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人工养殖技术

时间:2019-05-14 07: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雁人工养殖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雁人工养殖技术》。

第一篇:大雁人工养殖技术

大雁人工养殖技术

中国农业网:2004-04-05 信息来源:

[打印] [关闭] [查看评论] [进行讨论] [专家答疑]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发

布类似信息] [繁體中文]

 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豆雁、雪雁等的总称,属大型候鸟,是我国重要的水禽之一,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雁肉蛋白质含量高,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富含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具有极高的滋补保健功效,是传统的上等野味珍品。其羽绒轻软,保暖性好,可作服装、被褥等的填充材料,较硬的羽毛可制成扇子等工艺品。近年来野生大雁日趋减少,人工驯化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可以有效保护这一优良品种。

大雁种蛋的人工孵化

1、种蛋消毒。种蛋产出后往往被垫草和粪便污染,表面有少量

细菌,30分钟后细菌便可通过壳孔进入种蛋内部。因此应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先将种蛋放入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28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和14克高锰酸钾备好药品,将福尔马林倒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内(由于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所用容器的容积要较所用福尔马林的体积大5倍~7倍),然后倒入高锰酸钾,关闭门窗,数分钟后,甲醛蒸汽溢出,12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将种蛋移入贮藏室。

2、预热。孵化前对种蛋进行预热,可使胚胎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种蛋出汗。先用高锰酸钾或菌毒杀、百毒杀等药物按说明配成所需浓度,将种蛋在药液中浸泡3分钟~5分钟,捞出晾干,放置在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8小时。

3、孵化管理。①温、湿度的控制。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0℃~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天~3天保持65%~70%,4天~28天控制在60%~65%,29天~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②翻蛋、照蛋与凉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小时~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后第5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蛋。第二次在第10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第三次在第26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4、助产。大雁种蛋蛋壳较厚,雏雁的破壳齿不是很锋利,有些幼雏不能正常出壳,因此在出雏期间应适时助产。将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内壳膜发黄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钝部轻轻打开,拨开蛋壳1/3左右,并用手将雏雁的头轻轻拉出,放入出雏器内令其自行出壳。

雏雁的饲养管理

雏雁是指从孵出到满1月龄这一时期的幼雁。这一时期是人工驯化的关键阶段,同时因雏雁消化机能不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需精心饲养管理。

1、温度与密度。初生幼雁畏寒怕冷易聚堆挤压造成伤亡,因此必须保持合适的温度与密度。1日龄~4日龄保持30℃~28℃,每平方米20只~25只;5日龄~14日龄保持27℃~25℃,每平方米15只~20只;15日龄~30日龄保持24℃~18℃,每平方米10只~15只;30日龄以后即可脱温饲养。

2、饮水与饲喂。雏雁第一次饮水又称潮口,雏雁出壳后12~18小时,在水盘内放入2厘米~2.5厘米深的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雏雁放入水中自由饮水3~5分钟。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为浸泡好的碎米掺切碎的菜叶,也可以是拌潮的配合饲料加菜叶,其比例为1∶2~3。雏雁所喂青料一定要新鲜、洗净、切细;精料宜软不宜硬,但不可过黏。1日龄~3日龄将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每天给料4次~5次,4日龄以后可用料槽饲喂,每天给料6次~7次,并将青饲料的比例提高到70%~80%。21日龄以后,雏雁消化能力大大增强,可适当掺喂一些粒料或碎玉米。雏雁饮水量较多,应保证全天不间断供水。

3、防潮防病。潮湿的环境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育雏室必须宽敞明亮,光照充足,通风顺畅。垫料要清洁干燥无霉变,用具经常清洗、晾晒、消毒。运动场要天天清扫,保持卫生。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喂大蒜汁、青霉素等,可预防疾病。

4、放牧。为增强雏雁体质,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天气晴好时,可在上午把满7日龄的雏雁赶到放牧地自由活动20分钟~30分钟;15日龄以后可将雁群赶到浅水中游泳30分钟~5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30日龄以后便可全天放牧。

商品肉雁的饲养

1月龄至未进入繁殖期之前的大雁为青年雁。青年雁采食量大,抗逆性强,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阶段可全天放牧,归牧时适当补充一些精料。待主翼羽完全长出后即可育肥。对商品肉雁的育肥主要是限制其活动,减少体内养分的消耗,促使其长肉和沉积脂肪

。育肥前根据雁群的数量用木条、树枝、秸秆等隔成若干小栏,栏高60~70厘米。饲槽与水槽挂在栏外,通过栏的间隙采食。一般每栏约1平方米,养肉雁2只~3只。开始育肥前驱除体内寄生虫,育肥前每天喂3次~4次,饲料以玉米为主,另加15%的豆饼,5%的麦麸,10%的叶粉和0.35%的食盐,中午加喂一次切碎的青饲料,保证全天饮水。如此育肥2周~3周达4千克左右时即可出栏。

种雁的饲养管理

当青年雁主翼羽完全长出后,选择体型较大、体质强健、身体各部位发育均匀的大雁留作种雁,并按1∶2~3的雌雄比例调整好雁群。此时的大雁飞翔能力已经较强,为防止逃窜,对未在幼雏时实施断翅手术的大雁,应将其主翼羽拔掉。

留作种用的大雁仍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逐步提高,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尽可能多地补充青绿饲料,以促使其尽快达到性成熟。野生大雁性成熟较晚,雌雁需3年才能够产蛋,经人工驯养的大雁,其性成熟期可提前至9月~10月龄。

大雁的交配活动需在水上进行,在繁殖期内应增加放水次数,延长放水时间,尤其是上午。一般种雁交配后便开始产蛋,每隔2天~3天产一枚,初产雁年可产蛋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产蛋量在25枚左右。繁殖期的雌雁腹部比较饱满,出归牧时不要驱赶过猛,最好是选择近处,地势平坦,有充足水源和牧草的地方放牧。放牧期注意观察,如发现有行动不安、四处寻窝的种雁,应及时将其捉住,并用食指按压肛门看是否有蛋,若有蛋应将其送回产蛋窝,防止其养成在牧地产蛋的坏习惯。

大雁常见疾病的防治

1、小鹅瘟。该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雁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20日龄以内的雏雁易发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临床症状: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接着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拉稀、少食或绝食。后期严重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色浑浊带有气泡或假膜的稀粪。临死前可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

防治措施: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或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0.5毫升即可预防。若雏雁在3天~5天发病,说明孵化器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才能继续孵化。

2、雁流行性感冒。该病又叫雁渗出性败血病,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雁急性传染病。可由病原菌污染饲料和饮水而引起,也可经呼吸道感染。主要在春秋两季流行。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几小时就可出现症状,鼻腔有浆液性鼻漏,呼吸困难,发出鼾声,不时强力摇头,严重时脚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天~4天,死前出现下痢。防治措施: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口服敌菌灵3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一般4日即可治愈。

3、雁蛋子瘟。该病是产蛋母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发炎引起。临床症状:肛门有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白和卵黄小块,2~6天后,不食不饮,失水,衰弱而死。防治措施:口服呋喃唑酮,每只雁25毫克,混合在饲料中连服3天或肌肉注射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4、绦虫病。雁绦虫病的原虫为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或淡水螺。雁若误食了被感染的剑水蚤或淡水螺,绦虫在肠道发育成熟,可严重侵害2周龄至4月龄的雁只。多在春末和夏季发病。临床症状:首先出现消化功能障碍,排出灰白色的稀薄粪便,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食。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不喜活动,离群,腿无力,向后面坐倒或突然向一侧跌倒,不能站立,一般发病后1天~5天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避免在死水塘里放牧,以免与剑水蚤接触。二是经常检查,对感染有绦虫的雁群,应有计划地驱虫,以防止病源传播。三是雏雁与成雁应分开饲养、放牧。四是用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灭绦灵60毫克/千克体重,硫双二氯酚20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40毫克/千克体重,分别用少量面粉和水拌和,然后按计量称取药面,做成丸剂,塞入雁的咽部。

zgnyyouxiang@126.com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关于我们 |汇款须知|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中国农业网站联盟|给中国农业

