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7: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关于孔溪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唐书记、孔书记: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莅临孔溪乡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孔溪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莫大关心、重视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乡经济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孔溪乡地处青川东线出入口,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8亩,辖6个行政村,42个农业合作社,2366户,总人口7318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及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3元。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

(一)茶叶

全乡原有茶叶9544亩,今秋扦插300亩,点播500亩,可达到10344亩,全县第一个实现万亩茶叶基地乡目标。目前已投产6100亩,管护率达90%以上,其中产茶面积5000亩,年产绿茶131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以上。成立了三个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青锋村腊烛台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弓家河高家梁社茶叶专业合作社、三盘村吴家岭社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基地位于青峰村张家院、赵家院和下街3个合作社,涉及154户,530人,项目总投资930余万元,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50亩(其中:栽培大棚占地111.8亩,连栋温室占地2.35亩,其余为耕作道路、人行道路和园区绿化用地),共建蔬菜大棚239个,占地74600平方米(111.8亩),以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花菜等蔬菜为主。

(三)食用菌及天麻

全乡发展袋料香菇200万袋,种植竹荪100亩,其中建成遥林村30万袋袋料香菇示范片,建成三盘村50亩竹荪示范片,发展天麻2万窖,干果业2300亩。

(四)畜牧业

1、全乡建成三个土鸡养殖小区,建圈60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土鸡20万只,现已出栏16万只。

2、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个,建圈25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4000头。

3、新建遥林村大耳羊养殖基地1个,现已养殖大耳羊种羊100余只。

二、发展思路

孔溪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发展产业促增收,基础设施惠民生,综治维稳构和谐,抓好党建给保障,创新 2 机制激活力,把孔溪建成名副其实的县城后花园”的“十二五”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产业上,认真分析比较,立足孔溪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门路、多渠道、引导群众选好项目,确立“全力主攻茶菜林,适度发展猪鸡麻”等主导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做大做强,努力建设生态产品基地乡、生态产业强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步伐,努力把孔溪乡打造成青川县城的后花园。

三、发展措施

一是抓领导。成立了以党委班子成员为组长,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安全维稳、项目推进、计划生育五个重点工作组,将乡村干部配备到重点工作中去,制定计划,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到人头。

二是抓培训。开展大棚蔬菜、茶叶管护、银杏栽植等现场会10余次,达到了家家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产业发展明白人。

三是抓专合组织。充分发挥金川茶叶专合组织作用,通过专合组织带动群众、规范栽植、科学管护、联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了群众产前愁资金、产中愁技术、产后愁销路的问题。

四是抓点示范。抓好了青锋村蜡烛台有机茶叶、大棚蔬菜基地、遥林村食用菌、三盘村吴家岭银杏园等产业亮点和青锋村、三盘村党 3 建亮点与农家书屋等文化亮点,以点示范,带动全乡共同发展。

五是抓机制创新。党委政府创新机制,建立八项工作制度和每周一学习制度,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创建行政效能示范乡。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制定奖励激励办法,促进茶叶、蔬菜、林果产业规模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促进环境整治常态化。

六是抓增收还贷。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助农增收还贷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大力营造“有贷有还、再贷不难”“诚实守信、还贷光荣”的诚信氛围,乡村干部联片包户,深入村社配合信用社职工引导农户积极清息还贷,并将信贷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信用社支持守信用农户发展茶叶、银杏风景林、食用菌、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还贷。通过扎实工作,10月份信用社收回利息70多万元,青锋村成功创建为灾后恢复重建后全县的第一个信用村。

七是抓招商建企业。利用地处县城周边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引企业落户,建立小型工业园,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四、取得的工作成绩

孔溪乡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到任后,迅速深入村社农户,较快掌握乡情民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围绕县党代会“三大目标”,结合孔溪实际,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全乡干部群 4 众两个月的扎实工作,孔溪乡目前呈现出了一些变化。

