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要求:概括概述归纳总结类
申论要求:概括概述归纳总结类
(一)概括、概述类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申论要求的特点进行构思,根据行文者身份及行文对象进行布局,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一般用总分结构,突出重点部分,开头结尾做好设计。
2、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分类:(1)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2)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有无关联当然是指跟“问题”有无关联);(3)哪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原因分析,应当弄清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弄清所有有关联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巧用关联词和承接、连接词。(而且、反而、从而、进而、继而、既而、然而、因而、不但…而且,不仅…也,最终、于是、尽管……
5、注意字数不得超出规定。
(二)概括、概述类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历年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考生在“概括”方面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丢三落四,以偏概全有的应试者概括部分的答卷只概括了一部分资料,遗漏了不少重要资料,对主要问题的关联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的分析片面化或绝对化,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该部分考生可能宏观驾驭资料的能力差,更致命的是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不成熟。
2、逻辑混乱,分类不科学部分应试者在概括分类时,内在逻辑不清,所分的“类”之一是相互交叉、包含。当然,这与此同时阅读不够细致、深入也有关系。
3、认识浮浅,缺乏深度部分应试者在概括时抓不住主要问题,只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作文章,或者只就事论事做表面的文章。这说明其理论水平与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较差。
4、结构松散,中心不明部分应试者以记流水账方式将材料反映的问题罗列出来,忽视了概括(概述)部分的结构要求,过于松散,或中心问题不够突出。5、未按申论要求做题如供领导参考的材料,要求反映材料的主要事实为主,作者分析观点及尽量少,部分考生发表过多个人观点,喧宾夺主。
(三)概括、概括类能力的培养应试者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应当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1、概括的要素要清楚概括叙述的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才有实体。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但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还是人物和事件这两个要素。对其他要素、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联系的一面。
2、概括的顺序要合理对给定资料有了选择和加工之后,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得巧妙,还会产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申论的概括叙述可以时间为序,也可以空间为序,特别是要考虑其内在的因果逻辑和主次、轻重关系。
3、概括的主旨要突出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面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轻重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要构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4、概括时详略要得当哪些材料该写,哪些材料不该写;哪能些地方该详,哪些地方该略;哪些环节要叙述得快,哪些环节要叙述得慢。这种选择与剪裁的艺术,是文章写作高下、成败的关键之一。无论写哪种体裁的文章,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一样,平均使用笔墨,就会失掉吸引力。详略处理的标准,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文化虽有所不同,但概而言之,都要符合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的需要。当然,对文体的容量也得注意。要紧扣中心内容选材剪裁,务求集中笔墨把主题思想准确而又深刻地表达出来。
5、概括的线索要明晰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把相关材料联接起来,从而统贯全篇,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使读者对文章有个清晰明了的印象。
(四)概括、概述部分评卷例文评卷例文一:2000年国考题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评卷例文二:2000年国考题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噪声超标要求赔偿的事情,由于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涉及面较大,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该事件充分暴露出城市规划的缺陷,居民生活区与工业区交错并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卫生,也使得工业发展重重受阻。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以减轻工业污染。评卷例文四:(反垄断篇)概括主要问题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部门形形色色的垄断行为,尤其是政府的行政垄断行为。分析了我国垄断产生的原因以及反垄断的紧迫性和应采取的行政、法律和其他相关措施。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反垄断法》为何迟迟难以出台,同时也表达了国家有关部门将会把反垄断摆在突出地位的决心。而且材料通过对外国如何看待何采取反垄断措施的论述,说明反垄断产生的重大危害和对经济的巨大阻碍作用,并具体指出哪些行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反垄断行为,而对一些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垄断行为我们不应去责难。这给我国的反垄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评卷例文五:(反垄断篇)概括主要问题中国企业垄断行业现象明显,些企业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大,但竞争力比较弱,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企业没有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目前中国仍缺乏对垄断行业的有效管理,没有具体的法律加以惩罚,<<反垄断法>>正在制定中,但是指定法律并不是阻止垄断现象发生的唯一方法,更有效的方法是开放行业,让其他竞争者加入都行业中来。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在反垄断这方面的经验,制定与我国国情想适应的法律,更好的保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概括、概述部分课堂模拟练习1、2007年国考概述参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纠纷已成为农村基层矛盾的焦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尤其是大城市周边地区,情况更为严重。
二、土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与开发之间存在巨大差价,群众意见很大。目前的依据是1998年《土地管理法》,补偿标准严重偏低,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三、失地农民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无法解决失地后的就业和发展问题,生活难以保障,有成为流民并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四、在征地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村委会的自治组织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侵犯农民民主权利,损害农民利益。主要体现在违反《村民组织法》,不经民主程序决定重大事宜,土地补偿费用使用管理情况混乱等。
