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流动人口均等化示范乡镇汇报材料
推进均等化服务创建幸福美家园捞刀河镇创建流动人口均等化示范乡镇汇报材料捞刀河镇地处城**结合部,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308人,其中常住人口47207人,流动人口有9101人(流出人口1206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413人;流入人口7895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2125人)。近年来,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持续建设,流动人口从2008年的7214人增长到现在的9101人,呈现出数量上升较快、分布零散、结构复杂等特点。针对流动人口的现状,我镇坚持“分类指导、创新载体、打造亮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强化均等化服务保障。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捞刀河镇在申报创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乡镇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将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安排部署。
第二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安排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实施方案
为实现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待”等方面的均等服务,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益。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综合决策体系
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积极协调公安、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相关部门改革政策的配套和衔接,制定和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逐步实现部门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惠民工程”,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行政服务均等化
不断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实行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统计、人口计生等部门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建立纵向、横向到位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体系,特别要完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准确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状况,为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信息支持。
(三)开展“甜蜜工程”,努力实现流动人口技术服务均等化
将流动人口纳入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覆盖范围,对流动人口实施技术免费服务。
1、免费开展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普查。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服务,根据其需求,免费提供孕情、环情检查服务;在此基础上,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
2、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流动人口可凭《婚育证明》在现居住地村委会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领取避孕药具,并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凡采取避孕措施失败而意外妊娠并终止妊娠的,可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补救措施。
3、免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凭《婚育证明》到计生办领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卡到县计生服务站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四)、开展“爱心工程”,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社会服务均等化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动态了解群众在生育、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内容。把倡导人、引导人、教育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广播、短信、报纸等现代传媒播手报,把宣传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宣传《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结合起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利用人口学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少生快富等文明婚育观念蔚然成风。
2、开展咨询服务活动。通过流动人口清理清查等活动,掌握流动人口在生育、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举办婚育知识讲座,提供生产技术、健康知识及致富信息咨询服务,推动广大流动人口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其生产致富的本领和技能。
3、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一是要关怀计划生育家庭,认真受理流动人口计生家庭的利益诉求,依法落实流动人口户籍地、居住地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二是要关怀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切实关怀、救助留守儿童和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使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现居住地居民同等待遇。
4、开展科技致富到家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农村以加大对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支持力度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工作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统筹推进。逐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稳定的均等化服务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经费,将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经常性预算范围,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人口计生专干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行政管理网络;依托各级协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以计生协会会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群众工作网络,保障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益,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健康发展。
第三篇:均等化项目汇报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汇报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 日
2009年9月,在省、市卫生厅局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局的指导下,坚持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重点,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不断加强和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督导考核,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基本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医改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疗改革深入,药品零差价实行,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倾斜、财政支持逐渐增大,我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列入卫生重 点工作,成立了局长任组织,分管副局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人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组,分项目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由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6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项目,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项目,并分别承担了各自项目业务培训、指导和数据上报等
2345678-
第四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三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党委)、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根据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成立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新波 副组长:赵慧君
成 员:李芳 王留寻 郭长见 张成强 苏俊峰 李新伟 王浣记 段新宽 任建庄 史学京 张红川 杜留献 付川 段道信 牛红喜 陈权 王献 李献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李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处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日常事务。
主题词: 2015年3月11日
第五篇: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