力过大。因于极度受伤、挫折和气愤之下引发的自杀案例也不在少数。大学没有像中小学那样禁止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初涉感情,心灵也是非常脆弱。
七:问题建议
(一)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杀现象。
近年大学生自杀呈现增多的趋势,但总体上我省大学生自杀占同类人群的比率不比其他社会群体高,与省外、国外其他高校的情况相比也属自杀率较低的。大学生自杀人数和自杀率的上升,与高校大幅度扩招、媒体报道增多及社会关注程度增高有关。但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风华正茂,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少数大学生走上自杀的绝路,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一种悲剧,对国家和社会也是极大的人才损失。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缺陷,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也是预防自杀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工作应由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或受过心理学培训并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来承担。心理档案主要包括该大学生的智能和智商、人格特征、气质类型的发展状况等。学生处最好是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除了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外,还有必要定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心理健康测量中发现的有严重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及时医治的措施,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对心理测验的结果有关负责人要注意客观慎重地解释,严格地保密,及时地存档。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为大学生心理问题预
4情感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
八、结语
自杀问题首先应当是人生问题,其次才可能是心理问题,它与时代精神状况密切纠葛。在人文精神失落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首当其冲,人生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当人生意义遭受挑战,生命必然变得极其脆弱。自杀可能是人生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时情绪冲动的结果,也可能是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以自杀作为解脱的途径。而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解决人生问题入手,推行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素质教育,从应对自杀问题转向预防自杀问题为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人文不兴,人生无味;人生无味,自杀不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这些提出一系列的方针对策。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适应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受益良多。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起责任意识,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2015年11月18日
事件频发,心理问题是主因
大学生自杀为什么频发人数统计,学生自杀身亡老师担责真的吗事件频发,心理问题是主因《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在重庆地区近几年内曾发生数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014年12月24日,重庆地区一高校官方微博通报,该校2011级聂姓同学在校外自杀身亡。事隔几个月后,2015年3月20日,该校又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事件,2012级姜姓同学在宿舍自杀身亡。2016年1月6日,据重庆工商大学官方微博通报,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赵姓同学在寝室内自杀身亡。
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组曾发布了一个关于“重庆大学生生命教育状况”调查数据,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学生中,17.39%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山东大学自杀预防研究中心也曾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过调查,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到被调查者的16.39%。
记者采访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吴明霞了解到,自杀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因为原来就有一些心理疾病,当心理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病人都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一部分可能是因为突发事件,如天灾人祸或家庭发生事故,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于是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些压力,当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问题,就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还有一些是出于
8高校在校生。该学生认为,在这类事件中学校应负有一定责任,但学校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照看到每一位学生,不能苛责学校,应予以体谅。这类事件发生更多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某个学校或者说大学整个群体。
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聂炜昌的观点是,大学生一般已经满18周岁,是成年人,在民法的规定里,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应承担相应的后果。自杀一事,是他对自己生命的放弃,他侵害的是自身的生命权,受害人是他自己,侵权人也是他自己,从法律角度上说,只有对他自己负责,但因为人已逝去,也就是无人应对此负责。
袁琳认为,在责任划分上学校确有过错的应承担一定责任,但现在因家长“闹事”等情形使得学校责任有所扩大,这是不合理的。袁琳表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学校只承担一部分的教育责任,大学生活只是其生命历程中的短暂一段时间,一个人的性格心态的形成不是短短几年能决定的,和其成长环境,家庭、社会环境都有关,不能将责任都归结于学校。
袁琳同时表示,现在社会在家长“闹事”时会倾向于将责任归结于学校,这将学校的责任扩大了,对于整个事件的责任分担以及事件的处理都产生了影响。大学生自杀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解决大学生的“空心病”,改变大学生生活无意义感的认知等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思考。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赵姓同学在寝室内自杀身亡后,网络曾有传言死者生前存在考试作弊被抓情况,学校经核实后进行了辟谣。在赵同学死后,其家属因丧女之痛采取了情绪化行为,拉着写有“还我女儿”字样的白布黑字横幅聚在学校门前讨要说法。面对家属的情绪化行为,学校仍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合法合理合情地帮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那么,自杀学生家属到学校“闹事”扰乱教学秩序,是否要承担
0决定了自杀,放下了压力,整个人变得平和,状态反而会变好,会做出一些类似告别的行为。
吴明霞以诗人海子为例向记者解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处于第三阶段时写下的作品,他当时已进入平和的心态,已经想开了,收获了不冲突的幸福,所以有了幸福的闪电的描述,这是一首诀别诗。第三阶段的人会开始掩饰自己自杀的意图,开始寻找自杀的工具和方法,这时会很难发现并改变。
