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做法与经验(推荐)
宅基地换房 “换”出新天地
——天津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做法与经验
一、华明镇的基本情况
华明镇地处天津市东丽区,位于滨海新区和市区之间,共有12个村,合计4万多人。该镇共有宅基地12071亩,原户均宅基地0.8亩。该镇“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面积5.618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该项目南依“津汉公路”、空港物流加工区,北靠“北环铁路”,东临“华明新家园”和“东丽湖旅游度假区”,西接“华明经济功能区”,距离天津市中心10公里,天津港30公里,滨海国际机场3公里,地理位臵优越。
二、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基本做法
华明镇是天津市“宅基地换房”项目的首批试点镇。该镇“宅基地换房”项目共分为农民安臵区、新市民安臵区、商业商务区三个功能区,2005年开始规划,2007年启动村民搬迁,目前,全镇1.3万余户约合4.1万人全部陆续搬进了华明安臵区。
(一)“宅基地换房”的核心内容
所谓以宅基地换房就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住宅区外,还规划出一快可供市场开发出让的土地,用土地出 让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以华明镇为例,该镇共有宅基地12071亩,建设新镇只需新占耕地8427亩尚有大量土地节余,完全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的组织实施由常务副市长挂帅,国土资源部率先安排了6402亩周转用地,然后由东丽区政府牵头,由区建委成立一个建筑公司——天津滨丽公司,负责征地、融资、建设,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清点土地,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房子建好之后,农民按相应的标准以宅基地臵换城镇商品房。这样,达到了“政府不拨钱、企业不亏钱、农民不出钱”的效果,实现了小城镇建设又快又好推进。
(二)“宅基地换房”的基本做法
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做法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阶段有序进行的。
1、房屋普查、建立档案:自2002年开始,华明镇首先做了两件事:房屋认定和人员身份认定。以镇为单位,由城建规划部门进行房屋普查和测量,建立房屋档案,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村民委员会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村民身份认定,确定村民数量。
2、规划建设:华明镇“宅基地换房”项目从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4月开工建设,规划区内可容纳18万人居住。
选址:示范镇选址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对面,高速公路与津汉公路相交处,区位优势明显,住宅:整体区域分为居民住宅区和商务开发区。华明镇住宅顺应农民住房习惯,分布多为5层建筑,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设计了带电梯的小高层。社区:依照居民下楼不出“三百米”的原则,设立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了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以及便利店、医务室、托幼园等公共配套设施。
环保:园区绿化率超过45%,住宅建设实施“三步节能法”,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燃气能源,建设“中水(即废水再利用)处理设施”,体现了明显的节能环保特点。
3、村民申请:通过前期的调查和测量,经多方征求意见后,由镇政府制定换房政策和标准。政策制定之后,由村、镇干部深入农村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满意者提出搬迁、换房申请。当一个村90%以上的村民提交申请之后,村委会和镇政府签订合同,整个过程涉及6份合同,做到不强求、不强制、不强拆,力求规范行政、依法办事。
4、实施换房:按照华明镇以宅基地换房的政策内容,换房遵循两大标准:
A、房屋有效面积:根据之前房屋普查的数据,村民的房屋分为主房和附房两种,其标准为:每一平方米主房可臵换一平方米商品房,每二平方米附房可臵换一平方米商品房。
B、人均臵换面积:华明镇的政策规定,换房按照30平方米/人的标准臵换商品房,一户人家最多可换取3-4套房子。超出面积部分,按商品房价格购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如某三口之家,原有农房50平方米,按人均标准应得90平方米,那么,其换取的90平方米 房屋中,50平方米不用出钱,而超出的40平方米,该农户则需交纳400-600元/平方米的差价补偿。如果村民的房子是楼房者,农户获得商品房之后,还可以获得政府补给的300-400元/平方米 的补贴,如果村民原来的房子是土胚房,那么农户获得新房后,需向政府交纳200元/平方米的补差。
5、换房后的效果:从宏观来说,“宅基地换房”做法解决了两大矛盾——土地占用矛盾与资金困难矛盾;实现了两大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城镇建设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从微观来看,“宅基地换房”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A、房屋性质改变:原来的农房为小产权房,而臵换之后的房子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建设的,5年之后可以上市,农民获得的房子是拥有产权证的商品房。
B、财产增值:原来50平方米的农房价值不足10万,而臵换之后的90平方米房子,价值30-50万,房屋明显增值了(目前滨海新区的房屋市价为6000元/平方米左右)。
C、享受城镇生活实惠。农民换房后,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城镇,享受到了便利的城市生活公共设施。农民开始转变为新型农民或者社区居民。
(三)“宅基地换房”的相关配套政策
天津“宅基地换房”做法不是单纯的拆房——换房,而是一个城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农民搬迁后土地复耕、解决就业、社会保险和社区管理等多项配套政策。
1、土地复耕配套措施:农民宅基地换房后,原来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仍然发包给本村村民,农民可以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但是基于当地的特点,土地多为盐碱地、排污区,不太适宜耕作,土地产出不高,农民种田意愿不强。宅基地换房后,土地开始向大户流转,实行大户农业园区化经营,用于种植经济作物。
