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07:2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田水利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田水利知识点》。

第一篇: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土壤水:通常将存在于非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是联系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农田土壤水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水,气,热,养分等状况,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是作物生长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地下水:储存于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地下水。

土壤含水率:(习惯上称为含水量)是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水分数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

毛管水:是受土壤毛管力作用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水依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又可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时,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上升水:借助毛管力的作用,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凋萎系数:出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点含水量,也称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当充分降水或灌溉后,地表水完全入渗,并防止蒸发,经过几天时间,土壤剖面所保持的含水量,即为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毛管悬着水,其数量是三者数量的和)

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SPAC系统的主要内容: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进入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由植物的木质部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

在这一连续体中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土壤、植物和大气是SPAC系统的研究对象。

SPAC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水分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传输。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能取得高产潜力条件下的作物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包括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潜在腾发量):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

作物系数:指不同发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又称株间蒸发。

深层渗漏:是指灌溉水或降水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作物根系层土壤田间持水量,下渗到不能为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现象。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灌溉制度:是指某一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稳定高产,所制定的一整套向农田灌溉水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等四项内容。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量W净与毛灌溉用水量W毛之比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用η水表示。W毛=W净/η水(W毛:毛灌溉用水量,W净灌溉用水量)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为灌溉模数。

畦灌:畦灌是将田块用畦梗分隔成许多矩形条状地块,灌溉水以薄层水流形式输入田间并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进行喷灌。

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垄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垄沟,在流动的过程中借助重力作用和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滴灌:滴灌是利用喷头、滴灌管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是灌溉渠道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田间渠系指的是条田内部的灌溉网,包括毛渠、输水垄沟和灌水沟、畦等。设计流量:是渠道的毛流量,它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自由渗流:渠道渗流不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不形成连续水流。顶拖渗流:渠道渗流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形成连续水流。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

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这种输水工作方式称为续灌。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其中地面水是主要形式。地面水包括河川,湖泊径流以及在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

地下水一般是指潜水和层间水,前者又称为浅层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由于补给容易,埋藏较浅,便于开采,是灌溉水源之一。

管井:由于水井结构主要是由一系列井管组成,故称为管井。当管井穿透整个含水层时称为完整井。穿透部分含水层时称为非完整井。

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排涝流量:排水沟道汛期需要排出因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称为排涝流量。

排渍流量:是指非降雨期间为控制地下水位而经常排泄的地下水流量,即当地下水位达到一个控制要求时的地下水排水流量,又称日常流量。

排涝设计流量是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设计暴雨时,排水沟中应通过的最大流量。排涝模数:单位排涝面积上的最大排涝流量。

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

灌水率图修正原则(填空):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准则。

(1)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不动或稍有移动(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2)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各次灌水时间,延长或缩短,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

(3)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应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流量相差过大,一般q(min)≥40%q(min)(4)灌水时间上要分出次数,留出时间间隔为工程维修留出时间,应避免短期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天的短期停水现象。

一般从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中取延续时间较长(例如达到20~30天)的最大灌水率值作为设计灌水率,而不是短暂的高峰值,这样不致使设计的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渠道工程量。但短期的高峰值不应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在渠道运用过程中,对短暂的大流量(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可由渠堤超高部分的断面去满足。P10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1)在既定的水源和水位情况下,各级渠道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尽可能与道路和防护林带,排水渠系等统一考虑,以减少渠道深挖高填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节约工程投资及管理费用。

(3)渠道的布置应尽量与用水单位相结合,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5)要考虑综合利用。山区,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6)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在多数地区必须有灌有排,以便有效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常先以天然河沟作为骨干排水沟道,布置排水系统,在此基础上,布置灌溉渠系。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

(7)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田间工程规划原则

1、必须在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2、田间工程规划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当年增产。

3、田间工程规划必须因地制宜,注重调查研究。

4、田间工程规划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执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排水工程的规划布置原则(简答or论述)

1、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尽量增加自流排水面积,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

2、系统分级合理,长短适当,排水与行政区划相结合,以利于机耕和统一管理。

3、尽量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注意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以保障排水流畅。

