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

时间:2019-05-14 07: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

第一篇: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一

伪随机序列产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

给实验箱加电,通过键盘和液晶选择“菜单”中的“一.伪随机序列产生”

二、实验内容

1.m序列产生实验

在伪随机序列产生中选择“1.m序列产生”(1)(2)在测试点TP201测试数据输出的时钟;

在测试点TP202测试输出的周期为15的m序列码。CH1连接到TP201;CH2连接到TP202; 按下示波器的“AUTO”键;

分别将CH1和CH2的电压档设为“2.0V”,时间档设为“100us”; 将CH1向移动,CH2向下移动。按“RUN/STOP”键停止波形采样。

和CH1始终波形对照,CH2波形从最宽的高电平开始读取,15位的m序列码测量操作与测量结果:

(1)(2)(3)(4)(5)(6)

为:***,如图1-1-TP202。

图1-1-TP202 2.GOLD序列产生实验

在伪随机序列产生中选择“2.GOLD序列产生”

(3)(4)(5)在测试点TP201测试数据输出的时钟;

在测试点TP202、TP203测试用于产生GOLD序列的周期为31的m序列优选; 在TP204测试输出的周期为31的Gold序列码。CH1连接到TP201;CH2连接到TP202; 按下示波器的“AUTO”键;

分别将CH1和CH2的电压档设为“2.0V”,时间档设为“200us”; 将CH1向移动,CH2向下移动。按“RUN/STOP”键停止波形采样。

时间档设为“100us”,和CH1始终波形对照,CH2波形从最宽的高电平开始读测量操作与测量结果:

(1)

(2)(3)(4)(5)(6)

取,m序列优选:******0,如图1-2-TP202:

图1-2-TP202 CH2连接到TP203,同样可以测得另一组m序列优选为:******0,如图1-2-TP203;(7)

三、实验小结

实验二

直扩编解码(DS)实验

一、实验内容

(1)(2)(3)(4)(5)(6)(7)通过键盘和液晶选择实验“1.直扩编解码”; 从观测点TP201观测时钟信号; 从测试点TP202观测发送数据的波形; 从TP203观测扩频PN码的波形; 从TP204观测扩频后的数据波形; 从TP205观测解扩出来的数据; 从TP206观测解扩方的PN码。

CH1连接到TP202;CH2连接到TP205; 按下示波器的“AUTO”键;

分别将CH1和CH2的电压档设为“2.0V”,时间档设为“500us”; 将CH1向移动,CH2向下移动。按“RUN/STOP”键停止波形采样。

CH1为原始数据波形,CH2为解扩数据波形。比较可以看出:CH2波形除了时测量操作与测量结果:

(1)(2)(3)(4)(5)(6)

间上有一定延迟外(约300us),形状和CH1波形完全一致,这说明CH2解扩数据和CH1数据完全一致。如图3-1-TP202~ TP205

图3-1-TP202~TP205 注意:TP202的原始数据在随机变化,所以TP202的波形和TP205的波形始终在变化。因此实际测的波形和图3-1-TP202~TP205的波形可能不一致,但CH2波形除了时间上有一定延迟外,形状和CH1波形完全一致。

(7)CH1连接到TP203,CH2连接到TP206,电压档设置保持为“2.0V”,时间档设为“100us”。同样可以测得扩频PN码波形和接收PN码的波形完全一致。如图3-1-TP203~ TP206

图3-1-TP203~TP206 CH1连接到TP201,CH2连接到TP203,电压档设置保持为“2.0V”,时间档设为“50us”。可以观测时钟和扩频PN码波形,比较时钟可以读出扩频PN码数据为:***0。如图3-1-TP201~ TP203(8)

图3-1-TP201~TP203(9)CH1连接到TP203,CH2连接到TP204,电压档设置保持为“2.0V”,时间档设为“100us”。可以观测扩频PN码波形和扩频后的数据波形。如图3-1-TP203~ TP204

图3-1-TP203~TP204 注意:TP202的原始数据在随机变化,因此TP204的扩频波形可能和上面波形不一致。

实验三 BPSK调制解调

一、实验目的

通过键盘和液晶选择“1 BPSK”。(1)(2)(3)

二、实验内容

测量操作与测量结果: 在测试点TP202测试发送方数据; 在测试点TP308测试BPSK调制后的波形; 在测试点TP204测试解调后的数据波形。

(1)(2)(3)(4)(5)(6)CH1连接到TP202;CH2连接到TP308; 按下示波器的“AUTO”键;

分别将CH1和CH2的电压档设为“2.0V”,时间档设为“200us”; 将CH1向移动,CH2向下移动。按“RUN/STOP”键停止波形采样。

CH1为原始数据波形,CH2为BPSK调制后的波形,仔细观察可以原始数据和调制波的对应关系。如图5-1-TP202~ TP308。原始数据1个周期128位。

图5-1-TP202~ TP308(7)CH1连接到TP202,CH2连接到TP204,电压档设置保持为“2.0V”,时间档设为“500us”。CH1为原始数据波形,CH2为解调数据波形。注意:TP202的原始数据在随机变化,所以TP202的波形和TP204的波形始终在变化。因此实际测的波形和图5-1-TP202~TP204的波形可能不一致,但CH2波形除了时间上有一定延迟外(约300us),形状和CH1波形完全一致。如图5-1-TP202~ TP204

三、实验小结

实验四 GSM/GPRS 接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GSM/GPRS相关的AT命令集。2.了解主机通过GSM/GPRS模块访问有线网的配置流程。3.了解如何通过GSM/GPRS模块让设备终端之间建立TCP连接以传输用户数据。4.理解短消息协议。5.理解GSM/GPRS信令流程。

