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07:1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第一篇: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2007-6-29 8:48:48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开创了山东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五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五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先后迈上1万亿元、2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占有位次前移。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01元增加到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05元增加到4368元。新增城镇就业486.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的胜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更加活跃,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城乡区域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聚集辐射能力增强。青岛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决策初显成效。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科学技术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结构逐步优化。文化、卫

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八届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承前启后,再接再厉,把山东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好,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一些隐患,社会管理亟待加强;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极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影响恶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存在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目标任务的思想前提。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在发展道路上,强调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布局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在发展动力上,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发展目的上,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

思想伟大旗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殷切期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在工作指导上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富民,就是坚持优先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使全体人民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强省,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全省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0%和18%,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总体趋于协调,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更大步伐。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

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就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省份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省份跨越,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让山东在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宏伟目标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展现出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新面貌。

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搞好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二)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结构优化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打造制造业强省。继续实施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战略,壮大骨干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培植新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巩固传统品牌优势,培植新的名牌产品,增强山东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政策,营造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四是全面启动内需。正确处理消费、投资、出口的关系,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强化节能环保和土地集约利用。

以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改变,资源支

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完善发现、培养、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抓好‚泰山学者‛工程、‚首席技师‛活动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统筹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继续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在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之一。二是促进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西部崛起。三是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建成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材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四是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施海岸带规划,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五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实施突破菏泽战略,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六是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继续实施‚双30‛工程,促进欠发达县改变面貌,争取有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行列。七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重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培育中心镇,形成大中小配套、功能特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工作,不断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提高承载能力,确保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安全,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的紧迫任务。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开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基本政策,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充分利

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紧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依法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和机制,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稳步推进司法体制及其工作机制改革,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与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地位,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机构设臵,理顺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富民强省贡献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加强鲁港、鲁澳、鲁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务体系。突出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以基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重点,构建配套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着力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工程‛,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下乡工作,丰富活跃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生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构建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泰山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媒体产业、出版产业、影视产业和演艺娱乐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发展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切实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使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六、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制度。(3)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帮助城乡困

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各级党组织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狠抓落实,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五)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信访工作新格局、新秩序、新机制,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使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得到及时反映,能够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位臵,在更高层次上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集中精力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着力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问题。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科学规范全委会、常委会议事决策的职责、范围、规则和程序,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作用。倍加珍视和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团结,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积极扩大党内民主,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要求,调整基层党组织设臵,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深化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推动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继续抓好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整合资源,管用并举,发挥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五)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面对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富民强省的艰巨任务,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真看待工作中的

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富民强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努力奋斗!

河南省八次党代会学习材料专辑

更新时间:2006-11-14 16:00:53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觉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原崛起关系河南未来,关系全省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才能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这是中央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是9700万中原儿女的殷切期盼。

一、省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省七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省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经济总量超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万元,财政总收入近千亿元。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增加值实现翻番,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七位跃升到第五位,规模以上

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成为生机勃勃的增长力量。农村综合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彻底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延续两千六百余年的‚皇粮国税‛。行政管理、文化、投资、财税、交通、粮食流通、科技、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体制改革和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矿产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东引西进成效显著,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得到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依法治省有序推进,普法教育成效显著。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各种社会预警、应急机制初步形成,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有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三级联创‛、‚双强‛活动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机关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老干部工作富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建立,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不同程度地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果。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全省上下思想解放、精神振奋,改革、开放、发展意识全面增强的五年;是经济发展、实力提升,城乡面貌发展变化快的五年;是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得到

本上改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发展差别大。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层次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开放度低、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经济增长方式亟须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就业压力加大,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和谐发展的难度加大。改革的力度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亟待突破。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原崛起与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部署相统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实现中原崛起,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成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分两步走:经过五年努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谐中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经过近十年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成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保持社会和谐,实现中原崛起。那时的河南,城乡面貌必将焕然一新,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山川更加秀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曙光必将出现在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中原大地!

中原崛起的蓝图勾画了河南发展的美好未来,吹响了全省迈向新征程的进军号角。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河南,充分肯定了中原崛起的发展思路,勉励并明确指示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

3的区域。

——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中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长足发展,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公平,社会大局稳定,人与自然日益和谐。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职能转变富有成效,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加快中原崛起既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扎实工作而不可心浮气躁,自觉地肩负起加快中原崛起的历史重任!

