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质量评价

时间:2019-05-13 18: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烟草质量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烟草质量评价》。

第一篇:烟草质量评价

烟草质量评价课程论文

烟 草 香 气 前 体 物 与 烤 烟 质 量 的 关 系

烟草香气前体物与烤烟质量的关系

摘要:烟草香味是评价烟叶及卷烟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烟草中的香味化学成分对于提高烟草品质、监控卷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介绍了氨基酸、酚类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质体色素等烟草香气前体物与烟草质量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烟草,香气,质量

烟草香气前体物是指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本身不具有香气特征,但在烟叶成熟、调制、醇化和燃烧过程中,通过酶促反应和高温条件下的氧化、重排和裂解反应,可转化形成香气物质的化合物[1]。由于它既是成熟、调制后烟叶中的积累物质,也是烤烟醇化和烟丝燃烧产生挥发性香气物质的主要前体,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香气前体物在烟叶生长、成熟、调制、醇化和燃烧过程中的积累、转化和降解,将直接影响烤烟的香气风格、香气质和香气量。1 氨基酸

氨基酸既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又是蛋白质的降解产物,不仅参与烟株碳、氮代谢,而且与烟叶调制、陈化、燃吸过程所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变化关系密切,与烟叶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氨基酸在赋予烤烟色香味方面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氨基酸在有氧条件下燃烧会产生氨,影响烟气质量;另一方面,烤烟在调制和醇化过程中,氨基酸和糖类会发生非酶棕化反应,主要是梅拉德反应,形成大量具有烟草特征香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和大分子棕色化合物,如羰基化合物、呋喃化合物以及吡嗪类和吡咯衍生物等。它们不但赋予烟气烤焙香、坚果香和甜焦糖味,而且还使烟量感增加,尤其是呋喃类成分,对烟气的香味有重要作用。某些氨基酸还是烟碱合成的前体物质。

氨基酸和糖的非酶棕色化反应即梅拉德(Maillard)反应,被认为是香气成分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2]。Weybrew 等报道[3]烟叶在调制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调制后的烟叶含有44种氨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和天门冬酰胺的含量最多。氨基酸在调制过程中还可直接转化为挥发性羰基化合物。Prabhu等[4]应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游离氨基酸在烟叶调制过程中可转化形成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并且它们可进一步缩合形成吡类化合物。在烟叶醇化过程中,许多棕色化反应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将进一步转化形成大量的香气物质,如2-甲酰吡咯、乙酰吡咯、2-乙酰呋喃等,尤其是乙酰吡咯的大量增加,将使烟叶香气品质进一步改善。此外,烟草中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苯甲酸、苯乙酸、苯甲醇、苯乙醇等也是烟草中含量较丰富的香味成分之一。2 酚类化合物

烟草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其含量对烟草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颜色、香气、吸味和烟气安全性等方面。目前,在烟叶和烟气中己鉴定出的酚类及其相关化合物多达280余种,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酚和多酚[5,6]。简单酚包括苯酚、甲基苯酚、儿茶酚(邻苯二酚)等一元和多元酚,以及邻苯二酚的衍生物丁香酚和愈创木酚。它们对烟气的香吃味有一定影响,而且在烤烟醇化过程中,对甲基苯酚、对乙烯基苯酚和2-甲氧基-对乙烯基苯酚等简单酚的含量均增加。烟草中发现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单宁类的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和水解产物,如咖啡酸、奎尼酸。实际上绿原酸是咖啡酸与奎尼酸的二缩酯,它是烟草中唯一的单宁类化合物。在烟草中的酚类物质几乎都以葡萄糖苷和酯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咖啡酸、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在烟草中的含量最丰富。

多酚是烟草尤其是烤烟中重要的香气前体物,一般认为酚类化合物对烟叶香气和吃味有好的影响。多酚化合物对烟草品质最显著的影响是烟叶的颜色。多酚化合物对烟叶颜色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多酚类物质在过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易氧化产生淡红色至黑褐色的酮类物质及其聚合物,导致烟叶颜色由黄色转变为桔黄或不同程度的棕褐色;另一方面,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还可与氨基酸、糖类和矿物质等发生酶促棕化反应,形成许多分子量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复合色素。

与对烟叶颜色的影响相反,一般认为多酚类物质对烟草吃味和香气有好的影响。烟草中的多酚类物质挥发性低,燃吸过程中直接进入烟气的量很少,而且多酚类物质大多被热解成二元酚类和糠醛衍生物,其中许多热解产物对烟气的香味有直接影响,可赋予烟气清甜香和烤香。多酚类在烟草燃烧时产生酸性反应,能中和部分碱性,使吃味醇和。多酚化合物不但本身具有令人愉快的香气而且在燃吸时由于干馏、氧化、裂解的结果,产生各种各样芳香气味的成分。因此,多酚化合物被认为是产生烟草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曾有人提出用烟草的酚类物质含量与蛋白质氮含量的比值作为“芳香值”。在实际中也发现,多酚化合物含量与烟叶等级相一致,高等级烟叶多酚含量高,低等级烟叶多酚含量低。3 生物碱

烟草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目前己经鉴定出的生物碱就有20余种,但烤烟栽培品种含有的生物碱主要有4种: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其中以烟碱含量最高,常占烤烟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其它3种生物碱含量之和占生物碱总量的比例一般很少超过6%,故称这3种生物碱为微量生物碱。

微量生物碱的含量虽低,但其对烟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7-9],它们能增加烟气的刺激性,直接影响到烟叶的香气品质、可用性与安全性[10]。因此,微量生物碱的含量及其组成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依据,如降烟碱对燃吸品质具有负作用,很小的量即增加烟气的刺激性[11];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的含量越高,刺激性也越大。近来,国内外逐渐认识到微量生物碱含量对烤烟品质的负面影响,开展了对微量生物碱的定量分析,常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生物碱组成[12]。4 有机酸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烤烟中,目前己被鉴定出的有机酸己达2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二元酸和三元酸,而脂肪酸在烟草中的含量比二元酸和三元酸低得多。包括挥发性的低级脂肪酸、半挥发性的高级脂肪酸及非挥发性的多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有机酸是烟草中的酸性致香成分,它们能改善烟气酸碱度,使烟气吃味醇和芳香,对烟叶的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们被列为评价烟草品质的有效指标[13,14]。因此,烟草中有机酸的分析一直受到国内外烟草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5,16]。

高级脂肪酸在烟叶陈化、发酵过程中,在酶或非酶的作用下可形成醇、醛、酮、酸和酯等低分子量的挥发成分。饱和高级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能增加烟气的脂肪味、腊味并使之圆和,赋以烟气柔和的吸味。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能增加烟气的粗糙度、刺激性和青杂气,并产生涩味。韩锦峰等研究表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的含量与烟叶的香吃味呈负相关,它们含量过高影响烟叶的品质,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地影响香气量、劲头和余味[17]。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减少,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烟叶的成熟度;烟叶在自然醇化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呈下降趋势,它们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断裂,生成低级醛类,再氧化成低级脂肪酸并可进一步与醇类结合生成酯类,这些反应对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和青杂气,增加醇和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8]。

在烟草中还存在许多非挥发性脂肪酸和有机酸,这些不挥发酸对烟草的香气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它们具有减轻烟气刺激性的作用,可使烟草的吸味变得醇和,并能增加烟气的浓度。很显然,这些不挥发脂肪酸和有机酸可通过调节烟草的pH值,还能与生物碱结合成盐,调节烟草中碱性成分的挥发性;在燃烧过程中其分解产生的酸性片段可调节烟气中质子化和游离态烟碱的比例,进而影响烟气的吸味和香气,在卷烟抽吸过程中起平衡酸碱度的作用。到目前止已发现的二元酸与三元酸主要为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和丙二酸,这些化合物不是以游离酸而是以盐的形式存在于烟叶中。如苹果酸能改善烟气,使烟气平和、烟气浓度升高,特别是对烟碱含量高的烟叶有良好的影响[19,20]但柠檬酸、草酸的含量与烟叶的燃吸品质呈负相关,含量高导致烤烟的吃味变差[19]。总之,烟叶中低碳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品质,此时香气量大、劲头适中、余味舒适。5 质体色素

烤烟在生长过程中烟叶的质体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新黄质、紫黄质和β-胡萝卜素,烟草质体色素的总量和组成随烟草类型、品种、生长阶段、加工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新鲜烟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5%一4%,其中叶绿素a约占70%,叶绿素b约占30%。成熟烟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总量约为叶绿素含量的1/5至1/3。烤烟烟叶的胡萝卜素是由68%的β-胡萝卜素和32%的新β-胡萝卜素组成的混合物。而叶黄素类的组成为60%的叶黄素,22%的新黄质和18%的紫黄质。

叶绿素是所有绿色植物中最重要的标致性物质,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和光能转化的主要物质。烤烟中的叶绿素在未降解之前,在燃烧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青杂气,对卷烟的评吸质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其降解后形成的产物是新植二烯和植物呋喃。新植二烯是叶绿素降解产物叶醇进一步脱水后形成的降解产物,这些物质也是烤烟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具有清香气息。因此,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含量越低,所降解产生的新植二烯和植物吠喃越多,则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掌握的越好,烟叶的质量也越高。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和防止光(紫外光、蓝紫光)氧化的主要质体色素。目前己知类胡萝卜素在植物体内主要有以下功能:作为集光色素把激发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保护叶绿素分子,使其不至于被光氧化而破坏;保护脂类,调节类囊体膜的物理性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阻止脂质过氧化;感受蓝紫光,参与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作为色素决定植物叶、花、果实的颜色。烟草中类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居多(叶黄素是β-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也是影响烤烟香气质量最重要的潜香型萜烯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和热裂解产物可生成的近百种香气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构成烤烟细腻、高雅、清新的主要香气成分,也是烤烟中除新植二烯以外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分。