除了从个人角度出发进行预防,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袁琳称,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一直在呼吁,但是力度始终还是不太够。袁琳建议,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还有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很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各个高校虽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存在着人力资源不够等问题。加强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都将有利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高校除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合理的预防机制也必不可少,有关专家曾提出学校可建立3级预防,包括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宣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危机干预,帮助其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采取措施防止自杀未遂者再次自杀。
袁琳认为,大学生自杀现象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只是单纯的家庭、学校的问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导向都存在影响,减少大学生自杀需要的是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2其去上网,不如回家把衣服洗洗”。谁也没想到,刘同学在当天中午回家的路上自杀身亡。
刘同学的家长认为,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学生出错后,老师应以教育为主,可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的行为严重违背职业道德,造成刘同学死亡,应承担赔偿责任。于是,刘同学家长将西固区某中学,刘同学班主任、英语老师告上法庭,诉求赔偿款共计423920元。
辩护:老师没有违背职业道德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班主任老师辩称,自己在了解到刘同学上网的情况后,是对其进行了口头教育,但并没有打骂学生的行为。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上网这一异常情况,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学生不去上网。另外,刘同学在接受教育后,并未有流泪、愤怒等异常表现,而是正常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课间活动和继续上课。
英语老师辩称,在事发当天,自己只是让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包括刘同学)在放学后留下来补作业,并拿班里作业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给刘做参照。其间,刘同学提出想让自己给班主任说说情,当时考虑到老师各有其责,就劝刘同学不要把叫家长看得太严重。随后说了刘同学多注意个人卫生,但刘同学没有说别的就走了。英语老师认为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
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 “就业压力过大”。
案例分析
王单一,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毕业已经快一个月了,我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时下,我处在焦虑、忧郁、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我该怎麽办?
1、小王为什麽如此苦恼?
――应聘受挫 ――梦想破灭――心理失衡
2、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缺乏应聘、面试的技巧
“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职业的自我定位过高
“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通用能力的培养
表达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1)依托专业学习: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各类型竞赛。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自我总结与提高
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自信:是基于自我评价的积极态度,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
(二)自立:靠自己奋斗,不依赖他人。它是一种勤奋、进取、独立、自主、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状态。
(三)诚信: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四)责任心:指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积极关注和心理投入。
(五)勤奋:勤奋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
1、就业信息及其作用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就业形式、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情况、招聘会信息等。
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
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就业信息是顺利就业的根本保障。
2、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
1)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即校园招聘会,一般由学校就业中心或省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每年11-12月或3-4月份举办。
2)大型综合招聘会。
优点直接交流
缺点耗费时间和金钱
注意多选择专业对口的招聘会;
一定要选择正规中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
3)报纸、杂志的招聘广告
优点真实可信度高;可以看出招聘单位的经济实力
缺点竞争激烈;对应聘者有较高的要求
注意专业类报纸、杂志和日报、晚报中的招聘信息量较大;
要遵守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4)社会关系资源
5)实习或社会实践
3、就业信息的整理及使用
分出主次
核实准确性和有效性
用人单位情况
正确选择及时反馈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吴某(男)和李某(女)是同所大学又是同班的学生,刚开始,在班上寥寥无几的几个女生中,吴某也就是看李某比较顺眼,因此关注她也就相对多点。后来知道李某喜欢班上另一个男生,吴某对此虽然不是很开心也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只是从心里大打消了那唯一的念头。可是后来事情不知道怎么发展了,李某和那男的并没有成功,而吴某心理也并没任何想法。渐渐地到了下学期,两人接触渐渐多了点,又加上两边朋友的一些说说,两人互相喜欢的事实就这么被爆料了出来!于是本来双方可能都没想过恋爱这个问题,现在就这样被拉到了一起谈起了恋爱。本来一切都是这么顺利的发展着,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看书,也还拥有着他们的梦想………
本来一切在外人眼里以及他们自己眼里看来是多么美好,可是事情才开始一个月,两人相处也很好,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每天都是那么简单而平凡的过着,这是一段平凡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冲动,也没有任何曲折。可是事情真的发生了,或许得不到的总是美好的。因为另一个女人的出现,他是吴某在认识李某之前出现的,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吴某从没想过和她会有可能。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就这样发生了。她为他痛,他没想到吴某这么快就有了女朋友,吴某也痛,这是怎样的缘分,怎样的纠结?一切来的是那么偶然,那么不经意,那些天吴某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他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是爱着谁,两个女人都有感情,谁也放不下。他把事实告诉了李某,他第一次感觉到李某是这么爱她,他哭了,哭的那么伤情……可是那个女人呢,她在远方,他的难受她看不到,她不知所措了,最后中间经历两次选择,他果断的选择了那个身在远方的女人。而对李某,这样的打击使她受不了,她一直苦苦哀求他能回到她身边,可是吴某这次真的想跟着自己的心走,不想听任何人的意见,他感觉自己懂了什么是爱而什么是喜欢,可李某却是说他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爱,她一直不肯放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颓废了好久,那段时间弄得两人都一直没心思学习,浪费了好多时间,就这样持续了好久,终于她又对吴某说,说要等他回心转意,可是不久觉得无望又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取消了这份等待。而这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事,因为李某的冲动,不成熟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事,开始恨吴某,说了好多好狠的话。说自己看错了人,曾经的爱已不在……环境依旧,人心已变!
