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情况汇报.
中塘镇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情况汇报(2011年12月12日)
自2010年10月27日启动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工作以来,市安监局、新区安监局、大港管委会及大港安监分局领导,多次深入中塘镇调研指导,全力推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定期研究分析,采取有力措施,本着“求真务实、立足基础、加强监管、履职严查、确保安全”的原则,认真落实规范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规范镇建设的八方面工作,扎实推动规范镇建设,促进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下面,我就有关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精心部署
中塘镇位于滨海新区西部,向东紧连大港城区,南靠天津石化公司大炼油、大乙烯基地,共辖2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8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万。镇域内共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形成了汽车配件、金属制品、化工和纺织服装四大骨干行业,成为大港地域内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预计2011年,全镇可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36亿元。同时,中塘镇还是大港地区危化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共有危化企业98家,其中生产型危化企业28家,储存、使用型危化企业9家,经营型危化企业61家。这些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给全镇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2010年,全镇共发生四起安
全生产事故,造成5人死亡,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减少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10年在市、区安监局、大港管委会及大港安监分局的关心帮助下,我镇被确定为全市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试点。对此,我们感到肩头的责任巨大。一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监管尤其是街镇监管工作历来是一个难题。职责不清、权责不
一、执法职能缺失、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不到位、基层监管能力不强、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基础工作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着街镇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求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靠天吃饭”的
监管思路,而是必须把监管工作调整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上来。三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塘镇安全监管工作,时善局长亲自抓,管委会领导深入中塘实地调研、就地分析、全面部署,市、区和大港安监局精心指导,并专门匹配建设资金。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面对难得的机遇,镇党委、政府迅速统一认识,调整思路,凝心聚力,立即行动,组成专门班子,调配精干力量,决心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镇情的安全监管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塘特色的街镇安全监管新路,打好安全监管工作的攻坚战。
在一系列动员部署和宣传推动工作后,为提高规范镇建设的针对性,找准切入点,我镇专门就规范镇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一是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先后走访危化企业30多家,召开座谈会6次,广泛征求企业及社会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二是走访上级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请教职责边界确定、执法权限、监管重点等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三是坚持走出去的办法,先后赴重庆、武汉、北京顺义等安监工作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开拓视野,借鉴经验。通过调研活动,我镇初步形成了规范镇建设的思路,增强了做好规范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动
我们始终坚持“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着力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管得好”三大难题,加快推进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执法建设、科技建设和氛围建设等“五大建设”联动发展。
(一)以体制建设为先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一是不断强化镇安委会职能。结合领导班子成员变动,重新调整分工,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党政成员共同上阵,职能科室直接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断强化安监队伍建设。组建了镇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足人员,配备了执法车辆、办公经费、摄像机、照相机、个人防护及检验检测装备。三是不断强化包村监管责任。在完善“一岗双责”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化镇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村制度。将全镇24个行政村划为24个网格,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对所包村的安全监管工作“全
包”和“一包到底”。同时,镇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政班子会主要议题,每周进行分析通报,针对性部署,经常性推动。四是不断强化三级监管网络。在各村
成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在企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到监管目标层层分解,监管职责逐级强化。同时,镇政府与辖区内各村和重点企业签订了《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了镇、村、企“三级”安全防控责任网络。
(二)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建立制度,规范运行。一是抓制度建设。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完善制定了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制度、安全生产检查督办制度等11项制度,并逐步落实。二是抓预案完善。完善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建筑施工安全专项应急预案、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不断推进村、企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三是抓台账管理。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监管台账、安全生产记录资料台账、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台账、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台账等11类台账,并逐步推进台帐制度规范化。集中力量对43家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重点监控,并对重点部位、重点设施和重点岗位进行了登记备案。通过制度、预案和台账的建立,我们进一步找准了监管工作的抓手,实现了从以前“无从下手”到现在“有的放矢”的转变。
(三)以执法建设为基础,加强排查,重点整治。坚持镇安委会各职能组排查与“网格化”排查紧密结合,实现安全排查全覆盖。一是利用关键节点抓排查。先后组织了“两节”、“五一”、“暑期”、“中秋”、“国庆”和冬季期间安全大检查。特别
是重大节假日期间,坚持“歇人不歇车”,始终保持检查排查的密度和深度。二是围绕重点对象抓排查。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道路交通、夏季防触电、防硫化氢中毒、烟花爆竹、职业健康、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领域等多次专项检查。尤其对化工企业设备安装、拆迁等环节进行重点防范和治理,确保了示范镇和中塘工业区建设安全有序推进。三是根据企业类别抓排查。针对镇域内危
化企业众多、安全形势突出的老大难问题,我镇配合区安监局、安监大港分局对A、B 类危化企业进行标准化达标审查。到目前,全镇A 类企业已经全部验收达标,B 类危化企业的标准化达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对查出的各类隐患,我们坚持深入分析,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大隐患大整改,小隐患不放过,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采取专人负责、反复督查、挂牌督办、跟踪治理等多种措施进行整治,做到发现一个,整改一个,不留盲点,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镇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23次,治理各类隐患700余处,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22条。检查次数和隐患治理数量分别比去年增长4倍,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以科技建设为支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规范镇建设引导资金,高标准规划了镇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从镇安全生产应急功能需求入手,依托软件系统,借助图像接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辅助功能,提高应急工作效率,保障安监工作协调、有序进行。系统一期工程将建设重大危险