五、部分地区存在以公益性项目名义圈占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现象,严重违法,群众意见极大。农村土地纠纷已经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目前农民维权的焦点,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虽然我国政府已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审批权,并对补偿作了新的承诺,但农民有更高的期待。有专家建议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分类进行交易,并让农民直接参与定价,以保障农民得到应有的补偿。
2、模拟试卷一概述: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贸易摩擦高发期,各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争端的最大受害国。
一、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产品遭受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除了反倾销,还有反补贴、特保调查,知识产权、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贸易壁垒。
三、我国受贸易壁垒影响的行业和产品越来越多,从发展趋势来看,一定程度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应当引起警惕和关注。我国在应对贸易磨擦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企业缺乏应诉的主动性;二是企业不熟悉游戏规则而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行业内部不团结,不能一致对外;四是中国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在贸易磨擦中受制于人。产生国际贸易磨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看,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中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意识着手。
第二篇:1203概括第三方面要求-申论
昨天在编写概括第三方面要求未完成时错触发送键,被不完整的发送,今天补上。规范指的是,概括时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切忌使用生造怪癖,晦涩难懂,模棱两可的字眼,词句,或未被认可的,已被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是一项基础工程,需要长期积累和在加強练习中得以改进和提高。现在续介绍新课题:深入浅出的分析。全章分为:什么是分析,分析的类型,分析的方法,分析的要求四大部分。分析与概括一样,都是申考中较常见的题之一,只不过分析的字数要求在三百字内,分值也较低。常见题型有如下四类:单纯分析,概括十分析,分析十对策,或概括十分析十对策等。今日介绍暂到此。谢谢关注。
第三篇:1201概括的要求-申论
今天继续介绍概括的要求。总体要求是,客观,简明,规范。
一、客观。概括本身是对材料的复述。因为概括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材料,要在材料中找到依据,就不能脱离材料进行客观的描述,具体表现在内容,形式和语意三方面。一是材料的内容要客观。所有需概括的内容,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但并不等于可照抄材料,另些需要一些背景知识的概括,也要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开展推理,联想。二是表述形式要客观。一般的说,概括和分析都是给领导看的,主要起下情上达的作用,因此要尽量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不要自以为是地妄加判断或胡乱评论。是什么,该怎办,只能交由领导决定。三是语言表达要客观。概括的客观性决定了概括时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述,即按照本来的样子,是什么,象什么,都要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且使用的句式主要为陈述句,切忌使用第一人称的祈使句,感叹句,特别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使用反诘句。因篇幅关系,暂闲至此。明天续谈概括的另二方面要求。谢谢关注。
第四篇:申论:归纳概括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三步曲”
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对于正确概括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在第一遍泛读就能确定申论给定材料反映的中心内容,那么对于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的传统题型和诸如名词解释、情况综述等创新题型都是大有裨益的,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二、精读材料,分类归纳。
在第二遍精读材料时,可先概括总结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
三、合情合景,落笔成文。
在做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和身份,应试者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如题目没有身份限制,则以应试者的身份进行概括总结。在具体概述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和题目限定文体的特点,并注意字数要求。
第五篇:申论概述
公务员申论考试全面概述
一、注意申论写作的几个误区
1.申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必须把材料消化到九成熟。
2.申论考试不是个性化的考试,而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老师每天阅卷无数,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的人才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所以思想偏激,错位的文章会低分。
3.现代申论有沉稳厚重的风格,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对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的推论材料与材料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解决办法,千万要避免重议轻申。
4.主要考察概括内容,合理推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5.写作要力避学术化的倾向。
二、申论的本色
顶天立地=国家政策最前沿+脚踏实地的解决实际问题。用全面发展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1.高: 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自己,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把社会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
2.大: 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要善于升华材料,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在确定文章主题是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比如《应对突发公共时间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等题目容易得高分。
3.全:用平和中庸的风格来写文章,思维要周全,利用辩证法的原理:比如,原因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评价事件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和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要发扬成绩等等。
4.实:防止大而空,充实,即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要具体可行,立足材料,模块化运作;真实就是要结合和联系实际。
5.精:语言精炼,防止罗索,表达规范,不能随意更改政府政策的正规表达方式,总之,要模仿半月谈和政府文件报告的写法。
三、评分的标准
一二部分按条给分,减去错别字。议论部分观点正确,鲜明,逻辑严禁,分析细致,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考试的准备
1.申论考试实际上是一次模拟的日常准备工作。
2.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
3.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要像学习英语一样,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来培养语感。
4.真题一定要精做,把答案认真的写出来,模拟题的最大功能就是熟悉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