结语

烟草香气前体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就研究深度与广度而言,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相信随着烟草香气前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烟草香气形成机理的认识将更加全面,这对促进高香抗逆烟草品种选育、高香烟草栽培及调制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虹琦.中国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2] Leffingwell J C.& Leffivell D.Chemical and sensory aspects of tobacco flavor[J].Rec Adv Tob Sci,1988,14:169-218 [3] Weybrew J A ,et al.The cultural manage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quality [J].Tobacco lnternational, 1983,185(10):82一87 [4] Prabhu S R, Chakraborty M K.Radioactive tracer studies on carbony I generation in flue-cured tobacco[J].Tob,Int,1984,186(3):45-47 [5] Burton H R & KasPerbauer M J.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aminar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l.Plastid pigments[J].J.Agric.Food Chem,1985,33:879一883 [6] 别立洁,尹键,张婷.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绿原酸[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3):65-65 [7] 史宏志,张建勋.烟草生物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8 [8] 史宏志,L P.Bush, J.Wang,等.我国不同类型烟叶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1,(4):6-8 [9] 史宏志,黄元炯,刘国顺,等.我国烟草和卷烟生物碱含量和组成比例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1,7(4)8-12: [10] 林桂华,周冀衡,范启福,等.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2(4):8-12 [11] Roberts D L.Natural tobacco flavor[J].Rec Adv Tob Sei,1988,14:49-81 [12] Burton H R, Anderson R A, Fleming P D, et al.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urley tobacco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 [J].2.Acylated pyridine alkaloids.J Agric Food Chem, 1988,(36):579一584 [13] 周冀衡,朱小平,王彦亭,等.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14] 肖协忠,李德勤,郭承芳,等.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 刘百战,徐玉田,孙哲建,等.加料前后烟草中游离及糖苷结合态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8,4(1):1-8 [16] 刘百战,徐亮,胡便霞,等.卷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某些高级脂肪酸的分析[J].烟草科技,2000,1:25-27 [17] 韩锦峰,史宏志,王彦亭,等.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8,24(1):125-128 [18] Enzell C.R.and Inger W.Leaf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smoking quality and aroma[J].Rec Adv Tob Sci,1980,(6);64-123 [19] 金闻博,戴亚,横天拓,等.烟草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0] 关广晟,屠乃美,肖汉乾,等.不同种植方式植烟土壤养分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5-31

第二篇: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初探(菏泽市局 薛金山)

菏泽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薛金山

(山东菏泽市长江东路16号 274000)

摘要:烟草行业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继“三个突出”和“五项基础”之后,提出了“五化”要求,接着又重点强调了“争创一流的体系建设和目标管理”,对质量目标的管理更加重视、思路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确。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主阵地,若想充分发挥质量目标在体系建设中的导向引领作用,应如何进行质量目标管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笔者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际,拟就当前质量目标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商业企业;目标管理;质量管理1 质量目标管理综述

1.1 理论基础

1.1.1 管理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组织,管理也就产生了,管理是人类各项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不同时代的许多管理学家对管理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都没有脱离管理的实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目的性,即组织目标,否则组织就不会存续,从管理的实质可以看出一切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1.1.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所著《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重要管理思想。德鲁克认为目标统领工作,任何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一定的目标,并通过上下互通进行逐级分解和落实,形成一个纵向一致、横向平衡的目标体系,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人员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自我控制地开展工作,促进各级目标的顺利达成,以此来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1.1.3 质量目标

“3.2.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这是《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目标的定义,“注1”、“注2”又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做了进一步解释。

1.1.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3.2.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注”中特别指出这种指挥和控制活动包括制定“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等,“3.2.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5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3.2.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2 文件要求 1.2.1 标准要求

质量目标管理是ISO9000族标准自身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中与质量目标直接关联的条款有“2.3、2.5、2.6、2.8.3、2.9、2.11、3.2.2、3.2.4、3.2.5、3.2.8、3.2.9”等,“2.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质量目标进行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01-2008/ISO9001:2008)中直接提到质量目标的条款有“4.2.1、5.1、5.4.1、5.4.2、5.6.1、6.2.2、7.1、8.5.1”等,“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这是“5.4.1质量目标”条款的内容,对质量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诠释。ISO9000族标准中还有未明确提出而包含质量目标的诸多条款,对质量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

1.2.2 行业要求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质量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愈发明显,行业对体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要求也愈加明确。在《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指南》中对质量目标的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按照广义的“大质量”理念指出了“提高要求”;11年和12年相继提出了“体系目标化”、“坚持一流的质量目标引领”等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局最近下发的《一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价标准》中,“一流的质量目标引领”占据了30分的考核权重,更加凸显了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1.2.3 企业要求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绝大多数编制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和质量目标管理控制程序等文件,对本企业的质量目标管理活动进行了全面描述和详细规定,从质量目标的属性、范围、制定、调整、发布、测量、分析、改进等实际操作层面也做了统一要求,旨在充分发挥质量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导向引领作用。

从以上的综述不难看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充分运用。2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现状

毋庸置疑,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都非常重视质量目标的管理,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测量、分析、考评等过程管理日趋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层级清晰的质量目标体系和长效控制机制。这是大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得到的,在质量目标管理工作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就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在质量目标管理上或多或少地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量轻质”。一些企业的质量目标不是少,而是多而繁,数量是有了,质量却没了。有的公司级质量目标少则20余个,多则30余个,甚者40余个;二级单位、部门的质量目标数量可能更多;岗位质量目标的数量也不差。试想一下,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看到40余个质量目标,会不会眼花缭乱?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在哪?每个管理者可能分管若干个部门,关注如此多的下属部门质量目标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每个岗位工作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也会错乱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应主次分明、抓大放小,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肯定会分散精力、影响管理成效。况且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质量目标更应该突出“质量”,不应以数量取胜。

二是“重建轻管”。建立质量目标仅是质量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目标后续管理。大多数企业对建立质量目标体系的要求落实很到位,形成了层级清晰的金字塔形质量目标体系,但对质量目标管理的系统性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仅仅把质量目标当做一项质量管理任务来完成,忽视了通过质量目标管理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测量、分析、报送,保留相关记录以待检查,而对质量目标完成或未完成缺乏分析深度或措施力度,有时甚至出现数据打架、措施无效等现象。质量目标管理跟不上,其导向引领作用就难以发挥。

三是“重形轻实”。通过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宣贯和体系的运行,大家多数对质量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部分人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实质精髓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制定的质量目标存在重复遗漏、错乱繁杂、主次不分、脱离实际、难以测量、矛盾冲突等现象。比如卷烟销量、单箱销售额、卷烟销售收入和卷烟销售收入增长率,在公司级质量目标同时建立这三项或四项的话,就有重复的内容;有的把一些不恰当的工作指标列入了质量目标,从社会学、管理学、法理学上来说也是不适宜的;有的设置了一些公共通用的质量目标,诸如安全、教育、文件执行、计划生育、顾客满意度等,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建立这些目标并进行控制,理由可能是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对这些质量目标都有责任,有些可能还是一票否决的内容,这样一来,增加了部门或岗位的质量目标数量,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有责任的就是必须建立的质量目标吗?

以上的问题只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当前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一个简要概括,并不一定在某个企业同时或大量存在,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指出。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目标管理建议和措施3.1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全员认知

对全员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即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质量目标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使大家对质量目标管理的实质内涵和目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认识更加清晰、明确,运用“5W1H”分析法加强全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认知。Why:为什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What,什么是质量目标;Where,在哪些方面建立质量目标;When,什么时间制定分解、测量分析质量目标;Who,由谁管理质量目标;How,如何管理质量目标。可以说这是有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的基础,建立质量目标并形成文件不是目的,而应使其成为工作的激励和方向。质量目标管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者在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其本身也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

3.2 抓好制定分解,健全目标体系

3.2.1 质量目标制定原则

a)明确性。质量目标应是清晰准确的,包括其内容、数值、测量周期、管理责任等,要能为工作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而不是含糊不清、难以理解的。b)度量性。无论质量目标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都应是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和标准尺度进行测量比较的,对定性的目标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量化,以便于度量。

c)可行性。质量目标应立足实际,经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分析现状和趋势有实现的可能,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质量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其激励功能的丧失。

d)相关性。质量目标与所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应是相关的,在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目标,遵循“二八定律”,不宜面面俱到。“责任”不等同于“职责”,有责任的不一定全是本层级要建立的质量目标。

e)一致性。质量目标应与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业务分工相一致,质量目标的层级越高越宏观、抽象、粗略,层级越低越微观、具体、细化,上层级对下层级指向明确,下层级对上层级支撑明显,确保纵向一致、横向平衡、整体协调。

f)稳定性。在一定的期限内,质量目标的范围和数量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朝三暮

四、朝令夕改,否则大家会对努力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质量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与其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是矛盾对立的,适当时依据流程进行调整也是必要的。

3.2.2 质量目标制定流程 3.2.2.1 公司级质量目标的制定公司级质量目标是对本企业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展开,处于质量目标体系金字塔形结构的顶层。按照以上六项原则和上级的要求,在企业质量方针的指引下,综合分析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情况,从企业经营性指标、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战略层面建立质量目标,数量不宜太多,建议10个左右。若把企业看作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那么质量目标就是船头,目标过多就像是船头宽大,会给巨轮的前进带来较大的阻力。同样每个下属单位、部门或岗位的质量目标也应注重“质量”,目标过多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和没有目标相差无几,这是在质量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3.2.2.2 质量目标的层级展开

质量目标的层级展开是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把公司级质量目标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分工进行纵横分解,然后各层级结合工作实际,按照“3.2.1质量目标制定原则”拟定本层级的质量目标并上报审批,通过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来共同确定各层级的质量目标。

3.2.3 质量目标体系的形成

通过公司级质量目标制定及其层级展开,使得企业各层级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目标,形成了整体完善的金字塔形企业质量目标体系(如下图),县区单位自成相对独立的三级目标树。

目标体系的构建是质量目标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本文“1.2 文件要求”提及的相关文件中都对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做了重点阐述,特别是“1.2.2 行业要求”,是我们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目标体系应当遵循的规范和指南。各个企业对质量目标体系的建立都有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比如应用平衡计分卡(BSC)或关键业绩指标(KPI)等管理工具,多数企业在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有的以“自下而上”为主,有的以“自下而上”为主,有的二者并重,采取哪种模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保障质量目标体系的有效性。

3.3 重视测量分析,突出结果应用

能否有效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健全目标体系是前提,测量分析和结果应用是关键。按照规定的周期或内审、评审的需要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分析,是质量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实际测量结果与设定目标的比较,掌握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判断资源调整的需求,总结经验或查找不足,以便继续发挥优势或采取纠正措施,这是结果在反馈过程方面的重要应用。

结果应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质量目标进行绩效考核。这一点有不同的声音,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有各自的缘由。笔者认为是否考核或如何考核,应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度习惯、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对质量目标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况且绩效考核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3.4 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持续改进

质量目标管理是起于目标制定止于目标达成的一个过程,关注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过程方法本身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论。麦肯锡公司有这样一句名言:“把握好过程,结果是必然的。”质量目标建立后并非完全依靠自我而放任不管,适时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借助日常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自评等管理活动,按照“PDCA”方法加强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调整、测量、考评等过程控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也包括质量目标本身的持续改进,如目标体系的完善、导向引领作用的发挥、测量方式方法的优化、目标水平的提升、管理手段的进步等。

质量目标管理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目标制定过程必须鼓励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和承诺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提升,对质量目标的达成也很有积极的影响;目标体系的建立和控制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基础,应保证目标体系的协调统一、纵向一致、横向平衡;测量分析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结果应用要考虑企业实际,以促进工作整体绩效提升为目的;质量目标管理应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保障,甚至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一个过程都应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结语:目标管理思想是建立在麦格雷尔“Y”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乐观的人性假设在企业并不一定完全具备,因此目标管理的效果有好有差,人们对目标管理看法不一,同样对质量管理也是褒贬不一,但二者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思想、理念或方法产生,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任何一种管理其本身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局限性,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求真务实,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朱家杰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目标管理特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6年2月 第2期.〔4〕陈依群等 浅谈质量目标管理的实施〔J〕.认证认可 2006年第3期.