一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党委政府创新机制,建立并实施了干部上下班签到、请销假、外出报告登记、节假日领导带班、重点工作奖惩、公务差旅费报销审核、工作后进述职和工作不在状态歇职等八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干部学习制度,用制度管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责任心,激发了干部主动作为的上进心,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是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彻底改变孔溪环境脏、乱、差现象,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体乡村干部、乡属部门单位职工和集镇居民召开了环境整治誓师大会,干部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对全乡环境进行了一次大整治,重点做好了农户门前清杂去乱、公路河道清扫保洁、建设工地规范序化等工作,引导全乡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家园、美化家园,目前全乡“五乱”现象得到了一定治理,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三季度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排列全县第七名。

三是农村经济目标明确,产业发展初步迈进。孔溪乡的发展定位为:“建成县城后花园,实现产城一体化”。全乡在两年内要努力建成万亩茶叶之乡、菜篮子基地乡和银杏风景林示范乡,紧紧抓住县城创建AAAA级景区契机,提升新村建设档次、发展生态农家旅游产业,5 树立青川东线出口形象,促进群众多渠道增收。目前正规划实施弓家河整村推进项目和青锋村新村建设提升,规范栽植了银杏树14600株,管护茶叶8000余亩,正努力加大大棚蔬菜基地效益发挥,为后期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主动排查发现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由乡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对全乡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排查和梳理,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和调处化解矛盾,妥善处理解决乔木路征地拆迁、行政中心农民工工资兑现等遗留问题10余起,全乡社会较为安定和谐。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八项救助制度,民生问题得到一定改善。认真落实了县上困难群众、贫困党员、贫困大学生救助、火灾等救助制度,救助因病因灾致贫困难群众20余户,发放救助资金3万余元,解决了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

五、存在的困难和请求支持的事项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孔溪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底子差、基础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青锋村大棚蔬菜基地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投入930万元,审计决算644万元,目前县财政只预拨了200万元,存在400多万元的缺口资金。由于建设需要,乡财政在去年垫支140多万元,所垫资金为农房重建资金,至今这笔资金未抽回,且还欠土地整理项目业主大量 6 资金,影响到孔溪乡财政的正常运转和蔬菜基地的健康发展。目前大棚蔬菜基地还存在蔬菜大棚薄膜损毁需修复、水系堡坎需完善、土壤需改良、河堤需修建等问题。

2、由于灾后重建建设和广甘高速建设需要,孔溪乡采沙采石场较多,留下的安全隐患、土地恢复、道路河道堵塞等遗留问题也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恳请县委县府督促水务、国土、安监等有关部门对孔溪乡境内的采沙场、采石场予以整顿和规范。

3、在灾后重建时新建的三盘村“祥升砖厂”和青锋村蜡烛台砖厂目前均已倒闭,留下一些遗留问题。三盘村“祥升砖厂”老板死亡,砖厂倒闭,现拖欠当地农民工工资40余万元;欠外地买砖款约30余万元,当时农户支付了购砖款,但由于老板死亡,一直没有运砖;涉及租用农户土地45亩,租地费用有两年未解决,土地复垦难,如果要复垦,大约需要资金50万元,矛盾极其复杂。青锋村蜡烛台砖厂于2009年4月份建厂,为6个股东合伙经营,投入资金约500万元,占用农民土地面积20亩,农户的土地租金实行一年一付,后由于砖厂在经营过程中转包,业主内部矛盾突出、砖厂经营不善和乔木路隧道建设影响正常生产而倒闭。目前,存在前后业主利益冲突和快速通道建设影响砖厂生产的问题,土地临时租地期限将至,群众担心土地不能正常恢复。针对两个砖厂存在的遗留问题,请求县上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解决。

4、孔溪乡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三盘村枣儿园至红林村5公里的主干通村道路未打通;碓坪村袁家河至红林村的主干道路已通,但无漫水桥,1500多群众存在过河难的问题;遥林村、弓家河村社道修复硬化等。

尽管孔溪的基础差,问题多,但只要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通过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的机制创新,负重拼搏,一定能够完成县委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篇:文溪乡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文溪乡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一、产业发展背景