二:案例分析
实际上,大学生恋爱如今在大学校园较为普遍。他们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大学生能理智地对待爱情,就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而上面案例中的爱情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吴某和李某的交往是仓促的,甚至于有点盲目。两人在大学里的相处并不多,可以说交往时双方都并不是互相了解的,只是各自看到各自好的方面而相互喜欢。而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爱情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1:这可能是恋爱过程快餐化的一种表现。这在大学里也是很常见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说大学的恋爱是很浪漫很温馨的,上大学不谈恋爱实在是一种遗憾。记得我高中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这也可能是高中的老师希望学生把精力放 在学习上,而恋爱放到大学再说。由此大多数人到了大学,便会想要又这样一种尝试。
2: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已经成熟。使得在校大学生有了接近异性的冲动,其实对异性产生好感很正常,所以在不经意间两人也便开始了一段恋情,这很容易开始可能也就很容易结束。这种恋情不是说就不真实,当然了,也有在大学里谈了以后就建立家庭的很幸福美满。而不成功的仍然占大多数,不是背叛,他们曾经也会有过梦想有过山盟海誓,当时的他们或许是真心的,但是时间和现实是打破一切的罪魁祸首。
3:大学生活轻松了,自由了,也促使大学生更加的向往爱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青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会萌动春心,涉入爱河。浪漫热情之恋是青年男女内心的美好憧憬,它似一杯甘醇芳馨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吴某和李某也就是这么走到一起的。
(二)爱情的非理性观念。认为是失恋是人生重大的失败,爱情是靠努力可以争取到,即付出总有回报。爱情的神圣与庄严,神秘与美好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为之折腰。有的学者说:“有青年人的地方就会有爱。”但是,大学校园里并非都存在着完满的恋爱,并非都闪动着幸福的恋人,并非每个爱情的渴望者都能品尝到甘甜的爱情之羹。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个辩证的自然法则。所谓失恋是指恋爱受挫失败。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
1: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推移,性格反常。案例中的李某也是因为受不了失恋的打击竟然离校出走,这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常见的,由于失恋而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而也有些不愿放手而对对方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也是常有的,这更是一种自私的占有的想法,而根本没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有的则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似的。
3: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三)分手后双方感情以及关系的变化。
1:当恋爱失败或受挫后,将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对他人的细微错误的反应十分灵敏,而对自己的问题与弱点却不闻不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教育对方。那么,二者之间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投射。事实上,当恋爱受挫后,当事人需要认真反思自我,而非投射。这在大学中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案例中的李某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角色。恋爱时认为对方好,而分手后却开始恨对方,那时才说发现对方的缺点什么的。
2:有时还有更偏激的的行为和动作,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推动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典型的心理反应是:我不幸福,你也别想幸福!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3: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这类人首先从心理上拒绝、否认,继而更加思念对方,认为失去是人生最好的,陷入单相思之中难以自拔。
总结而言,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归结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再加上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等因素,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变得很常见。而经常同寝室的人也会互相攀比,比如谁有女朋友了,而谁谁还没有,又是也会因为这种心理而急于想要找一个人来谈恋爱,这完全是孤独寂寞时想要找一个人来陪而已,而不是真正的恋爱!由于大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所以总把一切想的很美好,包括爱情。而一旦爱情出现问题便会一时接受不了,可能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导致以后又后悔。这一切也是因为大学生生活阅历少,对爱情生活也了解比较少的缘故。
三:解决方法
(一)爱是自我成长。对于人生而言,个体心理的成熟也能够正确客观地理解爱情。正确地理解爱情,才可能与幸福同行。
1:学会爱自己。一个自爱的人是自知的,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自然而坦然地表达自我的。自爱是要成为你自己,特别是女性,更要积极关注恋爱中的自我。爱自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感情。爱自己也包含对自己负责。恋爱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自我,而是学会更加负责地生活。这当然也包括失恋后的自爱。
2:学会爱他人。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我们只有用他人的目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才能了解对方。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
(二)理解爱情。
1: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真正的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幸福而不是一定要拥有对方。有些同学可能说这是只有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可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就本人自己的爱情观来看,如果真正的爱上了一个人,虽然很想要拥有对方,但是如果你的爱对于他或她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痛苦的话,放手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这也才是真正的爱情。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身上的话,我会选择放手即使有千万分不舍。
2:爱是责任。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
3: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一个人也是爱一份生活,仅仅因为某种需要产生的爱未必能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活的孤单与寂寞,需要异性的呵护,需要被关爱,也需要消磨业余时间,这些都不会是真正的爱情。
