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
1.心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3.异常心理:是指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也称障碍性心理问题,只有心理严重病态的的人才会出现异常心理。
4.心理困惑:个体对心理负性情绪经常性地思虑或忧虑,得不到心理的解脱和轻松感,时间保持超过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寻求亲朋好友和专业心理师帮助。
5.心理障碍:个体对心理负性情绪经常性或时刻性的烦恼忧虑,并具有身体上的不适感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时间 超过三个月以上,必须求助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6.心理情绪:受某种因素影响产生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顺其自然
7.心理疾病: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了病理性的症状,严重影响甚至丧失了社会功能,个体的心理活动与现实存在着某种脱节和不协调。个体对自己的症状缺乏明确的意识或不完整的意识。一方面 药物控制,另一方面必须同时做心理治疗。
8.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
9.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表现为亲近、疏远、友好、敌对等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爱与归属等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10.挫折心理:是指个体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内外部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其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由此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11.人格: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2.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
13.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2)考试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光环效应。(4)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倾向于理想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2、智力正常。
3、情绪健康。
4、意志健全。
5、人格完善。
6、自我评价正确。
7、人际关系和谐。
8、社会适应正常
9、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政治、经济、社会风气大众传播影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
学校教育影响:教师、学风、校园文化家庭父母影响:家长、养育、亲子关系
同伴群体影响:朋友、异性、交往方式个人条件限制:生理、心理、自我期望
四.异常心理的分类
心理情绪、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五. 大学生心理困扰
1、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新生发展性危机期)。表现: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
2、学习问题(学习焦虑期)表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
3、情感困惑期。表现:爱情的困惑、友情的困惑、亲情问题
4、择业彷徨期。
六、大学生最常见六大心理困惑
1、理想、信念的困惑。
2、人际交往的困惑。
3、自卑困惑。
4、学业困惑。
5、恋爱困惑。
6、择业困惑
七、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1、一年级: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失落感;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造成紧张、焦虑;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孤独感或依赖(怀旧)感;目标的迷失与不确定导致阶段性迷茫;学习与参加学生活动的冲突;考试焦虑;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专业选择的困惑;对财物支出缺乏规划而产生压力等
2、二年级:进入专业分流后,二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产生敌对等负面情绪;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大,抑郁、焦虑、强迫情况增多;考虑未来的个人发展,矛盾、犹豫与冲突;性困惑与对爱情的渴望等。
3、三年级:考研和就业压力的提前到来,导致焦虑;考研选择的冲突,包括本校与外校、国内与国外、本专业与跨专业等;考研复习与专业课程问冲突,导致焦虑;课业要求与校外实习、兼职的矛盾冲突等。
4、四年级:竞争压力、专业、自信不足、绩点等因素,导致对就业前景担忧;就业冲突,包括行业、地区、岗位等;
恋爱中的冲突;离别伤感;找工作的花费导致经济压力;毕业离校,用破坏寻求发泄等。
八.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类型
(一)神经官能症
1、神经衰弱
2、癔病,又称瘟病或歇斯底里症。
3、强迫症
4、焦虑症
5、抑郁症
6、恐怖症
7、疑病症
8、妄想症
9、网络心理障碍
(二)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强迫型人格障碍
3、回避型人格障碍
(三)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
3、反应性精神病
九、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应对
第一,要依靠我们自己。第二,切忌讳疾忌医,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医。第三,不断优化学生的心境。第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明确责任。第五,心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生理自我的形成期(1~3周岁)此时,幼儿已经把自己从一个客体的我逐步转化为一个主体的我来认识。一般对自己的身体、动作以及个人的所有物等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人们把此阶段称为生理自我的形成期。
2.社会自我的形成期(3~12周岁)该阶段个体尚未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也能认识自己的行为,但是不了解情绪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他们通常依靠成年人的评价或观点,来认识外部世界。
3.心理自我的快速发展期(12~18周岁)①逐渐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心世界,如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爱好、理想等内在品质产生了兴趣,渴望了解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心理特点;②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涂上个人色彩;③有较高的追求,产生了与价值观或社会要求一致的理想自我;④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对一些具体事物或情景,做出一些理性思考。
4.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周岁以上)主体我与客体我分离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逐步达到自我意识的稳定。大一是自我意识分化时期。大二和大三是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大
三、大四是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和统一的时期。
十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类型:自我肯定、自我矛盾、自我否定、自我扩张、自我萎缩
十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1、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
2、自我体验敏感、强烈,具有丰富性
3、自我调控主动、持久,具有积极性
4、自我形象设计强烈、丰富,具有完善性
十三、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多视角地、客观地认识自我1、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中认识自我。
2、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3、通过反思反省认识自我。
4、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我。
5、通过自我教育认识自我。
6、辩证地认识自我(二)、用阳光心态对待自我1、增强自信心
2、扬长避短
3、直面失败与挫折
(三)、及时有效地调控自我1、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理想自我。
2、全力打造现实自我。
3、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品格。
4、自觉走向成熟完善的“大我”
十四、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二)人格的稳定性