1、文溪乡基本情况

文溪乡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全乡共13个行政村,10206人。S222省道贯穿全境,距县城22公里。全乡总面积17.3万亩,耕地面积7186亩,山林地面积14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

2、地理气候基本特征:

文溪乡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有较多的杂木资源,是菌类生产基本材料。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2℃,其中无霜期为287.2天,适宜多种菌类生长。

3、文溪乡菌类产业结构

文溪乡菌类产业主要有:反季节香菇、无公害袋料茯苓以及灵芝等产业。

二、产业发展现状

1、反季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乡党委、政府从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我乡从江西引进优质反季节香菇首先在下堡村试种成功。在文溪乡下堡村试种了30亩,每亩投资1.5万元,亩产香菇0.75万公斤,平均单价为4.5元每公斤,每亩纯收入达1.8万元,大大的增加了当地种植户的收入。2008年,一亩反季节香菇的纯收入达到3万元,下堡村种植规模也由原来的10多万袋增加到50多万袋,使下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村。到了2010年文溪乡的反季节香菇产业发展到了最高峰,全乡产业规模达到360万袋,建立冻库17个,产品 远销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纯利润达1000万元。

2、茯苓及灵芝产业发展现状

我乡是靖州县最先进行茯苓栽培的乡镇之一,许多农民在茯苓栽培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采用无公害袋料栽培技术,用料少、质量好、产量高、无农药残留。2009年6月18日,在县食药用菌协会的邀请下,省、市食用菌专家组到水屯村茯苓种植基地现场考察,对栽培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对该项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认同该项技术已到达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建议全面推广,形成规模生产后,经济利益将更加可观。通过对示范户的扶持,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推广,2010年我乡建成了以水屯、文坡为中心的“湘靖28”袋料茯苓栽培基地和灵芝种植基地,规模已达到40万袋;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尤其是“湘靖28”茯苓栽培,亩产可达6000斤左右,亩产纯利润可达4万余元。

三、乡政府对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食药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采取一个项目由一位领导专门负责的办法,分类加强指导,分类向上争取项目,2009年向上级分别递交了反季节香菇和茯苓两大产业规模生产可行性报告,建成了以下堡村为中心的反季节香菇栽培基地和以水屯、文坡为中心的茯苓、灵芝栽培基地。

2、广泛宣传、形成氛围。2008年,反季节香菇在下堡村试种成功后,乡政府组织驻村干部到各村大力宣传反季节香菇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全乡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发展氛围,全乡除宝冲村外其他各村都有菇农种植香菇,并且以香菇产业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2009年,“湘靖28”袋料茯苓栽培得到了省、市专家认可后,通过撰写新闻稿件在湖南日报、怀化日报、边城晚报等报纸上

发表新闻简讯,提高了该项技术的知名度,促使中方、会同、通道等邻近的几个县派专门小组到我乡水屯村学习该项技术。

3、开展培训,提高菇农素质。乡政府多次邀请市科协和县科协相关专家到我乡现场授课,讲解各项栽培技术,提高菇农的生产技术。并召开全乡菇农座谈大会,加强菇农之间的交流,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种植水平。

4、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与耦团乡政府的衔接,我乡菇农加入了耦团乡香菇种植合作社,互通各项技术和交流各项信息。乡政府与县食药用菌协会密切联系,得到了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湘靖28”袋料茯苓栽培技术,在县茯苓协会的全力支持和无偿帮助下才获得成功,尤其是原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才同志多次到文溪乡水屯村现场指导,并对村民进行无偿授课,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在现场倾囊相授,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今后发展方向

1、政府引导,提供信息服务。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生产力;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使农民群众增加收入。

2、控制规模,注重环境保护。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反季节香菇产业规模,全乡控制在400万袋以内,合理发展袋料茯苓栽培和灵芝菌栽培。

文溪乡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4日

第三篇: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茶叶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简介

