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时间:2019-05-14 07: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第一篇: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你没看过高质量的报表,你怎么就说人家的财务报表做的真好,有的时候假的财务报表看多了,难免你分不清真假。

那么如何评价财务报表质量,将是永恒的课题,起码应该是真的才对。

(一)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1.是否遵循GAAP。GAAP代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有两种财务报表,经审计的报表和未经审计的报表。

经审计的报表可以根据是否遵循GAAP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无保留意见。指会计报表符合GAAP,如有必要,审计师可以增加解释段,对重要事项进行说明。

第二,保留意见。会计报表整体而言反映恰当,但存在个别事项不符合GAAP。

第三,拒绝表示意见。指审计师不愿发表意见或者没有足够的信息以做出结论。

第四,否定意见。会计报表严重违反GAAP。

未经审计的报表也可分为四类:

第一,经审计师审阅的报表。审阅的范围和深度都比不上审计,对于报表是否遵循GAAP只能提供有限的保证。

第二,注册会计师为公司编制的报表。无论是经审计师审阅的报表,还是注册会计师编制的报表,都无法等同于经审计的报表,只有经审计的报表才能保证报表的客观、公正和一致性。

第三,公司自己编制的报表。这类报表缺少来自外界的独立性检查。

第四,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表。

这是一些公司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表,而不是按照GAAP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来编制的。

2.审计师的资格和独立性,即审计报告应当由有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出具。3.管理者的诚实度。即使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管理层也应当为报表内容承担责任。

4.财务报表的日期。为了从财务报表中得到正确的判断,关键是该财务报表反映的是公司经营周期的哪一段。

5.报表涵盖的公司范围。根据涵盖范围不同,报表可以分为合并报表和单个公司或者母公司本部报表,其中合并报表反映了二个或二个以上公司的资产和业绩,单个公司报表只反映了一家公司的情况。

(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不同公司对于类似的交易可以采取不同的记帐方法,这就会影响报表之间的可比性。例如,GAAP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有几种方法:

(1)收入,可以在销售时确认收入,也可以在合同履行时确认收入。

(2)费用,可以在费用发生时就全部入账,或者将费用资本化。如果决定资本化,该笔费用将在哪个会计期间内分摊?

(3)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折旧法或者加速折旧法。

(4)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或者后进先出法。

(三)列报项目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重要性主要是指,财务报表中如果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银行据此作出的信贷决策,那么,该项目具有重要性。客户经理判断某一项目的重要性,应该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在拿到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银行应当考虑财务报表中项目的重要性。对于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银行判断企业的经营周转情况有重大影响的科目,应当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则不必如此。对于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如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应当合并为“存货”项目列报。

(四)比较数据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其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以及与理解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以便向银行提供比较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其经济决策。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如果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是切实可行的,应当要求企业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作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无法采用某项规定。

(五)列报项目的一致性

财务报表的项目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除非出现下列情况,否则不得随意变更。

1.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2.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二篇: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改革探讨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改革探讨 2009-7-8 18:0 万齐 刘益平【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个行业竞争及经营风险急剧加大,在这种新的社会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传统会计模式下建立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较差等不足日渐明显。通过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现存问题的分析,并分析了现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以及如果改善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改革;分析;评价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市场的各种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有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价值。因此,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势在必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行财务报告不重视未来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会计主体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财务报告是一种反映过去经营状况的向后看的会计报告。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相关者来说,他们的各种决策建立在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要想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对未来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预测性信息。按照传统会计来衡量,像期货、期权之类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将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蕴涵的无穷机会与风险,以及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

2.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揭示不足。在现行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风险的这种重要性使得风险的披露也成为财务报告的一个必备内容。但现行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以附注和说明为补充的体系不能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告,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职业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的报告以外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告。

2.3 现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较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应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报告,甚至季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要。

财务报告周期过长,信息滞后。我国企业的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4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而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 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投资和信贷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改革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3.1 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重的原则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后果。不可否认,兼顾两者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大于理论探讨,但又是改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坚持的原则。

3.2 定量和定性指标相顾的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定量指标主要限于货币化历史财务数据,定性指标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对报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预测和判断,但这经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改革后的财务报告在充分揭示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标,又要有定性分析说明,如企业背景和竞争状况。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企业状况。