4、建筑物尽量集中。尽量减少交叉。

5、系统线路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做到“一直、二短、三安全”。线路尽量避免深挖高填、风化岩层、节理发育的破碎带和强透水地带。

6、灌排配套,有灌有排,保证及时灌溉与排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主要有:

①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和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

②漏水损失。包括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形成漏缝或裂隙损失的水量,或因管理不善引起的田面流失及泄水损失,工程失修引起的建筑物漏水等原因造成的水量损失,这是应该在施工、管理中加以避免的。

③蒸发损失。沿渠道水面蒸发的水量,可根据水面蒸发资料及渠道总水面积近似求得,其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三种输水损失中,渗水损失最大,漏水损失次之,水面蒸发损失最小。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直接影响着灌溉水的利用程度,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从灌溉水量损失方面来考虑主要有防渗措施、土壤质地及地下水埋深、灌区类型、灌区地理位置、灌区规模、渠道级别及灌溉技术等。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方法:

(1)配水:加强配水工作,提高配水质量,避免超过安全输水高度放水,在计划引水流量时,要尽可能与渠道设计输水能力相吻合。

(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①进行渠道衬砌,防止渠道渗漏 ②塑料防渗法 ③改进灌水技术(3)加强灌溉管理 ①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②健全各项制度和巡渠组织 ③推进先进灌水技术 ④加强建筑物维修 ⑤整修渠道

绪论

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过多的调节措施:灌溉和排水。灌溉措施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排水措施包括控制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修建排水工程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土壤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一个是在易涝易碱地区,利用排水工程控制地下水位和排除土壤盐分。1章 农田灌溉原理

依地表下水分存储状况,将储存水分的区域分为非饱和带(或称为包气带)和饱和带

田间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土壤含水率(有重量含水率和体积含水率之分)、土壤水势两种方法。

土壤水的基本形式:依其所受力的不同分为吸湿水、毛管水、膜状水、重力水

(吸湿水和膜状水主要受土壤吸附作用;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在重力作用下,重力水进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层移动。)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内因:(1)土壤机械组成、容重(2)土壤初始含水率(3)温度 外因:(1)地面坡度(2)降雨(3)下垫面(4)耕作管理措施 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1)水面蒸发: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1)饱和水汽压差2)温度3)风4)气压5)水质

(2)土壤蒸发:影响土壤 蒸发的因素:1)土壤因素:是内因,决定蒸发发展的根本原因,包括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色泽和下垫面。2)气象因素:是外因,是蒸发变化的条件,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和降水(量、次数)方式。

农田水分的消耗途径:作物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等)、土壤含水状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

2章 灌溉制度与灌溉用水量

灌溉制度的影响因素:

1、有效降水量,2、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3、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确定,4、地下水补给量,5、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6、降雨量和降雨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7、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

灌溉制度是如何确定的: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降雨量,另一个基本依据是作物需水量。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一般年、干旱年及特旱年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标准。

灌溉制度确定的方法:

1、调查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制定充分供水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4、根据作物的生理指标确定灌溉制度

P45 公式2-1(计算)P46 公式2-5 2-6(计算含水量)P48 公式2-9 2-10 3章 灌水方法

畦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畦田长度,畦宽,单宽流量,放水入畦时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渗透性,田面坡度及其粗糙率与平整程度,以及作物的种植情况等。)

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灌水沟类型,灌水沟规格(灌水沟的间距,灌水沟的长度,输入灌水沟的单沟流量),如何评价喷灌的灌水制度: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是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优点:省水:与地面灌溉相比省水20-30%。

省工:节省用工60-90%。

省地:节省占地2-5%。

对地形适用性强,不需大量平整土地。

灌水质量好。

可综合利用,防霜,防干热风。

可增产10-20%。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300-900元/亩;受风的影响大,耗能高。

①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②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③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但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来测量水滴打击强度,目前一般采用喷灌的雾化指标来表示水滴打击强度。

评价喷灌的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P74左右 首部枢纽:

(1)包括水泵,及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流量测量仪表等。(2)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微灌系统中去。是微灌系统的控制中心。(3)确定首部枢纽的位置要与水源工程相结合,且以投资少、管理方便为原则进行选定。(4)首部枢纽的各部分的布置细节:

