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靖安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写写帮推荐)
靖安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
靖安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16万人,是一个典型山区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国土部门专业核查队确认我县受地质隐患威胁307户1321人,列入我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规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字[2011]92号)文件,我县启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避灾,把地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核实,避灾对象确定和搬迁安臵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完成工作情况
2011年省下达我县避灾移民搬迁计划161户700人。通过深入调查、核定、公示,采取集中安臵方式,已完成搬迁对象161户700人。其中罗湾乡石境村安臵4户16人;桥下村安臵157户684人。避灾补助资金人均3500元以‚一卡通‛形式已发放到户,共245万元,市、县配套基础设施资金35万元已全部到位,已有14户地质灾害搬迁户入住。桥下村集中安臵点正在抓紧铺设网管、道路硬化、安臵点绿化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理事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方式运作。‚政府引导‛主要是搞好四项服务:一是搞好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发动。三是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四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群众自愿‛,即由地质灾害户自愿提出申请。‚理事会实施‛,即在全乡5个地质灾害重点村,各村推举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组成理事会,全权办理避灾移民搬迁建房工作。‚监事会监督‛即各安臵点由搬迁户选出代表组成监事会,对工程造价、质量和资金管理进行全程监督。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约用地、保护生态、杜绝灾害‛的原则规划布局。一是从选择安臵点上科学规划。2个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选择在集镇和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二是从房屋功能上高标准规划。按照坡顶式楼房、山泉式自来水、水冲式卫生厕、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暗沟排污、广玉兰、桂花树绿化等要求,建设移民安臵新村。三是从小区设施上高品位规划。规划了公共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配臵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同时为每户居民在一楼配备一间储藏室,每个小区建一个公共食堂。
(三)整体和谐美观,‚十统一‛模式稳步实施。主体工程于 2011年12月全部完工,并在2011年12月27日全部分房到户。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按照‚十统一‛要求施工,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装铝合金窗、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统一安装入户防盗门、统一硬化绿化亮化小区、统一外墙漆色调、统一水电安装至入户口、统一小区办喜事的公共场所、统一办理各项建房手续。
(四)按照‚政府‘零利润’和移民建房成本核算‛标准优惠群众。所有安臵房,乡政府实行‚零利润‛运作,免收一切费用,相关税收财政先征收后全额返还。房屋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包括水电安装,一律由理事会牵头实行成本核算,从目前运作情况估算,虽然因路途遥远使建筑材料运输费用较高,但房屋均价仍在566元/m以内。
(五)本着‚能挂则挂、能靠则靠‛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为了解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一些难题,靖安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对罗湾乡的这项建设从政策上能挂则挂、能靠则靠。正是由于国土、水务、移民、交通等部门的热情服务、积极扶持,才使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展顺利。
(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和谐安臵。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万亩绿色(有机)水稻、5000亩白茶为主,娃娃鱼养殖、反季节西瓜为辅的特色种养格局,成为搬迁后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途径。二是加大招商引资。与罗湾籍的广东客商达成协议,鼓励客商回乡投资创办包装企业,并将因集中安臵移民而产生的劳动力安排就业。三是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充分利用因劳务输出、村民搬迁而闲臵的土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根据省办(赣扶移字[2012]5号)文件通知精神要求,抓紧在汛期到来之前,尽快组织移民搬迁入住。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目前,罗湾乡桥下安臵点正在加快对路面硬化、亮化、绿化、排水沟和饮水工程建设,在整合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预算,桥下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仍在600万元以上,恳请省扶贫和移民办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针对今年第一批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计划,涉及到5个乡镇59个地质灾害点463人,尽快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移民在2013年2月份以前搬迁入住。
二0一二年三月七日
第二篇:龙南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龙南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2011-2012年)
省政府决定,为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和赣扶移字【2011】33号《关于印发江西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龙南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的“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米,辖15个乡(镇、场)、2个管委会,总人口31万。龙南县地处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受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近期经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发现全县有171处地质灾害和斜坡隐患点,其中地质灾害点161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隐患)点10处。主要危及5285名群众生命安全,危及房屋约6.9万平米,学校2处,境内105国道6处、省道横黄线1处,可导致直接财产损失4429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县市区政府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规划目标
从今年起,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移民搬迁,逐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帮助移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移民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扶持提高移民的综合发展能力,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终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全县目前地质灾害威胁人口5285人,2011-2012规划搬迁4300人。
四、搬迁范围、对象和安置模式
(一)搬迁范围、对象
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范围为居住在国土部门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体的移民对象认定工作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核实确定对象。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政府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部门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安置模式
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完成4300人避灾移民搬迁,估算总投资12900万元,人均3万元,其中移民建房专项补助资金投入1720万元,人均4000元;群众自筹6880万元,人均16000元;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4300万元,人均10000元。移民自筹部分主要用于自己的安置房建设,争取的上级拨款主要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龙南县财政投资用于土地征用等工程建设其他费。项目所需资金在建设工期内全部投入,上级拨款及龙南县财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部门、县审计部门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应及时向施工单位给付款项,以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治本为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的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由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扶贫和移民办、国土局、矿管局、城乡建设局、房产局、发改委、林业局、审计局、农工部、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农粮局、教体局、卫生局、林业局、公安局、供电公司、电信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部门组成,日常组织实施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由张淑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中抽调,县财政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状,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落实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各乡(镇、场、管委会)作为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门经费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部门密切配合。