3.3 报表格式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主要会计信息都集中于会计报表中,采用固定统一的报表格式,无疑为报表的编制、汇总、计算机加工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况各异的不同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缚,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充分揭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应当受报告格式的限制,应予以充分揭示。在维护报表格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径揭示财务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报告的周期方面也应当适度灵活。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4.1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简化,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有64行、22行和56行数字,假想设计的资产负债表、核心收益和净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数字。两者相比较,我国现行财务报表项目明显偏多。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会计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误用,报表数据越多,误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数需使用者经过分析之后才会变得有用,缺少来自提供者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报告中增加由企业专业人员提供的分析数据必然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欢迎。

4.2 对所有者权益理论及其对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

4.3 应注意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来自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可靠的凭证作为原始证据,并遵守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符合可靠性原则。其它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

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解决得就较好,从而使它们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改革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

4.4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企业现金流量表由年报改为月报,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标,如现金净流量占赢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可行的。

4.5 保持传统三大报表,增加附注内容 

改革现在的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把三张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

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的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会计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作的解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以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就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①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② 采用与报表不同的基础编制的信息。③ 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 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在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务报告中附注的内容都比较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规定。我国的附注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高,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或另一种算法,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数据。

4.6 关注小企业财务报告

“抓大放小”历来是人们处理众多问题的基本立场。相对而言,我们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比较重视,而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过去关注不够。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业财务报告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力有限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重合的特点,建立一整套适应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体系应当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三篇: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指出,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纵观各个行业、企业的财务报告,虽然会计核算方式各有差异,报告的内容各有其特点,但围绕准则的这一规定,其财务报告的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了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的相关说明等主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改制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重要性和作用日渐突现。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最终经营成果都体现在财务报告上,它是企业经营者、股东、债权人等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各项财务指标的重要信息来源。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理性化,上市公司逐渐增加,各个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提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其相关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财务报告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其不同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准确的报告分析,使报表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理财的决策。

一、财务报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告这一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制约的,其中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是得到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进一步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财务情况的相关说明是围绕着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相关指标的文字总结。在这三部分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中主体和核心部分,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应该做到:

1、要全面地分析财务报表

目前企业的财务报表,大致包括财政部规定的主附表,财务情况表、行业补充表、会计附注表、专项情况表、以及满足本行业或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补充表等等。数量很多,要求不同,表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但总的来说,这些表都是用各项财务指标数据来体现报告期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1

这一主题,因此他们相互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分析时,如果单独分析

某个报表,是不足以全面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比如在分析“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时,不能只凭“利润表”上的营

业收入数额的大小,就判断出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的好坏,因为有些收

入可能是应收和预收的,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实现的收入都

是已经收现的,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科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本期净利润很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很少,则有可

能是应收账款变化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未来会因款项的收回而增加经

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如果再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分析则效

果会更佳。

2、合理地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确认的结果。运用相关财

务比率及一些数学计算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项目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预测业绩在将来是否能够持续。

财务比率分析有许多种,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是不

同的。对多种比率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运用在分

析时,可根据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同时,可将一定时期比

率与上年同期或同行业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等,从

多角度来灵活使用。在分析时应关注这样几个比率:

(1)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大致有: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

营业务毛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这些利润率指标都是

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价

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

比如营业利润率,它反映企业的基本获利能力,这个指标的高低反映

了企业的经营赚取利润的能力。在分析时要考虑,虽然各行业利润率水平

不同,但是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三年)应基本

稳定。另外,从公式分析,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100%,即: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总收入的比值,从指标关系看,营业利率与

营业利润成正比关系,而营业利润率与营业总收入成反比关系,即营业利

润率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在影响,就是说企业在增加营业总收入的同时,必

须相应的获得更多的营业利润,才能使营业利润率保持或提高。而营业利

润又受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主要成本费

用项目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一比率的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主营业务

收入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以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2)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对此分析可以利用“利润表”的有关项

目计算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还需要结合“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明细

表”、以及“成本费用情况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和成本费用类补充

报表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可比产品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各成本费用项目

所占的比重和增减原因等等,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进一步明确影响企业

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的降低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得最大的产出。

(3)资产质量指标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

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资产质量指标主要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

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等来体现。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要重点分析应

收帐款的质量状况,应收款项收回期限等,分析坏帐准备核算方法。对于

呆帐和坏帐,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

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

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

货的余额等,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4)偿债能力分析

严格意义上讲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偿还长、短期借款的能力。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均可以反应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短期负债作为一个资