①微灌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深井泵等,动力机可以是柴油机,电动机等。在供水量需要调蓄或含砂量很大的水源,常要修建蓄水池和沉淀池。沉淀池用于除灌溉水源中的大固体颗粒物,为了避免在沉淀池中产生藻类植物,应尽可能将沉淀池或蓄水池加盖。过滤设备的作用是将灌溉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虑去,避免污物进去系统,造成系统堵塞。过滤设备应安装在输配水管道之前。

②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用于将肥料,除草剂,杀虫剂等直接施入微灌系统,注入设备应设在过滤设备之前。③流量压力量测仪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流量或压力,包括水表,压力表等。水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总水量,根据需要可以安装于首部,也可以安装于任何一条干、支管上,如安装于首部,须设于施肥装置之前,预防肥料腐蚀。压力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内水压力,在过滤器和密封式施肥装置的前后各安装一个压力表,可观测其压力差,通过压力差的大小,能够判定施肥量的的大小和过滤器是否需要清洗。

④控制器用于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一般控制器具有定时或编程功能,根据用户给定的指令操作电磁阀或水动阀,进而对系统进行控制。

⑤阀门是直接用来控制和调节微灌系统压力流量的操纵部件,布置在需要控制的部位上,其形式有闸阀,逆止阀,水动阀…电磁阀等。

微灌系统的分类:滴灌系统,微喷灌系统,涌泉灌系统以及渗灌系统。滴灌和其他灌水制度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需要过滤。P99论述题

4章 灌溉渠道工程 P105斗农渠的布置形式

一、管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和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叉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间布置。

二、管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观灌下排,互相配合。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邻布置。P106田间渠系布置 1.纵向布置

灌水方向垂直农渠,毛渠与灌水沟、畦平行布置、灌溉水流从毛渠流入与其垂直的输 水垄沟,然后再进入灌水沟、畦。毛渠一般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使灌水方向和地面 是大坡向一致,为灌水创造有利条件。在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毛渠可以双向控制,向两 侧输水,以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地面坡度大于1%时,为了避免田面土壤冲刷,毛渠可 与等高线斜交。以减小毛渠和灌水沟、畦的坡度。田间渠系的纵向布置如图4-10所示 2.横向布置

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人灌水沟、畦,见图4~11,这种布置方式省去了输水垄沟,减少了田间渠系长度,可节省土地和减

少田间水量损失。毛渠一般沿等高线方向布置或与等高线有一个较小的夹角、使灌水沟,畦和地面坡度方向大体一致,有利于灌水。

以上两种布置形式中,纵向布置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土地平整较差的条田;横向布置适用于地面坡度一致,坡度较小的条田。P108田间道路的布置

1、沟-渠-路。道路位于条田的上端,靠斗渠的一侧。其优点是:(1)路的一侧靠田,人、机进田方便。(2)道路位置较高,雨天不易积水,行车安全方便。(3)道路穿越农渠,可结合农门修建桥涵,节省工程量和投资。(4)道路拓宽比较容易。这种布置的缺点:道路要穿越全部下级农渠,需要修建较多的桥涵,路面起伏较大,渠沟紧邻,渠道渗漏损失较大,灌水季节道路比较潮湿。

2、沟-路-渠(图4-14)。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和斗渠之间。这种布置的优点:道路不与农级沟渠相交,交叉建筑物少,路面平坦,渠靠田,灌水方便,渠离沟较远,渠道渗漏少。其缺点是:人机进田需穿越斗级沟渠,需在走斗级沟渠上修建较多、较大的桥涵,以后道路拓宽比较困难。

3、路-沟-渠(图4-15)。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的一侧。这种布置的优点是:道路邻沟离渠,路面干燥,人、机下田方便。渠靠田、灌水方便,挖沟修路,以挖作填,节省土方和劳力。其缺点是:道路要穿越所有农沟,需修建较多的桥涵,道路位置较低,多雨季节容易积水受淹;渠靠沟,渠道渗漏损失大。6章 灌溉水源工程