第三篇:医疗质量评价

医疗质量评价

医疗质量检查评价分析

今年门诊256878(上年431690人次),同比增长%,急诊21506(上年18672人次),同比增长%,出院病人数为9564(上年14847)人次、同比增长%;病床使用率为91.98%,同比下降;,病床数504张(上年504张);平均住院天数(上年6.4天)、同比减少天;手术例数为3010(上年5064)例,同比增长%;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放射检查34535(21251)人次,阳性率为60.53(73.4%);CT检查25706(21219)人次,阳性率为56.69(73.1%);心电图检查14500(11681)人次,B超检查42680(23801)人次,阳性率78.21(77.0%);临床检验56706人次;今年我院服务理念明显改善了,同时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使得我院医疗质量总体水平提高,效率提高。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病床增加。说明我院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2、医疗质量

全院总的来说,医疗质量较上年有好转,但也有不足,主要是个边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

(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

(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

四、本度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医师未书写。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3、加强各类文书的书写训练工作,以提高病案质量,规范门诊病历书写工作。

5、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中心医院质控科2017、01、26

2012年医疗质量评价

准旗中心医院第一、二季度医疗质量检查评价分析

我院于六月二十日由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我院临床科室进行第一、二季度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把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在医疗管理和日常医疗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了使临床各科对存在的不足得以及时整改,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成绩及亮点:在这次检查中,1.ICU、急诊科、麻醉科、药房等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记录齐全、认真、比较符合管理规定基本要求;2.护理管理中各类登记齐全,如医嘱查对本、急救登记本、业务学习笔记本等;3.病房管理:病区环境及床铺整洁干净;4.工作区域的各种药物、特别是各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全院统一摆放位置,固定数量,封存管理;二类精神药品和高危药品已经按照药品规范管理存放在指定地点,物品摆设整齐、标识清楚。

5、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6、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科内质量控制不到位:全院大多数科室质控小组自查不到位,活动记录差。有的科室质控记录内容虚假,不是实际操作以后的记录,没有对科室内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科内质控小组职责未发挥作用。

2、各种登记不全:医疗差错登记不全,抢救会诊记录不全,重点临床科室未落实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对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不祥,很多危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流于形式,最后讨论结果总结性不强,有的内容和病历中记录不符合,还有部分未讨论。

3、科内业务学习不到位:有些科室完全没有开展业务学习,医护有些基本操作不熟炼,说明医务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难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能力。

4、门诊儿科、门诊妇产科无门诊病历,大部分的处方金额过大,书写不合格,门诊儿科开具限制使用抗生素(两种药品:夫西地酸钠、黑黄素成为普遍应用现象)。

5、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 ⑴、主管医师对病历把关不严,不认真修改,出现明显差错。如:病史采集日提前或落后患者住院日达数十天甚至数月、数年。⑵、病历及病程书写不及时,病程记录中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不进行分析。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差,大多数病历查房记录太简单,查房所讲内容没有进行认真记录(主要指疑难、危重病人),没有反映出科主任查房的意义和价值。⑷、体温单大小便、体重有漏记现象。⑸、知情谈话不规范,病历书写字迹不清,辅检缺项,有涂改等。

6、护理方面:患者床头卡不能及时填写(新改造的病床没有放置床头卡的地方);护士与患者沟通少,不能主动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不健全,护理人员对制度掌握不全面。

7.院感存在的共性问题:(1)检查中发现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手卫生的依从性差,每科现场抽考1名医生,1名护士“七步洗手法”,操作完全正确的医护人员占50%,近半数有不同程度的遗漏或未掌握洗手指征。(2)使用抗生素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有待于提高。(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制度、方案及措施认识不足。

三、建议与要求:

1、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各科的检查、指导和督导;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兑现、有落实。

2、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要经常督促和检查科内医护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和终未质量管理,按“二优”标准要求落实。

3、各科室的质控小组要努力把质控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强调各种医疗登记的重要性,促进和完善各种登记及痕迹管理资料。

5、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特别是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书写基本规范的训练,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6、加强院感培训学习,院内通过考试、讲课、下科室抽查;科内组织自学并考核,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手卫生规范等。

总之,通过检查不难看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由于科主任及相关负责人没有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一些老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纠正,为今后临床工作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请科主任护士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落实医疗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院医疗质量质量和服务水平。

准旗中心医院质控科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烟草的质量分析报告

烟草的质量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烟草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类标准、细分市场状况、质量要求、质量检验要点、质量标准、认证状况和市场质量状况,并对我国烟草的质量状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烟草、质量、质量安全、标准

引言:烟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属大约有60多种,但真正用于制造卷烟和烟丝的,基本只有红花烟草,此外还有少部分用黄花烟草,其他品种很少用。一般来说“烟草”在台湾称为作菸草,港澳称为作烟草。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4年我国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领导、全面管理烟草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烟叶生产坚持“计划种植,优质适产,主攻质量,坚持改革,提高效益”方针,大力推行“区域化,良种化,规范化”科学种烟措施,使我国烟草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一、烟草的概述

烟草原产于美洲,印第安人发现其中含有可以兴奋神经的物质,在部落会议和祭祀活动中吸食其燃烧的烟,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国喷云吐雾时,曾经使家乡的人大惊失色,认为他们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烟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欧洲并向世界普及。18世纪时烟草才传入中国。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1579年,利玛窦把鼻烟带入广东,中国吸烟人口大升。1637年,崇祯为了禁烟,勒令以斩首示众惩罚私种私售者。不过辽东与后金苦战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却上奏说「辽东士卒,嗜此若命」,导致禁烟过程出现障碍。烟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种生物碱,具有神经毒性,尤其对昆虫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类神经兴奋,长期使用耐受量会增加,但也产生依赖性。据研究三枝卷烟或半枝雪茄烟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烟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烟草也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提取烟碱、苹果酸、柠檬酸等。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逐渐结束,烟草产业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压力增大,加上自2009年起,《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的三年缓冲期将正式结束,中国烟草企业将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将出现在包装上。此外《公约》对于跨国界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2009年开始实施之后国内卷烟希望通过广告等方式在国外市场扩大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将变得更加艰难。预计到2025年烟民的总数仍将维持在3.2亿。因此在未来的20-30年内,烟草总消费量不会明显减少。

二、烟草的分类描述

基烟,顾名思义就是基础烟草,也就是所谓的原料型烟草。烟草分为原味烟草与调味烟草。不论是原味烟草,还是调味烟草,都需要基烟来进行调和与搭配,目前基烟主要分为七大类:

1、弗吉尼亚,产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金色,味道甜美,伴有木香,燃烧过快,手调烟草时不宜使用过多。

2、白肋,产于美国田纳西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黄绿、黄棕色,极易吸收其它烟草香味,调配主料,强大需求促使其产量巨大。

3、马里兰,产于美国马里兰州。深棕色,主要用来增加为其它烟草助燃。

4、百里科,产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深茶色,慢火、强劲、香味神秘,主要用作配方辅料

5、拉塔吉亚,产于叙利亚。深黑色,香味浓烈,少许使用即可展示其风味,英式配方必备。

6、土耳其,产于希腊。稍暗的金色,微香,燃烧均匀,主要用作配方调料。

7、板烟,暗色,调味基烟,经糖、枫糖、郎姆酒等调味,味道浓、甜、温和,少数独特的烟草以此调和。

两大类烟草:

1、原味烟草,简称英式烟草。不添加任何天然或人工香料。

2、调味烟草,简称调味烟草。添加各种天然及人工香料。按照调制方法,烟草主要分为晾烟和晒烟。晾烟一般分为深色和淡色两类;其中淡色晾烟包括白肋烟和马里兰烟,深色晾烟包括雪茄烟和地方性晾烟。晒烟包括香料烟、黄花烟和地方性晒烟。

按质量及类属共分 5 级。分别为精选级,优级,良级,尚可级和劣级。评定指标是烟草的均质性,质地,熟度,油分,强度,色泽等。这种鉴定方法和咖啡的相类似。

除按物种的植物性状分类外,类型和用途也是烟草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烟草的性质及其可用性均随品种、生产区域、生产方式与调制方法的不同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制订烟叶商品标准对烟草种植者和产品制造商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先按烟草的调制方法(晾、晒、熏、烤)、生产区域和使用方式(卷烟、雪茄、斗烟等)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烟叶的生长部位、颜色、质量和成熟度等因素进一步细分。例如,可以按国家如美国、巴西、津巴布韦和中国将烤烟大致分为几类,又可根据烟叶的特殊性状确定这些国家的特定产区,如美国的老烟区、中部烟区、北卡罗来纳州东部烟区、南卡-北卡州界区和乔治-佛罗里达州交界区,以及津巴布韦的高原产区和盆地产区。烤烟主要作为卷烟和斗烟配方的填充或主料烟叶。