孔溪乡是青川县茶叶主产乡镇之一,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科技兴茶”的战略实施,孔溪乡现有农户2366户,其中茶树种植户1185户,占总户数的50%,发展茶叶9544亩,人均1.25亩,其中推广无性良种茶叶100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0.5%,居全县良种茶叶推广率较高乡镇前列,现投产茶园面积6100余亩,占现有茶园面积的63.7%以上,其中产茶面积5000亩,年产绿茶12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10%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孔溪乡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发展思路

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具有孔溪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规范一个管理模式,以“茶叶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合模式,把广大农户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发展之路;改造、新建一批茶叶加工厂,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基地,大力推广无性良种茶叶,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茶园;健全一个服务体系,建立农残降解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技术、信息等服务水平;制定一套扶持茶叶产业化的政策。

第四篇:三台乡林业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突出特色 增强产业 大力促进林业发展

-----XX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乡地处XX县境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国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海拔1600-3657米,年均气温14℃,霜期150天,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2008年末有2956户11993人,农业总产值696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21万元,财政总收入88万元,粮食总产量4526吨,人均纯收入1674元。有林地面积627000亩,其中国有林面积403993亩,退耕还林面积49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耕地12685亩,一、林业产业现状

多年来,XX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保护、发展并重,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正确认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坚持“一靠人、二靠树”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一保”(保护生态)“二改”(改善基础设施、改变盲目攀比)“三发展”(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及“打工经济”)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产业。2008年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3万亩,核桃产量1875吨,产值达4441万元,人均核桃现金收入3720元;华山松规模连片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50吨,产值达250万元;树葱种植面 1

积5000亩,产量100吨,产值120万元,林产业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林业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160元。林业产业已成为XX乡农民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和“养老保险”。通过林改,全乡确权到户2935户,确权林地总面积218107亩,其中商品林面积79166.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34787.6亩。制证、发证2214本,确权到户宗地数5384宗。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立足乡情,选准发展路子是基础。多年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既定的“一保二改三发展”工作思路,尤其是抓住核桃这一重点产业,举全乡之力,持续地抓好发展。随着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和完善,发展林业产业是构建富裕XX的重要基础条件的意识,已成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加强领导,健全服务体系是保障。一是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乡的核桃生产工作;二是把核桃生产工作作为乡村干部年终目标量化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考核和奖惩。三是由乡林业站负责做好核桃发展的规划、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采取边指导培训、边总结经验的方法,编发核桃栽培、采收、烘烤等实用技术资料,总结出了良种选优、苗木培育、大树移栽、规范管理等核桃丰产技术,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四是在种植管理中,按照“统一规划,分户经营;统一品种,分户种植;统一技术,分户指导”的原则,组织农户按全乡统一规划和要求种植。在广泛组织农户发展的同时,乡、村层层办样板基地,目前建立了核桃苗圃基地105亩,核桃采穗圃基地100亩,树葱种植基地250亩,中药材基地250亩,用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户大规模发展,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形成了全乡上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方法,抓好措施落实是动力。一是增数量。及时出台一系列核桃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改变传统观念,用好田好地发展核桃。另一方面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基地建设力度,规模连片发展。2006年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81片,11492.2亩,扩大了XX核桃、华山松和树葱种植面积,为培强壮大林业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大苗圃基地建设力度,从2002年至今,全乡共育优质核桃苗70多万株,免费提供给群众优质华山松子8吨多,为全乡林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上质量。主要是全面实施集约化经营,大力推广核桃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等科技措施,提高核桃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目前,全乡累计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面积达70000亩,新建核桃配水池454个,解决了15000多亩核桃的用水需求,建盖核桃立式炉烤房2060座,通过普及立式烤房,核桃和华山松内在质量从传统方法的42%左右上升到85%,优质林产品产量逐步增加。三是树品牌,一方面做到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大姚XX核桃”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及其它广告途径加大对无公害森林蔬菜、树葱、中药材等生态林业宣传,为林产业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销售氛围;并成立了

XX乡绿色食品发展协会,规范市场,促进产业流通;