网留言

 【综合1QQ群:13380660】【综合2QQ群:19668736】【查看其他QQ群】【客服人员联

系方式】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1999-2016 著作权与版权声明

网络实名,通用网址_中国农业网 京ICP证03001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2004]0031号

 o

第二篇:大雁养殖技术

大雁,又名野鹅。是鸭科雁属,草食水禽动物。我国已发现有黑雁、鸿雁、灰雁、豆雁及斑头雁等。大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集肉、蛋、绒、药于一身。(孵化机、全自动孵化机、小型孵化机、种蛋孵化机、小型孵化机、家庭孵化机、孵化机价格、孵化技术)

一、用途

(一)肉用

雁肉,经测试蛋白质含量达20.98%,比鸡肉(20.6%)、牛肉(18.7%)、猪肉(14.8%)均高,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佳品。胴体加工有烤雁、扒雁、熏雁、卤雁等。罐头有香肠、大肠及肉松等。

(二)蛋用

雁蛋不仅可煮、煎、炒,而且可制成松花蛋、彩蛋、茶蛋及槽蛋等。

(三)羽绒、皮用

两翼刀翎可制羽毛球,两翼正副飞翔羽可做羽毛扇及羽毛笔等;羽绒质地轻软,富有弹性,防寒保暖,经久耐用;雁绒皮,轻便柔软,是制大衣、领、袖的上等原料。

(四)药用

雁肉可抑制癌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习性

大雁在野生条件下,多在气候适宜,水草丰盛的地方生活,其生活特点(1)雁是候鸟。随气候变化而迁移到适宜的地方居住、繁殖,飞翔时形成“人字”或“一字”排开,春从南向北,秋从北向南;(2)喜群居。几十只以上成群结队一起生活;(3)“终恋”生活。雌雄交配后,形成“终恋”一对生活、繁殖;(4)性情温顺,尤其是鸿雁、灰雁;(5)草食水禽,喜食苦荬菜、紫云英、稗草等;(6)抗病力较强。

三、繁殖

大雁在野生环境中,春季做窝繁殖,一般产蛋7--25枚,自行孵化31天出壳。出人工驯养条件下,雌雄比例1:1为宜。一般春节后交配,10天后开始产蛋,每隔2--3天产蛋1枚,第1年产蛋一般为15枚左右,以后2--6年可增到25枚左右。人工驯养大雁繁殖,以机孵为宜,但要把“五关”:一是温度关,保持38--38.5℃;二是湿度关,以65%--75%为宜;三是翻蛋关,一般每隔2小时翻蛋1次,以90度为佳;四是通风关。每天通风2--3次;五是晾蛋关。每天2--3次。孵化30.5--31天开始出壳,转为育雏。

四、饲养

(一)建舍

选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每只雁占地1平方米,用木柱、砖、石墙、瓦盖顶,以网扣棚。有的专业户建舍由4个部分连接构成。一是雁舍;二是产蛋室;三是陆地运动场;四是水上运动场。在水陆两场中间设遮荫棚,露天部分为防大雁飞逃应置扣网。食、水器设在陆地运动场一角。(德州科裕孵化设备有限公司,电话:*** QQ:2390302202 http://keyufhj.cn.alibaba.com/)

(二)饲料

大雁的营养需要,以粗蛋白质为例,0--6周龄为20%,6周龄以后为15%,种雁阶段为15%。喂大雁不可饲料单一,有啥喂啥,必须喂配合饲料。青饲料主要有莴苣叶、苦荬菜、青菜、绿萍、稗草、大麦草、聚合草、紫云英、车前草、麦粮草、行仪芝(爬根草)、狗尾草、捭草、金鱼藻、竹节草等。精料有:玉米、大麦、碎米、糠麸、油饼等。参考日粮配方(1--21日龄):玉米55%,小麦麸10%,大豆饼15%,棉仁饼5%,芝麻饼5%,花生饼5%,血粉2%,贝壳粉1.0%,骨粉1.5%,食盐0.4%,添加剂0.1%。产蛋期母雁日粮配方优质青干草粉19%,玉米52%,豆饼10%,花生饼5%、棉仁饼3%,芝麻饼5%,骨粉1.5%,贝粉4%,食盐0.5%。

(三)科学饲喂

坚持“三定”:定时,一般成雁每日喂3次,在母雁产蛋期要喂1次“夜食”(20--22时);定量,随日龄的增长而适当增加,成雁日喂青草2--2.5公斤,精料50--70克;定水,供足清水,让雁自由饮,不饮污水。

(四)加强雏雁管理

雏雁是从出壳到生长1个月的小雁,为提高成活率,必须加强管理。主要有“四抓”:一抓温度:育雏室的温度,应保持32--25℃;二抓开食雏雁在出壳24小时后要适时饮水、开食。开食时把切碎的青草均匀的拌入饲料中,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用手轻轻扣打草席或塑料布,引诱雏雁采食。雏雁1--3日龄食量少,每日可喂4--5次,4日龄后,每天喂5--6次;三抓卫生:要严防病从口入,青饲料要清洁新鲜,精料不可霉变;四抓沙盆:舍饲时,必须供足沙,让雁自由采食。

(五)防疫灭病

坚持“两早”:一是无病早防,每天清扫雁舍、运动场,喂前刷洗食、水器,适时更换垫草,不喂霉变饲料。做到定期免疫,母雁在产蛋前1个月应注射小鹅瘟疫苗;对2月龄的雁进行肌肉注射禽出败菌苗。二是有病早治,已发现雁有亚洲鸡瘟、霍乱等病,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六)适时出栏

出售种雁以1月龄以上为宜。商品雁以市场为导向,一般以60日龄以上出售为佳。

三、大雁的经济价值及市场前景

大雁躯体肥大,每只重4-5公斤,羽毛丰满,善于高飞,胸部、腿部肌肉发达,肉质厚实、味极鲜,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我国古代药典记载,雁肉性味甘平,有去湿通络的作用。

第三篇:大雁养殖,大雁养殖技术,大雁的人工饲养,大雁苗的饲养管理

大雁养殖技术

之人工驯养鸿雁的方法与经验

定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一、大雁简介

大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狩猎水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安徽省定远县大雁山正处于大雁迁徙路径,每年到了春天大雁就南迁或秋天大雁北迁就会经过定远大雁山,夜晚有成群的大雁在这儿休息。大雁又叫野鹅,品种有鸿雁、斑头雁、灰雁、豆雁、小白额雁、雪雁等,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根据实事求事的原则测得大雁的个体重约2.5公斤至4公斤。不是有些文章上所说的那样,大雁大的可能超过10公斤,如果是鹅的话长到10公斤还差不多。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二、大雁的生活习性

鸿雁是水禽,它喜欢生活在水源充沛、水质清爽的湖泊、水库、河塘、沼泽、湿地中,活动在芦苇荡、草洲、草地、草丛中及水草繁茂的水面上。鸿雁喜欢采食嫩绿的陆草、水草、野草的果实,湿地、湖泊中的块根。