源监控、重大隐患管理、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通讯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基本形成“两 个平台、一套监控、一个场所”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骨架(两个平台即镇安全生产应急预警平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警防范 发布平台,一套监控即实时高清视频图像监控采集传输系统,一个场所即应急指挥场所)。同时,加快与市、区安监局应急指 挥平台以及中塘镇其它信息化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远期 规划建设电子执法系统、数字台帐系统、教育培训系统等多个 子系统,科学拓展监控摄像头布局,基本实现“无缝监管”。目 前,该系统已经完成招标,春节前将正式投入使用。以氛围建设为促动 广泛宣传,加强教育。规范镇 建设为促动,(五)以氛围建设为促动,广泛宣传,加强教育 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镇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做好安全生产工 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国家级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我镇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发放材料等多 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安全月期间,为企业和社区发放《安全 生产普法手册》 及安全生产答卷 2000 份、宣传挂图 130 份、《安 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手册 200 份;在 205 国道、葛万路、中港路等交
通主干道悬挂布标 30 条;发出《倡议书》500 份、《消防安全须知》300 份,扩大了宣传效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 的宣传培训活动,增强了全民安全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全 镇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 围,为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的扎实深入开展夯实了群众基础。通过安全规范镇建设的实施,中塘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取-6-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关注安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全、参与安全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成为了全社会的强 烈共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断 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断 强化。生产企业进一步转变了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安 强化 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三是找到 三是找到 了安全监管的抓手。实施规范镇建设前,感觉镇政府缺少行之 了安全监管的抓手 有效的监管手段。实施规范镇建设后,我们重新找准了定位,明确了职责,为充分发挥镇政府的监管作用搭建了平台。四是 四是 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规范镇建设启动一年多的时间,全镇 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比去年下降了 75%和 80%,切实 达到了建设的目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巩固成果,深入推进 中塘镇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取 得的成绩,我们决不能有半点松懈,更不能有丝毫大意。在下 步工作中,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 一是继续健全安 一是 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充实安监部门人员、装备和物资,深入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二是 二是全面开展重大 二是 危险源普查工作,对镇域内所有符合辨识标准的重大危险源登 记造册并纳入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监管,有条件的实现远程 视频监管。三是 三是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设立专门资金引 三是 导企业自主治理。四是 四是科学规划工业布局。结合工业区和示范 四是 镇建设,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将符 合产业规划的企业搬迁至中塘工业区、河东工业园和日嘉工业-7-园,逐步改变工业企业小而乱、多而杂的局面,实现园区化、标准化管理。五是 五是继续实施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拓展 五是 系统功能,增加监控点
位,切实把信息平台管理好,使用好,作用充分发挥好。六是 六是以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大力 六是 实施安全促进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整体提升,进一步提高全 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中塘的规范镇建设 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把中 塘镇打造成全市安全监管的示范镇。-8-
第二篇: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情况汇报
中塘镇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12月12日)
自2010年10月27日启动安全监管规范镇建设工作以来,市安监局、新区安监局、大港管委会及大港安监分局领导,多次深入中塘镇调研指导,全力推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定期研究分析,采取有力措施,本着“求真务实、立足基础、加强监管、履职严查、确保安全”的原则,认真落实规范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规范镇建设的八方面工作,扎实推动规范镇建设,促进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下面,我就有关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精心部署
中塘镇位于滨海新区西部,向东紧连大港城区,南靠天津石化公司大炼油、大乙烯基地,共辖2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8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万。镇域内共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形成了汽车配件、金属制品、化工和纺织服装四大骨干行业,成为大港地域内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预计2011年,全镇可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36亿元。同时,中塘镇还是大港地区危化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共有危化企业98家,其中生产型危化企业28家,储存、使用型危化企业9家,经营型危化企业61家。这些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给全镇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2010年,全镇共发生四起安
意见和建议。二是走访上级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请教职责边界确定、执法权限、监管重点等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三是坚持走出去的办法,先后赴重庆、武汉、北京顺义等安监工作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开拓视野,借鉴经验。通过调研活动,我镇初步形成了规范镇建设的思路,增强了做好规范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动
我们始终坚持“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着力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管得好”三大难题,加快推进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执法建设、科技建设和氛围建设等“五大建设”联动发展。
(一)以体制建设为先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一是不断强化镇安委会职能。结合领导班子成员变动,重新调整分工,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党政成员共同上阵,职能科室直接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断强化安监队伍建设。组建了镇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足人员,配备了执法车辆、办公经费、摄像机、照相机、个人防护及检验检测装备。三是不断强化包村监管责任。在完善“一岗双责”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化镇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村制度。将全镇24个行政村划为24个网格,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对所包村的安全监管工作“全包”和“一包到底”。同时,镇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政班子会主要议题,每周进行分析通报,针对性部署,经常性推动。四是不断强化三级监管网络。在各村