(三)人格的独特
(四)人格的社会性
十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儿童早期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7.自我调控因素
十六、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
(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
(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四)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五)情感饱满适度
十七、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1、明确自学的目标、方向。
2、养成良好的自学态度。
3、探索有效的自学途径。(1)讲究读书的方法;(2)掌握记忆规律;(3)充分利用学习技巧。
4、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益于自学的条件。
(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1、规划、统计时间。
2、充分利用时间。
3、提高效率。
4、时间管理的法则(1)优先重要法则。(2)长远重要法则。(3)一举两得法则。(4)标本兼治法则。
(三)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是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到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等。
(五)组织管理能力
1、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2、赢得别人的支持。
3、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4、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
5、具备诚意和创意。
(六)创新能力的培养。(1)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2)培养强烈的进取精神。(3)要培养坚定的信心和勇气。(4)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5)坚持实践和锻炼。
十八、大学生潜能的开发:
1、正确评估自己。
2、树立强烈的信念。
3、培养积极的心态。
4、积极的自我暗示。
5、科学使用和合理开发大脑。
6、自我放松法。
十九、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1、两者区别: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一般是从静态角度看的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它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系,一般是从动态、角度看的一个过程。
2、两者联系:一方面两者互相依赖,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前提基础,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依据,另一方面,两者又互相影响。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交往状况与人际关系发展程度成正比,人际关系程序又影响和制约人际交往深度,决定交往内容、性质。
二十.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是指各种非人为力量所能克服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自然物理因素的影响。此外,还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事故以及亲人生老病死等等。
(二)社会因素。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2.学习压力过大 3.人际关系不良 4.两性感情纠葛 5.就业形势严峻 6.经济困难
(三)个体因素1.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生理因素。大学生的身高、性别、年龄、容貌、生理缺陷或疾病等生理因素,通常也会成为挫折产生的直接原因。2.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心理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引发其挫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个体认知、能力、需求、动机、兴趣、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此外,个体的动机冲突、抱负水平和挫折容忍力等因素也会引起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
二十一、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
1、对挫折进行正确认知。
2、用奋斗目标导航。
3、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
4、培养较强的挫折容忍力。
5、适时释放挫折情绪。
6、迁境移情,淡化消极情绪。
7、借助于心理咨询
二十二、大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
人的情绪变化是由认知评价引起的。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消极情绪,既受他们个性、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1、达不到既定目标所产生的失败感是他们产生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
2、不客观的自我归因。
3、自尊心的丧失。
4、人际交往贫乏。
二十三、调适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对策
(一)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是消除消极情绪的重要保障。
1、开展以适应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
2、精心设计组织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3、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区,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提高教育者素质,改善教育手段,精选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是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当把教育目的与学生个人期望有效协调起来。
2、智育教育手段及载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3、要加强校园正面引导,加强对校园社团和学生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指导。
(三)青年学生加强自我调控,是克服消极情绪的关键。
1.了解自我2.管理自我3.自我激励4.识别他人情绪5.处理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较为常用的情绪调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重评(3)音乐疗法(4)心理暗示法(5)放松训练法
(五)适度发泄情绪
a.口头言语的发泄b.运动发泄c.抽象发泄
二十四.如何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加强挫折体验大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必须“主动出击”即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挫折常用的有两种形式:(1)读书体验法。(2)现场体验法
适当运用挫折心理防御机制当大学生在学习、社交方面遇到挫折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积极的防卫机制,如升华、补偿、幽默,等等;这些积极的防卫机制能把挫折或苦难变为前进动力。
调适抱负水平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抱负水平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拥有的资源,包括自己的资源,诸如能力、智力、体力、经验、兴趣等,还有外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老师和同学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相关信息资源等,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切实可行。
加强人格锻炼大学生健全人格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①充分认识自我,优化人格组合。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④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⑤培养广泛的兴趣,诸如写作、科研、运动等,这些活动能使受挫者很快摆脱挫折情境的困扰。
二十五:人际交往原则:1.平等尊重原则交往中的平等原则表现为交往的各个方面都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相互爱护。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尊重他人,时时让他人感到重要,是成功交往的重要法则。
2.相容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