鸿雁是一种大型迁徙候鸟,在南方越冬,北方繁殖。在人工驯养下不会迁徙。鸿雁长成成年后一般不怕冷,冰天雪地的寒冬它在风雪中泰然自若,为了减少鸿雁体能的消耗,可以给它们挡挡寒风,只需把雁棚四周用帆布或花膜围起来即可。而在炎热的夏天,它会自动进草棚或在大树阴凉处避暑或呆在水中降温。

鸿雁怕脏,怕潮湿,要特别注意保持棚舍的环境卫生,做到干净、干燥。雏苗还应特别注意保温

三、大雁养殖的市场前景 定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的大雁养殖实际经验为你分分析大雁养殖的市场前景。大雁肉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最精细的三大美味之一,是中国人民大会堂指的晚宴食品。大雁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绿色食品之首。大雁全身是宝,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大雁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饲养殖成本低,是21世纪最值得投资的养殖项目。我说的这些都是利处,当然大雁养殖也不是说百分百就能成功就能至富。不管你做什么事或是选择再好的项目你都要努力勤奋去做。每个成功的人士在他的背后都会付出多少的汗水,经历多少的曲折。安徽开金大雁养殖建议你三点<1>大雁养殖可行性之销路,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销售价格及销售渠道,最好确定销售合同,有稳定的市场后,再进行饲养。<2>大雁养殖可行性之品种选择。目前市场上有人以朗德鹅(原产法国,也称灰鹅,国内引进后某些人称之为大雁鹅)。很多饲养者对大雁品种了解不多,容易受骗。饲养者购买大雁种源时,要到正规饲养场购买。如购你实在是分不清真假大雁,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定远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好了,下面我为大家具体谈谈养殖大雁的前景.1、大雁的食用价值

中国有句古训:“宁食飞禽四两,不吃走兽一斤。”俗话说:“闻到雁肉香,神仙想断肠。”大雁野外放养的成功,圆了人们渴求美食的梦。大雁的肉是肉类中的珍品,因为野外放养的大雁在天然食物链的环境中长大,大雁在飞翔过程中,使其体内的脂肪燃烧殆尽,从而促进了肌肉里的活性物质和耐寒、耐力及其它营养素的合成,充分地赋予了飞禽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是:“八十年代吃饱,九十年代吃好,二十一世纪吃健康。”大雁是草食性动物,是安全肉类。当前农业部正加大力度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与人争粮食的动物饲养比例,大力发展草食性的动物饲养比例。因大雁是在野生状态中养成,其肉鲜味美,是天然、绿色、无公害、生态、环保、野味,大雁肉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不但是因为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脆嫩不腻不躁,口感细腻纯香,味美独特,野味浓郁。烹制后香气扑鼻,鲜香持久,气味浓郁芬芳,回味绵长,是名符其实的“肉中之王”,啊啊!是否想尝尝大雁肉呀,如果想吃了就到我们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基地来一趟吧.。大雁肉不仅味美鲜嫩,且脂肪熔点很低,一般在28度即可熔解,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其它动物脂肪需要在38度以上才能熔解,因而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相反会将胆固醇附在人体血管内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因此,国外将大雁肉作为21世纪的首选绿色保健食品。因而大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大雁的经济价值

大雁全身是宝,雁肥肝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脱氧核糖核酸等营养物质,被欧美人视为难得的佳肴珍品,每公斤雁肥肝可卖到35美元,常常有价无货,缺口巨大。大雁的肉每公斤约80元至100元。大雁的硬羽可制成工艺品;绒毛是高档的羽绒衣填充材料,每公斤绒毛约700元。一只雁仅拔毛的收入可达30元以上。因而大雁养殖的经济效益很高。

3、大雁的药用价值

雁肫盐制风干后可制成风味独特的“雁肫干”,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据我国古代《本草纲目》、《日华本草》、《千金食治》、《随息居饮食谱》等十多部药典、食谱记载,大雁肉除味美独特外,并具有许多药用滋补功能:能大补五脏,养阴益气,暖胃开津,强身健体。其肉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有活血祛风、清热解毒,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暖腑脏之功效;可治疗:风湿、类风湿、肾亏、阳衰、气血不足、气短乏力、贫血、脱发等病。其胆有清热、治咳,消痔疮等功用;大雁血、掌皮等均可作药用,是各大药厂争相抢购的药物原料。现代医学证明,常食大雁肉不仅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养颜益寿,防衰老等保健作用。而且对降血压、降血脂、降解胆固醇、預防冠心病、脑血栓与血管硬化,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等具有显著效果。大雁肉防癌作用好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只有2种动物不会得癌症,一种是海洋里的鲨鱼,而另一种动物则是大雁。科学研究发现,大雁之所以不得癌症,不仅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铁、锌、硒及维生素A、B2、尼克酸、赖氨酸、蛋氨酸等十几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而且主要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亚油酸、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其它动物则没有或很少。目前大雁已被医学界指定为研究提取抗癌因子成分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癌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特别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只能在食物中摄取。因此,人经常吃大雁肉可增加人体抗癌因子,对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防“三高”等具有特殊医疗功效

4、大雁的营养价值

大雁肉味不但十分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据营养学家化验分析:大雁肉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钙、磷、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和赖氨酸、蛋氨酸等十几种氨基酸,以及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卵磷酸、甘油三脂、脱氧核酸等多种维生素营养物质。每100克大雁肉中卵磷脂含量高达4.7-8克,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9-13.5克,蛋白质20.98克,脂肪11.62克,磷196.5毫克,钙48.05毫克,铁8.71毫克,锌1.36毫克,硒17.68微克,无机盐1.17克及维生素A、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大雁肥肝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5-68%,其中软脂酸21-22%,亚油酸1-2%,16稀酸3-4%,肉豆蔻酸1%。科学分析充分说明,大雁肉营养十分丰富,远远高于其它任何动物营养,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最佳绿色动物源保健食品。因此,大雁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绿色食品之首。

5、大雁养殖投资少

大雁饲养,其养殖棚舍十分简单,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林间空地、果园、荒山等均可饲养。最好是把大雁养殖厂建在水库边,因为大雁是喜水禽类。如果是家庭式的养殖几千元就可以搞养殖了,要是办大雁养殖厂就看规模的大小了。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大雁投资个1—2万元就可以,中等的投资个5—20万元,大型的大雁养殖基地就要50-200万之间,如果你经济能力有限我们开金大雁养殖基地建议你开始还是搞个小规模的大雁养殖场。等养殖技术和销路都成熟时再扩大规模。如果你真想养殖大雁,我们定远开金大雁养殖免费你规划设计场地场房。

6、大雁养殖见效快

在野生状况下,大雁性成熟需三年,一雄配一雌,年产蛋4-8枚。人工养殖时,可以一雄配多雌,性成熟时刻为8-9个月,年产蛋量初产在25枚左右。大雁的发展速度快,雁雏从出壳到30日龄可以长到1.25公斤,60日龄可以长到2.5公斤,90日龄可以长到3.5-4.5公斤。4-6个月就可以出栏商品雁。商品雁可卖到420元大约60元每斤。当然最主要的是根据你当地的情况,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养殖大雁很少那样你的价格也可以提高。