避灾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部门负责日常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县矿管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县国土局负责安置用地的保障;县城乡建设局负责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户型的选择;县委农工部争取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县水利局负责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县供电公司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县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为移民安置点免费布设好有线广播电视的主干线、接通广播有线电视信号等工作,移民户安装分级按城镇低保户的优惠标准收取初装费;县电信公司负责将程控电话主线免费安装到移民安置点;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场、管委会)地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划操作,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矿管局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场、管委会)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场、管委会)政府、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安置方式的选择。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安置模式:(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圩镇和靠近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口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江西省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建房补助资金由扶贫移民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等整合构成,各项资金分别执行各自的现行管理规定。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四)加大政策扶持。
避灾搬迁移民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2号)中关于扶贫搬迁移民的所有优惠政策。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坚持“解危”优于“济困”,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民的特殊对象,优先予以搬迁。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集中安置点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
(五)强化督查调度。
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决定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有关问题。并将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全县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安排县领导挂点督办,由县政府督查室适时开展督查,将督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龙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二O一一年八月五日
第三篇:玉山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方案
玉山县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善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赣移扶字[2011]33号)精神,结全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2)》,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共玉山县委十二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作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乡、村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4、中心村集中安置原则。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要引导搬迁的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条件好乡镇集镇或中心村点集中,其山、水、田自行调剂解决。
三、目标任务和实施范围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灾移民搬迁计划的通知》(赣扶移字[2011]32号)下达给我县的计划人数,2011年我县应安排完成避灾移民212人。
2011年,我县拟定在紫湖镇、双明镇进行试点,全年共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51户,涉及3个村8个自然村212人,共分三个安置点,全部为集中安置。其中,双明镇毛家山地质灾害13户55人集中于洞口安置区,紫湖村安乐坑自然村6户25人,集中于该村凉亭安置区;建设村拓坑头自然村7户29人、大片坞自然村8户25人、纸厂自然村6户26人、源头自然村6户23人、新屋自然村4户18人、毛干山自然村2户11人,集中于该村大弄安置区。
四、工作步骤
根据赣扶移字[2011]32号文件精神,要求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的目标,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推进、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7月20日前)。项目乡镇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项目规划农户会议,向群众做好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规划核实阶段(2011年7月31日前)。根据项目前期规划,县扶贫和移民办会同项目乡镇进一步核实需搬迁安置的农户。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确定的搬迁安置农户逐一确定搬迁形式,落实搬迁方案。
(三)搬迁准备阶段(2011年8月31日前)。落实和审批今年的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安置点用地的报批、征地、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
(四)搬迁实施阶段(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五)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1月31日前)。避灾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对搬迁农户逐户进行验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准备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避灾移民搬迁资金来源,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为辅。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政府财政直接补助到搬迁户的资金人均应不少于3500元,500元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管理。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县政府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国土、建设、规划、交通、水利、电力、新村办和紫湖镇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避灾搬迁移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和移民办下设办公室。全县避灾搬迁移民工作由领导小组领导,日常组织和实施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负责,所在地的乡镇(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乡镇(村)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狠抓落实,要确保在2012年底前全部实施搬迁。
2、部门密切配合。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扶贫和移民办负责日常的组织与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财政局负责移搬迁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新村办争取将避灾移民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交通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水利局负责规划内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建设;电力部门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3、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按照《江西省搬迁移民工作操作规程》执行,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对没有纳入首批受威胁的农户,乡镇人民政府作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加大政策扶持。避灾搬迁移民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2号)中关于扶贫搬迁移民的所有优惠政策。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县扶贫和移民办要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的特殊对象,优先予以搬迁。国土资源局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集中安置点的用土予以重点保障。
玉山县扶贫和移民办 2011年7月26日
第四篇:大余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大余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和7月29日全市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培训班精神,更好地完成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大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本县的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成立领导机构。根据文件和会议精神,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大余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核查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抽调县矿管局、县扶贫和移民办2名业务精干人员从8月2日~5日下到11个乡镇对7月25日上报的名单重新进行核查,实地考察。
三、精心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根据调查摸底和核查情况,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大余县2011~2012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我县还认真制定了“大余县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四、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及时组织各有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工作。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
8月10日
第五篇:2012地质灾害避灾移民工作自查报告
2012地质灾害避灾移民工作
自 查 报 告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枧我镇避灾移民工作,2012年2月以来我们作了如下工作:
一、及时传达了县级有关会议精、研究部署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实施任务村干部会。会上镇长与相关任务村签订了责任书。各相关村也成立了工作组。
二、各村召开了“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将整个工作要点宣传到各家各户,同时也張贴标、悬挂横幅共有6条。
三、坚持整个移民搬工作阳光操作,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程序为: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定、村“两委” 审查后張榜公示七天报镇政府审核。
四、为确保工作做到实处,不流于形式,镇领导小组抽调包村干部、国土所和移民办业务精干人员到点到户实地核查、拍照、丈量确保全年工作顺利完成。
五、认真负责做好各阶段工作:一是及时报送了各项表格、资料及月报;二是全年前后三次上门逐户拍摄房屋照片;三是向县信息办报送了5篇移民信息;四是按要求完成了全年搬迁所必办各项材料上报,各搬迁户旧宅于5月16日全部拆除搬进新宅;五是做好了2012避灾移民工作资料、照片归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