(三)学校和家长加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1:学校在不断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大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而产生的一系列恋爱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也是大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加强他们的爱情观教育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2:现在很多父母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较少,很多要么是不准大学生在学校谈恋爱,怕耽误学习;要么就是随便自己的孩子怎么搞,只要同时能不误了学习就行。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实际上,大学生恋爱如今在大学校园较为普遍。他们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到了恋爱的年龄了。而如果这时家长不管不问,只是一味的支持孩子的话,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因为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爱情观。所以家长应该适当当代和大学生谈谈这些问题,以便他们会树立正确的一种价值观。
第四篇:大学生抑郁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抑郁心理案例分析
抑郁心理对家庭和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当前高校里有不少大学生正饱受抑郁症的痛苦,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已渐渐走出“天子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现实生活。同样,大学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此刻,成长的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个人成长与危机同生。危机在悄悄地走近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危机中达到自我成长,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任务。
大学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特别是感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常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认为,适度的、情绪性的负性情绪反常是正常的,如果能处理得当,是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的;如果负性情绪的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则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心理健康受损,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比例相当大,而且,从女大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来看,特别是在找工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女大学生始终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形象。“女人是弱者”的观念既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更影响着女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现代观念的不断渗透,女大学生在选择生活方式、处理现实问题以及自我控制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状态,也引起了社会上较多的关注和争论。笔者认为,女大学生的情商问题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状态,只有科学地了解、分析这些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这个案例是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洁(化名),她本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最后竟然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几乎断送了她美丽的生命。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小洁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高中老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奶奶家抚养,虽然在乡下条件比不上城里,但只要她要什么奶奶总能满足她,父母也定期来奶奶家看她,而且每次来总能拿上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和好看的衣服,还给她不少的零花钱。因此当时在乡下的很多小孩眼里,小洁是最幸福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她,并且走到哪里总有小朋友们追谁着,从小就有了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直到上中学时奶奶病逝,她才回到城里和父母生活。也许父母是因为从小没能很好的照顾,感到有点愧疚于她,所以回到家后的小洁,更是受到父母的格外呵护,享受着“小公主”般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一直伴随着她走进了大学。
刚进大学时,对于小洁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离开了父母的呵护,有点茫然了。但她还是挺积极的面对生活,各方面表现得都还不错,身体健康,积极热情。但是大一时,小洁参加了学校和系上的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竞选,结果都失败了。长这么大,第一次体会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一向好胜的她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泥潭。情绪往往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大起大落,反复无常。但她努力学习,成绩还不错,每次都能拿到学校的“优秀奖学金”。也许是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寝室里好与人争执,又很少忍让。长此以往,寝室的同学都不敢“惹”她了,人际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危机,她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她,对每个室友都充满了敌意。每次看到别人高兴地在一起玩或学习时,内心充满了孤独感;晚上常常做恶梦,睡眠出现问题,精神状态不佳;没有胃口,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变成了同学中的“另类”。她很痛苦,也努力尝试过改变自己,但坚持不下来。大二期间,精神萎靡,对生活缺乏热情,自我否定几乎表现在我生活的所有内容中,甚至产生了自闭的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爱情也对小洁心理产生了极大影响。小洁在高一的时候就谈恋爱了,男朋友叫小军,他们是同班同学,常在一起玩,但由于没有怎么耽误学习,这事父母都不知道,老师更没有往深的地方想。这样的美好时光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他们各自去读了自己向往的大学。开始时他们还经常联系,但慢慢的小洁就怀疑他们不是真正的爱情,仅是对他的好感而已。特别是他们不经常见面了,距离也越拉越大了,小洁好几次都提出和他分手,但都遭到了拒绝。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大二上学期,一天中午小洁在睡觉,突然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小军的信息,上面写着“小洁,我们分手吧!”几个醒目的大字顿时充斥了她的心脏,脑子嗡嗡作响,她回过电话去,得到的仍然是同样的结果。躺在床上,她越想越觉得委屈,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即使分手也应该我和他说分手,怎么他向我提分手呢,他有什么资格说这话?不行,我不能接受„„她感到空前的绝望和无助,感到了活得没有面子,不知道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想到了死,但是想用一种最不痛苦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于是想到了服安眠药,当她去药店买药时,就只卖给我二粒,于是就多跑了几家不怎么正式的药店,终于买到了二十多片安眠药,回到寝室后,一口气把它们吃下去,躺在了床上睡了过去„„直到我寝室的同学回来和我说话,发现我不理她们,才发现事情不对,她们就立即把她送到了市里的医院,最终经过洗胃和大家的抢救,才脱离了危险。学校把她吃药的事也告诉了父母,父母这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把她带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身体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心理医生说她是患上了“抑郁症”,并给她开了许多药。