7、大雁饲养殖成本低

饲料成本低,来历丰硕(70%-90%的秸秆粉,干草粉)大雁对食物具有普遍的顺应性。从各类青草、青菜、野菜到芦苇、青绿秸秆,从麦秆、玉米秸、豆秸到各类杂草干粉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首要饲料,只要无青无刺就可以。此外仅需加10%-30%的精料及少量添加剂即可。根据我们开金大雁养殖基地得出的结论是一只雁平均喂3至4两(以稻谷计算,喂全价饲料更好)。商品雁每天喂一至二餐,草场好只需喂一餐食。每天喂1两至2两。到了全飞起来后,约到了四、五个月龄就进入育肥期,草场好,只要晚上喂一餐,每天喂稻谷约2两;若草场不好,每天需要喂两餐,每天每羽喂稻谷三至四两。育肥期一个月即可上市销售。

8、大雁抗病性极强

抗病性极强。很少得病,大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在所有禽类养殖中,大雁是最不易生病的种类,饲养过程中发现有厌食,离群的个体,可喂适量磺胺类药物即可。对受外伤个体的伤口措置,也斗劲简单,且少少有传染现象。

9、大雁养殖劳动强度小 野生大雁是很怕人的,但经过人工驯化过的大雁性情温顺,恋人、不仅可以圈养,也可以放养,一个人可以放养近千只,而且省时、省力,在草原旺盛季节,每天上午放养一个小时,下午放养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10、大雁养殖是新型产业

大雁在我国是刚刚最先驯养的特禽,国内方才起步不久,现处在种苗发卖阶段,国外尚属空白,市场缺口大,谁抢占商机,就拥有了财富,市今朝养殖中最具前景的项目之一。总之大雁养殖要比养牛、羊、鸡、猪等家畜的经济效益高百倍,经济效益明显,是当前致富的好项目,国家朝阳产业,养大雁,轻轻松松让你走上至富之路。希望你能认真分析大雁市场、到我们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基地来实地考察、让我们携手发展、共创财富。

四、大雁种蛋的管理

(1)选择种蛋必需从非疫区、健康而高产的优良大雁群中选择。入选种蛋必需大小适中,蛋形蛋色正常,蛋重过小、过大、赃蛋、畸形蛋、沙皮蛋、裂纹蛋钧不宜做种蛋。

(2)大雁种蛋贮存时间为7-10天,温度为15-16℃,湿度为70%-75%,通风良好。种蛋应放在蛋盘上贮存,大头朝上,如贮存时间超过7天,应每日翻蛋1次,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

(3)每日种蛋收集选好后,(贮存前)及种蛋入孵前应熏蒸消毒。消毒的用具可自制,用小方木条做一个立方体木框,其大小可根据消毒种蛋多少而定,木框上面和周围4面用塑料薄膜封闭,底面空着,如同一个大罩子,消毒时,把种蛋放在蛋盘上,大头冲上码好,把蛋盘在地上一层层落起来,塑料薄膜罩子扣在蛋盘上面。放消毒药时,把塑料薄膜罩子掀起10-20厘米,把装有福尔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里面,然后再向容器里放进高锰酸钾,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钟即可。每立方空间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21克高锰酸钾。也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0.02%高锰酸钾直接在种蛋上喷雾消毒。

五、大雁蛋的孵化技术

(1)预热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码盘位置与贮存时一致。另外,孵化机事先清洗、消毒、调试,并要预热。

(2)大雁对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在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度,第28-31天为37.5度,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种蛋上,则从始至终保持蛋温38-38.5度即可。孵化湿度根据孵化机不同而区别,那种电热管直接放在孵化机内加温的老式孵化机,机内风很大,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湿度60%,第28-31天为70%。用暖风加热,机内风机较小的孵化机,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机50%,第28-31天为60%。

(3)翻蛋在入孵后第1-20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转角度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防止胚胎黏壳。如果孵化机内各处温差±0.5℃,则每日要调盘一次,即上下蛋盘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以弥补温差的影响。

(4)照蛋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8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发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状分布,颜色鲜艳发红;死胚蛋颜色较浅,内有不规则的血环、血弧,无放射状血管;无精蛋发亮无血管网,只能看到蛋黄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28天进行,以删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出雏器。活胚蛋呈黑红色、气室倾斜、边界弯曲、周围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边缘模糊,有的蛋颜色较浅,小头发亮。在孵化过程不定期地抽检胚蛋,以便掌握胚胎发育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5)落盘与出雏 大雁种蛋孵化至28天,应将活的胚蛋落盘。落盘后要按大雁种蛋孵化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来控制温度和湿度,较前一阶段,温度适当降低,而湿度适当增加,以利出雏。为保证有足够湿度,应适当增加水盘数量,保持水盘内的清洁,以利水分蒸发。孵化至第30天即开始出雏,满31天出雏完毕,大雁雏出壳后,在出雏器内要停留至羽毛干透,而后取出,放入育雏室或箱中。拣雏过早,幼雏羽毛未干,对环境适应性差;捡雏过晚,幼雏羽毛干后,即可活动,则雏雉可能自行爬出,掉入水盘淹死。出雏期间应尽量少开照明灯,只在捡雏时开灯,以免雏雉爬行时损伤关节。一般2h拣雏一次。大雁种蛋蛋壳较厚,雏雁的破壳齿不是很锋利,有些幼雏不能正常出壳,因此在出雏期间应适时助产。将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内壳膜发黄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钝部轻轻打开,拨开蛋壳1/3左右,并用手将雏雁的头轻轻拉出,放入出雏器内令其自行出壳。

(6)大雁蛋在孵化期间,每日定时观察温度和湿度,并做记录,一般每2h 检查记录一次。定时往孵化器的水盘内加水,定时翻蛋。注意通风换气及仪表、指示器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每次孵化工作结束后,应将孵化器、出雏器及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六、大雁的饲养环境及条件、方式

大雁的养殖场一定要建在水源充足、水质清爽、绿草丰富的河塘、水库、湖泊、小溪的边上,周边有草地、草洲、湿地、草山,水中有水草最好。雁舍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便利、较干爽,而且运输便利、通电的地方。

大雁的养殖方式有放养、圈养。凡有条件放养的最好选择放养。因放养一是为大雁提供了一种天然的生活环境,极大的保持了大雁的野性,是天然、生态、绿色、无公害的肉食;二是能节约成本,大雁的野外放养要从小开始。育雏结束后就坚持晴好天气在野外放牧。从小就给它建立一种语音信号联系。每次喂食前都发出一种声音,如:“雁、雁、雁”或“哦、哦、哦”或“吹哨子”或“敲锣”等,但只能用一种声音。声音发出后就开始喂食,每天坚持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语言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那种声音后它就认为开始喂食了,无论它们在哪里,只要能听到声音,它们就会立即飞回来。如果它听不到声音,它吃饱了也会飞回来,到了傍晚它必定会飞回棚舍。因为它们认为在家里是躲避风险的港湾,那才是最安全的了。傍晚大雁飞回家以后一定要补喂饲料。在一个地方从小养大到了能飞时就定居下来。如果万一要搬家,要在新家圈养1个月才能放牧。但一般不搬家为好。雁舍要建在水源旁边,岸边留有雁的栖息地,水面留有雁的活动空间。没有鱼塘、水库、湖区的,要在雁舍旁边挖水池,水池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雁舍旁的栖息地及水上活动场要用鱼龙网围起来,上方要用网张天网,中间与四周用小椽木或竹篙支撑,用绳子拉紧,以防大雁在晚上随便飞出栏外。

雁舍一般为竹木结构,最好用稻草盖顶或其它能隔温材料盖顶,以利于大雁在夏天避暑在冬天保暖。在北方气温低,最好砌土墙或砖墙。

雁舍四周可以用花膜(塑料布)或帆布围圈,并根据气温的高低保持通风量的大小。白天雁群出栏后可以把花膜吊起,加大通风量使栏舍干燥。随着气温升高,逐步加大通风量,炎热的夏天全部撤去花膜、帆布降温。雁舍四周用鱼龙网围住,以防雁群随便逃出。