二、实验内容 1.硬件连接。2.配置无线模块。3.配置主机。4.网络服务。5.AT命令。6.GSM/GPRS信令仿真。

三、实验环境

1、系统环境

2、硬件环境

每个实验组配置2套设备,每套设备硬件由一台计算机、一个SEMIT TTP 6606硬件模块(已配置开通GPRS业务的SIM卡)、一根串口电缆、一副耳机话筒、一个稳压电源组成。

注意:本软件系统需要移动网络的支持,实验所在地的移动网络需要支持GPRS业务并且用户已申请开通。在网络资源不够或者信号很差的情况下,实验也有可能无法正常进行。(由于软件界面显示的信息较多,本软件必须在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下运行)

3、软件环境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已配置TCP/IP协议栈。

五、实验步骤

1、配置主机和GSM/GPRS硬件模块

1)用串口电缆将SEMIT TTP 6606和计算机串口相连,接通稳压直流电源,打开开关。(注意保证天线接触良好,切忌带电插拔串口电缆)2)配置无线模块(此时串口应处于打开状态)(1)初始化串口

(2)点击界面上的“附着GPRS”按钮,显示附着成功

(3)点击界面上的“配置网络参数”按钮,显示配置网络参数成功(4)点击界面上的“激活场景”按钮,显示激活场景成功 3)配置主机(如串口未关闭,请先关闭串口)

图1 配置界面

(1)安装标准modem驱动

点击 “装载Modem驱动” 弹出界面如图2所示。勾上复选框,选择不检测调制解调器,单击“下一步”。

图2 添加/删除硬件向导

选择“标准33600bps调制解调器”,单击下一步,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modem型号

选择将modem驱动装载在与GSM/GPRS模块有物理连接的端口上,单击“下一步”,如图4所示。

图4 选择端口

最后单击“完成”,完成调制解调器的安装。(2)新建GPRS连接

点击 “连接管理”弹出界面如图5所示,分别在其中输入“连接名称”,“用户名”,“密码”(此三项可根据用户需要随意填写),“连接时使用”选择“标准33600bps调制解调器(modem)” 并输入“国家号”和“区号”。“电话号码”中输入“*99***1#”。点击“新建连接”,新建立的连接名将出现在连接列表中。选中连接列表中的连接名,点击“删除连接”将删除选中的连接。

图5 连接管理

(3)拨号建立PPP链路

点击 “网络连接”弹出界面如图6所示,如果你建的连接没出现在列表中,请点击“更新”。在连接列表中选中你所建的连接,点击 “拨号”(拨号前要关毕Semit 6606所用的串口),在状态栏中会显示出拨号的状态。不用连接时点击“挂断”。

图6 PPP拨号

2.网络服务 1)话音服务(1)拨打电话

输入对方电话号码,点击“拨号”按钮进行拨号,拨通后点击“接听”按钮进行通话,通话结束后点击“挂机”按钮结束通话。(2)接听电话

出现来电提示后,点击“接听”按钮进行通话,通话结束后点击“挂机”按钮结束通话。2)短消息服务(1)发送短消息

输入对方手机号点击“确定”按钮,会出现“短信服务中心号码”对话框,填入当地服务中心号码,点击“确定”,并关闭该对话框,如图8所示。

填入短信内容单击“发送”按钮发送,提示栏中会出现短消息发送信息。(2)阅读短消息

输入要读的短消息号,点击“读短信息”按钮,短消息内容或提示信息会出现在信息栏中。(3)删除短消息

输入要删除的短消息号,点击“删除短信”按钮,提示信息会出现在信息栏中。点击“清除”按钮能清空信息栏中所有信息。3)WAP服务

打开WAP浏览器,可通过GPRS浏览WAP网站。(在此之前要配置好,主机和无线模块,并打开连接)4)聊天服务 服务器端配置:

点击“服务器配置”,在“服务器配置”界面中,输入连接端口号,并选择连接方式“TCP”,点击“确定”。如图9所示 客户端配置:

点击“客户端配置”,在“客户端配置”界面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服务器的连接端口号,并选择连接方式“TCP”,点击“确定”。如图10所示。客户端点击“连接”按钮,建立“TCP”连接。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可在“聊天内容”中,输入聊天信息,并点击“发送”,发送聊天信息。点击“断开连接”断开TCP连接。

图7 网络服务界面

图8

图9

图10

3.AT命令

在页面左侧输入AT命令,通过AT命令来操作GPRS模块。

前面提到的无线模块配置工作,可在此处通过相应的AT命令来完成。也可通过AT命令来实现短消息服务和话音服务,并从中观察短消息协议和相应的编解码方法。页面右侧有详细的AT命令描述。

图11 AT命令界面

4.GSM/GPRS信令仿真

1)先选中GSM或GPRS仿真 2)再选择所要仿真的信令流程

3)最后选择正确的信令和信道进行仿真 4)右面会相应给出仿真结果

图12 信令仿真界面

三、实验小结

第二篇: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

实验一 基础实验 1.1 串口调试组件实验

1.1.1 实验目的

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前面介绍了通过LED进行调试的方法,该实验主要是介绍串口调试的方式。本实验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读者学会串口调试编写的代码。1.1.2 实验原理

串口调试的语句格式为,ADBG(x, args„), 其中x为调试级别。我们在Makefile中定义一个默认级别,在写代码的时候只有x不小于Makefile中定义的默认级别时,该语句才能被输出到串口,args„为打印的内容,具体的格式和c语言中printf相同。ADBG(„.)语句实际上是通过CC2430的串口Uart0输出打印语句的。1.1.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同时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上去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串口助手(串口助手在光盘中的目录为 $(光盘目录)辅助工具串口助手),波特率设置为9600,其中串口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点击【打开串口】。

