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

时间:2019-05-14 07: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

第一篇: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县地处两省、三市、中心,总面积502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1万,是德州市实施黄三角战略的主战场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近年来,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总目标和三主六大”、“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区域经济文化强县为目标,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彰显特色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大步跨越,被德州市委定为改革创新示范区,被省政府

列入省财政直管县,被科技部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国务院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今年1-9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国地两税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等多项指标增幅在35%以上,形成了中国商贸名城、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中国碳材基地、中国无机传热材料生产基地、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山东旅游强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等一批特色名片,经济社会呈现突破跨越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我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 强力突破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着眼未来,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四个十”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28条意见》,加快构建以千亿级产业集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规模宏大、结构优化、高端高效、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格局。一是凝神聚力大上项目。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和“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对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黄三角战略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四大经济区,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大唐集团等央企对接实现了重大突破,投资50亿元的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投资25亿元的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22亿元的大唐风光双效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项目列入省转调重点技改项目。二是突出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新一海”战略部署,以创新理念从最高层面实施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资金倾斜,抓好高端大项目引进建设,培植扶持传热新材料工业园、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齐耀新

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两条腿”走路,以50家重点企业为抓手,落实县级领导包扶责任制,实行梯次升级动态管理,鼓励企业制定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增资扩产,努力培植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扶持承上启下的中小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8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2个,著名商标达到8个,中澳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四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建立项目能源评估预审机制和节能降耗预警机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对耗能高、污染重、难治理的项目实行“一票

否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企业18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帮扶33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研发回收处理、绿色再造等技术60多项,引进建设了华泰橡胶、植物纤维清洁制浆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立了集财政、税收、金融、技术于一体的绿色保障体系。构筑发展载体,发展飞地经济,强势推进红云高新区建设。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我县与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是我国北方首个异地共建开发区,是我县融入黄三角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园区总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设有六大功能区,划分为“两心、六园、两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打造科技生态城为目标,借助黄三角开发机遇,突出“三项重点”,加速推进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是建立科学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成立了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开发区管委

会,采取“政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设“七局一办”,专职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等事宜。创新利益分成机制。我们与红桥区双方共同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落户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所形成的税收双方进行分成,实现互融互惠、合作共赢。创新联合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解决建设中的问题与困难,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向双方主要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建立定期会晤制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每月与红桥区合作交流办公室接洽,交流高新区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二是加强区域对接合作。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扩大与天津市交流合作,在天津市召开了山东德州-天津合作交流推进会暨鲁津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说明会,总投资18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成功举办了山东-天津台湾同胞合作交流促进会,与红桥区

签订了《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生态城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58亿元的8个重点台资项目集中签约。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按照“一带多点、一区多园”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制定完善了园区总体规划及起步区详细规划,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昊天焊材、韩国lg手机配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实现了高效起步、快速发展。提升商贸物流,打造中国商贸名城。一是推进市场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市场二次创业年”活动,积极改造整合五金、副食等传统市场,规划建设集商品交易市场主题馆、商业步行街、休闲娱乐广场、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市场,培育好龙威城市广场、供销商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零售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辐射周边百余公里的商业圈。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办节为媒、推介为主、招商为实、发展为本”的原则,深入开展“党

员门店挂牌经营”、“文明诚信市场创建”等活动,坚持节会与文化相结合,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宝艺服装节和九届小商品博览会,先后荣获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省级重点示范市场商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华诚信鼎。三是加快发展物流经济。以打造“黄三角及环渤海南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货物分拨中心”为目标,中国国际物流园投入使用,物流线路扩展到3600条、年吞吐量100万吨,成为德州市第一家县级国家3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提升文化旅游,打造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一是完善旅游规划。按照“高点规划、特色突出、市场运作”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县对接黄三角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等一批景区规划,全力打造集传统文化、现代娱乐、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二是加快景区建设。实施