雁舍内一般每平方米养大雁6至8只,并留有饲料存放处及饲养员卧室。

七、雏雁的人工饲养

1、育雏温度

雏雁怕冷、怕潮湿、怕脏、怕热、怕饥渴、怕挤压,怕体内、外寄生虫,抵抗力较差,易受细菌的侵袭。根据以上的情况,必需创造适宜雏雁生活的条件,使它健康生长。

一、温度调节。育雏温度是否恰当,可以由雏雁的动态和叫声来判别。当温度适宜时,雏雁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雏雁个体均匀分布于育雏栏周围,睡眠姿态自然,全身放松、入睡深,不易惊醒;当温度过低时,雏雁互相挤在一起,以求取暖或密集于热源处,绒毛竖起,并不断发出长而尖锐的叫声;若温度太高时,雏雁分散或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食欲减退、频频饮水、不时发出高而短的叫声,起卧不安。

二、防潮。雏雁最怕潮湿和寒冷,长期潮湿,会导致各种病毒的大量繁衍,导致各种病毒性疾病,还会抑制小雁的新陈代谢,导致病毒在体内堆积,抵抗力减退,食欲下降。

①温室育雏

较大规模的养殖最好用温室育雏。室内用煤炉加温或电热取暖灯、红外线灯、电灯、取暖器加温。刚出壳第一天室内保持33-37度、第二天的雏苗室内保持33-35度,第三天的雏苗室内保持30-33度,以后每隔2天降温0.5-1度,降至22度止。温室育雏,室内要定期通风或保持小孔长期通风。煤炉要用铁管通向室外,一是排出煤气,二是散发热量,使室内保持温暖与空气清新。温室设在砖瓦房内,也可以用锅炉或热水管道加温。温度过低,容易导致雏雁患感冒等病;温度过高,使雏雁代谢过快,抵抗力弱,羽毛发育不全等症状。判断雏雁育雏的温度是否适合的方法:观察雁群,如果雏雁活泼好动,自然分散,则表明温度正常;如果雁群聚集成堆,浑身发抖,则表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雁都张着嘴喘气,则表明温度偏高。一个月以后,可将雏雁从育雏室中移出,22~24℃左右即可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在夏季,二周以后,既可白天放到外面育雏晚上收回室内。

②地上育雏

育雏雁舍要建在地势较高比较干燥的地方,没有砖墙的育雏间四周用帆布或花薄膜围好,育雏间里一定要保持地面的干燥、清洁。育雏舍内中间空出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过道便于饲养员操作。两边用宽约1尺的网幅子围成高1尺、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的雏间。每间育雏间要垫上干燥、干净的无霉的稻草,千万不能垫霉烂、变质、脏污的稻草。垫的稻草脏了、湿了就要坚持更换,每天要换几次。室外高于15度的晴天就可以到野外放牧。地上育雏最好也要有保温的设施,一般用红外线灯、电热取暖器或用煤炉管道保温。

还有一些简陋的设施利用雁苗自身产热保温,即可用竹篓、箩筐或纸盒保温,每筐每盒根据底面大小放20到30只雁苗,筐口用竹竿与麻袋或稻草盖好,筐底要垫稻草,稻草脏污了要勤换,喂水、喂食要把雁苗放出来,吃饱喝足再收进窝里。白天温度较高可以不放在筐里保温,但一定要每20至30只用网片隔开,以防因雁苗怕冷聚挤在一起压死。定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2、雏雁的喂养

雏雁出壳的第二天或雏雁出壳几小时,已能行走自如,有啄食手和垫草现象的时候。第一开始喂水,用水槽或饮水器饮水。头3天最好用冷开水,每天饮水中可掺天意EM原露与蜂蜜或红糖,也可掺水溶性电解多维质或复合维生素。也可以可饮0.02%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含维生素B12、B6的水。掺一、二种即可,不要一次性掺得太多。总之,掺的东西能达到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即可。也可以掺一些防病、清除肠道细菌的水溶性药物,一个星期掺一、二次即可。如:土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诺佛沙星等。

喂水一、二个小时后,即可开始喂食。喂食坚持先精后青的原则,即先喂精料,后喂青料,或一餐精料,一餐青料。精饲料为清水淘洗并经浸泡过的碎米或全价颗粒料,精料用混合料或小鹅料,小鸡料也可以,碎米要浸泡2小时。青料可喂黑麦草、苦妈菜及其它叶菜。青草、青菜需要切得很碎,以雁苗能吃下为度。一星期内一般每天24小时喂7至8次,二、三周后可逐渐减少喂食次数。要保证不缺水,水槽或饮水器中不能断水,而且饮水要清洁,每天要换水一到二次。定

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3、雏雁的防病

1、食槽、水槽要坚持每天清洗一次,并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其它消毒液消毒。饲养过程中的卫生及防疫:饲喂雏雁的精、青饲料要求新鲜、无霉叶、黄叶、清洗泥土和垃圾。育雏室内要随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防止雏雁因室内氨气浓度过大而中毒。料槽和水槽不要被粪便污染,所有的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无关人员,特别是其他禽类饲养场的人员,不要随便入内。从其他雁场来的雏雁,不要和本场的雏雁放在一起混养,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如果从外地购买雏雁就在购买前半个月,应把饲养场地、设备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15%生石灰或2%烧碱水消毒,再用清水冲洗;雁棚完全封闭,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第二天开门和开窗通风排气;垫料用的稻草在消毒后要晒干。

2、要坚持经常观察雏雁的吃食、饮水、拉屎以及精神状况。如抢着吃食这是好现象,吃食懒洋洋、溜边可能有问题。喝水量太大,是否考虑室温太高或有病。粪便拉稀、拉黄痢、白痢、血痢应立即处理,喂痢特灵、沸派酸或注射青霉素与连霉素,按说明用药。

3、春季天气寒冷潮湿,细菌、病毒最易侵入,引发疾病,所以雏雁出壳后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保证雏雁健康生长。一般于雏雁出壳2~3天,每羽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5日后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再注射1:5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5毫升,以预防鹅瘟发生。有条件的还可注射一次禽出败菌苗,预防禽出败。在日常饮水中加入大蒜素或饲料中拌入大蒜素,青饲料添加穿心莲、鱼腥草,以防止白痢、大肠杆菌。25天时注射复合禽流感疫苗,按每只2毫升的计量颈部皮下注射。

4、雏雁发生体表及体内寄生虫病,可用溴氰菊酯喷杀,用中升伊虫净拌料驱虫。

5、雏雁发生体外伤或啄伤要及时治疗,涂擦紫药水、碘酊等,并隔离饲养。

6、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雁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属烈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出壳后 3 ~ 4 天及 20 天左右的雏雁易发病,25 日龄以上的较少发病。一经感染小雁病死率 95 % ~ 100%,日龄愈小,损失愈大。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种蛋孵化后感染的雏雁和带毒成雁,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

雏雁感染后,初期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接着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拉稀、少食或绝食。急性会死亡,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5 治疗方法:如果发生此病用小鹅瘟高免血清的治疗效果甚微。及早注射禽用白细胞干扰素能制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雁。

1、禽用白细胞干扰素饮水给药,一瓶禽用白细胞干扰素供500只饮用,每天一次,连用3到5天。

2、在饲料中加入葡萄糖、维生素B1、维生素C,可增强雏雁的抵抗力。

3、可用使用抗小鹅瘟血清,潜伏期的雏雁0、5毫升,已出一初级症状者2-3毫升皮下注射。

7、本病又称为曲霉菌肺炎,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常在雏雁中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年雁多为散发。