地下水取水方式及对应建筑物: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双向取水建筑物 地表取水时什么时候用有坝取水?什么时候用无坝引水?什么时候用抽水?(填空)①无坝引水

无坝引水渠首引水方式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对天然河道的影响较小,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航运、漂木、渔业等)之间的矛盾也小,适合在大江大河上取水。无坝引水渠首适用于引水比不大(引水比不能超过20%~30%),防沙要求不高,水位及流量能够满足取水设计流量的情况。②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是横贯河床设置溢流低坝或闸控制河道水流,抬高水位,保证渠首引水的取水枢纽。有坝取水引水保证率高,一般能满足渠道设计流量引水要求。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行的有坝取水以低坝沉沙槽式,拦河闸式、弯道式三种渠首最为常见。③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修建灌溉泵站。

8章 田间排水与盐碱土改良 排涝水考虑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土壤含水率的大小与土壤土质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防渍排水标准:(名词解释或填空)农作物排渍标准,包括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通常是将排水区地下水位在降雨后一定时间内排降到农作物耐渍深度以下,以消除由于水分过多或水稻田土壤通气不良所产生的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当地下水位经常维持在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时,则农作物不受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影响因素:地水临界深度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耕作、施肥等)有关。

轻质土(沙壤、轻壤土)的毛管输水能力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一地下水埋深的情况下,较黏质土的蒸发量大,因而也容易积盐,为了防止其盐碱化,地下水应保持在较大的深度,亦即地下水临界深度的数值较大。在同一蒸发强度的情况下,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积盐速度快,因而也应有较大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反之,精耕细作,松土施肥,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防止返盐,适时灌水可以起到冲洗压盐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可以适当减小。各地条件不同,地下水临界深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实地调查和观测试验资料确定。P221明沟排水,可分为除涝、防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三种明沟排水系统。p221明沟排水(填空)除涝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除涝田间排水沟,目的是及时排除地面水,防止作物受淹。影响田间排水沟间距的因素很多,如降雨径流关系、允许的淹水历时及旱田的蓄水能力等;而且又非常复杂,如降雨径流的过程,由于产流汇流过程受降雨量、雨强、土质、地面坡度等因素影响,除土壤蓄水以外,田间灌水沟、其,排水沟等均对降雨径流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很难准确确定农田产流汇流,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计算公式。实践中,北方地区农沟一般间距多在150到400米,毛沟间距为30到50米。南方地区末级排水沟间距多为100到200米。如果只排除地表径流,没有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时,排除地面水的排水沟沟深视排水流量而定,一般不超过0.8到1.0米。治渍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治理渍害的田间排水沟,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地下水位。根据一些地区的试验资料和经验数据分析,在不同土质,不同沟深时,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如表8-6所示 盐碱化地区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盐碱化地区田间排水沟的主要水任务是控制地下水位要降在安全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盐碱化。9章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

P251排水方式:(填空)(1)水平(沟道)排水和垂直(或竖井)排水(2)自流排水和抽水排水。(3)排涝和排渍(4)地面截流沟(又称撇洪沟)和地下截流沟排水。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知识点(填空)

1、设施农业灌溉的特点

①作物种植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灌溉的土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外,大部分连栋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根据人工基质不同分为基质培,水培,雾培。

③种植作物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采用人工基质后按照盛装基质的方法不同,栽培方式分为袋培,槽培,盆栽和穴盘栽培等。灌水方式有渗灌(从上向下),潮汐灌(从下向上)

④作业管理的精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田灌溉量按m³/hm计算,温室灌溉量按L/灌水器计算 设施农业灌溉的要求

①温室灌溉要求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

②温室灌溉要求与温度,湿度环境控制紧密结合 ③温室灌溉要求与室内作物栽培方式高度统一

一套完整的温室灌溉系统通常包括:水源,首部枢纽,供水管网,田间灌溉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等五部分。

根据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农田用水经验,井深在60m以内,井径以在700-1000mm之间为宜;60~150m的中深井,井径可采用300~400mm;150m以上的深井,井径可取200~300mm。1暗管排水优点