本性来源的整体,企业总是长期占用着,依据会计准则稳健性原则,将短

期债务也包括在负债总额中,用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偿债

能力。

无论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

求,其比率有所不同。比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

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这些比率可能较低。而由生产特点

决定的生产周期长、存货数量大、应收、预收款项周期较长且数额较大的企业,如我们船舶行业,比率可能要高些,但这些高与低都是相对而言。

鉴于对企业资金安全性的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越来越受普遍关注。从债权人的立场看,关心的是贷款安全,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投资者立场看,举债经营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困难,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高也可能说明企业较好地利用财务这个杠杆,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进行生产经营。因此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高低,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投资回报率、所处的竞争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情况反映了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这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财务指标,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掌握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有好多种,比如,将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比。这个指标体现了每实现一元营业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还有许多如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等,这些现金流量比率都能处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另外还可以按照现金流量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流入和流出的同期比较,得出更有意义的信息。

现金流量的分析不仅限于现金流量表,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多方面分析。判断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入是否强劲,不仅要观察其现金流入的金额大小,还要研究其产生现金流入的结构是否合理、稳定。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这一活动在发生的当期不会产生现金流量,但是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

财务报表的附注也称为披露,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补充,是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高了报表的可理解性。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需要说明的事项等等。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第一,弥补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根据会计准则,一些资产和负债都需要估计,而估计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年限等等,这些都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为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些都要体现在报表附注上。第二,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务报表所固有的缺陷。比如.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等,虽然这些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但必须在附注中披露,因为这些可以说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再如关联性交易,企业的关联性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等等。

三、财务情况说明的分析

财务情况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报告期间内的一个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评价。报表使用者通过阅读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已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已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财务情况说明就是更全面的说明有企业的相关经营状况,它不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基础,而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总结。它为报告使用者了解、观察、考核、评价其报告期内的企业基本概况、经营业绩和生产经营状况提供重要的全面的依据。

企业财务情况说明的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战略发展目标等等方面。对于财务说明要注重掌握:第一,企业基本概况,如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产量情况,固定资产的投入、竣工,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和科研技术投入情况等。第二,企业当年产品完工情况、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情况以及与上年比较的变化,以此来了解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以便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第三,企业现金流量、企业资产结构变化情况、资产负债率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减。第四,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和发展规划等等。另外,近几年根据会计准则以及国资委监管工作专项信息要求,还增加了专项财务信息说明。比如:期初重大调整事项说明、非经常性损益的说明、资产损失管理情况的说明、政府补助情况的说明、承诺事项的说明、高风险业务的说明、人工成本情况的说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等

等。

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很多,除了前面所述的方法外还有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但是各种分析方法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营业收入”的财务数据比较,一般都做同行业比较和企业历史同期比较,但同行业由于各企业业务经营比例不同,其比较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历史同期比较,其历史数据只能代表过去,经营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提高了,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该达到的水平了等等。还需要我们做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分析比较,才能反应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

总之,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还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要真正掌握财务指标涵义和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并使之日趋完善。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工作总结,旨在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 王志远

第四篇:关于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分部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的分散财务信息,IAS14《分部报告》(1997)认为,分部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1)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2)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3)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因此,“分部报告,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不可靠而有力的工具。”(AICpA,1994,《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陈毓圭译)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发布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需要:即信息使用者总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分部报告正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关注分部信息而忽略公司的整体状况,因为分部信息是合并信息的必要补充。另外,一些投资者认为由于分部的界定,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很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地区分部及行业分部的划分往往代表着管理当局的主观意愿,因此,可能存在大量的假设,降低了分部信息的相关性。这些因素可能会令分部报告的可行性降低。199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SAFS131对分部的划分采用了“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一)关于分部的确定

影响分部划分的中心问题是风险和报酬。将分部之间风险和报酬区分开来的标准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业、地区、客户,外销销货、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产品和服务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是行业(产品和服务)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行业分部”(industry segments)或“经营分部”(business segments)和地区分部(geographical segments)。但许多企业在划分行业分部时往往太宽泛,使用户很难充分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时又分得过细,增加了大量的信息成本。合理的做法是将风险和报酬类似的产品合并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地区分部的确定也是如此。