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信用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 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宽容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二十六.人际交往技巧:(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二十七.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主要指交往主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年龄、性别等
(二)文化因索是人际交往双方最一般的社会心理背景,由于社会文化已内化为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而为我们本能的体现着,(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情绪、个性等方面。
(四)时空因素 主要是指时空上的接近。这往往是人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的一个客观外在条件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挫折心理
16机电五 岳俊腾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挫折,才有勇士和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第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面和负面的功能。既可使人成熟、取得成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去面对挫折。
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对我们大学生而言,主要会遇到哪几方面的挫折呢?
学习上的。因各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学习上,特别是大学学习,与以前的有很大的区别,以前基本在上课就能巩固,并且老师讲的又都非常的细致,而现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后的学习,(课上的学习仅仅就那么几分钟)假若在学习上没有抓紧,而在期末考试中不理想,甚至挂科,降级,更严重的到退学。那么,我们就得从现在起好好的学习,好好对待。
生活上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但是大家的家庭条件不同,与之相随的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不同。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在经济条件方面就是自己要面对的一大难题。还有如身体方面,身体素质不好或是在校期间生了大毛病,那么也是我们要坚强面对的难题。
情感方面的。现在的大学生,大都谈恋爱,那么情感上的不顺利,失恋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也是大学生要好好面对的问题。
那么,人在遇到挫折时,应如何调试呢?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需要理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遇到挫折时,应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有一个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是最终造就了成功。 向他人(朋友们)倾诉遭受的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后的打算,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轻松,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学会自我安慰,能容忍挫折,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的去取得成功。
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补偿。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确立新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升华。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将自己的感情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如大学生在感情上受挫之后,将感情和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这也是大学生在受挫之后一种很好的面对方法。
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即将遇到挫折、失败,会面临很大的 心理压力。在这个时候,你是气馁,当逃兵,还是奋起,继续而勇敢的追寻?这对我们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地调动肌体的积极因素。“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就像很多的古人、伟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去学习。
由此可见,面对 挫折,我们应该大胆正视它、面对它。罗蔓罗兰说得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是啊,人生犹如一条河,河道有宽有窄,河水有涨也落,我们航行在河上,一路不可能总风平浪静,大风暴雨,惊涛骇浪是难免的。虽然我们的掌舵技术还不高超,但也要拼一拼、搏一搏。一次次的失败,就应一次次“擦干泪,不要哭”,“直挂云帆济沧海”。
朋友们,当你面对挫折时,不要低头,不要丧气,昂起头,挺起胸,用“希望”与“勇气”去战胜它,铸造一个丰富而充实的人生!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 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才,在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学习生活、恋爱态度、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为突出。只有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为祖国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学习生活;恋爱态度;职业规划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才,他们的健康与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远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而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看来,他们身体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学习,恋爱,职业规划等多种心理障碍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也越发激烈,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种种心理问题及障碍也越发突显。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交往的对象主要以同学,老师为主,因此大学生常见交往类型有一下两种:
1.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由于大学授课的流动性,任课老师要面对许多班级,很少与同学有感情上的交流,班级辅导员算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他们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但大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多会想到与朋友,家人商量,反映出师生交流不足,关系过于表面;2.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的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和种种心里为题,进而影响学习生活。而随之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自我为中心等。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处理人际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主动与人交往,扩大自己的交往层次和交往范围,还要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更好的与人交际。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分化,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充分的自信心,但一部分学生过分抬高自己的目标,又错误估计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一旦遇到目标无法达成就会产生挫折感;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的独立人格在现代社会越发增强,他们往往对教师和父母的约束感到厌烦,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增多,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的经验,往往对教师和父母产生依赖心理;3.过分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大学生群体中,不少人为了“面子”,“名声”而使自己苦苦煎熬,大学生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在对外界评价信息的选择性接受方面较成人差。