(1)与明沟和暗沟相比,有助于地下水位的控制。

(2)与明沟相比,管道受外界的影响小,减轻了维修和管理的工作量。

(3)与明沟相比,暗管排水可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4)在遇到水平不透水的隔层时,暗管也能有效地排水。

(5)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暗管排水系统,根据农田需要控制的地下水位,实行例 灌,达到地下灌溉的目的。

(6)暗管排水能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看助于提高 作物产量

2.暗管排水缺点

暗管排水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排地下水不能同时排地表水。一次性投入很大,施工要求高;暗管排水的同时降低了土壤的速效养分,氮元素流失严重,已经得到关注;管径小,间距大,外包装老化、破损等原因易造成暗管堵塞,排水慢,易造成农田淹水。还要求有较大的坡降。

暗管排水系统一般由吸水管,集水管(沟),检查并,集水井等几部分组成 1.暗管管材 2.暗管的外包滤料(1)当地材料管材。(1)有机材料 1)灰土管(2)无机材料 2)水泥土管(3)合成材料 3)瓦管 4)陶瓷管

(2)塑料管管材 排水沟的纵断面设计

①根据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沟道的过水断面

(排水沟的比降,沟道的边坡系数,排水沟的粗糙率)②根据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与底宽 ③根据滞涝要求校核排水沟的底宽 ④根据灌溉引水要求校核排水沟道底宽 灌溉管道工程

地埋管材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混凝土管,硬塑料管

地面移动管材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薄塑料管,涂塑布管,硬塑管,锦纶管,尼龙管和铝合金管 管网分类: 无压灌溉管道系统,低压灌溉管道系统,中压灌溉管道系统,高压灌溉管道系统 附属设施装置

(1)取水枢纽和装置

(2)过滤器及施肥施药装置(2)分水配水装置(3)控制装置(4)量测装置(5)保护装置(6)泄退水装置(7)交叉装置

(8)田间出水口和给水栓(9)管道附属及连接装置(10)其他装置和设备 技术优点

(1)节水效益显著。(2)土地利用率高。

(3)适应性强,便于实现自动化(4)输水速度快,灌溉效率高

(5)维修养护省工,省时,管理方便。(6)灌水及时,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技术缺点①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较多;②投资较高 ③对水源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微灌系统,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固定管材的种类主要有:水泥土管、素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钢管等

第二篇:农田水利(范文模版)

医好农业发展最大“硬伤” 代表委员献策农田水利建

2011-03-09 09:08:00来源:农民日报 [提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号角已吹响,如何医好影响农业发展的“硬伤”,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支招献策。10%重点投给产粮区,别再让地方配套资金了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今年一号文件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投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政策。无疑这10%将有效缓解长期以来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10%怎么用才能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落实10%的土地出让金,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要确保每一级都把这些钱拿出来;同时省里面调控20%用于重点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他还建议,发达省资金多,但农田水利任务轻,能不能由中央统筹,调控一部分资金到其他省区。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出让收益悬殊极大,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院长谢德体建议:“土地出让收益各地方部分留下,剩下由中央调控,但占用耕地的10%出让收益必须全部由中央调控,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再分配,特别是加大对种粮大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说:“温总理报告中强调„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说明了中

央对农业的重视。”她建议:“国家要对10%统筹使用,首先投到粮食主产区。

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还是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主产区本身就没钱,还拿钱搞农田水利建设,然后生产了农产品再低价供给大城市,两头吃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粮食主产区本来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种粮效益不高,还要地方拿配套资金投资农田水利,现实中难以奏效。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峰建议,应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谢德体也认为:“西部贫困的地方,要地方配套也配套不起,配套的比例要小一点,要大的话就是空的,不能落实。”王红玲说:“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的农村市县,本身就是吃饭财政,无力配套工程建设经费。县级政府按比例配套,还不如中央干脆拿钱,否则配套的钱很难到位,还会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出现„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