但是,上述确定分部的方法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同时,内部管理分部的划分与对外报告分部的划分不一致,也导致企业信息成本的增加。为此,SFAS131采用“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确定分部,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而组织的分部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这种分部称之为经营分部(operating segments)。IAS14(1997)对此也有类似的规定。FASB认为,一个经营分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够赚取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一企业内的其他分部进行交易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

(2)其经营成果可被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制定者(CODM)定期检查,以评价每个分部的业绩,并做出资源向其分配的决策;

(3)编制的或基于内部报告系统形成的分散财务信息是有用的(SFAS131)。FASB认为这种将对外报告分部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统一起来的新方法,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和报酬的洞察力,了解公司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是如何安排生产和分配资源的,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未来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所以,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在实现分析目标方面,应优于以行业、产品为基础确定分部的方法。

由于经营分部信息是以公司的内部财务报告系统为基础披露的,而公司的内部会计政策则不必遵从公认会计原则(GAAp)。所以,SFAS131被认为是允许不遵从GAAp而披露会计信息的第一份准则。SFAS131代表着分部报告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它将对分部报告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按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不必将所有分部单独对外披露,只有那些相对得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即确定可报告分部。对于已确定的分部,从有益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相似未来发展前景的分部,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目标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汇总合并。当然,如果某些分部信息不合并,对信息使用者更有意义,那么尽管它们满足合并的标准,也可以不合并。所以,企业对外单独披露的分部,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分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部的合并。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必须符合重要的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都赞同:一个经营分部或地区分部,如果它取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部客户,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应将它确定为一个可报告分部:

(1)它取得的来自外部客户和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占所有分部外销和内销总收入10%以上;

或(2)它取得的经营成果,不论是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分部合并成果或所有亏损分部合并成果(取绝对数大者)的10%或以上;

或(3)它的资产占所有分部总资产的10%或以上。(IAS14,1997)

FAS131认为,一个符合上述某一测试标准的分部,如果它满足所有合并标准,它也可以与其他分部合并,而不必单独对外披露。这一规定使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为了充分表达企业重要分部的财务信息,准则一般都规定,所有报告分部的外销收入合计应不低于一个公司合并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但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以10个为宜。没有列入可报告分部,但能产生收入的其他活动的财务信息,应该汇总在一起,列示在“其他”项目中。为了充分披露这些收入,应揭示它们存在的风险和报酬,且这些收入的类型应在分部的脚注中说明。

企业确定的可报告分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可报告分部不再满足重要性测试标准时,或企业的组织发生变化时,或主要经营决策者过去常用的的汇总分部信息的会计政策发生变化时,都可能会导致可报告分部的变化。一个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与否,变与不变,有时还要看这些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程度。

三、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分部报告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资产和份部负债(SFAS131不要求在分部报告中披露分部负债),还包括偶然项目、非正常项目、分部信息与公司合并数字之间的调整项目,及分部应采用的会计政策等。这些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是指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在分部之间如何划分,即确认哪些收入、费用等要不要计入分部、计入哪一分部、计入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

分部收入指企业收益表中所披露的、可直接归属于分部的收入,以及企业收入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它包括向外部客户销售取得的收入和同一企业分部间的销售收入(IAS14,1997)。分部收入中包括权益法下分部所分享的,因联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活动带来的利润或损失,及比例合并法下分享的合资企业收入。分部收入中不包括非正常项目和利息收入、投资转让收益或债务清偿收益(金融分部除外)。

对于分部收入确认和计量所面临的两个问题是:第一,分部收入中要不要包括分部间的销售收入;第二,如何选择向分部分配收入的合理基础。对于分部间销售是否应列入分部收入,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某些分部来讲,内部转移销售占其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如果将内部转移销售冲销,将会严重抵估此类部门的收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部门间相互转移销售,并不是一般买卖双方相互独立个体的常规交易,所以不应列计为收入。但从分中报告的目标出发,为了正确考察相对独立的某重要分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列为分部收入又是合理的。因此,世界多数国家及IASC都将分部的销售收入列入分中收入。分部间销售与外销不同,它的价格确定往往是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转移价格。这种价格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到各分部的收入及业绩,所以IASC、FASB等都要求对外披露分部间转移价格的基础,及这一基础发生变化的性质和变化期间对分部损益的影响,缺少这些信息可能会降低分部信息的有用性。