2、解决就业途径:农民住进城镇之后,开始逐渐转型 为居民。因此,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后顾之忧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之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措施有三方面:一是面向全市企业推介、输送人才;二是在本区域企业安排物流、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三是设立新区居民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农民,开设驾驶、电焊、保洁等课程,提升农民工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些措施,华明镇提供了10-20万个岗位,解决了农民养家糊口问题。
3、各项保险政策: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天津市政府为宅基地换房后的农民按城镇职工标准交纳了养老保险,每人每月40元。参保金由政府买单,目前参保率达85%以上。
4、社区管理模式:华明示范镇居民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行政机构设臵为“三委”结构——村支部、村委会、农工商公司,原行政村委会保留,每个村委会规模为3000户,政府提供300-4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示范镇物业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社区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统一负责社区行政执法,维持治安,借鉴香港“一个警察管到底”的做法,实施一支队伍管全部。
三、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意义和经验
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对小城镇实行集中规划、拆房还地、宅基地整合复耕,让农民住进了小城镇,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实惠,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中、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其思路和模式对我们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很有借鉴意义。一是可以解决城郊地区农村建设散、乱、脏的难题,解决城郊地区规划和治安混乱的问题;二是“宅基地换房”可以推动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三 是“宅基地换房”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可以解决城镇建设面临的融资难题;四是“宅基地换房”实现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腾”出空间建设工业园和农业园区建设,既可保护耕地,又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结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经验,主要是“四有”: 一是有个好的规划。华明镇“宅基地换房”项目从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4月开工建设,在选址、功能区域划分、配套设施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都有细致周到的前期规划,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宅基地换房不是把原来的乡村简单推倒重来,而是有长远的规划,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既有利于赢得百姓支持,使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改造之后新城镇的发展,实现了农民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中、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
同时,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费用的减、免、补,解决了搬迁后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难题,新城镇的公建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善。这些配套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也为宅基地换房政策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二是有国土资源部的支持。土地流转是小城镇建设中的棘手问题。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土资源部率先安排6402亩周转用地,使得当地政府可以先建设、先安臵,把征地、拆迁、资金等诸多要素交织的矛盾降至最低。
三是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在实施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同时实施过程中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通过6份合同进行自愿申请,达到90%以上的申请方可启动项目。这就保证了政策符合村民利益,具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们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其原因是:
(1)当地村民所拥有的土地大都是盐碱地,农业种植收入不高,在良好的安臵政策面前,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程度减弱。
(2)当地老百姓对工业文明和城镇生活的认同感较强。在华明镇,单纯靠种地为生的人不多,多数人从事第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因此,他们对于小城镇建设的热情很高。
(3)宅基地换房的政策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华明镇宅基地换房政策中,农民得到的人均30平米房屋面积,所得房屋性质为商品房,进入城镇居住之后,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有较好的保障。这些都基本达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四是有较好的操作模式。华明镇“宅基地换房”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由东丽区政府牵头,市建委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负责征地、融资、规划、建设,甚至连物业管理也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由企业运作,赢得了效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过程由政府把关,确保了规划的整体性和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同时,政府在实施征地、换房时,操作也很规范。经多方征求意见后,由镇政府制定换房政策和标准,然后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满意者提出搬迁、换房申请,当一个村90%以上的村民提交了申请之后,村委会和镇政府签订合同,整个过程涉及6份合同。这样,先申请——再审核——最后换房的过程相对规范顺利,农民的抵触情绪较低。