重点建设“五小水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小水利作为整个水利系统的最前端,它的运营状况将直接影响江河湖泊的旱情和汛情。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维护投入不足,目前多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河道、山塘淤积现象严重,“夏涝蓄水,冬旱供水”的功能严重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专家于振文说:“过去在水利建设中,过多地把精力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着重加强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个做法很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水库有了,但是从水库通往农田的水渠并没有建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今年山东等地大旱,在山东济宁一个地区,水库建得很好,水源充足,但紧邻水库的田地却无水灌溉,就是因为水渠年久失修。”

水利建设中,“小农水”对农民帮助最大,对农民真正影响最大、最关键的也是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朱建军说:“小水利是惠及农民、农业的最直接的水利设施,是整个水利系统的细胞。如果说近年的水利建设整体是明显滞后,那么,其中的小水利建设则实际是停滞或倒退了。”朱建军建议,加大小水利投资在整个水利投资中的比例,并设立小水利投资专项,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支持“五小水利”工程的措施进行具体的量化,确保小水利建设资金不被其他水利项目挤占。同时,优先考虑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实际效益高、维护费用低的山塘、小水利清淤与维修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认为,不但要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等水系多建水闸蓄水保水,更重要的是在农田河网上普遍蓄水保水。他建议,一是在主要沟河建立水闸,二是支沟、农田河网建立水闸式的拦水坝,特别是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沟河更要建闸、建坝保水,达到涝有河网排、旱有水系灌。规划先行,监管到位,别搞重复建设

国家下决心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代表委员们认为,是机遇,但也责任重大,要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必须做到规划先行、监管到位。

纪冰建议,借鉴国外先进项目管理理念,按投资大小明确项目分级审批权,同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他表示:“在项目立项上,农田水利建设应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龙头,用城市管理的理念管理农村水利,成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努力做到„一个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机构,各司其职,政府验收,统一管理‟。要扩大基层的自主权,简化审批程序。”

李钺峰说:“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符合农村实际的最佳规划设计方案。整合农业、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捆绑统筹,集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他还提出,国家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区实际情况,并对项目单位面积按要求所需资金量进行足额测算,使项目任务更加符合实际,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投入的“先天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以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监管,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介绍,费县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工程标准的同时,严格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原材料进口关、施工过程关、竣工验收关,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项目建设标准和档次。

农田水利必须“建管并重”,设立专项管护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琼华认为,总理报告提出大兴水利,针对性很强。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时轰轰烈烈,建好后却无人管理、维护,一些地方电灌站尚未投入运行,就发生人为损坏现象。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的乡(镇)水利站,人员经费却没有纳入财政。她呼吁,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并明确其公益性职责,根据所管辖区域水利灌溉面积、水利工程设施总量及重要性程度,配足配齐人员,落实编制,以编定人,原则上区域站不少于4~5人,独立乡镇站不少于2~3人,通过“养人来养事”,保障基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纪冰认为,必须建立专业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组织,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他告诉记者:“具体来说,要加强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服务站点建设,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做到„乡有水利站、村有水管员‟,水利站要达到„四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

李钺峰说:“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管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税改后取消了义务工和积累工„两工‟后,加上外出务工群众增多,难以组织力量投工维修。因此,不少地方产生边新建边损毁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逐年减弱。”他建议,设立项目管护费,一是在项目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地方政府每年按工程资金额度的2%~3%安排工程维护费。

陈春林建议,一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等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安排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二是通过采用竞价拍卖、承包、租赁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明晰产权,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财政对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民用得起、管理跟得上、农业长受益。

朱建军说:“要大胆尝试,创新方法,积极探索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添置专业施工设备,大力引进新技术,破解河道、山塘清淤难题。山塘小水利工程分散,施工条件差,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才能破解难题。”

谢德体说:“搞农民用水协会,这种形式比较好。通过农民用水协会,解决一个村一个乡用水的问题。协会有专门章程,有法人,有监委会,把过去没人管、没人修的水利设施,灌水灌不了等矛盾都解决了。协会适当收取水费,主要用于维修水利设施,通过协会把社员

组织起来。”

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情况

2011-03-10

根据各地上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数据统计汇总,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65亿元;农民投劳5008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244万台班;完成土石方量6.6亿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5.2万处,疏浚河道0.6万公里,清淤沟渠3.3万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17.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2.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44.9万人。