什么是“合理”的分摊基础?在分部费用、分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中都遇到这个问题,但各国会计准则及IAS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认为,合理的分摊基础,应由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公司整体及分部个别情况,进行专业判断与主观认定。通常,作为合理分摊基础的有:分部工资、分部收入(可用于分摊费用)、分部资产、平均固定资产及存货占分部总数的比例等。但分摊基础再怎么“合理”,都可能存在主观、武断或不为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理解等情况。因此,企业内部在分部在分摊某项收入、费用、资产时,尽管存在着合理的基础,一个需分摊的项目,仍需首先符合各准则所规定的分部收入、分部费用等的定义。

分部费用是指分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分中的费用和按合理标准分配给分部的相关费用。包括外销费用,和同一企业分部间交易发生的费用(IAS14,1997)。此外还包括比例合并法下分部应分担的合资企业费用。分部费用不包括非下常项目,利息费用及投资转让损失或债务清偿损失(金融分部除外),权益法下企业分享的合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损失,所得税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集团管理公司费用和母公司费用。分部费用中不包括一般管理费用、总公司费用和以企业为主体发生的费用。正如1987/1988ICAEW在对所公布报告的调查中指出:“这无疑是进行公司费用的人为分配。最好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数字从分部收益总额中扣除。”(ICAW财务报告1987/1988,“A Survey of UK published Accounts”)分部收入和分部费用的差额即为分部成果。

分部资产是分部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经营资产,这些资产可直接归属于分部或可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分部。分部负债是指来自于分部经营活动的经营负债,包括直接归属于分部的负债和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负债。如果分部成果中包括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则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就应包括附息资产和附息负债。分部资产和负债中包括权益下计算的投资,按比例合并法计算应分担的合营企业的经营资产及负债。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不包括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不论是IAS,还是某一国家的准则都强调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分部中不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与其分部发生不同数量的附息债务和债权,各分部所赚取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费用,应该是总公司整体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各分部经营结果的真实反映。如果分部的成果中包括包含利息,就使得分部之间的利润或同一分部不同期间利润的比较,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从事金融活动的分部经营成果中应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对于这些分部,利息是反映其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四、分部信息披露

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基础编制分部报告,是常用的表现形式。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也不一样。从而,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所依据的重点就不同,有的企业以经营为部为主,有的以地区分部为主,而有的是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并重。这就形成了“首要的次要分部报告模型”和“混合表述模型”。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如何,决定着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是经营分部。而次要报告模型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该是地区分部,而次要分部报告就应是经营分部。

首要分部信息报告模型,不论是以经营分部为主,还是以地区分部为主,都披露比次要报告模型更详细的信息,而次要报告模型则披露相对简化的财务信息。地区分部信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客户分布(销售地)为基础,一是以资产分布(生产地)为基础。企业选择哪一种为基础来代表地区分部,要看企业各自的经营特点。

混合表述模型即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都作为首要报告模型,按相同的基础充分披露分部信息,即等量信息披露。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受它生产的不同产品和服务,及它从事活动的不同地区的强烈影响,这种混合报告方式,可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企业选择的分部报告模型,可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和报酬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选择哪一种模型,都必须遵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以尽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分部报告对外进行披露大致有三种方式:

(1)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作适当的说明;

(2)在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

(3)以附表的方式披露。多数国家大都倾向采用第二种披露方式,将分部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统一在一起,既不增加财务报表主要的复杂程序,又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的较为满意的信息。

五、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现状的评价及建议

不到十年,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切关怀下,本着发展与规范并举、服务与监管并得的原则,在筹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两个市场上市的A股股票已达800多家,随着一大批国有企业的成功上市,证券市场更担当起国企改革的重任。