是重大节假日期间,坚持“歇人不歇车”,始终保持检查排查的密度和深度。二是围绕重点对象抓排查。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道路交通、夏季防触电、防硫化氢中毒、烟花爆竹、职业健康、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领域等多次专项检查。尤其对化工企业设备安装、拆迁等环节进行重点防范和治理,确保了示范镇和中塘工业区建设安全有序推进。三是根据企业类别抓排查。针对镇域内危化企业众多、安全形势突出的老大难问题,我镇配合区安监局、安监大港分局对A、B类危化企业进行标准化达标审查。到目前,全镇A类企业已经全部验收达标,B类危化企业的标准化达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对查出的各类隐患,我们坚持深入分析,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大隐患大整改,小隐患不放过,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采取专人负责、反复督查、挂牌督办、跟踪治理等多种措施进行整治,做到发现一个,整改一个,不留盲点,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镇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23次,治理各类隐患700余处,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22条。检查次数和隐患治理数量分别比去年增长4倍,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以科技建设为支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规范镇建设引导资金,高标准规划了镇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从镇安全生产应急功能需求入手,依托软件系统,借助图像接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辅助功能,提高应急工作效率,保障安监工作协调、有序进行。系统一期工程将建设重大危险
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成为了全社会的强烈共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生产企业进一步转变了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三是找到了安全监管的抓手。实施规范镇建设前,感觉镇政府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实施规范镇建设后,我们重新找准了定位,明确了职责,为充分发挥镇政府的监管作用搭建了平台。四是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规范镇建设启动一年多的时间,全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比去年下降了75%和80%,切实达到了建设的目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巩固成果,深入推进
中塘镇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决不能有半点松懈,更不能有丝毫大意。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健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充实安监部门人员、装备和物资,深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二是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对镇域内所有符合辨识标准的重大危险源登记造册并纳入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监管,有条件的实现远程视频监管。三是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设立专门资金引导企业自主治理。四是科学规划工业布局。结合工业区和示范镇建设,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将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搬迁至中塘工业区、河东工业园和日嘉工业
第三篇:中心镇建设汇报
**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心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临安主城区东北部,距杭州30公里、临安10公里,是东汉末年至南宋时期的临安故县址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全镇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2万余人。
全镇工业产业高度集聚,90%以上企业为节能灯及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节能灯毛管生产基地,拥有各类节能灯生产企业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3家,亿元企业9家。年生产节能灯毛管13亿支,分别占全国的1/3和世界1/10,2010年10月被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荣誉称号,并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中心镇。
今年1-11月,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全年计划的86.6%;其中规模企业销售产值34.5亿,同比增长14.1%。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2.1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7万余元;三产总收入5.5亿,三产增加值1.7亿元;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24.3%。
二、中心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1、规划编制初步完成。按照“不求大但求精、不求高但求美、不求快但求好”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镇城镇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安市**镇功能区主导产业与发展规划》、《**镇工业功能区三期控制性规划》、《行政村村庄规划设计》、《**商贸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中心镇5年培育计划》,并委托编制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较完善的规划体系。
2、现代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绿色照明产业为特色,大力开展环保整治,努力破解土地、资源、资金要素制约。一是引进万达天然气公司,在节能灯企业率先普及天然气能源。二是组建临安宇洁含汞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引进瑞典先进生产线,一期2700万元工程已投入运营,对镇域范围内含汞废旧荧光灯管进行规范处理,并回收利用。三是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研与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四是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工业大道、宇中、钱氏、新联、景亮公司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三期工业功能区建设,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块状经济向节能电光源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公共配套能力初步具备。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推进中心镇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完成镇区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改造,建成区绿化率26%,新建**大街、工业大道,规划环北路,2012年实施“四道路一景观”工程。集中供水:建成日供水1万吨的第三自来水厂**分厂,覆盖镇区及周边村庄,受益人口2
万余人,供水面积10平方公里。排水污水处理:新建排水管网1.3公里,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污水2000吨,铺设管网12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68%,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城镇环卫能力:建立健全“清洁乡村”常态化运作机制,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展“靓镇行动”。成立镇环卫所,建成日处理垃圾70吨的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98%。
4、人口集聚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从2.7平方公里扩张到4平方公里,建成区规划面积由8平方公里扩张到10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36255人,户籍人口14885人,城镇化率68.5%。新建**工业区块职工和人才保障住房2.24万平米,规划建成区三个农民安置点。
5、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扩大管理权限,先后成立镇交警中队、城管执法中队、环保所等派驻机构,行使部门管理服务职责,同时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市发改、经发等15个部门5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明确投资主体。成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明确镇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保证日常运作,将各类土地、项目建设、中心镇补助等其他收入划入投资公司,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三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原有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基础上,先后进驻建设银行、南浔银行,并成立**担保股份有