三、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规模,而且要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大而强与富而美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下大力气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把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紧迫的任务。坚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增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搞好城镇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依法治市,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集约发展,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创建宜居城市和节约型城市。重视城区发展,认真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破除体制障碍,搞好城乡一体化试点,逐步形成以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一体化新格局。

中原城市群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柱石‛。认真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把洛阳建成新型工业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大力培育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产业带;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促进区域功能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同治、产业互补、协调发展,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带动中原崛起的龙头,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支撑。要在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依托重要交通线发展新兴产业带,促进区域内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安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南阳五市要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显著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四市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县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石‛。要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增强。鼓励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支持巩义、永城、邓州、固始、项城等发展成为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经济困难县的支持力度。加强市区和县城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新突破。‚三农‛问题事关建设经济强省大局。

安全饮水、流通、生态环境等设施建设,及早实现村村通电、通油路、通宽带,村村有连锁农家店。引导和支持农村加快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征地制度、集体林权、流通体制、金融体制和供销合作社等改革。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新突破。我省人均资源少,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建设经济强省,必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管理和调控,积极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广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鹤壁、义马等循环型城市和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形成一批循环产业链;大力推进城市节能和生活节能,着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引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经济社会体系。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地方法规、资源价格体系及标准体系。

加强生态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加大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重点开发区要注意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在限制开发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禁止开发区要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认真执行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9

追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建设电子政务,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引导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显著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投资、财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股票、债券、信托等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保险业、郑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发展。支持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积极培育劳动力、技术、土地、产权、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健全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臵。

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突破口,努力破解经济外向度低这一难题。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境外资本和沿海资本,努力实现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的重大突破。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加强关键设备和短缺资源进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决定性意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谱写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宏伟篇章。

四、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省科教基础较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设文化强省条件得天独厚,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软实

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困难群体拓展。

(三)加大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力度,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上取得新进展。要全面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依法加大教育投入,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等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积极发展科学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科学基础设施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坚决反对迷信和伪科学。

(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柱。要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艺术创新和运营方式创新,加大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全省先进文化的大发展。

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实现市、县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推进文化资源、文化服务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化进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深入开展

力,努力建设和谐中原。

(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制度保证。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对台和侨务工作,加强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制度。

扎实推进依法治省,充分发挥法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障作用。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公正,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抓好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法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随着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日趋重要。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臵,促进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力度,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促进收入水

各类创业主体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原大地成为创业的沃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

(四)加强平安河南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要求,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着力疏导和缓解矛盾。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

公共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大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力度,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抓好基层基础工作,重视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建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灾情监测和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事件,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重视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防空建设,大力支持武警部队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开展‚双拥‛活动,密切军地合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五)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城乡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建立新型管理和服务体制,健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努力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加快中原崛起的坚强领导集体。

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培养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集中精力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领导格局。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完善信息反馈、专家咨询、决策公开、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督查、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通报等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年度考核、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巡视、诫勉、询问、质询等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日常管理监督。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领导集体。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所承担的任务选干部、配班子。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重视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推进中原崛起的骨干力量。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能够担当中原崛起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围绕加快中原崛起的目标任务,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扎实开展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住理论武装、实践锻炼、监督管理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9

建立新的制度,努力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党员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党员培训,不断提高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增强广大党员先进性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心爱护党员,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推动中原崛起。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效能。严明党的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坚决纠正、治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好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任何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决不能让腐败分子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认真落实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兴‚严、细、深、实‛之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志们,这次大会紧紧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的主题,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两大跨越‛是加快中原崛起的核心和标志,‚两大建设‛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和坚强保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矛盾,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次新的‚赶考‛。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倍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倍加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倍加珍惜和发展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

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近年来,我省把县域经济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我省还出台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两年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扶持了一批县域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发展势头强劲。

2005年,我省县域经济总产值达到7247.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1%。今年上半年,全省108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34.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46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未来五年,我省坚持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并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农业不断增效、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未来我省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

到2010年,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左右,全省转移农业劳动力总数达到230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左右。实现所有行政村和大多数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90%以上的县道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乡道、村道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

今后,我省将突出抓好郑州市、中原城市群、省内区域中心城市、省定重点县(市、区)和重点镇的建设,带动全省城镇化,并推动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走向城镇,为提高全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

排放总量减少1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8%。

▲▲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今后5年间,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把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在建设创新型河南的突出位臵,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扶持,建设好、配臵好、利用好、发挥好我省的科技资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依托优势骨干企业,建立40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建成10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原始性创新建立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0个。

▲▲今后5年人才总量接近500万

我省确立今后5年人才队伍建设总目标,到2010年,全省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98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169万人,年均增加28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26万人,占技工人数的比例显著提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达到20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得到快速发展壮大;到2010年末,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达850人左右,比目前增加410人左右。