我国的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所有行业,从地区分布看,遍布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重组及资源的国际流动,造就了大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集团公司。同时,随着较大型投资基金的不断上市,散户投资逐渐向专家理财转变。因此,在我国,存在着对分部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97年1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其第五条“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所披露的年报附注中应披露分行业资料。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要求股份公司以会计报表附表的形式披露分部财务状况,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证监会在《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只要求披露分行业信息,列示公司不同行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等三个指票,而不披露地区分部信息。这会导致那些行业特征不明显、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的公司不披露分部信息,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削弱了分部报告的信息量。有人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是跨国集团公司,地区分布所形成的政治、经济等差异性不明显,没有必要按地区提供分部信息。但是,地区分部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表述形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生产地虽然在国内,但销售地在国外。产品销售地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外汇管理制等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如在上海上市的浙江天然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中期每股收益较上期同期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主要产品羽绒、羽绒制品95%以上外销,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分三块,即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台湾,美国、加拿大,以及东欧各国。由于1997年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北美出现科暖,以及东南亚经济危机制影响,使公司1998年上半年效益严重滑坡,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如果该公司能够按销售地披露地区分部信息,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有关报道,对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地区分部信息对我国投资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2、行业分类多种多样,缺乏相对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行业的合并与分列,应以其所具有的风险和报酬为依据,而上市公司编报者所列示的行业显示了明显的随意性。

3、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只要求“公司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业务“若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不利于编报者筛选可报告分部,有时甚至会遗漏重大信息,例如巨额亏损的部分和占有公司大量资产的分部,就因为不符合测试标准,而不需对外单独披露。按国际惯例,可报告分部的确定,要依次通过收入、利润(或亏损)和资产三个指票的重要性测试。

4、缺乏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对分部收入、分部成本与费用、分部资产、分中收益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令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建议:

1、增中按地区表述的分部信息,地区分部信息可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方式表述,可参照IAS14(1997)所建议的首要与次要信息披露模式。例如,公司销售地分布在具有不同风险和报酬的地区,可以选择以销售地表述的分部信息为主要模式,其他形式的分部信息为次要模式。也可选择“混合表述”模式,等量列示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中采用了这种表述形式,目前证监会的要求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尚未做到统一。

2、设立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当然,再详细的分类,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公司行业分类的需要,还需要管理当局结合公司的管理和组织特点,参考行业分类标准,加之自己的判断来确定。为了避免管理当局操纵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将对内外报告结合起来,披露分部间的内部转移价格,揭示分部间的关联交易。

3、增加可报告分部的筛选指票。不应只考虑分部收入的判定指标,还应考虑分部收益和分部资产等判定指标。通过依次检验,避免遗漏重大信息。

4、财政部应尽快发布分部报告会计准则及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尤其是分中收入、资产、收益、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及披露等,指导企业编报人员进行操作。

第五篇: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附件1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规范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建设诚信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国家标准GB/T29467-2012)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质量信用指标主要由质量、标准、计量、认证、工许、特设、监督、稽查、出口检验等方面的指标构成。根据企业质量信用指标反映的不同情况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级信用程度。在A级的基础上可细分为A级、AA级和AAA级,字母数量越多,表示质量信用程度越高(质量信用风险越低)。A级评价采用百分制:A级为75分以上,AA级为85分以上,AAA级为95分以上。

第三条 凡在甘肃省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正常生产、经营三年以上,在组织机构代码平台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的企业均可申请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

第四条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和程序进行。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不搞终身制。凡评价认定的企业有效期三年,到期复评;对已认定的企业申请高一等级的,原认定等级原则保持两年或两年以上方可申请认定高一等级,否则不予受理评价。

第五条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的管理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日常监督管理由市(州)、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第二章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第六条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是在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据质量信用分类标准,通过提取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的数据,运用企业质量信用管理软件自动生成A、B、C、D四个等级。A级为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企业质量保证、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健全且运行有效,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信誉良好,无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无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违法违规记录;B级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信誉较好,企业产品质量无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无违反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记录,基本上能够兑现质量承诺;C级为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质量承诺未兑现纪录,但未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D级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由于企业质量责任给社会及消费者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七条 按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的内容和性质,实施区别管理。B级和C级企业作为内部监管依据,不对外公示。对外公示的A级守信企业,必须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评价标准组织对企业进行现场评价核实。需对外曝光的D级严重失信企业,必须对失信事实和程度复核后方可确定。

第八条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一)产品质量状况;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三)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四)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认定情况;

(五)计量管理和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情况;

(六)企业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及消费者意见反馈情况;

(七)近三年内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经营情况。第九条 经核实,申请评价企业近三年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评价资格:

(一)企业成立时间不满3年的;

(二)产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或许可证等管理范围尚未取得相应证书或证书超过有效期的;

(三)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8)认证的或证书超过有效期的;

(四)在职员工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率达不到85%的;

(五)不具备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工作场所和硬件设施等生产经营条件的;