限公司,注册资金2020万元,贷款担保额度1亿元,主要为辖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2012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800万元。
(二)2012年中心镇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我镇中心镇建设扶持项目是**城镇道路建设项目(四路一景观),2012年计划投资401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投资1520万元完成工业大道桥梁和600米路基工程;投资1380万元完成**街900米路基工程;投资445万元改建德胜街工程;投资455万元改建福胜路工程;投资210万元改建高后线景观道3620米。这些项目由临安市**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
目前,“四路一景观”均已完成前期项目报批和征迁、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基本能完成计划工程量和投资额。
(三)几点体会
回顾两年来的中心镇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1.坚持规划先行。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规划放在发展建设中心镇工作的首位,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定位中心镇功能,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彰显发展特色。
2.坚持产业为基。中心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就**来讲,产业是根本,如产业空心化,则中心镇建设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坚持建管并重。“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既
取决于建设质量,更取决于管理质量。
4.加强探索创新。加强体制机制探索创新,是中心镇发展的活力所在。为解决建设资金融资难题,**镇成立实业公司,并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投资成立了新虹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职工与人才保障住房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支撑有待加强。我镇节能灯产业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优势,但企业高度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上、下游企业少,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低端产品多,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相对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大好高”项目引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相对滞后。
2、要素瓶颈有待破解。一是用地空间不足,指标有限。我镇“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客观上限制了发展的后续空间,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制约,每年上级安排的土地指标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中心镇项目建设的要求。根据新一轮用地规划,我镇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520亩,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5亩,新农村建设39亩,剩余326亩还要安排城镇建设用地与三产项目用地,用地空间明显不足,仅去年一年我们完成的平台征地面积350亩,已经超出了今后十年的用地空间,即使我们再开发平台,也没有用地空间。随着中心镇建设进程加快,项目的增多,用地指
标与用地需求的矛盾会更加明显。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公共投入资金不足已成为中心镇发展的最大瓶颈,镇级财政收入偏低,自身资产不足,银行融资困难重重。虽然通过实业公司筹得了部分资金,但距离中心镇建设20多亿的资金仍是杯水车薪。三是建设人才缺乏。中心镇建设中,建设规划的编制、管理,项目的包装、申报审批、招投标、资金筹措、工程管理,都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各个中心镇中非常匮乏。
3、集聚水平有待提高。建设与管理的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人口集聚还有差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村镇环境基础仍然薄弱,生活、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环境承载力不强。公共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加强,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成效离现代社会发展和群众期望差距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进提升。基础管理仍然简单粗放,实现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管理还需做大量工作。
4、体制改革有待深入。中心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配套实施,统筹协调,逐步推进。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革新除弊,加以完善,健全机制。随着“强镇扩权”中心镇管理权限的下放,承接权限的基础配套措施急待增强。
四、下一步中心镇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集群化发展、梯次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将着力于推进要素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
1.抓人口集中。推进工业园区职工及人才保障房二期建设,完善项目前期,规范物业管理,明确集聚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开工建设学溪苑二期工程。启动城中村改造区块的调查工作,规划农民集聚点布局方案,推进城镇有机更新改造工作。
2.抓产业集聚。按照《临安市关于加快绿色照明发展的实施意见》、《临安市节能电光源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我们将按照巩固毛管、扩量整灯、主推LED灯的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功能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科研投入,积极争创省、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杭州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
3.抓功能集成。积极推进临安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包括实体市场和网络交易市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会展中心等“一个市场、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功能区和城镇道路、绿化、人行道、路灯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管网建设,完成改新建道路通信管线的上改下工程,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加强环卫管理和街面整治,推进靓镇行动。建成**
镇数字城管中心,整合资源,实施动态长效管理。巩固省市卫生、教育、科技、十小行业整治创强乡镇成果,积极打造最美丽乡镇,创建绿色乡镇、古村落文化保护乡镇。
4.抓要素集约。一是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镇总体规划》,微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合理生产发展布局,统筹资源和力量,推进2013年政府实事民生工程和工业功能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杭州**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引进南浔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增设营业网点,缓解资金压力,优化金融服务和环境。三是鼓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通过兼并、联合、控股等形式,推进资产并购重组联合,整合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托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园,加大对灯具、灯饰、原材料和LED新光源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拓展战略新兴产业。
5.创新项目投资方式。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园区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及临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心镇的建设领域。
第四篇: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各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深入扎实地开展药品安全整治工作,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建立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合打假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全县药品市场安全。
一、指导原则
(一)坚持及时沟通,协调配合的原则。药品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同配合,逐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形成整治合力。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药品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具体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强化配合,切实落实监管和打击责任。