了渤海金山文化城项目,祥云欢乐世界开工建设,吉祥园景区、宫休闲养生中心即将开园迎宾,海岛金山寺和鼎力食品分别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商品”,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4处,各类省级旅游强村镇和旅游示范点6处。三是提升配套服务。“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枣制品、鸭产品、牛肉粒等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鼎力集团被省旅游局批准为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四星级祥云国际酒店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即将投入使用,成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提升城乡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一是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小县域、大县城,打造中等规模城市”要求,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尚堂镇南部次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富有特色亮点的新型城市。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实施了渤海明珠大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30项重点城建工

程,科技中心、华汇商都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投入使用,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初具雏形,城区框架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被评为“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三是加强城市管理。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五化”、“五包”责任制,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优美。

提升“三农”工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蔬菜、肉鸭、肉兔、肉牛等特色产业,鲁丰科技与香港李锦记集团成功合作,中澳集团肉鸭熟食正式出口欧盟,成为全国同行业两家打入欧盟市场的企业之一,金丝小枣、肉制品、面粉入选“黄三角十大农产品”;全县新增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面积万亩,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19个,新增畜牧养殖基地435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3%和57%,林木覆盖率达到%,被评为“山东省绿化模范县”,成功入选黄三角高效

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县。二是扎实推进“两区同建”。立足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两区同建”推进政策,搭建“两区同建”平台。印发了《县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合村建区的意见》,从税费、资金、信贷、用地、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建材等9个方面支持,制定了37项优惠政策。目前,全县60个并建型社区中已开工建设24处,总投资亿元,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养殖、种植、旅游、工业加工、商贸物流等各类产业园区74处已初具规模,总占地面积26286亩,年产值亿元。三是积极构建文明乡村。深入实施“五化五通三清四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工程,配套完善水、电、暖、气等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两个转变”和生产、生活水平“两个提高”,逐步为人民构筑起了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新格局。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县

医疗事业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和“百姓得实惠、医护人员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宗旨和目标,结合实际,快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人社、财政、物价、编办、监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综合办公室和六个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编制核定、竞聘上岗、人员分流、资金保障、政策宣传、纪律监察等具体工作,保证医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结合实际,做好核编定岗和人员竞聘工作。制定了《关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核定编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共核定编制431人。出台了《县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实施办法》、《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实施办法》。成立了由县组织部、卫生、人社、发改、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公开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所有聘任人员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共聘用380人并签订了聘用合同。三是规范操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了《关于印发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意见的通知》,从6月2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体系虽初具雏形,但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突破工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今后一项长期的任务。二是财政收入虽有较大增幅,但缺少骨干财源企业的支撑,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市场晋档升级、旅游产业化提升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五是存在土

地和信贷的瓶颈制约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我县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在载体建设上求突破。按照“规模建区、产业立区、特色兴区”的思路,快速推进红云高新区四纵四横路网和电、气、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红云高新区整体规模。深入研究黄三角开发政策,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争把红云高新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打造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资源集聚的环渤海科技示范基地、黄三角高效生态新区。在产业建设上求突破。一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航天新材料、无机传热、碳碳、碳化硅摩擦材料等技术优势,加快新材料产业建设。依托齐耀新能源、大唐电力等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建设,把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要求,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把县建设成黄三角区域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壮大升级。以创新发展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放大中国商贸名城、山东旅游强县的特色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核心载体,全面加快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晋档升级。

生态环保建设上求突破。积极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为主,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生产和环境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努力创建黄三角区域生态模范县。

第二篇: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一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十五”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市“十五”计划《纲要》的具体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积极而全面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功能日渐增强;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逐步改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制度初步形成;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行业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一)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1.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截至2005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的行政村减少115个,由原来的1286个撤并为1171个,农村税费改革总减负8006.67万元,总减负率60.66%,人均减负额44.36元。在2005年,主要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并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将农村税费改革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推进。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善了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并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改造和改制步伐加快。全面启动了贵阳市粮食局局属10家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同时,在巩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市龙家寨粮油仓库、粑粑坳粮库、甘荫塘粮库、市油脂仓库、息烽天安粮库、清镇大兴坡国家粮库、修文驴坊国家粮库等7户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明确了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归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现代储备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粮食储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并完成了市军粮供应站、乌当区军粮供应站、白云区军粮供应站、花溪区军粮供应站等4户军粮供应企业改革工作,基本达到了“明晰企业产权、健全监管制度、实行全省统筹、理顺财务关系、强化军供管理、保障部队供应”的军粮供应企业改革目标。