目前全省各类人才总量已达328.8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3.3万人,国企经营管理人才29.5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40.4万人,人才总量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至2005年底,我省有驻豫院士16人,并彻底改写了我省没有本省培养的两院院士的历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名,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选30人,省优秀专家已突破10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万多人。

▲▲今后5年引资达到1000亿元

按照商务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总体要求,今后5年河南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将达到100亿美元,到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0亿美元;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对外

有学者这样说:‚开门立法,使公民从法律的起点看到了民意、从公权力的源头看到了民主!‛

统战围绕‚根‛文化做文章。针对河南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和客家人的重要祖居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资源,省委统战部形成了围绕‚根‛文化做大文章的工作思路,努力扩大外引内联,增强河南在国际国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006年3月31日,河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海内外近万名嘉宾来到新郑,参加盛大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始祖黄帝的尊崇,使众多姓氏的‚根‛文化有了一个共同的依托。在喜庆的气氛中,合同总金额100多亿元的投资大单两天内顺利敲定。

如今,‚根在中原‛活动日趋活跃,除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外,世界郑氏联谊中心、中华姓氏文化节、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固始寻根旅游等日渐成为海外联谊、招商引资的响亮招牌,显示出统一战线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扩大基层民主。‚有事进程序!‛——这句话,成为时下邓州市农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的口头禅。通过建立民主议事制度,该市办成了许多难办的大事。

我省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让群众知情知事,知根知底,化解、消融了大量矛盾。像驻马店市西平县的‚点题公开‛、焦作的‚听证评议制‛、郑州市二七区的‚一学习两规范四评议‛等,均是我省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探索过程中涌现出的朵朵‚浪花‛,是农民实现民主管理的生动实践。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今年9月4日,我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徐光春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依法治理活动,积极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中原崛起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同时,大会公布我省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明显提高。‚五五‛

目前,河南省6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共覆盖4000.03万农民,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59%。为了使参合农民充分受益,河南省初步探索形成了‚乡院村所加医保‛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

‚十一五‛期间,河南将实施‚11113‛工程,即改造建设100所县医院、100所县妇幼保健院、100所县中医院、1000所乡镇卫生院、3万个村卫生所,使农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

五年后县县有特教学校。根据《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残疾人生活总体上将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具体内容包括: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进程,使52.72万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使1万户农村残疾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培训,残疾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今年到2010年,全省所有的县都要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改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2006年夏季,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07年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等。

《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取消户口的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以具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按照实际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取消各种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

▲▲小额贷款资助下岗人员创业

卖过烧鸡,摆过地摊,1997年下岗的王富安,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总工会的帮助下取得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如今,他已成为拥有20多台机器的袜厂小老板。

‚去年至今,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要突破7亿元。‛省总工会有关人士介绍,9

第二篇: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李建国做报告

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李建国做报告

李建国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先后迈上1万亿元、2万亿元两个大台阶,...过去五年GDP连跨两大台阶

李建国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中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先后迈上1万亿元、2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占有位次前移。

五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01元增加到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05元增加到4368元。新增城镇就业486.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的胜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乡区域发展统筹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聚集辐射能力增强。青岛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决策初显成效。

未来五年富民强省是主线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殷切期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在工作指导上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富民,就是坚持优先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使全体人民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强省,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全省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0%和18%,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总体趋于协调,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更大步伐。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报告强调,我省将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决不是忽视快,更不是放弃快,而是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 2 维护稳定、增进和谐中发展。率先发展,就是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率先调整经济结构,率先转变增长方式,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在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中,保持强劲态势,始终走在前面。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报告提出,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干部任用加大公开选拔力度

报告指出,要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评价干部,健全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快形成公平公正、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依纪依法惩处腐败分子。加强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党的纪律,坚决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行为。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强化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我省将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是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四是全面启动内需。

强化节能环保和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政策措施,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

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继续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在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之一。二是促进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西部崛起。三是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建成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材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四是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实施突破菏泽战略,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六是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欠发达县改变面貌,争取有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行列。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要完善

报告指出,我省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更加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基础设施力推高速铁路建设

报告指出,我省要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东线、沿淮东调南下续建和胶东输水干线工程。加快构建“五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加强港口建设和资源整合,搞好重点空港的配套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着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

报告指出,我省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构建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泰山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