三、烟草的质量要求

卷烟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其中甲、乙、丙、丁各级又可分为一、二级,加上戊级共计九个等级。卷烟等级不同,其质量规格也不同。

(1)烤烟型:甲一级卷烟,颜色金色或橙黄,光泽油润,香气浓郁、谐调、纯净,入喉醇和,余味纯净舒适。如熊猫牌、中华牌等。甲二级香烟,颜色正黄或深橙黄,微不均匀,微有白点,光泽油润,香气充足,谐调,较纯净,入喉和顺,余味舒适,如牡丹牌、古田牌。乙一级卷烟,颜色浅黄。微有褐色烟丝,颜色微不均匀,略有白点,光泽不甚油润,香气较充足、谐调,似有杂质,入喉较和顺,余味较舒适,如前门牌。乙二级卷烟,颜色浅黄,赤黄,微有深褐色或青黄色烟丝,颜色微不均匀,有白点,略有光泽,有香气,略谐调,略有杂质,入喉较和顺、略刺,余味微不舒适,微滞舌,如飞马牌。丙一级卷烟,颜色褐黄,略有探褐色,青黄色烟丝,颜色较不均匀,光泽暗淡,较有香气;不够谐调,较有杂气,入喉略刺,余味较滞舌,如海棠牌。丙二级卷烟,烟丝褐色,略有深褐色、青褐色、黑褐色烟丝,光泽暗,略有香气,不谐调,有杂气,入喉略刺,余味滞舌,如鹭江牌。丁级卷烟,颜色褐黄,有青色、青褐色、黑褐色烟丝,光泽灰暗,香气平淡,不谐调,杂气较重,入喉刺,余味舌滞涩口,略有苦味,如勇士牌。戊级卷烟(经济烟),颜色深褐,有青色,黑褐色烟丝,光泽灰暗,香气平淡,不谐调,杂气重,人喉刺,余味滞舌涩口,略有苦味,如丰产牌。

(2)混合型:甲级颜色棕色和深黄色,微不均匀,光泽油润,香气浓郁,谐调,纯净,人喉和顺,味浓,余味纯净舒适。乙级颜色深棕和褐色,略不均匀,略有白点,光泽不甚油润,香气较充足,略谐调,似有杂气,入喉较和顺,味较浓,略刺,余味较舒适。丙级颜色棕褐,光泽不油润,香味淡薄,粗糙,不谐调,有杂气,入喉有刺激余味不够舒适。

(3)晒烟型:可分两个等级。甲级颜色赤黄和黄褐,微不均匀,光泽甚油润,香气浓郁,谐调,较纯净,入喉较和顺,味较浓,微刺,余味较舒适。乙级颜色黄褐和棕黄,略不均匀,有白点,光泽暗,有香气,略和谐,略有杂气,人喉略刺,余味较滞舌。

油润:烟丝光泽鲜明,有油性而发亮。香味:对卷烟香气和吃味的综合感受。味清雅:香味飘溢,幽雅而愉快,远扬而留暂,清香型烤烟属此香味。香味浓馥:香味沉溢半浓,芬芳优美,厚而留长,浓香型烤烟属此香味。香味丰满:香味丰富而饱满。谐调:香味和谐一致,感觉不出其中某一成分的特性。充实:香味满而富有,实而不虚,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出来。但比半满差一些,即富而不丰,满而不饱。纯净:香味纯正,洁净不杂。清新:香味新颖,有一种优美而新鲜的感受。干净:吸食后口腔内各部位干干净净,无残留物。醇厚:香味醇正浓厚,浑圆一团,给人一种圆滑满足的感受。浑厚:香味浑然一体,似在口腔内形成一实体,并有满足感。细腻:烟气粒子细微湿润,感受如一下子滑过喉部,产生愉快舒适感。浓郁:香味多而富,芳香四溢,口腔内变有饱满感。充足:香味多而不欠,但却不优美丰满。余味:烟气从口鼻呼出后,口腔内留下的味觉感受。

四、烟草的市场质量状况

我国烟草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而是实行专卖专营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对我国烟草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专卖即垄断经营的意思,是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国家对某种或某些商品实行的具体管理制度,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实行的是完全专卖、国家专卖的专卖形式。

烟草专卖制度确立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保证了烟草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有效的制止了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后,在全国关停了300多家计划外烟厂,克服了分散体制下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优材劣用、粗制滥造等弊端,极大的减少了资源浪费和财政收入流失。

二、打击了各种违法经营活动,有力的维护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多年来,各级烟草专卖管理机关把加强内部管理和打击“假、私、非、超”作为专卖工作重点,清理整顿卷烟自由批发市场,查处了一大批要案,维护了烟草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三、烟叶生产稳定发展,上中等烟叶比例有较大提高,“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的科学种烟措施得到大力推行,基本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发育不全、营养不良、采收不熟、烘烤不当”等问题,烟叶质量稳步提高,上等烟叶的比重由1983年的1.4%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中等烟叶的比重由48.3%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全国烟叶良种化面积达到90%以上。

四、控制了卷烟生产总量,调整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全国卷烟产量由1978年1182万箱增长到2003年的3578.3万箱,增长了3.03倍,同期卷烟工业总产值由62亿元增长到2179.1亿元,增长了35.1倍;卷烟产品档次结构不断提高,滤嘴烟占总产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0.6%提高到2003年的99.7%,2003年36户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卷烟产量2348.1多万箱,占总产量的65.6%;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不断改善,单支焦油含量已由过去的30毫克降到2003年的14.3毫克左右,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卷烟品牌稳步的走向市场。

结束语:如果说思想观念的更新是烟草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那么提升烟草企业的经营水平,则是卷烟企业在大变革中获得发展壮大的手段。烟草企业要想适应新的体制,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在“五大能力”的提升上下工夫:提升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与市场需求适应的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以产品为中心的核心制造能力,提升以成本管理为目的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辐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保江,衡丙权.世界烟草发展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2009.[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编.广东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烟科[2006]822号)[Z].2006.[5]王献生,张忠锋,肖炳光.中国烟草育种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7

[6]王伟峰.目前烟草农业科技的思考与发展[J].河南农业,2009

第五篇:烟草集团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烟草集团质量管理方法研究(初稿)

摘要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关键词: ***烟草集团;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 绪论

1.1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从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采用价格竞争的手段难以取胜,能够取胜的法宝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优良质量。正如美国管理专家哈林顿所说,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的战争,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三个过程。

1.质量检验阶段:它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和仪表,检验方法是以对零件与产品进行全数检查和筛选为主,它的基本方式是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出厂。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随着现代应用数学的发展,数理统计原理、概率论被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存有条件的地方广泛推行抽样检验,利用控制图对大量生产的工序进行动态控制,有效地防止了废品的产生,减少了不合格品,减低了成本。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全员参与基础上的管理,有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对全过程的管理和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三全&;组成的对生产的全面控制。

1.2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质量管理人才因为自己的努力的失败而失去对自己所知的质量管理思想的信心,这一点在很多企业中出现的模式化表面化或者是人浮于事就可以看出!

二、企业管理者因为质量管理的成果的不显著或是因为理想化的程度的差异而失去对质量管理人才的信心;这也同时从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可以看到!

三、广大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管理微环境中出现质量管理与质量需求的矛盾,一方面是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失去信心而倍感珍惜,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微环境中质量管理的不力而让企业走上另一条坎坷的征途:发展与需求的磨擦!这是一个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问题:管理中到如何境地才是成功?怎样的管理环境才能发挥管理职能的最佳?

第一,企业负责人没有深入贯彻质量意识,而关心的仅仅是企业的盈利、现金收支等指标,作为这一部分人来讲,一提到质量就会想到要耗费资金、加大投入,不如得过且过,对于质量成本没有一个框正确性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区分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真正涵义,找不到既能很好的控制质量成本(非符合性成本),又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第二,企业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分汗水一分回报,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过程的质量把关,行使质量检验职权的部门在企业内成为鸡肋,人员得不到培训、检验能力得不到提高、检验力量薄弱、检验手段得不到更新再加上检验岗位待遇偏低,结果形成了不良循环,致使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第三,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去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 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而众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对QC 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仅仅能够制作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证明组织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QC工具来控制质量了。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缺失也是制约其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对于质量管理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企业虽然也有一部分懂质量管理的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缺少实战能力,他们仅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理解,但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面却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过程控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这部分人员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以及缺少强有力的权力支持,同时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

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1.3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

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5.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精神支柱

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现代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2.***烟草集团的基本情况介绍

***烟草(集团)公司于1993年由原***市烟草公司所属企业改制组建,拥有一流水准的现代化卷烟工业及其烟草储运、印刷、机械、材料等配套工业,并涉足商业、物流、宾馆酒店等行业,是一个以卷烟工业为主的,多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大型企业。

***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烟草(集团)公司,是一家工商一体,以京津沪卷烟工业为主的,公司拥有一流水准的卷烟工业及烟草储运、印刷、材料等配套工业,并涉足物流、酒店以及金融保险等行业,控股、参股企业达到50家。2010年,公司累计生产卷烟260.96万箱,销售卷烟 269.93万箱;实现工商税利587.3亿元,利润150.3亿元;净资产达701.01亿元。公司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的脊梁&;优秀国有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市质量金奖&;等多项殊荣。公司紧紧围绕行业&;532&;、&;461&;品牌发展目标,积极实施以&;中华&;为核心的&;1+3&;品牌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加快建设&;中华专线&;项目,全力打造凸显&;中华&;&;五个之最&;和原产地竞争优势的中式卷烟百年品牌;着力保持&;中南海&;国内混合型第一品牌地位,深入挖掘&;红双喜&;喜庆文化内涵和&;熊猫&;独有品牌价值。公司出品的&;中华&;、&;中南海&;、&;红双喜&;和&;熊猫&;等名优卷烟畅销国内、远销海外。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创造价值&;理念,积极打造***烟草商业&;海烟&;服务品牌。通过优化以&;精准营销&;为主要模式的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提高市外市场建设水平;通过构建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商协同、集约经营&;为主要特征的30000余家卷烟销售网络,持续推进市内精品网络建设;通过加强品牌、市场和客户关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集团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海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树立了***烟草&;诚信、共赢、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公司着力增强多种经营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提升以&;王宝和&;为龙头的宾馆酒店业和老字号品牌形象。王宝和大酒店、***大酒店、中华园大饭店、海烟大酒店等宾馆酒店,以及&;王宝和蟹宴&;、&;长春食品&;、&;叙友茶庄&;、&;哈氏西点&;等老字号品牌,在促进集团经济、扩大集团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公司正按照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发扬&;和搏一流&;企业精神,坚持&;做精做强&;战略思想,抓牢&;发展、改革、规范&;工作主线,着力彰显集团的发展力、制造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五个上水平&;,努力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气势,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迈进。