第二篇:天津规范“宅基地换房”
天津规范“宅基地换房”:严禁擅自调用建设用地 2011-12-28 09:35
日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在挂钩试点项目区之外,以各种名义开展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
近年来,本市利用挂钩试点政策实现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提高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根据《通知》,全市将实行“一张图”信息化管理,完善挂钩试点项目区数据库建设,实现拆旧复垦区、建新安置区、建新出让区电子数据的统一“上图入库”管理,对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试行网络直报备案。坚决纠正片面强调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问题、以各种名义擅自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问题和没有留足农村发展用地空间而全部调剂到城镇使用等问题。对违反国家和我市相关政策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根据《通知》,本市将严格规范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凡涉及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的,必须纳入挂钩试点项目区,严禁未批先建或边报边建的行为。涉农区县的人民政府要在各自的门户网站设置专栏,及时公布、更新市国土房管局审批入库的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涉农区县的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加强对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全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合同履约、资金安全和农民权益。
第三篇:天津“宅基地换房”调研报告
天津“宅基地换房”调研报告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序转移农村富于劳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
——胡锦涛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重要政府的工作重点,其中,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如何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都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课题。然而,制约小城镇建设进程的有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土地,二是资金。许多小城镇都因遇到这些问题而踯躅不前。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该怎么走?土地和瓶颈的约束如何破除?这是新农村建设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天津市华明示范镇是首批“宅基地换房”的试点镇,其“宅基地换房”的做法为小城镇建设做出了新的探索。为了学习其宝贵经验,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本文是对天津“宅基地换房”经验的一点总结,仅供交流探讨。
一、华明镇的基本情况
天津华明示范镇地处天津东丽区,位于滨海新区和市区之间,共有12个村庄合计4万多人,该镇共有宅基地12071亩,原户均宅基地0.8亩。华明镇是天津首批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试点面积5.618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该项目南依“津汉公路”、空港物流加工区,北靠“北环铁路”,东临“华明新家园”和“东丽湖旅游度假区”,西接“华明经济功能区”,距离天津市中心 10公里,天津港 30公里,滨海国际机场 3公里,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基本做法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天津市也遇到了同样的两大矛盾——土地和资金的制约。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天津方面认为,解题“三农”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加减法”——即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增加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让农民住进小城镇,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实惠,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中、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经过反复调研和思索,天津做出了一步崭新的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天津华明镇就是天津“宅基地换房”项目的首批试点镇。该项目2005年开始规划,历时2年,2007年启动村民搬迁,目前,已有1万余户约合3.5万人入住了华明示范镇,享受到了城市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一)宅基地换房的核心内容
所谓以宅基地换房就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住宅区外,还规划出一快可供市场开发出让的土地,用土地出让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以华明镇为例, 该镇共有宅基地12071亩,原户均宅基地0.8亩,建设新镇只需新占耕地8427亩,尚有大量土地节余,完全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具体来说,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的组织实施:由常务副市长挂帅,由国土资源部率先安排6402亩周转用地,然后由东丽区政府牵头,由区建委成立一个建筑公司——天津滨丽公司,负责征地、融资、建设,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清点土地,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房子建好之后,农民按相应的标准以宅基地置换城镇商品房。力争做到“政府不拨钱、企业不亏钱、农民不出钱”,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推进。