【 发病原因 】 曲霉菌是病原性霉菌中最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一种。主要发生于 3 周龄内的雏雁。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 临床症状 】 潜伏期为 3 ~ 10 天。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不爱走动,不愿游水,多缩颈呆立,闭目昏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鼻腔流

出较多黏液。

【 病理剖检 】 病变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有淡黄色渗出物或霉菌结节。肺脏可见典型的霉菌结节,从小米粒到绿豆粒大小不等,呈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均匀分散在整个肺脏。气囊膜增厚,混浊,分布有大小不一圆碟状的霉菌病斑。严重者腹腔、浆膜、肝或其他部位表面也有霉菌结节或圆形绿色斑块。

【 诊断 】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剖检病变及了解有无发霉的垫料和饲料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查到霉菌,取病变结节或病斑,显微镜下看到菌丝或

培养出丝绒状菌落。【 治疗方法 】

(l)每 1000 毫克水中加碘化钾 5 ~ 10 克,连用 3 ~ 5 天。

(2)1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 3 ~ 5 天。

(3)用 2 %金霉素溶液治疗,每天注射 3 次,每次 2 毫升,连用3天。(4)制霉菌有一定疗效,可按 5000 ~ 8000 单位/只雏雁和 2 万~ 4 万单位/只成年雁口服,一日 2 次,连用 3 ~ 5 天或克霉唑按0.01克/只雏雁混料。(5)口服灰黄霉素,每只雁 500 毫克,每天 2 次,连服 4 天。定

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4、青年雁的养殖

雏雁育培20天至30天就进入青年雁的培育时期。青年雁的培育期一般为2个月。这一时期正是长架子时期,直接影响它的个体大小、身体强弱,因此仍应注意营养。

青年雁可以全天放牧,一般早上五点先喂食一次,约五点半出栏放牧。若天气下雨气温低于15度仍需避雨或不出栏。夏天气温高至38度时,上午10点至11点就要赶回栏舍休息。为了夏季避暑,栏舍四周可以栽一些树遮荫避暑。

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如果放牧场青草茂密一般只在晚上收牧一、二小时内喂食一餐食即可;若放牧场草料差些,要坚持早、中、晚各喂一餐,晚上应多吃一些,喂食量约占全天的40%。每只雁每天喂2两至3两即可。(以稻谷计算)

放牧场草料好,又有水源即可全天放牧,直到傍晚收牧,气温高时雁自动在水里避暑。

青年雁仍应注意防病、治病,定期杀灭体内、体外寄生虫。

5、商品雁及种雁的培育

青年雁培育3个月后就进入商品雁与种雁培育期。商品雁与种雁最好分开培育。把体格健壮,个体较大,无残疾、缺陷,体形成仿垂体,也就是形体接近野生大雁的做种雁,其余的做商品雁,种雁必须喂好上些,每天坚持早、晚共喂两餐。一只雁平均喂3至4两(以稻谷计算,喂全价饲料更好)。商品雁每天喂一至二餐,草场好只需喂一餐食。每天喂1两至2两。到了全飞起来后,约到了四、五个月龄就进入育肥期,草场好,只要晚上喂一餐,每天喂稻谷约2两;若草场不好,每天需要喂两餐,每天每羽喂稻谷三至四两。育肥期一个月即可上市销售。

八、大雁的繁殖

大雁的繁殖在每年的春季,产蛋期南方在每年的2月至5月,北方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野生状态下,每羽母雁只能产5枚至8枚,人工驯养的大雁,每羽母雁每年可产蛋20枚至25枚。

种雁在每年产蛋结束后约在六至八月为换毛期。在换毛期间,为了使种雁换毛整齐,一是控制饲料,每羽每天只喂0.5两至1两,草料好的不补料,促使大雁换毛整齐。二是可以拔掉两翅硬羽毛,每边三根,共拔掉六根,每边留下一根最长的硬羽。(羽尖上的长羽留着)毛换齐后适当喂好一些,草场好少喂,草场不好多喂,每天大约喂2两左右,最好喂全价料,喂稻谷也可以。到了每年的阳历一月,大约在产蛋前一个月要加强营养,最好喂营养全面的全价料,每天每羽大约喂3两,促使大雁体质好又不过肥。约到了二月份再适当加料,每天每羽约喂4两,早、晚各喂一餐。喂料以颗粒全价料最好,若是混合粉料最好用水拌湿喂,加水量以拌匀后手捏成团,松手散开为宜,避免粘喉与浪费。

种雁每隔二、三个月需驱虫一次,产蛋前一个月进行产蛋期的最后一次驱虫。产蛋前注射好防病疫苗。一般在雁开产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第二周注射禽流感疫苗。

种雁开产前半个月,必需给种雁建好产蛋窝。产蛋窝可用宽5寸左右的薄木板或三合板钉成长1.1尺,宽1尺的无底板、无盖的架子,每个架子内垫上稻草,或用稻草编成圆盆、纸盒、塑料盆,再垫上干净的稻草就成了产蛋窝。开始产蛋后,为了防止大雁把蛋产在外面,要逐步增加舍饲的时间,推迟放牧,约到了产蛋高峰期前,一般到了上午10点至11点时才放牧。即使在上午11点放牧仍有些雁把蛋产在雁棚外面,这就需要在雁棚附近用长4尺的竹子或树枝4根,用绳子扎住一头,然后,把四只脚张开,顶部盖上扎住一头的稻草,底部垫止干净的稻草就成了产蛋窝,每个雁棚附近搭上十几个就可以了。

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产蛋高峰期后,陆续有母雁抱窝,对抱窝的母雁要实行隔离,不在栏内放一根稻草,或把抱窝的雁全部赶出栏外,强制其醒抱,(不抱窝)醒抱后一般还会产蛋。

九、常见的疾病防治

1、曲霉病

常吃了霉变的饲料或因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曲霉病。如:垫草腐烂发霉是引起曲霉病的主要原因。

①临床症状

主要是呼吸次数增加,不时发出摩擦音,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呼吸如同打喷嚏一样。当气囊破裂时,呼吸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闭眼伸颈张口喘气。同时,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眼鼻流液、甩鼻等,食欲减少、饮水增加、迅速消瘦。病理症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典型病例是在肺、气囊、胸膜腔粘膜上有针头至粟米及蚕豆般大小的霉菌结节,呈灰绿色或淡黄色。有时融合成大团块,内容物呈干酪样变化;有时在肺、气囊、腹腔和气管上,肉眼可见到成团的霉素菌斑。

②防治

主要是搞好舍棚卫生,不用发霉的垫料,不喂发霉的饲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雏雁的饲养管理适当放牧,垫料要经常翻晒,尤其是梅雨季节要防止垫料、饲料发霉,消除环境带来的病因。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用制霉菌素有一定疗效,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50万---100万单位,连用2---3天,对污染的垫草及育雏室进行彻底消毒。

2、小鹅瘟

小鹅瘟病也能感染雏雁,是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对雏雁危害较大。临床症状伴有严重的泻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出现渗出性炎症,且有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物,形状像栓子,状物堵塞肠腔,且体形可从流行情况、外表症状和病理解剖来诊断。