截至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完成计划投资1824.1亿元的83%;农民投工314816.9万个的61%;土石方量88.5万立方米的63%。

第三篇:农田水利论文

这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农田水利这门,我想谈谈我的心得。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田中灌溉、排水等水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学科.灌溉与排水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的科学。众所周知,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搞好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才举杯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因此,学好农田水利学是很重要的。

这学期我主要学习了下面一些内容,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灌溉渠道系统,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田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分区水利问题以及治理,灌溉排水管理与环境。学完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农田上面看似平凡简单的东西其实是包含了很多的学问了,学无止尽。

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一方面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的窜在着各种不同不利因素。

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严重。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供水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严重,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达3.7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2000年,我国发生大面积干旱,全国累计受旱耕地面积达6亿亩,粮食减产约450亿公斤。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也比较薄弱,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部分工程配套不齐全,有些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衰减。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工程效益衰减,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根据水质监测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全国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形成了部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导致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有悠久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井田即方块田,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灌溉渠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旱作灌区,土地不平整,大畦漫灌,水量浪费严重;水稻灌区串灌串排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合理灌溉、排水晒田,而且造成肥料流失、水量浪费。另一方面,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很不适应因此,兴修水利,大力开展防洪,除涝,灌溉,治碱等水利工作,战胜洪涝,干旱,盐碱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田水利这一古老的工程技术可以远溯至新时期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灌溉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微灌面积会有较大的发展,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缓解水资源紧缺程度,衬砌渠道,管道输水和非充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将日益发展,改进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电子计算机,激光,红外线遥测遥控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灌溉中。

农田水利的研究对象最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另一方面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对于前者,一般采用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来达到目的。农田水分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农田水,盐运动规律,探求土壤作物和水分,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排灌和改造中,低产田,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分,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研究节水灌溉的技术和理论,这是个重要的一环,在水资源并不丰富的我国,特别是缺水的地区,对此应该格外重视。研究不同地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做到山水田林路总格智力,即便于灌排和控制地下水位,又适应机耕。研究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问题,研究灌排系统管理。对于,后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分为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现代农田水利技术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在研究时仍需注意以下,首先在深入调查水量供需情况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源规划以及水土资源平衡措施。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外来水的统一开发和联合运用,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寻求水资源系统的最优规划,扩建和运行方案。研究洪涝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洪涝威胁,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问题,探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和经济论证方法。

我相信,在总结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经验,坚持科学的态度,讲究经济效益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农田水利现代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农田水利学这门科学技术会不断的进步。

第四篇:农田水利试卷

河海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 名称: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三分)

1.凋萎系数

2、作物需水量

3、灌溉设计保证率

4、灌溉制度

5、日常水位

6、排水承泻区

7、排渍模数

8、轮灌

二、判断题(每小题而分)

对以下概念,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土壤中的吸湿水是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鉴定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志是土壤含水量()

3、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原理是水量平衡()

4、从河道引水灌溉时,如果河道流量大于灌溉引水流量,但枯水期水位偏低,饮水不足,应修筑水库调节径流()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失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工程量()

6、上层滞水是停留在包气带土壤中的重力水()

7、地下水的流量、流速、水位等运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运动叫做地下水非稳定流动()

8、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

9、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是作物地下水利用量指的是地面以下土层的储水量()

10、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

1、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各有什么用途?

2、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哪些方面?渠道衬砌有何优点?

3、什么叫渍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4、排水沟设计中要考虑哪些特征水位?各由哪些因素确定?