(二)国有企业和国有产权转让改革深入开展

1.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制步伐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筑府发〔2005〕53号),明确了企业在改制方式上可采取出售、引资、破产、注销、资产重组、协议转让、向管理层转让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改制;明确国企改革重组程序、重大事项管理和资产处置权限;落实部分国企改革重组缺口资金,并对粮食、交通、农业等系统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主体进行了明确。2005年全市启动国企改制147户,其中完成18户,涉及资产总额17.15亿元,涉及职工1.19万人。

2.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债务缩水工作

市工控公司对所属贵州高强度螺栓厂等6户企业打捆处置金融债务,支付华融公司3673万元,豁免债务21204.46万元,债务总缩水比例为82.68%;市商控公司对贵阳工业品贸易中心和贵阳万国大厦还本免息等企

业债务缩水和资产重组工作,企业负债率由原来的158%降为60.7%。

3.抓住机遇,切实做好政策性破产工作

2005年审核确定我市拟关闭破产企业13户,经初步审核13户企业所涉职工人数14581人,其中在册职工8772人,离退休人员5809人,资产总额93845万元,负债总额155410万元,净资产-61565万元。所涉金融债权51255万元。2005年已与各债权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就13户企业所涉金融债权进行了核对,就主要相关金融部门的债务处置问题进行了谈判磋商。

4.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

引进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贵州水晶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将贵州水晶集团204亿元资产无偿划转给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该公司在税收渠道不变的情况下承诺投入6亿元对贵州水晶集团进行技术改造。2005年,贵州水晶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5.52亿元,利税0.48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了汞污染治理等一批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

2005年市政公用行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运作方式由政府运作为主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变一方投入为多方投入,变独立发展为借力发展,为市政公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合理处置,盘活国有资产。对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整体转让,收回资金1.1亿元,每日为南明河提供7万吨净化景观用水,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促进了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

2.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效果。为了确保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长治久清,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管理南明河方式,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使管理效果明显提高;以金阳新区为试点,面向社会以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作业单位,打破了环卫“铁饭碗”的传统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为国家节约了50万元以上的环卫经费。

(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开

在市农业局、市残联、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六家单位进行试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2005年在全市各部门全面推开。使各单位领导对所占用的公共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引起重视,调动了各单位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2.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是在财政统发工资单项支出上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将268个部门和单位纳入了财政统发工资范围,将人员工资直接由财政国库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二是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办法。三是对财政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费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改变原来由项目单位直接付费方式,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强制实行限额设计,让设计单位承担突破限额设计的无限责任。四是将纳入市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部门和单位过渡转轨为国库集中支付首批试点单位,为2006年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创造了条件。

3.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2005年,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具体事务已委托贵阳市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全年共实施采购业务543次,采购预算总金额62392.1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54160.9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3.19%。在全市的政府采购中,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占采购总额的57.2%,已成为我市政府采购的主导方式;询价采购占13.67%;竞争性谈判占29%。首次将贵阳一中金阳新校环境美化设计、数字化网络设计、网络工程监理、建设及贵阳市教育局教育城域网光纤租用等服务类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4.积极探索财政管理改革

2005年我市的财政管理改革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深化财政部门管理改革为重点,启动了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在修文县的谷堡乡和小箐乡开展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改革,促进了全市财政管理改革的进程。

(五)社会事业改革有序展开

1.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截至2005年将原有的12个市属国有科研机构精简为三所一园一中心,改变了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首次建立了贵阳市区县(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推进科技宣传,对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量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2.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1、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2、进一步调整了高等教育管理结构、提高了管理水平。为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扩大贵阳地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将贵阳金大和师专合并,组建贵阳学院,为贵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3.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1、对市属文化企业、事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2005年完成了贵阳市美术广告公司改制全部基础工作。

2、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市京剧团、话剧团推行院长负责制,全员考聘制,促进了全员的创作热情。