(六)在国家、省级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存在不合格记录的;

(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故的;

(八)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并造成社会影响的;

(九)因违法经营被查处的;

(十)参与其他违规违法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章 评价机构

第十条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负责管理全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省质监局设立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评价委员会),负责制订《全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组织、领导全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质量处。

第十一条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委员由省质监局各业务处(局)及省质量协会负责人组成。

第十二条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核实工作,委托省质量协会组织。具体评价核实工作由评价组承担,评价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评审员由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认定和聘任。评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和能力: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接受过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培训;

(三)具有五年以上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或专业工作经历,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掌握评价核实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快速的反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认真履行评审员职责,严格遵守评价工作纪律,做到公正严明。

(六)与申请企业有利益关系者应当回避。

第四章 评价的程序及公告

第十三条 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核实工作一般按组织开展。

第十四条 申请A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的企业,先按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在做出自评结论的基础上,向所在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州质监局)提出申请,市、州质监局受理后,初步核实企业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然后将企业的申报材料和申请报告按时提交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第十五条 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对相关申报材料进一步审核后,委托省质量协会组织评价组开展现场评审工作,评价组视企业情况一般由2~3人组成,企业所在市、州质监局派一名观察员随同评价核实。

第十六条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现场评价核实,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评价组长依据《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级)评价细则暨赋分表》编制《企业现场评价核实计划表》,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企业及其所在市、州质监部门。

(二)现场实际评价时间视企业规模决定,一般为半天至2天。

(三)现场评价活动应覆盖企业有关《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级)评价细则暨赋分表》中的全部要素进行赋分,并做好记录。现场评价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

(四)评价组在现场评价核实结束时向申请企业反馈评价结果,并提交正式的《评价组综合意见反馈表》。同时企业对评价工作也要进行反馈,并填写《企业意见和建议反馈表》。对评价中需企业整改的,要求被评价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其整改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确认符合规定要求。

(五)评价结束后,评价组应做出评价结论并由组长签字,连同《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级)评价细则暨赋分表》报省质量协会,省质量协会汇总后,报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七条 省评价委员会办公室对各评价组的《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级)评价细则暨赋分表》和结论进行审核后,提交省评价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符合规定的企业,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由省评价委员会发文并公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质量信用A级企业将作为良好信息,在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公开发布。

第十九条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省质监局内部建立各级、各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在有效期内若发生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和质量违法记录的,取消质量信用A级企业认定,同时在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公开发布。

第二十条 各级质监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按照鼓励诚信、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基本守信企业以激励与帮扶为主,对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惩戒与淘汰机制。

(一)对A级企业,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减少日常监管频次。在企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肃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等评审时作为先决条件。

(二)对B级企业,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管和服务。鼓励和帮助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信用水平。

(三)对C级企业,列入监管重点,及时指出企业的失信行为,加大监督抽查和检查力度,帮助和监督其整改。对于已经获得质量奖励和正享受质监部门扶优扶强政策的企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撤销或暂停。对风险较大的企业进行预警或黄牌警告。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加强质量管理,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信用水平。

(四)对被认定为D级的企业,纳入黑名单,依法向社会披露和曝光其违法、违规情节;严格禁止不具备信用资质的企业生产和销售;对于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企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取缔。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申请书

    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申请书申请企业名称:( 盖章)申 请 日 期:年月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制- 1 -申 报 须 知1、申请企业应了解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2、......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评价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评价 摘 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大,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务报告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财务报告的......

    股份公司财务报告和财务评价制度[精选5篇]

    某股份公司财务报告和财务评价制度1 总则1.1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告附注和......

    财务报告(范文大全)

    财务报告医院财务报告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 加工、汇总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报告系统,用以 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 的总括性书面文件。医院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范本

    一、基本情况 公司性质、法人代表、注册资本金、经营范围,主要生产产品、内设机构(突出研发机构)、职工总数和科技人员数。二、经营情况 1、2015年各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突出......

    财务报告(精选)

    石景山二小2010年财务年度报告 我受学校工会委托作2009-2010学年度学校财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2009-2010学年度是我校快速发展的一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

    财务报告格式(范文)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

    财务报告

    一、入职培训。 ?我是在4月6日来到公司的。来到公司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和财务部的李阿姨都很关心我们。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财务部的几位姐姐给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入职培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