①防治

本病主要是预防。一般在母雁开产前一个月用“小鹅瘟”疫苗按产品说明稀释,每只母雁肌肉或皮下注射1mg,半月后即产生免疫力,使母雁产的雏雁自动得到免疫。如果种雁开产前未进行免疫,对其雏则要用“小鹅瘟”疫苗,用药时,按产品说明稀释,每只雏雁皮下注射或滴鼻0.1mg,5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在发生或流行本病地区,除隔离封锁外,对雏雁都要用“抗小鹅瘟血清”紧急防治,每只雏雁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5mg,保护率可达98%。病雏治疗时,15日龄内每只注射1.2mg,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mg,隔日重复一次。

3、绦虫病 矛形剑带绦虫是雁常见的小肠寄生虫。虫体带状呈矛形扁平分节,成虫长80—150mm,宽18—20mm。头节细小缩于节片之间,头节上有4个吸盘,8个带钩的顶突有20—40个节片,前端狭,往后端逐渐增宽。虫卵呈椭圆形,灰白色。

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①防治

在平时的防治中应做到雏雁、中雁和成年雁分开饲养和放牧。雏雁要喂自来水或井水,不喂鱼塘已污染了的水,每年秋末给成年雁驱虫一次,雏雁、中雁30天驱虫一次。驱虫常用药物:

吡喹酮---按每公斤体重5至10mg一次投服;

硫双二氯酚---按每公斤体重150至200mg一次投服; 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mg一次投服。

十、雏雁的防疫程序 1、2—3日龄的: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羽0.5mg‘ 2、7日龄的:皮下注射鹅付粘病毒疫苗; 3、10日龄的:肌肉注射禽流感多价活疫苗; 4、20日龄的: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5、35日龄的:注射禽霍乱十大肠杆菌二联苗。

十一、饲料配方

1、小雁早期饲料配方 ①(0---21天)

玉米56%、麦夫15%、豆粕18%、鱼粉2%、菜籽粕2.5%、酵母2%、石粉1.5%、磷酸氢钙1%、预混料2%。

②小雁预混料配方 每顿料含

食盐3kg、微量元素1kg、多种维生素0.3kg、益生素1kg、得乃镁2kg、赖氨酸1kg、甜味剂0.2kg、氨维乐锌0.4kg、细沙、药物酌情添加。

2、种雁饲料配方 ①产蛋期

玉米58%、麦夫18%、豆粕15%、鱼粉3%、酵母2%、预混料4%。

②预混料配方(种雁产蛋期)每顿料含

贝壳20kg、磷酸氢钙10kg、盐3kg、氨维乐锌400g、得乃镁2kg、微量元素(多矿元素)1kg、多种维生素300g、蛋氢酸1kg、胆减1kg、益生素1kg。

安徽定远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第四篇:虹鳟鱼人工养殖技术

临朐县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鳟鱼工厂化养殖

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一、虹鳟鱼生物学习性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夏斯塔山麓溪流中,后被引到数十个国家进行人工养殖。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

食性与生长: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虫类、贝类、小鱼、鱼卵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主食,如枝角类、毛翅目、鞘翅目、蜻蜓目等水生昆虫等。虹鳟鱼周年摄食,甚至产卵期亦照常捕食,虹鳟鱼寿命一般可为8~11年。

繁殖虹鳟鱼雄鱼性成熟一般在2~4龄,雌鱼性成熟在3~5龄。通常性成熟雄鱼以2龄、雌鱼以3龄居多。虹鳟鱼产卵水温一般在4~13℃,最适水温为8~12℃。每年产卵一次,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有不同,从1 500~3 500粒不等。卵为端黄卵,圆形,沉性。

二、虹鳟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超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

3、水流流量: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三、人工繁殖技术:虹鳟鱼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的管理几个连续阶段。虹鳟鱼属短日照鱼类。要使虹鳟鱼性腺发育良好,在日照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虹鳟称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称为仔鱼;上浮至摄饵,称为上浮稚鱼;摄食至5个月龄左右(体重10克左右),称为稚鱼;5个月龄至周年,称为当年鱼;1~2周年,称为一龄鱼。

四、养殖技术:场地的选择,首要条件之一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温变化及水质条件等。虹鳟鱼养殖一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饲养法,因此水流量大小就限定了养殖水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建设600平方米养殖水面,每秒注水量为100升才能保证水的交换量。水质条件是一个重要内容,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成功与失败。在水源与水环境已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考虑充分利用地势,造成一定量的跌水和流速,做到排灌自流,减少提水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一)鱼苗培养:上浮鱼苗开食的最初一个月是虹鳟养殖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的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注重成活,其次是成长。由于鱼苗规格越大生命力越强,而且鱼苗长的快慢将直接影响今后的生长,因此对上浮苗的成长不能忽视。刚孵出的鱼苗很嫩弱,趋暗怕光,活动缓慢,因有卵黄囊供给营养,此时不需投饵。当卵黄囊吸收2/3以上,大部分鱼苗开始上浮觅食,此时要及时投喂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容易引起黑瘪病造成死亡。开始时可以投喂鸡蛋黄、水蚤、丝蚯蚓等,也可投喂牲畜肝脏和生鲜鱼肉等。饵料可以用0.4毫米网眼的细筛过后投喂。每天需投喂6~8次,每天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10%~12%。经20天饲养后,一般达2.5厘米、0.2克,转鱼种池内饲养。

(二)鱼种培育: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鱼苗鱼种在投放时要消毒处理。鱼苗在水温略偏低下饲养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平均体重达到1克,在15℃水温下从开食起约需60天,在10℃水温下约需75天。再经20~30天,体重可达2克。随着鱼苗的成长和游泳能力的增强,可以适当增大水量。虹 1

临朐县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鳟鱼工厂化养殖 鳟鱼苗鱼种越小,其饲料中的蛋白质需要量越多,饲料转换率越高。随着苗种的成长,可逐渐减少饲料中鱼粉等动物蛋白的含量,增加植物蛋白的比例。

(三)成鱼饲养

水量、温度和氧气是影响饲养密度的三大要素。

饲料是高密度养成的关键。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池水的溶氧状况是密养下

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当水量充足时,无需增氧即可获得可观的生产量。通常注水率在10~15时饲养效益最好。当注水率过小时,表明水量不敷使用,需通过增氧来改善池水溶氧状况,以使池水排水部的溶氧量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

六、鱼病防治

(1)生物因素虹鳟鱼常见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鱼体所致,这些使虹鳟鱼致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蠕虫等。

(2)环境因素虹鳟鱼是变温性动物,虹鳟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

要求,水温急剧变化,就会引起大量死亡。鱼池流入含氮化物的农用水、农药水及重金属工业废水等,使池有机物质过多水质变坏,引起鱼生长不良或死亡。

(3)人为因素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机械性损伤,鱼体受伤后极易受到水体中细菌和水霉菌的感染。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导致鱼病的发生。

(一)鱼病的预防:严禁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

1.传染病的预防:虹鳟病害中病毒性鱼病威胁最大。如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HN)、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VHS)。对进口发眼卵要持谨慎态度,卵运达后要用有机碘消毒处理15分钟

2.营养性疾病的预防:鱼发病原因是由于饲料原料中的脂肪氧化产生的过氧

化物中毒所致,加工过程要添加抗氧化剂。配合饲料保存期不可过长,以防氧化

(二)常见病的治疗

1、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为艾特韦弹状病毒,该病毒最适增殖温度为12℃。防治

方法:(1)引种时注意把好检疫关,杜绝引进携带病毒的鱼卵、苗种及亲鱼;(2)发病初期用皮维碘拌饵投喂,每100kg鱼每天投喂有效碘150g~200g,连续投喂10天~15天;(3)每万尾(规格1g/尾以内)仔鱼每天投喂25mg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将饲养水温逐渐升高到18℃左右,可以控制此病进一步蔓延;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嗜鳃黄杆菌,其最适增殖水温为10℃~25℃。防治方