2.1 企业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将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容量扩大,挑战更多。虽然我国烟草实行专卖制度,但随着整合力度的加大,国内各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而且。一旦专卖制度实现放开,我国烟草企业将卷入一场全球化市场竞争行列。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含义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需求放在首位。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当今,质量问题已不仅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三鹿&;奶粉事件敲响了悬在每个企业的警钟。质量对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以及国家强盛和在国际上声誉、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讲,没有质量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更没有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已成为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企业没有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可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在各类企业范围内掀起了质量管理的热潮,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相当一些企业中推行质量管理的工作还存在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2.1.1 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认识理解不够深刻

一方面,领导往往认为只要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就万事大吉,殊不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价,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的&;差&;,它注重过程,既不能对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诊断性&;评价,又其考虑的范围不是那么更&;深&;,更&;广&;,更&;全&;;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只是把质量管理当作职能部门的事,没有真正把质量看作是企业的生命,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三是企业对质量管理基本的工具与方法不想用、不常用、不会用。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使得企业质量管理始终停留底层面,不能使得其得到创新和发展。

2.1.2 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认识

质量直接成本的增长与公司利润率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质量成本提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公司利润率,相反也会有相同的效益,这就令管理层出现一种质量管理成本的投入疑虑,而且很多的公司决策者并不清楚质量成本应该的比例问题;质量管理的提升到全员管理的时候的人员素质要求与公司全面管理素质的冲突体现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时的矛盾:人员素质的提升就会让企业花更多的培训投入和人力储备,因为素质提升过程的计划把握问题同样由于某些客观的要素而中断或停滞不前。形成的损失与收益失控的局面也会让决策层看不到出路。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人员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众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对QC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仅仅能够制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熟练地应用QC工具控制质量了。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缺失也是制约其治理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1.3 缺乏真正意义上质量管理人才

大部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仅仅限纸上谈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虽然也有一部分懂质量管理的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缺少实战能力,他们仅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理解,但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面却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过程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这部分人员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以及缺少强有力支持,同时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1.4 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因顾客的要求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其心态仅停留在为了拿到一张证书上,那么,肯定会陷入两套体系的困境中。

2.1.5 全员参与的程度低

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是被动的,意识不到自己的工作质量不好会对企业带来哪些损失,工作缺乏积极性。

2.1.7 执行力度低

企业由于内审员水平有限在加上人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每次内审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游戏问题也很严重。久而久之也就普遍形成了一种习惯经验&;没有通不过的检查。流于形式的检查使得广大员工产生了&;检查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也未能纠正。

2.1.8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部分人员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仍停留在对QC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对质量管理工具的理解、应用知之甚少。解决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注重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自身的质量管理中离不开具有巨大凝聚力的团队和高素质的人才,要不断地提高员工质量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要求。因此,广泛而深入的培训可以增强经营者和员工的意识,熟练掌握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必须的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有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质量培训,建立人人懂质量管理知识、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的人力资源体系保障。

培训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组织自身和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训练,使之提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艺、能力,以及态度等素质,以适应并胜任职位工作。其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分为知识培训、职能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三种。

知识培训:是员工获取持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员工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及专业知识,才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职能培训:知识只有转化成技能,才能真正产生价值,我们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百分之一百业主第一&;,员工的工作技能,是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产生最佳效益、获得发展的根本源泉。因而,职能培训也是培训中的重点环节。

素质培训:员工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他们给企业带来的很可能不是财富,而是损失。而高素质员工,即使暂时在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但他们会为实现目标而主动、有效地去学习和提升自我,从而最终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此类培训是企业必须持之以恒进行的核心重点。

3.2员工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从各自生活的地方来到同一片屋檐下来做同一件事情,本身就是种缘分,如果员工在窝里斗那怎么去服务于大众呢,所以员工间要多沟通、多交流,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假如以每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的话,人们从参加工作到正式退休,差不多有1/3的时间都在跟同事相处。所以,同事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在职场中一定要记住,与我们面对面的是同事而不是冤家。

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和气。因此,与同事有意见分歧时,一是不要过分争论。客观上,人接受新观点需要一个过程,主观上往往还伴有&;好面子&;、&;好争强夺胜&;心理,彼此之间谁也难服谁,此时如果过分争论,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响团结;二是不要一味&;以和为贵&;。即使涉及到原则问题也不坚持、不争论,而是随波逐流,刻意掩盖矛盾也是错误的。面对问题,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要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实在不能一致时,不妨冷处理,表明&;我不能接受你们的观点,我保留我的意见&;,让争论淡化,又不失自己的立场。许多同事平时一团和气,然而遇到利益之争,就当&;利&;不让。或在背后互相谗言,或嫉妒心发作,说风凉话。这样既不光明正大,又于己于人都不利,因此对待升迁、功利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心胸狭小的人总会以损伤他人的自尊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可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双方不仅都不能赢得友谊,还会反目成仇。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俗话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自己又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有一方主动打破僵局,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隔阂。

面对自己的不利情形,我们为什么不微笑地面对生活,友善地对待周围同事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并没有把重要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了算计同事上。任何事都是一把双刃剑,你这样做的次数越多,所受到的伤害就越大。结果使得你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那时你的工作效率怎么能不降低呢?因此,坚持多干事,少嫉妒和算计别人,是处理同事关系的重要原则。3.3经理应与员工多沟通

经理要设身处地得为员工多想,不能说天就是地,理论还要结合实际,要尊重员工,多为员工考虑,多和员工交流和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致增加员工的积极性。3.3.1 尊重员工

尊重员工首先是尊重员工的言行,人事经理应该最大限度的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沟通,而不是对员工的言行不闻不问。让员工能够在人事经理面前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尊重员工还表现在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环境,有着各自的背景,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会不尽相同。只有尊重员工的价值观,才有可能让他们融入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中。

人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他就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你。人事经理与员工相处时也是如此,你对员工的态度也就是员工对你的态度。不要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就可以让员工更加尊重你,虽然员工不会当面对你进行评价,但员工私下里对每位管理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取决于你对员工的态度和你的能力。3.3.2不要随意评价员工

经理由于对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比较了解,所以会有意无意的进行一些比较和评价。这种比较和评价并非绝对不可以,但它必须是公正的,并且是有意义的。对于一些随意的评价,最好能尽量的减少。而且经理应该对公司每位员工充满信心,让其心灵上受鼓舞,发挥其潜质,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亲近或疏远员工。对于部门经理而言,他需要对自己的下属能够公平对待。

3.4重视企业的管理基础

加强***烟草集团的质量管理,离不开领导者的重视,领导者要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带头学习和宣传ISO9001、TQM等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志,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树立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把质量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树立大质量观;其次,亲自主持制定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参与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再次,树立质量权威,企业应设置专职质量经理(厂长),配备高素质中高级质量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3.5 重视文件的编写并宣传贯彻

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以保证其有效性。对企业原有的一些文件,包括产品标准等要予以继承性吸收,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编织成符合标准要求,又能体现运行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能够实际应用。企业在运行ISO9001标准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文件编写有问题,如照搬别的企业的文件,或是在文件编制过程中没有遵循企业实际。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毕后,应该花大力气在企业贯标,宣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体会文件编写是否适合企业实际,可以操作并推行;二是让全体员工理解文件并能自觉执行。这样才能使员工更了解标准要求,把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使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3.6兼容并包

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经过了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即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的概念最初是由菲根堡姆于1961年提出的。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经。它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和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这八项原则,明确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永远是进行时而非过去时。***烟草集团在通过了ISO9000认证后一定要量力而行,持续有效地开展内审,全员参与,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建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机制。严格按 PDCA循环来执行,以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加强体系文件的适宜性质量体系文件时体系运行的依据。大多数企业本身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能很好的管理企业。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将原有的管理制度纳入,使现有制度和体系文件充分融合。这就要求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本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职责范围,并对标准有深刻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不能只停留于空洞的说教上,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类别和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管理基础和员工素质等因素,讲ISO9000标准要求和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有机整合起来,才能达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真正起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起的作用。文件制定后,应随着标准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以满足标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3.7加强内审

提高检查效果要提高内审的效果,应培养企业自己的内审人员。内审员不只是ISO9000标准应知应会的人员,而是掌握ISO9000标准且有一定深度,同时了解公司的生产工艺过程,并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技能,不仅有能力组织公司内部的体现审核,还能够协助完善公司的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地运行而不流于形式。

3.8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从人、机、料、法、环等质量控制要素来看,人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提高质量意识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以质量为中心,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售后服务,使企业快速壮大。此外,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质量意识,使员工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到全员重视产品质量,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人人是质量监督员。

4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准备与策划 4.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配套的制度及考核体系,一切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要制定包括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标准管理、质量检验、市场信息反馈等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件,并在过程中严格执行,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执行各项检查制定,并做好记录和执行工作,对于重大事故必须同有关部门检查到底,并做好现场标识和质量跟踪。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并落实到位,才能避免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将质量与薪酬挂钩,奖惩分明,深化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在现代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借助信息技术的质量工具的不断更新,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因此,使用信息化管理,也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要依托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数据体系,实现对产、供、销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多种界面实施各类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自动汇总,可实现上下工序链接查询等功能,对生产线进行工艺技术质量数据信息实时监控、分析。通过质量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所有质量数据进行提取,对产品的所有质量检测记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统计和汇总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掌握主要质量指标,并对企业的质量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准确反映公司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公司的管理层和质量控制人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和降低公司质量成本。