关注民生重点要办十件事

报告提出,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千方百 5 计扩大社会就业。(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制度。(3)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帮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享受应有的教育,决不让他们因贫困而失学、辍学。(4)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5)推进安康居住工程。以中小户型为重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6)认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7)保障食品药品安全。(8)做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安置工作。(9)维护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利益。(10)坚决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篇:李建国在自治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李建国在自治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坚定信心科学跨越为实现“三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建国

(2011年9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围坚定信心科学跨越为实现“三个率先”而努力奋斗坚定信心科学跨越为实现“三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部署

当前,昌吉州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新时期新阶段,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昌吉州寄予厚望,要求我们着眼新定位,瞄准新目标,立足州情,把握机遇,科学跨越,力争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整体超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坚信,有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昌吉州一定能够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跨越、富民强州”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目标和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昌吉市争取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东三县”实现后发赶超,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现代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建立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乡规划科学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基本形成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到53%。——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率先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整体超万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

——社会建设和管理开创新局面。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更加完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力争用3年时间,在自治州成立60周年时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驾驭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风清气正、吏治清明、政通人和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科学跨越,准确把握州情特征和发展规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统筹“强州”与“富民”的关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的理念,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提升工作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解放思想,变化变革创新,弘扬“新疆精神”,践行“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五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认真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坚决做到“两个防止”,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六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各级

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三、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

今后五年,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着力做好

八项重点工作:

(一)抢占战略制高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抢占行业、市场、技术、规模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设施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新疆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和经济亮点。以旅游、现代物流为突破口,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做出效益,推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发展的成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改进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

域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七)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州。

(八)全力维护稳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区州党委对稳定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坚决做到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做到维稳工作常态化,确保自治州社会长治久安。

第四篇:李建国同志在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李建国同志在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开创了山东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五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五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先后迈上1万亿元、2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占有位次前移。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01元增加到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05元增加到4368元。新增城镇就业486.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的胜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更加活跃,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城乡区域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聚集辐射能力增强。青岛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决策初显成效。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科学技术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结构逐步优化。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计划生育、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平安山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持续稳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山东”建设成效显著。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顺利完成。全省党员队伍发展到560万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

五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来山东视察,对我省工作给予及时指导和有力支持。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并把寿光市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对我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倍受鼓舞,更加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地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幸福家园。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方面和老同志

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离退休的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国家机关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山东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八届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承前启后,再接再厉,把山东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好,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一些隐患,社会管理亟待加强;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极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影响恶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存在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目标任务的思想前提。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在发展道路上,强调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布局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在发展动力上,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发展目的上,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在发展的领导力量上,强调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等。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指导方针。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科学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进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

程的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均占有水平比较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壮大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提升人均水平,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二是资源比较丰富,但产业结构偏重,服务业比重较低,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紧迫。三是工业总量居全国前列,但农业所占比重偏高,农村人口较多。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众多的人口数量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越来越重要。五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但体制机制约束还比较严重,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开放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仍然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六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快,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区域合作,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成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七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较大,物质文化要求趋向多元化,民生问题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把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八是社会活力不断增强,但经济社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多发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难度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矛盾的反映,也是我们谋划山东今后发展的基本依据。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殷切期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在工作指导上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富民,就是坚持优先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使全体人民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强省,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全省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0%和18%,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总体趋于协调,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更大步伐。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就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省份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省份跨越,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让山东在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宏伟目标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展现出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

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新面貌。

达到这个奋斗目标,关键要在工作指导上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决不是忽视快,更不是放弃快,而是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维护稳定、增进和谐中发展。率先发展,就是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率先调整经济结构,率先转变增长方式,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在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中,保持强劲态势,始终走在前面。

同志们,想富裕、盼发展、求和谐,是9300多万山东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相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有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三、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富民强省,发展是根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突出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两大基本任务,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繁荣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搞好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二)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结构优化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打造制造业强省。继续实施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战略,壮大骨干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培植新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巩固传统品牌优势,培植新的名牌产品,增强山东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济南、青岛

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政策,营造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四是全面启动内需。正确处理消费、投资、出口的关系,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强化节能环保和土地集约利用。

以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改变,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把节能减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和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抓好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以治理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切实减少污染排放,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形成。继续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加大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和其他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湿地建设。搞好植树造林,提高林木覆盖率。要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政策措施,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盘活存量土地,开发后备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依法依纪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注重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调节手段,确保各项

约束性指标如期实现。广泛宣传动员,强化节约意识,总结推广节能环保和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形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寸地的良好风尚。着手编制和实施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使土地、矿产、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使各种污染源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使齐鲁大地山川更秀美,人与自然更和谐。

