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问延迟退休
四问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究竟信哪个?
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
“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
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
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
——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冲击更大
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
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调整退休年龄和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
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
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
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持续的“招工难”,这也是赞成延迟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分析,现在所说的招工难是结构性缺工,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许多喊招工难的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设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视性的障碍,比如工资压得过低、工作时间过长等。
如果延迟退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帮忙照顾第三代,会制造大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
郑功成教授谈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
唐钧则特别强调了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弱。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的冲击将首先传导至这部分人,使其更难找到工作,而他们又不能退休领养老金,生活会非常艰难。
延迟退休,为何分歧大?
——一线工人多持反对意见,部分下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别退休则易引发“不公平”争议
研究机构频频出台报告建议延迟退休,称“形势紧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对的声音都很高。
8月份清华大学包括调整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改革一揽子方案公开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调查中,94.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2012年“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45万网友参与投票,93.3%的人反对。
据了解,调整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
临近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论男女,多数认为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位提出延迟退休报告的学者表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费。”
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觉得,这部分群体愿意延迟退休。但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想“按点儿”退休,再到其他机构兼职或由原单位返聘,这样能拿双份收入,既有养老金又有工资。“父亲退休了,却是收入最高的时候。”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宋涛说,他父亲今年61岁,做地质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于一家民营企业,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
一线员工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以获取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那些在职时工资不高的员工,早退休,意味着月收入有可能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下岗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激烈反对。
辽宁鞍山的韩先生1999年下岗,时年45岁。下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挣钱,日常生活由当教师的妻子支撑,他挣的钱主要用来给自己续缴社保费。“这几年,我就盼着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岁,千万别在这期间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下岗职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几年,现在提延迟退休,遭到反对是必然。
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么尊重个人意愿,想延就延,弹性退休、差别退休行不行?
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议,同样招来反对声一片。有专家指出,这种“差别化”退休在操作层面难以保证公平。延退,由谁说了算?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这在有编制限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更复杂。
“差别化”还容易与养老“双轨制”联系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延或不延,都会成为难题。延退,企业员工可能指责“机关工作轻松,不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又能轻松地多干几年”;不延,可能被批评“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当然想早退早受益了”。
延迟退休是否箭在弦上?
——对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会立即调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方案
“我爸爸后年满60岁,这两年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吧?”“女干部55岁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岁,身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延迟退休?”近期,不少人致电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媒体询问。
调整退休年龄,会像一些机构建议的那样很快实施吗?
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得到的回复是,仍在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开展过此类研究。有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将高度关注,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调整进行研究。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相关司局予以否认,称不会像部分研究机构所建议的那样‘十二五’期间退休年龄延长两岁”或“明年起调整退休年龄”。
从全世界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这是否意味着延退虽不会立即实施,但随着预期寿命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储福灵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确定的,而现在我国预期寿命已达74岁多,超过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还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不太妥当。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变,对退休年龄择机调整是必然的。
人社部也曾明确回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
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时机?调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储福灵说,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
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
延伸阅读
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
第二篇:延迟退休[范文]
延迟退休政策路在何方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关于退休的问题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管如何改革,走向科学,走向共赢,走向和谐,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调是永远不变的。
第三篇:延迟退休论文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詹粉玲
吴鸿雁
摘要:伴随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将陷入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延迟退休是必然之势。可是延迟退休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延迟退休弊端的对策。关键字:延迟退休
养老
职工
一、中国的现状
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分析,在201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呈纺锤形,而过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呈倒三角形。换言之,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1]。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2]。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
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3],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承包家里的家务,从年龄上计算,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这就造成老人工作,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1、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年的,如果不想延退,可申请不用延退,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年的,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3、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该退休[4]。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如果要延退,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4、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因此,笔者认为,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第一,延退互补错开。比如,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第二,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待政策执行稳定,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再对男性延迟退休,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结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延退制度有利有弊,因此,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参考文献:
[1] 月度关键词 英才
[2] 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
中国城市经济 王皎 祝向军 2011-06-05 [3] 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陈宁 2012-08-01 [4]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第四篇:延迟退休申请书
延迟退休申请书一:
公司领导:
我叫XXX(社保号XXXXXXXXXXXX),出生于XXX年X月,现公司从事xxxxxx工作。20XX年6月我将达到退休年龄,但由于本人系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工程)并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愿意为公司发展继续贡献力量。现特此向公司提出延迟退休申请,望公司予以批准。
特此申请
xxxxx 20XX年3月
延迟退休申请书二:
市**中心:
本人生于 年,年参加工作,年进入市**中心工作,历任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心副主任等职务,按规定应于20XX年11月办理退休手续。因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申请延期退休一年,继续在市**中心工作。
特此申请,请领导批示。
第五篇:延迟退休简述
简述退休政策面对的中国经济
根据马尔代夫的解释,人在世上有两种最基本的需求,一是想办法填饱自己的,另一个则就是满足自己的生孩子的欲望。其实也正是在这两种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存在了人口增长的种种问题。我们首先明确的是,这里所提及的种种猜想,都是建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变动的前提之下的。我们首先研究这样的一个情景,有这样的一个家庭,母亲从未读书,父亲也只是受到了小学程度教育,但是,他们的孩子有四个,其中三个正在上大学。此时该家庭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子女的现阶段教育,让他们工作,当然第二种选择就是继续子女的教育,让他们将来有个好工作。在这个基本模型中其实就反应出了是否延迟退休的基本问题---即剩余价值,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的边际问题。
首先我们明确几种要解决的矛盾,作为农民阶级代表的母亲当然希望延迟父亲延迟退休的年龄,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收入紧张的问题。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则会觉得父亲年龄大了太过辛苦,想让父亲尽早退了休。做为中间人的父亲,其实更在乎的是整个的家庭问题,他自己的想法则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宁愿自己选择退休的年龄。”中国是一个阶级种类很复杂的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能做到调和的。那么我们所寻找的那个边际点在哪里,它的存在条件又是什么?人们往往尊重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一项交易的成功里,不管双方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只要是交易是自愿进行的,那么这项交易则对双方都有利。所以接下来的所有关于退休延迟的假设,都是建立在自愿选择是基础上的。
第一健全中国的养老保险政策。我们都知道,所有想法的实施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下。在养老保险政策中应该明确提出,主动申请延迟退休的在岗职工,可以适当的增加养老金的领取比例,根据个人的收入标准不同,可以有所增加和调整。
第二便是健全中国是社会保障体制,在良好的社会保证体制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工人阶级因离退休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我建议中国可以适当的提高医疗保险的补偿比例,其中部分可以采用商业保险的形式,根据个体的经济需求,制定不同的保险计划。
其实以上中国政府其实已经正在实施,如果这次反腐的效果足够好,让政策
能真正的实施才是关键。我们也可以邀请外国的知名经济学家来华考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可以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在取得进一步的反馈数据后再做调整。
第三点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阶级,这里权且称之为知识阶级的政策调整。对于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可以自我选择是否成为终身形式的工作形式。在岗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的,可以转变工作形式,选择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就业指导。即该变工作形式,使剩余价值最大化。
离退休工作时间的调整,必然意味着更多更多GDP的投入,这也要求这国家收入的转型,应当更多的依赖服务业等产业,避免依靠高份额的投入来刺激相关产业的调整。做到经济的持久,长期的稳定。这才有利于整个社会体制的稳定。同时也应继续保持当前的反腐力度,做到政策的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在未来的一个阶段,中国面临的还有老龄化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我国部分沿海的省份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也迫切的需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