4.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5.在Cygwin界面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 SerialDebug,进入到串口调试实验目录下。

6.在串口调试代码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编译和烧录。7.烧录成功后,实验现象为串口有内容输出,输出内容如下图。

1.1.4 继续实验

通过级别控制,使得某些调试语句没有被输出到串口 修改方案:

如实验原理说讲ADBG(x, args„),x是调试级别,当x小于makefile文件定义的默认级别时,此ADBG语句将不被执行。所以可以做如下修改: „„„„

#define DBG_LEV 3000 #define RPG_LEV 2000 „„„„

ADBG(DBG_LEV, “rnrnDEMO of Serial Debugrn”, 'x');ADBG(DBG_LEV, “1.This is a string, and this is char '%c'rn”, 'x');ADBG(DBG_LEV, “2.NUM1: HEX=0x%x, DEC=%drn”,(int)(num1),(int)(num1));ADBG(RPG_LEV, “2.NUM2: HEX=0x%lx, DEC=%ldrn”,(uint32_t)(num2),(uint32_t)(num2));ADBG(RPG_LEV, “3.FLOAT: %frn”, float1);„„„„

这样,第4句和第5句就不会输出。输出内容如下图所示:

1.1.5 碰到的问题 第一次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起来时,电脑会无法识别此USB设备。这样就不能把程序烧录到基站和节点当中。需要先在PC机上安装此USB设备的驱动程序。具体操作是在设备管理器当中,双击图标有感叹号的设备,点击更新驱动程序,路径为:F:实验室软件物联网驱动程序。1.1.6 心得体会 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比较简单,代码也浅显易懂。主要通过此实验学习了如何通过串口对程序进行调试,这个调试功能是分级别调试的,只有调用处的调试级别不小于makefile中定义的调试级别的时候才会被输出到串口。

1.2 串口组件通信实验

1.2.1 实验目的

能够掌握CC2530中的串口的通讯功能,包括串口的发送功能和接受功能以及串口波特率设置功能。为今后的综合实验打下基础。1.2.2 实验原理

平台提供了串口通信模块组件PlatformSerialC,该组件提供了三个接口:StdControl、UartStream以及CC2530UartControl,其中,StdControl用于控制串口通信模块的开关,UartStream提供了串口收发功能;CC2530UartControl接口用于设置串口通信得到波特率。其中UartStream的实现,实际上是在串口层做了一个缓冲,每次将发送缓冲器的数据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往串口发送,最终达到串口的连续传输。1.2.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串口助手(串口助手在光盘中的目录为 $(光盘目录)辅助工具串口助手),波特率设置为9600,其中串口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点击【打开串口】。

4.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5.在Cygwin界面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 SerialIO,进入到串口通讯实验目录下。

6.在串口通讯代码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编译和烧录。7.烧录成功后,实验现象为串口有内容输出。

8.根据串口输出的提示进行操作,串口提示为按下键盘【1】,基站的蓝灯会闪烁一下,按下键盘【2】,基站的黄灯会闪烁一下。如果是其它按键,串口会提示“Error key”,如下图。

1.2.4 继续实验

实现一个串口实验,在串口助手中实现回显的功能。修改方案:

在task void lightLED()函数当中,当 m_echo_buf==’1’ 和

m_echo_buf==’2’ 时其各自的ADBG语句后面都多加一句 post showMenuTask();

task void lightLED()

{

if(m_echo_buf=='1'){

} else if(m_echo_buf == '2'){

} else { ADBG(DBG_LEV, “Error Key %crn”, m_echo_buf);LED_YELLOW_TOGGLE;/* 切换黄色LED灯 */ ADBG(DBG_LEV, “You choose to toggle YELLOW LEDrn”);post showMenuTask();LED_BLUE_TOGGLE;/* 切换蓝色LED灯 */ ADBG(DBG_LEV, “You choose to toggle BLUE LEDrn”);post showMenuTask();

} } post showMenuTask();调试结果:

1.2.5 碰到的问题 此实验相对比较容易,基本无碰上什么问题。

1.2.6 心得体会 此实验的代码看起来是挺容易读懂的,但是在编程实现上缺没有那么容易。TinyOS系统事先已经将串口的发送和接受功能封装成接口来让我们调用,为我们使用串口的功能提供的极大的便利。这是nesC的一大优势。提供各式各样的内部组件也为我们做物联网的开发应用节省了许多编程上的时间。

1.3 Flash组件读写实验

1.3.1 实验目的

掌握CC2530芯片Flash的读写操作,同时为后面的综合实验做准备。1.3.2 实验原理

Flash存储器具有非易失的特点,即其存储的数据掉电后不会丢失。因此常用来存储一些设备参数等。

Flash存储器的组织结构为:每页2KB,共64页(CC2530-F128)。Flash存储器的写入有别于RAM、EEPROM等其他存储介质,写Flash时,每bit可以由1变为0而不能由0变为1,必须分页擦除后才能恢复全“1”。因此,需要修改某页中的部分字节时,需要将本页中用到的所有数据读出到RAM空间中修改,然后擦除本页,再将RAM中的数据写入。

CC2530中使用Flash控制器来处理Flash读写和擦除。使用DMA传输和CPU直接访问SFR都可以配合Flash控制器完成写Flash等操作。

DMA写Flash:需要写入的数据应存于XDATA空间,其首地址作为DMA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固定为FWDATA,触发事件为FLASH。当FCTL.WRITE置“1”时触发DMA,传输长度应为4的整数倍,否则需要补充;选择字节传输,传输模式为单次模式,选择高优先级。1.3.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串口助手 4.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5.在Cygwin开发环境中执行cd apps/Demos/Basic/Flash 6.在Flash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 7.烧录成功后,串口有内容输出,具体如下图