(四)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山东。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生物与新药、能源与环保等重点技术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完善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创新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完善发现、培养、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抓好“泰山学者”工程、“首席技师”活动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统筹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继续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在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之一。二是促进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西部崛起。三是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壮

大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建成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材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四是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施海岸带规划,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五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实施突破菏泽战略,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六是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继续实施“双30”工程,促进欠发达县改变面貌,争取有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行列。七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重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培育中心镇,形成大中小配套、功能特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工作,不断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提高承载能力,确保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安全,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的紧迫任务。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开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基本政策,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更加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继续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发展园区经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七)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能源和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东线、沿淮东调南下续建和胶东输水干线工程,努力破解水资源制约,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加快构建“五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加强港口建设和资源整合,搞好重点空港的配套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保障信息安全,完善覆盖全省的信息网络体系。

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营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委对人大领导的工作机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注重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委、政府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和沟通,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级重要事务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推进城市居民自治工作,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民主管理

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紧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依法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和机制,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稳步推进司法体制及其工作机制改革,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与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地位,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富民强省贡献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加强鲁港、鲁澳、鲁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五、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

山东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文化,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科学理论的普及工作,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以及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二)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全面推进“文明山东”建设,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和谐创建和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种形式的创建工作。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文明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深入推进“诚信山东”建设,以政务

信用为关键、商务信用为重点、社会信用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以基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重点,构建配套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着力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工程”,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下乡工作,丰富活跃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生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构建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泰山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媒体产业、出版产业、影视产业和演艺娱乐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发展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切实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使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六、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制度。(3)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帮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享受应有的教育,决不让他们因贫困而失学、辍学。(4)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城市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为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提供基本服务。(5)推进安康居住工程。以中小户型为重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6)认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依法切实加以解决。(7)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依法办事,强化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8)做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安置工作。积极主动地防灾减灾救灾,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安排好老区、库区、滩区、蓄滞洪区和山区群众的基本生活。(9)维护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利益。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劳动保护,保障他们享受应有的政治文化权利。(10)坚决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等方面,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确定

要为群众办的实事,落实措施,确保兑现。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就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公共教育职责,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健全有利于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和老龄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全力办好青岛奥帆赛和十一届全运会。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军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重点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体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各级党组织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狠抓落实,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五)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信访工作新格局、新秩序、新机制,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使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得到及时反映,能够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一)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新的思想解放,坚决破除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坚决改革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坚决纠正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做法,努力为富民强省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要关心支持那些锐意进取、政绩突出的干部,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真正把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和能力结构,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注重民意,注重形象,注重公论,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评价干部,健全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快形成公平公正、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发挥聪明才智。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层次上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集中精力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着力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问题。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科学规范全委会、常委会议事决策的职责、范围、规则和程序,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作用。倍加珍视和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团结,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积极扩大党内民主,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要求,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深化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推动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继续抓好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整合资源,管用并举,发挥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五)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面对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富民强省的艰巨任务,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

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真看待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充分认识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发扬民主作风,提倡民主商量问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平等待人,以诚待人,坚决反对简单粗暴、专横跋扈、压制民主、打击不同意见的现象。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急功近利、作表面文章,努力创造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历史、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旗帜鲜明、毫不放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依纪依法惩处腐败分子。加强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党的纪律,坚决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行为。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强化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重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的局面,以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今年,我们党要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迎接十七大,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线。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富民强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省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省九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

10月26日至10月30日,省第九次党代会在郑州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会上,卢展工书记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充分肯定了八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依然不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等主要问题,总结了过去五年“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的“六个一”的宝贵经验。

报告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括区域经济

发展规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

报告指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一是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二是要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三是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四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五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要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班子和省纪委班子。

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蓝图,必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必将进一步调动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下载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解读要点(合集5篇)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解读要点 在11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秦光......

    解读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的报告(共5篇)

    解读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的报告26日上午,中共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安徽大剧院开幕,张宝顺同志代表第八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以......

    海州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定稿)[本站推荐]

    中 国 共 产 党 海 州 区 第九次代表大会材料之二 走进沿海新时代建设幸福新海州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海州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 航 (201......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范文大全]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建党90周年,我省“十二五”顺利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

    贵州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钱运录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向......

    第九次党代会学习报告(推荐)

    第九次党代会学习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给我一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为期四天的河南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10月26日至10月30日......

    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特勤大队黄富辉 2011年11月14日至19日,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州顺利召开。孙春兰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