所以作为学校,对这些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关心和干预,加强心理指导,以减缓减轻在自我意识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作为大学生,应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情绪容易波动,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而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怪癖。部分学生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不能够有效释放;部分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另外,学生的群体情绪更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一旦被激发就很难受到理性与校规的约束,然而当情绪稳定下来有多是后悔不已。为我们所熟知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起因情绪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引发的惨案,这足以引起我们对情绪调节的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修养并学会采用积极地心理暗示,学会用幽默,微笑来调节情绪,用自我催眠和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身心。然而我认为还应该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你的自信心。
学习问题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几个方面如下:1.学习适应不良。部分大学生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大学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2.目标计划不明。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的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日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3.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远离家长约束,缺少外部学习压力导致他们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5.学习考试焦虑。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正因为如此好多学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时间大大缩水,导致专业知识掌握薄弱,临近考试就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多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问题;同时,我们自己则要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地自我体验,合理地自我评价、有效地自我调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态度。
恋爱问题也是大学生面对的最为广泛的问题,从潜意识里好多学生就认为大学就应该谈恋爱。大学生已进入了青年中期,开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1.6%正在谈,26.8%原来谈过,只有26.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不想谈”。从调查数据中记者还发现,由于心理不成熟、性知识缺乏等原因,因恋爱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比例在上升。还有学生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压力。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因为美好的爱情可以促进我们身心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对未来的希望督促自己不断发展。要想得到一份美丽的爱情,我认为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让二者相辅相成;其次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举止交谈要文雅大方,符合大学生的身份;最后要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提高恋爱的挫折承受力,正确对待在追求爱情中产生的各种波折。
在大学生活中,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属职业规划。这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考虑好的东西,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生活规划。职业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目前,我们还是在校大学生,从狭义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预备期,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储备知识、提高个人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根据个人的经验为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制订了流程:1.自我评价。就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怎么干。2.确立目标。这一点是职业规划的关键,通常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3.外部环境分析。我们都学过管理学,知道外部环境对自身影响的重要性,要多分析周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发展方向。4.职业定位。我们在对自己的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自己潜能和职业谋求到最佳匹配。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才能更大范围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也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平等观,理性的选择职业。
总体上看,以上的几个方面是我认为在大学生身上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改变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科学文化修养,而不应该终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把美好的时光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从现在开始崛起,一切都不算晚,我会为了心中美好的蓝图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恋爱、职业 选择等等。以这种尚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更复杂 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在我周围身边存在的普遍的心理问题有这几方面:大学生的理想我和实际我出现矛盾;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人际关系的圈子窄,缺乏交往技巧,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卑的心理过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等,不知如何面对困难,调整心态或寻求帮助,致使个人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心,产生好感心理,渴望与异性接近交往意识。我们来看看晓明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晓明在班上看到很多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新同学当上了班干部,可是他却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越想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于是产生自卑心理;他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
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我的心理困扰
别人说我这个人真怪!我不太爱说话,甚至有点沉默寡言。我想的东西特别多,想到不愉快或勾起伤心的回忆,情绪一来,泪水就涌得很突然,但我不会哭出声来,我也不会和别人说。有时就引起一种偏重的忧郁情绪,这种心情来的很突然的。我会这样,觉得就是自尊问题,面子问题,性格形成问题!然后昨晚我还和一个师兄去喝酒了,因为我实在没法忍这种郁闷的压抑,很难受。也许和我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我长在单亲家庭,从小是婆婆带大我,后来继母的融入,然后我就多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因为经济问题,父母为此吵得不少。我家的复杂也引起有些邻居的闲话。就这样,我越长大越安静,有时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别人问我问题,有时也不回答不出声。我还有些自卑,没自信更没胆量。这个又和我的牙齿有关。我的亲人说我小时候体弱病多,治胃病吃中药太多了,使门牙像腐蚀了一样的有一半黑,可是有人说是水质问题导致的。我就不敢笑了,也很少说话。就怕别人会嘲笑我。上到讲台我就会特别紧张,手脚发冷,有时甚至手会抖起来,然后就说不出话了,准备好的东西都忘光了。
应对策略
进入大学第二学期了,在这小社会里,我的性格弱点在交际,社团面试等这些活动中暴露出来了。我该怎么办?