(四)培植典型,带动发展是核心。一是按照“典型引路,科技辐射,示范带动”的思路,突出村、组发展重点,创办核桃、华山松、树葱和商品林种植示范样板,通过努力,目前已形成XX石坎子核桃集约化经营样板1884亩;形成必期拉树葱规模连片种植示范样板250亩;形成过拉地华山松连片示范样板6000亩;形成博厚核桃套种示范样板4500多亩。二是培养种植(营销)大户。2007、2008连续两年共表彰了55户核桃收入(营销)大户,通过总结表彰,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核桃收入上万元农户比比皆是。2008年,核桃收入在1至3万元的有159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4.2%;3至5万元的有32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10.9%;5万元以上的有2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1%。干河村委会172户人家,有165户核桃现金收入在1万元以上,其中:月拉黑小组开顺若、罗顺保两户每年核桃收入已经突破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收入大户。

(五)结合林改,加快发展是途径。按照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全乡各级各部门加大宣传,使广大林农从过去不愿管理,不敢发展,不愿意发展,发展了也不一定是自己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把林权制度改革与发展林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集体林权制度使群众的山林产权明晰,无疑又是一次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机遇,林改后群众不断加强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强对老树的管理和更新,加强对幼树集约化经营,特

别是加大了新植发展的力度。2007年至今,全乡每年的新植核桃任务下达数均为10000亩,由于群众热情高涨,每年通过州、县检查验收的面积都超过了县乡下达任务数,从而让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全乡核桃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使广大林农真正分享到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六)加大招商,引进资金技术是关键。一是在产业发展中,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公司、单位、农户和个人等多种经济成份投入特色林产业基地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目前全乡共有1家企业投资60万元建设中药材基地,1家企业投资51万元建设树葱和中药材套种基地,2家种植大户参与核桃基地建设。二是积极深入调研,在推广现有林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新项目,2009年新制定了核桃营销及初深加工建设、森林蔬菜生产加工、核桃低产低效林建设、优质核桃采穗圃基地建设等四个招商引资项目。三是依靠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过拉地村拉务小组2007年到2008年连续两年实施了商品林采伐工程收益370余万元,不但增加了林农的收入,而且拉务、塔么俄等四个小组借助商品林开发项目设备和收益资金,挖通了4条近20公里的村组公路。通过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有效地带动了全乡林业产业的发展。

三、全乡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林产业发展的潜力挖掘不够,在突出核桃发展的同时,其他林产业的发展不明显;

二是各级对林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三是群众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鼓励林产业发展的政策;

四是缺乏专业林业科技人才和技术员。

四、今后林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依据相关政策形成规范的林地流转管理制度;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组织专业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开展有偿服务;

三是加强与保险行业的沟通,试行核桃自然灾害保险;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核桃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信息,引导群众适时销售核桃;

四是成立核桃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中共XX乡委员会 XX乡人民政府

2009年5月7日

第五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下载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溪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溪乡中心小学校2012年秋季

    孔溪乡中心小学校2012年秋季 学生营养餐发放人数年级人数班主任备注 一年级16王燕、母玉华 二年级18 三年级13 四年级16 五年级26 六年级43 合计132 注:各班每天早上课前预备......

    乡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孙营乡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中共孙营乡党委 孙营乡人民政府 (2017年9月5日) 一、基本情况 孙营乡位于县城西北约9公里,辖31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5.2万人,耕地8万余亩。全乡33个党支部......

    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乡种植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种植业基本概况 XX乡行政区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1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11个国有林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62......

    孔溪乡蔬菜大棚园区建设情况简介

    孔溪乡大棚蔬菜基地情况简介一、 项目实施背景 孔溪乡青峰村地处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辖10个社,552户,1834人,总耕地面积949亩,平均海拔760米,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5.12......

    孔溪乡中心小学校2012年度综治安全工作计划

    孔溪乡中心小学校综治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最近国务......

    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

    莱溪乡“两基”验收汇报材料

    莱溪乡2006年“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一、乡情简介 莱溪乡位于南丰县东北部、沧浪河东游,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8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万亩,种植南丰......

    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油茶是山茶科常绿小乔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种子榨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各种食用油之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