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应组成工作组,编制计划,确定组织宗旨和方向,以此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类型,分层培训理解标准,创造全体员工增强意识、充分参与的环境、激励他们的才干,为实现目标做贡献。思想准备:首先,领导要先行一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认真学习,明确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意义、目的和方法,掌握该标准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组织实际进行对照,认清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通过贯彻标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产生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性。要把贯彻ISO9000族标准工作提到企业领导层的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由企业最高领导层作出决策并明确由最高领导者本人或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其次,进行培训运员。贯彻标准必须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培训。对各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纲,提出不同要求。企业领导人员重点是了解标准的由来,掌握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用途,理解贯彻标准的意义。组织准备:根据组织具体情况成立不同规模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领导者或由其委托的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更方面的分管领导者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组织协调和决策。具体职能是:1)统筹安排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2)审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计划。3)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方案。4)协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5)督促、检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进度,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4.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是通过制定质量目标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首先应调查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现状,针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对照ISO9001:2000标准找出差距;第二是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过程进行识别,包括这些过程的程序和相互作用,确定和分配质量职能;第三要确定所需的资源和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第四是根据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提出必要的措施,实现策划和实施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最高管理者必须亲自主持,管理者代表应做到自始自终参与,各部门的领导也应参与,还有组织一个专门小组进行具体的策划工作。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全体员工参加,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并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1)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和准则,它具有宣传性、鼓励性、制约性。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质量方针:行为工作,方法科学,测量准确,服务及时,该单位的质量方针中&;行为公正&;就具有宣传性,用来表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做事准则。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以质量方针所提供的框架展开,为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相关职能和层次要依据组织的质量目标要求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活动中。从体现对顾客承诺的角度,质量目标往往既可与产品性能有关,如产品的使用寿命、维修保障性、服务的及时性等,又可落实到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如产品的合格率、报修等候时间、服务等候时间等。从体现持续改进角度,目标与顾客的满意度有关,在设立顾客满意度目标时,要同时考虑满意程度的表达方式及信息收集和统计的口径。质量目标时可测量的,而且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以便比较实施结果,进行持续改进。2)过程分析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先识别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改进有关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确定过程: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大过程,再识别每个大过程中包含的子过程。2)确定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接受输出的对象和过程之间的接口。3)确定每个过程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以及提供者。4)确定过程的能力和输出结果的测量准则和方法。5)确定过程的责任者,包括外报过程的供方。

为实现某个目的,就要有过程和活动。所以&;过程&;是客观需要的。但为达到某个目的可以策划出不同的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过程&;又是需要策划的。所谓识别过程,就包含着研究为达到某一个目的的可能有几组过程的组合,从中选择最佳的一组过程的组合。

3)体系应用选择

根据产品结构、组织规模、资源确定体系和合理删减理由。删减仅限于ISO9001:2000标准要求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删减的可能原因:

(1)组织所提供产品的性质方面

如果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性质不要求执行某项活动或不存在某一过程,则可删减某一过程。

(2)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方面

只有在不影响组织提供产品服务功能,且不免除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才允许减免。相反,如果顾客对产品的服务功能和其产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时,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得删减。

4)分析体系要求并设计体系结构

对照标准要求找差距,逐条分析体系各项条款,评价职能、职责和产品质量的相关度的影响。根据产品特性参数实现的难度,安全性、经济型、复杂性等因素,反复权衡、分析、在综合研究确定体系结构方案。5)职责分配

职责分配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即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每项条款的主管领导,主要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及其相应的权限,并在组织内沟通,以便指挥和控制质量活动,实现质量目标,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可以采纳多种沟通形式,如制定组织机构图、职能分配表、发布任命书等,在质量文件中阐明职能与职责划分及其接口,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有关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管理评审,不断改进和完善。4.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组织是需要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是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价值是便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所以编制质量管理体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资源。因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方式和程度必须结合组织的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素质综合考虑,不能找个模式照搬,也不必抄标准的条款。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

A)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B)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 C)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

D)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 E)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

F)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结果提高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及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根据策划分析后所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进行文件化。

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A)符合性——应符合并覆盖所选标准或所选标准条款的要求;

B)可操作性——应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控制要求应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度,而不是越多越严就越好;

C)协调性——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针对编写具体某一文件来说,应紧扣该文件的目的和范围,尽量不要叙述不在该文件范围内的活动,以免产生不一致。

5提高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5.1全面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认真研讨并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在于产品的质量.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水平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质量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讲,质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讲都不过分。我们应当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这一认识贯穿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策略.措施的实施当中,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不得有丝毫的动摇。5.2 学习质量规则 培养质量意识

要参与竞争,首先必须要懂竞争规则。国际上已经针对质量要求制定了许多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步骤等,如ISO、IEC等。同时每个国家或地区还有自己的标准、技术要求。但仅仅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销售的区域,了解当地的相关要求。标准、规则的理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质量意识,不断推进提高质量水平的进程。

济钢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断深化、不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并且提炼成简明的口号进行宣传,促使全体员工确定正确的质量观。如&;质量保证不仅是炼钢、轧钢工序的目标,而是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直到用户使用全过程质量保证&;、&;精料、精炼、精轧、精品&;、&;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及&;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等新质量观。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济钢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5.3 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群众性质量攻关水平

国内外很多优秀知名大公司,都从&;精品&;入手,把企业理念设计成为有特色的&;精品理念&;、&;精品精神&;、&;精品营销&;、&;精品文化&;。&;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经营理念,是济钢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产品质量,加上精品服务已成为济钢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根本。济钢把以中板和中厚板为主的产品做精,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原&;精料、精炼、精轧&;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开创出一条精品发展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精品强国,满意世界&;的企业理念、&;每天从求新开始&;的企业精神和&;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经营理念,以及追求精品为目标而展开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资源观、管理观为内容的精品文化,构成了企业的最高意识形态系统,为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

济钢以创新的思路,从制度上、形式上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影响产品实物质、制约效益提高的质量问题,深入开展多种质量攻关,有管理型、服务型、指令型、&;课题承包&;型等。有的攻关活动跨部门开展,有的攻关活动则与外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铁前系统实现了现场完成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试验的制样,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质量,可更好地指导生产;炼钢系统通过开展质量攻关,钢板星裂大幅度降低;轧钢系统解决了小型材弯头、中型材毛刺、调弯质量缺陷以及中小型材包装、标志质量等问题;通过联合质量攻关解决了济钢中板厂钢板分层和中厚板星状裂纹,使中板和厚板正品率稳定在98%以上。

5.4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质量管理应当始终围绕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通过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赢得顾客、争得市场,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营绩效。质量管理所要实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来自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以及经营规划和计划。然而,在我国不少企业中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或企业宗旨)和经营战略,许多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其质量方针往往只是咨询人员的创作或是从职工中征集来的质量格言,并非是来自企业的总体经营方针,这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少企业并无明晰的总体经营方针。如何把在2000版ISO9004标准中确定的质量管理目标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应制定实施质量改进计划,对不同时期暴露出来的影响产品实物质量、制约效益的突出质量问题,及时开展攻关和质量改进活动。几年来,济钢坚持定期召开集团公司质量例会,定期开展钢铁产品实物质量评价工作,定期抽查入库产品,研究质量改进建议和意见,严格纠正措施,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分析、检查、验证、通报,加强每道工序的约束力度,以创国际市场品牌的意识,能动性地开展改进质量进步工作。

5.5 掌握并应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多数企业是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甚至还不够完善),直接进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或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对以统计技术为主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反映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上。所以,全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及培训,以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已列入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企业职工的知识补充与更新。企业除了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述学习之外,还应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并将一些基本知识列入作业人员岗位晋升的应知、应会内容。

5.6 坚持企业经营以质量为中心

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以及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负有主要责任。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系统上有问题。许多推行质量管理且取得成功的企业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企业领导者是否重视质量,是否具有坚定的质量信念,是否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和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下大力气,认真抓好,是质量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

5.7 增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并提高素质

要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质量法制观念;企业要切实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对于重点岗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教育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员工结合本职岗位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动力源泉。

5.8 积极利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监督机制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机制,严格把关,层层把关。反复开展PDCA 循环。学习和借鉴摩托罗拉公司推行6S&;零缺陷&;的可靠性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QC 小组活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帕雷托规则(图表)的应用:帕雷托规则又称80:20 规则,是一种重要的优先程度排序技术,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这一规则的含义就是:80%的真正问题是由20%的潜在问题引起的,或者说:

80%的质量问题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就质量管理而言,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确切地说应该找出一部分产生最大影响的问题来源,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能解决为数不多的质量问题的根源,就能大大地减少失误,从而保证大部分质量问题得以解决。5.9 实行ISO9000 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 系列标准是对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几十年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是企业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通行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入场券&;。推行认证,对于深化我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5.10 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来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通过研究质量管理经济效益来确定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的改善和提高,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6.总结

企业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志和执行将决定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质量管理始于教育,依赖教育终于教育,这是发达国家推行质量管理建设的显著特点,也是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因此,加***烟草集团质量管理,必须加强***烟草集团员工的质量管理教育,必须将其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企业可通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充分领略到如何去有效执行质量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

现代企业推行质量管理并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全力合作。面对现代市场的不断变化,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企业全员参与、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勤奋工作、准确定位、合理实施,就一定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

参考文献

[1] 洪生伟.质量管理 国计量出版社.[M]2001,10(2)65-68 [2] 戴期.有效的品质管理 新华出版社 [M]2002,7(1)21-25 [3] 周朝琦,侯龙文.质量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M]2000,10 73-82 [4] 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M]2005,6 161-173 [5] 赵玉忠,何侦.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8-31 [6] 薄香芳.山西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59-63 [7]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old-age pension reform in China[D].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004.致谢

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工技大学习的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感谢生我养我,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育我成才者老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夏志杰老师,这篇论文是在夏老师飞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

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

徐稷 Y310954013 0 引言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 绪论

1.1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从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采用价格竞争的手段难以取胜,能够取胜的法宝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优良质量。正如美国管理专家哈林顿所说,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的战争,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三个过程。

1.质量检验阶段:它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和仪表,检验方法是以对零件与产品进行全数检查和筛选为主,它的基本方式是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出厂。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随着现代应用数学的发展,数理统计原理、概率论被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存有条件的地方广泛推行抽样检验,利用控制图对大量生产的工序进行动态控制,有效地防止了废品的产生,减少了不合格品,减低了成本。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全员参与基础上的管理,有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对全过程的管理和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三全&;组成的对生产的全面控制。

1.2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

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1.3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

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5.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精神支柱

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现代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现代质量管理的瓶颈及分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内的领袖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不断发展,随着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TQM宣言》以及改订版的正式发行,标志着世界质量管理即将从TQC阶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TQM阶段,即:综合的质量管理阶段,该阶段质量管理的范围、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2.1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知识缺乏