正如小结说自己得了“抑郁症”一样,她的病情确实具有抑郁症的很多特征。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由情绪低落、冷漠,出现失望等构成的复合负性情绪。它是低沉、昏暗的情绪基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出现悲观、绝望。抑郁可以是许多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也可以是一种相对轻微的心境状态。大学生的抑郁绝大多数是是属于后者,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具有弥散性和情景性,但很快便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最终导致抑郁症。一般说来,性格内向、敏感猜疑、不爱交际、依赖性强、遭遇意外挫折、有不良童年经历、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小洁的心理成长路程,可以说是艰难的。首先她的问题最初是由于以偏概全和绝对化思维造成的。一次干部竞选失败,导致她产生失败感,后面的发展就因此而进入了自我认定的失败感之中。其次,小洁的情绪认为和控制能力差,她既不知道自己情绪不良的原因,更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任情绪泛滥,以致造成了人际关系不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再者,小洁的挫折耐力较差,她不善于进行客观的挫折归因,夸大挫折程度,缺乏应付挫折的意志力。在这些原因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情商发展不良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情商低的人不可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而且影响她发展的各个方面。
那么,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化解这种心理压力:
(1)宣泄法。通过这种方法将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往往可以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缩短情绪体验的时间,从而使得情绪可以较好地得以恢复。她如果想哭了,就大声的哭吧,当哭过以后,原来悲伤的情绪体验会很快减轻,内心会感觉好受了许多,这就是通过哭泣而将悲伤情绪宣泄出来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她还可将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倾诉于别人,或者写在日记中。
(2)转移法。改变小洁的消极观点,把不愉快的活动转向愉快的活动。建议她改变对生活的消极观点并进行调整,帮助她分析不合理的思维,多想些开心、快乐的事情。告诉她生活是美好的,和同学们经常出去逛街、看电影等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3)任务分级法。治疗抑郁症,最基本的客观手段是让患者重新活跃起来。“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患者的压力,其目的是使任务更简单化,以便患者能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我建议她通过制定日常活动表来实施,以小时为单位,写下每天的活动计划。在每一天开始之际,把自己每天要做的各种活动列在展望栏里,比如刷牙、洗衣服、读书、看电影、吃东西、听音乐等。然后在每个活动项目上打上符号,标明其估计的难度。当每一天结束时,填写回顾栏,把当天已经做了的事填入相应的表格中。也许做了的事情可能与计划的事不太符合,或许有的活动并未完成,但无论如何,也要把完成的事记下来。日常活动表看似简单,但它有效地帮助了小洁向冷淡和懒惰开战。它可以使她在精神上得到解脱,不再老是盯着各种活动的价值,不再踌躇不决。即使只完成了计划的一部分,也可以带给她某种满足,消除部分沮丧情绪。
(4)充实日常生活。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的人,很少因为抑郁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让自己忙着,没有时间抑郁,这是把抑郁赶出心灵的一种好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心境,产生平衡效益。“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结构使愉悦性提高,使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使心理活动放松,平衡性提高,降低心理疲惫程度。”因此,我也建议她要有选择地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从中得到愉快的感觉,这也是治疗抑郁的前提。此外,还采用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等加强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应过短,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应该少于20分钟,但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案例健康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公平、1
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案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男生特别投机。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网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
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
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案例五: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回宿舍。
她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认为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带来耻辱,应自己打工弥补,但打工受挫,感到无助。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与宿舍部分同学相处得渐渐格格不
入。
个案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行为特点事件发生后,由于非理性的认知,当事人选择了不现实的行为,致使再次出现受伤害和自杀的危险。认知偏差:①道听途说家乡“一男青年被抢后无法在村里生活”,认为人们也同样不会接纳自己和家人,感到羞耻; ②不了解工作的困难,遭遇挫折,导致无助、绝望; ③对父母的承受力估计过低。行为异常: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利用全部课余时间,在自己陌生的城市单独徒步四处找工作。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人。
重视青年学生危机事件 青年学生刚接触社会,正处于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初步看法的关键时期,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都较差,受阅历的限制,这类危机事件很可能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很大伤害,以至形成对社会不正确的认知,影响终生。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对类似危机的干预,认识危机中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案例六: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
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
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七: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
无不为他惋惜。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
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八:
女生小A,家庭温馨、父母宠爱。入学报到后,非常想念父母,每天都要与家里通上几个小时的电话,无法安心学习。