(二)宅基地换房的基本做法
天津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做法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阶段有序进行的。
1、房屋普查、建立档案:自2002年开始,华明镇首先做了两件事:房屋认定和人员身份认定。以镇为单位,由城建规划部门进行房屋普查和测量,建立房屋档案,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村民委员会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村民身份认定,确定村民数量。
2、规划建设:华明镇“宅基地换房”项目从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4月开工建设,规划区内可容纳18万人居住。
选址:示范镇选址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对面,高速公路与津汉公路相交处,区位优势明显,住宅:整体区域分为居民住宅区和商务开发区。华明镇住宅顺应农民住房习惯,分布多为5层建筑,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设计了带电梯的小高层。
社区:依照居民下楼不出 三百米 的原则,设立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了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以及便利店、医务室、托幼园等配套公建。
环保:园区绿化率达40%,住宅建设实施“三步节能法”,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燃气能源,建设“中水(即废水再利用)处理设施”,体现了明显的节能环保特点。
3、村民申请:通过前期的调查和测量,经多方征求意见后,由镇政府制定换房政策和标准。政策制定之后,由村、镇干部深入农村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满意者提出搬迁、换房申请,当一个村90%以上的村民提交了申请之后,村委会和镇政府签订合同,整个过程涉及6份合同,做到不强求,不强制,不强拆,力求规范行政、依法办事。
4、实施换房:按照天津华明镇以宅基地换房的政策内容,换房遵循两大标准:
A、房屋有效面积:根据之前房屋普查的数据,村民的房屋分为主房和附房两种,其标准为:每一平方米主房可置换一平方米商品房,每二平方米附房可置换一平方米商品房。
B、人均置换面积:华明镇的政策规定,换房按照30平方米/人的标准置换商品房,一户人家最多可换取3-4套房子。超出面积部分,给予货币补偿。
举例:如某三口之家,原有农房 50平方米,按人均标准应得 90平方米,那么,其换取的 90平方米 房屋中,50平方米 不用出钱,而超出的 40平方米,该农户则需交纳400-600元/平方米的差价补偿。如果村民的房子是楼房者,农户获得商品房之后,还可以获得政府补给的300-400元/平方米的补贴,如果村民原来的房子是土胚房,那么农户获得新房后,需向政府交纳200元/平方米的补差。
换房后的效果:
从宏观来说,“宅基地换房”做法解决了两大矛盾——土地占用矛盾与资金困难矛盾,实现了两大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城镇建设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从微观来看,“宅基地换房”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A、房屋性质改变:原来的农房为小产权房,而置换之后的房子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建设的,5年之后可以上市,农民获得的房子是拥有产权证的商品房。
B、财产增值:原来50平方米的农房价值不足10万,而置换之后的90平方米房子,价值30-50万,房屋明显增值了(目前滨海新区的房屋市价为6000/平方米左右)。
C、享受城镇生活实惠。农民换房后,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城镇,享受到了便利的城市生活公共设施。农民开始转变为新型农或者社区居民。
(三)宅基地换房的相关配套政策
天津“宅基地换房”做法不是单纯的拆房——换房,而是一个城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农民搬迁后土地复耕、解决就业、社会保险和社区管理等多项配套政策。
1、土地复耕配套措施:农民宅基地换房后,原来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仍然发包给本村村民,农民可以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但是基于当地的特点,土地多为盐碱地、排污区,不太适宜耕作,土地产出不高,农民种田意识不强烈。宅基地换房后,土地开始向大户流转,实行大户经营,用于搞经济作物种植。
配套设置:
A、建设生产用房,为了方便复耕,政府补贴建设简易的生产用房,以便以后拆房时无争议。
B、设立了农用机械停车场和大型运输车停车场
C、建设地下储藏室
2、解决就业途径:农民住进城镇之后,开始逐渐转型为居民,因此,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后顾之忧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之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措施有三方面:
一是面向全市企业推介、输送人才;
二是在本区域企业安排物流、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
三是设立新区居民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农民,开始驾驶、电焊、保洁等课程,提升农民工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些措施,华明镇提供了10-20万个岗位,解决了农民养家糊口问题。
3、各项保险政策: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天津市政府为宅基地换房后的农民按城镇职工标准交纳了养老保险,每月40元/人,参保金由政府买单,目前参保率达85%以上。
4、社区管理模式:华明示范镇居民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行政机构设置为“三委”结构——村支部、村委会、农工商公司,原行政村委会保留,每个村委会规模为3000户,政府提供300-4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示范镇物业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村民第一年物业费全免,第二年人均0.1元/平方米,每年递增0.05元,五年后每平方米不超过0.5元,政府补贴0.6-0.7元/平方米。社区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统一负责社区行政执法,维持治安,借鉴香港“一个警察管到底”的做法,实施一支队伍管全部。