一些企业领导还只是把质量当作职能部门的事,没有真正把质量看作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企业对质量管理基本的工具与方法不想用、不常用、不会用。

调查表明,大多数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问题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质量管理权威都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不断改进,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只有嘴动或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在一项调查中70%的生产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因而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试想,这样的质量管理能成功吗?成长中的质量管理到了最后的管理者那里就会有以下的问题:

质量直接成本的增长与公司利润率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质量成本提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公司利润率,相反也会有相同的效益,这就令管理层出现一种质量管理成本的投入疑虑,而且很多的公司决策者并不清楚质量成本应该的比例问题;

二、质量管理的提升到全员管理的时候的人员素质要求与公司全面管理素质的冲突体现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时的矛盾:人员素质的提升就会让企业花更多的培训投入和人力储备,因为素质提升过程的计划把握问题同样由于某些客观的要素而中断或停滞不前。形成的损失与收益失控的局面也会让决策层看不到出路。

2.2企业整体质量观念落后

主导产品技术水平、采标能力相对落后。参加调查的企业70%以上采用了国家标准,但采用国际标准为28%,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10%。不少企业还停留在&;卖方市场&;,没有真正确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让顾客满意的质量观。有的对顾客的需求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注重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行情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甚至极个别的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2.3缺少质量管理体系

不少企业还完全处于一种粗放的管理水平上,对推行了近30 年的全面质量管理漠然视之,普及率低下;有的企业把以往确立的质量检验工作独立于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也突破了,号称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实则以改代管,放松了本应强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的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现实主义。四是工业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环节仍需加强。参加调查的企业在工艺优化设计中运用防错技术等先进控制方法的不足15%,表明质量过程控制存在&;悬空&;。六成企业对供应商没有有效质量控制或仅通过进货检验手段进行控制,反映出供应链环节质量管理弱化,这已成为影响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

2.4 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进行组织结构、测量和报酬在质量管理的培训。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利斗争,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论。

2.5 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

许多企业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了质量成本的企业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到的成本和容易计算的成本,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有的企业没有计算质量改进带来的潜在的利益。例如,不了解由于顾客,离去而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根据国外研究表明: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意告诉22 个人,而满意的顾客只将满意告诉8 个人。减少顾客离去率5%可以增加利润25%~95%,增加5%顾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润35%~85%。

归结起来到具体的质量管理环节时就形成了一个如此的瓶颈:

质量管理人才因为自己的努力的失败而失去对自己所知的质量管理思想的信心,这一点在很多企业中出现的模式化表面化或者是人浮于事就可以看出!

二、企业管理者因为质量管理的成果的不显著或是因为理想化的程度的差异而失去对质量管理人才的信心;这也同时从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可以看到!

三、广大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管理微环境中出现质量管理与质量需求的矛盾,一方面是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失去信心而倍感珍惜,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微环境中质量管理的不力而让企业走上另一条坎坷的征途:发展与需求的磨擦!这是一个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问题:管理中到如何境地才是成功?怎样的管理环境才能发挥管理职能的最佳?

第一,企业负责人没有深入贯彻质量意识,而关心的仅仅是企业的盈利、现金收支等指标,作为这一部分人来讲,一提到质量就会想到要耗费资金、加大投入,不如得过且过,对于质量成本没有一个框正确性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区分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真正涵义,找不到既能很好的控制质量成本(非符合性成本),又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第二,企业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分汗水一分回报,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过程的质量把关,行使质量检验职权的部门在企业内成为鸡肋,人员得不到培训、检验能力得不到提高、检验力量薄弱、检验手段得不到更新再加上检验岗位待遇偏低,结果形成了不良循环,致使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第三,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去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 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而众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对QC 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仅仅能够制作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证明组织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QC工具来控制质量了。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缺失也是制约其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对于质量管理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企业虽然也有一部分懂质量管理的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缺少实战能力,他们仅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理解,但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面却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过程控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这部分人员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以及缺少强有力的权力支持,同时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体制因素留下的色彩,本来,质量管理的每一阶段和发展都是客观环境变化的产物,而不是人为的刻意追求,由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并不断进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而形成现有的质量管理框架,这里有企业体制上有原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可用八个字概括:良莠不齐,前景光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的适应较快,有的适应较慢,而有的未能完全适应,反映在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需求放在首位。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当今,质量问题已不仅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三鹿&;奶粉事件敲响了悬在每个企业的警钟。质量对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以及国家强盛和在国际上声誉、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讲,没有质量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更没有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已成为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企业没有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可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一体化,我国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在各类企业范围内掀起了质量管理的热潮,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相当一些企业中推行质量管理的工作还存在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认识理解不够深刻

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往往认为只要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就万事大吉,殊不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价,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的&;差&;,它注重过程,既不能对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诊断性&;评价,又其考虑的范围不是那么更&;深&;,更&;广&;,更&;全&;;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只是把质量管理当作职能部门的事,没有真正把质量看作是企业的生命,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三是企业对质量管理基本的工具与方法不想用、不常用、不会用。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使得企业质量管理始终停留底层面,不能使得其得到创新和发展。

3.2 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部分人员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众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对QC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仅仅能够制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熟练地应用QC工具控制质量了。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缺失也是制约其治理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3.3 缺乏真正意义上质量管理人才

大部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仅仅限纸上谈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企业虽然也有一部分懂质量管理的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缺少实战能力,他们仅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理解,但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面却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过程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这部分人员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以及缺少强有力支持,同时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3.4 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任务分工的策划者和资源分配者,领导的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企业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因顾客的要求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其心态仅停留在为了拿到一张证书上,那么,企业肯定会陷入两套体系的困境中。3.5 全员参与的程度低

全体员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是被动的,意识不到自己的工作质量不好会对企业带来哪些损失,工作缺乏积极性。3.6 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差

部分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缺乏企业特色,操作性不强。因为有些企业贯标目的不正确,只是为了通过获得认证证书,加之在贯标初期,对ISO9000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缺乏深度,不知道应该如何建立质量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请咨询师指导有助于体系的建立。但有的咨询机构为了&;咨询市场竞争&;的需要,迎合组织&;快取证&;的要求,仅仅依靠所谓的&;模板文件&;,通过抄标准条款,抄其他企业的体系文件来帮助组织策划和建立&;质量体系文件&;,从质量手册、程度文件到作业文件,凡认证所要求的各种文件应有尽有,却未与企业原有的制度相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写的不能做,做的没有写,只是形成了一套毫无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平时管理工作仍按现行制度执行,为获得和保持证书,在迎接外审时不得不搞临时突击来提供&;合格有效证据&;。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反而加剧&;两张皮&;现象的恶化和蔓延。3.7 执行力度低

各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监督检查是提高体系有效性的手段,目的是检验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企业每年实施的内审活动、产品质量审核以及工序质量审核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的问题愈来愈多,尤其是内审。有些企业由于内审员水平有限在加上人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每次内审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游戏问题也很严重。久而久之也就普遍形成了一种习惯经验&;没有通不过的检查。流于形式的检查使得广大员工产生了&;检查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也未能纠正、预防措施这一改进工具充分发挥的作用。

3.8 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部分人员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众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对QC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仅仅能够制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熟练地应用QC工具控制质量了。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缺失也是制约其治理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4质量管理的措施

4.1重视企业的管理基础

企业的管理基础非常重要,管理基础涉及到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三部分,共同支撑着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全过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结合企业管理体系的实际,以切实可行为基础,按照ISO9001的要求对企业的现状进行梳理、整合,而不是推翻现有的管理另外建立一套体系。

4.2注重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自身的质量管理中离不开具有巨大凝聚力的团队和高素质的人才,要不断地提高员工质量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要求。因此,广泛而深入的培训可以增强经营者和员工的意识,熟练掌握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必须的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有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质量培训,建立人人懂质量管理知识、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的人力资源体系保障.4.3重视文件的编写并宣传贯彻

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以保证其有效性。对企业原有的一些文件,包括产品标准等要予以继承性吸收,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编织成符合标准要求,又能体现运行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能够实际应用。企业在运行ISO9001标准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文件编写有问题,如照搬别的企业的文件,或是在文件编制过程中没有遵循企业实际。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毕后,应该花大力气在企业贯标,宣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体会文件编写是否适合企业实际,可以操作并推行;二是让全体员工理解文件并能自觉执行。这样才能使员工更了解标准要求,把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使体系运行更加有效。4.4兼容并包

加强体系文件的适宜性质量体系文件时体系运行的依据。大多数企业本身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能很好的管理企业。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将原有的管理制度纳入,使现有制度和体系文件充分融合。这就要求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本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职责范围,并对标准有深刻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不能只停留于空洞的说教上,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类别和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管理基础和员工素质等因素,讲ISO9000标准要求和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有机整合起来,才能达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真正起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起的作用。文件制定后,应随着标准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以满足标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4.5加强内审

提高检查效果要提高内审的效果,应培养企业自己的内审人员。内审员不只是ISO9000标准应知应会的人员,而是掌握ISO9000标准且有一定深度,同时了解公司的生产工艺过程,并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技能,不仅有能力组织公司内部的体现审核,还能够协助完善公司的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地运行而不流于形式。

4.6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从人、机、料、法、环等质量控制要素来看,人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提高质量意识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以质量为中心,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售后服务,使企业快速壮大。此外,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质量意识,使员工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到全员重视产品质量,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人人是质量监督员。

4.7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配套的制度及考核体系,一切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要制定包括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标准管理、质量检验、市场信息反馈等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件,并在过程中严格执行,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执行各项检查制定,并做好记录和执行工作,对于重大事故必须同有关部门检查到底,并做好现场标识和质量跟踪。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并落实到位,才能避免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将质量与薪酬挂钩,奖惩分明,深化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8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

信息技术在现代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借助信息技术的质量工具的不断更新,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因此,使用信息化管理,也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要依托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数据体系,实现对产、供、销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多种界面实施各类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自动汇总,可实现上下工序链接查询等功能,对生产线进行工艺技术质量数据信息实时监控、分析。通过质量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所有质量数据进行提取,对产品的所有质量检测记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统计和汇总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掌握主要质量指标,并对企业的质量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准确反映公司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公司的管理层和质量控制人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和降低公司质量成本。