(三)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原则。对涉嫌犯罪的案件,需要鉴定的,监管部门要依法做出技术鉴定,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解决以罚代刑、打击不力的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药品联合打假的协调和配合,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药品联合打假协调联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见附件)。
三、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全县药品联合打假工作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公安局、卫生局、工商局、计生局、邮政局配合。主要任务和职责如下:
(一)依法处理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等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假劣药品和虚假广告案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县公安局负责)
(二)整顿和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行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与管理,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县卫生局负责)
(三)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强化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药品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发布虚假违法药品广告行为。依法处理相关部门移送的违法药品广告。(县工商局负责)
(四)规范药品寄递行为,严格收寄手续制度,做好违禁药品的处理工作。加强运输流通环节物流、配货、快递公司的托运药品管理,防止假劣药品流入市场。(县邮政局负责)
(五)落实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和涉药单位约谈制度,强化涉药单位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断提升县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各环节的药品质量。进一步加强特殊药品和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六)加强计生药械管理,提高计生用药具和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县人口计生局负责)
四、工作要求
(一)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协调指导药品联合打假工作开展;通报专项整治和重大案件情况,沟通有关信息;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协调处理跨部门的药品违法案件。协调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部门有关科室负责人或联络员参加。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适时采取联合行动。围绕药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监管上的关联业务、交叉业务采取联合行动,对药品安全整治情况联合督导检查,提高整治效能。
(三)为基层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确保药品安全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五篇:示范镇建设汇报材料
2013年,***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生态环保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工业支撑,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全面建设实力、魅力、活力***。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建设活力***。充分注重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规范镇敬老院运行制度,提高入住率。建成容纳420人的镇中心幼儿园,做好***中心学校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乡养老、优扶对象医疗、城乡低保、劳动就业等各类政策的落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抓好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行,实行村级事务“五代理”、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安全生产、信访
稳定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实现镇域和谐稳定。篇二: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零溪镇被确定为省级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抢抓这一良好机遇,顺势而为,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示范镇建设摆在工作重中之重,围绕示范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零溪镇基本情况
零溪镇地处慈利县东南部,省道s306线,常张高速公路和县道零甘公路穿镜而过,距县城13公里。是张家界的东大门。镇域总面积15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2300亩,林地面积85000亩,森林覆盖率60.8%。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860人。11个村属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其中8个村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零溪镇是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0年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的评审验收。零溪镇基础设施条件相较其他乡镇要好,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象鼻嘴和河塌两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其他各村已有70%的通组道路实现硬化。全镇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投资上百万的企业22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6家;农业产业以柑桔、水稻、蔬菜为主,另有西瓜等水果基地,蜈蚣、蛇等特种养殖基地及多处垂钓休闲娱乐基地等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4600元,年均增长15%。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谋划,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俗话说: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我镇从“打基础“的角度出发,在原有的建设发展规划基础上,启动了镇域村镇布局规划、镇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实地测绘工作,预计规划编制工作将于9月底全面完成。在规划的编制上,我们结合实际,明确功能区域划分,注重经济发展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规划具有前瞻性、务实性和科学性,为城镇建设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工农并重,大力培育支柱产业
围绕“支柱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建立高效持久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原有“四个农业”的发展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规划部署“两片四区”发展,即:优质果蔬示范片、花卉苗木示范片,旅游垂钓休闲产业区、油茶油桐产业区、特种养殖产业区、柑橘产业区。现已发展城郊蔬菜基地4000亩,其中绿色蔬菜大棚100亩;培育优质麒麟西瓜340亩;发展花卉苗木300亩;发展休闲垂钓农家乐4家;发展油茶1500亩;发展种养殖大户17户;发展柑橘面积近20000亩,柑橘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为农民创收4000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现有企业资源,加大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力度,引导企业扩产扩能,发展扶持建设 新型材料砖厂等绿色环保企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金冠果业建设高优柑桔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精深加工。近两年,全镇共新建、扩建项目17个,完成计划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我镇工业初步形成了能源、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
(三)筑土培基,致力基础条件改善
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两年,我镇共硬化道路58.6公里,整修道路8.2公里,完善了通村到组入户公路的大畅通格局。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投资30万元改造了政府办公楼;实施集镇街道美化、亮化工程,整修了集镇长约500米的下水道管网,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集镇供水处理厂,今年又申报了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计划项目投资1000万元。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投资近4000万元,完成了象鼻嘴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新修了排灌渠68条,机耕道46条,水渠、档坝整修14处、山塘整修3个、河堤护砌1200米,修建零溪河流域护河大堤6公里,新建水轮泵站、电排站各1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实现了灌溉有渠、排水有沟、进田有路。