三、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意义和成功经验
通过天津“宅基地换房”的考察,我们发现,小城镇集中规划、拆房还地、宅基地整合复耕是一种好的尝试,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宅基地换房”的思路具有很大的意义:
(1)可以解决大中城市城郊地区农村建设散、乱、脏的难题,解决城郊地区规划和治安混乱的问题。
(2)在金融危机来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宅基地换房”可以推动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拉动内需。
(3)“宅基地换房”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可以解决城镇建设面临的融资难题。
(4)可以整合城市周边土地,既可保护耕地,又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加快城镇化进程。
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属于小城镇建设的新探索新思路,其思路和模式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
1、有一个好的完善的规划。
华明镇“宅基地换房”项目从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4月开工建设,在选址、功能区域划分、配套设施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都有细致周到的前景规划,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各方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宅基地换房不是把原来的乡村简单推倒重来,而是有长远的规划,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既有利于赢得百姓支持,使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改造之后新城镇的发展,实现了农民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中、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
同时,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费用的减、免、补,解决了搬迁后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难题,新城镇的公建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善。这些配套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也为宅基地换房政策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2、有国土资源部的支持:划拨周转用地
土地流转问题是小城镇建设遇到的棘手难题,天津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土资源部率先安排6402亩周转用地,使得当地政府可以先建设、先安置,把整地、拆迁、资金等诸多要素交织的矛盾降至最低。
3、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在实施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同时实施过程中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通过6份合同进行自愿申请,达到90%以上的申请方可启动项目,这就保证了政策符合村民利益,具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们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其原因是:
(1)当地村民所拥有的土地大都是盐碱地,农业种植收入不高,在良好的安置政策面前,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程度不高。
(2)当地老百姓对工业文明和城镇生活的认同感较强。在华明镇,单纯靠种地为生的人不多,多数人从事第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对于小城镇建设的热情很高。
(3)宅基地换房的政策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华明镇宅基地换房政策中,农民得到的人均30平米房屋面积,所得房屋性质为商品房,进入城镇居住之后,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有较好的保障。这些都基本达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4、有较好的操作模式。
天津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操作模式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由区政府牵头,市建委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负责征地、融资、规划、建设,甚至连物业管理也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由企业运作,既赢得了效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过程由政府把关,确保了规划的整体性和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同时,政府在实施征地、换房时,操作也很规范。经多方征求意见后,由镇政府制定换房政策和标准。然后让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满意者提出搬迁、换房申请,当一个村90%以上的村民提交了申请之后,村委会和镇政府签订合同,整个过程涉及6份合同。这样,先申请——再审核——最后换房的过程相对规范顺利,农民的抵触情绪较低。
四、我们借鉴“宅基地换房”经验的几点建议
学习天津“宅基地换房”经验不能照搬,具体操作需要因地制宜,特别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做好规划,选好址。虽然“宅基地换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其做法不宜在面上盲目推开,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成功推行。
首先,节约出来的土地能够支撑起全部的小城镇建设或城中村改造费用。
我们可以根据土地征用成本、拆迁成本、建设成本、土地挂牌价格等变量建立一个计算公式:
出让土地总量*土地挂牌价格÷(土地征用成本+拆迁安置成本+建设成本)≦1.2„„„„„„„„„„„„不宜推行
≧1.2„„„„„„„„„„„„适宜推行
根据公式,如果所得的值小于1.2,那么说明该地不适宜推行此模式,如果所得的值大于1.2,“宅基地换房”才有可能推行。
其次,必须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可以提供各类就业安置条件。