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一个舞台,渐渐,我给自己时间,去改变!策略: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4.在学习上奠定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不知道我的策略好不好,会不会太抽象,希望自己真的有良好的转变。如果我是校的负责人,对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有这样的建议和策略: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培养、增进学生的自我接纳能力。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氛围。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抵制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侵入。
3.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经常感到“压抑”、“烦躁”、“时常苦恼、焦虑,学习不能进入状态”,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对素质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只会无所适从。此次调查也是为了深入大学之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能为当今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
(三)调查地点
为体验生活,为更深的接触更多高校校园文化,上虞文理学院。
(四)调查对象
就一些新闻事实与一些同龄大学生展开讨论。
(五)调查事例
二、报告正文
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欠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的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成为21世纪大学身必须解决的重大人生课题。
本次社会时间调查针对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处建议性解决方案。心理健康与我们成才有莫大关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关注,这对大学生成才有重大意义,我们不仅关注而且适当提出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有数据表明在校学生时有因心理问题退学休学,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曾有大学生用硫酸伤熊,2004年2月马加爵事件等。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几个方面:1.迷茫与困惑。2.情绪波动与情感挫折。3.学习与就业焦虑。4.人际关系不适应。此外还有一些细节等方面内容。
我国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前很少接触社会,对社会现象知之颇少,并且过于理想化,本来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实际并非如此。“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的矛盾,常使同学产生困惑。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即有对友情爱情的追寻和渴望,也有对感情的迷惑,失落,处理不好就会受到压抑,抑郁等情绪的困扰。当今大学生相当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无微不至的关怀,享受父母无私的爱,进入大学后便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产生了情绪波动。他们渴望关爱和友情,苦闷孤寂烦恼等情绪时时会袭扰同学们的内心。在学习与就业上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高考生出后,同学的仰慕,大人们的赞许,使增加了许多自信心。然而,许多同学发现大学是人才云集的地方,自己再也不是老师同学关注的焦点,而且近年来激烈的就业压力同样给大学生带来压力。上了大学大学生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这些适一些同学产生心理上的戒备,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这样使得孤独感也就越强,因而又更加渴望与他人交往,这种封闭与交往的冲突,也就是当前一些同学产生失落和自卑的重要原因之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纪,身心健康对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大学的学习内容高深广博,学习方式复杂多样,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不仅有助于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相反,如果悲观失望,苦闷抑郁的不良情绪是有害身体健康的,甚至最终因此休学退学。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身心健康状态的反映。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针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适当的做出心理调整,以保持心理平衡,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相反,心理状况差的人,对社会环境不能及时做出调整,产生种种矛盾与冲突恶化心理问题,至此便阻碍了个人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也带来了痛苦,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我建议大学生应当树立和发展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维护和和增进心理健的途径有一些,这是我提出的建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有一些说法,也许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正常与异常,常态与变态,这之间界限非常模糊,目前尚无定论。给出国内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我国大学生应有几个这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5.人格统一。6.良好的环境适应力。7.正确的自我意识。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大学生应如何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我认为应当首先确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己最薄弱的素质是心理素质。曾有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20.23%的人有心理障碍南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2000年对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学生进行SCL-90抽样,调查结果表明:40.18%的学生有强迫倾向,34.04%学生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学生存在忧郁倾向,24.5%的学生存在敌对情绪。目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心理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因素,它是其它各项素质发展的心理前提与心理基础。在我国的教育中,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是心理教育却长期被忽视,甚至存在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德、智、体、美教育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而高校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应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应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和研究机构,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挫折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和讲座,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我认为这一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做法就很好,该校开办了心理咨询网,专门从事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校报、广播站、闭路电视、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铸就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从大学生自己来讲应当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完善人生,努力工作,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