1.3.4 继续实验

自己定义一个结构体,并且将结构体的内容写入到0x1fff8,并且在写完后将结构体的数据读取出来通原始数据进行比较。

修改方案:

将数组ieee2 改为结构体,在结构体里面定义一个数组。

struct Super{

};uint8_t ieee[8] = {0};uint8_t ieee1[8] = {7,2,4,11,21,3,92,1};task void initTask(){

uint8_t i;struct Super super;for(i=0;i<8;i++){ } ADBG(DBG_LEV, “read now n”);

call HalFlash.erase((uint8_t*)0x1fff8);for(i=0;i < 8;i+=4){ } call HalFlash.write((uint8_t*)(0x1FFF8+i),(&super.num+i), 4);super.num[i] = ieee1[i];uint8_t num[8];

} call HalFlash.read(ieee,(uint8_t *)0x1FFF8, 8);ADBG(DBG_LEV, “read ok.n”);for(i=0;i < sizeof(ieee);++i){ } ADBG(DBG_LEV, “super.num[%d]=%dn”,(int)i,(int)ieee[i]);

调试结果:

1.3.5 碰到的问题 在做继续实验的时候,原本想,像对数组初始化那样直接给结构体里面的数组赋初值,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在定义结构体类型的时候不能给结构体内定义的数组赋初值,在定义好结构体变量后,也不能直接给该结构体变量的数组变量赋初值。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对机构体变量的数组变量挨个赋值。1.3.6 心得体会

这次实验学习了Flash存储器读写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了实验来验证对Flash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实现。这次实验相对比较容易,就是在做继续实验的时候对nesC的结构体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深而卡了一小会儿。这些基础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之后的综合实验上会经常使用到,为后面的综合实验做准备。实验二 点对点通信实验

2.1 实验目的

1.了解节点对点通信过程

2.学会ATOS平台通讯模块(ActiveMessage)的使用 2.2 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TinyOS中的活动消息(ActiveMessage)模型实现点对点通信,活动模型组件ActiveMessageC包含了网络协议中路由层以下的部分。在ATOS平台下,ActiveMessageC包含的主要功能有:CSMA/CA、链路层重发、重复包判断等机制。其中,CSMA/CA机制使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去侦听信道状况,只有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才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了数据碰撞,保证了节点间数据稳定传输;链路层重发机制是当节点数据发送失败时,链路层会重发,直到发送成功或重发次数到达设定的阈值为止,提高了数据成功到达率;重复包判断机制是节点根据发送数据包的源节点地址及数据包中的dsn域判断该包是不是重复包,如果是重复包,则不处理,防止节点收到同一个数据包的多个拷贝。

ActiveMessageC向上层提供的接口有AMSend、Receive、AMPacket、Packet、Snoop等。AMSend接口实现数据的发送,Receive接口实现数据的接收,Snoop是接收发往其它节点的数据,AMPacket接口用于设置和提取数据包的源节点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Packet接口主要是得到数据包的有效数据长度(payload length)、最大有数据长度、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等。AMSend、Receive、Snoop都是参数化接口,参数为一个8位的id号,类似于TCP/IP协议中的端口号。两个节点通信时,发送节点使用的AMSend接口的参数id必须与接收节点的Receive接口的参数id一致。

在TinyOS操作系统下,所有的数据包都封装到一个叫message_t的结构体中。message_t结构体包含四个部分:header、data、footer、metadata四个部分。其中header中包含了数据包长度、fcf、dsn、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metadata包含了rssi等信息,详见cc2420.h、Message.h、platform_message.h。其中,metadata部分不需要通过射频发送出去,只是在发送前和接收后提取或写入相应的域。2.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上去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串口助手 4.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5.在Cygwin开发环境中执行/opt/atos/apps/Demos/RFDemos/1_P2P 6.在点对点通讯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 GRP=01 NID=01,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GRP=01 NID=01 的意思是将当前的点烧录为第一组,第一号)7.烧录成功后,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下去,将节点对应的烧录开关拨上去,然后打开节点的开关

8.执行make antc3 reinstall GRP=01 NID=02 9.重启基站

10.打开刚刚烧录的节点的开关

11.在串口助手中根据提示输入对应的操作内容 12.当节点和基站通讯成功的情况如下图

13.当节点和基站通讯失败的情况如下图

2.4 继续实验

完成一个点对点的传输,让基站给单独节点发送一个命令,节点在接收到命令后将自己的蓝灯状态改变。

修改方案:

在Receive.receive(message_t* msg,void* payload.unit8_t len)函数中做修改。基站从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payload变量当中,所以只需要判断payload的长度和内容跟命令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改变蓝灯的状态。这里假设该命令为”BLUE”。

修改代码:

event message_t* Receive.receive(message_t* msg, void* payload, uint8_t len){

uint8_t i;ADBG_APP(“rn*Receive, len = [%d], DATA:rn”, ADBG_N(len));for(i=0;i < len;i++){ } ADBG_APP(“%c”,((uint8_t*)payload)[i]);/* 继续实验 修改部分 开始*/

if(len==4){ if(((uint8_t*)payload)[0]=='B' &&((uint8_t*)payload)[1]=='L' &&((uint8_t*)payload)[2]=='U' &&((uint8_t*)payload)[3]=='E')

}

} /* 继续实验 修改部分 结束*/ ADBG_APP(“rn”);LED_YELLOW_TOGGLE;m_input_type = INPUT_ADDRESS;post showMenu();{ } LED_BLUE_TOGGLE;2.5 碰到的问题 1.在给节点烧录程序的时候,容易出现no-chip-system was detected。这个时候要将下载器的reset按钮按下去复位,才能使得节点顺利烧录程序。2.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以后,基站给节点发送消息时,串口调试助手大多时间会显示SentFAIL!。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所以只好做继续实验。做继续实验的时候发现,虽然串口调试助手显示的是SentFAIL ,但是基站还是能够通过发送命令控制蓝灯的亮灭。这说明基站跟节点的通讯是成功的。串口调试助手上显示的是有误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讨论出结果来。