5、管道灌溉系统规划中要考虑哪些原则? 四:计算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4分)

1、某排水区面积为40km2,其中旱地占80%,水稻占20%,采用日降雨量150mm三天排出的排涝设计标准,旱地径流系数,稻田日耗水量为5mm,允许拦蓄利用雨量40mm,求该排水渠的设计排涝模数和设计排涝流量。

2、某灌区有干渠一条,支渠三条,其布置如图。各支渠灌溉面积分别为A1支=2.0万亩、A2支=1.5万亩、A3支=1.8万亩,干渠各段长度为AB=1.5km、BC=3.5km,干渠沿线土质为中粘壤土

A=1.9、B=0.4,设计灌水模数q=0.5m3/S/万亩,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η支系=0.8,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0.9,求(1)干渠的径流量和毛流量(2)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河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名称: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作物需水量

2、喷灌强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排渍水位

6、排水承泄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土壤中的毛管水是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灌水定额是灌区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灌水量()

3、水库取水方式适用于河道水位和流量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的情况()

4、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时,支管轮灌方式是否合理对于管的设计流量有显著影响()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使渠道断面偏小,从而影响渠道过水能力()

6、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和排水沟的深度无关()

7、排渍模数是排水渠单位面积的排渍流量()

8、灌溉渠道实行轮灌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9、喷灌工程不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复杂的农田使用()

10、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各有什么用途?

2、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要考虑哪些原则?

3、局部灌溉包括哪些类型?渠道衬砌有何优缺点?

4、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哪些方面?渠道衬砌有何优缺点?

5、灌溉管道系统的工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第五篇:农田水利计划

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对圆满完成十一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十分关键的一年,按照《托里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2011年我县水利项目总投资1.23亿(包括乌雪特水库2010年完成投资992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716.6万。

前期工作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乌雪特水库,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2、水土保持,完成全县水土保持规划。

3、田间配套设施,乌雪特乡杜孜托浪格饲草料地、阿合别斗航落村渠首及渠道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

4、饮水安全工程托里县阿和别斗乡航勒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71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1万。

5、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6、库甫乡胡塔勒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65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5万。

7、庙尔沟阿和开乃热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4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万。

铁厂沟水厂打井(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20.6万,已完工。

二,田间灌溉及引水设施建设

全力完成地区给我县下达的新建10公里防渗渠的建设任务。

继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采用受益区农牧民积极投工靠等措施,落实以国家资金为主,农牧民投入为辅的建设主题思想,主要完成阿合别斗乡航勒渠首及渠道工程、铁厂沟镇防渗渠道工程、库甫乡江布勒渠道等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概算投资51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0.93万亩。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国家要求2013年前解决完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我们提出跟更高的要求,2011年计划建设。

1、玛依勒山牧业区饮水安全工程。

2、乌雪特乡克孜勒合亚村饮水安全工程。

3、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7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1万。

4、库甫乡库甫等十个村饮水安全续建工程。

以上4各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4完农牧区人口和30.1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概算投资1140.54万元。

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继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在完成2009年2.9万亩地表部分的基础长,主要完成吉德井灌区在内的高效节灌溉建设2万亩,完成概算投资1200万元。

五、库甫水库扩建工程

主要完成加高坝体1.9米,概算投资640万元。水库扩建完毕业后,库容增加100万立米,水库拦蓄能力增强,可使库甫水库水库下游灌区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进一步得到保障。

六、水政水管工作

强化水政水管工作效率,水政能力化建设力争明年通过自治区的验收;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要求,水费征收计划完成不少于180万元。

七、防汛抗旱工作

加强防洪抗旱能力,完善个水库通讯,预警,电子自动欢测等运动、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在县财力允许下,完成霍克孙洪沟治理续建工作。依照区冬今春的降雪量来看,春季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在做好防洪物资筹备的同时,抓紧落实防洪预案和防洪应急分队的建设,牢固树立“防大洪、抗大灾”的意识,应对全年防洪抗旱工作。

托里县水利局

2011年2月19日

下载农田水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田水利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田水利简报

    竹山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六到位” 竹山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共动工各类水利工......

    农田水利实施办法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建后补实施办法(暂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

    农田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该工程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该工程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组织、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施工进度计划......

    农田水利答题

    1.为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B,2016年5月17日,国务院公布《农田水利条例》 A保障国家水安全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2.D应当加......

    2011农田水利工作总结

    **区水务局2011年农田水利工作总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通......

    农田水利情况汇报

    卓筒井镇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县农办:今年,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水利工作的各项部署......

    农田水利规划

    概念及填空 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贮存形式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

    农田水利术语

    1、农田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灌溉 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