对于新同学来说,你们面临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而又关系密切的新的群体。大学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识的人际环境。所有这些,会使每个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他们在内心或多或少感到焦虑不安。这种因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而出现的不安、苦闷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关键是,只要能意识到人生总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并努力地在体验和尝试中逐步完善自我,你就成熟了。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案例九:
男生小B,进入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多科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修习学分达不到学校的规定,面临退学的
危险。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有别于中学生。因此,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动机、兴趣、方法、用脑等问题。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榜样,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大学后,挤身于这个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群体中,就不可能人人都是宠儿、都是优等生了,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或者能否接受“自己是平凡一员”这一事实,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这种现实,采取逃避或否认等防御方式,就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事实上,你是教院学子,足以证明你的优秀。
人际交往中心理卫生问题
案例十:
女生小D,有一位同乡男生大一时就追求自己,半年过去了,两人感觉不错。但是最近几次约会男朋友都暗示了性要求,为此小D非常困惑和不安。
从个体的生理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阶段,一方面,有恋爱等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学习的压力又较大,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恋爱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有的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极为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会使他们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和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
大学生阶段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冲动和性需求较为强烈,恋爱中难免会引起性冲动,但婚前性行为不为社会和道德所接受,容易引起心理冲突。尤其一旦怀孕,直接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对此大学生应自觉地调节,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这也是心理健康的反映。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
案例十一:
男生小E,来自偏远山区,从小天赋优秀,终于考入某名牌大学。到了学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一起,突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不太会使用计算机,不懂足球和网络游戏,英语发音不纯正。更可怕的是第一学年自己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活动,非常认真地学习,可是成绩平平,连奖学金也拿不到……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核心。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容易把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大学生在客观现实面前,能调整自身的认识,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使之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而有些大学生则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抑郁等心态,或耽于玩乐、放纵,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出
现自杀企图。
案例十二:
某大学一个20岁的女生,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阶段,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该生。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大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该生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
从高中到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
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案例十三:
某21岁的男生进飞,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可是
我做不到,很焦虑。
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性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案例十四:
20岁女生晓玉,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贫困。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常担心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没什么优点,不讨别人喜欢。总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冷漠、缺乏热情。多次想退学。几天来,连续几天晚上做相同的噩梦,梦见父亲去世了,从梦中哭醒,连续几天都很伤心,情绪很低落,无法学习。
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混乱案例。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意识,它包含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等几个方面。当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评价,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时,则会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学习如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发展任务,直接关系到青年能否建立健全人格。
案例十五: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
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案例十六: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
亡…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案例十七: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 7
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
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郁症一般来讲,神经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
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哭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大学生抑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