2.6 心得体会

该实验完成了基本的节点之间的通讯,该实验是基于稳定的MAC点对点传输。所以熟练掌握这个实验是接下来研究路由协议的基础。这个实验依然是验证性实验,但是出现的问题比前几个实验多了。节点烧录不进去、基站与节点能够进行通信,但是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失败。在这两个地方纠结的很久,最后还是跟同学交流,才知道这些问题大家都有出现。所以猜测可能是接口程序有问题。实验三 发射功率设置实验

3.1 实验目的

了解CC2530芯片的8个输出功率等级,掌握节点输出功率的设置方法。3.2 实验原理

CC2530芯片支持8个等级的发射功率,不同功率等级发射的最远距离不一样,但是不是线性变化的。该实验就是改变CC2530芯片的发射功率寄存器的数值来改变发射功率。3.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串口助手 4.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5.在Cygwin开发环境中执行

cd /opt/atos/apps/Demos/RFDemos/3_SetTransmitPower/ 6.在功率设置实验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 GRP=01 NID=02,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

7.烧录成功后,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下去,将节点对应的烧录开关拨上去,然后打开节点的开关

8.执行make antc3 reinstall GRP=01 NID=01 9.重启基站

10.打开节点的开关,按照上面的提示进行操作。在上面的界面中,按“Y”后 会显示功率列表提供选择,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功率设置,在设置完成后程序会自动给节点号为1的节点发送射频数据,如下图。

11.通过改变距离和改变发射功率级别,可以观察到发送功率对发送的有效距离的影响。3.4 继续实验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测试,在最大和最小发射功率下两个点之间通讯距离的差距。

3.5 碰到的问题 与“点对点通信实验”一样,基站与节点通讯成功以后,串口调试助手依旧显示SentFAIL,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代码知道射频接收数据的函数Receive.receive()函数里面有一条语句:LED_YELLOW_TOGGLE;说明当节点接收到数据以后,节点的黄灯就会改变灯的状态。我们就以此作为判断节点是否成功接收到基站发出的数据的依据。在设置发射功率的时候,想把功率设置成14,却怎么也设置不了。查看代码才知道16的发射功率等级对应的是十六进制的‘0’—‘F’,如果要设置发射功率为14,则应该输入‘C’。3.6 心得体会 本实验是在点对点通信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本实验,让我们了解了CC2530芯片中功率级别的概念,以及如何设置发射功率的寄存器的值。为了解决这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仔细阅读了所给的SetTransmitPowerM.nc文件的代码。通过阅读、分析代码,对在TinyOS系统上进行nesC编程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也对nesC程序整体的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四 星状网络通讯实验 4.1 实验目的

了解星形网络的特点,掌握星形网络的实现方法。

4.2 实验原理

该实验主要是完成星形网络通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基本节点都是直接将数据发送给基站,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星形。在节点端,每个节点都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的时候,节点就会开始采集传感器数据,在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后,节点就会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在基站端,接收到节点的数据后,按照基站和上位机通讯的协议将数据上报给上位机软件。

4.3 实验步骤

1.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 2.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机器连接起来 3.打开Cygwin开发环境

4.在Cygwin开发环境中执行cd /opt/atos/apps/Atosenet/ANTStartnet/Base 5.在功率设置实验目录下执行make antc3 install GRP=01 NID=01,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

6.烧录成功后,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下去,将节点对应的烧录开关拨上去,然后打开节点的开关

7.执行cd /opt/atos/apps/Atosenet/ANTStartnet/Node,进入到星形实验的节点目录。

8.在该目录下面执行make antc3 install ASO=LIGHT TYPE3 GRP=01 NID=02,对节点进行烧录。

9.依次烧录剩下的节点,确保每个节点的NID是不一样的 10.将节点和基站的天线都插好,并且将节点的开关都打开。

11.运行光监控软件,如果没有安装,请先安装该软件,这个软件的安装包在【实验光盘演示中心LightField.msi】。

12.选择正确的串口号,点击运行标志,运行之后的界面如下。

13.从运行的图片中可以看到一个星形的网络。如果想看到一个更大的星形的网络,可以多烧录几个节点。

4.4 继续实验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尝试让基站的ID变为2。每个基本节点都将自己的目的地址变为2。并且最终通讯形成星形网络。

修改方案:

将node文件夹里面的makefile 文件打开,将PFLAGS +=-DATE_PROFILE_TABLE_CONFIG 改为PFLAGS +=-DATE_PROFILE_TABLE_CONFIG=2。这个修改的目的是为了设置星形网络的父节点。ATE_PROFILE_TABLE_CONFIG的值就是静态路由默认的目的节点的ID号。所以这样一改,就能使每个基本节点都将自己的目的地址变为2。

4.5 碰到的问题

按照步骤将所给的程序分别烧录到基站和节点以后,会发现网络拓扑图所示的网络非星形网络,而是树状网络。询问助教才知道这是没有对控制星形网络父节点的变量赋初值的缘故。需要将Node文件夹里的makefile文件的ATE_PROFILE_TABLE_CONFIG 改为PFLAGS +=-DATE_PROFILE_TABLE_CONFIG=1。这样得到的网络拓扑图才是正确的。按照继续实验的要求修改makefile文件后,烧录时给基站赋予的节点ID值也改为了2,但是出来的网络拓扑图,其星形网络的父节点的ID仍然是1。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也出现过。但是没有讨论出解决方案。