根据以上条件,新址规划应该尽量贴近城市或工业园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初步具备条件的有两大开发区和***镇、***镇两个城关镇的城郊区域。
2、需要筹好资金。小城镇建设或城中村改造要想得到来百姓的支持,就需达到“老百姓不出钱、资产大幅增值、生活品质大幅提高、生活就业有足够保障”几个目标。而这些都需要巨额经费的支撑。这点,由于我市经济无法和天津经济相比,其做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资金的筹措要靠多元化科学运作。
(1)向土地要钱:通过把整理出来的土地出让获取资金,用于城镇建设。
(2)向店铺要钱:土地性质变为商业用地,建设出售商业店面筹措资金。
(3)向房屋要钱:安排适当比例的商品房开发,补充资金。
筹措资金要避免过去一切由政府负担到底的做法,可以改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只有长期享有国家优惠贷款的实力型企业才能担此重任,它们知道怎样才能顺利融资,政府也能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
3、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目前,国土部门对于规划建设用地有严格的计划。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设计到土地标准、土地性质转换,流转程序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在这方面,天津华明示范镇由国土资源部划拨一定数量的周转用地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我市进行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或城中村改造,可借鉴天津做法,通过国土部门划拨周转用地用于前期项目启动或把土地率先进行性质转换,然后上市招、挂、拍,以土地融资。
4、做好方案。项目能否顺利推行,关键看方案是否完善、实施是否到位。借鉴天津宅基地换房的经验,方案的实施必须分步骤有序进行:
(1)让村民先申请,再审核,然后根据申请审核通过的比例决定能否推行、该做哪些调整。
(2)做好拆迁安置。根据我市百姓的特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人依恋土地;手中有房(住宅房和店面),心中不慌的人求安全。要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给出多种选择,可以使给予房屋安置,也可以给予货币补偿,安置的标准一定不能损害老百姓的既有利益。
(3)做好就业安置。要想项目顺利推行,并且不留后遗症,必须解决好安置户的就业问题,要确保失地农民有工作,并且有体面的收入。
(4)做好生活保障。借鉴天津的经验,我们做好百姓生活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社会保险的缴纳、医疗设施保障、教育问题解决、交通设施便利、公共设施齐全。
5、多部门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是个系统工作,涉及到国土、规划、建设、税务、治安管理、基层组织等单位、靠单个部门难以开展工作,项目实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调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综合来看,天津“宅基地换房”是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新探索、新途径,其成功经验对我县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
第四篇:经验与做法(精选)
高行校区教师服务流程管理经验与做法
落实执行力,解决现实问题
学校的各项制度是一系列工作规范实施的保障实施细则和检查考核细则,在制度执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落实课程标准
科学规范学生的作业,注重作业实效性及批改的及时性,加强教学流程监控,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做好教学效果的过程评估和反馈。
教师的管理
充满激情,迎接挑战,自由平等,以德服人,自我批评,追求卓越,责任至上,善始善终。
宏观管理
登记来我校报名的辅导学生姓名及辅导课时
细化管理
在学员档案记录表中完善记录学生的阶段性辅导计划,辅导授课案,回访记录,阶段性测试试卷,阶段性测试分析,家长会记录以及成长记录册。
辅导讲义让教师概括知识框架,典型例题,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之后针对性地练习。
认真做好学员辅导的考情工作,要求到课的学员认真填写《辅导课签到表》管理教师要及时登记学生到课情况。
对照开放教育管理要求和相关职责,查漏补缺并做好总结工作。
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要求下发给学员,同时把新学员的通讯方式,课程安排,学员电子信箱等信息提供给任课老师。
第五篇:镇社区换届经验做法
“四个强化”确保社区换届稳步推进
党委政府在区社区换届工作动员会后,及时展开了社区换届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召开了党委会议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议,制定了《
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镇城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工作指导意见》和《
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市区要求进行,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组。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指导和协助所联系点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强化程序,把握时间节点。制定了《芦集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芦集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表》,对选举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程序该做什么、怎样做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社区换届按时顺利完成。
三、强化沟通,合理设置职数。这次社区换届选举,芦集镇共有6个社区。依据各社区的党员数和社区居民数,积极与区组织部、民政局联系沟通,镇党委确定了各社区党支部委员和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数,合理设置了社区两委委员职数。
四、强化排查,抓好信访稳定工作。镇工作组人员和社
区主要领导认真排查影响换届选举的不稳定因素。对排查出的可能影响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相关人员,落实镇领导专人负责,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好群众的诉求,保证换届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