(四)注重环保,推进生态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垃圾治理行动。以主要道路和溪沟沿线为重点开展垃圾治理行动,在全镇已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大
力整治集镇街道的脏、乱、差现象,先后投入资金近6万余元,修建了40个垃圾池,购臵了一台盘式拖拉机,聘请了2名专职清扫人员,保证日常的街道卫生。另外投入近2万元在熊家垭租地4.5亩,新建了一个可处理垃圾能力达30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垃圾易扫难处理的问题。二是在象鼻嘴村实施省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获得了较好社会反响,辐射带动作用较大。三是继续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我镇在近几年狠抓生态村创建,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四是下大气力集中整治马路市场,规范街道两旁的摆摊设点行为。目前,马路市场这一特殊经营现象,在我镇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五是推进以“三清六改五普及” 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项目进程。近几年来,全镇已经新建沼气池3000多口,添臵液化气灶2050台,太阳能用户已达450户,实施改宅、改厨、改厕、改栏圈的农户有6821户,改厨、改厕率分别达到了86.10%,全镇新型能源使用户数达农户总数的70%以上。
(五)关注民生,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民生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打折扣,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政策,积极做好了移民工作,严格管理移民扶持资金。积极做好居民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消除率为100%。积极推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基金征缴率在全县名列前茅。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技能培训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示范镇建设是零溪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具体主抓这项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动员。示范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通过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宣讲示范镇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自上至下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二)制定了工作方案。年初,我们按照示范镇建设内容,制定了小城镇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并要求各村相应制定了村庄建设工作方案。在工作进程中,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示范镇创建目标不断对工作方案进行修订。
(三)加强了部门配合。一是实行小分工、大合作,平时在工作中各部门各负其责,积极主动,指导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遇到难关或重点工程项目时各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攻关。三是在项目申报上通力配合,同县级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建设项目入库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各级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程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够,实实在在地投入和行动举措较少,在土地使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很多方面,缺乏具体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二)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开展难。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由篇三: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值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厅领导对我镇示范镇建设进行检查指导,这必将对我镇示范镇建设乃至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帮助油墩街镇建设发展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我镇2012年示范镇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工兴城、争先进位,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口强县快速跨越”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纲领、以完善规划设计为前提,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基点,脚踏实地、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将示范镇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以规划为前提,全面完成各类规划修编工作
我镇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油墩街镇2010—2030总体规划》、《油墩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修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获得评审通过。
通过对镇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镇区用地布局与交通道路状况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按照“立足实际、亮点突出、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的规划理念,以“有序完善老城区、快速推进示范区、稳步发展工业区、积极开发旅游区”为发展思路,未来规划形成“一核一轴半环、三片三心”格局。“一核”即油墩街镇区;“一轴”即沿景湖公路形成的镇域经济发展轴;“半环”即县乡公
路经由两中心村和彭丰村等形成的镇域北部经济发展环;“三片三心”即以镇区为中心的油墩片和潼莲片及以桥头为中心的桥头片。按照规划将集中精力发展三个经济区即:镇区经济区、桥头经济区、潼莲经济区;着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果业种植基地、泡桐种植基地、商品粮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旅游基地、药材种植基地。
二、以项目为核心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
(一)新建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我镇陆续进行了灾区集中建房安臵点、庙前路开发、油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其中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我镇集镇中心地带,为我镇向北扩展的黄金地段,项目占地面积约81.3亩,建设内容包括房产、地产、城镇主干道及市政基础设施等。该项目对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盘活城镇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城镇开发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申报了一批城镇建设项目
在充分加强自身投入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与帮扶单位联系,申报了一批确有必要实行,又困于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启动的项目,包括:
(三)完善了一批原有建设项目 上一届党委、政府匆忙上马了一批城建项目,致使一些项目建设手续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影响了一些项目的有序开展。今年二月,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油墩街镇当前所处的困境,抽调组织部、国税、地税、审计、公安局等十几个县直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工作组入驻我镇,从十四个方面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全方位集中清理,为今后我镇项目建设的全面有序开展作好了铺垫。
(四)落实了一套有效工作机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首先必须坚持规范操作、阳光操作,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和项目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其次成立了城镇建设项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纠纷调处、审批规划、资金结算和工程推进等五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组长作为该组第一责任人。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要求做到:
一是坚持日常值班管理制度。指挥部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并作好值班记录;二是坚持请销假制度。指挥部人员请假,一日内由副指挥长批准,一日以上由指挥长批准;三是坚持例会制度。指挥部每星期不少于一次集中办公例会,用于通报情况、梳理问题、统一思想、布臵工作,每次会议后形成“会议纪要”。指挥部下设各组,每周向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展;四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民主集中制、听证制、备案制及结果公开制。利于完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决策失误。
建成,另一栋厂房和综合楼即将动工建设,六月份将批量试产;桐源林业科技公司两栋厂房和一栋综合楼已基本建成,设备即将安装到位,有不少订单正在等待生产;绍强鞋业厂房和员工宿舍建设已基本完工,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积极准备投产。
四、以管理为抓手 构建城镇管理新格局
今年在原有城管中队的基础上增设环卫所,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力量。同时将修建垃圾池,购臵垃圾箱等环卫设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风尚,对镇区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将开展一次综合大整治,大力扭转城镇“脏、乱、差”的形象,逐步美化镇区环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基础设施方面实行扶持
在进行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往往占地面积较大,而每年的用地指标相当有限,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实施,从而无法有效的完善镇区的功能结构。希望能够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城镇建设和返乡创业项目立项审批予以优先批复,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每年不少于100亩建设用地指标,帮助油墩街镇拉大城镇框架,做大城镇商贸。
(二)税收分成方面实行让利
在油墩街镇辖区内项目建设、条管企业等产生的税收收入全额下划油墩街镇;由油墩街镇引进落户所有工业园区的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全额下划油墩街镇。
(三)部门职能方面实行延伸
县各有关单位在油墩街镇调整完善或合理设臵派出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特别是尽快恢复国税、地税在油墩街镇分设机构。凡在油墩街镇设臵的派出机构,对其领导班子调整时,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征求油墩街镇党委、政府意见。
(四)信贷机制方面实行创新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在乡镇缺乏良好的融资平台,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建议金融机构在油墩街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建立政银企协作机制,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和农户大额信贷试点业务。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篇四: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是安源区的中心城镇,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有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青年团支部、成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产党支部等“十八个第一”,在安源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景点20多处,全镇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6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万。
近年来,我镇和全省各地一样,获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这得益于我们始终按照省、市、区的安排和部署,立足安源镇情实际,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发展理念,把推进新型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走“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荣获了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试点镇、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园林镇、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和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我镇的财政收入持续攀升,从2001年的不足1000万元,到2009年完成1.4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5%。现将我镇开展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财税保持高位增长。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培育税源、优化服务、强化征管,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9年共实现财政收入14136.4万元,同比增长41.74%,完成工商税收11937.4万元,同比增长47.31%,其中,国税完成6136.3万元,同比增长56.28%,地税完成5801.1万元,同比增长38.89%。
(二)、工业经济强势提升。2009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势力进一步增强,新增规模企业4个,使我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了21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27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工业利税总额 2.4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新产品研发2项,工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开放经济成效显现。引进了安源影视大酒店、凯天科技(动漫基地)、江西红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15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竣工投产,8个在建,2009年完成内资1.5亿元,完成引进外资507万美元,出口创汇504.3万美元。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按照“融入新城区、改造老镇区、建设新农村、实现一体化”的思路,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萍安大道花冲坳段的沥青改造项目,配合完成了319国道景观大道、新区韶山西路贯通工程建设。开发建设了“雅典世纪花园”“东方巴黎”、“香溪美林”等环境优美、品味高雅的高档小区。2009年,镇区新增绿化面积9.52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项目11个,绿化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1%。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泥公路户户通,改水、改厕均达100%,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78元,同比增长8%。
二、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但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小城镇建设投资大,镇一级的财力很有限,一些配套基础设施因资金短缺难以得到及时跟进完善。二是规划制约。虽然我们是乡镇,但地处城郊,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份,在给群众生活来断带来改善的同时,我们在产业发展上遇到的土地规划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三是管理维护未纳入城市范围,镇本级压力大。全镇现有城镇广场6个,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维护成本相当大。
三、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如在用地指标方面除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外,是否可根据小城镇建设的规模,予以相应的用地政策支持。二是对小城镇建设予以更多的资金支持。能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小城镇建设以资金支持。三是对小镇建设予以必要的智力支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十分需要各方的智慧,能否经常组织一些专家学者
对我们进行建设指导,让我们的建设水平更高,城镇建得更美。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模式和路径
在城镇建设中,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特色的适应自己发展的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
(一)坚持以壮大产业、打造平台为重点,实现经济强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巩固传统煤炭加工贸易业,通过巩固现有的、培育后续的、壮大支柱的、协调各方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平台建设,着力强化产业承载力,为更多的企业落户我镇提供优良的条件。同时加强服务项目,着力做优创业环境。坚持镇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协调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方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帮助企业做大做精做强。