4.6 心得体会

这个实验是每个基本节点都将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发送给基站,所以使用的是星形网络。该网络只需要基本节点将数据发送到基站,而不需要基本节点之间进行通讯,也不需要基站向基本节点发送消息,所以基本节点在每次发送的时候只需要填写目的地址为1就可以。所以该实验使用的路由协议只需要静态的路由协议就可以实现了,节点在上电的时候将基站作为唯一的路由信息写入到flash中,每个节点按照这样的路由信息发送,最终形成的就是星形网络。为了分析网络拓扑图出现树状网络的原因,还找到了静态路由协议的文件夹Profile,仔细查找才发现影响父节点的变量是ATE_PROFILE_TABLE_CONFIG。所以感觉这些实验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如果要分析透彻其中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还得花较多的功夫。

第三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 OQ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OQPSK调制解调原理。

2、理解OQPSK的优缺点。

二. 实验内容

1、观察OQPSK调制过程各信号波形。

2、观察OQPSK解调过程各信号波形。

三. 预备知识

1、OQPSK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2、OQPSK调制解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说明。

四. 实验器材

1、移动通信原理试验箱 一台 2、200M双踪数字示波器 一台

五.实验原理

OQPSK调制解调原理

OQPSK 又叫偏移四相相移键控,它同QPSK 的不同之处是在正交支路引入了一个码元(TS)的延时,这使得两个支路的数据错开了一个码元时间,不会同时发生变化,而不象QPSK那样产生±π的相位跳变,而仅能产生±π/2的相位跳变,避免接收解调时可能出现的相位模糊现象。±π相位的跳变消除了,所以OQPSK 信号的带限不会导致信号包络经过零点。OQPSK包络的变化小多了,因此对OQPSK的硬限幅或非线性放大不会再生出严重的频带扩展,OQPSK即使再非线性放大后仍能保持其带限的性质。OQPSK的调制解调方法同QPSK一样。

六、实验步骤

1.A方式的OQPSK调制实验

(1)将“调制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0、0100,则调制类型选择为A方式的OQPSK调制。

(2)分别观察并说明一个周期数据波形的“NRZ”与“DI”码、“NRZ”与“DQ”码串并转换情况。

图2-1 NRZ与DI码

图2-2 NRZ与DQ码

图形分析:(3)用示波器观察并分析说明“I路成形”信号波形与“I 路调制”同相调制信号波形、“Q 路成形”信号波形与“Q 路调制”正交调制信号波形。

图2-3 I路成形I路调制 图形分析:

(4)用示波器观察“I路成形”信号、“Q 路成形”信号的X-Y波形(即星座图)。

图2-4 Q路成形和Q路调制

图形分析:

图2-5

I路成形和Q路成形的星座图

(5)观察比较OQPSK和QPSK调制器的“调制输出”波形并加以分析说明。

图2-6 OQPSK调制输出波形 图2-7 ch1为NRZ,ch2为OPSK调制输出 图形分析: 2.B 方式的OQPSK调制实验

(1)将“调制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1、0001,则调制类型选择为B方式的QPSK调制。

(2)分别观察并说明一个周期数据波形的“NRZ”与“DI”码、“NRZ”与“DQ”码串并转换情况。

图2-8 NRZ和DI码

图2-9 NRZ和DQ码 图形分析:

(3)双踪观察并分析说明“DI”与“I路成形”信号波形、“DQ”与“Q 路成形”信号波形。比较说明A和B方式“I路成形”信号、“Q 路成形”信号波形有什么不同。

图2-10

DI和I路成形

图2-11

DQ和Q路成形双踪观 图形分析:

(4)察并分析说明“I路成形”信号波形与“I 路调制”调制信号波形、“Q 路成形”信号波形与“Q 路调制”调制信号波形。

图2-12 I路成形和I路调制 图2-13 Q路成行和Q路调制 图形分析:

(5)观察说明“调制输出”波形相位特点;并将B方式的“调制输出”波形同A方式的“调制输出”波形进行比较说明相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形分析:

图2-14 B方式的调制输出波形

(6)用示波器观察“I路成形”信号、“Q 路成形”信号的X-Y波形(即星座图),分析并说明与A方式的星座图有什么不同。

图形分析:

图4-13 I路成形和Q路成形的星座图 3.A方式的OQPSK解调实验

(1)将“调制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0、0100,“解调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0、0100,(2)双踪观察并分析说明“I路解调”信号波形与“I 路滤波”信号波形;“Q 路解调”信号波形与“Q路滤波”信号波形对应关系。

图4-14 ch1为I路解调ch2为I路滤波 图4-15 ch1为Q路解调ch2为Q路滤波 图形分析:

(3)比较解调端“NRZ”波形与调制端“NRZ”波形(的一个周期长度的码型与延时)情况并进行说明。

图4-16 ch1为解调端NRZ ch2为调制段NRZ 图形分析:

4.B方式的QPSK解调实验

(1)将“调制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1、0100,“解调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拨为00001001、0100,则解调类型选择为B 方式的QPSK解调。(2)双踪观察并分析说明“I路解调”信号波形与“I 路滤波”信号波形;“Q 路解调”信号波形与“Q路滤波”信号波形对应关系。

图4-17 ch1为I路解调I 路滤波 图4-18 ch1为Q路解调Q路滤波

图形分析:

(3)比较解调端“NRZ”波形与调制端“NRZ”波形(的一个周期长度的码型与延时)情况并进行说明。

图4-19 ch1为解调端NRZ,ch2为调制端NRZ

图形分析:

第四篇:物联网通信技术心得体会

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来到大学我的专业是物联网工程,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确实很高大上,物联网有广阔的前景,需要学习的科目也是很多的,通过了这几年对物联网的了解和学习,特别是在学习了物联网通信这门课之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物联网,更加向往物联网的独特魅力。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故由此知道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地位,物联网主要是靠通信技术来传递信息。学习物联网通信这个学科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是基于凌阳科技开发板来学习的。做的实验也是挺多的,通过实验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物联网通信。比如:io输入和输出实验,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定时器实验,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验,无线通信实验,光照度传感器实验,ZigBee网络实验等。

通过实验我们理解了串口通信原理,掌握了CC2530单片机与PC机串口的通信的方法。了解了CC2530无线通信工作的原理和无线模块驱动的方法。也了解了ZigBee的星状网络结构等等。学习完了之后收货很丰富,学到很多通信方面的东西还有对物联网的应用实现更加的了解。

第五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实验目的...................................................................................................................................2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2

2、网管操作实验.....................................................................................................................2

二、实验设备...................................................................................................................................3

三、实验内容...................................................................................................................................3

1、TD_SCDMA系统认识.........................................................................................................3

2、硬件认知.............................................................................................................................3

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8

四、实验总结.................................................................................................................................17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

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内容

1、TD_SCDMA系统认识

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_SCDMA系统是时分双工的同步CDMA系统,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运用TDSCDMA这一技术,通过灵活地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就可以实现所有3G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合适的TDSCDMA时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决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

TD_SCDMA系统网络结构中的三个重要接口(Iu接口、Iub接口、Uu接口),认识了TD_SCDMA系统的物理层结构,熟悉了TD_SCDMA系统的六大关键技术以及其后续演进LTE。

2、硬件认知

2.1整套移动通信设备如下:

PS:图中蓝色为静电手环,操作时必须佩带,以免损坏设备。

2.2 RNC设备认知 TDR3000设备机框外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 • • • • • • • 机框主要功能如下:

支持14个板位,作为19〞机框通用背板使用。满足PICMG3.0、PICMG3.1 规范。

实现机框内以太交换双星型物理连接拓扑。对各前插板提供板位编号(HA0~7)。

对各前插板提供Fabric、Base、CLK、Update数据通路。提供对所有FRU单元的IPMB总线通路。提供-48V冗余供电通路。

ATCA机框的UPDATE CHANNEL设计规则为物理板位1与13、2与14、3与11、4与12、5与9、6与10、7与8两两之间设计UPDATE CHANNEL。

图1 机框背板功能分布示意图

图1中蓝色连线表示具有Update Channel 连线的板位分配,物理板位7,8固定为两块交换板,其余板位固定为功能板。

图2 机框背板接口后视图

机框物理上是一种13U标准的ATCA插箱,机框背板主体尺寸为ATCA标准定义部分:354.8mmX426.72mm。主体之下为背板的风扇、电源接口引入部分,风扇接口包括风扇电源和IPMI接口,背板与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源接口包括两路-48V供电和四路风扇电源输入。背板与各前插板之间的电源接口采用分散供电方式,每个前插板有两路-48V供电。背板下部左右两部分中间位置各预留1英寸安装输入电源插座(-48V/风扇电源)。

单板结构

单板相关描述中,采用“逻辑板(物理板)”的描述方式,其中逻辑板为从软件功能及操作维护台显示的单板;物理板为硬件单板,其单板名称印刷在在物理单板面板下方。采用该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便于使用者能随时直观地了解逻辑板与物理板的映射关系,避免不熟悉两种单板类型映射关系的用户频繁地查找单板对应关系表。TDR3000 各种单板的类型及功能如下

机框槽位布局如下:

可以使用LDT软件查看硬件是否正常,由下图可以看出,硬件连接均正常。

其中使用的各单板功能如下:

 GCPA(GMPA+SPMC+HDD)全局控制处理板完成以下功能:

 全局处理板完成 RNC 全局资源的控制与处理、以及与OMC‐R 的连接。全局控制板 支持板载2.5〞 IDE 80GB 硬盘数据存储功能;

 处理以下协议:RANAP 协议中的复位,资源复位,过载控制消息;SCCP 管理、MTP3B 管理、ALCAP 管理、M3UA 管理协议等;

 两块 GCPA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

 RSPA(GMPA+SPMC)无线网络信令处理板完成以下功能:

 处理 Iu,Iub 接口的控制面协议以及传输网络高层协议,完成无线网络协议的处理,以及呼叫处理功能;

 处理的协议有:RRC 协议,RANAP 部分协议,NBAP 协议,无线资源管理;SCCP 部 分协议,ALCAP 部分协议,MTP3B 部分协议,M3UA 部分协议,SCTP 协议等;  两块 RSPA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

 ONCA/IPUA(MNPA+GEIC)板的主要功能如下:

 ONCA/IPUA(MNPA+GEIC)配合GEIB 后插板完成4xFE/GE 接口功能。 网络处理器完成外部 IP 到内部IP 的转换、处理功能;  TCSA(MASA)板的主要功能如下:

 支持控制面 Base 交换和业务面Fabric 交换两级交换,完成业务和控制面的L2、L3 以太交换功能;

 固定使用 2 个交换板槽位,即框中的第7、8 槽位;

 同时完成整个机框的 ShMC(机框管理器)功能,同时兼容IPMC 功能,可根据不同 ATCA 机框进行灵活配置;

 提供架框号的编码配置功能;

 支持对网同步时钟的接入、分配功能; 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  RTPA(MDPA)板由单板控制模块、单板以太交换模块、DSP 处理模块、电源模块、IPMC 模块组成,主要功能如下:

 单板控制模块完成板内的各种控制管理功能;

 单板以太交换模块实现完成 RTPA(MDPA)板内的以太数据交换;