4.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向深层推进。

1、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全市医疗救治专家、急救人员和救护车辆基本信息库”。

2、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民建康保障机制。在息烽县、白云区和开阳县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高新区全区,乌当区、花溪区、修文县、清镇市、开阳县部分乡镇进行试点,试点工作运行良好,共覆盖农业人口57.7391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0.91%,参保村民总数达33.4213万人,参合率为57.88%。

5.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社会保险基本险种全部建立,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扩面净增:养老保险费征缴完成86794.69万元,扩面净增人数30542人;失业保险费征缴完成8226.3万元,扩面净增人数12633人;医疗保险费征缴完成44775.41万元,扩面净增人数126371人;工伤保险费征缴完成2080.9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5915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已经正式启动,为贵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相应的社会保障。

(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增强

1.打破行政部门“界限”,强化服务职能。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运行情况良好。政务中心正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载体;成为展示贵阳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成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动力。

2.创新机制、加大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投资促进体系和招商服务体系,把敢于放权让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展望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要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深化综合改革,继续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着重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探索建立抑制因病、受灾等返贫的长效机制,为贫困地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抓好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税费改革工作,在抓好修文县和花溪区两个试点县(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一是继续抓好税费改革有关政策的落实。二是制定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抓好乡村债务的摸底、核实和化解试点。四是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落实、使用和管理。五是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工作机制。六是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等相关工作。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覆盖全市农村现有农民。

4.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合法权利。

5.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农村水利、林业产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6.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国企改革

结合国有资产布局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我市国企改革重组步伐;拟实施关闭破产企业17户,2006年做好破产企业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实施17户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

(三)革除机制障碍,深化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体制改革

进一步强化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为核心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市属科研机构改革。积极稳妥进行“企业改制、事业改企”的试点工作,实施文化产业投资格局。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完善城市学校、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步伐,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四)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

结合“十一五”规划,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程度,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努力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搞好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五)抓好内部管理,完善财政体制改革

继续抓好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2.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试点;3.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4.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关工作;5.继续抓好“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理财质量。

(六)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贵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实现社保、就业、12333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指导区县(市)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继续做好社会保险统筹试点。推进破产和改制重组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托管工作。探索建立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属国家重大和限制发展产业项目需进行核准,核准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实行备案。政府投资的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并出台《贵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将有效地提高建设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透明度,方便监督管理。

第三篇: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会议重点研讨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创新型国家与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演进比较、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力研究、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经过两天的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程恩富代表提出应该从产权、分配、调节和开放这四个层面或关键词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内涵,而且必须加强党中央对改革的统筹领导。也有代表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完善创新驱动理论与机制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当前,一是要完善创新驱动内涵的研究;二是要建设和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三是要切实完善企业创新机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动,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各种技术与标准联盟,促进企业、产业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约束日趋严峻和国民财富增长日趋迫切的情况下,切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发展问题上,与会专家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是主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抉择、也是科学把握经济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四篇:经济体制改革

当代

中国政府

结业报告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行政管理

班级:

姓名:

张晓雪

学号: 20113330134

“经济体制改革”之我见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何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必须建成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其实,这“两个毫不动摇”是十六大提出的。十七大报告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是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我国今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重要方针。这里提出的“两个平等”,即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是所有制理论的最大亮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十八届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新型工农关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和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在市场体系方面,着力清楚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宏观调控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小组,负责改则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建设法治政府和职能政府;在对外开放上,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进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在劳动就业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体制;在收入分配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无疑为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构建了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桥梁。