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 5.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应组成工作组,编制计划,确定组织宗旨和方向,以此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类型,分层培训理解标准,创造全体员工增强意识、充分参与的环境、激励他们的才干,为实现目标做贡献。

思想准备:首先,领导要先行一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认真学习,明确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意义、目的和方法,掌握该标准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组织实际进行对照,认清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通过贯彻标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产生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性。要把贯彻ISO9000族标准工作提到企业领导层的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由企业最高领导层作出决策并明确由最高领导者本人或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其次,进行培训运员。贯彻标准必须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培训。对各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纲,提出不同要求。企业领导人员重点是了解标准的由来,掌握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用途,理解贯彻标准的意义。

组织准备:根据组织具体情况成立不同规模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领导者或由其委托的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更方面的分管领导者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组织协调和决策。具体职能是:1)统筹安排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2)审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计划。3)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方案。4)协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5)督促、检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进度,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5.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是通过制定质量目标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首先应调查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现状,针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对照ISO9001:2000标准找出差距;第二是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过程进行识别,包括这些过程的程序和相互作用,确定和分配质量职能;第三要确定所需的资源和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第四是根据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提出必要的措施,实现策划和实施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最高管理者必须亲自主持,管理者代表应做到自始自终参与,各部门的领导也应参与,还有组织一个专门小组进行具体的策划工作。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全体员工参加,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并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1)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和准则,它具有宣传性、鼓励性、制约性。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质量方针:行为工作,方法科学,测量准确,服务及时,该单位的质量方针中&;行为公正&;就具有宣传性,用来表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做事准则。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以质量方针所提供的框架展开,为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相关职能和层次要依据组织的质量目标要求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活动中。从体现对顾客承诺的角度,质量目标往往既可与产品性能有关,如产品的使用寿命、维修保障性、服务的及时性等,又可落实到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如产品的合格率、报修等候时间、服务等候时间等。从体现持续改进角度,目标与顾客的满意度有关,在设立顾客满意度目标时,要同时考虑满意程度的表达方式及信息收集和统计的口径。质量目标时可测量的,而且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以便比较实施结果,进行持续改进。2)过程分析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先识别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改进有关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确定过程:

6)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大过程,再识别每个大过程中包含的子过程。7)确定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接受输出的对象和过程之间的接口。8)确定每个过程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以及提供者。9)确定过程的能力和输出结果的测量准则和方法。10)确定过程的责任者,包括外报过程的供方。为实现某个目的,就要有过程和活动。所以&;过程&;是客观需要的。但为达到某个目的可以策划出不同的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过程&;又是需要策划的。所谓识别过程,就包含着研究为达到某一个目的的可能有几组过程的组合,从中选择最佳的一组过程的组合。

3)体系应用选择

根据产品结构、组织规模、资源确定体系和合理删减理由。删减仅限于ISO9001:2000标准要求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删减的可能原因:

(1)组织所提供产品的性质方面

如果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性质不要求执行某项活动或不存在某一过程,则可删减某一过程。

(2)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方面

只有在不影响组织提供产品服务功能,且不免除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才允许减免。

相反,如果顾客对产品的服务功能和其产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时,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得删减。

4)分析体系要求并设计体系结构

对照标准要求找差距,逐条分析体系各项条款,评价职能、职责和产品质量的相关度的影响。根据产品特性参数实现的难度,安全性、经济型、复杂性等因素,反复权衡、分析、在综合研究确定体系结构方案。5)职责分配

职责分配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即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每项条款的主管领导,主要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及其相应的权限,并在组织内沟通,以便指挥和控制质量活动,实现质量目标,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可以采纳多种沟通形式,如制定组织机构图、职能分配表、发布任命书等,在质量文件中阐明职能与职责划分及其接口,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有关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管理评审,不断改进和完善。5.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组织是需要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是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价值是便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所以编制质量管理体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资源。因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方式和程度必须结合组织的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素质综合考虑,不能找个模式照搬,也不必抄标准的条款。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

A)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B)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 C)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

D)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

E)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

F)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结果提高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及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根据策划分析后所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进行文件化。

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D)符合性——应符合并覆盖所选标准或所选标准条款的要求;

E)可操作性——应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控制要求应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度,而不是越多越严就越好;

F)协调性——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针对编写具体某一文件来说,应紧扣该文件的目的和范围,尽量不要叙述不在该文件范围内的活动,以免产生不一致。6提高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6.1全面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认真研讨并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在于产品的质量.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水平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质量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讲,质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讲都不过分。我们应当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这一认识贯穿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策略.措施的实施当中,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不得有丝毫的动摇。

6.2 学习质量规则 培养质量意识

要参与竞争,首先必须要懂竞争规则。国际上已经针对质量要求制定了许多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步骤等,如ISO、IEC等。同时每个国家或地区还有自己的标准、技术要求。但仅仅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销售的区域,了解当地的相关要求。标准、规则的理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质量意识,不断推进提高质量水平的进程。

济钢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断深化、不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并且提炼成简明的口号进行宣传,促使全体员工确定正确的质量观。如&;质量保证不仅是炼钢、轧钢工序的目标,而是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直到用户使用全过程质量保证&;、&;精料、精炼、精轧、精品&;、&;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及&;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等新质量观。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济钢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6.3 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群众性质量攻关水平

国内外很多优秀知名大公司,都从&;精品&;入手,把企业理念设计成为有特色的&;精品理念&;、&;精品精神&;、&;精品营销&;、&;精品文化&;。&;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经营理念,是济钢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产品质量,加上精品服务已成为济钢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根本。济钢把以中板和中厚板为主的产品做精,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原&;精料、精炼、精轧&;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开创出一条精品发展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精品强国,满意世界&;的企业理念、&;每天从求新开始&;的企业精神和&;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经营理念,以及追求精品为目标而展开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资源观、管理观为内容的精品文化,构成了企业的最高意识形态系统,为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

济钢以创新的思路,从制度上、形式上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影响产品实物质、制约效益提高的质量问题,深入开展多种质量攻关,有管理型、服务型、指令型、&;课题承包&;型等。有的攻关活动跨部门开展,有的攻关活动则与外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铁前系统实现了现场完成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试验的制样,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质量,可更好地指导生产;炼钢系统通过开展质量攻关,钢板星裂大幅度降低;轧钢系统解决了小型材弯头、中型材毛刺、调弯质量缺陷以及中小型材包装、标志质量等问题;通过联合质量攻关解决了济钢中板厂钢板分层和中厚板星状裂纹,使中板和厚板正品率稳定在98%以上。

6.4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质量管理应当始终围绕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通过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赢得顾客、争得市场,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营绩效。质量管理所要实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来自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以及经营规划和计划。然而,在我国不少企业中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或企业宗旨)和经营战略,许多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其质量方针往往只是咨询人员的创作或是从职工中征集来的质量格言,并非是来自企业的总体经营方针,这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少企业并无明晰的总体经营方针。如何把在2000版ISO9004标准中确定的质量管理目标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应制定实施质量改进计划,对不同时期暴露出来的影响产品实物质量、制约效益的突出质量问题,及时开展攻关和质量改进活动。几年来,济钢坚持定期召开集团公司质量例会,定期开展钢铁产品实物质量评价工作,定期抽查入库产品,研究质量改进建议和意见,严格纠正措施,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分析、检查、验证、通报,加强每道工序的约束力度,以创国际市场品牌的意识,能动性地开展改进质量进步工作。6.5 掌握并应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多数企业是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甚至还不够完善),直接进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或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对以统计技术为主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反映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上。所以,全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及培训,以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已列入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企业职工的知识补充与更新。企业除了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述学习之外,还应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并将一些基本知识列入作业人员岗位晋升的应知、应会内容。

6.6 坚持企业经营以质量为中心

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以及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负有主要责任。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系统上有问题。许多推行质量管理且取得成功的企业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企业领导者是否重视质量,是否具有坚定的质量信念,是否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和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下大力气,认真抓好,是质量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

6.7 增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并提高素质

要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质量法制观念;企业要切实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对于重点岗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教育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员工结合本职岗位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动力源泉。

6.8 积极利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监督机制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机制,严格把关,层层把关。反复开展PDCA 循环。学习和借鉴摩托罗拉公司推行6S&;零缺陷&;的可靠性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QC 小组活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帕雷托规则(图表)的应用:帕雷托规则又称80:20 规则,是一种重要的优先程度排序技术,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这一规则的含义就是:80%的真正问题是由20%的潜在问题引起的,或者说:

80%的质量问题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就质量管理而言,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确切地说应该找出一部分产生最大影响的问题来源,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能解决为数不多的质量问题的根源,就能大大地减少失误,从而保证大部分质量问题得以解决。6.9 实行ISO9000 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 系列标准是对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几十年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是企业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通行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入场券&;。推行认证,对于深化我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6.10 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来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通过研究质量管理经济效益来确定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的改善和提高,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7总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质量管理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语言和关注的焦点。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并正在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现代企业推行质量管理并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全力合作。面对现代市场的不断变化,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企业全员参与、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勤奋工作、准确定位、合理实施,就一定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

下载烟草质量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烟草质量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烟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典型材料

    烟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典型材料 烟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典型材料 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商业管理模式和理念已不能适应建设现代流通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岗位不明、职......

    烟草实验室及其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一、烟草实验室及其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烟草实验室属于检测实验室。是对给定的卷烟产品及其原辅材料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确定其质量和特性的机构。目前烟草实验室分为国家级......

    烟草局质量计划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一提到质量,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具有材质、颜色、款式等一些可量化特征的具体产品。但我今天想跟各......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作者:杜道生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可能会发现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所以需要对它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对质量......

    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组 长:刘国峰 组 员:孙维臣(DR) 施振祥(透视及造影) 王延辉(CT) 图像质量评价小组职责: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

    2008年度医疗质量效果评价

    2008年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与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的永恒的主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2008年,继‘医院管理年’活动的......

    绿色质量评价总结2017

    行科学评价路,创教育最强区 ——庐阳区在合肥市2016年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中表现突出 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成果之一。科学的学业质量......

    草坪质量综合评价

    校园内草坪质量综合评价 我们于6月24日下午在校园内二号校区6号楼行政楼旁、二号校区正门进来的右方进行草坪质量的评价。 草坪质量是指草坪在其生长和使用期内功能的综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