法:(1)放鱼前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浸泡鱼苗15分钟,把好鱼体消毒关;(2)用浓度为0.7mg/L的硫酸铜浸浴1小时~2小时;(3)用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3天为一疗程,1个~2个疗程疗效较佳;

3.烂嘴、烂鳍病: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防治方法:(1)苗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

浸泡3分钟~5分钟,把好鱼体消毒关;(2)病鱼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10分钟后放回原池中饲养;(3)用0.5mg/L二氧化氯制剂全池均匀泼洒,泼洒时暂停微流水,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天上午泼洒1次,连续3天。

4、水霉病:病原为寄生水霉菌、异丝水霉菌和多子水霉菌等。防治方法:(1)在孵

化或鱼种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溶液将鱼卵或鱼种浸洗5分钟,或用中草药“水霉净”配制成10mg/L~20mg/L的水溶液浸洗5分钟;(2)发病池塘暂停微流水,用“水霉净”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3mg/L浓度,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天1次,连续3天。

5、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肠道充血发炎,无食物,严重时肠道内充满淡黄色粘稠液体,有时充

血,肠道呈紫红色,肛门红肿,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排污清池时,保持水质清洁;(2)不投喂变质饲料,投喂新鲜饲料,最好现配现喂;(3)发病初期,在饲料中加3%~5%的大蒜素,投喂3天~6天;(4)在病鱼尚吃食的情况下,饲料中按0.05%添加氟哌酸粉剂,制成药饵,连续喂一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3.2 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 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4.1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龄种蛙繁殖力较强。4.2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 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4.3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 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 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4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损失。石蛙的幼蛙,是蝌蚪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而成。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

5.1 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 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0.8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可把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5.1.1 生长初期(1~10天)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5.1.2 生长前期(10~20天)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5.1.3 生长中期(20~50天)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5.1.4 生长后期(50~78天)

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5.1.5 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如果您也想养石蛙,那得给您提个醒,从受精卵到蝌蚪的生长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幼蛙、成年蛙,最关键的是水质的问题。近年来石蛙的野生资源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石蛙人工养殖的成功,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饱了人们的口福。

石蛙养殖中的几个关键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解热毒、化毒疮等功效,尤为适宜病后身体虚弱、心烦口燥者食用,主治小儿痨瘦、疳疾。

由于人们过度捕捉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野生石蛙日趋减少。为了保护石蛙野生资源,同时又开发这一传统名特珍品,满足市场需求,各地进行了养殖繁育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石蛙养殖中几个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适宜的养殖环境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环境清幽的山区建造养殖场,模拟野生石蛙生态环境建造,以适宜石蛙的生长。要求有适宜石蛙栖息、摄食、繁殖等一系列的外部环境条件。

2、培育充足饵料

石蛙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资源,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有水生昆虫、虾、蟹、枝角类、桡足类等,植物组成有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高等植物的叶片。人工养殖条件下以蝇蛆、黄粉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饵料。并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获得,因而,必须培育充足饵料,以满足石蛙生长需求。

控制合理的养殖温度

据报导,水温对石蛙卵的出苗率影响很大,2l~23℃是其最适宜的孵化水温,当水温高于25℃,石蛙孵化开始出现畸形苗,32℃是其孵化的致死水温。因此,夏季卵孵化时,应增大水的流量,也增加了溶氧量。

石蛙生长水温为12~29℃,最适温度为18~22℃,气温超过37℃时,要加深水位,水深保持10?20cm,采取活水饲养,加强防暑降温,水池、饲料台应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盛夏高温季节,石蛙活动摄食旺盛,更应做好防暑和消毒预防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4、注意石蛙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症(红腿病)、烂皮蛙(维生素缺乏综合症)、肠胃病和寄生虫病等。可用10PPM高锰酸钾浸泡,诺氟沙星、磺胺类及其他消炎抗菌类药物拌饵内服的方法来防治。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 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 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 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石蛙养殖前景分析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是我国华南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 品。石蛙具有特异的生物学特性,在野生自然状态下,喜欢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流、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平时常伏于石穴洞口,并常共栖一处。其夜晚活 动旺盛,大多是在晚间四出觅食。

一、养殖价值 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解毒、滋补身体等 功效,据说还有抗癌作用,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

二、生物学特征 石蛙具有食活性、冬眠性、繁殖能力强等特点。

1、食活性:石蛙喜欢吃活体动物性饵料,不食或少食死的动物体及其它不 会动的饲料。因它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喜食的动物体饲料有:蚯蚓、黄粉虫、蝇蛆、泥鳅、小鱼虾及其它昆虫。蝌蚪则喜食嫩绿的水生藻类植物。

2、冬眠性:石蛙有冬眠习性,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在长江以南气候条件下,冬眠期4个月左右,一般在11月中下 旬开始冬眠至3月中下旬。此期间不需投喂饲料,只要保持水质清新即可。石蛙成 体与蝌蚪的抗寒力较强,冬天水温保持在0℃以上即可安全越冬,夏天水温不超过 30℃即可安全度夏。生长旺盛的适宜水温在15℃—22℃。如室内工厂化养殖,采用人工控温措施,可延长旺盛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加速石蛙生长速度。

3、繁殖能力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体重200克以上的种蛙年可产卵两 次,主要集中在4—5月和7—8月。每次每对排卵量可达1000—2000粒。卵为粘性卵,卵大膜薄,多呈片状粘附于石块或水池的侧壁上,经10—15天 孵化即成蝌蚪,孵化率可达90%以上,蝌蚪变幼蛙率在80%左右。如水质良发 的地方,每平方米可饲养蝌蚪1000尾左右,幼蛙150—200只左右,成蛙 50—80只。一个专职养殖人员可负责100平方米左右养殖池的各项工作。

三、市场前景

人工养殖石蛙整套技术刚在近年研究成熟,目前国内正在 起步阶段,加之种源及技术推广和养殖条件等局限性,近年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生产 规模,更不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供过于求的情况。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野生资 源的日趋枯竭,求大于供的矛盾日益增大。为此,引进、掌握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尽快形成养殖规模,抓住时机,先行一步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载大雁人工养殖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雁人工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竹鼠人工养殖技术(精选)

    竹鼠人工养殖技术 竹鼠又称冬芒狸,体形小,繁殖力较强,以芒根草、竹根、茅草根,红薯及一些杂草种子为主食,喜欢吃玉米,高梁、小麦、甘蔗等。人工驯养后对配合饲料、米饭尤为......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

    大麦虫人工养殖技术

    大麦虫人工养殖技术大麦虫,又称超级麦皮虫(superworm, zophobas morio) 原产于南非及中非,是我国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优良饲料昆虫品种。早于 1985 年便开始在美国进行人......

    大雁养殖合作社

    新右旗阿日哈沙特镇劳动嘎查万羽畜禽大雁养殖项目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选在新右旗阿日哈沙特镇劳动嘎查,它位于呼伦贝尔天然草原的腹地,距新右旗所......

    大雁养殖问答

    大雁养殖问答1、 问:我想养殖大雁,不知道大雁有没有市场前景,请开金大雁专家给我祥细回答! 开金大雁答:大雁在我国是刚刚最先驯养的特禽,国内方才起步不久,现处在种苗发卖阶段,国外......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

    中华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中华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中华竹鼠又称 冬芒狸、竹根猪等。是我国的一种特种毛皮动物。其一皮毛细软,光滑油润,底绒厚、色泽艳丽,是制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板皮是制......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5篇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作者:本站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6-7-2 7:27:17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