在改革中加强完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才是上层建筑!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看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因此,必须着眼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双管齐下,才能更深的加强深化经济的发展。否则,失灵的政治体制必然会成为深化经济改革路上的阻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各路专家不断猜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牌”。三中全会历年就是着重的经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一个主题即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经济这个话题成为全中国上下的瞩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与前几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有什么区别呢?宋世明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有七次三中全会,七次中五次谈改革,两次谈农村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啥呢?其实谈改革几乎谈的全部是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存在,相互动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特别鲜明,它是全面深化改革。记得,之前中国的官方辞令一直都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不过,这一次却变成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改革中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过去35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居于改革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潮中,二者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关系进一步融洽。“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清晰有力。上海自贸区一份不足10页的“负面清单”,更让人看到“非必要不干预”的思路。政府慎作为,市场才有活力;政府有担当,市场就有信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密切结合,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他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两种手段的长处。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中仍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更好的结合起来。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时,不仅要坚持既有的经验,更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探索,推陈创新。领会十八大深化经济改革的系列措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强化政府在提升市场机制的功能、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具体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1.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完善市场体系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严重压低土地使用价格,必然会出现低效率利用土地现象以及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气派的政府办公楼、宏伟的公共工程、超前的城市广场,背后都有通过行政划拨无偿获得土地使用权作为制度支撑;各地的招商引资热潮,更有人为压低土地使用权价格,对投资活动进行变相补贴的政策背景。只有扭转地价偏低的局面,才能激发社会各界节约用地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应当改革公共用途建设用地无偿划拨的制度,将其纳入市场化交易轨道。公共建设所需土地应由建设单位以市场价获得,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土地出让金收入则列入政府一般预算;应制订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最低价格标准,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和土地的稀缺程度相匹配;应不断完善商业用地转让的“招、拍、挂”制度,杜绝内幕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要注重发挥产业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以提高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产业政策实施,要从选择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转变为侧重功能的、普适性政策,借助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应把投资审批重点转到环境、安全、能耗、技术、社会责任等公益性指标上,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进一步完善税制,发挥税收在纠正价格信号、引导合理消费、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快内外资税制并轨步伐,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流动性日益加大。依靠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后的货币政策操作,需要更多利用利率、汇率杠杆来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需要加强银行、证券乃至保险等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以防范规避性金融创新活动侵蚀货币政策效力;需要切实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冲击;需要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增强货币管理当局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二)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1.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固然有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带动发展阶段的影响,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应大幅提高资源税率,改从量计征方式为从价计征,以改变资源价格明显偏低的局面,使价格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防止国有资源收益流失。要积极探索、完善采矿权收费制度,遏制“采肥弃瘦”、“采厚弃薄”现象,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资源浪费。要加快淘汰落后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还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应把环境治理、创造优美生活环境列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制定地方发展规划。

2.建设创新型国家拓展发展空间

要在巩固既有义务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初级职业技能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每位新增加的劳动力都接受过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大力发展在职培训,为在职员工提高劳动技能创造便利条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既有市场化程度加深的影响,也有市场化改革滞后、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影响。石油、银行、烟草、铁路等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丰厚垄断利润,发放高工资,是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应根据技术条件、监管水平、民营资本实力以及国家主导产业、战略产业的演变情况,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借助市场力量抑制部分行业工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于必须维持垄断经营的产业和企业,则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的监督和管理。要完善垄断性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营的透明度,在更大程度上引入对垄断企业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收入秩序混乱,大量灰色收入流向城镇居民高收入群体,也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灰色收入的大规模存在,反映了我国财政性资金管理不善,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反映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钱权交易和行政寻租的现状;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土地收益、资源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大量流失的现状。需要根据各类灰色收入的性质和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逐步理顺分配秩序。要建立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应当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如强化所得税征管管理,堵塞税收流失;完善消费税政策,加大对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的调节力度;建立完善物业税,控制豪华住宅建设;完善社会捐赠管理办法,鼓励高收入群体捐赠收入回报社会;创造条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对于低收入群体,则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其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强化政府在确保低收入群体子女入学、看病和养老等方面的承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即期消费水平。

转型升级的经济改革,牺牲的是一时的发展速度,超越的是“GDP至上”的落后观念。十八大以来,在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下,中国经济增速主动调控到合理区间。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增加高新技术投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多信心。虽有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在今天的中国推进改革,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谨严,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只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求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境界,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五篇:工作调研报告

仁德镇TT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县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北城新区的开发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惠及全县50多万人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仁德镇党委政府于2007年成立仁德镇TT工作站,主要负责协助做好北城新区的开发建设任务,TT工作站自成立以来把“发展经济、建设城市、维护稳定、服务全县”作为工作的目标。现将工作站成立以来的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TT工作基本情况