(二)坚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实现生态美镇。着力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打造又响又亮的安源品牌,实现安源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源河治理、小游园建设和停车场,完善城镇功能。二是提高镇区环境品位。加强广场公共场所、安源古城等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周边环境管理和提升,更换和改造广场景观灯,认真抓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三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抓住我省加强以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创新城镇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城镇执法管理,落实好“门前四包”,进一步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四是倡导并发展低碳经济。扎实开展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开工建设,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关停高污染企业,努力实现我镇环境的彻底改观。
(三)发挥特色突显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名镇。安源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实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名扬天下,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保存着全国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组织及其活动遗址,有4处国家级和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类型多样、内容独特、内涵丰富、历史意义重大等特征,在去年申办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着手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史镇,进一步发挥安源的历史文化优势。利用安源广场、世纪广场等场所,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成为群众休篇五:示范镇汇报
峄城区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汇 报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0日)
自省、市开展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示范镇建设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配置、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了新型示范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相关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抽调了6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实行集中办公,做到了“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各镇街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督 导、调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全区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规划先行,优化布局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科学修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城镇近期建设地区详规全覆盖。完成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榴园镇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总规设计初稿,《示范镇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和计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古邵镇委托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明确“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启动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12--2015年示范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计划正编制中。
(二)规划建设小城镇。榴园镇小城镇建设规划覆盖北棠阴、南棠阴、西棠阴3个行政村,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空间布局上划分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集中居住区、旅游餐饮娱乐区、教育医疗服务区等不同的功能区,镇区功能结构定位为“双心双轴,一廊、多片”,双心双轴即行政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景区入口景观轴和依托省道的城镇发展轴为双轴。一廊、多片即沿跃进河的生态景观廊道和五大功能片区。古邵
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社区,加大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吸引群众向小城镇聚集。同时,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打造临运集物流、运输、加工、包装、商贸于一体的临港工贸区。积极申报省级峄城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园和内河新港区建设,加快完成可研报告、环评、洪评、地质测量等基础工作,积极运作报请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争取寻找合作开发和扶持资金,开挖内港引渠,建设内河新港,打造鲁南苏北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沿运十里港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宜工宜业宜商宜居,互相促进提高。
三、加大扶持,政策优惠(一)实施扩权强镇。(二)保障发展用地。(三)适度扩大财权。(四)加大金融支持。(五)加强资金扶持。(六)培养引进人才。
(七)优化机构设置。
四、创新模式,全面启动
(一)榴园镇六项举措,启动示范镇建设。一是加快实施镇驻地搬迁。打造城镇建设载体,加快小城镇发展,按照峄城区委、区政府要求,计划将镇办公地点搬迁至原棠阴乡驻地,带动小城镇建设,目前,榴园镇镇政府办公楼已经完成建设。二是配合景区建设,全力扩张石榴种植面积。以“冠世榴园”为中心,重点加大石榴园旅游路、旅游路复线、跃进河以北等区域的石榴扩种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扩种面积1.5万亩。利用三秋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跃进河以北土地栽植石榴,把景区旅游路复线以北和以南100米范围内土地设为石榴栽植预留地。目前与村签订了责任书,限期完成土地预留任务。三是全面完成三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明官庄、娘娘村、南棠阴三大社区建设全部完成,顺利实施居民搬迁,共涉及人口3852人,1178户,总投资约1.5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四是大力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了投资650万元涉及1万多人口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今年下半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将扩大到20个村。五是全力推进“冠世榴园南大门”工程建设。冠世榴园南大门位于榴园镇小城镇规划区西棠阴村,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0350平方米,计划3年完工,建成后,对整个景区核心枢纽形成,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设用地协调 完成,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六是高标准完成“冠世榴园绿道”建设。冠世榴园绿道沿跃进河而建,东起榴园镇魏楼村,西至北棠阴村,全长3.8公里,投资100余万元,该项目的建设为冠世榴园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群众提供了新的娱乐休闲场所,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
(二)古邵镇健全机构设置,做好示范镇前期工作。一是成立机构。自8月15日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后,古邵镇成立了示范镇建设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设立城镇社区、公共设施、规划方案、资金预算等6个专业组,抽调有关部门技术专业骨干专门靠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广泛宣传。古邵镇党委、政府做好示范镇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全镇上下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支持示范镇建设。同时,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全方位宣传镇街特色,提供工农业经济数据,争取示范镇建设资金。三是修编规划。督促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并组织省院专家和镇党政成员以及城建、国土、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古邵实际,发挥运河优势,明确了“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以镇驻地及南部临港物流工业区为主的“组团式”发展方式。同时,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四是编制方案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