 DSP 处理模块主要由DSP 和其外围来实现,完成业务数据和协议的处理;

 电源转换模块从背板接入双路‐48V 电源,经过电源转换芯片转换后,给单板提供各 种芯片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

 IPMC 模块主要完成单板上电的控制,以及温度、电压监控等功能。 PTPA(MNPA)板的主要功能如下:  完成 Iu‐PS 用户面协议处理功能;

 GTPU 处理板,完成IP(OA)、UDP、TCP、GTP‐U 协议模块处理;  Host 部分完成网络处理器运行状态监视、性能统计等功能。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

EMB5116 基站主要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主机箱、电源单元、EMx 板卡、风机及滤网单元、功能板卡

硬件单元排布如图3所示。

图 3:1EMB5116 槽位框图

3.4 LMT-B软件

使用LMT-B软件进行网络布配,完成光纤与RRU的配置 1)单天线模式配置 配置参数见下图:

图4:

单天线模式配置详细参数

图5:单天线模式配置结果

3.5通过OMT创建基站 1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需要接入的RNC接口板,以及板上接口。记录下接口板位置,接口板对应IP地址,接口号等信息。实验时统一选择0为端口号。在OMT上配置IP端口

根据基站实际所在RNC,打开对应OMC,选择网元参数配置,在对象树中找到IP承载级—>IP协议栈子层,右键点击,选择“创建IP端口”

图6 找到IP协议栈子层+创建IP端口

图7 基本配置

图8 IP配置 在OMC上创建NodeB: 创建第一步

图9 创建STEP1

创建第二步

图10 创建STEP2 创建第三步

图11 创建STEP3 基站IUB口传输配置 登陆LMT-B,V5版本用户名superuser,密码789456,选择指定IP连接NodeB,NodeB的IP地址填写10.10.0.192,该地址根据LMT-B帮助中各站型IP地址规则可以查询到。

图12 各站型板卡和IP地址说明

登陆到LMT-B之后,选择配置管理—>传输资源管理—>传输参数配置,会出现如下界面:

图13 传输参数的设置

【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通过该处可以设置各种物理端口参数;

【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通过该处可以设置各种逻辑端口参数;

【保存配置文件】:保存已经配置好的传输配置文件,建议保存名称采用NodeB的资产编号算出的EID,这样方便以后下发本地配置文件或者盲起操作时方便。

【下发所有设置】:当所有参数设置完成后,需要选择下发所有设置,并且复位基站,同时选择生成动态配置文件。具体操作为:选择对象树—>NodeB总体—>系统配置—>设置主机复位;

【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

在传输参数设置主界面上点击“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按钮,进入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

数界面。选择设置业务以及信令Iub接口承载的物理类型: IUB接口参数设置

图14 IUB接口参数设置

【IUB接口承载业务类型】:选择IP; 【IUB接口承载信令类型】:选择IP; 【IPran下的FTP服务器IP地址】:固定选择192.166.32.8,OMCR服务器IP; 【IPran下的SNTP服务器IP地址】:固定选择192.166.32.3,OMCR服务器IP; 【IPran下的网元标示】:由RNC编号及逻辑基站ID编号组成,前4位为RNC编号,后4位为逻辑基站编号,都为16进制,将组合的16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即为所填写的值,举例:基站EMB5116在RNC的规划数据中是:RNC ID 为1(转换为16进制值为0001),Node B ID为748(转换为16进制值为2EC),则组合的16进制值为000102EC,将000102EC转换为10进制值为66284,该值即为 “IPran下的网元标识”处需要填的值。

点击继续设置对应的IUB和接口板插槽号,选择实际使用的插槽号。

图 15:Iub接口参数插槽号

点击继续,设置NP工作模式,选择ATM模式。

图 16 Iub接口参数工作模式

以太端口配置

图 17 以太网端口配置

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 IP逻辑端口

图18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

在传输参数设置主界面上点击“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按钮,进入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界面。选择设“IP逻辑端口”;IP模式下控制面链路,SCTP链路

图 19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

业务设置

图 20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

四、实验总结

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课本上的字面理论,不能看到实际设备总是有一些不理解,而这次实地去了解了TD-SCDMA设备是我感觉到工程实践和理论学习之间的差距,只有亲手操作才能更加理解深化所学到的内容。实验中,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基站通信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还近距离接触了真实的基站等设备,了解了信令交互的流程,并且经过亲自操作来对基站进行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参数设置及创建小区等。本次移动通信的课外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下午,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我对通信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一个好的示范。

下载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联网109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 QPSK系统的解调与误码率观测 一、实验目的 1、使用DSP原理图实现QPSK调制系统的解调。 2、使用Tkplot等模块观测解调信号的波形及其眼图和星座图。 3、观测系统误码......

    物联网创新实验报告(未删减)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创新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 年 月 日 电容充放电实验报告 一、引言 本次试验在陈瑞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面......

    物联网通信原理知识总结

    IOT Revision Chap 1 通信系统 Part 1 Key Point 1. 无线通信系统的模型 a) 组成: i. 发送端:把各种可能转换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ii. 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 iii. 接收端:从接......

    物联网与现代通信3

    物联网与现代通信论文 李少君 08005635 物联网与现代通信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联网与现代通信的关系 第三章:物联网通信的核心技术 第四章: 第五章:物联网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第......

    广工物联网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_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_ 专业班级___物联网工程(4)班___ 学号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物联网技术内容,移动做了些怎样的工作事情?

    物联网技术内容,移动做了些怎样的工作事情?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实验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通信 同组成员: 上课时间: 周二16:20-18:10 移动台主被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1(共五则范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中分集接收及案例分析 08级通信二班 张晓宇200800120295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迫切,对通信的qos要求也越......