(一)协助完成北城新区征地工作

北城工作站成立以来,使终把促进和推动北城新区开发作为工作的重点狠抓不懈,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征地工作组不分节假日,起早贪黑,深入田间地头,踩点勘界。征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矛盾突出,全站人员发扬奉献精神,化解矛盾,全力协助完成TT征地1600亩。征地涉及中桥、北观、学府、南钟、东发五个社区,其中,中桥征地600亩,涉及4个村民小组510户农户;北观征地400亩,涉及1个村民小组91户农户;学府征地120亩,涉及3个村民小组75户农户;东发征地400亩,涉及10村民小组98户农户;南钟征地亩8,涉及1个村民小组5

1户农户。

(二)做好TT道路地质勘测及拆迁安置工作

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配合地质勘测施工队完成北一环、北二环、屏江北路、北三环四条需修道路取土样工作,同时,为方便施工,工作站还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让农户割去占用到的农作物,仅用了两个星期,四条道路地质勘测圆满完成。

为了使北城新区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工作站及早规划,对可能拆迁到的房屋、树木墓碑都进行测量、记录、登记,并让农户认定签名,共丈量清点22户简易房及树木,丈量12户需拆迁安置的主房,登记了13户人家的坟墓,TT建设范围共计1500亩,涉及拆迁的群众达100多户,目前需要拆迁的9户,TT将按照政府的拆迁政策,协调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拆迁工作。

(三)继续协助抓好TT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北城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路、水、电三大项工作。道路建设有TT6条主干道,其中,已动工的有北一环长2400米,北二环全长3400米,龙泉路1760米,规划要建的有,屏江北路1360米,屏月北路1600米,古张路1540米。在道路建设中将全力协助有关部门,确保道路建设顺利推进。

水、电是基础设施的另两大工程,工作站将积极协调做好相应的各方面工作。

(四)为加快民族体育馆建设及民族运动会召开做好服务工作

寻甸县民族体育馆于2008年10月在TT破土动工,这是TT在建的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我们将与建设方协助好,凡是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尽心尽力,绝不推诿拖踏。2009年10月,全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寻甸举办,这是全市、全县、全镇的大事,围绕民运会,我们将尽全力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为民运会的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二、TT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北城新区的开发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县城建设中来,把群众手中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搞活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团结稳定。

TT各项工作都处在探索阶段,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大,TT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目前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TT建设范围1500亩,涉及拆迁户100户。开发任务繁重,由于涉及面宽。拆迁中各种思想、矛盾、利益冲突十分明显。给拆迁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阻力。北城工作站全体人员早出晚归,认真分析各种思想矛盾,权衡各种方利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拆迁工作的特征,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及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妥善处理满足群众需要和政府财力可能的关系,合理补偿相关方面的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推动拆迁工作平稳发展。

TT基础设施产要有水、电、路三大项工作,各项各作已先后展开,6条主干道已动工的有北一环、北二环及龙泉路。水电基础建设已部分动工。但已动工工程进度不快,未动工程还未进场实施,雨季到来影响工程推进,使应完成的工程无法保证时限内交付使用。针对这问题,建议应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督查制度。建议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按质按量保证工程时限内交付使用。

单位负责人:朱照生

下载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_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为适应新形势对文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机关服务质量,XX月XX日至XX日,XX同志带领文书处调研员XX、XX、XX景等8位同志赴广东、福建等省份学习调研公文运转、办公......

    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调研报告集合15篇 工作调研报告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人们的利益发生了调整,新的社会矛盾造成上访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缠访”、“闹......

    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调研报告15篇 工作调研报告1 今年7月26日,我院组织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在副院长xxx带领下,历时三天,对我院近三年来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

    庆阳市广电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庆阳市广电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全市广电系统的体制改革,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进......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XX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工作要点”经济体制改革的17项重点任务,现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组改......

    县科技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xx县科技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 进一步深入落实成都“新十条”,扩大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参与成果共享机制,积极配合市上做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

    经济体制改革股工作职责(大全5篇)

    1.根据中央、省、市的改革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制定带全面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2.审议各部门、各单位的改革方案。3.审批各类企业集团和企业产权重组改革方案,并......

    关于延边州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关于延边州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州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任务,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